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老輩的後悔 小輩的忠告

  比利時的《老人》雜誌,曾對全國60歲以上老人做過題為「你最後悔什麼」的調查。調查的結果很有意思:

  72%的老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以致事業無成。

  67%的老人後悔年輕時錯誤選擇了職業。

  63%的老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

  58%的老人後悔鍛鍊身體不夠。

  56%的老人後悔對伴侶不夠忠誠。

  47%的老人後悔對雙親盡孝不夠。

  41%的老人後悔選錯了終身伴侶。

  36%的老人後悔未能周遊世界。

  32%的老人後悔一生過得平淡,缺乏刺激。

  11%的老人後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見2008年1月9日《報刊文摘》)。

  後悔,是人生常有的一種感受。凡是思維正常的人,從未後悔過的,恐怕沒有。有人上街買了一件衣服,第二天發現另一商店的更適合自己,於是後悔, 「早知道這樣,昨天多跑一家商店就好了」;有人用低價吃進了一隻股票,然而第二天,這只股票跌停了,而曾引起他注意但最終放棄了的那隻股票卻出現了漲停, 於是後悔,「早知道這樣,昨天買那一隻就好了」……當然,這些全是生活小事,後悔一陣子也就過去了。

  而60歲以上的一群老人的後悔,就不一樣了。他們走過了天真無邪的少年,活潑好動的青年,艱苦耕耘的中年,垂垂老矣的晚年,他們經受過喜悅、失 望,成功、失敗,幸福、痛苦等人生所有的感情波瀾,所以,他們的後悔具有總結性、經驗性、啟示性、告誡性。儘管這是地球另一半老人的經驗、啟示和告誡,它對我們中國現在的年輕一代,仍有意義。

  「努力不夠,事業無成」,在老人們「最後悔」諸事中佔的比例最高,達到2/3強。這一點,與保爾·柯察金倒有點相通。保爾在烈士墓前說,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虛度年華 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還應了中國人的一句老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人的能力有大小,機會有優劣,但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會對社會有所貢獻。有些東西浪費了還可以彌補,唯獨青春,虛度了就永遠無法追回。

  「錯誤選擇了職業」佔第二位,達2/3。可見此事在老人心中的份量。錯誤地選擇了職業,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巨大的損失。如果這2/3 的老人當初選對了職業,那麼肯定能發揮出更大的潛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我們不知道比利時的就業狀況,不能瞎猜這些老人選錯職業是因為自己 的過錯還是迫不得已。按照我們目前的就業環境,要選對職業並非易事。但就業者如能明白自己適合什麼職業,然後只以此為據,決不受聲望、報酬等等的干擾做出抉擇,出錯的情況就會少些。或者開始沒有弄明白自己究竟適合什麼,一旦發現,堅決調整,也能彌補以前的過失。

  「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位列第三。在當今中國,對子女教育不夠的問題,當然也存在,但更多的卻是教育太夠,也就是方法不當。這個問題不引起重視,到老了讓自己後悔事小,把很多本可以成為非常優秀的人才,在幼小時就給糟蹋了,那才是最大的損失。

  多少有點出乎意料的是,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裡,為「沒有賺到更多的錢」而後悔的人最少,只有1/10多一點。也許這與比利時經濟發達,社會保障 好,老人的晚年生活不用擔心錢不夠的問題有關。但是,憑我的觀察,後悔錢賺得不夠的人有兩種,一種是錢的確不夠用,另一種是錢完全夠用但卻永不滿足,嫌錢 賺得不夠者,後一種人可能不少。可見,近90%的比利時老人不後悔錢賺得不夠,也是一種人生觀的反應。

  人生臨近終點,回顧一下,總結總結,也是人之常情。當然,老人們不必總是沉浸在後悔之中,而年輕人則應當把老人們的後悔當作對自己的忠告,以使自己在人生路上少走一點彎路,為社會多做一點貢獻。若能如此,老人們的後悔,就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寧波日報-張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