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星期日

中國2040年可成中等富國

【大公報訊】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30日發布《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世界現代化概覽》,預測中國可能在2040年左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提前10年左右實現中國現代化「三步走」發展戰略。

綜 合新華社、中新社報道,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歷時10年的研究成果──《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世界現代化概覽》 當天在北京正式發布。這是全球第一部《世界現代化概覽》,中國學者對時間跨度約400年(1700~2100年)的世界現代化進行數字化全景掃描,空間跨 度為5大洲131個世界主要國家,覆蓋全球97%的人口,涉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個人等6大領域。

報告指出,如果從19世紀40年代算起,中國現代化已經走過了160多年歷程,經歷了現代化起步、局部現代化和全面現代化的三個階段。如果按照1990年至2005年的年平均增長率估算,中國有可能在2020年前後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在2040年前後超過世界平均水準。

根據中國提出的經濟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目標為,到21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

人均收入國際差距擴大

報 告說,如果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屆時中國現代化水平大致表現為:人均國民收入超過2萬美元,關鍵經濟指標的排名進入世界前40名;養老和醫療保險覆蓋率達 到100%,城市化率和信息化率超過80%;建成民主、自由、平等和高效的政治文明,國際競爭力的排名進入世界前10名;文化生活超過世界平均水準,文化 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排名進入世界前20名;大學普及率超過80%,平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人類發展指數的排名進入世界前20名;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完全 脫鈎,人居環境品質基本達到主要發達國家水準。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中科院中國現代 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提醒說,世界現代化存在「馬太效應」,人均收入的國際差距不斷擴大。在國際體系中,雖然多數國家人均收入都會提高,但富國越來 越富,窮國越來越窮,低收入國家相對貧困化。因此,世界現代化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馬太效應」的擴大化,控制和縮小國際差距。

這位國際上首次提出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學者稱,世界現代化的起點大約為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現代化是動態的,目前尚不能確定它的終點。21世紀不是現代化的終結,22世紀還會有新變化。

世界現代化400年暨《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座談會

2010年1月30日上午9:00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舉行「世界現代化400年暨《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專家座談會」

* 主持人 郭傳傑:

各位學者、新聞媒體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參加這天的會議。這是一年一度的發布會,歡迎大家的參加。下面,我代表何傳啟向各位拜個年,祝大家虎年吉祥順利,家庭愉快。參加今天會議的人員,主要有來自國家發改委、社科院、中科院的一些研究部門,還有北大、清華、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等大學和研究機構的領導和教授。

這次會議圍繞的是《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大家知道,現代化的研究有非常強的科學性,去年9月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會上,錦濤同志強調要按照客觀規律研究遵循現代化的規律,要對現代化進行研究。中國現代化正在進行億萬人民的偉大實踐,現代化研究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去研究,也有很多規律需要我們去遵循。從18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的現代化進程已經走過了三百多年,有很多規律值得探討。

2010-01-30 08:51:24
* 主持人 郭傳傑:

現在對現代化的研究、現代化規律的探討也非常多、有非常強的現實性。因為我們今天要面對國際、國內的大環境,我們會更科學的開展現代化建設,開展現代化研究。正是因為這樣一個主題今天大家聚集在一起。今天還有很多的領導和知名專家,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今天上午的會議有兩個報告,一個是何傳啟同志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介紹,另外一位是於維棟同志的報告《新中國現代化建設六十年》,接下來大家進行討論。何傳啟同志的報告大家看見過,《中國現代化報告 2010》是一個系統的年度報告,從2001年到現在已經有十集報告,每年一本報告。應該說這本報告是何傳啟先生和他的研究團隊在過去的十年中,以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中國現代化的大課題,是十年研究的延續和結晶。

2010-01-30 08:59:33
* 主持人 郭傳傑:

前幾年的《中國現代化報告》是對現代化研究的方法、現代化的理論、現代化的歷程進行一些總的研究,後幾年是從經濟、社會、生態、國際、文化等六個專題分別進行研究。今年的報告綜合性、系統性比較強,也是對過去十年研究工作的小結,更多的還要去展望未來的現代化,時間長達四百年左右,包括過去的三百年和今後的一百年,空間領域也是非常廣闊的,涉及131個國家。歸納出新的40個事實和20個新的啟示。這個報告今天向大家發佈,就像以前每次發佈報告一樣,今天既是一個發佈會,更是聽取大家批評、建議和意見的會議。

2010-01-30 09:05:43
* 主持人 郭傳傑:

今天參加會議的還有新聞界的同志們,他們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今天還專門邀請到了中國網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現場直播,使大家的討論、高見能夠更廣泛地向社會進行傳播,這也是大家共同的願望。

下面,歡迎何傳啟先生做報告,大家歡迎!

2010-01-30 09:11:20
* 何傳啟: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中國網的網友們上午好!首先,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從2001年開始《中國現代化報告》走過了十個歷程。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們堅持研究世界,服務中國的科研宗旨,堅持科學性、創新性、戰略性、建設性的創新文化,每年研究一個主題。從2001年開始,我們的研究主題分別是現代化與評價,知識經濟與現代化,現代化理論與展望,地區現代化,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生態現代化、國際現代化、文化現代化和世界現代化。十年完成十本報告,總共是686萬字,每本報告68萬字。

到目前為止,世界現代化的研究已經有60年的歷史,但是關於現代化沒有統一的定義。現代化這個單詞大約產生於1748—1770年,目前它有三種解釋,那就是基本詞義、理論含義、正常含義。而《現代化報告》主要研究現代化的理論含義,或者說是研究現代化的基本規律。現代化研究有三種類型,它們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而《現代化報告》主要做基礎研究。

2010-01-30 09:12:27
* 何傳啟:

現代化研究有兩種視角,分別從社會科學角度和從自然科學角度進行研究。《中國現代化報告》主要是從自然科學角度進行研究。在2009年,中國現代化報告參加了兩個展覽,分別是第61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第二個是中國科學院建院60週年成就展。由此可見,《中國現代化報告》的社會影響在逐步擴大。

《中國現代化報告》是集體勞動的成果,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是一個跨部門聯合課題組,我們有8位顧問,24名成員。現代化研究過去十年中得到了在座各位的關心和支持,我們要衷心感謝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支持!感謝課題組8個顧問的關懷和指導!感謝路院長、徐部長為報告作序!感謝新聞界、學術界的朋友們!感謝中科院規劃戰略局、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科學院時報社、北京大學出版社!感謝所有關心和幫助我們的朋友。

受課題組的委託,我向大家匯報《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的主要結果。《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是全球第一部世界現代化概覽,是中國現代化報告的第十本報告,它是課題組十年潛心研究成果的一個集中體現。報告全文約 86萬字,包括340多張圖表,報告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由於時間有限,我只能做一些簡要匯報。

2010-01-30 09:14:33
* 何傳啟:

我的匯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報告的主要特點。第二部分,報告的主要結果。第三部分談談十年研究的體會和建議。

第一部分:報告的主要特點。報告有5個特點,第一是科學性,第二是戰略性,第三是建設性,第四是創新性,第五是相對性。而它的科學性表現在三個方面。報告的定位是科學的,研究方法是科學的,報告的數據來源是可靠的。首先,報告的定位是科學的。報告主要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研究現代化,講究實事求是。世界現代化包括世界層面的現代化和世界範圍的現代化,世界層面的現代化包括世界整體的現代化、世界六個領域的現代化和世界現代化的空間分佈。世界範圍的現代化我們主要研究國家的現代化。

第二,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我們採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以定量研究為主,包括時間順序分析、截面分析、過程分析、坐標分析、回歸分析和趨勢分析等等。

第三,數據來源比較可靠。我們的數據主要來自國際權威機構和部門的統計數據。包括世界銀行、聯合國、OECD等。

2010-01-30 09:17:45
* 何傳啟:

報告的第二個特點是戰略性。戰略性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它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瞄準中國國家目標。第二是它提供世界的全景概覽。首先它符合中國現代化的國家利益。大家都知道,現代化是中國的國家目標,是中國億萬人民的共同心願。新中國歷代領導人都重視現代化,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都反覆強調現代化的重要性。在2003年—2009年期間,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當中有4次學習內容與現代化緊密相關。其中,2009年9月9日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胡錦濤主席指出「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現代化的一般規律」,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研究現代化。

中國科技界也瞄準國家目標,關注現代化研究。比如路院長就指出,總結和歸納世界現代化的事實和經驗,科學地展望它的未來,對於我們作出正確判斷無疑是有幫助的。而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院士指出,系統和科學的研究現代化,全面揭示現代化的客觀規律是中國科學家的一個歷史責任。

《中國現代化報告》可以滿足社會的三個需求。《中國現代化報告》是一本科普書,提供世界現代化的一般知識;它同時還是一本參考書,提供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它也是一本工具書,提供世界現代化研究的一般文獻。也就是說,它可以滿足我們瞭解現代化、認識現代化和研究現代化的需要。總之,它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2010-01-30 09:35:16
* 何傳啟:

第二方面就是提供世界現代化的全景概覽。這個概覽的特點是時間跨度400年,包括三百年的歷史和一百年的未來,這覆蓋了世界現代化的全過程。第二是空間跨度是五大洲、131個國家,覆蓋全球97%的人口。這五大洲131個國家包括亞洲的35個國家,非洲的38個國家,美洲的22個國家,歐洲的33個國家,大洋洲的3個國家,這些國家都是人口超過100萬以上,數據比較齊全的國家。第三,領域跨度是六個領域,也就是覆蓋世界現代化的全部領域,包括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和個人行為。它的內容跨度是兩個方面,既包括現代化進程,也包括現代化研究。現代化進程包括世界現代化的過程、結果、動力、模式以及人類生活、結構、制度和觀念的現代化。現代化的研究則包括過去60年現代化的三次浪潮、10種理論、中國貢獻,以及一般理論,包括分階段理論、分層次理論、分領域理論、分部門領域等等。

世界現代化內容太寬泛,世界現代化概覽重點是事實、原理和前景。這本世界現代化概覽包括世界現代化事實與前景,包括中國現代化的歷史事實、未來前景、以及現代化研究歷史事實、主要理論和主要原理。

2010-01-30 09:37:40
* 何傳啟:

報告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建設性。首先內容比較豐富,有40個事實、40個前景、10個理論。其次它提供了歷史啟示,包括中國和世界的。第三提供了政策建議,包括運河戰略、路徑圖等等。第四是提供案例分析,《世界現代化進程的關節點》是和這本書配套的,它包括三個部分,包括典型區域的現代化、典型國家的現代化、重點領域的現代化。一會兒於老師還會給大家介紹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60年。

第四個特點,創新性。它是全球第一部世界現代化概覽,是世界現代化400年數字化全景素描。21世紀發展中國家有成功的機會,但它升級為發達國家的概率並不大。世界現代化有10種理論,其中的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是中國學者提出來的。中國有可能提前10年左右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基本實現六個現代化。它同時發現國際經驗不足以解決中國問題,中國需要走自己的現代化的新道路。報告同時提出了新人類發展指數,中國世界排名第63位。

2010-01-30 09:43:28
* 何傳啟:

在講報告優點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忽視報告的侷限,就是相對性。大家知道世界是變化的,科學是發展的。目前這個報告的研究結果僅代表課題組當前的研究水平。這個報告有五個侷限,第一個侷限是方法侷限。我們主要從自然科學角度研究現代化,這只是現代化研究的一個視角。從人文角度研究、科學角度研究,兩種研究可以互補。我們總是想,就像我們爬山一樣,一個從南邊爬,或者從北邊爬,兩邊都可以,而且兩邊爬山的景色不一樣,但是它們可以互補。第二個侷限是數據侷限,到目前為止,18世紀和19世紀的數據相對比較少,這會影響我們的研究結果。第三個侷限是指標侷限,這本報告選擇了世界現代化的100個指標,但是100個指標不多,相對於整個現代化來說不多。第四個侷限是預測侷限,我們用過去預測未來,它不能包含未來的不確定性。最後一個侷限是篇幅侷限,儘管報告有86萬字,遠不足以覆蓋世界現代化的全部內容。

2010-01-30 09:50:00
* 何傳啟:

第二部分:現代化的主要結果。我想匯報四點,第一,世界現代化的事實和前景。第二,現代化研究的理論和原理。第三,中國現代化的事實和前景。第四,2007年世界現代化的水平。

第一,關於世界現代化的事實和前景。報告中講了20個事實、 20個前景和10個啟示。首先看世界現代化的20個事實,世界現代化的起點是18世紀60年代,終點是現代化是動態的,目前不能確定它的終點。現代化階段:第一次現代化和第二次現代化。現代化類型:先髮型、後髮型、內源型、外源型。現代化結構:發達國家佔12%—15%。

現代化的分佈,歐洲水平比較高,非洲水平比較低,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起步大約比世界晚了60—200年,發達國家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平均時間大約是160年。2006年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大約有35個,處於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大約有90個,處於傳統農業社會國家的有12個,進入第二次現代化國家有29個。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人口大約是11.3億,進入第二次現代化人口大約9.7億,發達國家人口大約是8.2億,享受現代化生活的人口目前大約是8.5—10億。

在100年中,發達國家降級為發展中國家的概率大約是8%—23%之間。同時,發展中國家升級為發達國家的概率約為1%—5%。在1960年—2006年有12個國家地位上升,12個國家地位下降,20世紀中比較成功的國家包括芬蘭和日本。

2010-01-30 09:52:03
* 何傳啟:

下面舉幾個例子。很顯然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刻變化,是現代文明的形成、發展、轉型和國際互動的符合過程,這說明現代化階段與文明緊密相關。按人類歷史階段分化,歷史學家有四階段,我們採取了工具時代、工業時代、農業時代和知識時代。社會學家對人類歷史劃分有四種觀點,我們採用的是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知識社會,請各位專家注意,我們這次的劃分是相互對應的。大家認為現代化的階段劃分有四種觀點,我們採用兩次現代化的劃分。其中第一次現代化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型。第二次現代化從工業社會知識社會,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型。

第一次現代化有三次浪潮,分別是18世紀的機械化,19世紀的電氣化,20世紀50年代的自動化。第二次現代化同樣有三次浪潮,分別是20世紀80年代的信息化,21世紀20年代的仿生化,21世紀後期的體驗化。

2010-01-30 09:55:00
* 何傳啟:

案例二:世界現代化的結構。在1700年—2005年在300年裡發達國家在20個之間波動。什麼是發達國家?我們這麼理解,所謂發達國家,是國家的發展水平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值的80%以上。什麼是中等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低於發達國家,但是超過世界平均值。除了發達國家,只要是發展水平低於這個標準的,都是中等發達國家。那麼欠發達國家的水平是低於世界平均值的60%以下。

2006年發達國家佔15%,人口8.2億,佔13%。享受現代化人口是8.5—10億。2006年有29個國家進入第二次現代化,90個國家處於第一次現代化,12個國家處於傳統社會,還有幾百個少數民族部落生活在原始社會。在100年中有些國家成為發達國家,有些國家降下來。18世紀只有美國從發展中國家上升為發達國家。在19世紀中,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愛爾蘭和阿根廷從發展中國家上升為發達國家。20世紀中只有芬蘭、日本、新加坡和韓國從發展中國家上升為發達國家。

2010-01-30 09:59:40
* 何傳啟:

其次,世界現代化的20個前景。前景一:21世紀世界現代化的路徑,有三條基本路徑,第一次現代化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第二次現代化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型,綜合現代化分兩次現代化協調發展。21世紀世界現代化的結構大約是,發達國家有20個,中等發達國家有25個,初等發達國家有37個,欠發達國家有49個。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想成為發達國家就應該在前20名,如果它想成為世界中等發展國家應該在世界前45名。目前中國水平是第70位。21世紀,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會從30個上升到110個左右,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國家會從20多個上升到90個左右,發達國家將完成第二次現代化。

2010-01-30 10:05:02
* 何傳啟:

第三,世界現代化的10個啟示。世界現代化既是一種世界潮流,也是一種社會選擇,它既是一種文明進步,也存在不少副作用。它以國家為基礎,以世界為舞台,它既有普遍的共性,也有廣泛的多樣性。它既有國際多樣化,也有國際不同,它既需要縱向比較,也需要橫向比較。人均收入的國際差距不斷擴大。現代化沒有最佳模式,只有理性選擇。而國際體系基本穩定,國家的國際地位可以變遷,21世紀發展中國家仍然有成功的機會。

下面介紹一下。比如世界現代化是一種世界潮流,也是一種社會選擇。以美國為例,美國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目前美國有20萬阿米什人,他們仍然保持農業傳統,不用電話、不看電視、不坐汽車,坐馬車。世界現代化有普遍的共性,也有多樣性,在不同方面都是這樣。世界現代化既有國際分化,也有國際趨同。比如經濟效率差距擴大,人均收入差距擴大,政治行為多樣化,文化觀念多樣化。但是產業和就業結構趨同,城市化和教育結構趨同,文化產業趨同。

世界現代化存在馬太效應,這在國際體系中雖然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都會提高,但是富國越來越富,窮國越來越窮,低收入國家相對貧困化。在1700年時,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差距是2倍,而到了1960年的時候上升到14倍,而到了2005年的時候上升到22倍,目前還在迅速擴大。

世界現代化國際體系基本穩定,國際地位可以變遷。在100年中,發達國家降幅為發展中國家的概率是10%,而發展中國家升級為發達國家的概率在5%左右。在21世紀,發展中國家還會進步,還會發展,但是要想成為發達國家,可能性是這樣的。大概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將爭奪5張晉級發達國家的門票。100億發展國家人口爭奪5億張享受現代化生活的門票。可以預見,21 世紀的國際競爭仍然激烈,而富有理性。

2010-01-30 10:08:31
* 何傳啟:

第二部分:現代化研究的理論和原理。世界現代化的20個知識、10個理論和20個原理。

首先,現代化的知識。現代化的單詞誕生於18世紀中葉,它還有基本詞義、理論含義、政策含義,兩種用法,還有習慣用法。世界現代化有三次浪潮,中國的現代化研究也有三次浪潮,西方的現代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啟蒙運動,甚至更早。而現代化理論邏輯包括實證主義、闡釋主義和現實主義。他的研究方法包括多學科的研究、定性定量、案例分析,目前有六個主流理論和四個有影響力的理論,而現代化理論的應用則涉及到國家現代化的戰略規劃和政策。

我們先看看世界現代化的三次浪潮,分別是50—60年代的經典現代化研究,70—80年代的後現代研究,90年代以來的新階段研究。我們高興的發現,中國學者的研究絲毫不比世界晚。中國的現代化研究也有三次浪潮,第一是20世紀30年代早期的現代化探索,第二次是80—90年代的經典現代化研究,第三次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的新現代化研究。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現代化論文集》,上海《申報月刊》第7號,一共26篇文章。1937年中國出版了第一本現代化題名雜誌,是山西太原《現代化》半月刊出版的。美國是 20世紀50年代出版現代化,我們比他們還早了20年。

2010-01-30 10:11:42
* 何傳啟:

這是現代化研究的三種方法論,實證主義,闡釋主義,現實主義,他們的觀點、目標、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學術意義、學科特色都有不同。現代化理論的形成是從 19世紀的古典進化論到20世紀的經典現代化理論,現代化理論的發展從20世紀的經典現代化理論到21世紀的10種理論並存。這10種理論分別是經典現代化理論、後現代化理論、生態現代化理論、反思現代化理論、多元現代化理論、第二次現代化理論、依附理論、世界體系、全球化理論。

這是經典現代化理論的示意圖。這是後現代化理論的示意圖。這是反思現代化理論的示意圖。這是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示意圖,包括分階段、分層次和分領域的理論。

2010-01-30 10:18:02
* 何傳啟:

世界現代化研究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紹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提出的現代化基本原理。首先,現代化的實質是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刻變化,它的內涵是現代文明的形成、發展、轉型和國際互動,文明要素的創新、選擇、傳播和退出,以及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競爭。它的外延是人類生活、結構、制度、觀念的現代化,不同時期、層次、領域和方面的現代化。

它的標準有三個判斷標準。它的背景包括文明的週期表,文明的坐標系、路線圖等。現代化的過程有兩個階段,有20個特點,有10個運用。現代化的結果包括兩種現代性、多樣性和副作用,以及國家地位、國際體系和國際環境的變化。它的動力有6個主要動力要素,10個動力模型。它路徑的依賴性有三個基本路徑,有模式多樣性,目前我們發現至少有56種組合模式。還要分階段、分層次、分部門的領域。

