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

光伏發電三重奏:10年內將擴容100倍

根據中國2007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至2020年太陽能發電總容量180萬千瓦,中國至2020年太陽能發電能力有望達到1000萬千瓦,但目前在中國的太陽能發電能力僅有10萬千瓦。這意味著在今後10年內,中國太陽能將擴容100倍。

  這並非一個新鮮事,卻帶來許多新鮮話題。

  其一,光伏產業曾經在產業鏈中的多晶硅環節「瘋狂」過一次,時間在2007年至2008年間。政策利好是否會再次浮躁?

  其二,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的擴容,如何讓國內脫節的市場與產業銜接起來?

  其三,從太陽能屋頂的示範引導,如何成為長期正式政策,從而系統地推及整個產業?

  最後,當發電集團們都開始嗅到特殊氣味而競逐光伏太陽能發電領域的時候,是否會再次出現國企不惜成本奪標的翻版?前車之鑑是風電產業的特許招標項目,只不過太陽能發電的特許招標仍處於爭議中心。

  舊事重提,往往是因為心有餘悸。光伏擴容之際,將有更多審視的目光,打量這場可能改變中國發電結構的能源調整進程。

  相談戰略合作、技術引進、人力培養,甚至還包括項目融資;訪問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美國RMT公司、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美國GAMMA公司、美國杜克能源公司;拜會了美國能源部、世界銀行國際金融集團(IFC)……

  作為中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黃河公司)的董事長,夏忠於3月27日至4月10日訪問美國兩週,行程排得滿滿的,主題只有一個:太陽能光伏產業。

  黃河公司是中電投在黃河上游佈局水電、鋁、太陽能產業鏈的主要載體,目前在建光伏產業項目包括青海多晶硅項目、西安1000兆瓦雙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項目。

  據黃河公司一高管介紹,青海多晶硅項目設計年產能1250噸,項目一期總投資14.99億元,目前正在加緊建設,預計下半年能投料試車。此次夏忠赴美,也與該項目技術提供商美國RMT公司高層協調項目進度及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無獨有偶,中盛光電集團(下稱中盛光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華最近數月奔走於南京、泰州兩地,主題也是太陽能光伏產業。泰州為其銜接國內「太陽能屋頂」計劃的項目實施地,南京則為技術研發與市場信息決斷的總部。

  「先前是在把脈國際市場,這回要過的則是國內市場關。」中盛光電去年光伏產品在國內的銷售不足1兆瓦,但現今參與「太陽能屋頂」計劃第一批早報計劃的項目就達到11兆瓦,列入江蘇省216兆瓦的整體申報盤子之內。王興華說,他能「深刻感受到國內光伏市場升溫的熱度」。

  在2006到2008年三年時間裡,國內的安裝量僅為50兆瓦。如今,中國250兆瓦的「十一五」光伏發電裝機總規劃容量讓光伏企業們興奮。

  「中國至2020年太陽能發電能力有望達到1000萬千瓦(註:1萬千瓦=10兆瓦)以上,甚至達到2000萬千瓦,至少是國家此前公佈的 180萬千瓦發展目標的5倍。」5月5日,於上海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太陽能光伏大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助理王仲穎對規劃中所涉及的光伏發電內容如 是解讀。

  「180萬千瓦的目標」源於2007年8月中國推出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兩者相比較的直觀印象是:如若國內光伏發 電裝機容量調整至1000萬千瓦,擴容達5倍之巨,並將是目前世界第二大光伏發電裝機大國西班牙的4倍之多——西班牙2008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230 萬千瓦。

  光伏產業鏈主要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系統及並網六個領域。如今,這些領域均相應生變。

  前景漸明

  綜合國內頂尖光伏廠商的意見,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SEMI)中國光伏顧問委員會近日起草了《中國光伏發展路線圖》,並將擇機上交中國相關部委。

  「我們對中國在2020年的光伏裝機容量預測比較大膽,認為可以達到28.55G瓦(1G瓦=1000兆瓦)的規模。」5月13日,SEMI市 場部負責人宋京對記者分析,目前2008年全球前25家太陽電池生產商中,有8家是中國企業,「預測中國光伏發電成本在2012年達到一元一度電, 2016年降至常規發電成本」。

