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星期二

稻盛和夫:蕭條戰神眼中的不

  東方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窮其一生的說「不」哲學:不利己、不同意「必須提高ROE」、不相信蕭條。但他堅信一個東方王道:敬天愛人

  有人這樣形容第一次面對稻盛和夫的那個瞬間——「就像是還沒有參加地區預選賽的棒球少年突然站在了甲子園的投手位置上一樣,十分緊張。」

  這話有些誇張,但是6月10日上午,他的確是以一種非常戲劇性的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穿過走道兩邊身穿黑色西服整齊肅立的隨員,我們看到他從 房間盡頭最濃烈的那團陰影裡站了起來。突然間,這裡有了一種無法談笑風生的氣氛,但他對此習以為常。他的握手沒什麼力道,但是一直正襟危坐,雙手扶膝,像 在打坐。他很少抬頭,目光始終靜止低垂,注視著腳下的小小一塊地面,彷彿提問者並不存在。

  他像個正在避世修行、但仍然引人敬畏的神秘領袖。這麼一想,連他身上那套深色西裝也顯得突兀了。他應該穿寬袍大袖的皂衣或者和服才對。

  不知道這種想像是否符合他的身份—稻盛和夫,77歲,京瓷和KDDI公司創始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中唯一在世的一位。作為創辦了兩家世界 500強企業的企業家,他所參與經營的企業集團2009年3月期的合併銷售額達到約4萬6000億日元,稅前利潤約5000億日元。26年前,他創辦「盛 和塾」,向企業經營者傳授自己的經營哲學。12年前,他退居二線,皈依佛門,擔任京瓷和KDDI的名譽會長。

  這一次,他再次備受矚目的原因是,他一直向蕭條、危機說「不」,他是一位蕭條戰神——他率領的京瓷衝破了兩次石油危機、日元升值危機和日本泡沫危機,締造了京瓷50年從未虧損的奇蹟。

  稻盛有很多信徒。他的「敬天愛人」、「利他」的經營哲學被日本企業界奉為圭臬。去年10月,馬雲前往京都,在京瓷總部和稻盛進行了一次對談。後來他形容這是一次關於靈魂的交談,「前輩是真正的灑脫,在做人的境界上花了很多精力。」

  更早些時候,去年7月,稻盛和夫在第十六屆盛和塾全國大會上發表講話。他像個真正的宗教領袖那樣,向他的商界門徒們傳授了「六項精進」的訓誡: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要謙虛,不要驕傲;要每天反省;活著,就要感謝;積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看起來,這些話也不怎麼新鮮,它們不像是商人們求知若渴的成功配方,倒更像是開給企業家們的一服心靈雞湯。

  「一開始是有這樣的效果。」一位前一天剛剛聽過他在清華大學演講的「盛和塾」成員對我們說,「但是大道至簡,這些道理你不能這麼簡單地看,到用的時候你就知道它的好處。說到底,好的道理要真做得到才行。」

  稻盛本人倒並不認為自己的哲學太空洞。「這些都是我50年來經營的個人體驗,它們都是經營的實學。」

  也許可以說這是一種典型的東方哲學,他甚至向一些主流的西方經營哲學說「不」。因為稻盛一向不諱言,他向很多東方的偉大人物汲取了精神營養。這 個名單包括:印度佛陀、泰戈爾、中國儒家和道家、明治維新三傑……他向我們承認,在自己77歲之年,如果有機會穿越時空向其中某位當面求教,他的選擇, 「第一當然是對我的思想影響非常大的印度佛陀,第二就是明治維新三傑。」他甚至雙手把蘭德夫人的書遞還給我——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蘭德夫人為何方神聖,儘管 他的「利他」哲學和她的「利己」哲學截然相反互相映照。

  他的一部分精神和一部分身體已經和這個現實世界沒有太大關係了。當中國的企業家們不知自己的結局是喜是悲,正半信半疑的時候,稻盛早已為自己選 擇了這樣的歸宿:傳道、授徒、修行、化緣。如果有機會寫一本像德魯克的《旁觀者》那樣的書,他一定會第一個寫進去的是幼時和父親一道爬山禮佛的故事。

  最後我問他,你想向印度佛陀請教什麼?不料他垂下眼瞼,婉轉地拒絕進行宗教文化的普及工作。他的沉默讓我意識到了我自己和語言的巨大侷限—只要執著於表達就不會真正找到自己的佛性。所謂「不立文字,見性成佛」,估計我的佛性已經被慾望和衝動擠壓得所剩無幾了。

  向稻盛先生學習。你以為他是個神,其實他是個虔誠的教徒。他告訴你的每一句話,他都真信。

  向西方經營哲學說不

  《中國企業家》:你在自己的書裡談了很多關於人、關於經營的心得,但是幾乎從來沒有談到財富。你如何看待財富?

  稻盛和夫:如果沒有錢的話也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社會也不會運轉。財產應該把它看成是一個社會性的公共財產。我們現在靠企業的運作所獲得的這些利潤,只不過是社會給予我們的,是社會寄存在我們這裡的財產,所以在社會需要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反饋給社會。

  《中國企業家》:在財富這一點上,西方的新教倫理也認為企業家只不過是「上帝的託管人」。有人說,西方商業無非是華爾街資本主義加上韋伯的新教倫理。你認為東方商業是否能為世界提供和韋伯等量齊觀的商業思想?

  稻盛和夫:要我來評論東西方商業思想的關聯,我覺得我還做不到這一點。但是我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當中的這些企業家不斷地追求利潤,但是企業家所 追求的利潤必須用於社會,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和東方思想也是一致的。中國的一些傳統思想也是這樣認識的,包括印度的佛陀也是這樣教導我們——人活著不能為 了滿足一己私利。

  《中國企業家》:你一直推崇「利他」的企業經營哲學。而美國的蘭德夫人一直推崇商人要從一種極端的、理性的利己主義出發來經營自己的企業。她甚至還就此寫了一本書叫做《商人為什麼需要哲學》。你如何理解這種差異?

  稻盛和夫:非常抱歉,你剛才說的蘭德夫人的這本書我沒有讀過。她是認為商人不該過分地擁有這種利己主義嗎?

  《中國企業家》:她宣揚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也是利己主義的創造者,連格林斯潘也是她的信徒。

  稻盛和夫:必須要擁有利己主義。利己主義也就是人的慾望,每個人都擁有慾望,正是由於人所具備的這種慾望使得現在的科技得到了進步、文明得到了進化—美國現在的主流思想也是在於這一點。

  但是在這個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出現了像本次的金融危機—這也是由於人的慾望所導致的。人們為了更加輕鬆地賺錢,採用各種各樣金融技術,來開發出相當多的金融衍生品,從而也引發了美國的次貸,然後波及到了全球的實體經濟。

  我想現在整個經濟的大危機,正是因為人們盲目追求慾望所導致的結果。我想這樣的一種影響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中國也有古諺「謙受益滿招損」,這次金融危機就算上帝給我們的一個懲罰吧。作為一個經營者,必須要在知足的情況下保持謙虛的態度,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屬於那種謹慎小心又愛操心的人,也許華爾街的人對我不太感興趣。因為我本身在公司中儲存了很多現金。現在京瓷隨時可以使用的現金約有4700 億日元、股票等資產3700億日元作為內部留存,合計約有8400億日元的儲備,不管遭遇怎樣的蕭條都不會很快動搖京瓷經營的根基。

  但是近年來,有人對我的經營方針提出了異議,他們看重淨資產收益率,即所謂ROE。以美國為中心的投資家們認為我上述的經營方針是不正常的。

  《中國企業家》:ROE也是西方經營哲學的一個核心理念,也經過了多年的市場考驗,它錯了?

  稻盛和夫:ROE就是相對於自有資本能產生多少利潤,從重視ROE的投資家看來不管你有多麼高的銷售利潤率,你只是把賺到的錢儲存起來,用這麼多的自有資金卻只能產生這麼低的利潤,他們就判斷為投資效率差。

  受他們的影響,不少經營者也開始認為「必須提高ROE」。因此,將辛苦積攢起來的內部留存去併購企業,購買設備,或購買本公司股票,消耗掉內部留存。將自有資金縮水,去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這樣的經營ROE達到了高值,在美國式資本主義世界,這樣的經營被評價為優秀。

  京瓷的經營高層在美國、歐洲開投資說明會,總會聽到這樣的意見:「京瓷的自有資本比例實在太高,而ROE太低,存這麼多錢幹什麼呢,應該去投資,應該去使用,好賺更多的錢,給股東更多的回報,這是我們投資家的要求。」

  聽到經營幹部們的匯報,我就說:「完全不必按那些投資家的意見去辦。」當「ROE高的企業就是好企業」這種觀點成為常識的時候,我的意見就是謬論。但是,這種所謂常識,歸根到底,不過是短期內衡量企業的尺度。現在買進股票,待升值時拋出,這樣就能輕鬆賺錢。對於這樣思考問題的人來說,當然ROE越高越好,但我們要考慮的是企業長期的繁榮,對於我們來說,穩定比什麼都重要,企業應該有足夠的儲備,才能承受得起任何蕭條的衝擊。

  「必須學會樂觀的忍耐」

  ——稻盛和夫給中國企業家的一封信

  馬雲去年給他的員工寫過一封信叫做《冬天的使命》。現在,如果我來給中國的企業家寫一封信,我最想要告訴員工的,就是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要求得 生存,必須要學會忍耐。這種忍耐不是一種悲觀的忍耐,而是必須要抱有一種樂觀的心態,對未來抱有一種期望,來直面現在險峻的經濟形勢。

  回顧這半個世紀的歷史過程,我們曾遭遇過多次嚴重的經濟蕭條—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機,90年代的泡沫破裂的危機,2000年代IT泡沫破裂的危機……我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經濟蕭條。

  每次面臨蕭條,作為經營者的我總是憂心忡忡、夜不能寐。但是,為克服蕭條不懈努力,每一次闖過蕭條期後,京瓷的規模都會擴大一圈、兩圈。從這些經驗當中,我堅信「應當把蕭條視為成長的機會」這樣一個結論。

  企業的發展如果用竹子的成長作比喻的話,克服蕭條,就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節」來。經濟繁榮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沒有「節」,成了單 調脆弱的竹子。但是由於克服了各種各樣的蕭條,就形成了許多的「節」,這種「節」才是使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並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

  我相信,應對危機最重要的是防患於未然的措施—在平日裡打造企業高收益的經營體質,高收益正是預防蕭條的最佳策略。就是說一個高收益的企業即使遭遇蕭條,銷售額大幅下降,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潤。這意味著企業的基礎非常穩固。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在公司內外總是強調「沒有10%的銷售利潤率,就算不上真正的經營。」事實上,在京瓷50年歷史中,我們雖經歷過因蕭條而銷 售額大幅下降的情況,但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次虧損。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機衝擊全世界,受其影響,世界性的蕭條波及京瓷,1974年1月,京瓷的訂 單每月有27億日元,但到了同年7月,降至不足3億日元,可以說是驟減。儘管如此,這一年京瓷依然沒有虧損。因為京瓷具有獨創性技術,能批量製造當時誰也 做不了的新型陶瓷產品,而且平時又貫徹「銷售額最大化、經費最小化」的經營原則,利潤率超過了值得自豪的30%。

  就這樣,我從很早開始就以高收益經營為目標,並不斷積累企業內部留存。這就是準備應對蕭條,是對付蕭條最有效的預防策略,對這一點我深信不疑。另外,我認為應對危機有五項具體的對策—全員營銷、全力開發新產品、徹底削減成本、保持高生產率、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

  我今年77歲。我現在的頭銜只不過是京瓷的名譽會長,我既不是京瓷的董事,也不是負責人,我只不過是作為一個顧問的身份給京瓷的高管提出一些建議,所以也沒有就這次經濟危機對公司做出過明確的指示。但是,在蕭條之下,我尤其要對中國的企業家強調三點:

  第一個,蕭條時期,全體員工都應成為推銷員。即使是最尖端技術的企業,賣東西、銷售產品仍然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第二個,在經濟蕭條時候要全身心地致力於降低成本。只有蕭條才是企業徹底削減成本的唯一的機會。

  第三個,就是要致力於新產品的開發。不僅是技術開發部門,營銷、生產、市場調查等部門都要積極參與。

  我還要告訴你們,春天肯定會到來。冬天越寒冷的話,春天就會越美好,而且櫻花會開得更絢爛。

  (《中國企業家》記者根據採訪錄音和清華演講整理)

2009年6月27日星期六

經濟半小時:逾9成基金經理3000點關口看升

  3000點關口 百名基金經理接受問卷調查逾90%看升  

  這幾天,投資人談論的一個話題是:激戰3000點。本週滬深股市延續了反彈行情,上證綜合指數(2928)再 度逼近3000點整數關口。回想一年前的2008年6月12日,上證指數失守3000點大關。1年後,在藍籌股的帶動下,大盤從最低的1664點開始,再 度捲土重來。眼看即將完成一輪輪迴,股市到底是繼續上攻收復失地,還是會掉頭向下高位回調?最近市場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我們先到證券營業部看看個人投資 者的觀點。

  上證綜合指數再度逼近3000點關口,股市是否會繼續上攻收復失地?

  記者:「這裡是東興證券位於北京復興路營業部的一個交易大廳,現在的時間是上午的10點,雖然開盤只有半個小時時間,但是我們看到已經有很多投 資者聚集在這裡,最近滬深兩市的大盤一直呈現震盪攀升的行情,今天上開盤後以後上證指數一度衝到了2930點,大家都很關注,究竟大盤能否突破3000 點,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他們究竟關注的是什麼問題呢?我們現在來做一個調查。」

  股民:「大盤上3000點肯定沒問題。」

  股民:「我覺得能,差不多。」

  幾乎所有受訪的股民都認為,大盤突破3000點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採訪中記者發現,很多中小股民似乎對於3000點這個關口並不那麼看重。

  股民:「我覺得它突破不突破對我們散戶也沒有什麼(意義),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利好或者利空。」

  股民:「3000點實際上突破不突破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現在這指數是虛的,這幾天你看(大盤)天天漲,但是每天下跌的股票都比上漲的股票多,這幾天一直是這樣。」

  而對於大盤未來的走勢,這些中小股民看上去都並不十分樂觀。

  股民:「它如果密集地發行,特別是發行大盤股的話,要是大盤的話,那很快就下來了。」

  股民:「我現在看就是,因為經濟形勢我覺得並不如這些股民想得那麼好。」

  股民:「按道理說,這個十字星,高位十字星就該朝下跌,(應該)都已經跌下來了朝下,但是始終是沒朝下(跌),主要是考慮新股發行,穩定股市市場的將來。」

  東興證券的資深股民老安也告訴記者,由於擔心大盤迴調,很多投資者在接近3000點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清倉。老安也認為,大盤要維持繼續走高的態勢似乎很難。

  股民老安:「如果繼續上漲就太困難了,那需要太多的錢了,因為現在的股票和過去達到6000點的股票的數量不可同日而語了,因為現在基本上接近 全流通了,過去達到6000點是三分之一流通,現在最少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六七十流通了,所以(繼續上漲)需要的錢太多了,在目前的狀態之下,估計這個能 力還達不到。」

  和股市一起升溫的還有基金,在歷次多空大戰中,各家證券投資基金的動向都會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我們都還記得,2007年10月上證指數從 6124點高位跳水,一路跌倒1664點的過程中,連累著基金一度出現了滯銷。那麼,當大盤指數幾乎翻番了之後,基金又是一個什麼狀況呢?

  記者首先來到了代銷基金的深圳發展銀行,在這裡我們看到,華富基金公司的價值增長靈活配置基金正在銷售,關於這只基金的宣傳冊、宣傳條幅在這裡 隨處可見,在這裡我們明顯感到基金的銷售已經開始升溫,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在這些辦理銀行業務的客戶當中,有不少是辦理基金申購的客戶。

  深圳發展銀行私人理財總監袁丹旭:「我們目前正在賣的基金叫華富增長,如果是去年賣的話,那估計是很難賣出去的,我們這個渠道不算特別大,但是最近經過一段時間的銷售,我們發現,這個進度比我們預期的,比我們想像的還好一些,已經賣了將近3個億。」

  看到這樣的銷售成績,深圳發展銀行專門負責私人理財的袁丹旭總監總算鬆了一口氣。他告訴我們,今年年初他們制定的基金銷售目標是去年的3倍多,當時還覺得壓力很大,但是現在看來,這一目標可以輕鬆完成。

  袁丹旭:「我們前5個月賣的量,銷售量已經跟去年全年比還超出一點點,持平還略高一點,這個是規模,另外在結構裡面,就是偏股型基金跟去年比顯然增多了,在我們整個銷售量裡邊,偏股的佔了60%以上,有三分之二。」

  而在另外一家基金銷售機構,招商證券公司,我們瞭解到,隨著市場的回暖和反彈,基金開戶和網上申購基金的人數明顯增加,而基金的銷售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億多元。

  招商證券私人客戶部副總經理林曉勇:「我覺得還是相當可觀的,從同比來看的話,應該有40%左右的一個增長,環比的話,由於2008年的三、四季度是股票相對的一個低點,它的增長幅度可能有一倍以上的增長。」

  面對基金發售的逐步回暖,最高興的莫過於那些發行這些基金的公司。在博時基金公司,專門負責新基金發行工作的田昆就顯得異常忙碌,在他身旁的記事板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各種工作安排。

  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田昆:「這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個安排了,安排的很緊,我覺得現在在基金公司的工作,基本上是按照小時,甚至半小時來計的,今年我們的工作,從銷售角度來講的話是基金,爭取跟證監會再多報一些基金,能夠多批出一些基金來。」

  目前博時基金公司正在全力準備,並將於近期發行一隻新的基金。而在另一家基金公司,廣發基金公司在今年6月份,剛剛推出了一隻廣發聚瑞基金。

  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劉明月:「在發行前,好像我們初步的計劃可能是40多個億,40 50個億,但是達到70個億,確實是超過我們的預期了。」

  上海匯添富基金公司也明顯感到了市場氛圍的變化,在今年1月份,公司發行的價值精選基金總共只募集了16億元,而僅僅時隔五個月,目前他們正在發行的匯添富上證綜合指數基金,申購還未結束,規模已經超過40億元。

  匯添富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何仁科:「從目前的情況看,發行規模適中,投資者也很認同這個產品,我認為還是非常滿意的。」

  根據信達證券的統計,截至6月12日,今年第二季度共有33只基金完成募集,募集金額超過了980億元。如果加上6月16日完成募集的招商行業 領先基金的話,第二季度基金募集已經超過1000億元。按照目前市場的表現,今年第二季度的基金募集潮還沒有停止的跡象,基金的募集額也在不斷上升。特別 是長盛同慶基金,在短短1個交易日內,募集資金就超過146億元。

  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傅友興:「這個遠遠比我們預期要好的多,可能也確實說明,隨著經濟觸底復甦,以及股市的好轉,居民投資熱情還是回升力度比較大的。」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基金經理對股市未來表現出樂觀

  行情火爆,基金熱銷,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基金經理,許多人都說現在的市場熱度彷彿回到了2007年上半年。不過,對於股市下一步的方向,隨著 指數升高,市場也出現了分歧,本週上證指數一直在2900點上方震盪徘徊多少也是這種心理的反映。那麼,在基金經理眼中股市未來會出現怎樣的動向?我們就 此對九家基金公司的百名基金經理展開了調查。

  記者:「我現在來到了匯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這是參與我們百名基金經理調查活動的公司之一,現在大盤正處於3000點整數位關口,是否能夠順利突 破,如果突破,又會呈現什麼樣的走勢,在2009下半年,什麼因素會影響中國經濟發展,進而影響A股走勢,圍繞這些問題,我們展開了調查。」

  在這次調查中,記者聯繫到了中國基金行業中,分別代表了不同規模,投資方向各有側重的基金公司,包括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國海富蘭 克林基金,博時基金,益民基金等共九家基金公司,並通過與基金經理溝通填寫,郵件填寫等方式,發出了調查問卷105份。問卷的主要內容為:您認為大盤近期 能否順利突破3000點,如果突破,您認為未來的走勢如何,如果無法突破,或者突破3000點以後,也會掉頭向下,主要原因是什麼,2009年下半年哪些 行業適合投資者重點關注以及目前時點對中小投資者的建議。

  在匯添富基金公司發放問卷時,記者見到了負責價值精選基金的基金經理陳曉翔,他神情專注地盯著計算機屏幕,研究當日的市場走勢。價值精選基金是 匯添富公司在2009年1月發行的一隻以價值投資為主的偏股型基金,當時募集的規模是16億,雖然這個規模現在看來並不大,但是在當時的時點,陳曉翔覺得 非常利於自己佈局。

  匯添富基金管理公司產品與金融工程部副總監何仁科:「對基金經理來說,市場在底部,相對會好一些,發行的情況不看好,但是那個時點感到是很好的,很便宜,很多股票都可以買。」

  時間剛過下午3點,基金經理的座位就空無一人了。難道他們這麼早就都下班了嗎?記者終於在會議室發現了他們,基金經理和研究員正在熱烈地討論著目前銀行股的投資價值。

  匯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陳曉翔:「最近市場變化也比較快,基金經理會提一些需求,重點行業關注,研究員也在開會,一般會從開到晚上六七點,七八點,每個行業都會討論一遍。」

  陳曉翔告訴記者,這樣的會議幾乎每天都在進行。現在他選股,遠不如二月份建倉的時候容易。但是,還是有一些股票依然處在價值窪地,值得密切關注。

  陳曉翔:「從風險收益的角度看,現在還是相對可以接受的水平。」

  截止到6月26日下午五點,我們收回問卷以及收到郵件答覆一共101份,也就是說有101位基金經理參與了本次問卷調查,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結 果,關於大盤是否能在近期突破3000點的問題,只有3位基金經理選擇了否,而97.13%的人認為大盤能夠突破3000點,並且有91.11%的基金經 理認為,大盤將繼續上揚或振盪上行,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麼多專業人士對我們的A股市場感到樂觀呢。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徐荔蓉:「從股票市場上來看,整個的流動性的供應還會非常的充裕,可能我們會看到在今年的年末,中國可能在貨 幣政策上面會有一些包括對房地產企業,包括對房地產信貸等等可能會有一些收緊的一些措施,但是在全球,在美國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大背景之下,我們是不可能 就說很快的自己把貨幣政策收緊的。」

  6月17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我國經濟運行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要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對投資 者來說,無疑明確了當前的積極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貨幣政策方向沒有改變,這在極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場堅定做多的信心;與此同時,宏觀經濟的持續好轉和寬鬆的 流動性使得市場預期持續向好。這是不少基金經理認為大盤將維持強勢的主要原因。

  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傅友興:「從現在經濟運行的態勢看,我們認為經濟經過去年4季度到目前的一個復甦的階段,接下去還是進入擴張的一個上行的態勢,從企業盈利的層面來看,有一些開工率的上升,以及產品價格的持續上調,企業的盈利面環比逐步在改善。」

  在博時基金公司,博時基金成長組投資總監鄒志新告訴我們,前不久,國家統計局網站公佈了一篇文章,預測第二季度的GDP增長可能達到8%,另外,6月中旬,全國的日均發電量同比增長達到3.8%,是3月份以來的首次增長。

  博時基金成長組投資總監鄒志新:「這個作為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我覺得經濟回暖的跡象非常明顯,那有經濟回暖的跡象明顯,那我們有理由可以預期 我們這個經濟向好,必然會傳達到微觀,企業的效益能夠提高,所以很多上市公司的預測,下半年的業績可能會提高比較快,這樣為股市的估值提高,提供了一個堅 實的基礎。」

  記者:「我手裡拿到的這些調查問卷,讓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目前人們對市場的信心,因為在這次百名基金經理調查中,有高達91.11%的人都選 擇了大盤會繼續上揚或者振盪上行,而滬深兩市近期回暖升溫也的確令人振奮,但是在一片叫好聲中,我們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俗話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 裡,當然我們不能僅僅從人數的多寡來判斷市場終究畫出什麼樣的曲線,但是這些謹慎的提醒和分析還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在廣發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們對目前的市場估值普遍感到過高,尤其是目前A股市場已經持續了7個多月的反彈行情。截至目前,上證指數已經回歸到2900點以上。如果以2008年10月份的低點計算,上證指數已經上漲1000多點。

  基金經理:「如果繼續上揚的話,只有企業盈利狀況逐漸好轉,因為目前的高估值,目前的盈利狀況就不支撐這個高估值。」

  記者通過調查問捲髮現,儘管基金經理們大都選擇了大盤會突破3000點,但是對之後的走勢卻有不同的觀點。

  基金經理:「振盪是因為對前途還是有分歧,前面經濟怎麼走,現在反彈是不是曇花一現,是不是又要下探,這是有分歧的。」

  基金經理:「選B,振盪下行,就是突破以後會振盪下行,會調整一下,肯定會調整一下,為什麼,因為已經輪了好幾遍了,再往上漲,還是剛才那個理由,我選的是估值過高。」

  面對估值過高、風險不確定性增加的A股市場,基金經理們的壓力也在無形的增加。

  記者:「現在快到了3000點,你們不緊張嗎?」

  基金經理:「緊張,肯定緊張。」

  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傅友興:「一種是無形的精神壓力,因為公募基金比排名,每天都在排,這種對每個負責基金的經理都有壓力,比如你排名落後了,那就自己壓力會比較大。」

  經濟學家謝國忠先生也表示了對此次百名基金經理調查結果的關注,這位謹慎和慣於唱空的著名業內人士,常常語出驚人。在此刻充滿了樂觀和信心氛圍中,他還會旗幟鮮明的呼籲投資者冷靜嗎?

  記者:「還會繼續唱空嗎?」

  謝國忠:「如果中國的股市我建議就在市淨率比較低的時候,兩倍以下的時候可以買入,像1600點的時候可以買入,但市淨率在三倍或者更高的時候 至少不要買,就今天這樣的水平,這當然之間大家可以自己看情況,這是最基本的原則,這是價格過高的時候不買,價格低的時候買入,這是最基本的原則,在今天 這個高價位的話你去追,雖然有可能短線賺10個百分點或者有可能的,你賺了這10個百分點,你如果不出的話,最終回調的話,你還是要吐回去的,可能回調更 多的話,你就出現虧錢的這種情況。」

  記者:「您也不讚成現金去投資股票或房地產?」

  謝國忠:「但是大家也看到就是通脹的話是個逐漸的過程,如果有5%通脹的話,那你貶值也就5%,但如果資產價格已經是,就是過高了50%了,那 如果你在這個50%的價位上面還去買的話,那倒下了之後你虧的更多,所以我覺得通脹的話,雖然說對持有現金的話帶來風險,但是考慮到現在資產價格的話都已 經很高了,所以不能盲目的去追股市和樓市了。」

  結合實體經濟走勢,目前市場上哪些板塊會最具有潛力?