2010-01-30 10:20:56
* 何傳啟: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基本模型。首先,現代化理論包括定義、過程、結果、模式。其次,現代化的定義。現代化是18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刻變化,它是文明發展、文明轉型和國際互動的交集。但是,18世紀以來,文明的變化太多了,是不是所有的變化都是現代化呢?不是的,滿足三個條件的變化才是現代化,這三個條件是有利於生產力的解放和提高,又不破壞自然環境;有利於社會的公平和進步,又不妨礙經濟發展;有利於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又不妨礙社會和諧。

現代化與文明緊密相關,文明有它的週期性,工具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知識時代。起步、發展、成熟、過渡四個週期,這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週期表,就像化學元素有週期表一樣,人類文明也是由不同要素組成的,要素的變化同樣有週期性,而且週期性還不一樣,週期加速。原始社會250萬年,農業社會5000多年,工業社會200多年,知識社會100多年,越來越快。這是人類文明的坐標系。這是人類文明的路線圖。現代化的國家我們分兩個階段,第一次現代化是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移。第二次現代化是從工業時代向知識時代,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型。

2010-01-30 10:26:40
* 何傳啟: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遵循10個原則,進程不同步,分佈不均衡,結構穩定性,地位可變遷,行為可預期,需求遞進,效用遞減,路徑可選擇,狀態不重複,中軸轉變。現代化過程的基本機理,現代化是文明要素的創新、選擇、傳播和退出的循環過程。其中,文明要素的創新又包括技術創新、知識創新、結構創新、制度創新、觀念創新、組合創新等等。技術創新包括新產品、新工藝、新方法、技術的顯著性變化,以及技術要素的組合創新。知識創新包括科學發現、技術發現、知識創造、新知識首次應用、知識要素的組合創新。制度創新包括法律、政策、程序創新,組織、理論、道德的創新,以及要素的組合創新。要素選擇包括社會選擇、團體選擇、個體選擇,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標準。要素的傳播和退出都是多途徑的,各有不同的規則。

現代化的結果,包括現代性、特色性、多樣性的形成,現代性在經濟、文化、傳統領域有不同的形態,每一次現代化都會有副作用。

2010-01-30 10:29:03
* 何傳啟:

國家目標。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它的理論目標是完成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完成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型,同時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它的政策目標則是提高生產力,促進社會的公平和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它的政策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保持世界先進水平。

動力模型。我們有10個動力模型,我介紹3個。一個是創新驅動模型,制度創新和知識創新產生了新科技,新科技導致新產業,新產業導致新經濟,新經濟導致新社會,新社會導致現代化,現代化反過來推動進一步的知識創新和制度創新。在這個過程當中,每一個階段都有信息反饋,於是形成從創新到現代化之間的正反饋循環驅動。創新擴散模型是,重大創新在國內擴散,在國際擴散就形成了現代化。競爭驅動模型,競爭導致優勝劣汰,新陳代謝和資源的優勢配置,同時又推動了現代化。

現代化路徑包括,第一次現代化,第二次現代化和綜合現代化。

模式。現代化的模式具有多樣性。不同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同一個模式有不同的適用性。18世紀—19世紀美國和英國採用了工業化與民主化協調發展模式,法國採用民主化優先模式,德國採用工業化優先模式。20世紀日本和韓國工業化優先模式。

2010-01-30 10:34:00
* 何傳啟:

第三部分:中國現代化的事實和前景。第一個,20個事實,20個前景,10個啟示。中國現代化的起點19世紀中期,它的終點現代化是動態的,我們還不能確定中國現代化的終點。中國現代化進程:起步階段、局部現代化、全面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特點是全世界人口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它目前是以第一次現代化為主,它是一個後髮型、追趕型的現代化。它很多時候採用的是工業化優先發展模式,它比先性國家大約晚100年。中國現代化的速度超過了世界平均值。

2006年中國處於第一次現代化的成熟期,屬於初等發達水平。處於世界第70位。第一次現代化已經完全五分之一,第二次現代化僅為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二,我們最大的差距是人均之間的收入差距,大約是30倍。我們的經濟和生態的水平比較差,北方和南方水平相當,西部水平比較差。2006年有4個地區進入第二次現代化,2006年中國發達地區已經接近意大利的水平。例如中國現代化的三個階段:起步現代化、局部現代化、全面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類型是後髮型、追趕型的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水平,大家可以看這張圖,如果說的準確一點,發展中國家中的初等發達水平,世界排名第70位。第一次現代化完成五分之四,第二次現代化與發達國家相比是五分之二。

2010-01-30 10:40:08
* 何傳啟:

中國現代化的分佈,地區不平衡。長江上游局部地區還有原始社會的痕跡,長江中游農業社會還是主體,長江下游的工業社會,長江和上海也是知識社會。中國現代化的前沿接近發達國家的底線,我們有四個發達地區已經進入了第二次現代化。北京和上海的部分指標已經達到和接近發達國家的底線。例如2006年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平均預期壽命和大學普及率接近或達到意大利、西班牙的水平。

中國現代化的20個前景。2050年左右基本實現現代化。21 世紀末,全面實現現代化。2020年左右完成第一次現代化。2040年左右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1世紀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20年左右進入世界前60 名。2050年左右進入世界前40名,21世紀末進入世界前20名。中國的現代化階段大約是2020年左右進入第二次現代化,21世紀末完成第二次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概率按照國際經驗,21世紀中國從發展中國家升為發達國家的概率為4%左右。

2010-01-30 10:44:22
* 何傳啟:

國家目標。到21世紀,中國現代化要上三個新台階。2000全面實現現代化,2050年前後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如果按1990—2005年的平均速度測算,中國有可能在2040年前後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提前10年左右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如果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中國現代化的水平是什麼狀況?我用一套指標說一下。經濟現代化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美元,關鍵經濟指標的排名進入世界前40名。社會現代化的養老和醫療覆蓋率達到 100%,城市化率和信息化率達到80%左右,消滅絕對貧困。政治現代化:建成民主、自由、平等和高效的政治文明,國際競爭力排名將進入世界前10名。文化現代化:文化生活水平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文化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文化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進入世界前20名。人類現代化:大學普及率超過80%,平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人類發展指數排名進入世界前20名。生態現代化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完全脫鉤,人居環境質量大家主要發達國家水平。

為了促進中國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中國現代化報告 2005》提出了中國經濟現代化路徑圖,包括36個監測指標。《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提出要中國社會現代化的路徑圖和36個指標,這些是分階段的,2005—2050—2100。《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提出了中國生態現代化的路線圖和監測指標。《中國現代化報告2009》提出了文化現代化路徑圖,包括30多個監測指標。

2010-01-30 10:47:06
* 何傳啟:

中國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我們的建議是2000年是第一次現代化發展期,同年美國是第二次現代化發展期,如果我們採用綜合現代化路徑,我們有可能在21世紀後期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而全面實現現代化。如果按歷史經驗來估算,中國21世紀末晉級發達國家的概率為4%。如果考慮到中國21世紀人口將達到13— 15億,而整個發達國家的人口只有10億,這樣看中國現代化的概率比4%還要小。

中國現代化的10個啟示。中國現代化是一種後發追趕型現代化,遵循世界現代化的基本規律,既有重大失誤,也有成功案例。它的任務超過發達國家的總和,國際經驗不足以解決中國問題。面臨雙重壓力,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中國現代化面臨資源挑戰,需要擴大國際空間。中國現代化不能忽視制度和觀念現代化,不能忽視地區差距和文化多樣性。我們的政策目標需要穩步推進,中國現代化是一種世界潮流,也是一種民族復興。

2010-01-30 10:49:32
* 何傳啟:

中國現代化既有重大失誤,也有成功案例。重大失誤有三次,戰爭破壞有兩次,成功事例有兩個。中國現代化的任務,2000年人口計算,中國現代化的任務超過發達國家的總和,是美國的4倍,是西歐的4倍多,很顯然發達國家的經驗不足以解決中國問題。中國現代化面臨的雙重壓力,發達國家第一次現代化,第二次現代化進行,我們目前的第一次現代化還沒有完成,而第二次現代化已經來臨,我們面臨著兩次現代化的雙重壓力,可以選擇綜合現代化模式。

還有資源調整,歷史上,發達國家10億人口300年的時間實現現代化,已經造成了資源的消耗、過渡和環境的巨大壓力。而未來100年中國將有13—15億人需要現代化,它帶來的資源需求的強度將史無前例。如果扣除知識經濟對物質資源的替代效應,中國的資源需求仍然巨大。同時,中國多數自然資源的人均擁有量低於世界平均值。由此可見,擴大國際空間,合理利用資源多麼重要。

2010-01-30 10:53:06
* 何傳啟:

現代化包括生活和結構的現代化,也包括制度和觀念的現代化。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制度和觀念的現代化更為重要。在過去160年裡,中國現代化的模式大體屬於工業化優先發展模式。從洋務運動以來,物質和技術層面的現代化受到持續重視,這是非常合理的。制度和觀念的現代化在波瀾起伏,搖擺不定。制度和觀念現代化的滯後的負面效應會隨著物質和技術現代化的推進而逐步顯露,最後逐步成為影響中國現代化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所以重視制度和觀念的現代化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戰略選擇。如果中國不徹底拋棄封建觀念,中國現代化將很難完成。

還有地區差距。在現代化過程中,地區差距先擴大,後縮小,然後波動。目前發達國家地區差距是1—2倍,而中國的地區差距是5—10倍,實在太大。

2010-01-30 10:54:44
* 何傳啟:

政策目標。60年代的政策目標是四個現代化,80年代的政策目標是三步走,這些都是對的。21世紀我們理解政策目標要上三個台階,實現六個現代化,在2020年左右完成第一次現代化,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2100年全面實現現代化,包括6個目標。

中國現代化在世界的軌道到底是什麼?我們既是一種世界潮流,也是一種民族復興,也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1700年的時候中國人均收入在世界是18位,1820年我們排在世界第48位。1900年我們排世界第71位,預計我們有可能在2050年達到世界第36位,在21世紀末進入世界前20名。很顯然,中國現代化不是潮流,而是民族復興。

2010-01-30 10:56:26
* 何傳啟:

第四:2007年世界現代化的水平。第一人類發展指數,第二新人類發展指數,第三世界現代化指數。

人類教育指標。HDI衡量一個國家在人類發展的三個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包括健康長壽的生活,知識和體面的生活水平。目前這個指標面臨內部和外部的挑戰,隨著人類發展水平提高,部分指標被超過。比如成人識字率70個國家飽和,小學入學率72個國家飽和。同時外部挑戰是由於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的發展,發展包括信息化、綠色化這些新指標。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我們提供一個新人類發展指數,衡量一個國家在人類發展的五個方面的平均成就,是健康長壽、知識普及、信息共享、環境優美、富裕生活。

2007年,新人類發展指數排在前10位的國家是挪威、芬蘭、荷蘭、丹麥、瑞典、美國、韓國、瑞士、英國、新西蘭,中國排世界第63位,比1980年的世界第91位上升了28位。改革開放使中國的人類發展水平迅速上升。而中國內地地區排在前10名的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廣東、山東、遼寧、福建、河北。

現代化指數,2007年大約有65個國家完成或基本實現第一次現代化,有29個國家進入第二次現代化。而中國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87%,居世界第70位。第二次現代化指數42,世界排63位。綜合現代化指數是78。

2010-01-30 10:57:20
* 何傳啟:

第三部分:十年研究的體會和建議。 一點心得、兩點體會、三個建議。

一點心得:現代化研究沒有止境,我們的研究才剛剛開始。中國現代化報告從2001年開始迄今有10年歷史,我本人從事現代化從1998年開始,1998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文章,1999年出版第一套現代化叢書,到目前為止有12年。在過去的12年我們完成了《中國現代化報告》10本,約686萬字,還有《中國現代化概要》中英文120萬字,現代化論文60多篇,30 萬字。在12年中我們完成了20本書和1000多萬字。我們的心得是大千世界複雜多變,現代化研究沒有止境。

兩點體會:第一點體會,現代化是每一個偉大民族的必修課。沒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會人云亦云,沒有一個偉大國家會墨守成規。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民族和國家都會努力爭取,用自己的智慧透視世界,用自己的創新推動世界,用自己的文化豐富世界,用自己的文明造福世界。一個偉大民族必然選擇現代化,必然走在世界前列。

2010-01-30 11:00:15
* 何傳啟:

第二點體會,沒有現代化研究,中國很難實現現代化。實現現代化是中國復興的必然選擇,而現代化研究為中國的復興提供了科學基礎。中國現代化的差距大約是 100年,中國2001年的水平大約相當於發達國家1900年的水平。中國現代化的任務超過發達國家的總和,是美國的4倍,是西歐的4倍。中國現代化的概率如果完全按照世界現代化的歷史經驗只有4%左右。如果考慮到人口因素,中國13—15億人,發達國家只有10億人,那麼中國的概率比4%還要小。不做現代化研究,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可能性不超過4%。也就是說,國際經驗不足以解決中國問題,中國必須有自己的現代化研究。現代化研究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須做,必然要做的。正像胡錦濤總書記在2009年9月9日說的,「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現代化的一般規律」。

2010-01-30 11:01:20
* 何傳啟:

三個建議:第一,在重點大學開設現代化理論課。現代化是中國國家的目標,是中國億萬人民的共同心願。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現代化,你能實現現代化嗎?要實現現代化,必須瞭解現代化,認識現代化,研究現代化,必須要有現代化人才。所以我們建議在有條件的大學開設現代化理論課,在211工程大學、全國重點大學開設現代化理論課,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專業化人才。

第二,現代化研究不能無米之炊。我們建議設立現代化研究基金,建議全國每人一分錢設立中國現代化研究基金。全國有13億人,50年搞現代化,每年每人出一分錢就是1300萬。全國大約有1000萬企業,每個企業每年出一元錢,就是1000萬。2008年全國科研經費4600億,我們建議拿出經費萬分之一就是4600萬。為了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建議,拿出科研機構的萬分之一來設立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

第三,現代化研究也要有研究基地,現代化是中國的百年大計,是 100年的系統工程,是13—15億人的宏偉事業,關係到在座每一位的子孫後代。我們建議目前穩定支持,重點建設4個科研機構,就是中國現代化研究院或者叫現代化科學研究所、北方現代化研究中心、南方現代化研究中心、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建議支持的方式是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系列,給予穩定支持和管理。大家想想,現代化是國家的目標,把現代化研究納到國家實驗室,這是很匹配的。

2010-01-30 11:02:04
* 何傳啟:

這些都是我們研究的心得和體會,不一定對。最後講幾句話,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還有中國網的網友們,在人類文明史上,中華民族曾經有輝煌,也有辛酸。我們曾經是四大文明古國,在世界現代化之前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在歐洲中世紀1000年裡,中國走在世界前列。世界現代化的前兩百年中國是落伍者,世界現代化的第三百年,中國是學習者。世界現代化的第四百年,中國將是開拓者。世界現代化的四百年是中國從相對衰落走向偉大復興的400年,其中18和19世紀是中國衰落的200年,20世紀是覺醒的100年,21世紀的100年將是我們偉大復興的100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們希望讓中國創新走向世界,讓中華文明造福全球。最後謝謝大家,更要謝謝路院長、各位專家,謝謝各位記者,謝謝中國網和中國發展門戶網的網友朋友們!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謝謝!

2010-01-30 11:03:32
* 主持人 郭傳傑:

謝謝何傳啟先生精彩發言,雖然是概要式的介紹,但內容非常豐富。下面進行第二個報告,於維棟先生做報告,大家歡迎!

2010-01-30 11:05:53
* 於維棟: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同志們,朋友們!剛才何主任做了全面的介紹,我的發言主要是就新中國現代化建設60年做一點補充。我講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在前言中介紹什麼是現代化,現代化的特點和現代化的指標體系。這是為下面的論述做基礎。

什麼是現代化?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義,我強調的是現代化是一個文明轉型的過程,是人類歷史上特定階段的文明轉型過程,也就是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一直到後工業轉型的過程。這個過程和以往相比有兩個顯著特點,第一是全球性,第二是極大的不平衡性。我們引用《共產黨宣言》的一段話來說明全球性,《共產黨宣言》指出: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變成了世界性的了。物質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100多年以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個過程,而且也將為今後的發展所繼續證實。

我們要定量的描述現代化的進程,就需要用一個指標體系。我在這裡引用的是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指標體系。這個理論把現代化分成兩個階段,就是第一次現代化和第二次現代化。第一次現代化有10個指標,反映了發達國家60 年代的平均水平。第二次現代化有16個指標,它是相對值。這裡的10個指標是第一次現代化的,實質是人類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指標體系。第二次現代化有16個指標,主要講知識社會,關於知識的創新、知識的傳播和知識對生活、生產能力的應用指標。

2010-01-30 11:06:52
* 於維棟:

第二個問題,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現代化進程(1700年—1950年)。主要是經濟結構和經濟水平把中國放在世界範圍內的考察,後面想用數據來說明。我先把結論放在前面,250年裡主要是兩個結論。第一,這250年世界一部分國家已經啟動了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中國的250年從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來講基本是原地踏步不動,也就是到1950年,中國的經濟結構仍然是傳統的農業社會。第二,這250年中國原地踏步不動,但是世界變化很大,因此中國的經濟水平和經濟結構都是下降的。到1950年,差不多下降到谷底。

這是中國農業產業的國際比較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1700年世界上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1950年英國農業只佔6%,美國農業只佔7%,而中國農業達到59%。中國的農業勞動力在1950年佔84%,但是英國已經降到5%,美國是12%。1700年時,中國人口占世界的22%,也就是五分之一左右。當時中國的經濟規模也佔五分之一左右,也就是22.3%。到了1950年,中國的人口差不多是21.7%,但是中國的經濟總量佔世界只有4.5%,也就是說不足二十分之一。這張圖反映出了這個變化。

這是麥迪森做的中國和西歐人均GDP水平變化比較,下面的曲線是中國在1950年降到了低谷。按照國際上的比較,1700年中國的人均GDP和世界相比,印度、日本、英國、美國相比是600元左右(國際元,以下相同),英國是1200多元。到了1950年,中國的人均GDP按國際元來計算,中國人均只有439元,而美國已經漲到了9500多,是中國的20倍以上。中國在1950年的時候基本還是一個農業國。

2010-01-30 11:10:03
* 於維棟:

第三個問題,新中國60年現代化的變化。我們把新中國成立以後看成新長征,新長征的起點上中國處於什麼情況,可以用十個現代化指標來衡量。在1950年中國一個指標也沒有達到,和印度一樣。但是當時美國的10個指標已經全部達到,英國有6項達到,日本有3項達到。1950年,如果我們把它看成是中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產業起步的年頭,從上面的數字可以看到,中國比英國落後了250年,比美國落後了150年,比日本落後了80年。

60年以後,我們的進程又是什麼樣?到60年以後的現在,這是 2007年—2008年的數據。第一次現代化10項指標中,中國已經有6項達到了,但是有4項還有差距。假如我們現在和發達國家相比,雖然第一次現代化指標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如果和美國、英國、日本相比,我們還差一個數量級。

從經濟水平來講,現在也就是3000多美元,他們達到3萬多、 4萬多美元,相差十倍以上。從經濟結構來講,也差一個數量級。我們看他們現在的農業勞動力、農業產值都在1%和2%左右,我們的農業產值現在是11%,農業勞動力是44%。也就是說,我們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差一個數量級。

歸納60年的現代化進程,可以說有兩句話。第一句話,我們用60年左右的時間,跑過了發達國家100多年,甚至於200年所走的路程,相比來說跑得還是很快的。第二句話,但是我們和發達國家同期的水平相比,我們還差一個數量級,起碼還落後50年。

2010-01-30 11:14:32
* 於維棟:

第四,討論:今後怎麼辦?對今後有什麼啟示?我主要談三點啟示。第一點,如果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國的復興過程看成是三步,新中國成立只不過是走完了第一步。第一次現代化指標全部實現,我們只不過是走完了第二步。現在第二步還沒有走完,不過還有幾年就可以全部完成。現在的問題是第三步,我們還要花7、8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

我們怎樣才能夠順利的實現第三步?根據200年的國際、國內經驗,我們要實現第三步的目標起碼有三個條件。第一,要有一個和平的環境,包括國際、國內環境。但是現代化以來,世界上的戰爭是增加的,我們最少不要讓戰火在我們的國土上發生。這個條件是可以創造的。第二,要有一個穩定的、團結的國內局面。第三,要實行正確的、符合現代化規律的路線、方針政策,要實行正確的方針和策略。這三個條件不是等來的,我們要創造條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2010-01-30 11:16:13
* 於維棟:

第三點,我們必須加強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只有掌握規律,我們才能按規律辦事,才能夠順利推進現代化建設。

最後,我用馬克思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發言。馬克思說:理論一旦掌握群眾,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掌握群眾。

謝謝!