  5月21日,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在全國財政新能源與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表示,將實施「金太陽」工程,採取財政補貼方式,加快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 場。此前的4月15日,國務院發佈《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光伏產業被列入其中;同期,中科院的「太陽能行動計劃」亦已同步啟動。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參事石定寰表示,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初期,「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通過政策鼓勵和扶持,使產業投資、生產和研發等都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企業們正以組團方式向政府表達自身訴求。繼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江西省光伏協會之後,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協會5月23日正式成立。

  「我們早在5月3日的時候就為成立這個協會召開了籌備會議,」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仙壽告訴記者,可再生能源協會囊括了浙江主要的太陽能企業,以遊說政府出台政策及其落實,以此促進光伏行業的發展。

  「在中央政策不明確的前提下,每個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會有偏差,寧波可能與紹興不一樣,紹興與嘉興不一樣,浙江與江蘇不一樣。但這不重要,但從長遠來看,這是有利太陽能的發展」。

  結合鼓勵政策,地方政府方面的算盤是,首先以政策及項目助力本地光伏企業的發展,從而形成強大產業鏈條,以在未來切入到全國雄心勃勃的光伏發電發展規劃中。

  在國家新能源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出台之前,佔據全國光伏產業近50%的江蘇率先出台了《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2009年~2011 年)》(下稱《綱要》);5月7日,浙江省出台《關於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的意見》,表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實施百萬屋頂發電計劃、百萬平 方米太陽能熱水器計劃、百條道路太陽能照明計劃等「六個一百加一個基地」計劃;雲南、廣東等省都在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做新的光伏政策規劃,陝西已將太陽能光 伏列入了該省的12個振興調整規劃之中。

  對此,賽維LDK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佟興雪認為,「說明從省級單位對光伏發電是認可的,但是先前國家沒有相關的配套所以不敢動。現在國家出台政策,各省相繼出台各自的扶持政策,市場才會由小到大,一步步打開。」

  4月28日,包括無錫尚德、天威英利、晶澳太陽能、賽維LDK等行業內最主要13家企業共同發佈《洛陽宣言》,重申在2012年實現光伏發電上網價格1元/度的目標。此前業界曾預計,到2015年光伏上網電價才能降至每度1元左右。

  彭小峰指出,因為硅料成本快速下降,使光伏製造成本下降速度超過預期。「2007年年底,歐洲一些國家的電價,如意大利、丹麥的電價就分別達到 0.234和0.245歐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元。因此,考慮環保和電價不斷上漲等因素,當光伏發電成本降到1元/度或是1.5元/度,就可以與常規能源 競爭。」

  「金融危機讓世界太陽能發展的歷史提前了3年,3年後的光伏發電成本可以實現的價格現在就達到了。」李仙壽對於多晶硅價格的急劇下跌有著深刻體 會。「去年紅火的時候可以達到300-500美元/噸,但現在已到100美元以下,明年從多晶硅到系統整個產業的成本都會下跌30%-50%,電池版太陽 能組件會在1.5美元/瓦左右」。

  此外,以CSI阿特斯公司為例,該公司總裁瞿曉鏵介紹,對兆瓦級地面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可以控制在每瓦26元左右。至於合理的上網電價,則還取 決於發電上網的收費期限,10年、20年、30年等不同的投資回收期,上網電價都會不同。「假設貸款利率為4%至5%,年通脹率為3%,那麼兆瓦級地面光 伏電站1.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回收期應當在20年以內」。

  「太陽能屋頂」

  繼3月20日敦煌10兆瓦並網光伏電站開標之後,3月23日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佈《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 法》、《關於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的實施意見》,鼓勵城市光電建築一體化應用,對符合條件的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示範項目最高給予20元/瓦的補貼。 這兩個文件被稱為「太陽能屋頂」計劃。

  「目前國內光伏系統的售價在30多元/瓦左右,20元/瓦的補貼可以覆蓋掉60%的成本。」王興華坦言,該補貼已遠高於美國聯邦政府30%的補貼比例,「未想到國家政策一下子扶持得這麼大,感覺國內市場大門瞬間打開」。因而,該公司的國內市場戰略正在做較大調整。

