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星期四

謠言致東亞銀行遭擠提 李國寶匆匆回港滅火

  身陷傳言的東亞銀行今天(24日)下午舉行記者會作出澄清,強調自身財政並無困難。據悉,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正從美國趕回香港處理事件,預計傍晚抵達。東亞股價逆市下跌,收盤跌幅6.85%。

  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向傳媒表示,東亞銀行的資產質素、流動資金比率、資本充足率非常之好及非常之高。

  任志剛指出,東亞流動資金比率達40%,法定只需要25%。東亞資本充足率為14%,但法定只需要8%。

  任志剛指有關東亞銀行的謠言沒有根據,他們全力支持東亞銀行,有需要時會樂意提供協助,但暫時東亞沒有要求。

  他還表示,金融風暴令一些人有損失,但香港銀行的存戶可放心,香港有機制有保障他們,例如十萬元上限的儲款保障等。他呼籲存戶冷靜,「外面雖然風大雨大,但不要自亂陣腳」。

  據報,昨午有人透過流動短訊,指東亞受美國金融風暴的衝擊。《香港經濟日報》引述東亞銀行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李繼昌確認,昨午該行管理層留意到有關的不利東亞的短信在市場上出現,銀行已馬上留意旗下各分行的情況,亦作了充足準備。並已就事件報警及通知監管機構。

  財華社記者下午3時許於皇后大道中東亞分行現場見到,趕往提款的市民接近200人,人龍更長約50米,有數名警員在場維持秩序,即使連提款機亦有逾10名市民排隊;另外,雖然該分行門外已貼有東亞的澄清聲明,職員亦試圖向存戶解釋事件,但仍有存戶趕到龍尾排隊。

  有排隊提款的市民表示,自己是聽到友人指東亞銀行出現問題的消息,擔心事件會愈演愈烈,因此決定提取戶口內的現金,另一方面,東亞銀行的網站,於午飯時間之後亦難以登陸。

  受傳言影響,今天各東亞銀行門店都有大批客戶前往提款。東亞高層表示,這些主要是受傳言困擾的小客戶,目前也只提取了銀行已備款中的小部分。

  東亞銀行於下午3時30分召開記者會,回應不利傳聞,以釋除公眾疑慮。

  東亞銀行副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彭玉榮於記者會表示,該行注意到有人利用SMS短訊,傳出對東亞的不利謠言,他重申東亞絕非如謠言所指「唔掂」,又表示現時只有小部分客戶提取大量現金,而公司的大客戶未出現大量提走現金情況。

  對於有消息指,可能是東亞員工發出該謠言,彭玉榮相信員工並沒有這樣做,但事件已經交由警方及金管局處理;他強調,東亞有足夠資本應付客戶提款 需要,而東亞旗下各分行今天將會延遲半小時關門,以應付客戶需要。另外,雖然發生大批存戶提取現金事件,不過預期對東亞下半年的業績影響不大。

  彭玉榮表示,東亞持有14只CDO(債務抵押證券組合),其中涉及美國國際集團(AIG)及雷曼的相關投資,估計損失約6,000萬美元,但只是佔東亞的相當少數資產,而集團現時持有的CDO,與中期業績公佈所持有的數量,並未有增加或減少。

  彭玉榮又指,東亞現時的資金足以應付客戶,未需要同業或政府協助。

  此外,該行亦已發表澄清聲明,表示注意到市場一些關於其業務不穩定的惡意謠傳,表示該等傳言並無事實根據,管理層並進一步確認東亞的財政狀況穩健,又對是次謠言的散播非常關注,稱已知會香港警方及金融管理局,警方將採取相關行動。

  東亞銀行在澄清聲明中表示,截至6月30日止,綜合資產總額為3966億元,資本充足比率達14.6%,遠超於國際規定水平。而雷曼兄弟及AIG集團的貸款餘額僅為4.23億及4990萬元。

  財政司長辦公室發言人強調,香港銀行體系健全,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指有關東亞的傳聞是毫無根據的。金管局也重申,香港銀行體系安全穩健,運作良好,本地銀行資本充裕,流動資金充足,資產質素良好。

  另據中評社消息稱,此次事件的導火線可能是9月18日晚間東亞發表聲明指出,由於公司一名交易員在未經授權之下,擅自操控衍生工具遭受損失後,又擅自修改交易紀錄,令該公司需要重列中期業績,稅後利潤由9.3億港元減少至8.21億港元。

  雖然東亞強調此屬個別事件,但事件爆發後,該行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關注,同時外界對東亞銀行也開始存有疑慮。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該事件爆出以後表示,金管局正密切跟進相關事件,並已要求該行審計師就有關事情進行檢討。

  此外,標準普爾帶頭降低了對該行的評級。標普宣佈,將東亞銀行的「A-」長期對手信貸評級和「A-2」短期對手信貸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標準普爾稱,此次事件引起了對東亞銀行在營運風險管理方面的疑慮。

  其實,早在去年底美國次貸風波爆發之時,東亞銀行就已經陷入危機。因其金融工具的投資損失,令其上半年業績和股價表現未如理想。東亞銀行上半年業績出現57%的倒退,這是該行歷史上最大幅度的業績倒退。

  即月期指更一度倒跌,但於東亞宣佈召開記者會後,短線淡倉平倉離場。有香港經紀指,內地雖然倒升收市,但市場對今晚美股的表現相當有戒心,加上觀望東亞的事態發展,無改窄幅波動的市況。

  東亞方面稱,根據銀行的點算,銀行在雷曼的總債務承擔為5400美元(約合4﹒2億港元),在美國國際集團(AIG)的總債務承擔則為600萬美元,總額為6000萬美元,相對東亞的資產,這些只是極小的數目。

東亞銀行擠提事件愈演愈烈,香港過去亦曾出現7次銀行擠提事件,最早一次銀行擠提是發生在1961年,廖創興銀行出現擠提,3日後獲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支持後平息。


最嚴重的一次銀行擠提發生在1965年,當時的小型銀行明德銀號於126日擠提,至2月因對地產放款過度而倒閉,引起對華資銀行信心恐慌。廣東信託銀行於26日出現擠提,兩日後被接管。其後華資銀行相繼出現擠提,最大華資銀行恆生銀行亦受波及,最後要將51%股權售予匯豐,這次事件最後引致1965年香港股災。


1983年發生兩次擠提事件。恆隆銀行因謝利源金鋪倒閉而出現擠提,被政府緊急通過條例接管,並在1989年賣給道亨銀行。新鴻基銀行亦在出現擠提後售予阿拉伯銀行集團,易名港基國際銀行(即現今富邦銀行 (香港))。


1985年海外信託銀行及其子公司香港工商銀行亦出現擠提,兩間銀行其後因假帳引起資金不靈面臨倒閉。其後由政府緊急通過條例將其接管,之後分別賣出予道亨(即現今星展銀行)及大新銀行。


另外,在1989年中國銀行出現的擠提,則並非金融因素引起,而是受六四事件影響。


最近一次是19917月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因母公司問題而破產清盤,當時市場亦傳出多間香港銀行財務不穩而出現擠提,受事件影響的銀行包括渣打銀行、港基銀行和道亨銀行。


根據歷史,除了因母公司問題而破產清盤外,一般大部份情況,政府都會緊急通過條例將其接管,以防影響香港金融體系,況且,東亞截至今年6月底, 綜合資產總額為3,966億港元流動資金比率達40%,資本充足率為14%,很難相信東亞銀行會因擠提事件而倒閉,個人認為如果因此事件而令東亞銀行股價大幅下跌,可能反而是買入機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