2010-01-30 11:17:27
* 主持人 郭傳傑:

非常感謝于先生以非常簡練的語言做的非常精彩的報告。剛才何傳啟和於維棟兩位研究員做了非常精彩的報告,他們的報告時空跨度非常之大,而且他們研究的視野非常寬。

首先我有一個問題,報告中有兩個數據,一個是五張門票的事情,一個是4%的概率。最近召開的達沃斯會議上對中國的關注度,對中國的人口,我們有這樣的事實拿出來以後,我想對我們自身保持清醒的頭腦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4%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概念。我們的老百姓、民眾對現代化既要有一個長期的、艱苦努力的思想準備,但同時只要我們努力,就會有很大的希望。因為我們的主要研究是統計性的,統計數據是基於過去的歷史社會環境,但未來很多情況有變化。在這方面你們有沒有客觀的解釋。

2010-01-30 11:18:15
* 何傳啟:

我想解釋兩點。所謂4%是說根據過去的世界現代化300年的統計數據算出來的,這只代表世界現代化的歷史,不代表未來。第二,中國不能完全按世界現代化過去 300年的歷史經驗來做,但是我們要尊重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同時,我們必須要研究現代化,去尋求現代化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路徑。所以4%,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研究,完全按照世界經驗來做是4%,顯然這對中國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我們研究以後發現,如果我們能夠在2040年和2050年左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話,那麼中國現代化的概率馬上就會提高到22%,甚至到30%。正是因為這樣一種預期,所以我們從《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年開始,每年提出一個路徑圖,就是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生態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的路徑圖,包括138個指標,然後我們的概率就會提高到20%—30%左右。後50年再努力的話,我們就有可能在21世紀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我們最後預測,在21世紀末我們國家的水平有可能進入世界前20名,21世紀末我們要回歸到世界的前20名,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U字型曲線。

2010-01-30 11:23:04
* 謝文蕙:

我只說一個建議,我是清華大學的教授,我回去以後馬上找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我建議清華大學的碩士博士生必須馬上開現代化研究的課。清華大學必須帶這個頭,因為清華大學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它的第一個專題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為了中國的富強、民族的復興不研究現代化,那是極大的失誤。

2010-01-30 11:26:08
* 黃黔:

我覺得何教授的視角還是很好的,但是不是唯一的,我2002年參加現代化報告發佈時,提出中國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農村,特別是落後農村、貧困農村的問題,還有一個是教育問題。

教育體制的改革是非常困難的。我覺得學士課程和學位課程門檻降低是高等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現在研究性大學的創新精神是不夠的。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需要向廣大的人民群眾來傳播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這個門檻太高了。在西方國家,很多中學都可以上高等的學位課程。美國的社區學院也都可以上學位課程,學了之後也就只學基礎的東西,就能夠改變青年人一生的命運,增加無限活力。開學位課程的門檻要逐步降低,學位課程的門檻也要逐步降低。

2010-01-30 11:28:26
* 丁元竹:

謝謝主持人,謝謝傳啟教授的邀請。我想談三點。第一,對傳啟教授十年如一日的做現代化研究表示欽佩。因為我剛才看了年度報告,我們的經費和其他研究機構比較不是很寬裕,在這樣的情況下十年如一日堅持這樣的研究,我覺得是值得學界學習的。因為我們現在學術上的很多問題、很多似是而非的結論太多,炒作也太多,不僅對研究帶來了誤解,對政策也形成了誤導。所以我覺得應該提倡我們的學者,應該集中在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上,深入的研究。

第二,我前年來的時候談了一點看法,現代化的研究離不開對各國制度的分析,制度現代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我們不能離開制度現代化。尤其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我們來反思100多年的制度建設,甚至幾百年的制度建設,對於我們進一步的現代化是非常關鍵的。這次報告中也提到了講制度,講觀念,所以我建議明年換一個角度,以往都是從自然科學的角度,我希望下一個十年從社會科學的角度,第一本就是研究制度現代化。

第三,有些結論性的東西還要仔細琢磨。我覺得對長期預測不要那麼精確,短期預測就非常難,長期預測做得太準確的話,有時候可能不太容易。比如一些具體問題,講到養老保險覆蓋率在2040年達到40%,其實不要講覆蓋率,不講水平是很難講得過去。比如今年我國新農合的覆蓋率基本到90%多,養老保險覆蓋率到2020年實行全覆蓋,問題在哪兒?在於是什麼樣的水平。即便是發達國家也不是全覆蓋的,美國的醫療衛生什麼時候全覆蓋過?我早上看了澳門養老保險的覆蓋率才30%,人均GDP到了3萬9千美元。所以這樣的目標還要謹慎考慮。

謝謝。

2010-01-30 11:35:57
* 武夷山:

首先向第十本《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的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賀。美國著名的華裔律師學家黃仁宇有一個通俗的說法,所謂現代化就是能夠用數字化管理的社會。我認為現代化過程是基於信息和數據的。既然現代社會可以用數字化進行管理社會,那麼何傳啟他們做的現代化研究也是基於數目字做的研究,用數據說話,用指標說話,這種進步我也是非常支持的。

但是在中國的環境裡,凡是出台排行榜或論文統計分析結果等一定會受到批評。去年和前年的《現代化報告》在網上也受到一些批評,但沒關係,只要是搞研究,評估得比較樂觀,這部分人就要反對你,你評估得悲觀,另外一部分人會反對你,我覺得只要做了就好,不用去管別人。

2010-01-30 11:39:07
* 武夷山:

我希望在基於定量指標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定性研究。舉個例子,假設全世界都是發達國家,沒有貧富之分,這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但是這意味著要消耗不知道比現在多多少的能源和資源,意味著全球的生態系統更早的走向衰退。中國是率先爭奪進入發達國家俱樂部的五張門票重要,還是中國創造一種新型的文明,引領全世界向新型文明過渡,改變過去那種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重要?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種定性的問題如果今後能夠加強研究會更好。

就像中國古人說的,萬物都有一陰一陽,定性和定量研究也是一陰一陽的關係,我們今後如果是一種陰陽和諧,我相信中國現代化研究會邁向新的台階。這也是在新年之初我本人良好的祝願。

2010-01-30 11:45:20
* 胡偉略:

首先我很同意他們的提法,全球第一部世界現代化的概覽。但是也要提一點意見,一個意見是你要說是全球的概覽,就盡快的翻譯成英文。我認為第一部世界現代化的學術縮影是不是更切合實際。它是一個學術的概覽,一個學術的縮影,這樣是不是更合乎傳啟他們十多年來的研究思路、方法,而這個方法在我們國家是具有創新的。

第一個問題,現代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第二個問題,到底現代化和制度有什麼關係?第三個問題,現代化不要光講物、技術,我們要講人。第四個問題,現代化會不會產生一些新的矛盾?最後,在現代化的過程當中怎麼來處理金融危機?

謝謝!

2010-01-30 11:46:44
* 趙玉川:

剛才兩位同志的報告縱深四百年,觀點非常鮮明,不單是科普參考工具,而且前瞻性也很重要。我們說制定政策是為現實服務的,但是如果政策是即時的,或者不考慮長遠,那麼政策就不會發揮長效機制。

對於整個研究來說,我覺得應該加強理論研究和人力研究。現在我們要發展,的確面臨很多問題。我覺得這個報告對於我們思考現代化的進程,回顧改革開放的經驗都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現在經濟很多問題需要改進,市場競爭機制如果不實行的話,我們肯定會約束自主創新。包括現在的房屋問題,現在房屋價格暴漲,很多人買不起房,這樣的話人的發展就受到約束。

另外,社會問題很多停在表面上,例如腐化是人民群眾痛恨的問題,現在腐化比較嚴重,為什麼?恐怕我們的制度需要改進。人民群眾有參與權、話語權和知情權。我們的問責制是必要的,但是不夠。以人的解放、人的全面發展為主導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推動現代化和自主創新,我們國家會大有提高。

2010-01-30 11:54:45
* 程萍:

我來自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首先感謝大會對我的邀請,每次參加大會都收穫很多。我很多年一直關注這個論壇,也在參加這個論壇。非常欽佩何老師他們這種棄而不捨、一直向前的精神,這個團隊非常令我欽佩,他們踏踏實實的做。我聽了這麼多次,有幾個想法和建議。

從十年以來的這十個報告來看,他們研究建立構架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另外,從社會領域的不同方面把宏觀上的理論框架基本搭建起來了。在這個基礎上,是不是應該在這個框架下更進入一些和我們國家的現實比較貼近的具體問題的研究。舉個例子。剛才陳院長說到的政治體制問題,還有制度問題。談政治體制現代化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用現代化的理論,以及出的成果的理論去分析、研究我國目前在管理體制上和運行機制上離現代化差距比較大的問題。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在體制和機制上存在著很多的矛盾和問題,這些方面的問題大大的阻礙了整個國家的運行和運轉的效率,以及向現代化前進的效率。從這方面入手,提出更具體的模式可能會更好一點。

2010-01-30 12:03:01
* 程萍:

第二,何老師的六個現代化裡有一個個人現代化,我覺得特別重要的一點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個人現代化理論思想意識的現代化,思想意識的現代化不是用很具體的指標能夠衡量出來的。舉個例子,我一直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做關於公務員科學素質的調查研究,得出一些數據,比如我國的高中級公務員迷信程度比例比較高,這個問題一直被媒體和大眾關注,這是不是和個人的現代化有很直接的關係?我們人的學歷提高了,知識水平提高了,為什麼信仰的缺失導致了對迷信反而更加相信,相信神靈會左右自己的命運呢?這都屬於這個範圍。

還有剛才大家提到的人才問題,這也是大家特別關注的,教育問題就涉及到這個問題,教育的體制、機制問題,也涉及到我們國家人才的培養問題。人才的培養和人的現代化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人才在個人現代化中是什麼樣的情況?我覺得如果不突破目前我國缺少創新性人才的瓶頸,那麼我們國家現代化的進步也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我想應該從這兩個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來做。謝謝大家!

2010-01-30 12:05:46
* 陳爭平:

關於報告的幾個特點,我非常同意。整個報告的優點很多,但是我現在想提一些建議。第一,談世界現代化進程,有些往往要相反相成。前一段時間的海地大地震,海地雖然人口比較少,比較落後,可能會被我們排除在視野之外,但是海地為什麼會成為拉美最貧窮的國家?反過來的經驗教訓應該總結一下,對我們的現代化進程會有幫助。如果這樣的研究可以深化,那麼就可以深化對整個人類發展,人類現代化的理論探討。海地的地震強度還趕不上汶川,但是它的房屋建築倒塌很多,造成死亡率很大。

對世界現代化發展未來的預測,我們還要聯繫前一段時間對世界上「金磚四國」,巴西、中國、印度、俄羅斯,俄羅斯前一段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是不是以後還會上升?巴西會不會成為拉美現代化的標竿,成為世界現代化進程當中的一匹黑馬?還有印度曾經超過中國,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又反超。像這些研究可能對世界現代化研究會更加充實。

2010-01-30 12:07:13
* 陳爭平:

報告中提出新人類發展指數,對以前的人類發展指數提出了一些批評意見是正確的。但是我們現在提出新人類發展指數有些還值得探討。比如社會現代化,用預期壽命一個指標來衡量社會現代化,我倒是覺得尤其是比較安定的,但是並不富裕的鄉村來講,人均壽命很高,社會發展現代化水平高,這不一定。相反,我倒覺得NGO 組織的發展,一般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水平越高,NGO組織發展的程度越大。這是不是可以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衡量指標,就是NGO組織的人數等等,這些指標值得考慮。

另外,大學普及率作為現代化的指標。現在中國也成立了很多老年大學,有很多香港的人都想來上我們的老年大學。談知識現代化是不是把成人教育,除了大學畢業的以外,像成人教育、終身教育,因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現代化水平越高,成人教育、終身教育的水平肯定越高。光用大學普及率一個指標不夠。

另外,環境指標。前一段剛剛開了哥本哈根會議談節能減排,光用一個指標衡量是不是欠缺了一點,人類把低碳、減排的指標是不是也可以納入進來?

2010-01-30 12:08:37
* 王紅生:

首先感謝中國科學院的現代化研究中心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參加這次會議,我聽了很多精采的發言,我都感到收穫很大。

我陸續聽過幾次報告,感覺你們繼續在做社會轉型研究,而且也有創新。創新在於如果說前12年作為開啟階段,有很多東西缺乏具體的數字。那麼在後12年,很顯然的,由於電腦普及,研究範圍的擴大,尤其是搞自然科學的,使得研究更加具體。科學研究既要定性研究,又要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方面確實有很大的創新。

2010-01-30 12:09:56
* 王紅生:

我開了幾次會一直有一個感覺,我們的學術要與時俱進,不要滿足於已取得的成果。我對你們過去的24年給予高度的讚賞,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不足的地方,爭取在第三個12年真正做到有足夠影響力的,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學術界成為受人重視的研究。如果我們能夠利用這個機遇,真正的在學術界做出成績來,這在方法上要思考突破,不能滿足已取得的成績。

我們如何在新的方法上創新,使得我們的成果應該在學術界,在學者中引起重視,要帶有更高的學術品位。

再有,應該為群眾服務。我期望現代化研究能成為一種意識形態,讓我們的民眾能夠認同於現代化的追求。剛才報告提出讓大學中開現代化課程,我贊成,其實北大早該這樣做,學生的熱情還是挺高的。這樣會使得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需要一種文化,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化認同應該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用什麼來做?現代化也許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在這方面作出貢獻,對中華民族將是功德無量的。

2010-01-30 12:12:36
* 胥和平:

何傳啟的報告很好,有400年的歷史研究,資料非常豐富,內容及其有價值,特別是一些重大問題,在中國發展的重大時期思考我們的現代化問題,因為我們有標準提法,是中國進入了全面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現代化的觀點。一個啟發是從全球和歷史的角度思考中國現代化問題,因為200年的落伍、100年的振興,給我們很多啟發,提出了很多重大問題。將來可能在評價的時候,我們現在對現代化操之過急。我們講現代化過程,從理論分析上看,就是對傳統社會而言的。基本是面對前面的5000年講的,第一次現代化發展於工業革命。面對5000年的事情,一二百年都不算長。所以現在誰在前,誰在後不重要,是全人類都要趕上人類轉型的過程。事業要再大一點,非洲國家最後也要現代化,早一點、晚一點。這一點對我的啟發非常大。

第二個啟發,研究現代化的重點是要研究現代化實踐的推進模式。他們分析得非常清楚,工具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知識時代,給我們非常重要的啟發。為什麼中央提出了創新是重大戰略,知識生產、科技創新成為推動這個國家現代化最根本的東西。如果倒回去二百年,推動現代化就是工業化。現在看不行了,我們轉入創新,所以這是我們對發展戰略認識的深化,這方面的研究要深化。

2010-01-30 12:17:59
* 胥和平:

與此相關的,對於現代化的研究,很大一部分精力和體力放在怎麼評價、怎麼建立體繫上,對它實施了具體模式、戰略、政策方面的,將來要重點做。全世界剛開始作為獨立的學問和系統研究的現代化研究,作為現代化問題的研究,從它發生當天就開始。如果中國人研究現代化最近是從我們的現代化小組開始,再前一次從50年開始,都開始了對現代化的研究。再往前研究,光緒皇帝那兒開始,君主立憲,就是在政治體制現代化的變革下,只是沒有實現而已。這作為學問的研究我們晚了,美國也是從50年代才開始。對整個現代化問題的研究和現代化科學體系的建設是兩碼事,所以這個概念要澄清。我的感覺是這個學問很大,是有關國家長期發展的重大問題。我贊成他們的呼籲,國家要給予重點支持,科學部門要給予重點支持,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最後提一個建議,我感受很深的就是郭書記上來提的問題,不是說你研究的對不對,你得讓公眾理解,公眾如果不理解,就你理解,容易產生誤導。學問要表達的好,要表達的不合理就弄不明白了。他說的是成為發達國家的概率成為4%,而不是中國要成為現代化是4%。因為中國第一次現代化已經實現五分之四了,但是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基本沒戲。最後是全世界都發達了,我們到前三四十名不錯了。所以和發達國家相比,這個提法要謹慎,不好比,你就比我的現代化什麼樣。

周恩來說「基本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現在按照周恩來的四個現代化實現。現代化的側重指標在變化,我們對中國現代化指標的設置可以度量和把握,說老百姓可以接受的,比如說環境、教育、土地資源。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說,本世紀50年代還沒有實現,我們趕上美國70年代也沒有實現。所以這個事情是歷史的過程,它是人類面對傳統社會5000年的過程,可能需要三五百年的時間轉變它。

最後,大家都要關注他們的研究。謝謝。

2010-01-30 12:20:12
* 楊團:

我接著他說的,他的很多觀點我是贊同的,首先說一下我自己覺得這是一個以大的視角做的鴻篇巨著,它的資料非常豐富,而且邏輯嚴密。不過我更多的是把它歸納為描述性和歸納性的巨著。我以為還要加強創新性和突破性。就從這張片子說起,國際經驗4%,中國有這個可能,還有5張門票。這恰恰說明如果一個非常好的人類發展的目標,別人沒有辦法走上去,走上去的可能性很小,現代化沒法複製和追趕,那它是不是人類發展的目標?

從這個角度恰恰可以懷疑,因為我們知道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最後都是高能耗、高消費的國家,而且今天他們出現的社會福利方面的問題和社會發展方面的問題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有那麼多的專家都在說,那樣的現代化不行,中國不能實現。這4%也好,五張門票也好,恰恰說明如果這樣做,全世界的能耗根本負擔不了中國。這恰恰說明那條路不能走。

所以回過頭來,我覺得更要研究現代發達國家的標準是什麼,現代發達國家的目標是什麼。第一,人均資源耗費比較少;第二,人均財富的差距,不光是收入,財富差距要比較小;第三是社會自組織的意識和能力,就是NGO的意識要比較高。還有,環境、生態要能夠長期持續。而在這些條件下,他的消費、人均生產能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了,並不一定要追求那麼高。這樣的話,也才是中等的消費和能耗,這才是我們想追求的目標。

2010-01-30 12:23:55
* 楊團:

這樣的目標和第一次現代化相比差距很大。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基本上都是人口相對比較少,人均土地比較多,人口比較年輕化,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的國家,大部分都是屬於這樣的國家,他們的國家最後的確走向高耗能、高消費是不複雜的。但是我們今天要想仿製他們,在今天的時代,這樣的社會,其實仿製和追趕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有沒有必要要仿製和追趕?別人走過的路我們能重複走嗎?與時俱進,現在的時代發生很多變化,包括世界的人均資源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氣候在發生很大的變化。

這種情況下,後人能夠完全重複前人的道路嗎?如果不能完全重複,那麼應該怎麼來界定我們今天的現代發達國家的目標,以及怎麼走上這樣一條道路。所以我才覺得,社會科學的分析不是簡單的縮小的社會科學,它是一個大目標,是能夠涵蓋整個自然科學體系的。這樣的一種更大視野科學去研究現在國家、發達國家這樣的課題。什麼叫「化」,什麼時候才能化,這都不見得是科學的提法。

另外,我自己感覺我們要增加區域觀的比較。比如歐盟、東亞,這樣的區域觀的比較,也就是說要跨越國家,因為這是當代已經在發生的情況。還有一點,要在制度分析裡特別重視東亞,特別重視日、韓、泰的路徑,他們的路徑不能簡單的用一個工業優先的話來概括,因為日、韓、泰都是屬於小農戶的國家和地區,他們和我們有很大的相似性,它是一個社會經濟的綜合性組織,既不是 NGO,又不是企業。如果用今天時髦的話說,我認為它是社會企業集團。

我認為對這些方面的研究,我們太缺乏了,而且它也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哲學研究和制度研究,它一定要和經濟研究、生態研究結合在一起。謝謝!

