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日星期一

高PPI會不會帶來高CPI ?

  7月,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到6.3%,而工業品出廠價格卻高達10%

  PPI的傳導受多種條件限制,一般不會完全傳導到CPI

  從當前情況看,PPI上漲之勢短期可能已接近強弩之末,四季度PPI回落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

  PPI如何推動CPI

  近日,一家著名日化用品跨國企業宣佈,將提高其產品售價,最高提價幅度達16%。細心的消費者也不難發現,國內超市裡出售的日化用品,如洗衣粉、洗髮水、洗潔精,有些早已悄然漲價了。對於提價的理由,企業幾乎眾口一詞——能源和原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

  日化用品的漲價為宏觀經濟數據提供了一個現實的註腳。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去年10月份開始,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漲幅持續提高, 從3.2%攀升到今年7月份的10%,漲幅達到了兩位數,是1996年以來的最高漲幅。儘管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為6.3%,已是連續三個月 回落,但人們卻擔心,PPI漲幅持續走高,會不會很快向CPI傳導,成為CPI上漲的新動力?

  打開近10多年來我國PPI和CPI的走勢圖,可以發現,二者的運行大體上吻合。這一點不難理解。在相同的宏觀背景下,無論是工業品還是消費 品,其波動節奏基本上應該趨同的。從二者之間的關係看,企業生產產品,經過中間流通環節,進入終端消費領域,PPI居於CPI的上游,PPI的變化將引起 CPI相應的變化。

  然而,在實際運行中,PPI上漲向CPI的傳導往往不是即時的、完全的,而要受各種條件的限制。比如市場的供求情況。在賣方市場中,企業具有較 強定價權,成本上升將直接引發商品漲價;而在買方市場中,企業定價權較弱,企業就往往不能通過漲價,而只能通過內部挖潛、甚至犧牲利潤等方式來消化成本上 升壓力。2004年,我國的煤電油運曾出現結構性的供求缺口,引發PPI的一輪上漲。但由於當時的市場供求狀況,那次PPI的上漲並沒有傳導至CPI,而 是基本被中下游企業消化了

  PPI和CPI涵蓋的內容不同,也會導致兩者走勢的差異。我國的PPI覆蓋範圍主要是生產資料,消費品只佔大約1/4。因此,PPI變動主要取 決於生產資料價格變化。而CPI的統計則包括8大類生活資料,並不包含生產資料。二者的決定因素有所不同,走勢也會不同。從近年來的情況看,PPI主要決 定於國際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鐵礦石等價格的變動,而CPI主要取決於食品價格的變動。

  此外,目前我國一些重要商品,如成品油、電等,還沒有實行完全的市場定價,這也會影響PPI向CPI的傳導。

  當前,我國總需求增長保持穩定,消費品市場的競爭依然激烈,對CPI影響較大的食品價格也已走穩。在這種情況下,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難以快速傳導到生活消費品價格。

  PPI是否已近強弩之末

  一般而言,PPI居於CPI的上游,PPI應該是CPI的領先指標。但從實際情況看,PPI的走勢卻往往滯後於CPI。以2004年前後的物價 上漲為例,CPI於當年7月達到5.3%的高點,而PPI則於10月達到8.4%的高點,峰值的出現晚了3個月。目前,CPI已有明顯階段性見頂跡象,人 們因此猜想,PPI是否也會在下半年見到高點呢?

  分析今年以來PPI的上漲,根源在於原油、煤炭等上游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另外,6月底成品油和電力價格調整,對PPI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從當前的情況來看,PPI在經歷了快速上漲後,短期可能已接近於強弩之末。

  國際市場上,由於美國等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緊縮,全球經濟已明顯進入調整期。受此影響,7月以來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已出現大幅 下挫。國內來看,在石油價格下跌的影響下,煤炭價格也有所回落,下游鋼鐵價格也已經開始回落;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通脹的壓力將進一步減輕。進入四季度後 尤其是在11月份以後,由於去年同期基數的原因,PPI回落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

  雖然PPI上漲向CPI傳導要受多種條件限制,但畢竟增加了通脹壓力,當前應繼續採取措施,堅決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從長期來看,成本上升可能是 企業今後要面對的趨勢性問題。隨著市場化的推進,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價格,以及能源、資源類產品價格都將趨於上升;實行節能減排,治理和保護生態環 境,也會增加生產成本。對此,專家建議,應對PPI上漲的重點是提高企業對成本增加因素的消化能力,通過改善企業經營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市場競爭的作用, 在壓力下推動企業加快技改升級,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從而為穩定經濟增長和抑制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奠定堅實基礎。(人民日報-許志峰)

綜觀而言,大部份工業股都是屬於買方市場,定價權較弱,企業往往不能通過漲價,而只能通過內部成本控制、甚至犧牲利潤等方式來消化成本上 升壓力,而個別有壟斷性的工業股或許可能是屬於在賣方市場,企業具有較 強定價權,成本上升可直接轉嫁給商品漲價,但是當漲價幅度發展到影響民生時,國家或許會進行行政干預的手段去進行價格管制,另外經濟週期波幅,亦嚴重地影響了收入,所以一般而言,工業股都不是作為長期持有的首選。

http://service.photo.sina.com.cn/show_fpic.php?type=orignal&pic_id=4a46b55d976953e6cc93f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