  從前面的調查,我們看到,絕大多數基金經理都對後市表現出樂觀。但正所謂高處不勝寒,也有部分基金經理和專家對市場積累的風險比較擔心。不過, 很多時候投資者能否獲利除了看大盤,對個股和行業的選擇恐怕更為關鍵。結合實體經濟的走勢,目前市場上哪些板塊會最具有潛力呢?我們再來聽聽基金經理們的 分析。

  在博時基金公司,博時基金成長組投資總監鄒志新是一個樂觀的基金經理,他在銀河證券公司公佈的基金排名中,在125只公募基金裡面,他所操作的基金排名第27位。在他看來,今後股市在經濟通脹的預期下,房地產和金融等板塊將是一個投資的熱點。

  博時基金成長組投資總監鄒志新:「第一條線是通貨膨脹的預期,那順著這條線的行業,主要是硬資產,就是一個黃金、然後房地產,第二條線我認為是內需,一個是大的金融概念,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第二個是可選消費品,比如說汽車、家電。」

  而在廣發基金公司,他們同樣看好跟內需有關的行業。他們認為目前中國經濟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國內房地產的開工和銷售的持續增長幅度,第二個就是外需能夠對國內的出口有多大的一個支撐。

  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傅友興:「比如說像醫療,通訊、住房,這些基本的很多需求,其實都沒有得到比較充分的滿足,那麼我們對整體內需的行業,以及今後靠內需支撐的經濟增長是非常有信心的。」

  除此之外,匯添富基金公司的研究總監韓賢旺認為,消費服務行業,也存在不錯的增長潛力。

  匯添富基金公司研究總監韓賢旺:「消費服務,好長都沒有長,從估值角度來說比較便宜,成長性在慢慢增長,從這個時點往後看,金融房地產,資源 上游的,消費服務類優勢的企業。」

  那麼,中小投資者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應該如何來投資呢,基金經理們普遍認為,在任何市場狀況下,中小投資者都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考慮投資。

  何仁科:「應該是投資者應該是這樣子,就說應該考慮,充分考慮到三點,第一點對自己有個充分的瞭解,對資金的性質也有充分的瞭解,我這個資金是不是目前要用或者怎麼樣,對吧,這個很重要,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還要充分理解你所投資工具的一個屬性。」

  袁建軍:「投資者需要對中長期市場做判斷,提高自身投資管理能力,理財能力。」

  半小時觀察:3000點預示了什麼?

  投資者都記得2007年10月16日,上證綜指沖上了6124點的歷史最高位。那個時候股市上充滿了一片看好的聲音,幾乎所有的機構和學者都對 中國股市的未來充滿信心。中國資本市場將迎來一個長達10年的大牛市,中國股市很快就會佔上萬點高峰,這樣的言論充滿各個角落。很多股民賣了車子、抵押了 房子,將大把的真金白銀投進股市,期待著在股市上衝萬點的過程中再多賺點。然而,股市後來的持續暴跌給這種盲目樂觀兜頭潑下了一盆冰水,隨著萬億市值蒸 發,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

  近期國際上除了中國股市在上漲,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也成了熱錢眼中的投資富礦。與此同時,關於新興市場泡沫的討論也再次成為焦點,歐美等國 為了拯救經濟向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為了規避風險,這些資金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新興市場國家,推動著股市再現輝煌。可是,隨著流動性增加,通脹風險也在 不斷加大,一旦發達經濟體調整政策,收緊銀根,被吹大的市場泡沫就岌岌可危。

  雖然,中國股市的信心很大程度上來自我們擴大內需的舉措,但國際上對新興市場泡沫的討論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吹起泡沫的是別人,捧起這個泡沫的,可千萬別是我們自己。

  中央領導的多次表態,已經向我們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一段時期內,實質上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仍將持續下去,再加上積極的財政政策,這使我們對年內經濟繼續回暖充滿了信心。但實體經濟的看好,與資產價格的泡泡一定要匹配才好。投資者們還是要注意一下泡泡畢竟是泡泡。(CCTV經濟半小時-主編:孟慶海 記者:高楊、付豫、康敬鋒 攝像:陳豔波、張明、白羽、徐勝)

現在美國經濟的前景仍然不樂觀,各界普遍預計,美國失業率將在目前9.4%的水平上進一步攀升,另一方面,由於對經濟形勢的不明朗預期抑制了消費行為,美國家庭儲蓄率上升至近15年以來新高,儲蓄率從2008年年初接近零的水平猛增至6.9%,從4月份的5.6%進一步上升至6.9%。如果除去一次性補貼及減少個人稅收等一系列有助於提高個人收入的內容不計,5月份美國人均收入的增長率僅為0.2%。今年1至3月份美國經濟修正後數據為負增長5.5%,作為全球最大消費國,美國消費總量佔其經濟總量的70%。在這樣的形勢下實在是很難相信經濟是開始實現復甦。正如施永青所說,現在經濟正是在進行U型走勢,要很長時間才會走出谷底,但是股市和樓市在這段時期很可能是在進行w型走勢,就好像一個拖拉著狗的人,那個人就是GDP,那隻狗就是股市和樓市,那隻狗很多時會跑得很前或走到很後,但是最終的步伐必然是要跟隨著主人。所以在大形勢還未有改善之前,股市和樓市雖然會大上或大落,甚至可能會出現好幾次w,不過最後還是要跟隨著經濟步伐走。要買貨還是等便宜一點好。

2009年6月24日星期三

李兆基、趙丹陽、林園 山寨股神

在證券界、在股市裡,也活躍著一批如此精彩「耍寶」的人,他們的特立獨行、他們的誇張言論,無不閃耀著「山寨」的光輝。

2008年注定是「山寨」的一年,堪稱「山寨」的事件在社會上一一發生,從自然現象到人文景觀、從個人行為到集體行動,每一件事情的曝出,無不晴空霹靂, 「雷」倒眾人。在證券界、在股市裡,也活躍著一批如此精彩「耍寶」的人,他們的特立獨行、他們的誇張言論,無不閃耀著「山寨」的光輝。

以下為大家遴選出其中的一些「傑出代表」,以娛樂之精神予以記述,凡添油加醋、詞不達意之處,萬望海涵。

山寨股神一:林園

林園的神奇,在於他的資本從1989年的八千元到2005年的四億元,找到最適合的投資模式和優質的股票,讓他成為牛市中笑傲大盤的贏家。不過,在一年多 的熊市中,林園的光環迅速褪去,掛著「林園」名字、由其親自管理的私募基金,淨值已經縮水大半,成績實在差強人意。一年來,林園的山寨本色顯露無遺。

山寨理由:複製性太強

林園的選股鐵律是:一、選股時要買跟蹤3年以上的企業;二、選自己熟悉的行業;三、選未來3年「賬好算」的企業,不買未來盈利不確定的公司。

林園炒股守則有五條:一、選中個股,主動做「烏龜」。發現被低估的公司後買入,「貓」在裡面,等著上漲。二、心態是賺大錢的關鍵。三、投資一定有時賺錢, 有時賠錢,波動會有的,道路會非常曲折。因此,在痛苦中賺錢。四、投資組合中所選公司,都是行業中的龍頭老大,如果有老大,就不選擇老二。五、不會選擇在 成交清淡時賣出手中的股票,要看市場上有沒有人接受,有沒有人買進。採取「你不買,我也不賣」的投資方法。

一位投資界人士說過這樣一段話:「林園選股的思路及長期持股的策略,頗具價值投資的典型特徵,從林園身上我看到了價值投資的成功。我們與林園共處在同一個市場,共同面對同樣的股票,只要找到成功的途徑,那成功就是可以複製的。」

山寨點評:會賣才是師傅

怎麼看,怎麼覺得林園就是衝著巴菲特的那套思路來的。哪怕他總結的所謂選股鐵律,也是巴老粉絲們掛在嘴巴的投資聖經。

平心而論,只要有長線持股的決心,加之有調研的精神,批量生產類似林園一樣的股神並不難。關鍵是,如何在牛股最牛時懂得全身而退,「賣」才是「買」的「師傅」。

山寨股神二:李兆基

李兆基,恆基地產主席,擁有多家香港知名上市公司,在短短的幾年間,將500億港元變成近2000億港元,成為「亞洲股神」。

山寨理由:自稱冒牌

香港最有錢的兩個富豪都姓李,一個叫李嘉誠,一個叫李兆基。

據瞭解,當年李嘉誠和鄭裕彤都認購中國人壽(行情 股吧),但在2005年禁售期一過,他們就分別在5塊多港元的價位拋售手上一半的股份,回報率分別是40%和50%,各賺3.7億港元和1.9億港元,兩 位富豪雖獲利不菲,但比起李兆基,只是「小巫見大巫」。因為李兆基一直持股,中國人壽H股最高時股價達到53港元,4年回報超過10倍。

人稱四叔的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總喜歡慷慨預測大盤的目標位。

2007年,信心滿滿的李兆基曾樂觀預期香港恆生指數將沖上33000點高峰;隨後指數的「一落千丈」讓這位「亞洲股神」略感尷尬,並在公開活動中自拆「股神」招牌,調侃自己是「冒牌股神」。

這位「亞洲股神」近期表示,其私人的投資公司「兆基財經」,在高峰期市值達2000億港元,今年已蒸發1000億港元,與香港股民同樣慘遭雷曼債券套牢。

山寨點評:實力猶存

實力證明一切,1000億港元,對李兆基而言,可能只是財富數字的一個符號。對於我們而言,李兆基在當年熊市中抄底買地的故事,或許比其炒股更有意思。

山寨股神三:趙丹陽

趙丹陽畢業於廈門大學,獲系統工程學士學位。十年國內外證券投資、基金管理經驗。1994年出國,從事實業投資與貿易,1996年進入證券業後,長期從事 資產管理。2002年受邀加盟國泰君安(香港)公司,並擔任赤子之心中國成長投資基金(香港)基金經理。率先將海外信託基金模式引入國內資本市場,並推崇 「用實業投資家的眼光審視證券投資」。現任深圳市赤子之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丹陽,中國陽光私募第一人。2008年1月初, 上證指數(行情 股吧)運行至5200點附近,趙丹陽表示,已找不到既符合投資標準又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投資標的。很快,他對旗下5只產品清盤。當上證指數跌到1800點時,回過頭看看,一年多來,他是本期的幾位「股神」中戰績最好的。

山寨理由:熬不過牛市

2004年2月20日,當A股市場還在漫漫熊市中掙扎時,趙丹陽與深國投合作發起第一隻開放式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赤子之心(中國)集合資金信託。在熊市背景下,該基金成立一年來淨值節節走高,實際收益率為25.05%,超過上證指數近50個百分點。

然而,與熊市中的赫赫戰績相比,赤子之心繫列集合信託計劃卻在前一輪牛市中頻頻踏空。成立於2007年2月26日的赤子之心(中國)2期成立以來的累計淨值增長僅為20.43%。這與2007年偏股型開放式基金動輒超過100%的年收益率相比相去甚遠。

山寨點評:不完美中的完美

2008年初,趙丹陽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一文中,就旗下信託基金遠遠跑輸指數表示致歉。在這封道歉信中,趙丹陽並沒有洩氣。他說,基金的優勢首先不體 現在一段時間、某隻股票賺錢的多少,而是體現在持續控制風險的能力上。風險的量化程度是衡量基金經理專業化程度的標誌。在投資界,「活下來」永遠是第一位 的。

牛市中備感煎熬的趙丹陽,卻屢屢在熊市中如魚得水。去年,「活下來」的趙丹陽還花了211萬美元與巴菲特共進午餐。這也是山寨股神與正版股神間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山寨股神四:但斌

但斌,曾被認為是國內投資界學習巴菲特最成功的人士。其出版的《時間的玫瑰》一書在廣大股民和投資圈中具有上佳口碑。

山寨理由:盲目堅守

2004年初至2007年8月,但斌管理的東方港灣基金,3年半時間的復合回報率為1184.39%,而同期上證綜指僅上漲227.60%。

在本輪牛熊轉變中,同樣信奉巴菲特的趙丹陽在2008年年初選擇了清盤,但斌則選擇堅守,導致虧損嚴重。但斌認為,只要買到好的公司股票,就應該堅守下去。

面對虧損,但斌曾表示:「如果連30%或者50%的虧損都不能忍受的話,那麼長期堅持就非常困難了……即便像巴菲特(指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那麼好的企業,歷史上總共都有四次跌幅超過50%。」在本輪A股下跌中,但斌在 貴州茅台(行情 股吧)上的堅守,一度還在私募界引起爭議。

山寨點評:不要全盤照抄

據說,為了見偶像,但斌購買了巴菲特所擁有的伯克希爾公司的一股股票,然後去美國參加股東大會。他找尋巴菲特居住的小屋並在門前拍照留念。他拜訪巴菲特每週必去的牛排館,告訴侍者「巴菲特吃什麼,我就吃什麼」。

但斌的成功,源自其對巴菲特的複製,但斌的受挫,同樣來自其對巴菲特的複製。中國股市的大起大落,一次又一次的證明,我們無法完全借助巴菲特的理論去解釋中國股市。

2008年,嚼著巴菲特「牛排」的人,絕大多數遇到了「黑天鵝」。如果再一味地啃著巴氏「牛排」不松口,那麼只會看到更多的「黑天鵝」。

山寨股神五:楊百萬(楊百萬吧)

楊百萬,號稱中國散戶第一人。上世紀80年代末參與國庫券的買賣致富,後炒股。體驗了改革開放後第一代股民的所有悲喜。

現在,楊百萬專注於他的軟件。近一年多,他對股市的評論,有時候會很「雷」。比較出名的是,他的「中石油」情結,哪怕是中石油站在48元的山崗。

山寨理由:被中石油雷了

「我只能告訴你,我不知道中石油什麼時候到48元,因為我不做股票的莊,也沒有這個本領,但有一點我可以告訴你,中石油可以買了,現在價格在30多元,你 可以賭一點,放在那裡,收益一定會大於銀行,而且我負責任地告訴你,我也買了,但我買的數量很有限,我只是把中籤的48.6元拋了4000股,在31元下 面又買回來。」這是楊百萬對中石油的一段經典告白。

在股票市場摔打十幾年,楊百萬經歷的風風雨雨多了去了,不能不說是經驗豐富的老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既不做空頭,也不做多頭,要做股票市場的滑頭。」 那麼他自己就應該是一個股市的「老滑頭」了,但是,「老滑頭」楊百萬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這說明股市規律性的東西確實是比較難以總結的,僅憑經驗之說,在如 今的股市靠混是混不下去的。

山寨點評:滑頭難做

本期的幾位山寨股神中,楊百萬是本人最熟悉的,也曾當面採訪過他老人家。

我開始接觸股票起,對於楊百萬是帶著崇敬之心的,因為他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我承認,他作為中國股市中散戶致富的「第一人」,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但如果就此封為「民間股神」,可以說是比較「雷」的。

若干年後,在我印象中,楊百萬說的最多幾句話,莫過於「炒股要聽話」、「不做多頭空頭,只做滑頭」。在其不厭其煩的談到他的軟件後,我看到的只是一些簡單技術指標的疊加。這也難怪很多人將楊百萬的中石油拿作笑談,畢竟他老人家現在的強項在於推銷他的軟件和書籍。

深圳市深南中路2號新聞大廈9樓。

  這一層有兩家資產管理公司,一家是已經赫赫有名的深圳市赤子之心資產管理公司,掌舵者被稱為私募教父--趙丹陽;另一家是成立不到一年的深圳大藍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為肖雄文。

  但在去年12月29日,肖雄文看到自己的偶像趙丹陽將赤子之心位於9樓的辦公桌椅盡數搬走,這位投資界的後來者唏噓不已,此時業內已經流傳趙丹陽清盤,肖雄文親眼見證了清盤前的一幕。

  當天下班時,趙走出新聞大廈大門,望著趙的背影,肖當時感嘆:"他這麼做自有他的道理,今後人們或許會理解他。"

  兩天後,趙丹陽在赤子之心網站發佈五隻產品的清盤公告。

  時間眨眼到了5月8日,肖雄文如今也已從新聞大廈搬出,回想起4個月前的那一幕,肖雄文對趙丹陽已經不是簡單的理解。他說,自己雖然在趙清盤時已經料 到股指會進熊市,但指數這麼急跌自己還是沒有料到的。"我度過了非常痛苦的4個月,在3500點下方,我差點堅持不住也要清盤了。"

  新手出戰

  2007年進入私募界一代可以用悲情形容。

  肖雄文是這一代的一員。去年5月,他放棄某大國有商業銀行深圳分行做外匯投資的資深分析師的工作,決定下海。

  因為看好中國崛起,他堅信藍籌股會是最具投資價值的品種,因此公司起名為大藍籌投資。

  而事實上,肖在戰略上是價值投資派,但在戰術的操作上則屬於技術派。肖自身就是做技術出身。1985年肖從華中科技大學自控與計算機系畢業,之後在中 軟集團擔任軟件工程師,並拿到中級軟件工程師職稱。1988年肖來到康佳,參與開發了中國第一代企業管理信息系統。1992年,中國股市進入蓬勃發展的初 期階段,肖利用業餘時間編寫炒股軟件,因此大量吸取證券投資的各種技術派知識。1993年,他便改行來到某銀行證券部從事分析師工作,為該行的大客戶做投 資分析。

  之後,肖進入了基金公司的資金託管部,再後,從事外匯投資分析。肖發現自己在匯率變化上的判斷竟然非常準確,2006年又碰到早先跟他一起做分析師的同事做私募發跡,因此萌生了下海做私募的想法。

  2007年,肖用自己積蓄以及在銀行工作期間認識的朋友合夥設立公司。在公司成立初期,肖雄文是希望同信託合作發行俗稱陽光私募的信託私募產品,但由於各種條件限制,此事未能成行。

  肖以及公司股東決定先從事最原始也是最沒有陽光照射的私募模式--代客理財,行內慣例,這種資產管理方式收取20%的收益提成,不收取管理費。初期,公司各個股東通過原先積累的關係募集資金近2000萬元。

  但去年5月份是"ST股"群魔狂舞的日子,堅持大藍籌投資的肖雄文給客戶的回報率並未達到客戶心理預期,5月26日,一位大客戶要回了500萬元的資金。

  隨後,5.30行情爆發,觸底後,肖鍾愛的藍籌股成為上攻主力軍,至去年10月,肖為客戶實現了100%的回報率,經肖操盤的資金量也超過了一個億。

  艱難的日子

  之所以用悲情來形容2007年踏入私募界的人士是因為他們只拽住了牛尾巴,然後就面臨著已經超過7個月熊市。

  當 上證指數從6124.04點回落時,藍籌股成為引領下跌的主要板塊。肖的一些客戶開始撤資。

  去年11月4日,上漲指數已經連拉三根陰線,在深圳私募界一個小範圍的論壇上,肖從技術角度分析稱,股指創新高不成,宣告進入熊市。

  現在來看,儘管肖判斷正確,但當時他並沒有完全撤出市場,還在做波段,過去的獲利開始回吐。

  但此時客戶流失更加嚴重,走了數個千萬資金的大客戶,肖認為大勢不好也不挽留,至今年1月份,肖操盤的資金量又回到了千萬元。

  而今年一季度上證指數大跌34%,肖在2月4日至正月十五前成功做了幾次波段,但大部分時間內,他的投資是虧損的。

  於是,困難擺在了這位創業不足一年的董事長面前:靠提取資產增值收益的公司在7個月時間內都是虧損。

  肖向記者計算了公司的成本,房租、物管、水電、8個僱員的工資,最低支出每月5萬元,也就是說,轉熊這段時期,公司固定成本超過50萬元。

  "我們只能用公司自有資本來保持公司運營。"肖雄文說,"還有少部分券商佣金提成。"

  今年的愚人節給肖雄文開了個玩笑。當天上證指數洞穿3500點。"我能夠判斷股市走下坡路,但是沒有料到股指的下跌會那麼快。"肖說。

  此時,他15年證券積累起來的自信受到較大打擊。"破了3500點,我真想像趙丹陽那樣清盤,不干了。"此時,他的客戶已經所剩無幾。

  3000點是他最後的救命稻草。

  4月中旬,肖向一些客戶表示,3000點會有反彈。一些信任的客戶再次將資金交付給肖代管,肖湊足數千萬元連同企業自己的資金在3000點左右殺入股市。

  這是一次賭博,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賭博。肖賭對了。

  4月23日,印花稅的消息刺激了股市絕地反擊,5月7日,肖在幫客戶賺了20%之後,全部拋出。

  肖現在還清晰記得去年下海前,肖為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做最好的基金管理人。"如今這樣的目標仍沒有改變,但改變的是肖的心態,他現在已經不再那麼衝動,他說,"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先生存下去。"

  肖介紹自己會用上次反彈過程獲得的收益作為過冬儲備。(汪博士的博客)

趙丹陽獲得了巴菲特七句秘籍

  導語:最近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一件比較有名的事情:知名投資人趙丹陽花費巨資和巴菲特共進午餐,有市場傳言稱巴菲特先生給了趙先生了7句投資箴言。

  對此,《滾雪球》一書作者施羅德表示,她要花些心思才能猜測出巴菲特會給出什麼建議。據她所知,對於這樣的商業性午餐,巴菲特都會花數個小時來 準備,但很明顯巴菲特並沒有什麼賺錢秘技沒有說出來,他是非常坦誠的人。《滾雪球》一書中已經把他的投資方法全都寫出來了,包括以下幾點投資原則。

  ① 定下的規定不隨便偏離。巴菲特給自己定的規矩一定嚴格遵守,比如他給自己定下的價值投資方法是不會有例外的,不會研究股票時發現這只股票本不適合價值投資,但這次搞個例外。

  ② 投入大量精力對相關企業的歷史和財務狀況進行研究。

  ③ 在考慮投資時,如果這個想法讓你很興奮,那麼這個想法很可能是錯誤的。

  ④ 最賺錢的行業多是壟斷或近乎壟斷的企業,但是這樣的企業往往很難持續。就比如美國的報紙一樣,它們的壟斷地位並不能永遠持續,因此你應該知道他們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下跌。

  ⑤ 有兩種公司需要特別注意。一種公司是創意性公司,它們比較難被效仿,盈利能力就很強。比如微軟就是這樣的企業,其他公司很難效仿它;巴菲特有一個GEICO保險公司,它的成本非常低,別人很難效仿;迪士尼也是如此。

  另一種是存在的時間越長,獲得更高效益就越難的公司,比如餐館行業,百貨商店、好萊塢的電影等存在越長,越難有效益,消費者喜歡新的口味、新的時尚等,這樣的公司應該引起投資者的警惕。

  ⑥ 那些為了賺錢而需要不斷追加現金的企業是最差的企業。最好的則是投資一次就可以持續盈利的公司,比如GEICO公司,一次性投入後就可以持續不斷地賺錢;而百貨公司則需要隔幾年就重新裝修一次吸引顧客,才能和新進入者競爭。

  ⑦ 如果一個企業在一處犯錯,在其他方面也會犯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只有在各個方面都不犯錯,才是好公司

  素描巴菲特

  實際上巴菲特是非常強硬、專注的。

  他能記住十幾年前一筆交易的細節,他注意力非常集中,做事極其專注。

  他會不露痕跡地在不同時間問你同樣的問題,以觀察你的答案是否前後一致,是不是個值得信任的人。

  他是個熱愛學習的人,每天都要閱讀5種以上的報紙。

  他另外一個投注巨大精力學習的內容,就是數千家上市公司的業績情況。(每日經濟新聞)

2009年6月23日星期二

美少女股神王雅媛:年輕人別急著買樓

  看上去仍然還是「孩子氣」的王雅媛可有著不一般的經歷:2007年參加「香港-內地大學生模擬投資比賽」,時為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的王雅媛用模擬100萬資金投資港股,兩個月獲利20倍,將模擬股本增值至2087萬元,贏得第一名,同時獲得了「美少女股神」的稱號。

  從18歲開始投資股票,王雅媛不到兩年時間已靠投資獲利逾10萬元。當年參加模擬比賽贏取1萬元獎金時,現實中的證券戶口有近100萬元倉位。

  3年後的王雅媛,已投身為證券業「持牌人士」,現任職於申銀萬國(香港)證券公司,負責港股銷售經紀業務。從當年模擬大賽的冠軍,到如今現實中的金融業人士,23歲的「美少女股神」有自己的一番心得。請看《財道》與王雅媛的一番對話:

  「股神」名字太沉重

  財道:你之前曾被媒體稱為「美少女股神」,自己怎麼評價這個稱呼?

  王雅媛:不太喜歡, 因為「股神」這個名字太沉重了。我只是對股票市場有濃厚興趣, 希望可以在股票市場建立我的事業。

  我很佩服巴菲特,因為他是真正的「股神」,但很多人都誤解了他長線投資的意思。市場資金永遠是在用基本分析去追求最理想的回報,包括巴菲特的資 金,他沽出中石油便是一個好例子。長線投資並不代表盲目地用任何價錢去擁抱一家好公司,我們可能沒有巴菲特那麼好的市場洞悉力。如果不理估值,死抱不放便 可以成為巴菲特的話,那麼滿街都是巴菲特了。

  財道:你目前從事港股經紀業務,日常的核心工作是什麼?你每日會讀大量的年報,最看重的是哪些財務信息?

  王雅媛:我的核心工作是幫客戶電話下單,再加上打理一些授權給我買賣的戶口, 希望可以幫他們建立合適的長期投資組合而於股市上獲利。

  我會先在報紙上尋找信息, 如果找到有興趣的,便再印出它們的年報來閱讀。閱讀年報後,再找尋它的新聞。

  在業績公佈高峰期的時段,我每天都閱讀當天公佈業績的公司。最看重的是公司價值與它在股市上價格的比較。比方說,100分是滿分,如果一家公司 市值80分, 但是它的價格卻是100分。我會形容為好公司, 但不是好股票。另一例子,如果一家公司市值60分,但它的價格卻跌到30分,那麼我會選擇這樣的公司。在財務信息上,我主要看盈利和資產質量。

  財道:年報是投資人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你有什麼體會?