2010-01-30 12:25:50
* 陳鳳英:

這個報告非常好,我談的不多,這是第二次參加這個會議。我認為何主任他們10年當中的堅持每年出一個報告是很好的,因為我們是研究社會科學的,所以和自然科學離得比較遠,但是自然科學系統性很強。給我的感覺,社會科學要往這邊轉一下,紮實一下數量經濟學方面的研究,這可能是很重要的。我希望這樣的報告要持續下去,我們的報告持續十年再回過頭看一下,影響可能會更大。所以不要計較社會的評論,因為每一個社會人都是以自己的觀點去評論這個報告,所以我想不要忌諱它,我們要堅持。

我們要聽聽決策,聽聽社會的,我想這兩個如果做得更好一些,因為畢竟中國的目標很明確,要現代化,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所以我想我們的報告對社會,對決策同樣重要。對社會為什麼重要?人們都在關注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怎麼走。我們講過去30年國家做大了,但是老百姓並不很富,未來30年我們是不是可以國強民富,這是我們的報告要走的路。

我想講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我比較同意社科院同志講的,我們做現代化研究可能要有兩個前提條件,一個是知識經濟下的現代化該怎麼走,我們不可能走原來300年發達國家所走的路。因為我們受到了資源的制約,現在的資源不可能讓13億人口享受同樣的消費。現在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說我們已經走向了知識經濟時代,我們一定要探討知識經濟時代的現代化。

另一個是全球化。歷史上有過,但是這次的全球化是歷史上的又一次高潮,肯定還會持續下去。所以我想全球化和西方大國是不同的,全球化的因素我們要考慮。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全球整形,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因為我是研究社會科學的,全球整形現在非常困難,我們叫國際秩序重建。我們往往研究國際秩序變化,國際秩序變化有三次,現在是第三次。我們現在研究社會科學的人有個感覺,這次國際秩序的重建很有可能是在2050年,也就是第一次是400年,第二次是100年,第三次是50年。

2010-01-30 12:28:25
* 陳鳳英:

這剛好何主任的中國2020年第一次現代化完成,2050年可能是基本實現第二次現代化的時間不謀而合。中國經濟崛起的時候,我們感受到2020年中國經濟從規模講要成為世界第一。到2050年,或者說未來60年,中國的現代化一定會實現。所以我們是研究社會科學,剛好和你們的目標一樣。未來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討論國際轉型的問題,如果研究國際轉型,可能我們的機遇很多。如果不考慮國際轉型,可能也就是4%。4%可能太低了,我們要想進去,這麼多國家都想實現現代化,5張門票是不夠的。

所以我覺得社會轉型問題,就是我們說的國際秩序重建的因素,我們要研究可能要加強。關於現在制約中國現代化的幾個主要問題,這個我們要研究。首先制度非常重要,制度是我們未來能否實現現代化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叫制度優勢。我們能不能在未來十年把制度優勢突破。既然我們從農業、工業到知識時代,我們能不能突破科技,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個就是資源,因為13億人口要實現現代化,世界上是沒有過的。這麼多人口要實現現代化,資源有沒有,肯定不是原來的路。我們要打破原來的路徑,重新探索一條中國現代化的路徑,這樣對我們比較有利。

但是我們要考慮第四個問題,就是人口老齡化。到2020年人口要老齡化,2030年我們的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一個老齡的社會走向現代化,還沒有現代化的國家已經老齡化了,人口制約是很大的因素。所以未來十年,何主任能不能研究一下瓶頸問題,如果突破了,未來的60年,中國的現代化可能還是比較大的。

2010-01-30 12:31:38
* 主持人 郭傳傑:

我們最後請兩位報告人,特別是何傳啟對大家的發言做一個總結。

2010-01-30 12:37:27
* 何傳啟:

我講三句話作為回應。第一句話,今天外面的氣溫很冷,我們室內的氣溫很熱烈,我都流汗了,感到科學的春天已經來臨了;第二句話,大家的建議都非常好,現代化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不同角度研究肯定會有新的發現,建議很好,這說明我們中心和我們課題組將來要走的路還很遠;第三句話,關於4%和5張門票大家比較關注,這其實是說西方發展模式對中國不太適用。我們的本意是說西方歷史經驗,發達國家4%、5張門票太小,所以中國必須尋求自己的發展道路,創造一條新的發展模式,從而引領人類21世紀新文明的發展。謝謝大家!

2010-01-30 12:37:47
* 於維棟:

謝謝大家的到來。

2010-01-30 12:38:42
* 主持人 郭傳傑:

今天上午的討論部分非常精彩,前面報告的部分也是非常精彩,兩個精彩加在一起是更大的精彩。現在還有很多教授想發言,但是時間來不及,很多人都沒來得及發言。聽了大家的發言我有一個感受,大家非常熱烈,另外,大家發言的水平非常高。我剛才想了一下,這已經遠遠超出了對報告本身的評價。

第一,它實際上已經對中國現代化,包括世界現代化的很多理論問題、戰略問題、瓶頸問題,大家都進行了討論。我們都在研究現代化,但現代化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現代化而現代化,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這裡面都有很多問題值得討論。這是大家剛才談到了非常深層次的、更宏觀、更大的問題。

2010-01-30 12:38:52
* 主持人 郭傳傑:

第二,對今天他們兩位的報告,特別是對何傳啟代表研究團隊所做的報告大家進行評價。當然評價中一方面對他們的工作給予了鼓勵、肯定和支持,但是也非常不客氣地從不同的側面提出了自己批判性的意見、評價性的意見,特別是補充性的意見,都是非常有見地的。

第三,對中國科學院的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我們在2002年中國科學院黨組決定成立這樣一個中心,以自然科學的方法來切入到大家共同關心的重大領域、重大視野和研究之中。經過十年,大家對中心本身的工作,特別是工作如何發展也提出了非常好的評價和意見。

今天的討論中除了這三方面能夠之外,我還有兩點感受。第一,我們中心以及我國現代化研究隊伍長期以來保持了一個非常良好的風格,就是學術民主。雖然這裡有決策者在,或者決策執行部門在,但是在這裡我們一直保持學術民主。路甬祥雖然沒有來,但是我想他也會從研究的角度和大家討論。這是我們科學院科學民主的一貫精神,在座的各位都是知名學者,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這就是要保持一個科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2010-01-30 12:40:43
* 主持人 郭傳傑:

當然,媒體在宣傳的時候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但是在這裡就是研究工作。所以我們對何傳啟他們這支團隊,哪怕是研究時有一些問題可能有不符合某些方面的提法,我們還是要鼓勵他們繼續研究,支持他們。

另外,剛才大家討論過程當中,以及以往每次討論時會提出一些建議,希望這個中心,希望何傳啟他們在未來涉及一些重要的現代化理論研究,比如政治現代化,可能還包括軍事現代化、國防現代化。但是我想,大家這種期待是非常可以理解的,這種期待也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但是我覺得這方面的事情我們有一個共識,任何一個研究都不可能是方方面面的,更不用說一個才有十年的小機構、小團隊,更不可能取得另外一方面的作用。我們國家從事現代化研究的有幾十年的時間,像社科院、北大、清華,包括黨校的有一大批,不可能把所有的領域都做夠。這些機構選擇自己研究領域的時候,也有一個適應性的問題。

2010-01-30 12:42:30
* 主持人 郭傳傑:

現在沒有做的領域,也不排除今後和大家一起來做。而且我們也希望更多方面的專家大家一起互補來做。比如說教育、工業,很多子領域方面,實際上中心也已經有開始考慮了。

但是今後十年是不是還是按照前十年的模式走,每年出一個呢?剛才大家提到的問題還是非常好的。比如我們所說的自然科學的方法,實際就是趙先生統計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還不是自然科學全部的方法。統計的研究本身有它的長處,但是也有它的弱點。所以自然科學方法本身也不是全部的,在今後還要把一些機制性的東西,像門票的問題、4%的問題,它背後說明的問題希望大家一起來積極研究。

今後十年怎麼做,打算在今年7、8月份的時候,在論壇上進一步的聽取大家的意見。大家的很多研究成果也希望在那個論壇上提供平台,供大家進一步的交流。

今天除了感謝各位專家、學者、領導、教授們的參與之外,還要再次感謝新聞媒體同志的長期支持、關心,以及對這個研究工作的理解。特別要提到中國網以及中國發展門戶網站,進行了實時的現場直播,對他們的辛勤工作表示誠懇的感謝!

最後,再次向大家表示新年的祝願,祝大家新年工作順利,家庭萬事如意,身體健康,虎年大吉大利!謝謝大家

2010年1月26日星期二

郭樹清:失衡的真相

  什麼是全球失衡及如何解決這種失衡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21日評論文章:現在大家提到的「全球經濟不平衡」,通常以中國和美國為典型代表:一個是儲蓄過多,另 一個是消費過多;一個是出口過多,另一個是進口過多。同時,大家還希望把這個關係變一變,看看能不能讓中國多消費,美國多儲蓄,而且主要是希望讓匯率和貨 幣起作用來校正這個不平衡。在我看來,這兩個觀點可能都存在著一些偏頗。

  首先,這個「不平衡」確實是存在的,但是究竟有沒有這麼大的差額是個問題。換句話說,美國的儲蓄率是不是那麼低,是不是消費那麼多,比率那麼 高?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斟酌。關鍵在於,現在對「儲蓄」和「消費」的定義還非常傳統,這兩個現代經濟學的最基本概念,從最初形成到現在大概已經過了100多 年。其中要害的一點是用於人力資本開發的費用和支出,在現行國民經濟核算當中都被列為「消費」,但是在我看來,這種歸類很成問題。比方說教育、文化、研 究、探險、考察、旅遊等等,這些都是強化人力資本的活動,而人力資本正是現代經濟,特別是像美國這類最發達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中國的固定資產 投資,我們用來買機器建廠房,這是推動我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已經不是靠硬件推動的了,是靠軟件資本,靠知識財富,靠他們的創 意、創新這些方面的投入來推動。可以注意到,美國GDP支出中恰恰在這方面的比重非常高。我仔細考察了全球500強的企業,發現美國公司的比重在最近兩年 中從30%以上降到28%左右,但是他們在技術、標準、品牌等等軟件方面的領先地位始終沒有改變。一些硬件公司,比如IBM,已經轉變為服務商而不是機器 製造商。在IT這個領域,生物工程領域,航空航天領域,以及其他的高科技領域乃至幾乎所有的工業領域,甚至也包括農作物種子、化肥、農藥等等領域,美國還 是最先進最強大的。但這不是因為其固定資產投資多,而是因為其培訓、研發、設計等費用多,在人力資本形成方面的支出多,這些不應該被歸入消費。

  當然,美國確實有消費過多的地方,哪些方面呢?一是能源。美國人口占全球5%,但是以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耗卻佔了21%。看看他們的生活方式可以 給出許多答案。比如說,很多美國居民喜歡住在偏遠的郊區和農村,開車一個多小時才能上下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排放了巨量的廢氣。二是醫療。美國人吃藥、 打針、住醫院的消費太高了,佔整個GDP的17%,非常難以想像。三是法律服務。美國打官司費用或者說律師創造收入佔GDP的比例也明顯高過其他國家,也 是極不合理的。美國應當下決心調整這三個方面。在日用消費品方面也要考慮節約。例如,一個人每年要買許多雙鞋顯然是不必要的,即使只考慮要扔掉相同數量的 垃圾,問題也大得不得了。

  第二,中美之間的儲蓄和消費不平衡具有相當大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由於中美兩國所處發展階段不同,我們是工業化時期,他們已經是後工業化時期;我 們是物質生產佔主導地位,他們是服務業佔主導地位;我們高度依賴要素投入,他們高度依賴知識創新。所有人都對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讚歎不已,其實美國和歐洲 儘管沒那麼多的金融淨資產,但是他們各自的實物資產是中國的若干倍,生態財富是十多倍,知識和人力資本更是多得難以計數。說到底,所謂中美貿易和資本項目 的失衡,是中國集中生產低附加值產品,美國集中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關係;是中國人從事粗放勞動,美國人從事精細作業的關係;是中國嚴重損耗資源和環境,美 國不斷改善生態的關係。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不得不保持高資本積累率並輸出資本給美國,美國可以憑藉自己在產業、技術和金融方面的優勢來控制全球資源。 中美之間經濟確實是互相依賴,這種關係也是從來就不公平的世界經濟體系中最接近公平的所謂優勢互補或國際分工的關係。這樣分析下來,也無所謂失衡,可能正 好平衡。最發達國家儲蓄總量不足,一些次發達或不發達國家正好擁有剩餘資金;貿易逆差由資本順差來彌補,使美國既享受了廉價商品,又佔用了低成本資金;美 元匯率反覆動盪,美國自己不擔心,全世界替它著急。這一切奇怪現象並非始於今日,已經存在了半個世紀,歸根結底,它們都源於美國依然是現實的和潛在的最強 大經濟體。

  中國的儲蓄率確實很高,但是我們把資本大都投入在硬件上。而且由於體制的問題、觀念的問題,在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浪費比率還很高。我們在教育等 人力資本開發方面的投入與美國沒法同日而語。舉個簡單的數字,美國教育領域就業大概佔全部就業的10%。公立學校7%以上,私立學校2%以上。中國是一個 非常龐大的教育大國,但吸納就業人口僅有2%。進一步看,可以發現凡是與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相關的消費,美國都比我們高得多。所以,我們不要沾沾自喜,看 到中國現在是鋼鐵產量第一、水泥第一、汽車第一,建築工地佔了全世界一半左右,就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了。我們的結構不合理非常嚴重,我們的創新、創意,以 及教育、研究等領域都非常落後,這個問題能否解決,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三,人民幣匯率市場化難以解決中美經濟失衡問題。必須承認,我們的利率也好,匯率也好,貨幣也好,確實都存在著需要進一步市場化的問題,要讓 市場供求和價格機制發揮作用,才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但是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以後,浮動了以後,是否就會解決中美貿易之間的失衡?我覺得非常難。 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以及其他成本比美國要低得多,不是低一點,而是十幾分之一。中國如果達到美國的生活水準,我覺得可以做到,但是這會是一個很漫長的過 程。進一步說,即使中國工資水平、其他費用水平、環保水平等等都上去了,中國不再是主要的貿易順差提供國,不是主要的儲蓄提供國了,越南、印度、印度尼西 亞還有大量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會接替中國,就像中國過去接替了亞洲四小龍,接替了日本、韓國一樣,還是解決不了美國製造業外移的問題。美國不可能再去生產那 些紡織品、日用品,不可能再去生產那些鋼鐵、水泥、重化工產品,單純勞動密集、資本密集,或二者兼具的產業已無法生存,美國只會越來越集中到知識、技術、 管理有優勢的行業。這種結構轉變就是所謂產業升級,是所有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中國製造業比重過高,恰恰是我們相對落後的表現,正如東亞國家和地區經濟起 飛前期一樣。再往前看,100多年前的法國、德國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他們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的時候也都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也都有大量的盈餘。尤其耐 人尋味的是,中國近代貿易史上,曾經有過相當一段時期的「白銀流入」。所以,所謂的儲蓄與投資不平衡,所謂的貿易和資本不平衡,並沒有什麼特別不可以理解 之處。真正的問題是,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和它們的消費模式不可持續。更現實的威脅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落後,但消費上卻像美國一樣普及汽車、 購建大面積住房,養成高耗能的生活習慣,這無疑是全世界的災難。沿著這個方向去擴大內需,擴大消費,中國和其他國家都會深受其害。

  因此,就全球經濟而言,確實存在著一個轉變增長方式的問題,現有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必須被代替。換句話說,如果全球經濟失衡真的是一個問題,而且 需要調整,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就是推動我們每一個國家經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斷完善自己,節能減排,改善結構,提高增長的可持續性。在世界經濟 已經日益全球化的條件下,所謂可持續發展絕不是哪一個國家或那幾個國家自己可以做到的。各國都不能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更不能讓所有的好事都集中在自 己國家,高工資、高就業、低消耗、低污染等等,讓所有不好的事都轉移到其他國家,這不僅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現實的。

  最後,我想強調一點,人民幣國際化會使全球經濟受益。把人民幣推向國際對所有國家都有好處,尤其是對中國和美國。這方面已經有一些進展,但總體 局面尚未打開,國際貿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到現在為止仍然只有幾億元的規模。我們不能滿足於簡單地喊喊口號或者是做做樣子,而是需要紮紮實實地從技術角度考 慮每個流通和周轉的細節。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外商和外國機構如何拿到人民幣資金,除接受中國企業的貿易支付、投資收入之外,如果商業銀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提 供貸款,包括離岸的人民幣貸款,相信不少企業都會感興趣。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必須要考慮到外國的企業和個人持有人民幣的成本。拿到或持有人民幣資金的外國企 業和政府,如何投資生息,能不能回流到中國金融市場,能不能在海外形成一個市場。第三個問題是央行互換必須考慮到對方企業有沒有信心借這個錢,花這個錢, 使用人民幣這個強勢的貨幣將來要升值,要升多少?償還的成本會不會很大?這也是非常現實的制約條件。匯率風險帶來的持有成本問題,我們必須要面對。我認 為,雙方的中央銀行和有關機構應該達成一個協議或共識,找到一個機制來共同承擔這個風險。 (本文是根據作者郭樹清於2009年12月1日在北京出席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與美國高盛集團聯合舉辦的「金融危機後的金融改革與直接融資國際研討 會」上的演講)

2010年1月17日星期日

周漢民:中國將邁入城市時代

  湘財證券2010年度投資報告會17日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舉行,會議主題為「透視低炭熱點 關注世博機遇」。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副主任周漢民教授做了「世博與中國經濟發展」主題演講,以下為其演講全文。

  周漢民:尊敬的羅總裁、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在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有104天的今天,湘財證券選擇了凸顯低炭經濟,關注世博 機遇作為今年報告會的主旨,我認為十分得當。我今天要用40分鐘的時間給各位述說我們這屆世博會有哪些思考,有哪些轉折,應該有怎樣的思想準備。

  各位,世界博覽會歷史159年了,中國是在159年以後的今天,以世界第一個發展中國家舉辦綜合類世博會的身份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世博會從159年歷史學了什麼?我認為有三點思考值得我們深思。

  第一、世界博覽會一定是對國家的現代化和工業化有全面的促進。160年前的1851年,首屆世博會在英國倫敦開幕,英國到底具備了怎樣的歷史地 位?第一、當年的英國是世界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第二、英國造就了工業革命新成就。第三、英國的科技創新引領世界的進程。從那時起到今天,全世界大概有 28個國家舉辦過數十屆世博會,但是兩個國家的例證值得我們認真研究。一、今天世界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和今天世界綜合國力第二的國家,依次為美國和日本。 美國舉辦首屆世博會是在1876年,美國舉辦的最後一屆世博會在1984年。在108年的時間,美國從西部到中部到東部,從舊金山西雅圖一直到東部的費 城、紐約、新奧爾良等等,美國舉辦過14屆世博會。從歷史來說,美國是舉辦世博會之最的國家。由於這14屆世博會,美國在這一歷史時刻完成了國家工業化和 現代化的歷程。我們的鄰國日本給我們啟迪,戰後日本首次舉辦世博會在1970年,有一屆世博會他可以吸引6422萬人在半年時間內參觀,那一年日本的國內 綜合是一億零三百萬,世博會留給我們的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日本舉辦首屆世博會是1970年,日本舉辦最後一屆世博會就是四年前的2005年,2005年日本愛知舉辦世博會,1970—2005年,日本舉辦過四屆世博會。第一屆世博會是1970年的大阪,第二是75年的沖繩,最後一屆是愛知。

  創新是世博會的靈魂,因為世界博覽會的宗旨是一切始於世博會,讓世博會成為展示創新成果的舞台。創新不僅是科技創新和成就 創新,它體現為理念創新和思想創新。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的創新改變了世博會的歷史。往屆的世博會商品展,中國有什麼產品在何年世博會得過金獎,我 告訴各位有很多,已經達到了上千。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中國白酒中的茅台,中國白酒中的西鳳酒在1915年得了金獎,還有張裕葡萄酒也得過金獎。世界博覽會 從1933年以後不是商品展,提出了同一個水平下展示國家的綜合國力。美國芝加哥世博會提出了一個豪邁的主題叫做進步的世紀。1958年的世博會在比利時 舉辦的世博會首次提出人類要利用核能。1962年美國西雅圖世博會提出人類應該向外空空間邁進。

  世博會留給我們第三個思考,世博會應該提升舉辦國家和承辦城市的國際形象。很多人認為有5500年中華史的偉大民族,在世界上何人不知,何人不 曉。今天中國在世界上被很多人誤解,奧運會和世博會有一個重大的責任,就是將一個愛好和平的,崇尚發展的,追求進步的民族形象樹立在世界面前。