  作為光伏電站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中盛光電專長組件與系統兩大領域,並在西班牙土德拉21MW(兆瓦)、薩拉戈薩1.4兆瓦等多個歐洲電站提供 並網發電系統。目前中盛光電正在與泰州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做建築光伏發電項目,中盛光電主要是以總承包商的角色出現,項目以租賃相關業主的屋頂架設光伏發 電系統實現。

  讓王興華詫異的是國內地方政府的效率及支持力度。

  「那時我們上午11點和市裡開完會,下午所有的建築單位就被請到市政府來談租賃協議,檢察院、公安員、大學城、醫院等幾十戶業主單位全員到齊,下午所有協議的標準格式全部出爐,第二、第三天迅速完成上報工作,非常高效。」

  配合國家光伏發電扶持政策出台,地方也在促進市場成長方面連出重拳。

  江蘇方面申報的項目外,浙江電力公司收到了28個本省光伏發電項目並網發電的申請,該批項目建設規模達至38兆瓦。據東北證券5月4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透露,因為地方政府和光伏企業動作頻頻,目前有近500兆瓦的項目己申報作為「太陽能屋頂」首批示範項目。

  「我們和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聯建江蘇首個兆瓦級光伏發電項目。」無錫尚德的新聞發言人羅毅對記者證實,該項目依託江蘇國信淮安 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廠區內建築物屋頂進行敷設,並已申請入列「太陽能屋頂」計劃補貼名單之內,「也在和電網公司談入網的問題」。

  王興華解釋,國家的補貼為各個省份上「太陽能屋頂」項目的主要動因。以江蘇為例,「如果沒有財政部的上述政策,江蘇省的補貼款要多籌集一倍以上,國家政策一出,等於國家幫省裡面負擔了很多補貼費用。」

  根據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安排,「太陽能屋頂」計劃將分兩個階段申報補貼,第一階段已順延至5月15日,第二階段截止日期為8月30日。

  「現在光伏企業能報項目的都去報了,現在申報的肯定超過500兆瓦,甚至有可能超過1G瓦了。」佟興雪5月12日預測,目前光伏項目可以獲得國家及省級方面兩層補貼,從投資角度而言比較划算,「但這麼多項目怎麼批啊?」

  「實際上這次財政部政策更多的是示範引導,並不是一個長期正式政策,否則應該是系統的推及整個產業。」王興華認為,系統性的政策應該由包括發改 委、財政部等各個部委在內共同推進;具體到細節,除了初始補貼外,上網電價政策、與電網的協調、行業設計規範、產業的國家標準等均會涉及。

  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教授級高工王斯成看來,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亟待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每年至少要拿出100億元,補貼500兆瓦即達到25%的補貼量,才能真正支撐起國內整個光伏產業的振興」。

  有趣的是,針對光伏發電與建築發電,國內取用的是不同的模式來扶持光伏行業。

  在「太陽能屋頂」計劃中,採用的是美國方式——給予佔初始投資成本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Investment TaxCredit),負責部門是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敦煌10兆瓦等地面電站項目上,中國走的是德國路線——給予固定的較高上網電價並逐年次級 遞減(Feed-in Tariff)。

  佟興雪認為,兩種模式各有所長,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採用的模式好處在於能夠快速催熟市場,發改委採用的模式則著意長遠,「所以現在是長短兩條線結合,未來哪種模式更好、更適合,也可以看得清楚」。

  可資借鑑的是,與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光伏企業的「損手損腳」相比,日本光伏企業受到影響微乎其微,根本原因就是日本光伏產品三分之一的銷售市場在國內。

  中國2008年的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2300兆瓦,50兆瓦的國內裝機容量僅佔不到3%,剩餘97%以上出口,國內光伏產業與市場極度脫節。

  「國內市場的啟動,才是國內光伏產業成長的有力助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玉文提醒記者注意,中國只要有三分之一光伏產品安裝在國內,金融危機的影響就不會顯現。