  王雅媛:舉個例子,於香港上市的半導體組裝設備供貨商ASM太平洋(601099)(522)公佈了全年業績,其第四季盈利如大家所想般 大幅下降。但是它的年報卻教懂了我一樣東西:很多公司遇到這次金融海嘯,都只是在年報上提出一些虛無縹緲的建議去改善公司盈利。比如集團會竭盡所能去減少 支出、增加收入。我看了十家工業股的年報,當中有九家都是這樣。

  相反,ASM太平洋卻實實在在說了些它會怎樣部署改善公司未來的盈利。文中有一句「隨著全球經濟放緩,預期消費者的消費模式會出現重大變化。因 此經濟一旦回穩,預計消費者會大幅轉向購買較低價產品,因此可能會有大量半導體產能被安裝或改裝以迎合這趨勢。」這個消費模式的改變是我沒有想過的。讀完 了這句話後,頓時覺得非常有道理。而我也開始明白為何市場上很多半導體公司的市盈率可以低至一兩倍,而 ASM太平洋的市盈率仍然可以做到8至9倍。因為當其它公司還在想怎樣減少支出,保持盈利,挨過海嘯的時候,ASM太平洋已經在想現在可以怎樣裝備自己, 迎接經濟回穩時的機遇了。閱讀年報不但讓我們找尋到投資的機會,當你閱讀這種經營良好、又富經驗公司的年報時,還可以學習到人家廣闊的生意視野。

  A股賭性太強

  財道:你如何看待港股和A股兩個市場?

  王雅媛:完全不同。A股賭性強,一些A股投資者市場好的時候就滿倉,市場不好就清倉,沒有價值的概念,投機意味較重。A股炒消息的情況很多。而港股投資者較注重價值投資,港股消息不太多,但喜歡炒未來、炒概念。

  財道:今年的投資自己是否有遺憾之處? 王雅媛:這一輪反彈一直是看上落市(意即震盪市),認為不會這麼快升上去,所以不敢重倉,一路持有六至七成股票。個股是選得不錯,但是籌碼運用不夠好。

  例如,最近這一波港股的大升浪中,內地房產股是表現最強的。最近,內地房產股龍頭中國海外發展(688)和華潤置地(1109) 都創新高。但這兩隻股票我一直沒有買,因為一直都覺得太貴。即使在去年跌得最恐怖的時候,他們的股價都沒有跌穿賬目上的每股資產淨值。結果一直看著心儀的 合生創展狂升,自己又沒有貨,這感覺真是有點難受。沒有成功於看好的股票上賺到大錢,可以算是這次升市的一大遺憾。

  財道:在幾年的股市投資經歷中,個人的投資心得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你是否有自己的投資「系統」?

  王雅媛:原則便是市場上什麼事情都有機會發生,不要限制自己對市場的想像空間。正如金融海嘯前, 我想沒有人會想過雷曼倒閉。

  「系統」是選擇股票時建立於基本分析上,然後再考慮未來有沒有升的catalyst(推動上漲的因素)。如果二三年之後才有catalyst,我一定不會於此刻買入。因為世界變得太快,兩三年的時間,什麼都可能已經不同了。

  時間,在投資上是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人覺得長線投資很簡單,認為只要你一開始買對了一隻股票,拿著不放便可以。聽起來整個過程是很簡單,但問題在於只要你第一個步驟做錯了,例如選擇了錯的股票,或買進股票的時機錯了,之後的整個故事發展可以截然不同。

  財道:你在兩年的投資中經歷了牛市和熊市,在此期間個人賬戶也經歷了大幅波動,能否透露近期的收益目標?

  王雅媛:近期大市升得厲害,波幅越來越大,看到大市的風險也越來越大。預期全球經濟2009年第四季反彈,尤其是中國。所以2009年第四季股市應該不會差。目標今年下半年可以多賺50%。

  年輕人別急著買樓

  財道:你畢業後一直在香港租房子,為什麼不考慮買樓呢?

  王雅媛:香港的大學現在每年有越來越多的內地生畢業。畢業後留港工作,就需要租房子。租一套普通兩室一廳60平方米的房子,大概要8000元左右。現在買房的按揭利率很低,房產中介紛紛打出「買便宜過租」的廣告。

  我租而不買,是因為只要付了三成首期,之後每個月的供款,可能跟租房子的價錢差不多。很多朋友都是這樣的想法,因此身邊有一些畢業兩三年的朋友,打工累積了一點資本後,都蠢蠢欲動想要開始供樓。

  我不太認同這樣的理財計劃。因為太年輕的時候買樓,供款期拖得長,付出的利息其實是相當驚人的。退一步講,就算每月供款跟租樓差不多,你也需要 解決首期的問題。對年輕人來說,這個原始資本的積累很難。大學剛畢業,辛辛苦苦都難儲蓄到10萬,而有了10萬之後,50萬、100萬,就不會像當初那麼 難。如果你有了剛好付首期的資本就去買樓,又要從零開始積累。

  原始資本的積累又很重要,越早計劃你的財富管理,成功的機會也就越高。另外,年輕人是可以接受更高風險的投資。太早買樓,可能會抹煞了這段搏殺 時期。過了10年20年,終於供完了一層樓,但是那時候家庭開支已經不少了。再加上人到中年,便會慢慢開始考慮退休生活的財務問題。投資上,接受風險的程 度會慢慢轉趨保守。理財不善,到了40多歲供完樓的時候,才發現手裡只有一套房子,什麼都沒有。

  理財是一項很專門的知識。不一定專業人士就會很擅長理財。比如醫生、律師、明星,能賺很多錢,但不一定能將自己的財富打理好。就比如金融海嘯 中,很多在自己領域很出色的人士,可能不幸投資到accumulator、雷曼迷你債這些當初看不明白的風險產品。很多人有夢想,比如創業、環遊世界,那 就要達到財務自由。越早儲蓄到一筆資金越好,應該用錢賺錢。(北京晚報)

進入危機下半場 中國尋找增長新發動機

  上半年,中國經濟完成了築底,但挑戰並未結束。

  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而如何從底部進入新一輪的增長週期,將成為危機下半場的主要議題。

  一個受到廣泛認同的觀點是:以投資和出口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而中國經濟必須尋找新的發動機來驅動經濟增長,而決策層將以何種方式引導中國經濟進入新的「快車道」?在6月19日開始的中國經濟增長和週期論壇上,眾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瞭解讀。

  原有模式不可持續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林兆木認為,中國此前以外貿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是建立在世界和中國失衡的基礎上,而投資和外貿高增長的條件不僅在危機中已經改變,而且在危機後也不可能恢復。

  林兆木分析說,經濟前幾年投資過度擴張,我國不少行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加上去年以來實施4萬億元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不少領域的投資在未來幾年接近飽和或已經飽和,不可能像前些年有那麼多的投資熱點,也不可能像前些年保持那樣高的投資增長率和投資率。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卓元也認為,內需外需、投資消費的雙失衡結構已經不可持續。

  1998年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國出口占GDP的比重是18%,但是到了2007年,已經上升到佔36%,貨幣和服務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拉動比例太高。如果外需一萎縮,影響就很大。

  投資佔GDP的比重太高,而最終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佔的比重太低,居民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在「六五」和「七五」佔50%以上,到了2008年佔到35.3%,只有一般國家60%~70%左右水平的一半。

  張卓元認為,按照現在的勢頭髮展下去,今年投資和消費的結構不但不能改善,還要進一步惡化,最終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還會進一步降低。

  尋找新增長點:

  消費還是創新?

  經濟企穩之後,什麼將成為新一輪週期的經濟增長點呢?

  學者認為,走出危機的關鍵並非是政府的救市措施,而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出現。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樹成認為,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月度動態角度看危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急速下滑階段,從去年7月到今年一季度。第二階段為企穩回升階段,從今年二季度到今年年底。第三階段為全面回升階段,從2010年開始。

  劉樹成認為,在進入第二個階段之後,關注的重心應該是如何轉變經濟的增長方式。當前需要關注的主要是創新和消費。

  劉樹成認為,每次重大危機都會推動重大的科技進步,或者說重大的科技進步也會推動著經濟從危機中走出來,進入回升,包括新產品、新生產方式、開闢新市場、打破壟斷以及新的組織形式。

  消費成為公認的經濟增長點。但是如何真正有效地刺激消費卻仍然沒有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案。

  張卓元透露,在4萬億投資方案出台之後,一些經濟學家呼籲應把擴大內需的重點從投資轉為消費,把投資主要投向民生工程,實行更加積極的刺激消費政策。

  林兆木認為,關鍵在於調整國民收入結構,一個是國家和居民的收入結構,第二個方面需要調整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收入結構。

  推進改革、打破壟斷,放開限制也成為被提及的一個方面。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研究室主任張曉晶認為,政府刺激經濟短期內能夠見到效果,但是長期來看還是要提高市場經濟的彈性,減少政府的干預,在勞動力市場、行業管制、資源能源價格等方面推進改革。(第一財經日報-熊劍鋒)

2009年6月21日星期日

歐美太陽能組件零售價大跌 國內相關企業遭殃

  權威光伏行業研究機構Solarbuzz的最新一項統計顯示,截至6月中旬,歐美市場的太陽能組件價格繼續大幅下挫,其中美國市場暴跌了0.11美元/瓦,創造2001年(有歷史紀錄)以來的單月最大跌幅。

  儘管電池價格的下降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但由於5、6月的電池銷量依然未能明顯轉暖,悲觀情緒仍然在蔓延。

  Solarbuzz的調查結果顯示, 6月中旬美國和歐洲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零售價(下稱「組件價」)分別是4.61美元/瓦和4.48歐元/瓦,為4年來最低。

  以歐洲為例,組件價走強的時間段是在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穩定於4.7歐元~4.8歐元的區間,但進入2009年1月就一路下滑。今年3月組件價跌破了4.6歐元後未見回調。

  「現在還看不到價格的谷底。」無錫國飛綠色能源有限公司(下稱「無錫國飛」)一位內部人士對CBN記者說,國內的電池組件價也還在下探,「現在的市場價為1.6歐元/瓦左右,相比去年同期2.8歐元/瓦跌去43%。」

  從江蘇省外貿廳上報到國家商務部的數字看,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反映,去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外客戶支付能力和原材料成本雙雙下降,其中原材料價格下降近70%,帶動光伏產品的出口價下挫。

  「電池的原料——多晶硅的技術已有所突破,」無錫國飛前述人士分析道,「以前對多晶硅的純度有很高要求,現在只要5個9(99.999%)和6個9(99.9999%)的純度,就能製造下游產品,因此原料的成本下降了不少。」

  Solarbuzz分析認為,零售價格下跌的另一大原因可能是某些歐美零售商把價格下調到了一個合理位置所導致的,終端競爭將更加激烈。

  「價格下降對行業是一件好事,因為光伏裝機的成本降低了。但目前電池銷量仍在低位徘徊就讓人鬱悶了。」一位太陽能電池製造商企業的銷售負責人 說,該公司5月的出貨量環比增加了10%,同比降低了70%,「而且,我們以為6月可能會增加銷量,現在6月過去了一半時間,相比5月銷量並未提升。」

  另一家太陽能電池企業的銷售經理張先生告訴記者,該公司5月銷量也同比降低了50%左右。

  銷量不轉好的原因之一是,去年全球裝機增量最大國——西班牙的需求在減緩。

  「大家曾預測,西班牙政府將在2009年調整該國的太陽能補貼政策,所以去年國內電池商猛攻西班牙市場,導致全球的太陽能電池銷量大增。」常州億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一位經理張先生說。

  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告訴CBN,去年西班牙的新增裝機已達到2460兆瓦,超過了德國位列世界第一;今年該國政府宣佈設置500兆瓦的補貼上限(2008年沒有補貼上限),需求明顯下降。

  美國地區的裝機情況也沒有想像中好。多位人士表示,美國加利福尼亞是太陽能電池需求最大的州,但當地財政情況較差,目前實行大範圍的屋頂計劃困難重重。

  而在中國,儘管各省市在大力推廣光伏應用,但由於國內去年裝機量佔全球比例不到1%(基數小),而且政策還沒有落實,中國市場的啟動至少要等到明後年。(第一財經日報-王佑)

2009年6月20日星期六

中國加入電動車市場爭奪戰 5000億金礦待挖掘

  雖然新能源汽車目前離中國的消費者還比較遠,但作為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中國正欲趁著技術變革的大趨勢,利用新能源汽車成就其非常規性的超越。正如一位專家所說,「 中國企業應該抓住電動車的發展機會,對傳統格局進行衝擊,改變對國外技術依賴的現狀。」

  在新能源汽車的全球賽道上,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已經打響。

  6月16日,上海證券報獲悉:中國和日本已經在南美展開「戰鬥」!蘊涵豐富鋰資源的玻利維亞即將成為鋰礦的能源戰場。地質學家認為,玻利維亞盛 產鋰礦,就像沙特阿拉伯富有石油。中日在外交及公司層面在近期都展開了緊湊的行動,雙方擁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最終控制未來的全球電動汽車市場。而誰 擁有了足夠的鋰,誰也就掌握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利器。雖然日本很可能已經在鋰礦的爭奪戰中先勝一籌,但收購力拓失敗的中國將會以雙倍的努力,在南美及其重要 的金屬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中投顧問汽車行業分析師李勝茂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參與爭礦,說明了一點:中國政府已經下定決心未來發展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的方向。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從產業導入期向快速發展期邁進。

  雖然新能源汽車目前離中國的消費者還比較遠,但作為未來汽車產業的戰略佈局,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背後有著基本的商業邏輯支撐:從中國汽車 工業發展的角度看,當按照常規性的追隨無法做到超越歐美汽車巨頭時,中國的汽車企業必須趁著技術變革的大趨勢,進行非常規性的超越。而新能源汽車恰好可能 成就這種超越。從這個意義上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是實現中國汽車工業「超越」式發展的最佳機會。

  在這樣的思路下,顯而易見的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將在未來佔據重要地位。「事實上,我們跟國際最先進的電動車技術相比,差距並不是太大,大家的 起點都差不多。但我國在市場、政府扶持的力度方面都有較大優勢,因此,到201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產值將有望達到5000億!」 李勝茂這樣向記者表示,「這還只是最保守的估計,僅上海一地,到2012年,根據政府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就將達到900億的產業規模;武漢市政府的規劃 是1200億……全國的規模加起來少說也有5000個億。」

  國家技術標準將盡快出台

  在混合動力、純電動車、燃料電池和氫燃料新能源車等組成的「新能源汽車大家族」裡,能實現零排放的電動車無疑獲得了業界更大的歡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清泰在上週舉行的花都論壇上指出,「目前中國絕不是汽車強國,我們沿著傳統的技術路線追趕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是差距仍然很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革命已經興起,電動車應該作為國家戰略性技術來發展。」

  值得重視的是,電動車行業首個《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已經擬定完畢,上報國家標準委審批。新標準的主要起草方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化研究所的相關人士則向上海證券報透露,目前該標準已經遞交到中信部,正在等待該部門的審批。

  中投顧問汽車行業分析師李勝茂向記者表示,未來政府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將會以即將頒布的《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為依據,而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示範車型推薦目錄》都將參照這一技術標準。這就意味著電動車標準將頒布或成新能源車補貼依據。

  與之前的電動車標準相比,即將頒布的《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對電動車的諸多性能設定了嚴格的技術指標,如最高時速不低於75公里,一次充電後的續駛里程不能低於160公里,百公里能耗低於16千瓦時等。從動力性到安全性,都有嚴格的技術指標。

  「其實關於電動車的技術標準已經在行業裡討論了2、3年了。它的意義就在於,提高門檻,規範行業,防止電動車行業出現混亂無序發展的狀態,是一個提前預防型的標準。」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電動車組的仇斌這樣認為。

  「因電動車標準始終難產,目前電動車有好多方面只能依循自己的企業標準或者說檢驗規範來對產品進行限制。正因為這樣,每個企業對產品的要求各不 相同,這樣電動車的質量保證就產生了很大分歧。所以有必要出台相關的行業標準,讓電動車的質量等方面有法可依,有規可查。」科技部863電動車項目小組王 成這樣介紹。

  據他介紹,即將出台的電動車技術標準具有「中國特色」,它既能保護支持國內產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別人(跨國公司產品)的產品。我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跟國際巨頭相比,並不落後。

  產業化提升進入快速通道

  事實上,技術標準的出台,為電動車企指明了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具有積極作用。同時,新能源產業的市場化發展,不可或缺的仍是來自政府的大力扶持。

  按照《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工作進度要求,6月份,《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支持政策》將出台。但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的調查,今年6月出台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可能性不大,相關知情人士表示,「最快也要2、3個月的時間。」

  然而不容置疑的是,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進程已經進入提速期。中投顧問汽車行業分析師李勝茂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從產業導入期向快速發展期邁進。

  首先,新能源汽車產業扶持政策頻出。政策扶持方面,未來三年100億元的研發費用以及200億元新能源車推廣運用的資金,已經超過前十年國家投 入的新能源汽車科研資金的10倍。到2012年,財政部將向新能源車的推廣使用投入200億元,重點在於充電電站的建設和電網改造,普通消費者購買時的財 政補貼和稅費減免,以及相關企業的稅費減免。而「十城千輛」示範項目的運行,令新能源汽車購買給予補貼等政策自下而上地啟動市場,路徑準確鮮明,對於該產 業是重大利好。

  其次,各地政府也將發展新能源產業視為地區產業的未來支柱,紛紛給予政策傾斜。

  6月12日上午,比亞迪首批十輛F3 DM型號新能源汽車向深圳市政府交付使用。深圳市發改局副局長吳德林在交車儀式上透露,深圳正在制訂新能源車產業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示範方案等政策,包括對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措施,預計將於近期出台。

  同樣在6月初,武漢市「八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出台。其中汽車產業振興計劃是重點內容,到2011年,新能源公汽線路增至20條,新 能源公共汽車增至1000輛。政府採購乘用車按不低於10%比例選用新能源汽車。幾乎同時,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電動汽車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東風電動汽車 產業園試點基地也在武漢揭牌,東風電動車公司副總經理楊守武曾宣佈,2009年初將下線東風自主品牌首款混合動力汽車,全年的目標銷量為5000輛。

  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車企的新能源產業步伐也悄悄加快。比亞迪汽車股份公司相關知情人士表示,比亞迪的電動車最快將在4季度開始向個人消費者進行銷售。

  長安新能源公司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未來3年內,長安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產業化將預計投資10億元,形成不同檔次、不同用途、搭載不同系統的中混 平台化、弱混規模化、強混產業化研發能力,覆蓋商用車、A級、B級、C級產品。2014年長安汽車將實現產銷新能源汽車15萬輛,2020年達到新能源汽 車產銷50萬輛以上,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先者。

  5000億 「金礦」的挖掘

  儘管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徑相當複雜,但在電動車上的投資已經成為一股熱潮。

  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已經制定了2012年新生產汽車中有10%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鮮明目標,新能源電動汽車最主要的部件是動力電池、電動機和能量轉換控制系統,而動力電池要實現快速充電、安全等高性能,是技術門檻最高、也是利潤最集中的部分。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黃學傑預測並堅信鋰離子電池市場將會是一個金礦:到2020年,中國車用動力電池的市場規模將達到數千億元人民幣,儲能電池的市場規模預期會更大。

  業內專家表示,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在電池核心技術上的突破則相當重要。當前許多知名的汽車製造商都致力於開發動力電池的電動汽 車,如美國福特、克萊斯勒,日本豐田、三菱、日產、韓國現代、法國Courreges、Ventury等。而國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吉利、奇瑞、力帆、中興等車企也紛紛在自己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中搭載動力鋰電池。

  「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產業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經過11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小型鋰離子電池生產大國,在未來幾年,日本的小型電 池產業會更多地向我國轉移,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等高端產品技術的開發,不僅僅是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也必將帶來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的全面技術升 級。」黃學傑表示。

  在這樣的背景下,電池技術開發商的激情也水漲船高。

  近日,致力於「超級電容和電池」雙驅動技術的上海雷博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帥鴻元對媒體表示,未來五年內公司計劃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產品實現批量出口,進而成為大型電動車行業龍頭企業。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電動車組的仇斌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電池生產商已經有數千家,其中部分企業的技術條件已經能夠通過行業檢測,但現在最大的問 題是要滿足市場規模銷售的量,還是很困難,產能上去了,但生產工藝、質量、穩定性方面能不能保證,誰也不敢說。也不敢貿然投資。這樣就形成一個兩難的狀 態,企業的規模上不去,成本也下不來。」

  「電動車替代傳統汽車的時間較長,但是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猶如投資原始股。」陳清泰說,「中國企業應該抓住電動車的產業機會,對傳統格局進行衝擊,改變對國外技術依賴的現狀。」(宦璐)

2009年6月16日星期二

林毅夫:中國經濟可能最早見底 須關注實體經濟

  這次危機,已經從金融危機變成了實體經濟的危機。我們應該關注金融業,但同時必須關注實體經濟  

  掛著中國山水畫的辦公室顯得格外淡雅,辦公桌上放著一篇題為《四十年來家國》的報刊長文。在一個微雨稍歇的午後,在臨近白宮的世界銀行辦公樓內,世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接受了《望東方週刊》的獨家專訪。

  對於任職一週年的感受,林毅夫侃侃而談,思路的順暢、視野的廣泛,幾乎讓人無法打斷。與一年前相比,他顯得更加從容、自信。儘管他也對本刊記者說,總是感到責任重大,作為來自中國的經濟學家,他應該不辱使命。

  「不能讓國人、讓發展中國家的人感到慚愧」

  《望東方週刊》:你到世行工作快一年了,作為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各方對你評價很高,一些人士說你是他們見過的最讓人親近、最有學者氣的首席經濟學家。你自己怎麼評價這一年的工作?

  林毅夫:作為第一個來自中國、也是第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我感到責任很重大,希望自己有所作為,至少不讓國人、不讓發展中國家的人感到慚愧。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當然也是做一個盡力盡責的經濟學家,我就要竭盡所能。但要完成工作,也不是我一個人所能做到的。所以作為首席經濟學家,我還要鼓勵我的同事,集合各位同事的智慧,群策群力。

  對當前正在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我希望我們的分析能夠走在大家前面,對問題作出判斷,並對大家有幫助。

  《望東方週刊》:如果打分,你會給自己多少分?

  林毅夫:我希望是一個及格的、也是合格的經濟學家。我應該還算是一個及格的經濟學家吧。

  《望東方週刊》:在這一年中,最讓你興奮、煩惱的事情是什麼?你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林毅夫:最興奮的事情,當然是能作為第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家,在世行擔任這個職務。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但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跟隨挑戰而來的,第一位的,就是責任重大。現有的危機,是大家以前都沒有意識到的。沒有意識到,就代表著沒有現成的理論可作為參考、指導。那麼,怎麼幫助世界、幫助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瞭解這個危機、解決這個危機,就是對我們的一個巨大的挑戰。

  另外,發展中國家還有14億人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下,一方面要幫助他們渡過目前的難關;另一方面,還要幫助他們解決發展的問題。坦率地講,這沒有現成的答案。

  世界銀行和國際發展機構進行扶貧減貧、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這個目標提出來已經超過60年,但是還有那麼多人沒有擺脫貧困。有些國家、有些地區,貧困的人口、貧困的比例,不僅沒有減少,甚至還有增加。這說明目前的任務是相當艱巨的。

  所以,我也在想,要解決這些問題,現有的理論框架也是不完美的,還有很多需要發展、需要補充。作為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這麼高的榮譽,對我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應該算是煩惱吧!

  最難忘莫桑比克賣芒果的小女孩

  《望東方週刊》:在一年忙碌的行程中,有讓你特別印象深刻的事嗎?

  林毅夫:說到最深刻難忘的事情,有這樣一件。我到世界許多地方去訪問,到許多貧困的地方去,看到那些國家的貧困者,每次都有很大的觸動。我到非 洲的農村去,許多非洲農民聽說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來了,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甚至半天。他們就是希望見面的時候,能反映一下他們的狀況,希望我們能對他們 有所幫助。

  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他們很高的期盼,也看到他們追求發展的強烈願望。我每次就更覺得任務非常艱巨。

  有這樣一個事例,我到莫桑比克去,參觀一個農貿市場。看到有一個小女孩,提著一個竹籃子,籃子裡裝了一些芒果。因為進入市場買賣是要交稅的,不願意交稅的,就在市場外面賣,但看到警察就要跑。

  我看到這個小女孩,她還那麼小,正是上學和需要別人照顧的年齡。但她卻在賣東西貼補家用。我想去看一下小女孩,這就吸引了警察的注意。看到警察來了,小女孩撒腿就跑。那麼小的孩子,沒力氣提著一竹籃子的芒果逃跑,她只能把芒果丟了。

  這讓我非常受觸動。從這個小女孩身上,可以看出當地貧窮的狀況,但也可以看出人們還是願意努力,抓住市場的機會,實現發展的願望。

  看到他們貧困的狀況,看到他們內在的動力,我就總覺得自己責任重大。

  至於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我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努力,瞭解目前的危機及其背後的原因,提出一個理論框架,化解這個危機,並防止同樣危機再次發生。

  同時,我也希望用我們的智慧,去瞭解發展中國家,瞭解它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通過世界銀行的平台,幫助它們解決貧困、實現發展。

  這是未來工作的重點,是世行的任務,也是我作為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的職責所在。

  中國應下大力氣在環保、能源、社保、醫療領域

  《望東方週刊》:這一年中,你去許多大學以及研究機構發表演講,人們非常關注你,當然也關注你背後中國經濟的發展經驗。許多人對我說,現在危機是中國的一次機遇。你怎麼看呢?金融危機會促進中國採取哪些改革?

