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7日星期三

美國經濟復甦大約在何時

  連續18個月的衰退讓人厭倦透了,於是,人們開始談論復甦。奧巴馬說「經濟出現希望的曙光」;伯南克說「經濟活動急劇衰退的趨勢正在減緩」;薩 默斯說「自由落體的感覺將會告終」;蓋特納說「金融體系開始癒合」;特裡謝說「全球經濟拐點即將到來」。分析師們則微笑不語,凝視著屏幕上的經濟數據。

  雖然絕對數值並不那麼養眼,但放在如此黑暗的危機背景中,很多市場數據的近期表現的確令人歡欣鼓舞:信貸緊縮正在緩解,2009年5月21日, TED三月期利差僅為54.38個基點,竟然已低於被視作這場危機起點的2007年8月9日的72.21個基點,在近2年時間裡,這一數據大多在100個 基點以上不斷挑戰著不可思議的歷史新高;市場恐慌正被驅散,2009年5月20日,VIX指數降至29.03點,已經低於2008年9月15日這個危機升 級標誌性時點的31.7點;股票市場正在回暖,截至2009年5月21日,道瓊斯指數、標普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富時100指數、CAC指數和DAX指 數,分別在三個月內上漲了14.39%、17.33%、19.89%、13.37%、18.55%和24.09%,而全球股市、美國股市、英國股市和法國 股市市值則分別在一個月內膨脹了11.41%、9.11%、20.91%和18.35%;風險偏好正在回歸,2009年5月21日的美元指數為81.04 點,較一個月前下降了6.39%,美元貶值對應著避險需求的消退。

  鑑於9個月前市場已經因為盲目樂觀而被雷曼兄弟破產導致的危機升級弄得焦頭爛額,人們這一次在小心翼翼談論復甦的時候顯得更加留有餘地。但這種 謹慎樂觀並不妨礙「復甦」成為市場最津津樂道的話題,絕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經濟會在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之間的某個時點完成經濟週期 的反轉,迎來新一輪的、或強或弱的復甦階段。

  在思考趨勢轉變的過程中,探討關於復甦的幾個基礎性問題似乎不無裨益。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復甦?這也許是一個簡單到無需回答的問題,但受身邊一位資深長者的熏陶和影響,筆者近來愈發認為這種簡單問題實際上最難回答、也最容易滋生更多的誤解和偏見。

  實際上,儘管我們不缺乏對於所謂「復甦」的認識,但復甦的確切內涵及其數理表徵卻並不那麼清晰。至少筆者在搜尋答案的過程中就產生了多種不同的 想法。在筆者看來,以增長幅度判定「復甦」就有三個可選標竿,實際經濟增長率出現「數值上升」、「正增長」或是「不小於潛在增長率」,意味著由低到高的三 種尺度;以持續時間判定「復甦」則有兩種可選標竿,一個時期的數據反彈和連續兩個或多個時期的數據反彈,也意味著由松到嚴的兩種尺度。結合這兩個維度,從 數據上判定「復甦」至少就有六種不同的標準,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數據表現才能被打上「復甦」標籤呢?

  由於NBER(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是判定衰退和復甦的唯一權威機構,看看這一機構創始人對復甦的定義也許會有啟發,韋斯利·米切爾在其 1913年出版的《經濟週期》一書中寫道,「復甦是收縮之後融入下一個週期的擴張階段」。這句話包含了三層含義:復甦之前是收縮,復甦是擴張的起點,復甦 處於一個擴張「階段」而非「時點」。

  結合這個定義及其內涵再看NBER判定週期波谷的歷史記錄,也許能幫助我們直觀、數據化地理解美國經濟週期並預測這一輪衰退後的「復甦」起始 點。夾在大蕭條和次貸危機之間的美國經濟衰退共有12次,由於1947年之前缺乏有效的GDP統計數據,我們再把1937~1938年和1945年的兩次 衰退從樣本中剔除出去。遍觀剩下的10次衰退及其同期增長數據,NBER判定谷底即「復甦」起點的潛在標準和長期規律昭然若揭:

  首先,復甦起點所在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並不一定為正,在10個樣本中,各有5次的復甦起點伴隨著季度GDP正增長和負增長,考慮到判定復甦起點是 以月為單位,而GDP增長數據是以季度為單位,出現這種出人意料的現象也在情理之中,在幾個負增長的季度,復甦起點往往出現於該季度的尾部,例如 1973~1975年衰退的復甦起點出現在1975年3月,該季度美國GDP收縮4.7%;

  其次,復甦起點所在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大多明顯高於前一季度,在10次衰退中有7次衰退滿足這一特徵,由此可見增長數據反彈往往是復甦的必要條件;

  再次,復甦起點所在季度之後的兩個季度往往會有連續的強勁增長表現,樣本出現這一特徵的概率是100%,表明復甦起點是一個擴張階段的起點,隨後不會出現負增長的反覆;

  最後,復甦起點所在季度及其之後兩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並不一定高於潛在的「自然率」,關於美國經濟的「自然率」水平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領 域,這裡筆者不想過多糾纏,以有統計數據以來的季度增長數據計算,近248個季度的平均增長率為3.32%,以年度增長數據計算,近79年的平均增長率為 3.47%,將3.4%視作「自然率」的簡單數值替代可以幫助我們得出結論,10個樣本的復甦起點所在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均低於「自然率」,而最近兩次衰 退,即1990~1991年衰退和2001年衰退之後的連續兩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也明顯低於「自然率」,由此可見,是否存在閒置資源和自然率缺口並非 NBER判定復甦的核心標準。

  思考「什麼是復甦」這個基礎性問題帶來了一點意外的收穫,就是關於NBER對此輪經濟衰退的復甦起點的判定。根據Bloomberg等資訊供應 商提供的市場預期中值,美國經濟2009年在第一季度已經收縮6.1%的基礎上,第二季度將繼續收縮2%左右,第三季度將實現0.5%左右的正增長,而之 後的兩個季度也許可以達到2%的增長速度。如果不發生極其意外的情況(事實上,筆者傾向於認為只要6月底美國汽車行業不傳來太過糟糕的消息,意外狀況的發 生可能性就非常小),美國季度經濟增長的走勢結構不和預期背離太多,那麼筆者認為,NBER很可能將2009年6月、7月、8月或是9月中的一個判定為此 輪衰退的復甦起點。當然,按照NBER的習慣,公開做出判斷的時點可能要大大滯後於復甦起點所在的那個時點。

  根據筆者的探究以及對NBER歷史判斷的分析,最早的6月被判定為復甦起點的幾率較小,是因為第二季度雖為經濟負增長,但相較前一季度已出現明 顯反彈;7月、8月和9月被判定為復甦起點的幾率更大,不僅第三季度可能將實現增長率的由負轉正,更重要的是其後兩個季度的擴張趨勢可能將更為明顯。(作者係金融學博士,宏觀分析師程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