  形象可以用三個度衡量,知曉度、喜愛度和參與度。知曉度而言,中國在世界的認知有很大的距離需要飛躍。我們希望人們喜歡這個民族的傳統和邁向未來的勇氣。我們要舉辦的不是上海博覽會,不是中國博覽會,我們要舉辦的是世界博覽會。如果沒有世界的參與,我們一事無成。

  中國從2002年12月3日贏得世博會的舉辦權,到今天我的努力就是一句話,為了是餞行當時我們提出的訴求。這一訴求,當時成為我們上海大街小 巷的一句話,讓我回顧這句話。2001年5月中國開始申博,2002年12月中國贏得了這屆博覽會的舉辦權,那個時候中國的承諾是如果世界給中國一次機 會,中國將還世界一片異彩。我們在座各位,今天大家共同的努力,就是為了實踐我們當時的諾言。

  我今天著重談的就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求教於各位。本屆世博會的舉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背景。我以為本屆世博會的舉辦,世界面臨三個重大轉折。一為經濟、二為城市化、三為科技。所以,今天我們湘財證券選的題目十分精準而恰當,那就是低炭,那就是經濟發展。

  所以,低炭問題今天成了整個世界十分關注,不僅是哥本哈根提示我們,世界的提示始於1992年,從巴西的會議,里約熱內盧會議都有共識。首先談談經濟,全球的金融危機,在15個月後的今天,世界有了一個判斷,說是這場危機基本已經見底,人們可以向企穩回升的方向努力。

  世界經濟首先是美國,美國的經濟衰退是連續四個季度的,始於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但是,09年的7月—9月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出現 了GDP3.5%的正增長,美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四倍,這樣的增長水平世界不能漠視。儘管在這一增長水平背後,還有 10.2%的高失業率,不能否認這一增長對於世界的貢獻。第二就是歐盟,27個國家發展參差不齊。日本十幾年的經濟滯脹,到了去年的第三季度出現了經濟正 增長0.3%,尤其需要指出的就是中國,不管怎麼評價中國經濟,但是,去年全年中國GDP的增長水平,官方數字再過幾天公佈,2009年中國GDP平均增 長水平是8.3%,這樣的增長凸顯的是什麼?凸顯的是對於世界經濟的貢獻,中國佔了50%。世界經濟企穩回升是我們的期望。

  昨天和前天有一些重要的國際機構提出,人們防止第二次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這次在很大程度上要關注中國的資本泡沫,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 勢。在座各位,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有一點可以肯定,2010年5月,上海世博會開幕之際,是世界經濟企穩向漫長復甦的關鍵時刻,這屆世博會應該成為世界經 濟復甦的信心旗幟。

  第二、城市化。今天,各位手中這個紅包,剛才我打開了,紅包有三本東西。這三本東西精確的講到了許多問題,但是這三本東西我用兩分鐘看了一下,我認為有一個問題就是世界進入了城市時代。

  1800年,我們這個世界只有2%的人居住在城鎮,1900年這一比例上升到了13%,而三年前的2007年5月,聯合國秘書長宣告,人類社會 進入了都市時代,標誌就是全球65億地球村民當中,一半居住在城市。中國的情況何嘗不是如此,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61年,農村與城市人口的比重從8:2到 7:3,從6:4到2010年10月,中國將邁入城市時代,13億國人其中一半要居住在城鎮。

  這屆世博會閉幕20年後的2030年,全球的城市人口高達60%,到人民共和國成立的2049年,全球總人口是95億,其中居住在城鎮的將是今 天世界的總人口67億。所以,這一時代的來臨與其說是機會,不如說挑戰和機會並存。今天我們談的低炭經濟,我等會兒還要談到,它的原因就是由於溫室效應形 成令我們擔憂,溫室效應造成的原因,75%來自於過度城市化釋然。世界進入了城市時代,我們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全部發生了本質的變 化。

  第三、人類正面臨一場新的科技革命。這一場科技革命是過去500年兩次科學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繼續。這兩次科學革命一次在16世紀、17世 紀,哥白尼,伽利略等等,他們在生物學和物理學,包括天文學創造了偉大的革命。一百年前的第二次科學革命誕生了愛因斯坦這樣的任務提出了相對論等,表明了 微觀理論有了很多的突進。18世紀的中葉,動力革命稱之為蒸汽革命,19世紀30年代,就是電氣革命。第三次革命離開現在70年,那就是電子革命。

  各位看看,有一個公司籌劃退出中國,全中國網民如何反應的。當英特網問世40餘年的今天,中國有很多網民和手機用戶的時候,中國有11億人行走 在世界高速公路的時候,中國和世界不能離開一系列革命成果。請大家把眼光收住,在此時此刻,這第三次科技革命到現在近70年,人類在醞釀什麼?溫總理幾次 說過,人類在大的災變以後一定有大的發展和突破。這一次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前和後,人類的突破是什麼?一個詞彙——綠色。人類將以綠色革命作為本次科技 革命的所有內涵。而低炭經濟這樣的詞彙首次載入一個重要主權國家的官方文件,是在2004年英國政府的白皮書中。所謂的低炭革命無非就是低投入、低消耗、 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最近三年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土耳其、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些國家的國情之文,無論標題是綠色綱領還是綠色新政, 有一條可以肯定,我們對於綠色革命不能漠然,哥本哈根只是新的驛站而已,人類就是將自己的偉大實踐推向前行。

  請各位關注,本屆世博會一定會成為剛才我所說的世界經濟從衰退邁向復興,城市時代在中國已經來臨,科技革命新一輪撲面而來的今天,我們反映思想、理念、成就和結果。

  第三、中國贏得這場世博會的舉辦權理由是充分的。中國贏得這場世博會的理由,首先在於我們國家所堅持的發展道路,這一條道路充滿了坎坷,但是這 條道路是被人認同的。奧巴馬總統剛剛訪華,如果你對中國建交史熟悉的話,這一個聯合聲明有一段最關注,就是中美兩國建立戰略互信。戰略互信第一句話說,我 們兩國應當相互尊重彼此的選擇和核心價值利益。各位,什麼叫彼此選擇?人民共和國選擇的社會主義特色的道路,其實在世界上從來沒有像世界上這樣被美國政府 肯定。因此,我們國家所走的道路儘管有堅信和曲折,但是這條道路是符合世界人民的願望的。

  第二,今天在座都是上海人,我本人有一個背景是學過法學,有一個背景是學過經濟學。法學的觀點說一個人在一個地方連續居住一年被稱之為這個地方 的居民,所以在座我們都是上海居民,請拋棄一點我們籍貫的問題,我本人就是我們家第一代移民,從浙江移到上海,我也不是上海人。但是大家作為上海居民,我 們對於上海這座城市要有正確的感知。上海這座城市除了空氣以外,沒有任何的自然稟賦,它開拓到現在就是1843年至今。這座城市有什麼吸引世界的目光,我 認為這座城市吸引世界目光有三個特徵。

  第一、這座城市充滿了激情,如果沒有激情就沒有騷動和不安,就沒有不滿。所以,騷動不滿概括為你對這座城市充滿了激情。

  第二、遠見。大家習慣找證據,我們找到了證據,1910年有一個年輕的作家寫了一篇小說,他說百年之後上海舉辦萬國博覽會,那個時候萬國雲集, 萬國博覽會的選址在浦東,浦江已經有大橋,地下有可以開火車的軌道,他寫於1910年,這樣的百年夢想。我們讀一讀梁啟超相關的論述,百年前這幾位偉大人 物都建議,都預測,都預言上海在100年以後舉辦世博會。這是什麼?這是遠見。

  第三、我們稱之為決心。我一路車開來,對上海算是熟悉。剛才李康博士介紹,我曾經做過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我第一項工作就是分管陸家嘴。這塊土地終於誕生了環球金融中心。今天到這裡我感慨很深,中國的發展你要有決心,這一決心不僅是自己的,而是世界共同的。

  我們取得這一屆世博會的舉辦權第三個原因我們選擇了非常好的主題。這個主題叫做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要將城市建得更美,生活才能更好。精準的翻譯是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不是說城市可以讓生活更美好。這一命題,如剛才所言勾勒了城市時代的遠景,世界為之震撼。

  中國贏得世博會的第四個原因,我們樹立了兩個崇高的目標。這一屆世博會,我們的崇高目標是希望有200個以上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我們希望有 7000萬人次參觀。有人說中國喜歡大的數字,其實不然,我們兩個目標背後有我們崇高的理想。為什麼希望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來呢?各位,這是中國首次 舉辦的世博會,我們不希望有很多國家由於地理原因、經濟水平和政治原因被邊際化。我們為什麼希望7000萬人次,當中有5%—10%是海外的,餘下就是我 們的同胞。這樣的話,全中國20個人只能來一個。所以,我們樹立這樣的目標說明了我們辦的是一屆文明的盛會,人民的嘉年華。

  第五、我們對於發展中國家堅定不移的支持。參加世博會,很多國家有此願,而不能行的。這屆世博會有一個國家的展館最高投資11億,第二個國家9億,沒有這樣的投入就沒有這樣的產出。因此,我們提出確立一美元專項基金用於發展中國家的參展,我們說到做到,有120個國家享受中國政府的援助。剛才5 點是中國贏得勝利的基本條件。這一講最新的成就我稍微給大家展示一下。這是我們上海的地圖,上海很小。第二張地圖就是上海的中心城區,上海今天一共只有 6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住了多少人呢?超過一千萬,上海今天有多少人?上海實住人口2080萬。這是我們上海世博園區,我們上海世博會就在上海市的市 中心拿出5.28平方公里土地,一看就知道我們是為了這座城市的功能再造。我們這張照片你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2002年這塊土地,煙霧繚繞,工廠擁擠, 交通擁堵。上海拿這塊土地做世博的園區,就是為了這個城市整個功能再造。前天,胡錦濤同志到了我們的園區,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綠色不是畫畫的,上海世博會 5.28平方公里土地,37%永久綠化。本屆世博會的佈局這樣的展開,我們看到了上海第三地標,第一地標是外灘,第二地標是陸家嘴,包括這幢樓,上海第三 地標是2010年以後的世博園區。

  我們現在有110個項目全線推進,作為東道國最核心的就是一軸四館。我們的世博軸分地上和地下各兩層,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我們中國館可以向世界表明叫做中國造。中國在世界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就是許多建築造在中國,創意在海外。

  昨天所有報紙的照片,錦濤同志握著長者的手,他就是本屆世博館的設計師。我們世博會的主題館的展館面積,今天我到這個會場特別高興,我們這個會 場當中沒有柱子的,說明建築很新穎。但是我告訴各位,我們展館的中心會場面積有2400平方米的展廳,沒有一根柱子。這一建築我們用了13000塊的太陽 能微晶板,成為世界之最。本屆世博會我們中國館主題館和世博中心,我們所使用的太陽發電能力已經全部並網,太陽能發電能力4.5兆瓦,這表明我們走在了綠 色革命的大道上。這屆世博會的主題館值得我們看看,將來成為上海永久的政治會議中心,這是我們的演繹中心,我們的演繹中心有18000人同時入座。本屆世 博會的開幕式將在演繹中心舉行,時間是今年4月30號晚上20:00。

  我也說說海外的,世博會不是中國的,世博會是世界的。42個國家選擇自行設計和建設場館,總面積,每個國家場館面積小則一千,大則6000平方 米,有另外42個國家使用我們的租賃管,小則500平方米,大則2000平方米,我們還有11個聯合館為發展中國家建設。我們本屆世博會到今天,創下了一 個記錄,離世博會開幕還有104天,全世界有192個國家和50個國際組織正式確認參展。我告訴諸位的是這些國際組織,包括了全球性和區域性的,所有重要 國際組織全部參展。我們這些外國的國家展館,剛才談到了這些展館的建設都是美輪美奐的。我給大家看一下外形,這些展館如何評價它們?

  這些展館到今天為止被認為是原創的。我講這句話非常著力,我提示各位原創才是靈魂,原創才有未來。第二、這些國家展館都表明了本國的文化特質, 從來應當在建築這一凝固的音樂當中展示的。因為音樂是特別有特質的,我舉個例子。12月31號,這位意大利的指揮家穆迪在大劇院指揮青年音樂會,我非常的 感動,一個人可以把千軍萬馬調教到這般地步是非一般人所謂。但是穆迪選的曲目,他是意大利人,是那不勒斯人,他選擇的所有曲目都是意大利的,意大利的也是 世界的。所以這些展館表現的是他們本國文化的特質。

  第三、我最感動的是這些展館都力圖表明對於中國偉大文明的尊重。建築要做到這點才不容易了。世界博覽會就是這樣一次人類偉大聚會在一起。我們看看聯合館,非洲聯合館是最大的聯合館,43個國家聚集一堂。

  講創新我再用幾分鐘說一說,我們有兩個重大創新,第一就是城市最佳實踐區。今天全世界有50個最佳案例將在此地系列的展示,最佳案例當中我們非 常的高興,有我們自己的案例。也就是說中華偉大文明的創造和世界融合在一起,告知世界未來該怎麼走。本屆世博會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用各自獨特的文化和科 技發展參展,更值得稱道的是,我們本屆世博會同樣有香港館、澳門館和台灣館,表明我們這屆世博會向世界表達中華人民的訴求,這種訴求就是從歷史走向未來。 我們希望各位關注的是企業館,因為今天你們幾本東西里面還有需要補充的是,我希望你們關注18個企業館的館主和上市的情況。這18個企業館代表了世界未來 的發展趨勢,這18個企業館代表了近100家企業。三分之二以上是世界500強,我們本屆世博會有航天館,航空館,能源館,電力館,船舶館,信息通訊館宣 告了行將出售4G的產品了。

  我們上汽和美國通用聯合汽車館表明了中國現在是世界上製造和銷售汽車第一位的國家。我們有日本聯合企業館表明,日本仍然是重視世博,並作出了重 大的貢獻,我們有韓國的聯合館和中國的民營企業館。我們這些館代表了世界經濟未來發展方向,最核心的就是這次綠色世博,低炭世博,將由於他們的創新成為現 實。如果講我們的世博會還有什麼創新,那就是本屆世博會已經全部搬到了網上。世博會沒有開幕,但是有一句話,本屆世博會將永不落幕,因為世博會已經全部搬 到了網上。如果各位有機會回家點擊這個網站,你就可以看到網上世博會已經開通,儘管正式開幕還有104天的時間。

  大家要瞭解本屆世博會你要花幾天看的,本屆世博會要是看透的話,我們國家和國際組織館現在有100個館,企業館是18個,省市自治區館34個, 城市最佳實踐區50個館。如果大家這兩天買票你不要買單日票,你可以買七日票。上海世博會門票銷售到今天,已經1800萬張。我們的活動和論壇值得向各位 推薦本屆世博會,我們要舉行兩萬場次的文化娛樂活動,與此同時,要舉行一系列論壇。文化娛樂活動每天100場,而且告訴大家你都是免費關上的。像美國費 城,加拿大太陽馬戲和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狂歡節都會表達在本屆世博會上。本屆世博會閉幕的那一天,我們要舉辦高峰論壇,形成上海宣言。哥本哈根會議可能不算 成功,但是上海宣言是推動人類歷史又一個巨大的努力。我們的公眾論壇不斷的舉辦。

  我講到此地,回到題目上,今天應該談談本屆世博會對於上海經濟、中國經濟的影響。讓我說幾句話作為結束。本屆世博會對於上海經濟的影響,首先在 於我們的基礎設施。上海兩座國際機場和五條跑道全部開通,兩座機場時間距離90分鐘,旅客承運人力8400萬人次。紅橋樞紐站兩個月之內就要完工了,是亞 洲最大的樞紐站。13條地鐵行將完工,讓上海一下子邁上了世界,有400公里地鐵里程的城市,我們成為第三個。今天世界地鐵里程超過400公里第一是紐 約,第二是倫敦,第三是上海。其實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一了,為什麼?因為今年我們的總里程達到420公里。

  第二、本屆世博會的舉辦一定為一些新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我認為如下四個產業大家要關注。第一、會展業。第二、文化創意業。第三、都市旅遊業。 第四、一系列的服務業。對於上海經濟的影響之深,就是本屆世博會極大的改變我們城市發展的理念,產業和工業結構從目前比較一般的水平分工,向垂直分工引 導。

  第四,最重要對於上海經濟的發展,在於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無論是服務業還是現代製造業,這兩條腿並舉的方針,由於世博會的舉辦我們真正找到一個歷史坐標,迎頭趕上。

  我結束語,世界上對於國際大都市有八條標準。這一世博會讓我們對8條標準一一對照,找到差距。第一、一個國家大都市一定是在世界政治領域有重要 影響的城市。第二、它的經濟發展凝聚力、影響力、感召力、輻射力很強。第三、它必須是移民城市才可以使人才雲集。第四是媒體高度發展的城市,媒體影響了世 界。第五它必須是一座國際樞紐性城市。第六,它的服務貿易必須高度發達。第七,是國際組織願意選擇這座城市落戶,並成為第二家鄉的城市。第八、它必須是高 度文明的城市。高度文明有三個標準,包括人口期望的壽命一定是世界領先的;在就業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重應當是相對高的;一座城市應當是出大師,產名 品,塑名牌。與剛才八個指標相比我們有距離,但是我們有信心迎頭趕上。

  再次感謝大家!(新浪財經)

曹仁超:A股今年二三月後進入牛市

  香港股神曹仁超今日在深圳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表示,A股到2010年二、三月後即將進入牛市。

  曹仁超告訴新浪財經,A股於2009年8月開始了調整,直到2010年二、三月調整結束後,即將進入牛市,這也意味著其一個調整週期的結束。曹仁超預測,在接下來的2010、2011和2012這三年中,A股將反覆上升,且點數一浪高過一浪,隨後還將實現爆炸性上升。

  緊跟政策走今年不看好地產金融股

  曹仁超坦言,他不看好地產股和金融股。「今年去買地產股就是浪費資金」曹仁超認為,地產股今年漲不上去。

  他分析稱,因為中央的相關政策,今年一線城市的房價漲不上去了,雖然二線城市房價還會有上漲的可能。他告誡投資者,買股票要看明白國家的政策,要緊跟政策走不要跟政策唱反調,而要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

  今年看好工業電訊保險等股票

  對於今年看好哪些行業,曹仁超稱,去年沒有漲上去的板塊今年將會上漲,去年上漲太多的板塊今年將有下跌可能。他認為,工業股、農業股在今年將會有非常好的表現。另外,電訊股也有較好上漲空間,他認為,中移動、電信等都將表現不錯。

  另外,他認為2010年保險股票也是非常看好的,因為中國目前買保險的人比例不多,中國的保險市場非常大。

  對於時下熱炒的新能源概念,曹仁超並不看好。他認為,新能源要成為主流需要一段過程。另外,因為現在這些新能源行業做的人太多,但是因為是初 期,不知哪個方面才有希望成功,太陽能、風能等都有可能因做不好而淘汰。但曹仁超對煤炭和天然氣卻比較看好,他稱,尤其看好天然氣。

  不要過於擔憂中國經濟的泡沫

  有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泡沫經濟嚴重,而曹仁超卻不以為然。他稱,不用太擔憂中國經濟的泡沫,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泡沫接著一個泡沫,但是都沒有出現過大問題,而且經濟是越來越好了,人民生活也有很大地提高。

  談到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曹仁超稱他最近不會去做股指期貨,但是他鼓勵年輕人玩一把,他認為,年輕人虧了不要緊,獲得經驗最重要。(俊萍)

國務院參事石定寰:低炭經濟全透析

  湘財證券2010年度投資報告會17日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舉行,會議主題為「透視低炭熱點 關注世博機遇」。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理事長石定寰教授作了主題演講,以下為其演講全文。

  石定寰:今天很高興參加我們湘財證券對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分析會。今天來了很多人,類似的會前兩天參加過別的證券公司在北京開的會,說明 我們投資界和金融界非常關注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和發展新熱點,這是一個好事情。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主體產業的發展,但是離不開資本市場和金融的拉動。 我本人在這方面是門外漢,是外行。今天主要參加這個會議是學習的目的和瞭解我們在這方面的很多新見解。