  林毅夫:中國人講的「危機」,就是既是危險也有機遇。我想這個詞,現在國際上也都知道了。

  事實也就是這樣。比如說,我們在1998年的時候,碰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當時的挑戰和現在非常接近。我們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從1998年到 2002年的5年中,正是由於這個政策,通過增加投資、擴大消費,在通貨緊縮的狀況下,我們的經濟增長率維持在年均7.8%的水平。中國是當時全世界經濟 增長最快的國家。這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之所以能夠這樣,就因為當時我們的積極財政政策消除了未來發展中的瓶頸。比如說交通,就講高速公路,1997年我們有4700公里,到2002 年,達到了25100公里。還有港口,我們利用那段時間,修建了很多機場、航運港,消除了中國在空運、海運上的瓶頸。還有電網改造、通訊,那段時間也有了 長足發展。

  隨著中國發展瓶頸被衝破,中國發展的潛力就得到了更大的發揮。

  中國從1979年到2002年,年均增長率是9.6%。當時許多人都認為,不可能保持這麼長時間的高增長,因為日本的高增長只維持了20年,亞洲四小龍也只維持了20年,以後都降到年均7%~8%以下。

  但我們中國,從2003年到2008年,年均增長率則達到了10.8%。

  這就是當時我們抓住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創造的一個機遇。我們當時不僅是在基礎設施上進行投資,還進行了許多改革。住房改革,「抓大放小」,都是在那個危機時期推出的。

  有一些改革不太成功,但總的來講,當時的政策還是成功的。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我覺得,目前這場危機是同樣的狀況。我們還可以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消除經濟發展的瓶頸,推動一些該改還沒改的地方取得進展。

  像我們這次推出的4萬億元的積極財政政策,30%用在了環保、節約能源方面,這就是針對我們的瓶頸。當然,投資中的一大部分還是在基礎設施方面,現在的交通瓶頸跟過去不一樣,所以就偏重鐵路、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另外,我們在社保領域,在醫療領域,還有很多欠賬,所以應利用這個機會,通過積極財政政策,政府下大力量,進行這方面的投資。

  還有改革的問題。我們連續這麼多年對外貿易都盈餘,且盈餘那麼多,儲備不斷增加,當然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也要看到,我們投資跟消費之間的不平衡,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收入分配不均,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這些事情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我跟佐利克不久前共同撰寫的一篇文章,就指出了這個問題。如果你的收入分配越來越不平均,消費就不能增長起來;消費增長不起來,儲蓄就會很多;儲蓄很多,投資就會很大;國內消化不了,就必須出國,就會導致貿易盈餘越來越多。

  9%~10%的增長速度也許還能維持10年、20年

  《望東方週刊》:可否這樣理解,要促進國內消費,一個重點,就是必須促進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

  林毅夫:對, 公平,要促進公平,這就必須改革。

  實際上,我們在發展過程中,還有許多滯後的改革。像在金融領域、資源領域,還存在著很多的壟斷。在其他改革方面,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所以,我們應該利用當前這個機遇,推進改革。

  像國內最近進行的一些改革,比如醫療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對的。如果能把這些瓶頸消除,增長的潛力就大了。

  我們9%~10%的增長速度,已經有30年了,也許還能維持10年、20年

  《望東方週刊》:那就是說,在你看來,中國還能創造新的經濟奇蹟?

  林毅夫:當然會是奇蹟,30年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我想,中國是可以抓住這個機遇的。我們本身進行的是一種漸進式的改革,不是休克療法。這有它的好處,那就是穩定,能調動積極性,讓經濟發展好。

  但是,漸進式的改革,也就代表著有些改革沒到位,那就要利用機會把那些沒到位的改革往前推進。另外,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金融領域、醫療保險、環保領域,跟發達國家比較起來,總是比較滯後,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推動這方面的發展。

  對中國來講,這個危機也給我們幫助其他國家發展提供了機會。比如,中國通過發展來解決通貨膨脹的經驗,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來消除瓶頸的經驗,對其他國家就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知識也是全球共有的財富。

  另外,中國儲備豐富、資金相對雄厚。一方面,自己可以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走出去,到國外投資。我們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國家,到國外投資,一方面,幫助了資金短缺的資源豐富國家;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獲得資源。

  再有,我們人均GDP已達到了3000美元。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國內已沒有比較優勢,那就應該轉移到海外去,轉移到比我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去,這也是一個機遇。對我們的企業來講,這是在創造第二春。

  我們的產業還要進一步升級。我們有那麼多的外匯儲備,還可以利用當前時機到國外去購買相關技術。我覺得這都是互利雙贏的,也有助於解決當前的危機,創造共同發展的機會。

  《望東方週刊》:我記得上次專訪的時候,你指出,中國對外投資的重點,最好是技術和資源領域,而不應該是金融領域,現在看法是否有所變化?

  林毅夫:我還是這個看法,道理很簡單,國外金融業的發展階段跟我們的發展階段不一樣。

  危機已發生變化,現在是「實體經濟危機」

  《望東方週刊》:雖然IMF不久前公佈的一系列數據相對悲觀,但最近市場樂觀情緒則在上揚,一些人都認為,危機或許已經觸底。對此,你怎麼看?

  林毅夫:我想,總的來講,目前大家看到的都是金融方面的危機,美國等發達國家採取了大力度的應對措施,應該講,金融領域的崩潰可以避免了,大家的信心有點恢復。

  美國應對措施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它所承諾的投入資金,不管是救市、增資,刺激經濟,總共承諾了12.8萬億美元,約佔到美國GDP的90%,其他發達國家力度也很大。

  但是,這次危機,已經從金融危機變成了實體經濟的危機。危機爆發前,美國經濟已有6年高速增長,很多投資集中在房地產和製造業,造成產能過大, 而現在需求突然下降,這帶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泡沫破滅,財富減少;二,金融領域的去槓桿化,資金相對減少;第三個,美國消費和儲蓄必須重新平衡,造成 消費進一步減少。

  我覺得現在的問題,主要是產能過剩的問題。

  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投資的機會就少;企業開工狀況、盈利狀況就會不好;盈利狀況不好,就業預期就不好,消費信心就很難真正恢復。這種狀況也會使金融市場無法完全穩定。

  金融市場的問題主要是有毒資產或不良債務的問題,但是,產能過剩會加大通貨緊縮的壓力,資產的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另外,市場需求也會進一步下降,企業盈利狀況進一步下降的話,那不良債務會更多。

  所以,我覺得,在美國、歐洲政府強有力的干預下,金融市場崩潰是可以避免了,但不是完全穩定,或者說觸底,仍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

  比如,IMF在去年11月份預計美國金融業需要沖銷的金額大概是1.4萬億美元,但上個月這個數字又擴大為2.7萬億美元,會不會再擴大,很難說。所以我覺得,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的原因,就在於實體經濟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危機進入到目前階段,我認為是實體經濟的問題,這也是癥結所在。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金融方面也很難完全穩定,更何況,還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問題、失業問題、貿易保護主義問題、社會穩定問題,等等。

  「中國經濟將可能最早見底」

  《望東方週刊》:哪一個經濟體會最先復甦?

  林毅夫:我想,中國經濟可能最早見底,因為中國的財政狀況較好,外匯儲備較多,我們積極財政政策的干預力度,如果從比例來講,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

  另外,中國有1998年的經驗,我們在「化危為機」方面,是有經驗的。

  所以,你看我們採取的投資,在節能、減排等環境保護項目上面,佔到了30%。基礎設施、衛生教育,這些都是我們的瓶頸,我覺得這些投資會很有效。

  第一季度中國工業生產已出現了回升;經濟發展的速度,與年度相比是有下降,但以季度來比則出現了上升。

  但是,中國經濟會不會很快恢復到2008年以前的兩位數的增長,這就不是一個國家能實現的,必須有賴於全球經濟的復甦。我估計,中國經濟維持7%~8%的增幅應該沒問題,今年沒問題,明年也沒問題。

  《望東方週刊》:那會不會出現W型的恢復呢?

  林毅夫:我想,這會是小的W型增長,不會是大的W型增長。因為你本來從10%以上的增長率降到8%,差不多有3個百分點下降,以後經濟增長可能 會有所波動,但應該在7%~8%之間波動。要恢復到9%以上的增速,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這不是一個國家能解決的,而是全球的問題。

  我想,新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這是一個實體經濟的問題,現在出口下降,就是因為產能過剩。

  危機的性質, 到今天已經出現了變化,我們當然關注金融業,但同時必須關注實體經濟。

  前兩次的G20峰會,主要關注的還是金融業的問題,雖然G20聲明要求實行積極財政政策,但是各個國家認識並不統一,決心也不夠大,所以力度有大有小。我覺得,下一次G20峰會,注意力應更多地放到實體經濟上。

  《望東方週刊》:我記得上次採訪你時,你談到了這次金融危機的教訓,一個很大的啟迪就是要著眼長遠,不要用一個泡沫替代另一個泡沫,換作中國人的說法也就是要有「憂患意識」。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要對哪些問題保持這種憂患意識?

  林毅夫: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應該認識清楚。對目前的危機,我們相對來講是遊刃有餘,因為財政有盈餘,外匯儲備龐大,讓我們有很大的政策空間。但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一點頭腦必須很清楚。

  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是對世界經濟最大的貢獻。一方面中國發展了,促進世界財富增加,對世界貧困的解決貢獻就大,因為中國的人最多。另一方面,中 國發展後,就會給其他國家提供市場和機遇。而且中國的很多經驗,不管是在發展方面,在轉型方面,還是在解決危機方面,都可以和其他國家共享。

  但是中國還存在許多問題,我們必須很清醒、很有決心地繼續解決這些問題---我前面談到的收入分配問題,改革滯後所帶來的收入分配不斷惡化的問 題;金融、資源等領域存在壟斷的問題;還有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社會領域,在醫療、社保相對滯後;以及環境問題,一個快速發展的國家,發展和環境之間必 須取得協調。

  「未來美元的地位跟在二戰剛結束時會大不一樣」

  《望東方週刊》:中國領導人對在美國的投資的安全性表達了擔憂,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則提出建立新國際儲備貨幣,這其實都牽涉到美元的匯率變動問題。你怎麼看中國在美國投資的風險問題,該如何進行調整保護國家利益?另外,怎樣改革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

  林毅夫:目前來講,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經濟如何實現穩定,怎麼渡過難關,是全球的頭等大事。美國經濟實現穩定、渡過難關,對美國、對世界,也對中國,都非常重要。這是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必須有的清醒認識。

  在美國,我們有很多的外匯儲備投資,購買了大量美國國債。其中的風險,不在於美國會賴賬,因為它是一個儲備貨幣國家,它還可以印鈔票來還錢。問題在於幣值的問題,但短期來看,美元還上揚,這裡面有它的原因。

  首先,在金融危機來臨之前,美國企業高度槓桿化,很多資金流到國外去,現在金融機構為了自保,去槓桿化,所以資金回流,這樣對美元需求就大。

  第二,這是全球性的危機,美國固然遭遇危機,其他國家同樣難免。日本經濟今年下滑幅度預計在5%~6%,歐洲國家下滑在4%~5%,美國相對下滑幅度要小。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經濟相對安全,所以很多錢回流到美國來。

  但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美國大量印刷鈔票,長期來講美元是看跌的。如果這樣的話,美元就會失去人們對其作為儲備貨幣的信心。

  到底什麼樣的國際儲備體系比較好?這是值得探討的。凱恩斯提出過一個國際儲備貨幣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佔到了世界經濟 50%。美元是國際貿易領域最通用的貨幣,所以美元就自然成為儲備貨幣,這是自然形成的。

  從未來來講,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的比重將會下降,歐盟目前的經濟規模和美國差不多,中國經濟比重則會不斷增加。因此,未來美元的地位跟在二戰剛結束時會大不一樣。

  如果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仍然是美元作為儲備貨幣,這有它的好處,但也有它的問題,比如一個國家的宏觀管理和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間的矛盾。

  將來如果IMF特別提留權(SDR)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當然可避免這樣的矛盾,但又會帶來另外的問題。比如,像在這次危機中存在的Too big to fail(大得不能倒)的問題。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即使它的宏觀沒管理好,你也不可能允許它崩潰,就像美國要救助AIG一樣,到時,國際社會也必須 花費巨額國際儲備貨幣來解決美國的問題。所以各有利弊。

  至於將來形成一個什麼樣的體系,應該將問題拿到桌面上來,大家討論,集思廣益,慢慢地可能會形成一個比較合理的體系。

  為什麼與佐利克聯手推G2

  《望東方週刊》:我知道你關注的不僅僅只是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在不久前的《華盛頓郵報》上,你和佐利克呼籲中美建立G2,認為沒有一個強大的 G2,G20會讓人失望。這引起了外界廣泛的關注。佐利克對我說,這是因為中美經濟太重要了,而且存在相互依賴性。你的看法呢?能談一下這個文章出爐的背 後嗎?

  林毅夫:文章引起很多重視,當然會讓人感到很高興。

  目前的金融危機,一方面是金融問題,另一方面是實體經濟問題,也即產能過剩的問題。後者需要實行積極財政政策,中美兩國是最有可能以比較大力度來做的。

  雖然歐洲和日本都需要制定積極的政策,但歐盟內部很難協調,日本相對規模較小。因此,在解決實體經濟問題方面,中美兩國可以起到帶頭作用。

  另一個方面,當時提出這個概念,是因為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人還在談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但實際上中美兩國經濟失衡,不是匯率造成的,而是結構性的問題。

  所以發表這篇文章,就是以正視聽,讓大家不要只看問題的表象,而應該看到本質。把這些問題都歸罪於人民幣匯率,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會使危機進一步惡化。

  我認為,其實在2003年後,大家就開始認為這是結構性的問題。如果不是炒作人民幣匯率,也許當時就可採取措施來解決這個結構性的問題,也許,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危機了。

  在現在金融危機中,如果還在談匯率問題,如果人民幣因此大幅升值,中國失業會大量增加,當然對中國不利;但美國進口產品價格會更貴,也會加劇危機,增加美國失業率。

  我們應該看到問題的實質,我和佐利克寫這篇文章,就是希望大家對問題有清醒的認識,並對症下藥。

  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一是在經濟上,二是在知識上

  《望東方週刊》:你一直關注國富、國窮的問題,主要工作也是促進國富。你去了很多次非洲,怎麼看國富和國窮的問題?怎麼看中國發展模式,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對非洲和世界有什麼借鑑意義?

  林毅夫:每個國家的人民都有共同的願望,我到非洲,看到那些國家的農民、小孩,他們的願望,其實和我們中國農民和小孩一樣。

  同時,我也相信,每個國家都有機遇,如果每個國家能夠按照它的比較優勢來發展,它就一定能發展出有競爭力的產業,就能多創造就業機會,多進行資金的積累、完成產業的升級,經濟就能進入動態的良性循環。

  一方面必須要有市場,發揮它的產業優勢;另一方面,要有因勢利導型的政府,因為在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難關需要政府來協調,來克服外部的挑戰。

  我希望從中國、從東南亞國家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中,發展出相關理論,產生新的思潮,形成更有效的政策框架,來幫助這些國家實現發展。

  《望東方週刊》:這次百年一遇的危機,也迫使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許多人呼籲建立新的佈雷頓森林體系,而在這個體系中,中國的地位正日益凸顯,當然,要求中國承擔「更多責任」的呼聲也日益高漲。你覺得國際格局將可能發生怎樣的變化?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林毅夫:我想,經過這次危機,世界格局將會從單邊變成多邊多元。美國,還有歐盟、中國、日本,它們的規模都相差不大,新的國際格局要反映這種國際力量的變化。

  可以說,從單邊走向多邊,從單元走向多元,這將是一個趨勢。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最重要的還是管好自己的事情。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是自己本身的需要,也是對世界的貢獻。這一點,我剛才已作了闡述。

  中國將成為這個多邊框架體系下的一個重要成員,一個負責任的成員。中國將對國際事務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這種貢獻一方面是在經濟上,一方面是在知識上。相對於我們自己的經濟地位,相對於我們在國際上的份量,中國的作用將會是積極的。(瞭望東方週刊-劉洪)

2009年6月14日星期日

國家電網總經理:2020年全面建成堅強智能電網

  訪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 

  作為美國政府刺激方案的重要項目之一,智能電網可以說是「一夜成名」,美國政府為此還特地制定了一個近40億美元規模的預算。

  同樣希望在「智能電網」方面有所成就的還有中國。「我們要在2020年建成堅強的智能電網。」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如是說。

  投下400億元巨資成功打造「特高壓」線路之後,國家電網不再緘默。中國「智能電網」首次破題。

  《中國經營報》:今年5月,國家電網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堅強的智能電網計劃,這項計劃提出的背景是什麼?

  劉振亞:中國能源消費是以煤為主,煤炭消費佔一次性能源的70%左右,清潔能源的比重相對較低,面臨著環保問題的嚴峻挑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清 潔能源發展。根據規劃,我國將在甘肅酒泉、江蘇沿海和內蒙古等地建設若干個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打造「風電三峽工程」;在西北部地區發展大規模太陽能光 伏發電;繼續加快中東部地區核電開發和西部大型水電開發。中國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具有規模大、分佈集中的特點,需要走集中開發、規模外 送、大範圍消納的發展道路。

  同時,風電、太陽能發電具有隨機性和間歇性的特徵,水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客觀上要求電網大幅提高安全穩定水平,適應各類電源接入和送出的 需要。發展核電也需要堅強電網的有力支撐。要滿足以上需求,傳統的電網將面臨極大挑戰,技術升級勢在必行。另一方面,2009年1月,國家電網自主創新投 產的特高壓線路已經試運行成功,這為下一步發展智能電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因此,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結合基本國情和特高壓實踐,提出了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發 展目標。

  《中國經營報》:所謂「堅強智能電網」的內涵是什麼,中國智能電網的發展目標何在?

  劉振亞:「堅強智能電網」以堅強網架為基礎,以通信信息平台為支撐,以智能控制為手段,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個 環節,覆蓋所有電壓等級,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融合,是堅強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友好互動的現代電網。因此,「堅 強」和「智能」是堅強智能電網的基本內涵。只有形成堅強網架結構,構建「堅強」的基礎,實現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的「智能」技術特徵,才能充分 發揮堅強智能電網的功能和作用。特高壓就為發展智能電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提出的目標是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具有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徵的統一堅強智能電網。我們將要建 設的堅強智能電網,是一個堅強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友好互動的現代電網。在這個目標的指導下,國家電網將按照統籌規劃、統一標準、試點先 行、整體推進的原則,加快建設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1000千伏直流構成的特高壓骨幹網架,在實現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同時,圍繞發電、輸 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主要環節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分階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發展。到2020年,將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使電網的 資源配置能力、安全穩定水平、以及電網與電源和用戶之間的互動性得到顯著提高,使「堅強智能電網」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國經營報》:「堅強智能電網」有哪些主要作用?

  劉振亞:首先,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提高電網大範圍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實現電力遠距離、大規模輸送,滿足經濟快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

  其次,可以應對資源環境問題帶來的挑戰。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實現可再生能源集約化開發、大規模、遠距離輸送和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結構,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再者,適應發用電多樣化的發展要求。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實現各類集中/分佈式電源、儲能裝置及用電設施並網接入標準化和電網運行控制智能化,提高電力系統資產的運營效益和全社會的能源效率,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另外,滿足多元化用電服務需求。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提高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創新商業服務模式,提升電網與用戶雙向互動能力和用電增值服務水平。

  《中國經營報》:這項計劃目前進展如何,建成前還需要經歷那些過程?

  劉振亞:目前智能電網計劃還處在研究探討階段。按計劃,2009年至2010年屬於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制定技術和管 理標準,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製,開展各環節的試點;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設階段,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 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2016年至2020年是引領提升階段,將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達到國 際先進水平

  劉振亞

  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高級工程師。1977年8月畢業於山東工學院電力系統專業。1992年11月任山東省電力工業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 1995年12月任山東省電力工業局局長兼黨委書記。1997年7月任山東電力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國家電網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2004年 11月任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

  國家電網簡介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以投資、建設和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供電服務面積佔全國的88%以上,服務人口超過10億人,是中國主要的能源供應企業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截至2008年底,公司擁有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61.9萬公里、變電容量17.1億千伏安。2008年,售電量為21235億千瓦時,營業收入為11556億元,名列《財富》全球企業500強第24位。

  延伸閱讀

  智能電網

  在美國對智能電網的定義中,智能電網有七大特徵:

  1.自癒。有自癒能力的現代化電網可以發現並對電網的故障做出反應,快速解決,減少停電時間和經濟損失;

  2.互動。在現代化電網中,商業、工業和居民等能源消費者可以看到電費價格、有能力選擇最合適自己的供電方案和電價;

  3.安全。現代化的電網在建設時就考慮要徹底安全性;

  4.提供適應21 世紀需求的電能質量。現代化的電網不會有電壓跌落、電壓尖刺、擾動和中斷等電能質量問題,適應數據中心、計算機、電子和自動化生產線的需求;

  5.適應所有的電源種類和電能儲存方式。現代化的電網允許即插即用地連接任何電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電能儲存設備;

  6.可市場化交易。現代化的電網支持持續的全國性的交易,允許地方性與局部的革新;

  7.優化電網資產提高運營效率。現代化電網可以在已建成系統中提供更多的能量,僅需建設少許新的基礎設施,花費很少的運行維護成本。

  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網(中國經營報-周麗敏)

智能電網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定價機製麵臨巨變

  在奧巴馬欲以能源革命將美國重推全球經濟頂端之際,智能電網概念也在中國風生水起。定義之爭、標準之辯、什麼路徑、如何選擇等問題,一時難以釐清。

  6月10日2009中國分佈式能源國際研討會,6月3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智能電網研討會,5月21日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近日有關智能電網的會議密集舉行。

  早報記者近日獲悉,我國目前正在規劃2030年電網路線圖,智能電網將在未來唱主角

  概念之爭

  智能電網,即Smart Grid,原意為智能網格或智能網。

  5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在「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提出了名為「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明確表示,政府未來將加大對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特高壓技術發展步伐,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智能電網發展道路。

  「我們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堅強的智能電網。」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也在當天的會議上公開宣佈。國家電網公司已確立有關發展目標,即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具有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徵的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這是智能電網概念在中國引爆的近半年來,決策層在此問題上首次公開作出表態。

  國家電網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胡學浩近日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對智能電網做出的定義是:「以物理電網為基礎,在中國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 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將現代化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通訊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電網。智 能電網具有堅強、自癒、兼容、經濟、集成、優化等特徵。」

  事實上,在此前有關智能電網的討論中,有的專家則傾向於採用「互動電網」這一概念。

  中科院首席能源專家武建東就認為,「互動電網已經不是狹義『智能電網』的概念,狹義的電網信息化升級概念,是對傳統電網部分或特定系統的提升和 改造。目前流行的智能電網的概念無法界定下一代全球電網的基本模式,也難以概括中國電網現代化的核心體系。」因此,他提出,「從我國電網的實際情況出發, 我們把互動電網稱為互動電力網絡,簡稱為互動電網(Interactive Smart Grid),智能電網的含義已涵蓋其中。」

  胡學浩也提出,「智能電網是未來電網發展的一種趨勢,但我認為它可能涵蓋不了未來電網新技術發展的全部。因此,若採用『下一代電網新技術』的提法,也許能更充分全面地包括未來電網發展的全部新技術。」

  「家庭用電的電價會根據一天中不同時段來自動定價,比如傍晚用電高峰期,電價自動上揚,白天用電低谷時電價自動下調;不必為停電而擔心,因為智能電網的自癒功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自動恢復;用戶在電能富裕時,還可把電賣出去……」

  這是智能電網應用在生活中形象的描述。

  「有插座的地方就有能源,有插座的地方就有信息互動。消費者既可以是電力客戶,也可能成為風能、太陽能、氫電池、生物沼氣燈小型電力供應商。如 同手機話費計量一般,攜帶芯片的充電裝置將在公共插座上實現買電或售電的交易行為,攜帶芯片的家電和其他電力用戶設施將實現遙控管理。」武建東說。

  無論採用何種表述方式,發展「智能電網」正朝國家戰略層面上升。

  特高壓之辯

  剛剛公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快特高壓輸電技術的自主化水平。國家電網公司研究室主任葛正翔10日表示,「中國的智能電網首先是一個堅強的電網,其中,具有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功效的特高壓電網技術,將成為核心環節。」

  我國一直鼓勵並支持特高壓技術。採用特高壓輸電一方面可以減少在輸電過程中的損失,還能降低導線成本,也有利於消納用電負荷。

  由我國自行設計的首條特高壓輸電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工程,已安全運行超過百日,這意味著,我國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獲得成功。

  到「十二五」初期,國家電網將建成「兩縱兩橫」特高壓骨幹電網。國家在特高壓輸電方面的投入將超6000億元,遠超兩年前規劃的額度。

  與中國大力發展特高壓輸電的方向相悖,為分散風險,歐洲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建設分佈式電網,美國、俄羅斯甚至放棄發展特高壓電網。

  武建東認為,互動電網應該超越特高壓,成為中國電力發展的首要目標並確定與此相關的戰略投資計劃。「我國電網發展目標應從電網輸送方式的變革調整為電網的效率革命,即互動電網變革。」武建東說,「這將意味著我國電網的發展戰略需要大規模調整。」

  胡學浩則表示,「基於我國能源遠離負荷中心的實際情況,當前電網的開發重點在輸電網。」也就是說,採用特高壓輸電技術是當務之急,特高壓是迫不得已的過渡。

  葛正翔認為,中國在特高壓領域的成功實踐,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確定的未來

  在5月的特高壓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公佈了智能電網的三步走:2009-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2011-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2016-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那麼,等待智能電網的是一帆風順的坦途嗎?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齊智平表示,發展智能電網,現有的管理體制、價格機制、定價方式都要發生改變,電力網、通信網等利益集團要進行融合,中國發展智能電網面臨很多挑戰:智能電網是涉及電力系統整體的變革,需要各行業機構協同以及資金、政策支持。

  胡學浩告訴早報記者,我國信息化水平已初步達到建設智能電網要求;自動化控制領域的技術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數字化變電站研究成果已應用於工程實際;雙向信息交互與互動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這些都是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基本條件。

  但他並沒有看輕我國發展智能電網的難度,「我國智能電網技術的實施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根據實際需要和可能逐步進行,期間會有變化,有些技術要試點後推廣,切忌盲目投入。」

  有消息稱,智能電網規劃有望7月出台,胡學浩對此進行了否認。胡學浩甚至認為,2020年實現智能電網的目標,也有一定難度。

  「產品標準就將是一個關鍵而有爭議的問題」,胡學浩說,「智能電網涉及許多電氣產品和技術、供應商的利益,不同產品供應商會採用不同的技術、標準,選用某種產品有時往往會決定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走勢。」

  武建東預計,如果2009年就啟動國家互動電網的改造,每年有可能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一個百分點左右。如由各地電力、通訊和軍隊通訊兵聯合施工,3到5年內我國主要城鎮可初步實現電網的互動化運行並佔領全球能源變革的制高點。(東方早報-陳靜思)

2009年6月13日星期六

開發商醞釀樓市大反攻 市場恢復速度讓人害怕

  「市場恢復的速度讓人害怕。」一名業內人士如是感慨。伴隨著幾大開發商5月業績的陸續公佈,6月份全國土地市場亦進一步升溫,開發商再度開始激進「抄底」土地市場,並「合理」地提升售價,一切彷彿2007年樓市高溫重現。

  6月第二周,萬科A(000002.SZ)、中海地產(00688.HK)、保利地產(600048.SH)、富力地產(02777.HK)及金地集團(600383.SH)均陸續公佈5月份的銷售業績。除了延續前幾個月的業績增長態勢外,部分地產公司5月份的銷售均價較今年1月份已出現明顯的上漲。

  房價「反攻」?

