2009年5月5日星期二

林毅夫:用經濟刺激計劃來消產能過剩

  當地時間5月2日,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目前的全球危機已經從金融行業轉為實體經濟的問題,而危機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產能過剩。

  他是在北京大學紐約校友會年會上做這一表態的。林毅夫說,產能過剩是個非常危險的局面,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降低利息是不夠的,「貨幣政策很可能不起作用」,因為產能過剩意味著很難尋找到投資機會。

  他表示,真正要走出這場危機,要靠經濟刺激的財政政策,「我們需要使用財政政策,政府介入,推動需求,或者是進行投資」。如中國政府的四萬億刺 激計劃,和美國奧巴馬政府出台的經濟刺激計劃,用規模足夠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創造足夠大的需求,來抵消產能過剩的惡性後果,從而遏制經濟繼續下滑。

  但林毅夫同時提醒,經濟刺激的財政政策應該著眼於將資金投入各國經濟的瓶頸領域。

  他以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為例進行了說明,在那場危機中,中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方案主要投資於高速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這些瓶頸領域問題的 解決幫助中國經濟重新快速增長。林毅夫指出,基礎建設仍然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瓶頸,而對高收入國家而言,政府應加大在環境方面的投資。

  林毅夫曾於今年2月中旬提出一個宏大的「全球復甦計劃」建議:世界上發達國家和外匯儲備大國今後五年內拿出2萬億美元,主要投資於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等「瓶頸」項目,以帶動全球經濟復甦。有人稱該計劃是「新馬歇爾計劃」。

  在當天的演講結束之後,林毅夫就甲型H1N1流感的經濟影響、金融危機是否見底等話題接受了包括本報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

  全球產能過剩是危機的關鍵

  《21世紀》:你在演講中說,讓美國金融行業穩定下來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本週四,美國政府要公佈對銀行業壓力測試的結果,現在很多人認為一些 銀行要繼續募集資本金。你覺得他們能夠從私人投資者那裡融到資金嗎?如果不能的話,政府將轉換優先股為普通股,這對市場會有什麼影響?

  林毅夫:不容易,並不是不可能。現在大家對金融行業的問題看得很多,同時還(要看到)真實經濟中的問題,如果把真實經濟的問題跟金融問題一起解決的話,那金融業還是能夠穩定的。解決危機就要對症下藥。

  我演講的目的不是要說金融穩定是不可能的,我講的是,因為現在問題性質變成了全球產能過剩,如果針對的是全球產能過剩這個問題,那麼單獨在金融業上面解決問題,就不是對症下藥。中國有句話,頭疼醫頭,腳痛醫腳,表面效果並不會特別顯著,如果對症下藥,會藥到病除。

  《21世紀》:你怎麼看目前西方國家銀行的國有化?

  林毅夫:在發達國家,國有化是作為一個(解決危機的)手段。就像打仗的時候,要聽從政府的指揮;在平時,經濟則按照市場規則來辦。

  積極財政政策要持續實施

  《21世紀》:世界銀行春季年會時,佐利克行長說過,沒有人知道這場金融危機還要延續多久。這是不是意味著這場危機還在加深,未知數增加越來越多?

  林毅夫:剛才我在演講中提到,現在危機正在由金融體系向實體經濟(擴散),過剩產能(的問題比較嚴重)。如果各國政府都採取行動,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即財政刺激計劃的話,那麼經濟應該會比較快復甦。

  而積極財政政策,從各種分析來看,不只是一年,可能要持續實施兩三年。如果能這樣做,當然(擺脫)這個危機的時間期望是會短一點,但是仍有很多不確定性在裡面。

  《21世紀》:有哪些不確定性?

  林毅夫:真實經濟的問題日漸暴露,大家越看越清楚了,比如產能過剩的問題,國際貿易下降的問題。

  當然,這是辯證的。當問題更嚴重之後,採取行動的決心也會更大,採取行動的共識也會更強烈。如果沒有這樣的決心和共識的話,有些國家它不願意採 取財政刺激計劃,有可能出現「搭便車」的情形——也就是說,如果有些國家有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行了投資,進口就會增加;有些國家如果沒有推行積極的財政政 策,等著人家積極財政政策帶來的需求,然後它出口增加以得到好處。

  取得這樣的共識時間會長一點。希望我們對這些問題的分析,能幫助大家認識危機的本質,幫助20國集團以及其他國家政府更早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能夠這樣,我相信危機持續時間會短一些,否則可能會比較長。

  《21世紀》:人民幣還應該升值嗎?

  林毅夫:這是長期和短期的問題。過去幾年,談人民幣升值的很多,而現在報紙上討論的是人民幣會不會貶值,討論人民幣應該升值的很少聽到。

  疫情可能的影響

  《21世紀》:從目前看,甲型H1N1流感對全球經濟影響有多大?

  林毅夫:我當然是希望影響越小越好。現在疫情還在早期,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世界銀行研究部在2006年全球禽流感時做過一些研究,從歷史上來看,疫情對全球經濟(可能帶來的)最低影響是GDP的0.7%,最高可能到4.8%。

  但是究竟影響有多大,主要看流感的嚴重程度。這一次,目前來講,發現還是比較及時,而且世界各國也比較有經驗防控,採取的措施也比較及時。更何況,SARS和禽流感時候都積累了很多經驗。

  《21世紀》:從0.7%到4.8%,這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啊。

  林毅夫:疫情的嚴重程度不一樣,因此差異就很大。我們希望往低的地方去,我估計不會到4.8%,因為這是按過去的(最極端)的經驗(推算得出的)。(21世紀經濟報導-吳曉鵬 王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