  剛才聽了幾個報告很受啟發。從去年以來參事非常重視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專門組成了一個宏觀經濟的小組關注經濟發展當中各種新的變化和新的情 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向國務院建言獻策。根據溫總理去年11月份幾年參事室建立60週年的會上,溫總理做了重要的講話。溫總理希望國務院參事室建成一個具 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的政府諮詢機構,作為政府的智庫。要求參事更加進一步解放思想、關注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同時,要求參事更加敢於直言,更加 要有國際化的視野,更加深入到基層,給我們提了一系列的要求。參事從去年的宏觀經濟研究當中,我們除了本身的參事以外,還聘了一些特約研究員,加大了和社 會研究機構的合作。去年我參加了幾個宏觀經濟的分析會,包括投融資也好,房地產也好,各方面都請來了很多人士,包括企業人士共同研究,把大家真知灼見,哪 怕是未必很系統和成熟的,我們認為很重要的,可以及時的反饋給中央領導。因為參事室的報導和參事的建議,今天提出來以後,過一兩天就在總理的辦公桌出現。 總理講對於參事提出的建議,總理每一件都要看,每一件都要做出批示。今天證券公司的分析會,很多專家對於宏觀經濟做了很多的判斷,提出了很多的看法,我認 為其中很多看法是很有建議的,我們願意從參事的角度和證券公司的研究機構加強合作,大家都是活躍在經濟的第一線,我們有些專家活躍在產業,有的在科技,我 們在座都是在金融市場的最前沿。

  今天我們這個會的主題是研究上海的世博和低炭經濟對於中國2010年經濟的影響。剛才李康講了很多,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今天我著重談談低炭經 濟和新能源的關係。介紹一下低炭經濟和新能源的發展背景和動力。第二講一下我們發展的現狀和歷史,最後講對於未來的展望。我本人80年從清華調了國家科 委,一直在工業這個領域,特別是圍繞能源、交通、製造業這方面的科技工作,包括戰略研究、科技規劃這些工作。在這方面對於我們能源領域有關情況,相對來講 接觸的更多,研究的更多,看到的更多一些,所以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個是談一下我們當前發展低炭經濟和發展新能源、新興產業的背景。這個背景有以下幾點,第一個就是全球氣候變化。進入新世紀以 來,我們全人類受到了幾個重大挑戰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然還有反恐怖的問題,貧困的問題和糧食的問題,但是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到了全球每個國家,每個生存在地 球村的人和此密切相關。這方面全球有更多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話語和共同的奮鬥目標,在這樣的目標大家共同的應對這個挑戰,我想也是對於我們人類的挑戰。

  所以,我們現在歷次召開的各種會議,包括最近的哥本哈根大會,是全球各個國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在全球人類共同關注的面前,大家討論它的聯合 行動,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整個全球經濟發展到今天,人們突然看到了,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劇,人類經濟需求、經濟增長,包括對於能源需求的增長,大量 使用化學能源,造成了今天全球氣侯的變化,特別是變暖的趨勢已經成為不爭的現實。但是這裡面的因素,一個是自然規律,有起有伏。大家都喊全球變暖,但是今 年的冬天是全球最嚴寒的冬天,包括北京50年來下了最大的雪,溫度到了最低。在氣侯變化的長河當中,上上下下是一個正常的。

  但是總體大的趨勢沒有改變,而且表徵越來越明顯,至少我們的南極和北極的變化太明顯了,包括中國的第三極,我從80年代到現在,每一年都去兩次,我親眼看到了我們的青藏高原作為世界第三極,它是亞洲包括中國大量的河流發源地,我們的長江、黃河、恆河等等,所有通向太平洋和 印度洋的幾個主要江河,它的發源地都在青藏高原,都是長期的冰川提供的水源。但是,最近這些年,冰川的面積正在急劇的縮小,山頂的冰貌急劇的縮小。我最早 是20多年前去的,那時候到西藏看到很多的雪山,現在看到一年比一年少,而且西藏都出現了沙漠化。你到拉薩的路上,看到很多山都是沙漠。在青藏高原這樣冰 天雪地覆蓋的地區,沙漠化都出現了,這就是對於我們的挑戰。我們到了高原的聖湖,這個湖面積很大,但是我們每次到湖邊都看到湖在縮小,這是非常可怕的事 實。如果一旦青藏高原,我們的雪山、雪頂沒有了,我們的水源從哪來,這對於人類是一個生存的極大挑戰。

  所以,現在全球關注這個問題,關注這個問題其中的人為行動,就是大量的化石能源的使用放出的溫室氣體,其中二氧化碳佔了主要部分。所以,各個國 家都在從氣侯變化的角度研究新的經濟發展的戰略,特別是能源發展的戰略。由於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在這樣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向低炭能源考慮,甚至向無 炭能源和替代能源考慮。一方面我們的化石能源儲量越來越少,按照很多能源機構分析,到本世紀中期,也就是說2050年左右,化石能源的消費量、生產量將達 到最高峰,本世紀中期前後可能下降,因為資源有限。中國的石油資源是有限的,儘管我們每年發現一些油田,但是很難找到像大慶這樣的油田。大慶經過十年、二 十年的能產以後,現在已經走下坡路了。現在大慶每年出的油,出來的90%都是水,然後把油水分流,這樣在石油的生產過程當中,要付出多大的能量。我們取得 這個能源付出了多大代價。從5000萬噸已經降到了保4000萬噸。我們的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過去是3000多萬噸,現在也是2000多萬噸了,包括我們 的塔里木等其他油田也有所發現,但是很難頂得上我們逐年下降的油田。所以,保住石油1.8億噸這個水平難度非常大的,當然我們天然氣還有一定儲量。從能源 的角度來講人類必須找未來的發展。另外就是氣侯變化,必須要找到低炭或者無炭的能源作為替代。

  第二個動力就是我們國內的經濟發展,一個是能源的保障、安全供應。儘管我們能源總體來講是自給的,90%以上立足於自己的資源,我們中國的能源 70%都是靠煤,中國煤的資源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我們還有比較多的資源可以用,恐怕用上百年不成問題,但是這個量也是逐漸的減少,開發的難度越來越大, 越往深度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包括安全上每年都死很多人,如果死到我們這麼多人的話煤礦早關掉了。

  現在我們能源的結構導致了溫室氣體的排放變成了世界最大的國家,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在對世界經濟作出了正面積極貢獻的同時,我們在溫室氣體 的排放方面,對於世界負面的影響也是最大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國際上的壓力非常大,既受到了發達國家對於我們的壓力,我們僅僅這幾年發展起來的,從百年 的歷史來看,我們消耗的量比你們少得多,我們人均排放比你們還要少,但是現在我們的人均排放也達到了世界排放的平均水平,很難拿平均水平,我們只能拿總 量,說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後發展,你們發展了這麼多年,你們無權剝奪我們發展的權利。

  這次的哥本哈根會議上,我們不僅受到了發達國家對於我們的挑戰,也受到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挑戰。說我和你中國不一樣,你考慮發展,我考慮生存, 我的島都要淹沒了,對於中國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溫總理開展了緊急的外交活動,一方面和美國、歐洲、日本和金磚四國開展工作,包括安撫小國,承諾我們給他 們提供經濟和各方面的援助,才減少了我們的壓力,最後形成了這樣一個會議的宣言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們現在石油的進口,去年開始超過了50%。按照現在我們的汽車保有量和汽車的發展,拉動內需,拉動消費非常重要,拉動經濟的增長支柱產業非常 重要。但是我們這種汽車工業目前這種發展態勢和趨勢,使得我們石油的需求急劇的增長。我們每年石油增長量主要是交通需求。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恐怕到不的 2020年,我們的進口油將佔到對外依存度超過70%,我們03年當時搞中長期科技規劃的時候只有30%多,短短的四、五年超過了50%。按照這個發展速 度以後有可能超過60%、70%。美國為了保持石油的消費和進口,他動用了全部的軍事力量保證,我們有沒有這麼大的量保護這樣的運輸通道,我們有沒有可能 把全世界的能源拿到中國用。我們對外資源是我們對外投資的重要戰略,就受到了很多國家給我們的阻力。我們從國外拿到這點油非常不容易,代價是很大的。從這 些方面來講,我們面臨了一個新的挑戰,就是找到一個新的發展戰略。特別是我們經濟持續發展到今天,不得不考慮過去以土地和礦產資源和勞動力這樣的資源驅 動,包括外需增長作為我們的動力,恐怕要轉向內升的增長和我們的創新驅動。因為老的路走不下去了,我們不可能把全球的資源都拿到中國發展來發展中國的產 業。所以必須要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

  我認為剛才李康講的問題,這場金融危機對於我們中國確實是一個更好的發展機遇,確實是利大於弊,儘管我們經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我們不僅是追求 發展速度,更看到了我們比較的質量和效益,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這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這場金融危機,我們繼續研究沿著勞動經濟模式持續走下去,想剎車剎不 住。但是由於外界的因素,不得不影響我們的發展速度,也不得不冷靜的思考我們未來的發展建立在什麼基礎上。

  這次的發展結合了金融危機對於我們帶來的影響,迎接這樣的挑戰,進一步研究和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正在調整我們的發展方式和調整我們的經濟結 構。我想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明確提出了2010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中央採取一系列的切實措施作出切實的努力。這樣的努力為中國下一輪的 經濟增長奠定一個良好的,更加健康、科學、合理和可持續性的發展機制,從這個意義來講,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了好處是很大的。

  從這裡看出,我們對於今後的經濟更加有信心,這個信心不是盲目增長,過去我們增長盲目性很大,完全按照過去的老路,某一天可能就要發生崩潰。但是,由於我們這兩年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迫使我們重新的思考和調整,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第三就是世界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溫總理強調每次新危機必然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它為世界經濟新一冷的增長提供一個強大的發展動力。這一輪的科技 革命大家都在預測,什麼作為旗幟和主要的方向。剛才幾位同志,包括周主席談到了綠色革命就是未來科技革命的主導方向,它包括低炭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各 種環保技術和有利於促進發展的信息化技術。這些方面構成了我們未來發展的新趨勢,也是我們著力要發展和培育的戰略性的新興產業。

  最近大家應該很好研究一下,溫總理在11月3號對於首都科技界的講話,這個講話第二天發表,但是隔了十幾天以後,溫總理進一步徵求各個部門的意 見以後進行了修改,全文發表。這個發表溫總理講的很明確,我們經濟開始復甦的時候,要可能考慮更長遠的問題。什麼是長遠的問題?我們的科技創新問題、教育 問題和人才問題。如果沒有這樣的科技創新,就不可能為我們新一輪經濟增長提供強大的基礎和後勁,我們新一輪的經濟增長不可能走過去的老路,必須選擇新的方 向。這篇東西各位要很好的研究和學習,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也是中央在考慮的問題,也是我們投資人考慮長遠投資當中,必須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第四我想基於上述幾點,我們國家各個方面都在研究低炭。海南省作為國際旅遊島的建設,什麼支撐它的發展?低炭經濟。最近它的書記和省長在這方面 做了重要的批示,把發展低炭經濟作為國際旅遊島的重要經濟和產業的重要支撐。沒有這樣的低炭經濟就不可能有未來新的形勢下國際旅遊島的建設。前天徐匡迪同 志在海南省做了一個報告。最近國內有不少單位都在研究,有不少城市把這個城市向低炭化發展,一些省,包括海南和上海都在研究這樣重大的發展戰略,最近北京 也在研究,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也在聽專家講課,研究低炭經濟的問題。

  所以,低炭經濟從03年第一次作為英國政府的白皮書,在英國政府的發展戰略當中提出以後,我們國內前幾年還是在學術界進行研究。但是從去年,結 合我們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行動,已經正式納入了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劃。我們啟動了新的十二五規劃,把低炭經濟作為我們發展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任務。

  最近幾天我參加了北京一系列的重要會議,包括全國科技會議,全國科技獎勵大會,溫總理的講話,劉延東國務委員的講話和前兩天參加全國科協的會 議,王兆國的講話都強調了未來經濟的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炭經濟,這幾個概念應該說是一致的。這是我們經濟發展主導的重要方向。

  當然在低炭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要立足中國的國情,我們不可能和當前的發達國家一樣,它的內涵和我們的內涵不一樣。第一,我們中國再有能源 革命和替代能源,從我們的國情出發,高炭能源煤的利用仍然是我們的主體。中央提出來高炭能源低炭利用,通過技術的創新達到這個要求。我們的新能源當中,必 須把清潔煤技術作為我們的重要方向。前幾年江澤民總書記講,別的國家可以不搞煤化工,但是中國的國情決定了,這是我們中國的戰略,必須要搞。在我們低炭經 濟、低炭能源當中,我們要根據中國的國情搞。

  第二、我們更加強調或者是首先強調節能減排。我們的傳統產業和製造業仍然佔了大頭,在產業結構當中仍然是主體,包括鋼鐵和高耗能工業。我們在調 整這個結構,但是不能把這個產業全部從經濟當中砍掉或者抑制發展,我們希望它有進一步節能減排的要求。所以,節能減排對於我們當前製造業工業來講,實際上 工業化來講仍然是一個重要的任務。我們的低炭經濟包含了對於工業的節能、建築的節能和交通的節能。

  同時,面向未來我們要逐步的實現替代,使我們高炭能源向低炭化和無炭化發展,這是我們幾代人,這一個世紀人的基本任務。通過一個世紀,一百年的 努力,中國才有可能實現全面的轉化。我們現在因為預期到2050年,我們的化石能源仍然佔到50%,這是相當艱巨的任務,我們能源消耗的總量太大,我們現 在不到30億噸,到2020年我們可能接近40億噸,在40億噸當中有10%幾的重量難度很大。所以,這樣的替代過程不是五年、十年、二十年馬上可以實現 的,是要通過幾代人的努力。但是我們今天不做,今後也不可能實現。這樣一個工作必須從今年開始做起。我們強調低炭經濟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第三、過去我們強調生態環境的保護,環境要保護,生態保護,經濟就要受到影響,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環境的破壞。現在看起來人類正在探尋一個新的道 路,走綠色經濟的道路,走低炭經濟的道路,找到一個既能夠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又能夠使我們的經濟得到科學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和需求得到滿足。但是是科 學合理的需求,不是過度的需求,保證我們人列需求的增長,找到一條新的道路。我想低炭經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促進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協調發展的新的 發展道路。所以,低炭經濟是一個積極的概念。

  同時,要實現低炭經濟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作為基礎,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條件,政策、法律、資本、金融市場和人才等各方面,但是科技創新是低炭經濟 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沒有技術就實現不了低炭化。我們的高炭能源,煤炭利用過去長期都是直接燃燒,工廠的工業鍋爐到火力電站都是直接燒煤,造成了有害氣 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是影響最長,影響危機最大的。但是要把它真正做到清潔化利用,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排排放,或者排放有害的東西加以轉化,這就 需要大量的科學技術。比如我們的潔淨煤技術的發展,現在參數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高,效率越來越高。人們正在進一步探索把煤氣化聯合情況發電,這樣大大提 高了發電效率,從過的30%提高到50%。我們現在提出以煤的氣化為基礎,生產各種化工產品和其他的化工產品等。

  這樣一種綜合利用,就是一個新的煤炭利用的高炭能源、低炭利用的新局面,現在我們正在向這個方向發展,但是沒有產業化的進程這個技術難以實現。 我們未來的核電是低炭、無炭的,但是還要依存礦產,這種礦從全球來講都是有限的,所以它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有一個限度的。另外核能的發展, 放射社物質的處置還是人們面臨的問題,包括核擴散的問題。

  從現在來看,真正做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和我們這個地球和宇宙、太陽系並存的體系就是可再生能源。從長遠來講還有熱核聚變和核聚變等等。當 前來講人們看到了可再生能源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發展機遇。地熱能、海洋能、水能這些都是清潔的,沒有溫室氣體排放的,又是一個可以永續利用的能源,所以提出 了這樣的發展。

  當然,我想在低炭經濟當中,我們還有很多例如的工藝過程,包括新型材料和各種環保的產業,水的治理,垃圾的治理,各種資源的再利用,循環經濟很 多工藝流程。所以,我想低炭經濟包含的這個行業是多方面的,既體現到對於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體現了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也滲透到我們服務業和其他的 行業當中。包括我們的衣食住行,這次我們上海世博會展示的低炭的交通、低炭的建築、低炭的生活方式,在這些方面還有很多探索的空間,這給我們的投融資創造 了無限廣闊的空間。不要看到現在這點成熟的,隨著我們技術的發展,不斷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增長點都需要由投資拉動,不僅是政府投資,更多還是社會 制度和資本市場。

  第二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新能源的發展。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像煤和核能不多講了,重點講可再生能源。它納入了國家的計劃,得到的國家的關注 是從改革開放以後,改革開放以前我們也有,水電我們很早就有了,包括農村的沼氣,58年農村開始搞沼氣,70年代中國已經是一個小沼氣的大國。75年小平 同志陪同金日成到中國視察,就看到了中國的沼氣,這樣的技術輸出到很多發展中國家。這些都沒有進入到大規模的能源商品能源供應系統,沒有進入到能源大的體 系,但是它很實用。真正進入到國家能源的戰略政策,應該是從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從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全球開始關注新能源問題,聯合在國1981 年第一次在非洲肯尼亞內羅畢召開了世界新能源再生大會,動員全球的力量發展可再生能源。剛才世博局講到了過去世博會的歷史,1982年在美國的世博會上, 其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發展新能源,那次博覽會中國也第一次送去了產品,包括我們農村用的太陽灶,包括靠太陽能動力的旅遊船,這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我們 新能源剛剛發展就參與了世界新課題,把中國的產品拿到了世界博覽會,但是我們的規模很小。

  為什麼小?因為技術難度比較大。新能源,包括太陽能和風能資源分散,不像煤炭、石油能量密度很高,使用起來比較方便。這個技術當時很不成熟,價 格成本很高,一般來講商業化不可能實現。技術的水平,成本高,經濟性難以使市場承受,隨著石油危機的緩解,油價大大降低了。在這麼便宜的油價情況下,人們 不可能考慮用新能源。所以在全球熱了一陣以後又冷了下來。後來在92年全球召開第一次里約熱內盧的大會,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提出來,也就是說從氣侯變化提 出了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能源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提出了可再生能源戰略。所以,這樣給可再生能源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不僅是能源的需 求,更有可持續發展,氣侯變化。在這以後全球進一步的發展。

  中國也是在這樣的進程當中,我們從80年代初期第一次納入了國家六五的科技計劃,但是我們當時的經費有限,全國三年拿出了300萬人民幣解決全 國的科技攻關問題。所以,當年我們主要從生物質能利用,包括進一步提高它的水平、大型化,從太陽能的光伏發電,包括熱水器的開發和小風機,為瞭解決蒙古包 一家一戶的用電問題,以這個問題為由組織攻關。我們當時發展的起點非常低,當時國際上已經發展兆瓦級的風機了,我們還是在一個千瓦以下,幾百瓦的風機起 步。由於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把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納入了國家的能源政策,國務院過程關注,曾經成立過國務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農村能源領導小組協助這方 面的工作,當時提出了正確的方針,提出了遠有發展的前景,近有發展的潛力。首先解決農村的用能上,而不是重點碰有大電網覆蓋的地區。

  同時,我們提出了要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究效率。按照這樣的方針,促進了中國在那個時期的發展。到了2000年的時候,國內發展有 了一定的基礎,我記得幾個部委在90年代制定過規劃,當時設想把中國的風電到2000年搞到一百萬千瓦,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我們的技術、成本、政策問題沒 有實現這個目標。但是進入新的世紀以後發展觀有了變化,能源政策隨著新時期的發展需求,包括可持續發展政策的推動,人們更好地看到了可再生能源在未來發展 強大的作用和動力,各方面開始關注。特別是從我們06年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有法可依,依法促進發展,增加了人們投資的信心,投入的信心和 產業發展的信心,它不是隨意性和權益性的東西了。加上我們各種技術的進步等等,使得我們這幾年在國際市場的推動下,在國內政策的推動下有了很大的發展。最 近我們這幾年的風能,現在生產能力、製造能力比過去有很大的加強,全國有七、八十家整機製造廠,有一大批圍繞著零部件和各種設備的國產化和技術開發成立的 專業化公司,形成了比較大的風能產業,支持中國的風電。我們最近三年每年都是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增長。從2000年初期的不足一百萬千瓦,發展到去年超過 2000萬千瓦,估計到09年底,我們比上一年又在翻番增長,所以發展速度很快的。