  雖然一些開發商一再宣稱「帶頭不漲價」,但旗下樓盤的價格並沒有在成交旺盛的情況下「裹足不前」,而是「合理」地上調價格。以萬科為例,通過對 公司5月份銷售業績的數據進行計算,CBN記者發現,今年1月萬科的銷售均價約7474元/平方米,2月份隨著回暖勢頭出現,萬科的均價已開始試水上調, 微升至7524元/平方米。

  進入3月份,萬科「勇敢」地邁出漲價的步子,均價上升到8504元/平方米。而在5月,萬科的均價已經達到9196元/平方米,較1月的銷售均 價上漲了23%。中海地產5月份的銷售均價,也由今年2月的8551港元/平方米,在3個月間上升13%,達到5月的9684港元/平方米。

  與萬科和中海地產的上揚不同的是,金地集團的銷售均價在今年1~5月走出一個「U」形。1月金地集團的銷售均價為10264元/平方米,同時銷 售額和銷售面積均環比下降五成。2月份開始,金地集團的銷售均價下調至9051~9263元/平方米的區間。但隨著樓市回暖,其銷售均價在5月份已再度回 到10000元/平方米以上。

  事實上,一些區域開發商更擅長以推漲土地價格的方式拉動在售項目的漲價。6月10日,廣州城建集團以1.53萬元/平方米,拿下廣州CBD珠江新城最後一塊住宅用地的行為,對周邊在售項目的價格帶動意義已非常明顯。

  合富輝煌首席分析師黎文江認為,該地塊樓面地價高達15324元/平方米,算上裝修等成本,至少要賣到30000/平方米以上才有錢賺。他同時 表示,廣州城建集團高價拿地應該是兩個目的,除了希望借此刺激其總公司的港股股價上漲之外,更重要的是為公司旗下坐落於珠江新城CBD的首個超高層高檔住 宅項目做鋪墊,支撐該項目現有的售價。據瞭解,該項目目前平均售價超過20000元/平方米,區域內的住宅項目售價也在15000~25000元/平方米 之間。

  不過,在上述幾家大型開發商中,保利地產的定價策略似乎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今年2月,保利地產的銷售均價為9772元/平方米,進入 5月,公司的銷售均價已下降至7311元/平方米,較1月均價下降了25%。與此同時,保利地產也保持了快速消化存貨的態勢,其1~5月的銷售面積和銷售 額同比均上漲150%以上,增幅約為金地集團和中海地產的兩倍,是萬科的5倍多。

  不過,無論是萬科還是保利地產的有關負責人,都曾對CBN記者如此解釋均價變化的原因:不同時期安排了不同的產品銷售結構,會帶來售價的波動。中高檔住宅扎堆銷售時,均價會被拉高,而普通住宅銷售比例大時,均價會下降。

  「抄底」土地市場

  在銷售業績大幅上揚的同時,開發商們也開始鯨吞頻繁推向市場的住宅地塊,掀起新的「地王」競奪潮。6月8日,廈門舉行的土地拍賣會甚至創造了一日成交近百億元的驚人紀錄,世茂房地產(00813.HK)和萬科均出現在這場拍賣會上並各有斬獲。

  6月10日,萬科再度以樓面地價接近10000元/平方米的價格,出手廣州CBD珠江新城最後一幅住宅用地的掛牌競拍,成為現場競拍前出價最高的開發商,但這幅地塊最終被廣州本地開發商城建集團以1.53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取得。

  事實上,在此前廈門的土地拍賣會上,萬科是以出價第二高的開發商身份,以數千萬元的價差「敗」於世茂房地產,未能拿下總價30.2億元的地王。在同一場拍賣會上,萬科與紫金礦業則為爭奪另一地塊,一度出現以億元為單位相互抬價的激烈競爭場面。

  自去年10月以來,萬科除在去年11月和今年1月買了兩塊地之外,其餘6個月寸土未進。5月份萬科一反以往謹慎的態度,分別在無錫、佛山、瀋陽以及青島等地新增6個項目,其中萬科所佔的權益面積約為117.7萬平方米,它為此支付了23.14億元的地價。

  大舉反攻土地市場的背後,也許與萬科目前面臨的挑戰有關。萬科此前在接受CBN記者採訪時曾透露,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各類存貨中,現房僅餘66.7億元,只相當於公司一個多月的銷售量。

  與此同時,在與萬科銷售額接近的開發商中,中海地產今年前5個月的銷售均價為9398元/平方米,萬科前5個月的銷售均價為8481元/平方 米。這也意味著,中海地產只需賣出較萬科更少的面積,即可取得同樣的銷售額。或許是為了維持銷售額的優勢,萬科不得不開始進行頻繁的「補地」動作。

  與萬科同樣開始了土地市場「大反攻」的,還有富力地產、世茂房地產等素來以高端住宅為主流產品的開發商。富力地產在5月合計以17.72億元在 北京、廣州拿下兩幅高端住宅用地,建築規模達87.25萬平方米。世茂房地產則在約一個月的時間內,以總價56.5億元拿下青島、上海、廈門的新住宅地 王。

  CBN記者注意到,這些從5月開始大規模「反攻」土地市場的開發商均有一個特點,從去年下半年至今,他們或由於資金緊張或出於審慎,錯過了第一輪的「抄底」時機。同時,在今年一季度以來的樓市回暖中,他們的存貨消化較快,銷售增幅可觀。

  但如保利地產、中海地產等開發商,在2008年底已率先出擊「抄底」,因此在這一輪的「地王」爭奪戰中反應並不積極。事實上,保利地產在開發商 「萬馬齊喑」的2008年仍然新增12個項目共計594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因此其存貨在去年年末增加了43.12%至401億元。最近其存貨已減少至 250億元左右,但今年以來它僅斥資3.85億元在北京密雲取得一個大型中檔樓盤項目。

  國信證券的地產分析師廖喆認為,目前「競地熱」不過是需求改善、行業預期向好疊加地價調整及地產商現金流改善的過激「抄底」行為。只有房地產開 發投資的恢復情況理想,才能證明地產的反彈可持續。考慮到政策促使需求釋放,及2008年開始的新開工面積逐步下調,地產行業供需逐步改善,地產行業復甦 是可持續的,但短期房價持續提升的空間有限,井噴需求可能面臨環比回落。(第一財經日報-吳曉波)

潘石屹貸款百億備戰廣渠路15號地

  晨報訊(記者 邢飛) 隨著廣渠路15號地下周正式入市,多家京城地產大鱷對此表示出濃厚興趣。SOHO中國主席潘石屹昨天表示:「我們已經購買了廣渠路15號地的標書,雖然具體價位不便透露,不過我們會保持理性的拿地態度。」

  從下周起,廣渠路15號地正式進入網上競拍程序。廣渠路15號地塊隸屬北京四至五環間百子灣板塊,由於地理位置優越,目前已有20多家開發商購買了該地塊的標書,萬科、保利、華僑城、華潤、合生創展均明確表示要參加該地塊的競爭。

  目前手握重金的SOHO中國當然不會錯過這一拿地機會。事實上,就在昨天,SOHO中國剛剛獲得招商銀行北京分行100億元的授信額度,潘石屹向北京晨報記者表示,未來一年還是樓市低點,目前SOHO中國手中的現金已經超過200億元,這筆錢將主要用於收購,尋找房地產 「窪地」,「目前中意的項目不止一個,除了土地外,主要是商業地產和寫字樓。」

  5月10日,廣渠門外10號地曾被富力地產以10.22億元的天價拿下,樓面地價約為每平方米15141元,創下北京新的單價「地王」。不過,潘石屹對富力高價拿地的舉動並不認同,「廣渠門外10 號地最終競拍結果超出我的預料,該地塊由於在富力城附近,富力對這塊地有感情可以理解,不過,如此高價拿地並不理性。」

  在潘石屹看來,廣渠路15號地已經成為測量北京土地市場是否理性的測溫計,「廣渠門外10號地由於面積較小,還不能判斷土地市場的風向,如果廣 渠路15號地以及6月份即將入市的幾塊地的價格都『發瘋了』,那麼土地市場就真『瘋了』,但SOHO中國將堅持理性拿地的原則。」(北京晨報)

固定資產投資支撐內需 出口疲軟影響有望抵消

  雖然政府的基建投資仍佔主導地位,但民間投資特別是房地產投資正在顯示出積極跡象,這將為今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強勁支撐。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大增以及強勁的居民消費將繼續支撐內需的強勁增長,從而完全抵消出口疲軟的影響。

  隨著出口對經濟的拖累作用逐漸減弱,而內需的反彈勢頭走強,GDP會繼續加速增長。進口環比強勁增長的原因是內需加速增長,預計未來數月這一趨勢還將持續。高於預期的強勁內需增長會提高中國進口的數量和價格,因此未來幾個季度的貿易順差將收窄。

  11日5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FAI)數據和貿易數據出爐,前者出人意料的高和後者的意外低迷形成了鮮明對比。但當天與記者連線的多家外資銀 行專家對此進行了合理的解釋。他們強調,雖然政府的基建投資仍佔主導地位,但民間投資特別是房地產投資正在顯示出積極跡象,這將為今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提 供強勁支撐。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大增以及強勁的居民消費將繼續支撐內需的強勁增長,從而完全抵消出口疲軟的影響。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驟增 房地產投資成為亮點

  今年1月至5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同比大增32.9%,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30.5%,也高於1月至4月份增幅30.5%。如果用工 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對該數據進行平減處理,按可比價計算的實際FAI增速已經創下了1997年數據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民間投資正在顯示出積極的跡象。尤其是今年1月至5月房地產相關FAI增速從1月至4月的4.9%進一步加速至6.8%,這 充分反映出房地產需求的反彈,這可以從近期房市成交量的強勁反彈中窺見一斑。西班牙對外銀行經濟研究部最新發佈的首期《中國房地產觀察》報告認為,考慮到 高儲蓄率、良好的增長前景、低利率環境和積極的政府政策,城市房地產需求未來增長空間仍然很大。只要房價足夠靈活且能根據經濟狀況進行調整,需求將隨之產 生。據悉,1月至5月房地產銷售同比增幅已從1月至4月的35.4%躍升至45.3%。

  由於前5月份房地產銷售持續強勁,開發商最近已開始購置土地。高盛經濟學家宋宇、喬虹認為,這是未來房地產投資增長將會加速的明顯信號。「佔固 定資產投資總額近一半的基建和房地產行業的強勁增長將會對很多相關行業提供有力支撐。再加上政府放開原先嚴格控制的市場如醫療服務領域,最終將推動整體經 濟在明年出現更廣泛的復甦。」

  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說,「今年迄今房地產投資增長強於預期,再加上近期房地產銷售的驟增,這為我們和許多 其他觀察人士最初認為2009年房地產投資增長將為負值的預期增添了上行風險。房地產投資增長可能會在2009年下半年以及2010年成為投資增長的一股 重要動力。」

  FAI數據中的另一個亮點是新開工項目。數據顯示,1月至5月新開工項目數量的同比增幅從1月至4月的44.8%提高至46.8%,且這些新開 工項目計劃的投資金額,即未來的投資同比驟增96%。孫明春認為,鑑於FAI項目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這意味著今年晚些時候以及2010年FAI增 長率將會進一步上升,從而為野村證券關於2009年以及2010年中國的實際GDP呈現「V」形增長的預期提供了支持。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復甦,抵消了出口導向領域資本支出的疲軟。在外需依舊疲軟的情況下,短期內中國可 能繼續依賴於內部投資來推動增長。財政刺激計劃正在極大地推高資本支出,特別是房地產投資。他相信這種局面是可以持續的,將在美歐日三大經濟體衰退延長的 情況下,通過支撐內需來幫助緩解經濟下滑。

  出口環比增長企穩 進口環比增長強勁

  中國海關總署當天宣佈,5月份出口同比增幅從4月份的-22.6%降至-26.4%,低於市場平均預測的-23.1%,季節調整後月環比折年增 幅則從4月份的-23.2%微升至-19.3%;進口同比增幅為-25.2%,低於4月份的-23.0%和市場平均預測的-22.0%,經季節調整後月環 比增幅為32.2%,雖然低於4月份的82.0%,但仍保持了高增長。結果導致5月份貿易順差達到134億美元,與4月份的131億美元接近。

  宋宇、喬虹表示,出口數據與高盛的預期一致,即出口增長勢頭仍然疲軟但已經企穩。隨著出口對經濟的拖累作用逐漸減弱,而內需的反彈勢頭走強, GDP會繼續加速增長。「我們認為進口環比強勁增長的原因是內需加速增長,預計未來數月這一趨勢還將持續。高於預期的強勁內需增長會提高中國進口的數量和 價格,因此未來幾個季度的貿易順差將收窄。」

  儘管從環比數據來看出口正在企穩,通常以同比數據來評估的中國經濟增長仍受到了去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貿易空前下滑的嚴重牽制。王慶相 信,發達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將暫時承受某種結構性疲軟,因此中國在貿易重新回到強勁增長軌道之前還需要耐性,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幸運的是,激進的財政刺 激已經顯示出緩衝本輪經濟週期下行風險的效果,房地產成交量出現強勁反彈,生產和投資呈現穩定反彈跡象。我們繼續相信本輪經濟週期最壞時期已經過去,在今 年剩下時間,經濟數據無疑將會變得更加正面。」他說。

  事實上,自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對各大主要市場的出口就已經普遍大幅萎縮。在解釋出口急跌的原因時,孫明春認為不僅是全球最終需求下滑所致,持續 的全球去庫存化也誇大了出口跌幅。他預計,一旦去庫存化過程完成之後,今年下半年出口跌速將會收窄至個位數。據悉,野村證券依然維持2009年出口將下滑 15%的預期。

  至於進口,因中國的出口中約45%為加工貿易,進口含量較高,孫明春預計進口的下跌走勢將會與出口類似。考慮到政府一攬子刺激計劃所創造的進口 需求,他預期下半年進口的下滑速度將會大幅放慢。然而,由於今年迄今進口跌幅大於預期,野村證券正在將2009年的進口增長預期從-6.7%下調至- 9.5%。

  「這一修正結果意味著我們對2009年的貿易順差預期實際上將會從1570億美元增加至1880億美元。這可能會對人民幣造成更大的升值壓力, 預計今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會從目前6.83比1上升至6.70比1。另外,這也為我們2009年8.0%的GDP增長率預期帶來了上行風險,因為作 為貿易順差替代指標的淨出口是GDP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孫明春說。(金融時報-袁蓉君)

潘石屹制定併購新戰略:通貨膨脹前300億抄底

  第1財金專訊(記者 李冬明) 「在通貨膨脹之前抄底,是我們的一個基本戰略。」SOHO中國董事會主席潘石屹昨日在京表示,現在正是進行資本併購的好時機。

  潘石屹是在接受「第1財金」和新浪財經頻道獨家專訪時,作出上述表示的。

  從公開信息可知,目前潘石屹手中可以調動的資金,已達到300億元的規模。SOHO中國大舉籌集資金的行動,已經持續兩個多月。多位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作為房地產業巨頭,潘石屹的舉動代表了他對房地產走勢的判斷。

  瘋狂籌資300億

  最近,潘石屹一直在瘋狂的籌備資金,今年3月4日,SOHO中國有限公司與中國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未來五年間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根據協議,100億元授信和融資安排包括但不限於房地產開發貸款、資 產支持貸款、銀團貸款、併購貸款等,具體以雙方簽署的確定性協議為準。潘石屹表示,「這次獲得的100億元授信和融資,將會與我公司的100億元存款一 起,全部用於新項目的收購和兼併。」

  6月5日,SOHO中國發佈公告稱,以對價人民幣12.21億元,向一家合資公司整售旗下北京朝陽門SOHO一期2號樓。

  6月11日,SOHO中國有限公司與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按照協議,招商銀行北京分行有意向SOHO中國方面,提供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綜合授信額度。

  就在兩月前,潘石屹還曾宣佈發行28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針對市場「既然有充足的現金流,為何還要進行這樣大規模的資金籌備」的疑問,潘石屹當 時表示,SOHO中國現在已經有非常充裕的現金,發行債券是發展戰略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著眼於長遠,而不是簡單地考慮公司目前的資金鏈。

  通脹像病毒 正在潛伏期

  當問及手中持有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將要用作何途時,潘石屹向「第1財金」、新浪財經表示,這部分資金主要用於收購項目與收購土地。「我們在併購這件事情上,已經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那為什麼一直處於觀望狀態呢?現在還不是抄底的合適時機嗎?潘石屹表示,目前正是進行大規模併購的好時機,SOHO中國一直在準備,現在現金等 各項條件也基本成熟。他認為,在通貨膨脹到來之前是抄底的重要時機。那麼,通貨膨脹何時會到來?「這段時間美國、日本、歐盟、英國、中國等都在發錢,在社 會財富沒有增長的時候,全世界發了這麼多錢,通貨膨脹就會像病毒一樣,已經在潛伏期了,就看什麼時候會爆發。」

遼寧沿海經濟帶能否成為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近日,記者從遼寧省委政策研究室、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等處獲悉,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的《遼寧沿海經濟帶髮展規劃》已上報國務院,近期有望通 過。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審議並原則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至此,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和開發開放已形成了「三大四小」格局。

  所謂「三大四小」,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資深經濟學者向記者透露, 「『三大』,是指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四小』,是指北部灣、海峽西岸、江蘇沿海和遼寧沿海。『三大』在改革開放後率先發展起來,是中國經濟最發 達的地區,接下去還要扮演中國經濟領頭羊和體制改革探索者的角色;『四小』的經濟發展程度和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新 的發動機。」

  這位學者還表示,「三大」和「四小」的發展規劃陸續獲批後,中國沿海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將暫時告一段落。

  據瞭解,已上報的《遼寧沿海經濟帶髮展規劃》最初設想是遼寧省在2005年提出的。起初是把沿海經濟帶稱之為「五點一線」, 所謂的「一線」,是指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6市所轄的21個縣(市)區和12個沿海縣市組成的沿海地帶的「一線」,「五點」是其中的大連 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遼西錦州灣經濟區、丹東產業園區和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5個重點發展區域。

  但遼寧社會科學院國情研究所所長梁啟東告訴記者,「目前遼寧沿海重點開發的已不止『五點』,現在已擴大到『二十二點』,其他17個點也分佈在沿海經濟帶上。」

  據記者瞭解,《遼寧沿海經濟帶髮展規劃》將從空間佈局、產業發展、城鄉發展、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開放合作、資源環境、保障措施等方面確立遼寧沿海經濟帶2020年前的發展方向。該規劃將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遼寧沿海經濟帶髮展規劃納入國家戰略後,將會成為東北振興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至今,東北三省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和長三角、珠三 角相比相對較小,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快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可以推斷,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時期。」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行長盛松成表示,按照現在的趨 勢,東北有望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的角色。

  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有望納入國家戰略

  共和國的長子,總是在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挺身而出。

  「如果放在幾年前,也許誰也不會想到,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長期處於全國下游的東北,在世界金融危機襲來,珠三角和長三角遭遇嚴重衝擊時,能重新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行長盛松成感慨道。

  正如盛松成所言,2009年初的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廣東、上海和浙江一季度GDP增長由去年的兩位數分別下降到了5.8%、 3.1%和3.3%,其中浙江寧波、溫州的GDP增長甚至放緩到了1%和2.5%。而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同期數據分別達到9.5%、9%和6%,其中營 口市1-4月的GDP增長甚至達到了18.7%。

  東北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國家決策層顯然也看在眼裡。近日,從國家發改委傳出消息,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有望納入國家戰略,將成為下一步東北振興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概念,是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2005年提出的。當時只是遼寧本省的發展戰略。4年後的今天,受惠於這一發展戰略,遼寧營口、丹東等沿海城市,城市面貌和經濟發展格局已發生巨大變化。

  遼寧沿海經濟帶可能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消息,讓經濟嗅覺敏銳的營口港集 團總裁高寶玉倍感興奮:「我們在制訂營口港的發展規劃時一直強調適度超前,現在看來這一步棋走對了。遼寧沿海經濟帶納入國家戰略後,對營口港來說,無疑是 極大的利好。」高寶玉表示,營口港在2005年吞吐量只有7000多萬噸,去年已超過1.5億噸,2010年的吞吐量有望超2億噸。這樣的發展速度和遼寧 沿海經濟帶的開發建設是分不開的。

  有人認為,東北三省的情況之所以比珠三角、長三角乃至全國好,主要是因為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週期的不同。當金融危機過去之後,珠三角和長三角的 發展速度還是會走在東北之前。盛松成不同意這個判斷,「東三省的經濟發展週期和產業結構確實與長三角、珠三角不同,但東三省擁有的土地、勞動力成本低廉等 多方面的優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效應也已逐漸凸顯。我認為,東三省的經濟發展速度有望在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內,走在珠三角和長三角之前,有望成為 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遼寧沿海地帶嬗變

  「李克強同志在遼寧的時候,他做的兩件事讓遼寧人民印象最為深刻,其中一件就是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開發建設。」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 行長盛松成表示,李克強是在2005年提出打造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4年之後的今天,「五點一線」幾乎已成為遼寧婦孺皆知的發展戰略。

  「建國後,遼寧經濟發展的重心一直是以瀋陽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和瀋陽、大連一線,2005年,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發展戰略,那是需要智慧的。」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省情研究所所長梁啟東表示。

  「遼寧沿海經濟帶概念的提出,意味著遼寧省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發生了重大調整。當時李克強同志指出,遼寧省的沿海地帶是東北三省和蒙東地區的唯 一出海口,遼寧海岸線長,有大量岸線適合建深水泊位,還有大批荒地、鹽鹼地和鹽田,開發建設用地無需拆遷、無需佔用耕地,開發利用成本很低,所以沿海地帶 經濟發展的潛力很大。」梁啟東表示,現在大家說的「五點」,無論是大連、營口、丹東、錦州還是花園口,都有大量的灘塗、鹽鹼地,「和東南沿海長三角、珠三 角相比,這些土地的開發成本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而且不需要佔用耕地。」

  「從全國來看,遼寧是沿海大省,我們有大連、營口、丹東、盤錦、錦州和葫蘆島6個沿海城市。從全世界角度來看,世界上70%的人口、70%的工 業和70%的固定資產投資,都集中在沿海地帶。因此,遼寧完全可以把沿海地帶作為經濟發展的重心。」梁啟東表示,實際上在沿海經濟帶概念提出之前,從 1998年到2005年,遼寧沿海城市的GDP比重就一直在上升。

  根據通常的解釋,所謂的「一線」,就是由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6市所轄的21個縣(市)區和12個沿海縣市組成的沿海地帶就是 「一線」;所謂「五點」,是其中的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遼西錦州灣經濟區、丹東產業園區和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5個重點發展區域。但梁 啟東表示,目前正在利用沿海灘塗、荒地建工業、產業園區的做法早已不止是「五點」。「據我所知,現在已不是『5點』,而是『22點』,其他17個點也分佈 在沿海經濟帶上。」

  儘管遼寧沿海經濟帶的概念提出才4年,許多園區的大規模招商引資只有2-3年時間,但成果顯著。到2008年第三季度,「五點」沿海重點發展區 域累計簽約項目已達659個,投資總額3300.03億元。新加坡萬邦集團、台灣富士康集團、韓國STX集團、澳大利亞阿斯創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鞍 鋼等一批國內外大公司大企業相繼入駐。

  這些大型項目的帶動效應也很明顯。以交通物流為例,丹東港在2003年時吞吐量只有300多萬噸,到了2008年,吞吐量已超3000萬噸,5年增長近10倍。

  有人擔心,遼寧省的發展重心一直是以瀋陽為重心的中部城市群,沿海經濟帶髮展戰略提出後,瀋陽、鞍山等城市的發展怎麼辦?

