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

IMF預測世界經濟今年出現戰後最深衰退

  新華網華盛頓4月22日電(記者胡芳 劉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2日在此間發表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世界經濟今年將收縮1.3%,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明年世界將逐步復甦,預計將增長1.9%。

  報告說,世界各地經濟均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活動疲弱帶來的嚴重影響。去年第四季度,發達經濟體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前所未有地下降了7.5%,估計今年第一季度會以同樣快的速度下滑。

  報告說,美國經濟受金融壓力加劇和住房市場疲軟的影響最大,西歐和亞洲發達經濟體則受到全球貿易嚴重萎縮、其自身金融問題增加以及一些國家房市調整的沉重打擊。受貿易不振和資金減少影響,新興經濟體經濟去年第四季度整體收縮4%。

  報告說,衰退確實是全球性的,因為佔全球經濟四分之三的國家人均產出預計都將下降,幾乎所有國家的經濟增速都大大低於2003年至2007年間的增長水平。而嚴重依賴製造業出口的東亞國家和依靠資本大量流入推動經濟增長的東歐和獨聯體新興經濟體受到的影響尤其明顯。

  同時,報告指出,當前的經濟前景非常不明朗,經濟依然有很大的下行風險。一個主要因素是,各國現有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可能不足以阻止金融業 惡化與經濟疲弱帶來的負面影響,特別是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在公眾支持有限的情況下,這種狀況尤其令人擔憂。報告認為,即使在危機結束之後,也還將有一段困 難的過渡期,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將顯著低於前幾年。

  報告預測,世界頭號經濟體美國經濟今年將收縮2.8%,但收縮步伐在下半年開始會有所放緩,到明年年中可望開始復甦,但明年全年的平均增速將為零。

  報告說,美國最為緊迫的政策課題是恢覆核心金融機構的健康。同時,刺激私人部門需求、降低資產價格特別是住房價格過度下跌的風險、減少家庭和公司以及金融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等也很重要。由於貨幣政策空間已很有限,因此,財政政策成為應對問題的主要手段。

  報告還預測,在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帶動下,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將保持增長,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分別達4.8%和6.1%。

  報告呼籲國際社會採取強有力的金融和宏觀經濟政策行動,以解決危機和支持增長。報告認為,短期內,各國應在金融業調整方面突出三個重點:即確保金融機構能夠獲得流動資金;確定和處理有毒資產;對薄弱但仍有生存力的機構進行注資。

  報告認為,發達經濟體應大力運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克服通貨緊縮風險。由於很多國家的政策性利率已接近零,因此應該迅速運用其他政策來刺激經濟。同時,新興經濟體也需要放鬆貨幣政策,以應對有可能不斷惡化經濟的前景。

  報告還認為,應該把財政刺激措施與可持續性財政政策結合起來。各國政府既要奉行短期擴張性政策,又要使人們對中期財政和經濟前景抱有信心。

  報告警告說,支持貿易和金融業的舉措(包括財政刺激和對國際資金流動的官方支持)將有助於全球需求增長,會給各方都帶來好處。相反,採取貿易和 金融保護主義將極大地損害各方利益,上世紀30年代各國採取的以鄰為壑的政策導致全球經濟大蕭條,已為此次金融危機提供了警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半年發表一次《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評估全球經濟形勢和預測經濟增長前景。《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分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大國際金融機構春季會議和秋季年會前發表。

IMF預測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繼續增長

  報告中說,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速度會有所減緩,但在惡劣的國際金融和經濟環境下,中國經濟的表現依然是「強勁的」。中國經濟的前進動力源於兩個因素:一是政府積極行動,採取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並放鬆了貨幣政策,從而擴大了消費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二是出口部門在經濟中所佔比例較小,特別是把高進口額計算在內之後。

  報告還說,亞洲經濟前景依然面臨下行風險。一個主要的因素是,亞洲地區以外的發達經濟體程度更深、更持久的衰退將進一步減少外部需求,對亞洲地 區的出口、投資和增長都將帶來負面影響。其次,全球金融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可能給亞洲地區金融和企業部門造成損害。另外,外部衝擊對金融和企業部門的影響可 能比目前估計的更大。

  報告認為,一些亞洲經濟體仍有加大貨幣政策力度的空間,包括中國在內的經濟體更多地放鬆貨幣政策似乎是適當的。同時,中國可採取進一步的財政措施刺激國內消費,這既可在短期內支持經濟增長,也有助於中期內重新平衡經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