  發展當中我們的產業成長起來,國產化的配套能力成長起來了,在這樣的行業當中,仍然面臨了國際的競爭,各國大公司都看好中國的市場,所有世界名 牌的風機企業進入中國的市場,這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如何增強我們的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進一步適應市場的需求成為我們新的戰略發展的任務。在太 陽能的利用方面,我們中國的熱利用,特別是低溫的熱利用中國始終保持著世界第一。大家不要小看熱水器,在節能減排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全國累積已經 安裝了將近1.5億平方米的熱水器,節能量達到了上千萬噸的標準。這樣的小產品在整個國家的節能減排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向進一步的更高溫,各種發 電技術,大規模的熱發電技術在發展。我想今後三五年中國太陽能的熱發電也有很大的發展,這種發電方式可以把成本價格降低,使它和傳統常規的電競爭。太陽能 光伏發電,通過物理的轉化,通過半導體的基本原理,由光到電的轉化過程,我們形成了光伏電池。前些年我們都是單晶硅電池,以後發展多晶硅電池,現在向薄膜 電池發展。這個產業的發展,主要得益於資本市場的拉動,一個是政策,當然還有我們的科技,更重要的就是資本市場體現非常的明顯。整個發展到2000多個, 能力超過三千兆瓦,而且我們大量的產品,由於過去國內的市場沒有培育起來,大量產品出口,既然能夠出口,特別是到歐美市場,就可以經受歐美市場嚴格標準檢 驗和質量的檢驗,達不到標準不可能讓你安裝。所以德國、意大利安裝的電池是中國出口的電池,是中國生產的電池,所以產品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成為這種局面 靠什麼原因?主要就是靠民營企業的發展和資本市場的拉動。短短的兩年內,中國有十多家企業先後在美國的納斯達克和美國的主板市場上市,形成了一個中國板 塊。

  從這樣的板塊當中,我們十幾家骨幹企業拿到了幾十億美金,幾百億人民幣,這些錢如果靠國內的投資和政府的錢是不可能的,人民銀行的貸款也不可能 做到。所以,正是由於資本的拉動,資本市場的作用促進了這個型材的快速發展。而且主體是民營經濟,不是國有經濟。我們到現在為止太陽能電池主幹企業沒有一 家是國有的,都是民營企業的。包括最近LDK從最前端的多晶硅材料,運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工程公司進行工程的設計和設備的製造,到建設,一萬五千噸,目前 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最先進的。第一條線投產,第二條線正在調試,第三條線根據市場的需求準備進入。

  整個中國的光伏電池從最前端的原材料到最後我們的裝配,包括我們的建設速度很快。太陽能光伏電站,很多地方自主建設的電站,因為五萬千瓦以下自 己可以審批。去年由於我們中國國內進一步加強了市場的培育,包括財政部、科技部、建設部、能源局等等,出台了一個和建築相結合的工程,第二出台了金太陽示 範工程。通過這兩個工程的拉動,帶動了國內光伏市場的培育。這種形勢的項目到目前有幾百個兆瓦,進一步拉動了國內產業的發展。去年我們的光伏市場受到了金 融危機的影響,訂貨量小,隨著哥本哈根會議以後,各國落實推動減排的問題,同時隨著中國能源結構的調整,我想今年的市場會更好。這個市場會進一步拉動這個 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將鼓勵更多的單位投入到新的產品開發。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是在這個產業生產過程當中有一定的能源消耗,但是這個消耗兩年以內就可以回 收了。太陽能電站20幾年的生命週期,所發的電和所投入的能源相比來講,兩年以內可以回收。

  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有不斷新的工藝產生。包括現在的冶金法等等,把成本和能耗進行降低。我們光伏產業這幾年降價的空間很大。大家知道上 海崇明島的示範電站,國家發改委給了四塊錢的電價我們都覺得低,但是去年電價至少要降到兩塊錢以下,而且普遍很多企業都是在一塊多錢,兩塊錢就可以接受。 我們這兩年隨著技術的進步,隨著原材料供應的國產化,包括進一步設備的國產化,將來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人們預測2015年前後,太陽能的光伏發電和常規 電持平。當然,在此之前政府補貼的拉動仍然是需要的。

  我們在生物質能這方面,包括生物質能發電、液化,特別是生物質能替代液體燃料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這方面的技術還是在突破的前沿,還差了一點,沒 有大規模的實現商業化。最近幾年,無論是秸稈、現在纖維素的,做酒精還是作為生物質能的廢物生產的合成燃料和合成柴油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國內很多企業都 是在突破的前沿。經過幾年努力,完全可以實現基本的產業化。將來生物質能在替代液體燃料這方面,為我們發揮相當的作用。包括作物的秸稈,森林的廢棄物和各 種垃圾有10億噸的量。如果5噸出1噸油也有很大的量。

  另外,從水能和其他方面來講也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對於未來的發展有進一步的挑戰。中央強調把新能源放在第一位,最近所有中央 文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信息網絡和互聯網,航天航空的排序,提出了幾個發展方向,但是新能源始終放在第一位,包含了我剛才說到了幾個 方面。根據現在的情況,進一步調整我們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去年年底全國人大修改了再生能源法,使得再生能源法的操作性更強,把制定國家規劃和地方規劃 納入到法裡面來,依法制定規劃。第二要進一步增加全額保障性收入,使得電網必須全面的收購新能源產生的電力。現在包括智能電網的問題,進一步研究怎麼樣安 全合理接入我們的網和儲能技術都是在研究之列。這樣保證投資者的利益。

  第三就是國家建立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一個是財政的投入,一個是電力的附加費。這樣一個有上百億的電價附加費支持,加上財政的補貼,雙管齊下,我 想對於我們整個市場拉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情況下,國家進一步的制定十二五規劃和新產業的發展規劃。現在我們可以預期,我們的風電到2020年,裝機 容量超過一億千萬,我們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過去很保守,07年的規劃到2020年只有180萬千瓦,相當於我們兩個90萬千瓦的機組。按照我們現在的基礎和 條件,2020年至少到2000萬千瓦,3000萬千瓦。按照總書記和溫總理在全球大會的表態,我們承諾15%左右非化石能源。

  在這麼一個發展前景有一個重大的措施保證它的實現。隨著我們調整發展方式,調整我們的結構,要真正使得低炭經濟把再生能源實現低炭經的重要目標 和重要任務,納入國家規劃。在法律上、政策上要進一步的落實,當前我們呼籲告訴發改委有關部門進一步出台 電價政策。風電補貼政策過去有了,但是太陽能發電政策沒有落實下來,我們希望提出一個科學合理的電價政策,通過這個政策鼓勵人們這方面發展的積極性。寧夏 很多電站發展10兆瓦,20兆瓦,如果國家提出一個合理的,可以有利於促進發展的政策,將有一大批電站上,如果價格不合理,給人家很低,我想賠本的買賣誰 也不會幹。所以政府的政策在目前的階段十分的關鍵,我們希望給出一個合理的政策。所謂合理的價格政策,按照全國人大的解釋,合理成本及合理利潤,同時考慮 各地資源的不同,因為我們資源都是分區的,差距很大。

  第二方面加大科技創新。我們現在利用的太陽能也好,預測三年五年,最多超不過十年,大量的技術落後和淘汰了,必須有新的技術更新。現在世界各 國,尤其是美國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力量,誰在創新上有更多的發展,才可以在新一輪的競爭當中佔領制高點。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領先位置必須加大創新的投 入,在科技創新作出更多的突出成果,拿到更多有核心的技術和我們核心的競爭力提高。

  第三、我們要有人才。再有就是投入,投入首先是研發的投入,基礎設施的投入,包括資源的評測,風力資源評測,太陽能資源花很多的基礎建站,現在 國家投入有限,國家氣象局呼籲加強資源的評估工作。另外就是重要的資本市場。昨天我在海南聽到了消息,我回來看電視看到了,海南由於有國際旅遊島這樣的政 策出台,吸引了大量投資向海南投入。首先就是浙商公開講了幾個數字,一個是4000億熱錢從山西的煤礦轉向海南,又是房地產,可能也有其他的。我們怎麼通 過國家政策的引導,不要都投資在房地產上,我想戰略資源的培育上,應該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這裡面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我們 研究一下中國的投融資政策怎麼樣引導。

  今天,我們這個會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希望加強我們協會就這些專業的部門和我們投融資之間的結合。在這裡預祝投融資和資本市場可以在培育中國未來的低炭經濟,培育未來戰略產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謝謝大家!(新浪財經)

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

從歷史表現看美元指數與新興市場的關係

  美元指數類似於顯示美國股票綜合狀態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數,美元指數是顯示美元對六種國際主要貨幣的強弱,這六種國際貨幣分別為:歐元、日元、英 鎊、加拿大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我們預測美元指數的基本思路是:先利用回歸分析,找出六種成份貨幣對美元在未來的走勢,看它們是升值還是貶值(按百分率計算),然後再按照各個貨幣的比重進行加權計算來預測美元指數的未來趨勢。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美元指數未來3-6個月有上漲預期,我們估計未來3個月上漲2.015%,未來6個月上漲3.054%。

  我們收集了幾個新興市場指數(我國香港、韓國、巴西、我國台灣)的數據,試圖發現這些新興市場的股市表現與美元指數的關係。收集的數據有:美元 指數從1974年1月至2009年11月的月數據;香港恆生指數1974年1月至2009年11月的月度數據;台北加權指數1974年1月至2009年 11月的月度數據;韓國KOPSI指數1980年1月至2009年11月的月度數據和巴西聖保羅指數1988年4月至2009年11月的月度數據。

  我們不難發現它們有兩個共同點:第一,進入2000年之後,大致有兩個時間段,四個新興市場的股市指數與美元指數呈現負相關性,且在這一次經濟 危機期間負相關性更加顯著。第二,四個新興市場與美元指數的負相關性所呈現的時間段都非常接近(四個市場的負相關性開始展現的時點間隔大約在半年以內), 說明存在某個因素對這四個市場幾乎同時產生作用。由於美元指數被廣泛地認為是美元流資的指向標,所以我們認為美元指數可以作為新興市場股市的先行指標,並 為我們對預測未來股市走勢提供思考角度。

  我們特別分析了香港市場資金流動性和恆生指數的關係,發現在這一次香港股市的上漲行情中有這樣的內在邏輯:全球流動性氾濫(美元弱勢)→ 流動性進入香港市場→ 雖然不是立即作用,但是在大約4-5個月之後帶動恆生指數上升,即美元指數或者香港市場的流動性可以作為一個先行指標來預測恆生股指的未來趨勢。經過相關 性分析、回歸分析和Monte Carlo模擬的結果顯示:如果2010年一季度恆生指數受到美元指數上揚影響而調整,其下行的底部區間為20620-21270點;如果美元指數上揚趨 勢持續至2010年二季度,則恆生指數的下行底部為20090-20600點。(平安證券研究所-李先明)

2010年1月12日星期二

低碳經濟:邁向生態文明之路

  二氧化碳過度排放,溫室效應愈演愈烈。世界各國對此情況高度重視,於是「低碳」這一概念走到了歷史的前台。而能吸引整個社會在生產和消費環節參 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低碳產品,無疑是步入低碳時代的敲門磚,低碳產品認證也就當仁不讓地成為步入低碳時代的福音。為了進一步瞭解這一應時而生的項目,近日 《經濟》記者採訪了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唐丁丁。

  環境危機促進國際低碳經濟發展

  《經濟》:國際開展低碳產品認證的背景是什麼?它有什麼樣的意義?

  唐丁丁: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越發嚴重。而近百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CO₂)濃度的不斷升高,導致全球正在經歷一場以地球變暖為特徵的顯著氣候變化。這一變化對人類生存安全的嚴重威脅,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

  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發展」、「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至此,擯棄20世紀的傳統 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開拓一條新路。

  低碳經濟,顧名思義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增長模式。為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鼓勵企業生產低碳產品和提供低碳服務,越來越多 的國家在其相關機構的支持和倡導下,針對產品生命週期內的碳排放環境行為,開展了低碳產品認證,即通過向產品授予低碳標誌或環境標誌,來向社會推薦一個以 顧客為導向的低碳產品採購和消費模式;以公眾的消費選擇,引導和鼓勵企業開發低碳產品技術,向低碳生產模式轉變,最終達到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效果的項目。 正是如此,國際低碳產品認證項目在近兩三年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目前,已經有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十幾個國家開展低碳產品認證。

  中國開展低碳產品認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經濟》:針對這樣一個國際形勢,您可以談談我國開展低碳產品認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嗎?

  唐丁丁:首先,開展低碳產品認證是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有力舉措,有助於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兩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觀的 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與環境友好型社會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從全球範圍來看,人類的「生態足跡」已經超過了全球承載能力的20%,特別是溫 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已對解決全球環境問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低碳產品」是對傳統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的創新與提升,是新一輪經濟週期突破「增長瓶頸」構 想的組成部分。低碳產品認證,一方面可以對生產領域中各類活動的溫室氣體設定相關限值標準,有助於產業自身節能減排和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成為聯繫公 眾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紐帶,為社會樹立良好的消費價值導向,有助於構建全方位的生態消費體系和形成新的消費價值觀。因此,在目前階段開展低碳產品認證,對 於推進我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可持續消費,帶動我國循環經濟發展,進而全面推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都有很大幫助。

  其次,開展低碳產品認證有利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的實施。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 國之一,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方案》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確定了到2010年,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原 則、重點領域及其政策措施。近日,我國政府再次向國際社會宣佈了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強度的減排目標,並將其納入我國「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我們相信,通過開展低碳認證,以市場手段引導產品生產企業轉變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生產模式,實現經濟、環境效益「雙贏」,充分發揮以市場為基礎的節能新 機制,促進《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實施,是對世界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貢獻。

  而培養公眾關注氣候變化的意識,就成為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應對氣候變化的保障措施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低碳產品認證將建立生產企業和消費者 參與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各方的主觀能動性。此外,低碳標誌傳達了產品碳排放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完善了氣候變化信息的發布渠道,拓寬公眾參與渠道,促 進社會各界參與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把關注氣候變化的觀念融入到普通公眾的日常生活,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培養中堅力量。

  再次,開展低碳產品認證有助於我國緊跟國際低碳經濟潮流,在戰略上應對「低碳」挑戰,超前部署,贏得先機。在當前金融危機下,發達國家紛紛將低 碳經濟作為刺激經濟復甦的重點領域,並促使全球低碳經濟全面啟動,尤其個別發達國家擬制定包含「碳關稅」條款的法案,有的國際組織也提出「碳關稅」可適用 於國際貿易規則。在WTO和自由貿易區談判中,發達國家也一直推行「低碳」概念,將環境產品、低碳產品或者氣候友好型產品標準,作為其以低碳環保之名,行 貿易保護之實的手段,並討論對非「低碳」產品、服務和技術徵收「碳關稅」。這無疑將嚴重威脅我國製造業低成本的國際優勢,形成潛在的「低碳」貿易壁壘。開 展低碳產品認證是對未來可能出現貿易壁壘的率先政策實踐,大力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減少潛在的綠色貿易壁壘,正確引導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在低碳產品認證領域,德國藍天使標誌於2008年推出基於I型環境標誌的氣候標誌。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和美國加州等也分別推出 了基於III型環境標誌的碳足跡或碳等級的低碳標誌。2009年6月,在第十一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上,低碳產品認證被確定為中日韓未來五年的十個優先合 作方向之一。因此,開展低碳產品認證可以提升我國的國際環境形象,在今後國際低碳產品認證互認與合作中把握主動。

  最後,低碳產品認證有利於調整我國貿易結構和促進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是實現節能減排和貿易發展雙贏目標的政策示範。如今,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 型產品的國際需求強勁,而金融危機是調整貿易結構、促進綠色發展的難得機遇。開展低碳產品認證,並輔以對低碳產品實施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有助於建立健全 高效節能環保產品、推廣激勵制度及落後產能退出機制,有助於創造包括環境服務在內的綠色就業,有利於調整貿易結構和促進貿易的可持續發展,能夠大力推進資 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標誌產品認證事業的發展。

  中國開展低碳產品認證的階段性規劃和組成機制

  《經濟》:請簡要談談我國開展低碳產品認證的階段性規劃。

  唐丁丁:環境保護部領導高度重視發展低碳經濟以及開展低碳產品認證工作,環境認證中心分析國外低碳產品認證的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組 織制定了《環境認證中心開展低碳產品認證》的發展規劃。我們這項規劃的具體內容是將低碳產品認證工作分為三個階段:「中國環境標誌——低碳產品」階段、產 品碳足跡標誌階段和產品碳等級標誌階段。

  在低碳產品認證的第一個階段,我們將會對中國環境標誌現有的74個產品種類進行分類。把氣候相關產品,也可以說把產品在生產或使用過程中產生較 大溫室氣體排放的產品歸入到「中國環境標誌——低碳產品」。在中國環境標誌產品技術要求每年的制(修)訂工作中,對納入「中國環境標誌——低碳產品」類的 產品技術要求中增加碳排放的限值要求,並按照原有中國環境標誌認證體系,對通過認證的該類產品授予「中國環境標誌——低碳產品」,以表示該類產品對保護氣 候方面的積極作用。目前,通過中國環境標誌認證的企業超過1600家,涉及到的產品型號超過30000個,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 大限度地提高低碳產品認證的影響力,引導企業和消費者積極參加溫室氣體減排活動。

  在低碳產品認證的第二個階段,我們將會開展產品碳足跡和產品碳足跡等級標誌。產品碳足跡標誌是在「III型環境標誌——環境產品」聲明框架下, 基於生命週期分析(LCA)和產品碳足跡(PCF)計算方法學,將產品在生產、運輸、使用和報廢處理的全生命週期過程中排放的各種溫室氣體轉化為二氧化碳 當量(即產品的碳足跡),將其在碳足跡標誌中予以表述。碳足跡標誌是對產品導致氣候變化的環境性能進行聲明,有助於公眾自行比較產品碳排放的信息,並進行 消費選擇。

  在收集和調研產品行業碳足跡基礎上,可研究設置產品的行業碳排放等級,對產品進行「碳等級標誌」認證。碳等級標誌是對產品碳足跡和所處行業等級 信息進行聲明。碳等級標誌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好的幫助其在消費過程中進行判斷和選擇低碳產品,推動社會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的進程。

  《經濟》:我國開展低碳產品認證的優先領域是什麼?

  唐丁丁:目前,「中國環境標誌——低碳產品」認證的產品種類,將會從現有的中國環境標誌標準體系中選取。主要從產品的影響力、產品在生命週期內 產生溫室氣體的數量、產品所在行業的現有技術儲備和減排潛力以及產品與消費者的密切程度。目前,我們主要選取像家電產品和辦公設備等在生產和使用階段排放 溫室氣體較多的產品種類,作為開展低碳產品認證的優先領域。

  《經濟》:請問在制定低碳產品標準時,將會採用什麼樣的組成機制?

  唐丁丁:依照認證工作的操作規程,無論是在低碳產品認證的哪個階段,我們都需要制定低碳產品的標準。

  在低碳產品認證的第一階段,我們將會制定「中國環境標誌——低碳產品」標準,它的制定工作是與中國環境標誌原有標準體系結合在一起的,即由環境 保護部下達標準的制定計劃,再由我們負責標準的制定工作。在制定標準過程中,將會邀請行業協會代表、企業代表、檢測機構代表、環境專家以及相關利益方參與 到「中國環境標誌——低碳產品」標準的制定當中,充分保證它的公正性和科學性。最終制定完成的標準將會由環境保護部批准,正式頒發為國家環境保護行業標 準。

  在低碳產品認證的第二階段,我們將會制定產品碳足跡種類規則。產品碳足跡種類規則將會對在評價產品整個生命週期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所涉及的產品 邊界、功能單元、產品分配規則和計算規則作出詳細的規定,以保證依照這個產品碳足跡種類規則計算得出產品的碳足跡具有可比性。在產品碳足跡種類規則的制定 當中,我們同樣會邀請行業協會代表、企業代表、檢測機構代表、環境專家以及相關利益方參與到標準的制定當中,保證各個利益相關方的想法都能充分反映到標準 當中。(《經濟》雜誌)

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碳關稅來襲

  2009年底,歐盟重要智囊機構提出碳關稅設想。1月15-17日的歐盟2010年氣候政策聽證會很可能採納這一設想

  「歐盟應該考慮對沒有採取減排手段國家出口到歐盟的商品徵稅。」作為歐盟的主要智囊機構,歐洲政策研究中心在2009年12月底的最新報告中這 樣建言。而就在半個月後的1月15日到17日,歐盟各成員國的環境部長們將聚集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討論失意哥本哈根大會後的歐盟氣候政策。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1983年成立於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對歐盟政策形成有重要影響,其2007年資金來源中的30%來自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的撥款。

  該智庫能源氣候項目負責人伊恩霍夫(Christian Egenhofer)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中表示:「如果啟動碳關稅,那麼可以幫助歐盟在未來的氣候變化談判中獲得主導地位。」

  而一旦歐盟政策決策者接受建議,啟動碳關稅,中國將首當其衝: 中國出口產品大多仍為低端產品,生產中的碳排放相對較高。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如果碳關稅全面實施,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製造」可能將面對平均26%的關稅,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WTO葫蘆規則

  難斷碳關稅葫蘆案

  而可以幫助「中國製造」應對碳關稅的關鍵問題仍然無解:向進口商品徵收碳關稅是否違背WTO原則?