  爭議並行

  光伏發電主要通過建築光伏發電及於地面建設光伏電站實現,與「太陽能屋頂」項目相比,光伏電站項目仍在守望國家相關政策。

  「大家都在張望敦煌項目的最終招標價的出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光伏企業高管出語謹慎,敦煌項目競標價的選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國家對光伏政策的走向。

  3月20日,在國內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甘肅敦煌10兆瓦並網光伏發電場項目的特許權招標中,國投電力和英利控股組成的聯合體投出了0.69元/度的競標。此次競標,參與的18個競標方標出的最高價是1.92元/度,平均在1.3-1.4元/度之間。

  如按「最低價者得之」的原則,國投電力和英利控股組成的聯合體應當勝出。但由於敦煌光伏電站項目為我國第一個在光伏領域實施特許招標流程的項 目,其價格有可能成為後續光伏電站的標竿上網電價。鑑於此,包括尚德太陽能董事長施正榮在內的企業人士,表達了對地面光伏電站項目取用特許招標權模式的擔 心,認為基於國家「2010年3%的發電量要是綠色發電」的硬指標要求,國企可能會以不賺錢甚至虧本的目的不理性搶奪項目。

  其後果可能是,「終端市場很快就會被它們佔領,光伏發電產業還沒有發展到很成熟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國企控盤的局面,這會阻礙產業的創新能力。」施正榮說。

  除中電投外,其它電力集團也已開始涉足光伏太陽能發電領域,搶灘青海等光照條件較好的地區。與民企相比,大型國有電力企業顯然更具有成本優勢。

  「在敦煌項目的特許招標中,為什麼國投電力敢於丟出0.69元/度的競標價,就是因為央企財大氣粗,虧得起。」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光伏企業高管表示。

  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出版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08》特別直指風電特許招標權模式的弊端,認為特許權項目的最後中標電價過低,已經開始成為民營和國外投資者發展風電的障礙,這與實現風電開發多元化、避免電力行業壟斷的初衷相距甚遠。

  由於特許招標權模式也會運用於光伏發電領域,這讓民企擔憂光伏電站是否會重涉風電招標的覆轍。

  光伏行業的前車之鑑是,在風電第四輪特許權招標中,參與投標的均為清一色國企,截至2008年底,國企所佔的風電裝機容量份額接近90%。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招標肯定是必要的,國家有關部門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的招標,確定出合理的市場和價格,這個過程估計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石定寰則指出,大型中央企業介入光伏產業值得歡迎,但前提是不能形成壟斷,並以此擠壓民營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我認為在2020年以前,光伏 發電是有能力做到和傳統發電相競爭的。當然,這也要通過政策的扶持來實現。如果政府採取以最低中標價格這個措施,那麼,只會大大推遲這個競爭力的到來時 間。」

  「0.69元/度價格不能作為當前的標竿價格,這個價格對光伏產業而言是無利可圖的,這將導致投資者不再會投資,企業也不願進行研發,直接打擊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後勁」。他同時指出,光伏發電在全球已有廣泛應用,完全沒有必要通過特許經營權的方式來建光伏電站。

  「我喜歡德國、西班牙的模式多一些。」王興華說,德國、西班牙世界兩大光伏發電國家不是採用特許權招標的,而是採用項目跟進補貼的方式,更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行為,更有利於行業的發展。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中國政府僅批准了三家太陽能電站示範項目:1兆瓦的上海市崇明島項目、255千瓦的內蒙古鄂爾多斯項目、10兆瓦敦煌並網發電項目。以崇明和鄂爾多斯兩個示範項目為例,每發1度電,政府需要補貼4元錢。據此計算,太陽能發電每千瓦時成本為普通居民用電的8倍以上。

  「如果說敦煌招標中0.69元/度的最低價還缺乏代表性的話,那麼剩下的17個競標方次低報出1.09元/度的價格,最高價也只有1.92元/ 度的價格時,取其中間點那麼說明1.5元/度左右的價格是大家可以做的。」上述光伏企業高管稱,該報價的結果反映出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速度,「這已大大超 出國家相關部委的預料,也是國家政策密集出台的要因」。(21世紀經濟報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