  「這種擔憂是多餘的,遼寧沿海經濟帶髮展起來後,沿海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可以讓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物流更加便捷。以瀋陽為例,瀋陽距離營口 港不過100多公里,遼西工業走廊就是從瀋陽鐵西區延伸到營口,營口港建設得越好,瀋陽的貨物輸出就越通暢。」遼寧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趙 治山這樣認為。

  營口速度

  在遼寧沿海經濟帶的「五點」中,營口的發展速度是最快的。看這個城市的經濟報表,你甚至會懷疑是否真的發生了世界金融危機——2008年,營口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3億元,增長20.3%;固定資產投資543億元,增長3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0億元,增長37.7%;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14450元,增長19%;農民人均純收入6950元,增長20%。

  許多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營口的前身是牛莊,1861年開埠,是東北開放最早的通商口岸。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一直是東北重要的對外港口。但後來被大連超過,到了2000年前後,營口港已被大連港甩在後面。

  從地理位置看,營口港的區位優勢實際上比大連還優越。營口港地處東北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東北內陸最近的出海口。無論是哈爾濱、長 春還是以瀋陽為首的遼寧中部城市群,到營口港的距離比大連港近約200公里。對大部分貨物是大宗商品的東北物流商來說,200公里就意味著每噸貨物可以節 約幾元到幾十元成本。

  營口港正是抓住這樣的優勢,在短短幾年裡迅速做大做強。鮁魚圈,20年前還是一個以盛產鮁魚聞名的小漁鄉,今天已是擁有集裝箱、礦石、鋼材、石 油、汽車等49個生產性泊位的現代化大型港口。營口港現有三個港區,即營口老港區、鮁魚圈港區和仙人島港區,生產性泊位61個,萬噸級以上泊位35個,有 成品油及液體化工碼頭、糧食碼頭、煤炭碼頭、20萬噸級礦石碼頭、汽車滾裝碼頭、集裝箱碼頭和30萬噸的原油碼頭。營口港2005年的吞吐量為7000多 萬噸,2010年則有望突破2億噸。

  港口優勢吸引了大批大項目落戶營口。鞍鋼鮁魚圈新廠項目總投資近300億元,從國家正式立項到試生產開工,僅用了兩年多一點時間,2008年上半年就投入試生產。目前,一座年產達500萬噸精品鋼材的大型鋼鐵企業在營口鮁魚圈崛起。

  在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許多大項目進展迅速。投資15億美元的富士康項目,從2007年4月開工,富士康項目進展順利,全部完成後預計年實現產值將達800億元以上。

  仙人島能源化工區則依託營口港的30萬噸原油碼頭,總體規劃起點很高。儘管起步才不久,但中海油的50萬噸重交瀝青、營口港的80萬立方米原油儲罐、中國兵器總公司的油品儲罐等項目都已開工建設。

  「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概念提出後,我們營口的經濟發展速度走得快一些,納入國家戰略後,我們的增長速度會更快。」營口港集團總裁高寶玉表 示,營口港的發展規劃也要和沿海經濟開發戰略配套,「比如鞍鋼鮁魚圈廠投產,如果最終滿負荷生產,我們就要為它做鐵礦進口等配套,預計僅鞍鋼這個項目就將 給我們增加1000多萬噸的吞吐量。」

  毫無疑問,營口港是營口沿海開發的優勢所在,而沿海經濟帶的開發,對營口港來說也是重大戰略機遇,除了鞍鋼外,還有許多落戶沿海經濟帶和瀋陽經 濟區的客戶也將增厚營口港的業績。「如遼陽化纖,他們正在從遼陽到我們這裡鋪設管道,今年9-10月建到我們港口,預計每年會給我們增加400萬噸的吞吐 量;盤錦的北方瀝青、營口的中冶京誠、五礦項目、富士康項目已部分建成或正在建設,這些項目也將增加我們的業績。」高寶玉表示。

  東北經濟活力煥發

  儘管遼寧沿海是東北地區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但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下,經受住考驗的不僅僅是遼寧沿海地區,整個東北都表現優異。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提供的數據,2008年東北三省GDP增速全面領先全國、廣東及長三角。這一點和前5年情況有很大不同。2003至 2005年,東北三省GDP增速普遍低於上海、浙江、江蘇和廣東3到4個百分點。2006年,除吉林GDP增速(15%)全面超過長三角地區、廣東和全國 外,遼寧仍低於江蘇、廣東約1個百分點,黑龍江則低於江蘇、廣東近3個百分點。2007年情況與2006年類似。

  而2008年則不同。東北三省GDP增速均值高達13.4%(遼寧13.1%,吉林16%,黑龍江11.8%),全面超過了廣東 (10.1%)、上海(9.7%)、浙江(10.1%)和全國(9%)。特別是吉林省高出全國7個百分點,進入全國前三甲。2009年一季度,除江蘇 GDP增速(10.2%)高於全國(6.1%)外,廣東(5.8%)、上海(3.1%)、浙江(3.3%)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遼寧、吉林則分別高出全 國3.5個和3個百分點,黑龍江(6%)與全國接近。

  固定資產投資的數據則更能說明問題。2009年1-4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數據顯示,遼寧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3.5%,黑龍江增長 72.8%,吉林增長34.8%,分別高於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8.6%)34.9個、44.2個和6.2個百分點。而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城 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低於全國18.6個、27.8個、16.5個和5個百分點。

  「除了GDP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外,利用外資也很能說明問題,其中遼寧省2008年實際利用外資120.2億美元,同比增長32.1%,約 佔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14%,由2007年的第五位首次躋身全國三甲。」盛松成表示,外資對成本和政策因素十分敏感,大量外資湧入遼寧和東北其他地 區,這也是東北經濟活力的明證。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房地產業。記者發現,在瀋陽發行量較大的都市報中,地產廣告佔了很大比例,同一天的報紙上,恆大、碧桂園、萬科等大地產商爭相投放廣告。

  「說實話,我在瀋陽確實感覺不到經濟危機。從2006年到現在,瀋陽的房地產開發一直都很旺盛,儘管房價上漲幅度有限,但房地產開發的量增長很 快。這樣的格局,我認為比長三角、珠三角房價暴漲更健康。」溫州商人張紹兵最近幾年一直在瀋陽經商,因為業務關係,他十分關注瀋陽的房地產業。

  東北經濟在世界金融危機中經受住了考驗,經濟增長速度遠超長三角和珠三角,這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盛松成認為,種種跡象表明,東北經濟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發展速度都有可能超過長三角和珠三角。

  經濟結構是盛松成的理由之一。「東北不僅是我國先進裝備製造業的重要基地,而且具有雄厚的重化工業基礎,農牧業更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大農業優勢尤其得天獨厚。這些產業不僅具有明顯的經濟結構優勢,而且符合國家經濟長期發展的需要。」

  在裝備製造業方面,如黑龍江省的大型火電和水電裝備分別佔全國市場的33%和50%;東北三省的輸變電設備佔全國市場的40%;遼寧省裝備製造業連續三年成為該省第一支柱產業,遼寧的機床佔全國市場的11%,擁有瀋陽機床、大連機床等先進企業。

  在重化工業方面,東北已形成了鋼鐵、石化、冶金、造船等門類齊全、配套性較強的工業體系,重化工業實力雄厚,如吉林省的汽車佔全國市場的11.5%。

  在農業方面,東北是我國糧食主產區,黑龍江的糧食產量幾年後有望超1000億斤,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

  盛松成表示,東北的產業基礎超過中國其他任何一個經濟區域,這些產業掌握著國民經濟的命脈。

  東北的經濟與社會環境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李克強同志做的另一件讓遼寧人民印象深刻的事是棚戶區改造。在短短幾時間裡,近兩百萬住在解放前就建成的成片平房裡的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發生了根本改變。」盛松成介紹說,棚戶區改造的經驗後來推廣到了整個東北乃至全國。

  而在這之前,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試點也是從遼寧開始的,這一改革試點基本解決了數百萬下崗工人的保障問題。

  「國企改革基本完成,大批下崗工人有了保障,實現了再就業,大批棚戶區居民居住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這意味著東北經濟轉型帶來的陣痛基本消失,改革留下的社會包袱基本消化,這讓東北的社會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治安也有很大好轉。」盛松成表示。

  劉鴻成是1998年起就在瀋陽做石材生意的福建商人,對於社會治安與環境的改變,他深有感觸,「1999年前後,瀋陽鐵西的有些街道晚上我們是不敢走的,但現在社會治安好多了。環境也好了許多,以前瀋陽市區就大煙囪林立,現在少了許多,而且哪怕有也不冒煙了。」

  勞動力和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盛松成認為,正是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優勢,讓東三省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資本的窪地。「2006年以來吉林、黑龍江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僅約為上海的一半,遼寧不到上海70%。東北的整體水平僅為長三角或廣東的七成。」

  「而且,東北地區勞動力成本上的優勢仍在擴大。」盛松成表示。

  「東北的勞動力成本低,但並不意味著勞動力素質差,相反,東北技術工人的素養可能比中國大部分地方都要高,從20世紀30年代起,東北就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幾十年的工業傳統培養了無數技術可靠、勤奮耐勞的技術工人。」盛松成表示。

  土地價格也是如此,根據盛松成提供的材料,2007年,東北三省平均土地購置費用分別是全國和廣東的1/2、長三角的1/4。

  除此之外,盛松成認為,東北經濟發展還擁有資源優勢和交通優勢。正是這些優勢的集合,加上國家戰略的支持,使東北有希望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如果說改革開放30年富了華南人、富了華東人,那麼,下一個30年,完全有可能富了東北人。」出生在上海,但對東北充滿感情的盛松成如此期望。

  五點一線政策出台預期 港口股復甦跡象漸現

  據交通部統計快報,5月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3.98億噸,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5.8%,環比增長5.6%,港口吞吐量出現較明顯的上升勢頭。

  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是港口吞吐量自3月份以來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在外部經濟需求的帶動下,未來集裝箱吞吐量將有較明顯上升,而南方地區煤炭消費需求也會出現一定增長。

  由於集裝箱和煤炭吞吐量後期有較大的反彈可能,可關注受益於集裝箱吞和煤炭吐量增長,且估值相對便宜的港口股,如深赤灣A和天津港。另外,在遼寧五點一線政策出台的預期下,錦州港和營口港的戰略地位大幅提高,值得關注。(中國證券網 朱國棟 吳光軍)

失業問題是經濟復甦最大挑戰

  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全球研究部主管李籟思(Gerard Lyons)11日在參加國際金融協會(IIF)春季會員會議間隙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挑戰是失業問題,主要經濟體失業率仍將繼續攀升,各國政府有必要為此採取進一步措施。

  「如果單看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美國經濟將在今年秋天停止收縮,從這方面來講衰退已經結束了。但在創造更多就業方面,還需要更高的經濟 增長率來帶動。」李籟思預計,美國經濟有望在明年顯露出經濟刺激方案的效果,但近期數據顯示,美國起碼要用6年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增長水平。

  李籟思表示,有跡象顯示美國企業仍然選擇通過盡快裁員削減成本,本輪危機中就業市場的惡化程度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嚴重。他預計美國的失業率要到明年年底才會停止上升。

  李籟思認為,失業率升高會挫傷消費者信心,這將使經濟復甦變得非常脆弱,對此,政府應制定更為積極的相關政策,而利率也需繼續維持在較低水平。

  對於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引發的通脹問題,李籟思認為這不大可能出現。「人們總是會擔心一些事,幾個月前是通縮,現在又是通脹。」他認為,就業市場 疲軟將限制人們的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薪資不漲,消費支出就不會膨脹,通脹也不大可能出現。」另一方面,他認為西方央行有能力控制金融體系的信貸流動 性。

  「我不認為當前西方國家疲弱的經濟狀況顯示出任何通脹跡象。可能的挑戰將出現在幾年後,一旦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就會形成通脹威脅。」

  李籟思認為,全球經濟失衡是本輪金融危機的誘因之一,而要實現經濟體間的平衡,需要高儲蓄率的國家轉變成消費國家,這意味著一些經濟體要「更少儲蓄、更多消費」,「這將是巨大的挑戰。」

  在談及全球經濟復甦前景時,李籟思表示,人們在看待復甦時常常忽略復甦的程度,「我們從一個高度下降到低點,在恢復過程中可能不會再回到之前的 高度,但仍會上升到中間的某個層次,中國股市的表現就是一個例子。」他表示,全球主要經濟體如歐元區、美國、日本等,其經濟仍處於收縮之中,這樣的外部環 境將使中國經濟很難恢復到此前的高增長水平,但「中國仍可實現具有持續性的增長。」(中國證券報-楊博 高健)

2009年6月12日星期五

美股評論:從債市暴跌看黃金走勢

  導語:11日著名投資人鮑裡斯·索布勒夫(Boris Sobolev)發表評論文章稱,債市暴跌(收益率飆升)意味著通脹預期激增,黃金在結束長達15個月的強勢整理之後,將啟動新一輪牛市。

  5月初以來,最戲劇性的事件並不是發生在股市,而是債券市場。過去5周裡,5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近40%,而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攀升30%。上週兩個基準指標均突破了數年來的下降趨勢線。

  10年期國債收益率現在已接近4.0%,而不到半年前還僅為2.0%左右。上週短期收益率也大幅飆升。3個月短期國債收益率上升40%以上,而2年期收益率大漲37%,達到1.32%。

  

美股评论:从债市暴跌看黄金走势

  就在這一切發生之時,股票市場卻依然強勁。這是否意味著聯儲和聯邦政府的通貨再膨脹政策收效,資金正在離開債市進入股市?

  短期國債收益率上升是否預期聯儲將會在9月份加息?更重要的是,長期收益率上升是否意味著對經濟復甦的預期在上升?最後,加在一起是否意味著我們處於股市牛市和黃金熊市的初級階段?

  我們顯然不這麼認為。

  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由兩個成分決定的:(1)實際GDP增長預期;(2)通脹預期。現在絕大多數經濟指標仍處於深度衰退區域(儘管近期有所改善),但預期近期經濟出現增長顯然是錯誤的。在經濟恢復增長之後,很可能是相當疲軟的增長。

  其主要原因是全球發達國家的經濟還將繼續在當前的解槓桿週期中掙扎,而這一過程將持續數年。

  如果我們看一下衡量通脹預期的指標,就很容易明白為何資金撤離債市了。

  

美股评论:从债市暴跌看黄金走势

  至於上週短期收益率的飆升,很顯然只是非農就業報告好於預期所帶來的暫時性反應。事實上,就業狀況依然非常恐怖。上個月美國新增失業人數 34.5萬人,失業率攀升至9.4%,不用太長時間就會升至兩位數。要想跟上人口增長並保持就業穩定,美國經濟需要每個月增加大約20萬個工作崗位。

  市場專家們堅持認為失業率是一個滯後指標,但我們別忘了,抵押貸款違約率和其他眾多經濟危險基本上都是跟這個「滯後指標」直接相關的。這場經濟 危機的根源在於房地產泡沫和信貸泡沫,以及繼之而起的抵押貸款危機和解槓桿過程。失業率上升將會導致更多的抵押貸款違約,從而進一步破壞銀行板塊並加速解 槓桿過程。

  整體債券收益率的上升已經導致了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抵押貸款利率從數週前的4.75%上升至上週五的5.45%。聯儲控制抵押貸款市場的能力 基本上形同虛設,儘管作出了一些努力,MBA再融資指數過去1個月暴跌43%。流動性再次萎縮。我們如何能夠相信聯儲有能力馬上向通脹宣戰呢?

  那麼所有這一切對黃金和黃金個股意味著什麼?市場將黃金視為首要的對沖通貨膨脹的工具。通脹保值債券(TIPS)與黃金亦步亦趨的走勢提供了絕佳的證明。

  

美股评论:从债市暴跌看黄金走势

  很快,關於聯儲試圖開始抗擊通脹的幻象就會消失,黃金的回調將會結束。過去15個月來我們從黃金市場看到的是一個長期的看漲整理過程,整理過程結束之後最有可能的走勢就是在未來幾個月中啟動新一輪牛市。(新浪財經)

2009年6月11日星期四

IMF預警通脹 世行行長稱別再出刺激計劃

  韓國股市收低1.54%。韓國央行(Bank of Korea)週二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PPI同比下降1.3%,為近七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股市疲軟的背後,是市場對通貨膨脹揮之不去的擔憂。最新國債收益率曲線甚至顯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將加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和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週一在蒙特利爾出席第15屆美洲國際經濟論壇時指出,步向全球經濟復甦的道路上風險重重,政策制定者有責任避免通脹發展和其他可能導致復甦過程失控的陷阱。

  卡恩維持其對全球經濟在2010年初復甦的預估——即全球今年9月和10月開始可見好轉,年底恢復增長,到明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有望復甦。但他同時警告,「危機盡頭出現極為迅速通脹的風險,是實際的風險。」

  佐利克進一步補充說,各國政府的赤字會在未來多年時間裡將暴增,這也是現在起就要採取行動克制的另一個原因,「坦白說,我不會試圖再做出額外的支出。」(東方早報-沈雁飛 )

美股評論:金價半年內可上1300

  導語:10日著名礦業分析師約翰-凱撒(John Kaiser)發表評論文章稱,金價如果突破1000美元大關,很快就能漲到1300-1400美元左右。

  黃金將 迎來真正的價格上漲,1300-1400美元的目標可能會很快實現,也許上下誤差200-300美元。這將是真正的價格上漲,不需要以美元崩盤或者惡性通 貨膨脹作為條件。現在金價已經逼近1000美元的大關,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位置。未來半年內,1300-1400美元的目標就能達到。這段時間裡人們 將意識到銀行系統仍然處於困境之中並將長期維持這一狀態,因為房地產價格重回升勢將是非常遙遠的事情。

  我之所以認為未來半年內金價能夠漲到1300-1400美元,是因為當今世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正在失去其作為經濟超級大國的地位, 未來20年還將繼續這一趨勢,因為中印等國家在美國消費崩潰之後將會把目標轉向國內。如果黃金突破1000美元,我認為將會迅速漲到1300-1500美 元並形成一個新的支撐帶。

  未來20年的不確定性將會促使更多的人將部分財富轉移到黃金中並持有下去。這種投資需求的增加同80年代的情形不一樣。1972年到1980年黃金價格漲了10倍,但這是因為金價被金本位人為地壓制住了,一旦取消金本位,金價便如離弦之箭,大幅飆升。

俄能源公司CEO:油價將於年底前上觸85美元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6月10日晚間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OAO Gazprom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Alexei Miller)週三稱,原油價格最近以來的上漲趨勢是去年油價大漲的重演,可能將在今年上漲至每桶85美元附近。

  米勒今天在意大利撒丁島出席歐洲商業會議時發表講話稱:「過去幾個星期的時間裡,原油價格收盤價位於每桶70美元附近,這並非由於技術性修正, 也不是因為偶然的波動性,而是表明油價正回歸危機以前的發展趨勢。目前已經有十分充分的客觀性根據表明,油價將在年底以前上漲至每桶85美元。」

  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交易中,7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最高上漲1.64美元,至每桶71.65美元,漲幅2.3%,創下自去年11月4日以來的最高水平。截至紐約時間7:50(北京時間19:50)為止,該合約價格為每桶71.30美元。

  去年7月11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上觸每桶147.27美元,此後因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原油需求大幅下滑,推動油價在去年12月份下觸每桶32.40美元的低點。

  米勒曾在去年預測,原油價格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上漲至每桶250美元。他在今天表示,這一水平的原油價格「未能成為現實,原因是受到了經濟危機對全球能源市場強有力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預測是不現實的。」

  米勒稱,考慮到目前的可用石油儲備因素,市場已經「確定每桶100美元是2010年的基準價格」。

  米勒呼籲為「實物供應的長期合約」建立一個「單一的體系」,來抑制原油市場的波動性、減少投機活動以及提高透明度。此外,創立一個「多種貨幣的結算系統」也將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唐風)

努力賺錢省錢存錢 28歲包租公坐擁千萬資產

  在台灣,一位年輕的「包租公」很有名氣。他不愛唸書,中學曾輟學,幾經周折,勉強擠進了大學的門。不過,他在大二時就賺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目前已累積了近千萬元的資產,他是怎麼做到的?

  從高中時開始「向錢看」

  今年28歲的張博儀,在台灣一家保險公司擔任理賠員,月薪4萬元(新台幣,下同),自認為很有憂患意識。從中學開始,他就積極「向錢看」,告訴自己要努力賺錢。

  張博儀回憶說,高二時,他找人維修電腦,結果,人家只敲了幾個鍵盤,就收他800元,他一週的零用錢就這麼沒了。

  剛開始,他覺得自己被騙了,後來開始仔細研究,這錢為什麼這麼好賺?於是,他開始學習電腦維修與組裝,組裝一台電腦最多可賺7000元。靠著幫同學和朋友維修、組裝電腦,他月入一萬餘元。

  這麼努力賺錢,只因為這個不愛唸書的小孩,想要證明「自己是個有用的人」。他一直有個願望:「希望母親提到我時是驕傲的!」

  這樣的心境,源自早年家道中落的苦日子。張博儀原本家境富足,父親是軍人,母親是西裝師傅,收入穩定。但父親退伍後多次創業失敗,結果賠掉了兩套房,全家變成租房一族,還常常被人追債,過年也只能吃泡麵……

  這段苦日子讓張博儀告訴自己:「錢很重要,沒人想過苦日子!」他還把買房當成人生重要的奮鬥目標。「有房子、有地,人家就覺得你有錢!」

  這個目標在他大二時就實現了。

  張博儀20歲時剛進大學,當同學們忙著熟悉環境、參加社團時,他就在盤算,從高中開始掙的錢差不多有30萬元了,可不可以買套房子?張博儀的母親說,當時博儀天天跟她提要買房,看兒子如此堅持,雖不放心,最後還是答應了他。

  奉行「低租金策略」的出租

  有了這30萬元做底,加上張博儀進大學,奶奶給了他10萬元作為獎金,靠著這40萬元,才念大一的張博儀開始研究房地產。有一次他上網看到一套 被法院拍賣的房子,售價不到200萬元,算一算,首付不到40萬元。這嚇了他一跳:這些便宜的房子,可以成為自己地產投資的入門練習。

  於是,在淡水唸書的張博儀,把網上可以找得到的淡水地區法院拍賣房屋的信息全抄下來,每天一下課就去觀察地形、探查房價。他還買了一本房屋買賣的書籍研讀,書中提到要向大樓管理員打聽房屋狀況等,張博儀就去找大樓管理員聊天。

  在和大樓管理員聊天的過程中,張博儀結識了房地產投資客黃石蘭,開始跟著他跑法院、四處看房。同學們逃課去看電影、約會,張博儀逃課跟著黃石蘭去搶購被拍賣的房產。

  就這樣「見習」了一年,在21歲生日前夕,才念大二的張博儀,以總價183萬元在淡水新春街買下一套被法院拍賣的房。買下這套房後,張博儀把它重新分隔,除了自住外,還分租給同學,從此開始了「包租公」生涯。

  半年後,眼見房價上漲,張博儀以250萬元賣出了這套房子,還清房貸後賺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這讓他下定決心,靠房地產累積財富。「領 人薪水不會有錢,工資只能單純應付生活,現在領4萬元,3年後領5萬元,就這樣了。沒有錢投資,你跨不出致富的第一步!」張博儀說。

  此後,張博儀投資的腳步更積極。7年多來,他買賣了10多套房子。為了降低房子租不出去的風險,張博儀買房,儘量挑大學附近的房子,然後打出 「帶衣服、課本入住即可」的廣告語。他凡事都自己來,貼地磚、刷油漆、買宜家打折的低價商品,讓每套房子裡都有全套家具和電器,能上網。他奉行「低租金策 略」,租金保持超低價,讓房子始終滿租。

  「不滿足是進步的條件」

  大學畢業當完兵,張博儀發現,出租車輛和出租房屋類似,都可以賺進穩定的現金流。為瞭解行規,他轉行到租車行去當理賠員,此後又跳槽到保險公司,學習處理車禍理賠等,還買了一輛二手車,準備打造第二份租金收入。

  現在,張博儀名下有兩套房子,銀行賬戶內有250萬元,連同儲蓄保險,合計資產近千萬元,扣除房貸後的淨資產也超過600萬元。

  雖然有了錢,但這個愛賺錢的年輕人很節省,大四時買的車現在還在開。女友說,他一天的油錢、三餐、飲料錢,不足250元。

  這個年輕的「包租公」,在買下第三套房子時,就已經得到了母親讚許的眼光,但他努力賺錢、省錢、存錢的腳步沒有停下,因為此刻離他的存錢目標5000萬元,還有很大的距離。

  張博儀說:「不滿足是進步的條件!行動很重要,野心也很重要,一定要做到別人無法做到的!」

  參考資料

  張博儀理財的好習慣

  工作不是為了賺取工資,而是為了學習知識、收穫經驗。

  設定清晰的目標,準備好才出手,不達目的不罷休。

  學習控制風險,進行任何投資前都想:即使賠光也不能對生活有影響。

  有了錢,更要控制花費。

  用心發展人脈網絡,會賺錢的長輩就是「資產」。(青年參考)

蒙代爾:中國需要更具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五月數據公佈:專家激辯貨幣政策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大宗商品表現搶眼,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昨天收在每桶70美元之上,從底部30多美元起已經實現翻番,期銅、期鋁等也都大幅飆升;而資本市場上,全球股市也都是大幅上揚, A股市場各大指數5月份升幅都普遍超過5%,在震盪中連創反彈以來的新高。

  五月份看起來紅紅火火的,那麼我們的實體經濟到底如何呢?今天國家統計局公佈了備受矚目的五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大家一起來關注。

  胡祖六:現在反通脹會產生非常不幸的結果

  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公佈,中國5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下降1.4%,連續第四個月下降。同時5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 (PPI)較上年同期下降7.2%,連續第六個月下降,和四月份CPI\PPI分別下降1.5%和6.6%相比,經濟形勢仍然不容樂觀,中國經濟不振和需 求疲軟的狀況仍在延續。

  向松祚:「CPI和PPI的雙負,連續四個月的雙負,它說明我們的實體經濟還沒有回到正常的增長的軌道上來,那也就說我們今年的在實體經濟方面 要保八,這個任務還是非常非常艱巨的,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之一,我們出口下滑的非常厲害,而且出口還會進一步的下滑,那麼出口進一步的下滑,會造成我們很 多的失業人口,這個對中國經濟會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麻煩。」

  向松祚告訴記者,CPI和PPI雙雙下降雙降意味著經濟繼續疲軟,但也就在這幾個月,我們也看到了來自市場上的另外一番景象。從2008年10 月底,中國股市絕地反擊,走出了7個多月的反彈行情。隨著股市的上揚,國際金價一路走高,衝擊1千美元的關口,原油價格則創出反彈價格新高70美元/桶的 新高,國際銅價更是在最近6個月以來走出陡峭的上漲行情。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則給出了經濟向好的信號。數據和現象之間出現了背離的局面。是CPI數據統計 存在虛假的成分嗎?那麼中國的CPI數據是如何出爐的呢?在北京市宣武區,記者專門採訪了統計局的價格採集人員。

  「通脊多少錢?」

  每隔五天,采價員侯建華就會來到這個人聲鼎沸的天陶菜市場,按照北京市統計局嚴格制定的采價目錄逐一詢問價格。記者注意到,同一種肉產品,侯建華至少要詢問三四個攤點才記下價格。

  「比如說肉最近是10元錢,可能有三個攤都在賣10元錢,有一個攤因為促銷賣9元錢,我們需要採集的就是這三個攤的,也就是10元錢的價格。」

  在整個宣武區統計局,有10位像侯建華這樣專業從事采價的工作人員。全國有3000明采價員。記者注意到,為了採樣的公平,他們並不在意蔬菜攤位的前面的標價,而是親自詢問。

  「還是要詢問,有差別的,能差好幾毛錢呢。」

  北京市宣武區經濟社會調查隊副隊長安莫紅:「我們宣武區有62個採樣點,1700多個品種,我們有8個街道,各種點都有。」

  在全國,像宣武區這樣的採樣點近5萬個,覆蓋 550多個縣市,涉及食品、衣著、居住、醫療保健等八大類、262個基本分類。儘管CPI的統計繁複而且細緻,但在向松祚的眼中,CPI並不是一個科學的反映經濟運行狀況的指標。

  向松祚:「CPI和PPI只是一個很片面的或者不全面的一個參考,那我們要看什麼呢,我們要看資產價格。」

  在向松祚看來,股票、房產、貨幣供應量、大宗商品走勢都應該是密切關注的資產價格。

  向松祚:「我的一個基本判斷是,美國一定會很快的進入到一個通脹的態勢,那麼中國的判斷呢,我的基本的判斷,我這麼一個判斷,就說中國的通縮很快會過去,通脹即將到來。」

  記者:「我還注意到另外一個指數就是PMI,採購經濟人指數,這些指數也是常常被大家提起,它是保持在50%一個,經濟是在正常運行,中國經濟 在2008年11月份就達到一個最低點38%點幾,那麼現在逐漸回升,現在好像運行到了牛熊分界線,你剛才也講了說,中國的出口現在是仍然非常嚴峻的,從 這個角度來講,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你咱們看?」

  向松祚:「這個表明就是我們4萬億的投資拉動,包括我們地方政府的很多投資拉動的規劃,這個計劃確實是在發揮作用,那因為它這個指數反映的主要 是對原材料,包括對機器設備其他一些購買的行為,這個行為已經非常活躍,那表明我們這個投資這一塊,投資這個增數正在逐步的恢復而且加快恢復,所以我想這 可能對中國經濟來看是一個比較好的信號。」

  今年以來,國內擴大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措施開始發揮出積極效應,一些經濟指標也出現了止跌企穩的跡象,但從總體上看,由於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的 經濟衰退還在持續之中,全球需求依然低迷,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仍在加大。和向松祚的樂觀相反,也有經濟界人士認為,CPI、PPI連續四個 月雙雙下降,表明通貨緊縮的危險正在加大。