  碳關稅向所有進口商品徵稅,徵稅的標準是商品生產中的碳排放量,因此這點違背了WTO成員方不得因產品的生產方法而被區別對待的原則。

  但WTO一般例外條款(GATT)的第20條又給碳關稅留了個後門。該條款允許WTO成員國在某些情況下採取基於環境理由的貿易限制。

  伊恩霍夫分析說:「如果歐盟決定徵收碳關稅,那麼這項稅收應該是不追求回報的,稅入應該被用來成立氣候變化相關基金。這樣,歐盟就可以援引第20條條款,強調徵收碳關稅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有助於人類以及其他各種生物的健康。」

  2009年WTO和聯合國聯合發佈了《貿易和氣候變化》報告,報告並沒有否決這種可能。但該報告的WTO方撰寫者是該組織秘書處,WTO秘書處只負責為WTO成員國提供建議,並不參與制定規則。

  一旦歐盟啟動碳關稅,而中國等成員國提出反對意見,那麼訴訟將由WTO的爭端解決機制──由獨立的貿易專家和律師組成的專家小組進行裁決。專家 小組既可能認可歐盟援引第20條條款,承認碳關稅,也可能認定碳稅的目的並不是應對氣候變化,而是為了補償本國企業的損失,而判定碳稅非法。

  至今還沒有任何WTO專家小組處理過碳關稅貿易糾紛,這使得碳關稅是否合法這個關鍵問題仍留有懸念。

  兩難選擇:碳市場,還是貿易戰

  現在的哥本哈根協議中還沒有各國具體的減排數字,根據協議的規定,在今年1月底之前所有國家都必須遞交溫室氣體減排計劃。本月底,歐盟就面臨兩 個選擇:一個是回歸原有減排20%的目標,另一個是在不考慮其他國家的減排目標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減排力度──到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 30%甚至更多。

  出乎記者預料的是,伊恩霍夫推測,歐盟更可能選擇後者,除了更積極地應對氣候變化,30%這個選擇背後存在著更深的利益考量。

  「減排30%是個臨界點,減排幅度達到30%,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內的碳價格就可以到達吸引投資資金和新技術進入市場的高位。」伊恩霍夫分析說。

  如果歐盟在減排上加碼,而其他國家並不跟從甚至選擇「減碼」,那麼歐盟企業勢必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盟就可能選擇碳關稅,加大在未來的談判中的力量,來爭取其他國家更大的減排力度。」伊恩霍夫告訴記者。

  根據伊恩霍夫介紹,歐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討論研究碳關稅。在歐盟委員會內部,環境官員們不時地提出碳關稅的可行性。

  但歐盟的貿易官員們對碳關稅一直心存顧慮。因為一旦歐盟啟動碳關稅,遭到影響的國家可以以牙還牙,向來自歐盟的進口商品徵收碳關稅,可能最終引發國際貿易戰。

  在此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中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大使孫振宇就提醒說,「碳關稅轉移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方向,把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轉入了貿易戰。」

  「坦白說,這絕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但歐盟沒有什麼選擇。」伊恩霍夫說。(21世紀經濟報導-周馨怡)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

2010世界經濟前瞻:新十年起點上的全球經濟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時期。作為新世紀一零年代的首年,2010年的世界經濟走向格外引人關注。

  世界經濟將在復甦之路上緩慢前行

  得益於各主要經濟體採取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世界經濟從2009年下半年呈現出的復甦,有望在2010年繼續持續。

  在經歷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緩之後,復甦勢頭在第三季度開始顯現。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美國結束了連續5個季度環比負增長的局面,GDP增長率達2.8%;日本也結束了連續4個季度的負增長,二、三季度分別增長0.7%和1.2%。歐元區結束了連續5個季度的負增長,三 季度增長0.4%。

  聯合國在月初發佈的《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稱,目前積極的財政政策若得以持續,世界經濟在2010年將實現2.4%的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相對樂觀,預計2010年可實現約3%的增長。

  國際組織對明年世界經濟的樂觀預測是有依據的。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部主任洪平凡認為,從金融市場的角度來看,全球股市自2009年3月以來持續 反彈,信貸市場的各項風險指標也都相繼回落到或接近危機前的水平。從實體經濟來看,國際貿易和全球工業生產指數已明顯回升,越來越多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季 度指標已從衰退轉變為增長。

  全球經濟將面對更複雜局面

  在經濟學家中流行的是這樣一種說法:危機越深、復甦越快、但麻煩也越多。百年一遇的危機面前各國政府大規模協同作戰正避免上一次大蕭條的重現, 但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失業率大幅上升、通貨膨脹隱憂、貿易保護勢力抬頭等問題讓世界經濟將面臨比過去一年更為複雜的局面。

  此次經濟衰退在世界範圍內導致了貿易保護主義急劇升溫。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為了擴大出口,解決國內就業問題,以解決「全球經濟失衡」為藉口,頻頻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產品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給世界經濟的持續復甦造成了巨大威脅。

  缺少內生動力的刺激計劃使本輪經濟復甦並沒有帶來就業的顯著增長,歐美等發達經濟體普遍存在的高失業率成為復甦的不利因素。目前,美國失業率維 持在10%的高位,達到26年來的最高水平。在衰退最嚴重的西班牙,失業率已經高達18%。發展中國家的失業問題則主要出現在與出口有關的行業。專家認 為,由於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長還不能恢復到「潛力增長」水平,2010年失業率仍將居高不下。

  2010年值得關注的一大問題是,全球罕見的投放貨幣可能帶來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而在2009年末,通貨膨脹已經被澳大利亞、印度、越南等一些國家視為經濟發展的頭號敵人。

  各國刺激政策是否退出納入決策視野

  隨著世界經濟逐漸走出谷底,關於經濟刺激政策的是否退出開始納入2010年決策者的視野。

  雖然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仍表示避免過早退出,但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美、歐已開始陸續收回金融救市工具。澳大利亞、以色列、挪威、越南等國則紛紛 開啟加息通道。就在一週前,美聯儲推出了一項旨在回收銀行系統中過量貨幣、針對銀行的定期存款工具提案,被認為是美聯儲「退出策略」的一部分。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世界一些中央銀行將在2010年普遍開啟加息通道。其中,美聯儲、歐洲央行可能會在二季度後啟動加息舉措。

  不過,各國的特點決定了在退出時機上不會完全一致。進入去年四季度以來,幾乎主要經濟體國家的央行都面臨著相似的難題:是否該收緊此前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收緊政策是否會導致經濟的二次回落。

  「過早的退出將導致復甦夭折,過晚的退出將會誘發通貨膨脹風險,雖然理論上存在最佳退出時機,但實際操作很難把握,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李向陽認為。

  金融市場餘震不斷

  當全球經濟復甦苗頭初露時,過去兩個月內爆發的迪拜債務危機、希臘主權信用危機等事件,又在以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的方式發出警示:金融危機餘波未了。

  就在希臘被爆出信用危機後,葡萄牙、希臘、西班牙、墨西哥等國也遭遇主權評級下調。但這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評級機構穆迪警告說,主權信用危機必將成為明年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包袱,並在金融市場上頻頻製造餘震。

  經濟學家警示人們不要小看這樣的餘震。就在2009年年底,迪拜與希臘傳來的壞消息一度引發投資者的恐慌,給全球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在人們熱議債務危機之時,美國金融主管機關上個月中旬又關閉7家銀行,使得美國今年以來共有140家銀行宣佈關門。此外,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預估,2010年可能有更多銀行將被迫停業。

  金融市場的震盪可能還會以其他路徑傳遞。由於各國在退出時機和方式上的不一致,很可能導致大規模的國際套利,加劇投機資本在國際快速竄動,吹大並刺破資產泡沫,引發外匯市場、資本市場等劇烈波動。

  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將充當世界經濟「造血素」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最近的統計數據,在過去10年中,成為世界頭號新聞的不是伊拉克戰爭和「9.11」恐怖襲擊,而是中國經濟的崛起。基於對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的卓越表現,過去一年來,國外的商業媒體更是將更多的版面留給中國。

  在2010年這樣的狀況有望繼續並不斷放大,這是因為──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將繼續充當世界經濟的「造血素」。

  危機之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的透支消費模式已經出現轉變,在人口增長乏力、資本和技術因素沒有出現突變、財政約束、新消費誘因沒有建立 的情況下,發達經濟體再現經濟繁榮並非易事。考慮到經濟發展進入重要轉型階段、消費和產業升級、投資活躍度上升、儲蓄水平很高等因素,今後十年裡,中國、 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增長空間相當巨大。

  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發展中經濟體將成為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亞洲地區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中國和印度經濟預計將分別增長8.8%和6.5%。與之相對的是,2010年美國經濟增長2.1%。歐盟和日本明年經濟增長可能僅為0.6%和0.9%。按照這一復甦進度,主要發達經濟體將無法在近期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新華網-王宇 李延霞)

網上遊戲遭遇增長尷尬:掙到錢幾率等於中彩票

  飽受詬病的中國網遊原創力不足、製作粗糙的狀況,雖然自中國網遊崛起時就一直在談論,卻仍沒有太大的改善。2009年瘋狂增長的網頁遊戲市場, 再次把這一話題帶到了人們面前——一邊是出10款遊戲死9款,另一邊是平均一兩個月市場就出現一款新網遊;一邊是近兩年連續增長遲緩,另一邊則是不斷打 「新游」來聚斂人氣。中國網遊,正在繼續上演著「超音速」帶來的尷尬。

  網友兩三個月換一款網遊

  一位姓趙的網友說,在民族原創網遊最火爆的那一代,《傳奇世界》、《夢幻西遊》那一批,他接觸到了真正的網遊,這幾年一直沒間斷過網遊,但他的興趣已經快被缺乏原創力、商業模式極度黑暗的中國網遊給消磨貽盡了。

  兩年前小趙曾再次回到《傳奇世界》懷抱,嘗試了一把免費版,眼下幾乎所有MMORPG網遊都打著「免費」的旗號,但他卻發現比不免費時代的網遊 要花更多的錢!「以前《傳奇世界》推出的包月點卡、《夢幻西遊》推的小時點卡價格,一般的上班族和青年都承受得起,如今點卡雖然免了,但在如今的《傳奇世 界》等網絡遊戲裡,非RMB玩家幾乎沒有生存的機會,玩到一定級別後不花RMB升級都變成遙不可及的事,PK、打副本等更變成奢侈消費,光紅藍藥水就一天 要喝幾十塊錢。他為免費後的《傳奇世界》付出了2萬多元,身邊上班族朋友有在三個月內花掉5萬元的。在他退出這款遊戲時,他所在的服務器的第一名花費已經 近百萬。雖然像盛大等大公司不斷開闢新區來聚攏人氣,但這類網遊失去人心是不爭的事實,很多服務器成了「鬼區」。

  小趙在2008年開始打一些網頁遊戲,從《縱橫天下》、《三國風雲》、《武林外傳》、《崑崙世界》、《貓狗大戰》、《二戰風雲》、《MIU聖 光》……幾乎每出一款熱門點兒的新網頁遊戲,他都涉獵一下。這類遊戲雖然也在走賣道具盈利的路子,像他這樣的上班族,沒有時間升級,花點RMB也挺能自得 其樂。短短兩年時間,他換了十幾款網頁遊戲。網頁遊戲的更新換代非常驚人,每次在他刷新最熱網頁遊戲排行榜時都能刷出一些新名字,而且有些遊戲已經搜索不 到。「網頁遊戲研發成本低,一旦遊戲喪失吸引力,開發商只要想點轍,比如開新區,總能聚斂些人氣,生存空間顯得相當靈活。」小趙說,對缺少時間的他們來 說,網頁遊戲成了最佳選擇。但中國網遊的 「弱智」程度讓他極度失望。就他玩過的遊戲而言,《武林外傳》裡的武器系統就被「拷貝」到了後來的《崑崙世界》、《MIU聖光》,而《縱橫天下》和《三 國》又是如此相似!

  CNNIC2009 網絡遊戲用戶調研數據顯示, 網絡遊戲產品個人用戶生命週期較短。產品更換週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用戶佔到16.4%,3 個月-6 個月的用戶比例為13.9%,半年- 1年的用戶比例為20.8%。從產品更換週期分析,中國整體網絡遊戲品質仍須努力。

  掙到錢的網遊等於中彩票的幾率

  北京游卡桌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一款「試水之作」砸蛋桌游後,推出的第二款桌游《三國殺》已經很火爆,現在正開發成客戶端和網頁兩款遊戲。其副 總裁黃今表示,通過跟邊鋒遊戲這個成熟的平台合作,能把線上線下的用戶互相轉移。這款遊戲研發一年,已經封閉測試一年,馬上要公測了。鑑於很多遊戲公測 「見光死」,因為人少運營不下去的狀況,黃今對《三國殺》的「獨一無二」挺自信。

  黃今只是中國火爆的遊戲業投資者之一。據資料顯示,投資於網絡遊戲的遠遠超過電影行業的300多個投資主體。2009 年12月15日,空中網宣佈以約8000萬美元的代價收購網絡遊戲公司大承,完成了從無線互聯網遊戲到傳統有線互聯網遊戲的全業務佈局。而大承也由一個單 一的工作室做大,並依附到更大的一個平台上。無數的沒名的工作組還在拚命研發網絡遊戲,其他行業的資金也在不斷投資小工作室試水網遊,因為網遊是個高利潤 的行業,十款遊戲做好一款,可能就能賺錢甚至上市了。盛大的遊戲很少是自己研發的,大部分是蒐羅來的。成都、杭州有幾個創作組是不錯的,像盛大購買景天科 技就是這樣的。

  「死掉的跟存活下來的比例就跟中彩票的幾率一樣。推得快死得也快,遊戲同質化非常嚴重,現在網友玩哪款產品可能就奔著平台去,小公司很難生存下 去了。」黃今說。網遊還在「藍海狀態」的時候,有幾千上萬人在線一款網遊就挺掙錢,現在盛大、網易等幾大排名靠前的公司產品都走精品化、大投入的路線,沒 有幾百萬元的宣傳費用別人很難知道你,運營成本很高,一些遊戲封測階段達不到公測水平就歇了。

  利潤最高MMORPG遊戲增長遲緩

  在國內幾家大公司截止到2009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務業績報告中我們看到,2009年國內網遊業增長幅度相當緩慢,有些公司甚至處於營收的低谷。

  據財報顯示,九城2009年第二季淨營收2550萬元,環比下降91%,同比下降94%,淨虧損為7360萬元; 網易第三季度總收入達8.79億元,去年同期為8.07億元;網龍第三季度總營收約為人民幣1.59億元,淨利潤1930萬元,同比下滑62%,最高同時 在線用戶約為51.9萬人,環比減少 17.9%;平均在線用戶約為27.3萬元,環比減少11.9%。

  佔據國產網遊利潤大頭的MMORPG遊戲面臨著客戶嚴重流失的緊張局面。據CNNIC2009網絡遊戲用戶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整體網絡遊戲用戶 收入偏低,無收入人群佔到 28.5%,有收入人群中,收入在 1001-2000 元的用戶群體最大,佔到25.5%,中國大型網絡遊戲用戶2009 年平均每月遊戲花費為165 元。喜好按照時間段收費的用戶以 40.8%的比例佔據第一位;「遊戲免費、道具收費」的比例相比「免費模式」運營初期已經有很大下降,比例為28.9%。由於產品品質以及服務等原因,用 戶網絡遊戲產品更換頻率也在加快,50%以上的用戶單款產品使用週期在1年以下,網遊產品過剩的今天,如何獲得用戶並維持用戶的粘性是網遊企業最為核心的問題。

  2009年第三季度盛大網絡遊戲業務收入12.72億元,同比增長45%,環比增長10%;《永恆之塔》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推廣方向由增加用 戶數向增加用戶粘性傾斜,《永恆之塔》並沒有帶來預期中的營收大漲,目前其貢獻營收穩定並保持緩增。近期盛大《傳奇歸來》、《吞食天地 2 OL》的推廣力度漸漸加大,前者為《傳奇》系列遊戲的新作,強調遊戲體驗的回歸,後者則為盛大發力2D回合制遊戲市場的作品。可以看出,一些大公司正在解 決研發力不足、客戶流失這兩大最致命的問題。

  「 MMORPG多少有點沉寂,創新成本很高,大公司都在儘量用以前的程序開發大作,像《天下貳》、《劍網參》雖然算是大製作了,但本質上仍是規規矩矩的產 品,技術和內容創意並沒特別大的突破。只不過開發時間縮短了,成功率提高了些。」一位業內人士並不看好今年推出的幾款重頭網遊。

  網頁遊戲瘋狂撈錢

  據 CNNIC2009 網絡遊戲用戶調研數據顯示,大型休閒遊戲成為市場主流。用戶使用的遊戲類型中,大型休閒遊戲與大型角色扮演遊戲比例分別為67.9% 與61%。由於用戶往往在具備較長閒暇時間及適應的PC及網絡環境下才會選擇客戶端網絡遊戲,因此,碎片化的時間、電腦配置要求低,加上網民也從當初追求 「暴力宣洩」類的遊戲轉而以娛樂休閒為遊戲目的,這些都給予網絡遊戲以增長空間。

  人人網的遊戲模塊已運營著20餘款網頁遊戲,而且結合 SNS的病毒式營銷優勢,遊戲用戶規模增長良好,甚至人人網還在用戶資料與網頁遊戲的互通上開始探索。當下大行其道的SNS社交網站也在結合網絡遊戲的盈 利模式和社交遊戲的廣告模式,為其貢獻營收。易觀國際預測,2010年,網頁遊戲將成為SNS網站的營收重點。

  「去年網頁遊戲就初現高潮,今年可說達到了瘋狂的境界,並且不計後果去發展。」天成勝境網絡技術公司余雪松對眼下的狀況很頭痛。他們用兩年時間做了一款養成類的遊戲《浪漫莊園》,並且差不多每週都要更新,但他們想長遠發展則面臨困難。

  「因為現在新的網遊利潤和人群都被攤薄了,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抄襲和網頁遊戲。據我所知,一般網頁遊戲開發時間不超過三個月,平均不超過一個月 一組服務器就會關閉,它的發展模式跟一般遊戲不太一樣,是千方百計讓人爽。」余雪松說,現在市面上的網頁遊戲競爭太激烈,太多「扎把錢就走」的垃圾遊戲, 一些策略類、養成類遊戲為了吸引玩家、刺激玩家發展,用的都是非常手段,給予提前進入的玩家相當多優惠,以至於後來進入的玩家跟老玩家很難在同一服務器裡 存活,最後導致服務器人氣不行而停運,這類遊戲生命週期很難超過一個月。

  余雪松說,網頁遊戲到了惡性發展的程度。 通常一個網頁遊戲的研發小組在極端情況下只有三四個人,服務器租用成本非常低,更大部分費用是放在推廣上的。小公司的營銷實力當然不能跟有名的大公司比, 所以一些惡意推廣手法應運而生。類似病毒式傳銷的方法,給市場營銷人員、推廣員極高額的回報。而且這些遊戲讓玩家上癮的策略很容易讓玩家進行交易,有的玩 家在一個服務器花了一兩百元後這服務器就關了,但因為花費不多,誰也不會去向遊戲企業追索,這些公司也鑽中空子撈一把就走。

  今年7月,一紙《關於加強對進口網絡遊戲審批管理的通知》,讓網易為《魔獸世界》審批付出的成本非常高昂。這經驗提醒著國內網人自主研發的必要 性。而近日,全國文化部門和綜合執法機構對219 款非法網絡遊戲產品進行了重點查處,明確要求網絡遊戲經營單位改變以打怪升級為主導的遊戲模式,對遊戲玩家之間的PK、婚戀系統等進行嚴格限制,採取技術 措施加強對未成年玩家的註冊指導和遊戲時間限制。中國玩家越來越注重質量,打著「民族網遊」的垃圾之作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商報記者-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