  胡祖六告訴我們,5月份CPI和PPI雙雙出現下降,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內。他認為在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需求下降的大背景下,國內的物價水平還是會持續的下降。

  經濟學家胡祖六:「那麼中國經濟雖然通過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政策,那麼從第一季度開始,我們出現這種初步的反彈和復甦,但總體來說,中國經濟還是處於這麼一種嚴峻的現實,大部分的產業,產能過剩或者說需求不足,所以這是導致物價水平持續下降的根本的原因。」

  最近幾個月,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一路上揚,特別是石油、鋼材、黃金等大宗商品出現了大幅上升,但是在胡祖六看來,儘管國際原油、黃金、鋼材等初級產品價格出現了大幅反彈的跡象,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總體物價水平持續下降的趨勢。

  胡祖六:「初級產品大宗商品包括鐵礦石還有其他的價格,市場雖然最近一兩個月也就反彈的印象,但是跟歷史的峰值比他們也還是處於一種低位的水平,所以總的來說,這些初級產品的價格的反彈還沒有,轉化成最終的產品服務的價格。」

  胡祖六認為,從全球其他國家發佈的統計數據表明,不只是中國,包括歐美在內的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還是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防止通貨緊縮是當前經濟政策的主要任務。

  胡祖六:「在這種環境下,通貨膨脹的風險是非常之低,就是在可預見的將來,從現在甚至未來一年兩年通貨膨脹都可能不應該成為政策的主要的關注點,當然兩三年以後,從中期來看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但目前的當務之急是防通縮,是刺激全球經濟復甦,包括咱們中國經濟的復甦。」

  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摩根大通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龔方雄日前表示,通貨緊縮對中國來說近期和中期 都是更突出的風險,預計2009年全年CPI將下降0.5%,今年中國可能再進行兩次27個基點的降息。而宋國青教授認為,早在2008年10月份左右, 我國就已經進入通縮,而且是嚴重的通貨緊縮。他們一致認為,不能因為對通貨膨脹的擔心就改變當前的經濟政策。

  胡祖六:「如果這時候,就過早的調整政策,由防通縮防衰退變成反通脹的話,那麼我想會產生非常不幸的結果。」

  胡祖六最後告訴我們,從去年以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宏觀經濟刺激政策,包括央行降息,增加貨幣供應等等,但是在這些政策的執行過程中,還要注意防止由於信貸政策過於寬鬆,導致大量資金進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

  胡祖六:「我們需要關注說不要因為這些寬鬆的政策,特別是很多流動性不要導致一種,在經濟,實體經濟復甦還沒有完全打好牢固基礎之前,在我們的 很多企業盈利還沒有大幅的改善之前,就開始可能出現潛在的,我說現在的股市或者房市的泡沫,這點我覺得是個風險,我們應該關注。」

  謝國忠:現行貨幣政策將導致較高通脹

  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降臨導致外需不足、增長乏力,另一方面,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又顯露出拉動作用。在這兩種力量的作用下,當下 的中國經濟呈現出錯綜複雜的面孔,CPI、PPI持續走低與資本品、大宗商品價格走高相伴。這也讓經濟界在如何判斷宏觀經濟下一步走勢上出現了不同的聲 音,我們再來聽聽另一種觀點。

  2008年,金融危機橫掃全球,中國經濟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成功抵禦危機,我國宏觀調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2008年12月央行確 定了將實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樣的提法在我國的宏觀調控史上還是首次出現。而翻看今年以來央行的貨幣政策大事記可以發現,事實上央行並沒有使用利 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唯一的舉動是放開了「貨幣水龍頭」。而從已經公佈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看來,國民經濟運行的積極變化顯而易見。業內 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表現良好,執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所帶來的流動性功不可沒。

  屠光紹:「應該講,我們現在目前上海的經濟開始出現有些好的趨勢,我們覺得這個也是得益於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由於金融海嘯導致全球信貸緊縮、金融市場流動性突然乾枯,所以世界各國央行都展開一致的放寬貨幣政策的行動,而且趨勢日漸加強,海嘯中心的美國 不斷向市場釋出流動性,2009年3月19日,美國更是開動印鈔機,宣佈將在未來幾月內收購3000億美元的長期美國國債和至多1.25萬億美元「兩房」 發行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幾乎與此同時,日本、德國、英國的央行也都購入債券、增加金融市場的貨幣供應。歐洲央行的基礎貨幣同比增幅今年首季已高達 22.9%,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美元、非美元貨幣供應及相關流動性的大量增加,會增加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風險。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 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對記者發表了他的看法。

  斯蒂格利茨:「只要是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信貸,如果信貸沒有分配好,這總是有風險的,想控制好這個潛在的風險是很難做到的。」

  而在中國,在大幅減息之餘,我國還指導商業銀行發放了大量貸款。央行數據顯示,2009年1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達4.6萬億元,同比增加 3.2萬億。而今年前4個月的新增貸款就多達5.2萬億人民幣,已超過全年的信貸投放計劃。而現在的貨幣增長速度已經到了25%以上。對此,不少經濟學家 指出,應該防範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壓力。

  許小年:「我認為已經不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了,是非常松的貨幣政策。」

  哈繼銘:「25.5%的貨幣增速與3.6%的民營GDP增速,差別太大了,我覺得進行一些微調是很有必要的。」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發佈的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指出,主要經濟體激進的貨幣政策促使全球貨幣條件進一步寬鬆,報告稱,「如果中央銀行在經濟復甦時不能及時回收巨額流動性,可能再次埋下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的隱患。」

  經濟學家謝國忠指出,我國消費物價指數自今年2月以來一直呈負增長態勢,但是,在物價翹尾因素消失之後,CPI同比增幅將恢復正數。在此之後, 在流動性氾濫的刺激下,隨著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逐步上漲以及全球經濟的止跌回穩,我國CPI升幅將逐步有所擴大有可能再次演變為以輸入方式為主的成本推動 型通脹。對投放驚人的銀行貸款,流動性氾濫和貸款投放過多對物價的影響,應當加以留意並提早防範。

  謝國忠:「我覺得中國貨幣政策的話應該是,現在收緊了,如果就是貨幣增加25%這樣的速度的話,我覺得就是有幾個月是可以的,但是維持一年或者更長時間的話,那比較高的通脹是必然的後果,所以從中國的貨幣政策上來看的話,應該是對放大量貨幣的話是以謹慎為主的。」

  蒙代爾:中國需要更具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在信貸規模高速擴張之後,我們能不能及時收住資金供應的口子,防止出現新一輪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成為經濟界關心的焦點。面對宏觀經濟的表現, 剛才幾位經濟學家的判斷不盡相同,這也恰恰證明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一個微妙的處境當中,風險和機遇都同樣不容忽視。我們也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 得者蒙代爾,來聽聽這位歐元之父的分析。

  國家統計局今天上午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CPI指數同比下降了1.4%,其實,早在5月份的經濟數據即將出爐,就有不少機構預測,CPI、PPI兩個指數同比仍將會出現雙雙下降的現象,常年關注中國經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蒙代爾認為,不需要為數據的下滑感到擔憂。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在世界其它國家面臨著巨大的經濟逆行壓力時,我並不認為這些數據出現下滑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最初的情況 看起來好像是,中國的很多經濟數據應該大幅上升,但我並不認為,很多人會寄希望於這種(數據回升能持續下去),中國經濟從過去的強勁增長,運行到了現在的 負面下跌,中國不可能逃離(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但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走到了一個負面,生產下滑,我說的是在一般意義下的中國經濟增長 速率放緩,和之前的強勁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進入2009年,中國的CPI指數接連出現下滑,而與此同時,貨幣供應量卻在增加,因此,最近一段時間,很多經濟學家擔心這樣大量釋放流動性會為中國經濟接下來的運行埋下通脹的禍根,對此,蒙代爾同樣不認同。

  羅伯特·蒙代爾:「中國需要更具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要想達到這個目標,美聯儲和中國人民銀行都需要增加貨幣投放量,它們也常通過購買更多的東西來達到這個目的,比如說債券之類的,或者是調整法定準備金。」

  面臨著通貨緊縮同時也擔心通脹壓力來臨,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應該如何調控?對此,蒙代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羅伯特·蒙代爾:「我們應該防止通縮,通過更具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做法之一就是停止購買太多的美國國債,中國不該投資美國國債,因為中國人需要 把錢,把人民幣留在家裡,他們需要錢來花,需要保持本國經濟,讓錢留在中國,讓中國人多消費一點,中國人多消費一些,中國經濟會更好一些,從而抵消通貨緊 縮的影響,把物價水平拉回到每年2%或3%的增長速度。」

  事實上,世界經濟也同樣面臨,控通脹還是防通縮的兩難抉擇,目前,全球的實體經濟還處於低迷,但是各種資產的價格卻出現了大幅度的飆升,對於,這種反常的現象,蒙代爾也進行了分析。

  羅伯特·蒙代爾:「很明顯,價格正在上漲,之前,他們正在下降,兩年前,世界油價大概是每桶60到70美元,(最高的時候)漲到近150美元一 桶,而現在的價格驚人大跌,這很大程度上因為,去年夏天美聯儲採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讓美元升值,美元相對除人民幣以外的其它貨幣升值,因為在那個時候, 人民幣匯率固定,保持在6.8:1的水平,美元價格上升,因此原材料價格、油價下降,造成了通貨緊縮,現在,美元貶值,所以其它價格回升,所以說,油價與 美元匯率直接相關,當美元貶值時,油價上升,其它價格上升,當美元升值時,其它價格下降,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美聯儲的貨幣政策。

  蒙代爾認為,美元貶值是造成當前國際市場原因、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最主要的原因,這並不是國際經濟已經好轉或者見底的信號。不過對當前撲朔迷離的經濟形勢和今後一段時間世界經濟的走勢,蒙代爾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預測。

  羅伯特·蒙代爾:「我認為世界經濟現在正在觸底,下滑到了谷底,將會觸底,我認為,即使現在尚未觸底,那麼在未來的幾個月內也會觸底,接下來就是非常緩慢的經濟復甦。

  半小時觀察:健康的增長速度至關重要

  前面的節目,我們看到,當前我國經濟雖然出現一些回暖跡象,但經濟整體形勢依然嚴峻。CPI和PPI降幅不斷收窄的局面表明,通縮的壓力在不斷減少,而近期大宗商品的「突然繁榮」和股市樓市的向好又意味著通脹風險正在趨增,值得高度關注。

  其實,在我們看來,通縮與通脹是一個過程,並不是截然分開的。實際上在我們這個世界,從來在任何一場危機中都是有通脹就有通縮,中國經濟過去也一直經歷著通脹與通縮的輪迴。

  在我們看來,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是未來的關鍵,現在中國經濟如果恢復速度太快,還真不一定是好事,在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從通縮到通脹可能會很快。我們希望的是一個穩健的經濟,暴跌暴漲都不利於長期的發展。(CCTV經濟半小時-主編:孟慶海 記者:孫菁、康敬鋒、付豫、劉瑩 攝像:白羽、貢存、張小明、劉勳)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謝國忠:經濟明年見底 現在買股票是往陷阱裡跳

  經濟:預計仍在2010年見底

  《大眾證券報》:你曾經警告,金融危機第二波將來臨。但是,經濟數據已現暖意,有人甚至認為經濟已開始了V型反轉,你是否還堅持認為2010年金融危機才能見底?

  謝國忠:是的。現在看到的數據反彈,主要是一些生產性的數字,最終需求方面,比如零售、就業方面的數據還沒有看到明顯好轉或反彈的跡象,最近出來的美國服務業的數據還是下降的,比大家預想的要差。預計2010年經濟才會見底。

  《大眾證券報》:美歐加印鈔票,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全球股市也都在漲。你認為這是經濟走出通縮,還是通脹已經逼近?

  謝國忠:是對通脹的恐懼,對美元貶值的恐懼。投資者不想持有美元,而是換成了資產。在這一波上漲過程中,美元跌了10%,美國國債利息也是從3%漲到3.6%,大漲了20%,這是以往從來沒有過的。

  《大眾證券報》:你近日說,世界經濟進入滯漲時代。可是,現在國內CPI、PPI還是負數。應該如何來理解?

  謝國忠:這是和去年同期相比的,那時候,原油價格還是處在相當高的高位。環比是上升的。我們關注的主要是現在的走勢,而不是去年的,現在的走勢已經是上升的趨勢了。

  《大眾證券報》:你最近建議中國賣掉美國國債,轉投美國股票。你這個建議是因為看好美國經濟的復甦前景嗎?

  謝國忠:現在晚了。我原來寫文章的時候,認為市淨率在1.5倍以下是可以換的,但現在高了,不行了。

  行業:二三年內看好黃金石油

  《大眾證券報》:目前房地產市場好像已經度過最困難的時期,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價都在上漲,你對房地產業是什麼判斷?能投資房產股嗎?

  謝國忠:對通脹的恐懼是房價上漲的驅動力量之一。還有:原來有七八個月房市銷售非常低迷,積累了一部分剛性需求,再加上按揭利率下降,房價也有 所下降,引發了需求釋放。中國的房子永遠是過剩的,現在就有20多億平方米的土地將要造房,但是統計數字卻是永遠搞不清楚的。因為地方政府要搞土地財政, 領導人幾年也要更換,所以他們的利益鏈就是「賣地——搞建設——提升GDP——出政績——陞官走人」。房產股現在的風險要大於收益。

  《大眾證券報》:新能源行業今年受到全世界熱捧,你認為是一種炒作,還是真能帶來第四次產業革命?

  謝國忠:現在主要還是靠財政補貼。過去的產業革命是不需要國家補貼的,而且競爭力上升得非常快,還能產生巨大效益。當然,也許這個產業以後會獨 立走出來,但是現在還看不出來,還只是在用國家的錢、別人的錢來玩。無論太陽能,還是風能發電,都不穩定,對電網的要求極高,只能算是「縫隙產品」。一二 年內我對這個行業不看好。

  《大眾證券報》:在金融危機爆發後,你一直看好黃金。目前,市場上有一種樂觀的看法,認為未來黃金能漲到2000美元/盎司,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謝國忠:長遠來看,在二三年內黃金漲到2000美元/盎司是有可能的,我還是比較看好黃金、石油的,因為有通脹、央行貨幣發放太多的因素。這是 一個趨勢,但是不會一路漲到底,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反覆,所以,短線來說,漲得太多了就不能再追了。看好一個品種,都是在一個大回調以後再去買,風險比較 低。漲得比較快就說明有熱錢在流入,有流入就會有流出,就容易導致短線虧損。

  股市:通脹損失要遠小於持股

  《大眾證券報》:2008年你也曾經堅定看空經濟和股市,後來的確得到了市場驗證,為什麼你的觀點總是在市場瘋狂之後才會得到驗證?

  謝國忠:人性是很難改變的。人有理性、非理性的一面,會有一個群體效應,非理性的傳遞和感冒非常類似,有一個拐點的,過了那個拐點後,會突然間爆發出來,然後,才會慢慢消退下去。

  《大眾證券報》:今年以來A股市場一路走牛,您覺得這是一輪牛市,還是熊市中的反彈?現在還會漲嗎?

  謝國忠:在央行放錢,在通脹來臨之前,大家會有炒作的機會,但是通脹來了以後就結束了。現在已經開始有通脹跡象了,央行也有收緊銀根的跡象。四 五月份信貸規模就出現了下降,下面可能還有加息。雖然央行沒有把錢收回去,但是依靠流動性支撐的股市在後續資金大幅萎縮的情況下,很難再有大的上漲動力。 1600多點時,我寫文章說有價值,如今價格漲高了,已不安全了。現在買資產其實是在往陷阱裡跳。

  《大眾證券報》:今年的A股市場上,中小盤股先出現一波大行情,其後有色煤炭跟進,本週銀行地產等大盤藍籌股又出現上漲。你認為這是炒作,還是市場內在的規律使然?

  謝國忠:國內和國外的股市是不一樣的。國外的股市,一般是大盤藍籌股先漲,然後是低質量的小股票跟漲,而且市值小的公司股票價格也要比大市值股 票有一個價格上的折讓。而國內是倒過來的。主要是因為國內有些做莊的人希望股票漲得快一些,而大盤股不好操縱,所以,都喜歡炒小盤股。他們不是從價值投資 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是從博弈的角度,這是很不正常的。

  《大眾證券報》:下一步,如果還有機會的話,主要是中小盤股,還是大盤股?應該採取什麼策略?

  謝國忠:現在的估值都很高了,有些股票已經翻番了,甚至漲了幾倍了,大盤股的價格也不低了,看一下A/H股的比價就知道了。也許有人要問,不買股票我幹嗎?你為什麼要干嗎?巴菲特為了等到股市泡沫破滅,持有現金等了好多年,那麼多人給他壓力,他都頂住了。

  如果持有現金,損失一年的通脹率,也就是5%左右,但是如果買入已經翻番的股票,跌下來的損失就要大多了,因此,要兩面比一比,哪個更划算。一般追買的心態都是要虧錢的,好像這班車要是不跳上去就沒機會了?但事實上,永遠有下一次機會。(大眾證券報)

專家預計美國房價或將繼續下跌

  新華網紐約6月7日電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凱斯-席勒房價指數的編纂者羅伯特·席勒7日在《紐約時報》撰文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美國房價或將繼續下降。

  席勒預計,2010-2011年,美國的房價將繼續下跌或停滯。據標普公司發佈的凱斯-席勒房價指數,5月美國20個主要城市的房屋中間價與2006年7月最高峰相比下跌了32%。

  席勒指出,房價回升不會太快。從歷史上看,美國1990-91年房價泡沫破滅6年後房價才開始回升,而日本在1991年房地產泡沫破滅後15年內房價持續下跌。

2009年6月7日星期日

魯賓尼:全球增長面臨十大風險

  導語:本月5日《福布斯》發表了「末日博士」努裡埃爾·魯賓尼教授(Nouriel Roubini)的評論文章,他稱全球經濟可能二次觸底,形成W型衰退。魯比尼在文中列出了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十大風險,認為解決這些問題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

  全球經濟可能面臨兩次探底、從而形成W型衰退的風險。我們當前面臨的關鍵問題並不是全球經濟將在今年第三季度還是第四季度、乃至明年第一季度觸 底,而是經濟觸底之後的復甦在中期內(比如2010-11年)是強勁還是脆弱。在我看來,現在存在太多的不利因素,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在2010-11年之 間疲軟復甦。過去十年來造成的極端脆弱和泡沫需要多年才能修復。下面是全球經濟中期內面臨的十大不利因素。

  首先,對這場危機成因的錯誤解釋已經導致了治標不治本的政策反應。對這場危機成因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家庭過度借貸和過度支出、金融機構過度的和 高風險的借貸活動,以及在房地產、資產和信貸泡沫失控並最終破裂的全球經濟形勢下企業利用了過高的槓桿。因此這是一場債務、信用和清償能力危機,而不僅僅 是流動性危機。另一種解釋則認為這是一場信任危機,危機導致流動性和總需求崩潰。

  請注意,即便那些相信這場危機的罪魁禍首是過度槓桿和過度支出的人,也贊同激進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有必要的。儘管為防止全球經濟跌入蕭條的深淵,這種緩和措施是必要的,但是那些高槓桿經濟體恢復借貸、支出和增長的能力將有賴於其解決首先導致危機的過度問題的成效。

  然而家庭、企業和金融機構真正的解槓桿過程尚未開始,因為私人部門的虧損和債務被社會化了,轉移到了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缺乏真正的解槓桿過 程,將導致腐蝕性的債務通縮並限制家庭支出、企業投資和金融機構借貸的能力。解決債務過高的正確方法應該是削減債務並將其轉換成股權。

  第二,在經常賬戶赤字的國家,消費者需要削減支出、增加儲蓄,這一過程將持續數年。在最近十年的房地產泡沫和消費泡沫之前,美國消費佔GDP的 平均比重為65%。但在泡沫的最高點,這一比重攀升至72%,而儲蓄率暴跌至零,有幾個季度甚至是負的。目前消費已經跌至GDP的70%,儲蓄上升至可支 配收入的5%左右。但是家庭大幅削減支出和提高儲蓄將會使得衰退邁向蕭條,繼之而起的收入下降又會進一步推高債務與收入的比率。剩下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債 務違約和債務削減。

  第三,金融系統(特別是傳統的商業銀行)遭到嚴重破壞,因此信貸緊縮並不會迅速緩和。大部分影子銀行系統要麼不見了,要麼處於嚴重的困境。在 12萬億美元的流動性支持、擔保、保險和資本重組之後,美國銀行系統的很大一部分已經在政府的有效掌控之下。從長期來看,美國和全世界的金融機構將會清理 它們的資產負債表,但系統性銀行危機不可能在幾個月內得到解決,往往需要數年時間並伴隨持續的信貸緊縮。

  第四,很多企業也面臨著嚴重的財務壓力,低營收增長、通縮壓力和企業違約率上升將會限制它們生產、僱傭和資本支出的能力。過去有能力借新債還舊 債的企業現在面臨著流動性危機,可能導致它們進入高成本的債務重組(Chapter 11),有些本應該進入債務重組的公司將會由於缺乏融資而進入給社會帶來巨大成本的清算(Chapter 7)。企業債務重組或徹底清算的過程可能要持續數年。

  第五,將私人虧損和債務社會化意味著公共債務負擔急劇飆升。美國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將會從40%升至80%,大約9萬億美元。如果長期利率 升至5%,利息支出將升至大約4500億美元,或GDP的3%。政府債務比率上升最終將導致實際利率上升並擠出私人支出,甚至可能導致主權性再融資和違約 危機。

  第六,今年各國央行對財政赤字的大規模鑄幣活動尚未引發通脹,因為全世界還有強大的通縮力量在起作用。但如果各國央行不能找到明確的退出機制, 一旦全球經濟走出這場嚴重的衰退,最終通脹或再一次危險的資產和信貸泡沫將會繼之而起。最近股市、大宗商品和其他風險資產價格的上漲就明顯是流動性驅動 的,而不是源於經濟基本面的改善。

  第七,美國和其他經濟體失業率仍在大幅攀升。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發達經濟體2010年之前失業率將接近10%。較低的中期增長率只會讓失業率在衰退結束後緩慢下降。失業率多年維持在高位並不斷攀升對增長效應具有侵蝕性。

  第八,過去十年來,美國和其他一些赤字國家經濟增長主要靠消費,而新興市場主要靠生產和赤字國家的需求,但這種不均衡體系現在受到了挑戰,因為赤字國家的消費者需要減少消費和進口。赤字國家要想在國內消費萎縮的過程中恢復增長,它們需要在一段時間之內不斷擴大淨出口。

  第九,儘管政府地位的上升對防止嚴重衰退演變成准蕭條是必要的,但錯誤的公共政策可能會導致未來數年經濟低增長。這些方面包括貿易保護主義、金融保護主義、公共債務和赤字上升、對金融機構的嚴格監管以及政府對經濟事務的干預力度加大等。

  第十,還有一些確實存在的風險可能導致發達國家增長乏力。第一,人口統計學方面的因素,比如老齡化;第二,人力資本積累率的下降,因為長期失業 的工人會失去技能,更年輕的未受僱工人又不能獲得培訓,同時針對教育和培訓的投資在下降;第三,多年資本支出和資本積累的不足將降低勞動生產率提高的趨 勢;第四,公共部門赤字和實際利率上升對私人部門的擠出效應將意味著增長更低,等等。

2009年6月4日星期四

未來5年建成穗深莞三大區域快遞樞紐

  《珠江三角洲快遞服務發展規劃(2010—2013)》獲國家郵政局評審通過

  《珠江三角洲快遞服務發展規劃(2010—2013)》(以下簡稱《規劃》)日前獲國家郵政局評審通過,珠三角地區物流快遞行業發展再獲新推力。

  本報記者昨日獲悉,《規劃》明確將推動珠三角地區快遞服務的一體化、協同化和國際化為主要目標之一,同時將優化快遞資源配置、建設重點城市、區域的快遞網絡佈局作為重點工程,未來5年,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深圳、東莞三座重點城市有望建設成為快遞服務網絡樞紐

  快遞配送服務市場需求旺盛

  根據《規劃》,廣州、深圳將成為華南地區快遞服務中心城市,白雲機場、寶安機場也將建設成為珠三角地區快遞服務重要航空港,而東莞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公路交通將成為區域內重要的中轉中心。

  記者瞭解到,《規劃》提出建設廣州、深圳為華南地區快遞服務中樞城市、快件集散地、快遞服務信息中心;將東莞建設成為珠三角地區快件集散地、分揀中轉中心;而區域內佛山、珠海、中山、惠州、肇慶、江門則定位為快遞服務省內一級轉運中心

  目前,珠三角地區交通運輸和信息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區域內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條件便利,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國名列前茅,這為快遞服務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此外,珠三角地區經濟發達,外商投資企業眾多,雲集著數十萬港澳台同胞,快遞配送服務市場需求也十分旺盛。數據顯示,2008年珠三角地區規模 以上快遞企業完成業務收入達70億元,快遞業務量超過2.8億件,佔全國的1/6以上,而未來5年,珠三角地區GDP將以高於年均7.7%的速度增長,地 區經濟快速發展將大幅拉動快遞市場發展。

  接近《規劃》的郵政行業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希望能夠充分利用上述城市快遞服務節點的樞紐作用,依託公路、水路、軌道交通以及航空運輸,建 立快遞服務中轉場站,在樞紐佈局中納入快遞服務流轉功能區,實現珠三角地區快遞服務的「樞紐中轉一體化」與「交通運輸一體化」。

  輻射台港澳地區

  記者昨日還獲知,在上報國家郵政局的送審稿中,《規劃》圈定的大致範圍是,以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和肇慶市 為主體,輻射環珠江三角洲區域,並將與港澳地區緊密合作的相關內容納入規劃。這意味著《規劃》將加強區域合作,構建開放格局也作為珠三角快遞服務未來發展 的主線之一。

  相關專家認為,這一地理定位將為毗鄰港澳和東南亞的珠三角地區發展外向型快遞服務提供便利。據瞭解,珠江三角洲地區快遞業務收入中40%以上是 國際及港澳台業務,外向型快遞服務特點顯著,隨著CEPA的簽訂以及廣東與東盟《合作備忘錄》的簽署,珠江三角洲地區對外合作的地緣優勢進一步顯現。

  《規劃》提出,要借助CEPA的深入實施和服務業擴大,對港澳開放在廣東先行先試,加強粵港澳快遞服務合作;要以對台「大三通」為契機,加強與 中國台灣快件往來的通道建設,還要充分利用中國與東盟共建自由貿易區的機會,實施快遞服務「東盟開拓戰略」,構建快遞服務發展的外圍合作平台。

  本報記者獲知,國家郵政局還希望珠三角地區能夠試點率先建立「粵港澳台郵件快捷通道工程」,優化珠三地區快遞監管中心的總體佈局,對廣州、深 圳、珠海、江門、汕頭、湛江等重點通關口岸建立統一的快件監管中心,在確保寄遞物品安全的同時,提高通關速度;並且,支持有條件的快遞企業開展對台直航包 機,推進粵台快件往來。(南方日報-楊小亮)

看來香港物流和速遞中心地位很快也會被取代,步入像第一轉口港沒落的後塵。

2009年6月2日星期二

新能源危機

  玩不起就別玩的財富遊戲

  新能源,一個創造了無數財富神話的行業。

  新能源,一個被寄予厚望、拉動世界經濟走出危機的行業。

  新能源,一個被業界質疑將產生兩倍於次貸危機泡沫化資產的行業。

  而今,遭受危機重創,奄奄一息……

  文|本刊記者 宋清華 出處|《英才》雜誌6月刊

  對新能源的投資曾可用「瘋狂」二字來形容,這種「瘋狂」又演繹了一幕幕財富神話。

  43歲的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以22億美元位列2006年美國《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50位,成為中國大陸首富;32歲江西賽維董事長彭小峰,第二年以400億元身價,榮登中國最年輕的富豪。

  造富時代,躋身能源富豪榜的富豪不斷攀升:金風科技(33.83,-0.11,-0.32%)掌門人武鋼、中電光伏的掌門人張鳳鳴、古杉集團董事長俞建秋、天合光能集團董事長高紀凡、 CSI-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

  中國在新能源財富的刺激下,各路投資者紛紛擠進這場帶有「革命」意味的財富遊戲。

  對「瘋狂」這兩個字,風電行業龍頭金風科技的掌門人武鋼理解頗深:全世界只有十幾家風機製造商,而幾年時間,中國誕生了70多家風機製造企業。

  世界著名風電公司維斯塔斯中國區總裁安信誠也表示:「這種(風電設備製造業一擁而上)情形在世界其他地區是不多見的。」

  瘋狂投資,風險遲早是要爆發。突然而至的金融危機,加速了新能源行業危機釋放的進程。

  財富誘惑 瘋狂投資

  財富神話刺激了商人的神經,每桶147美元的油價更提供了充分的誘惑,但沒有人會認為當時的投資是瘋狂的。

  幾次投資大潮中國都是慢半拍,這次對新能源的投資中國沒有落後,按照賽維董事長彭小峰的說法,「我們還稍稍領先了半步。」

  以光伏行業為例,北京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協會主任、中國光伏行業專家王長貴認為,「中國的光伏行業目前在世界是發展最快的」。

  正在加緊籌建多晶硅基地的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預測中國2009年多晶硅產量將佔到全世界的30%-40%。

  2008年8月江西賽維LDK成為世界第一個產能達到1000兆瓦的光伏企業,隨後調整產能擴張計劃,2009年由原來的1600兆瓦增加至2000兆瓦。

  無錫尚德在2008年底還計劃將產能擴至1000兆瓦,2009年擴產至1500兆瓦。

  更有無數新來者。中電投西安1000兆瓦太陽能光伏電池項目落戶陝西省,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

  風電、核電、煤化工也顯示了一樣的趨勢。

  截至2008年底,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1221萬千瓦,躋身世界風電裝機容量超千萬千瓦的行列,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

  中國科技部原副部長、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理事長馬頌德給出的數據是,僅2008年以來,中國對風能的投入增加了88%,對核能的投入增加了72%。

  在國家叫停煤制油項目以前,中國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項目有30多項,總投資達4000多億元。

  生物質能更在此前就已開始「躁動」,一個又一個的地方政府和企業「宣佈」投資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進軍生物質能市場。

  事情遠沒有結束。儘管危機對新能源產業影響巨大,但是投資的慣性卻讓眾多已經投身新能源的企業停不下來,劉漢元表示,公司依然會花2~3年再投資60億元,上馬總容量9000噸左右的多晶硅項目;而媒體流傳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草案據說已經初定,總投資額或2萬億元。

  致命一擊 金融危機

  新能源幾乎都走過了同樣的歷程:高額利潤誘惑,瘋狂投資,產能過剩,最終泡沫破滅。

  據統計,截至2009年3月,無錫尚德施正榮財富縮水80%,居第二位的是江西賽維彭小峰,財富縮水79%。

  人們不禁疑問,光伏行業的領先者竟然縮水8成,這個行業到底發生了什麼?

  施正榮的反思擲地有聲:「中國為什麼誕生這麼多光伏企業,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財富效應,再一個是政府在後面推波助瀾,舉國上下到處在建光伏產業園,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但尚德自己也一樣推行擴張政策,揚州、揚中、洛陽、無錫、上海,多個生產基地的擴建項目同時推進,力爭2012年達到5000兆瓦產能。

  非理性的投資,透支了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應有的能量。中國太陽能產業每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將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價格接連推高,最貴時 達到近500美元/千克左右。金融危機突襲,多晶硅價格也從400-500美元/千克跌到目前的80美元/千克,硅料問題拖垮了很多光伏企業。

  金融危機對這個行業的刺激不止於此。更重要的是讓這個產能嚴重過剩的泡沫行業加速破滅。

  很快,海外市場在金融危機的肆虐下淪陷。海外光伏工程推遲,取消訂單,產能過剩從隱憂變為現實……

  風能、生物質能和新興煤化工幾乎都走過了同樣的歷程:高額利潤誘惑,瘋狂投資,產能過剩,最終泡沫破滅。

  2008年底,德國杜爾、英國BP和日本原弘產株式會社幾乎同時宣佈從中國風電領域撤資,這被業界看做外資重估中國風電價值的標誌事件,繼而質疑中國風電事業的投資價值。

  金融危機衝擊了新能源企業,但更多的是讓中國重新反思那些曾經瘋狂的投資。

  沒有核心技術:中國組裝一颱風機有20%的核心部件需要進口。光伏行業的原料依賴進口,原因就是沒有生產原料的核心技術

  市場急劇萎縮:生物柴油、煤制甲醇由於沒有配套的混摻政策,幾乎沒有進入市場的渠道;光伏行業的市場幾乎完全在國外,受到危機的衝擊,海外市場的萎靡也就宣告了光伏行業的萎靡。

  政策依賴明顯:國際上新能源行業都是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才可以維持;光伏發電有市場競爭力最樂觀的說法也在10年以後;生物柴油、煤制甲醇在隨著高油價時代的結束,幾乎與成本形成倒掛……

  奧巴馬新政 又一輪泡沫?

  雖然金融危機讓這個行業面臨了一次挑戰,對某些企業甚至是滅頂之災,但是全世界對新能源的熱情依然不減。

  熱衷於新能源的並非僅有中國的企業家。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次貸危機以來,可再生能源為投資對象的基金產品規模和數量均翻了一番。

  據金融危機來襲前的統計數據,2007年全球太陽能上市企業的平均市盈率超過100倍,是全球股市平均市盈率的四五倍。體現全球可再生能源股票 價格變動情況的世界新能源總回報指數在過去5年內累計增長了281.62%,而同期摩根士丹利世界股票綜合指數和世界能源指數僅分別上漲52.26%和 95.17%。

  最新的消息顯示,最成功的互聯網公司Google正在瘋狂進軍新能源領域。

  Google目前已經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與專注於太陽能的eSolar公司和專注於風能的Makana合作,前後對其分別投資了1.3億美元和500萬美元。另外,Google在2008年5月還向太陽能發電公司Bright Source投資了1000萬美元。

  Google做的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呼籲的:「你們可以在拯救世界的同時賺到錢。」

  危機的餘波猶在,全世界要找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奧巴馬給出的答案就是新能源。

  它能否如奧巴馬所願,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動力?討論在繼續。

  新能源曾讓投資者歡喜,也曾讓有識之士擔憂。而今把新能源的發展提升到這種高度,引發的擔憂似乎更為猛烈。

  有人擔心,這將是再一次泡沫的開始:2000年的IT高科技泡沫,被隨後崛起的房地產和金融泡沫消滅,然而金融行業和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導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奧巴馬試圖用新能源來刺激經濟復甦,被質疑為只是在用一個更大的泡沫來填補上一個泡沫的虧空。

  與網絡、房地產行業不同的是,新能源行業更加倚重政府資金和政策扶持,包括為使用新能源所需要的汽車、供暖、電力設備的改造。因此新能源泡沫一旦破裂所導致的社會影響將會更大,它將波及政府、企業、民眾等各個層面,影響金融、基建、電力等其他相關行業……

  有一組數據的對比:據美國ITULIP技術諮詢公司估計,今後5年內,新的泡沫化資產總額將達到4萬億美元,到2020年增至20萬億美元。而美國1990年至今的房地產按揭貸款餘額不足10萬億美元,其中導致此次次貸風波的次級高風險貸款總額僅為2萬億美元。

  經濟學家對其抨擊更為徹底,「現在新能源企業沒有一個可以不靠補貼生存,這樣的行業要想成為主流是不可能的」,謝國忠直言,這是在趕潮流、搞概念,信這個東西最終會被套進去的。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美國蘭德公司報告指出,整個可再生能源部門仍屬幼稚工業,目前很難與傳統的能源行業進行市場競爭。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仍為火力發電的3-10倍,如無強制性規定,根本無法進入市場。

  據麥肯錫諮詢公司統計,平均每個可再生能源技術企業的創業資金約需1400萬美元,中期投資約在1億-2億美元,並需要更大規模的基建與之配套,很多一窩蜂上馬的企業根本沒有這樣的實力。因此,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令人擔憂。

  不過,新能源的遠景不容懷疑,因為長遠來看,傳統能源的枯竭必然到來。已經走在了前面的歐美,開始實施更大的政府推力。而且,據國際政治學者的分析,奧巴馬的新能源政策將會對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產生影響。

  日本有更強烈的危機意識: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後,日本政府推行能源「陽光計劃」,30年堅持實施新能源戰略,並確定了激勵導向、政策導向、價格導向等一系列措施辦法,在「戰術」層面確保新能源戰略付諸實施。

  而中國的新能源行業遭到最多詬病的正是未來競爭的關鍵:技術。無法掌握新能源競爭的核心,中國將難以保證不會再次淪為「世界工廠」的境地。

  [新能源危機之太陽能]

  危機觀點: 建太陽能發電站。以前是生產水泥,現在是做房地產。

  彭小峰 擴張步伐依舊

  最近幾個月,江西賽維董事長彭小峰都是在歐洲度過的。經過考察與洽談,彭小峰最終決定和Q-Cells合作。Q-Cells是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已與硅片生產商賽維LDK太陽能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的消息也是由Q-Cells發出。

  這個消息得到了彭小峰的確認,「4月9日,我們與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Q-CellsSE組建了合資公司,利用各自優勢節省電站的建設成本,共同致力於光伏電站的開發。」按照他的介紹,目前該合作項目的供應鏈已經就緒,首批40兆瓦合資項目也已開始。

  其實,Q-Cells及Solon等國際同行業的領先者都遭受了經濟危機的重大創傷。光伏行業分析師判斷,在產業價值鏈中能夠兼顧較多層面者,可望能夠度過這場經濟危機。

  或許彭小峰的危機並不是致命的。市場人士認為,在「擁硅為王」的時代,賽維和尚德兩家公司在2008年高價囤積了大量多晶硅原料,隨後市場價格直線下跌對其造成重大損失。而賽維與Q-Cells的合作能否在危機中創出一條新路值得期待。

  雖然財富縮水,雖然市場惡化,但賽維擴張步伐依舊。

  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上很多巨型企業都加入或擴大在光伏行業的投資,從美國的Intel、IBM、HP、GE到歐洲的博世、BP以及韓國的三星、現代、LG、台灣地區的聯電。

  彭小峰斷定,這些巨型企業的加入,無疑預示著光伏產業加速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

  賽維不斷調整產能目標。在過去的一年,880兆瓦的產能規劃提前實現後,彭小峰把規劃提高到1000兆瓦。8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達到G瓦產能的光伏企業,公司又把產能目標提高到1200兆瓦。

  而對2009年的目標,彭小峰並不是完全忽視危機的影響。從1600兆瓦到2000兆瓦再到2200兆瓦的產能規劃不斷調高之後,彭小峰在09年的公告中把這一目標調回到2000兆瓦。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如果形勢有所改觀,彭小峰的產能規劃還會進一步提高。

  「手上的訂單已排至2019年,總量超過14GW,成為全球在手訂單最多的多晶硅片供應商。」 彭小峰依然自信。

  另一方面,在無錫尚德、阿特斯等太陽能公司停止產能擴張步伐以應對危機的時候,賽維的合同發貨量也要求他不能停止產能擴張的步伐。

  賽維擴張的另一方向是向上游硅料進軍。投資120億、產能達到1.5萬噸的硅料項目早在2007年就已經在規劃,其時彭小峰已經預測到2009年硅料價格會有回落,希望可以趕在價格轉折之前賺取高額利潤。隨著硅片產能的不斷擴張,在2008年彭小峰也加速了硅料項目的生產計劃。

  外界對這一規劃質疑頗多,彭小峰置之不理。他要把光伏發電做到可以和常規能源競爭,就必須降低硅料的成本。這是他斥巨資啟動1.5萬噸硅料項目的原始動因。

  同時,作為應對危機的措施之一,彭小峰還選擇了建太陽能發電站。

  賽維自己的說法是,以前是生產水泥,現在是做房地產。我們要問:彭小峰有這樣的能力嗎?

  [新能源危機之太陽能]

  危機觀點: 「只要把產品做出來就能賣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瞿曉鏵 轉型提前到來

  2001年加拿大籍華人瞿曉鏵拿著德國大眾一筆訂單,回到中國創建了阿特斯光伏電子公司。這幾乎與同是海歸的施正榮創辦無錫尚德在同一時間,比彭曉峰早4年。

  2006年11月阿特斯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早於2007年上市的江西賽維。

  但這樣一家公司一直以來隱逸於公眾的視野之外,任光伏行業的「江湖」翻天覆地。

  瞿曉鏵與彭曉峰每一兩個月就要見一次面,喝茶聊天,談行業,談發展。或有共鳴,或有分歧,兩個人依舊按照自己的風格,做自己的公司。

  如果不是金融危機的到來,或許還不會顯出阿特斯的不同:在施正榮和彭曉峰財富縮水數以百億計的時候,CSI-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的財富成倍增長。2007年他財富身價8億元,2008年他的財富達到31億元。

  在光伏行業,有一個說法叫做「擁硅者得天下」,這也刺激了光伏企業對多晶硅的追逐,導致其價格最高時接近500美元/千克。

  瞿曉鏵曾經在加拿大ATS公司及所屬的Photowatt光伏公司先後擔任過光伏材料採購主管、亞太地區技術副總裁和光伏戰略計劃及業務開發總監等職務,他看到過多晶硅價格在10美元/千克的時候。

  他判斷即使成本有所上升,這個價格也已失去了理性。按照光伏專家王長貴的說法,多晶硅的成本也就在20多美元。

  阿特斯贏在多晶硅,就是把硅料控制在最少:「我經常把它控制在1億多美元的樣子,就相當於維持1-2個月的生產量。」

  同樣是硅料問題,拖累了無錫尚德。據業內人士透漏,無錫尚德一個更大的問題是長約,「它的長約比較多,使得以後的靈活性降低」。

  而由於太陽能是一個「高」依賴政策的行業,各國的太陽能政策不能忽視。「各國的太陽能政策推出速度跟全世界產能的發展速度不是完全匹配的,再加上有些國家的太陽能光伏政策會有一個切換點」。瞿曉鏵說。

  經濟危機帶給光伏行業的除了衝擊,還有什麼?施正榮的觀點是擠出了行業的泡沫,彭曉峰的觀點是使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這個行業的春天真的要來了。

  瞿曉鏵也有自己的看法:「太陽能光伏行業轉型,提前到來了。」他看到的是,經濟危機不僅僅是引起需求下降、價格下降,同時它把整個行業帶入一個 下降的階段,原來高速增長、自己跟自己競爭的階段已經過去了,往後整個太陽能光伏行業會有相當一段長時間的等待,然後是整合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我們要做的是找到一種新的成功的經營模式。」新的商業模式將以怎樣的形式體現?瞿曉鏵三年以前就有這樣的觀點:這個行業最終會 走像中國的通訊設備行業走過的路,會從簡單的組裝,到取得核心技術,到能夠掌握重要設備,然後形成自己的集成能力,最後走到海外承包大型項目。

  因此,他預言,以前「只要把產品做出來就能賣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問及瞿曉鏵在這個過程中,阿特斯面臨的困難是什麼?他的回答頗為巧妙:「我覺得我們的挑戰是:怎麼樣能夠成為第一個在太陽能行業中商業模式轉型成功的企業。」

  [新能源危機之風能]

  危機觀點: 各路資本蜂擁進入風電領域,一哄而上的結果必然是產能過剩

  武鋼 風電已經過熱

  如果要找一個行業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恐怕很難。但不可否認的是,風電行業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擴張勢頭。

  2008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成倍增長,達到1221萬千瓦,躋身世界風電裝機容量超千萬千瓦的行列,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據新能源專家王長貴介紹,2007年這個數字還是600萬千瓦。

  清華大學和英國石油公司(BP)聯合建立的清潔能源研究教育中心學者埃立克·馬里提諾預測,照這樣的發展,中國在2020年風能發電裝機容量將超過300億瓦特,這將和中國預期的太陽能總裝機容量不相上下。

  從企業層面來看,投資的步伐也沒有受危機的影響而減緩。

  中山明陽電氣是目前中國風電設備製造企業中擴張速度最快的企業,據該公司公佈的資料,2009年初,該公司與天津市津能集團共同投資建設了一個3MW以上的風電整機製造基地,項目整體達產後可實現600台整機及600套葉片的產能。

  中國風能協會副會長施鵬飛介紹,內蒙古、甘肅、河北、江蘇等省區風能發展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長。

  資本市場也對風電行業充滿了熱情。金風科技在2008年10月股價最低時為14.98元,但從2008年底經過反彈行情後已達40多元,上漲近 兩倍;中山市明陽電氣已與新加坡四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達成6.85億元戰略投資意向,而在這之前該公司已先後7次成功引入戰略投資者,融資總額達8億元。

  不僅中國,全球風電也在進入一個高速增長期。德意志銀行報告顯示,風能產業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並預計到2015年行業的總產值將增至目前的5倍。

  在新能源行業中,之所以風電可以逆勢增長,是因為以目前的技術成熟程度和經濟可行性看,風能最具有競爭力。

  但是中國的情況不容樂觀。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在風電行業10年有餘,他在接受《英才》採訪中流露出擔憂:「這個行業目前的情況已經過熱。」

  幾年時間中國誕生了70多家風機製造企業,據武鋼觀察,還有企業正在進入這個行業。而全世界其他國家只有十幾家風機製造商。

  各路資本蜂擁進入風電領域,一哄而上的結果必然是產能過剩。

  中國風能協會副會長施鵬飛的觀點很明確:「不是有過熱跡象,而是已過熱,接下去幾年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金風科技去年的產能是300萬千瓦,整個中國2008年的裝機容量也就1000多萬,行業的前三名就可以實現這個規模,過剩的情況可想而知。

  而且,風電行業的前五家佔了整個市場份額的80%以上,剩下的60多家要爭奪剩餘的市場份額。

  武鋼對這個行業的總結是風險在加大,「過熱,盲目。」

  針對行業局勢,以及金融危機以來經濟低迷的影響,金風科技開始了主動降價。這樣的結果武鋼看得很清楚,「零部件製造商的日子可能會緊一些」。

  危機以來的投資高潮最終迎來的還是困境,業內人士分析,風電領域到了擠出泡沫的階段

  [新能源危機之生物質能]

  危機觀點: 沒有出台配套的計劃或指導意見,規模化和商業化也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一些先期進入生物燃料領域的企業根本沒有進入市場的渠道。

  辛華鵬 倒在金融危機之前

  辛華鵬能做的事情就是等,等待形勢明朗然後復產。

  2004年青島綠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辛華鵬開始涉足生物柴油,年產生物柴油6000噸左右,一年可以獲得超過千萬元的利潤。經過了2005年的黃金發展階段,辛華鵬開始擴大產能。2006年,他在濟南建設了濟南綠諾,設計產能是2萬噸。

  還在金融危機來襲以前,這個行業就提前進入了絕境:在物價上漲的大背景下,生物柴油原料價格成倍增長,生物柴油的生產成本每噸接近7000元,而當時的售價是6000元左右,每賣出一噸,賠1000元左右。

  辛華鵬只能選擇停產。2007年他就停止了濟南綠諾的生產,青島綠諾在2008年也沒能堅持多久。

  這只是生物質能的一個縮影。據辛華鵬的介紹,在一兩年的時間內,僅山東就湧現出大大小小20多家同類生產廠家,年總產能在20萬噸左右。

  而今的情況是一半關門,一半停產。曾經的一度輝煌成為歷史,這個行業健康發展還面臨著持久的挑戰。

  綠諾生物柴油的原料是油脂。在投產之前,辛華鵬就發現做生物柴油的原料是一個大問題,市場上「廢油脂的問題就是量比較小」,但看好這個行業,在2004年辛華鵬還是義無反顧地開始做了。

  2004年廢油脂價格在1600-1800元/噸,柴油價格是4800元/噸左右。但是到了2006年,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介入者,原料有限的廢油脂價格開始猛漲,從1600元/噸最後飆升到4000多元/噸,當時的柴油價格也就是4000多元/噸。

  「基本上在2007年初這個價格就不能做了」,辛華鵬的工廠也就只好停了下來。

  用廢油脂作為原料,這並不是辛華鵬的選擇錯誤。整個生物質能行業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原料。除了用廢油脂作為原料,還有玉米、甘蔗等糧食作物,但「與人爭糧」成了詬病生物質能源的主題。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主席Richard Pike估計,「英國若用生物燃料替代1%的柴油和汽油,種植原料所需的土地是其國土面積的1%」。

  中國依靠全球5%的耕地供養全球20%的人口,糧食安全問題一直突出,其中穀物和食用植物油脂都是淨進口。因此,利用耕地種植生物燃料作物或者 將糧食用來制取燃料不現實。為此,國家在批准了4家陳化糧燃料乙醇定點生產企業(黑龍江華潤酒精、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安徽豐原生化以及河南天冠)之後,於 2006年全面叫停了其他糧食深加工項目。

  生物質能的窘境不僅在中國,2006-2007年,許多歐美生物柴油廠的利潤被原料價格的上升侵蝕殆盡,只能依靠政府補貼維持

  很多國家都對生物柴油的市場制定政策保障:2007年3月,歐盟首腦會議提出了生物燃料不少於運輸燃料10%的目標;同年底美國頒布《能源自主 與安全法》,提出2020年生物燃料替代20%運輸燃料的目標及逐年計劃;印度計劃於2017年汽油中乙醇的摻混比例達到20%。

  據測算,混摻比例在20%不會影響柴油的使用質量。中國2020年的規劃中生物燃料替代率卻僅有2%,而且政策的可操作性低,沒有出台配套的計劃或指導意見,規模化和商業化也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一些先期進入生物燃料領域的企業根本沒有進入市場的渠道。

  而且,中國的生物柴油沒有補貼。看來,辛華鵬對銷售市場的無奈還將繼續。

  [新能源危機之新型煤化工]

  危機觀點: 煤制甲醇面臨的最大競爭不在國內,而在中東。

  榆林能化 沒有應對思路

  市場的衝擊讓榆林能化沒有了思路。

  榆林能化是兗州煤業的控股子公司,其煤制甲醇項目規模為年產230萬噸。2009年4月,榆林能化的一名員工告訴《英才》記者,公司領導一直在忙著開會,但依然找不到應對困境的思路。

  榆林能化遇到的困難是煤制甲醇的共同問題。2009年4月華東地區甲醇的市場價在2000多元/噸,廣州地區的價格最高也是2300元/噸。可按照行業的一般標準,甲醇的生產成本在2400元/噸左右。

  去年初華東地區甲醇價格從2900元/噸一路穩步上揚,到5月底,價格一度攀上4930元/噸。其後,華東地區甲醇價格又一路下滑,10月跌至2500元/噸。自那時起,投資煤制甲醇項目的公司就開始尋找「生路」。

  今年4月,陝西神木化學有限公司負責宣傳的周部長面對《英才》記者的採訪,強調的就是困難,「受金融危機的衝擊很嚴重,情況很困難。」

  由於過去幾年油價持續走高,煤制甲醇在內的新型煤化工也迎來了自己的暴利時代,大小公司紛紛涉足煤化工。據不完全統計,投入煤化工的資金高達4000億元。

  甲醇現價跌破成本線半年有餘,他們的困難境地可想而知。

  實際上,在去年9月發改委就意識到投資煤化工的盲目熱情,加強了對煤化工項目的管制,叫停煤制油項目。

  對甲醇的管制政策尚不明確,這讓熱衷於投資新型煤化工的企業找到了突破口, 2008-2010年在建、擬在建的煤制甲醇項目達到3700萬噸。

  市場給他們上了一堂課:2007年甲醇的銷售量才只有1000萬噸,2008年下半年至今,隨著價格倒掛,煤制甲醇沒有了銷售市場。

  煤制甲醇由於短期內上馬項目過多導致產能過剩,即使不出現危機的衝擊,煤制甲醇項目也不會有他們所期望的利潤空間

  除此之外,它還將面臨更為複雜的市場、政策環境以及技術難題。

  中國礦業大學煤化工專家解強認為,煤制甲醇面臨的最大競爭不在國內,而在中東,「煤可以做甲醇,但首先要汽化,過程比天然氣汽化複雜的多,中東地區天然氣價格低廉,甲醇裝置規模大,具有競爭優勢。」

  這種說法得到了市場的印證,「進口甲醇主要來自中東,價格始終緊盯國內價格,到岸價總比國內甲醇價格低50-100元/噸。」陝西渭河煤化工集團運銷與市場部副部長李少春如此表述。

  至於政策環境,中國富煤貧油,國家在政策導向上是支持對煤的綜合利用,但問題的關鍵是沒有具體的支持措施。

  甲醇主要作為中間化學產品,直接消費量不過30%。但甲醇、二甲醚摻燒標準等產業政策均未出台,國家層面已把高比例和低比例燃料甲醇的標準制定工作列入了議事日程,發改委早有透露高比例甲醇燃料標準計劃,只是至今仍然沒有正式公佈。

  此前甲醛燃料並未得以大面積推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家標準的缺乏是主要障礙之一。《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