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6日星期五

擠兌風波蔓延至港澳三家銀行 幕後黑手引懸念

  繼24日東亞銀行在香港發生市民擠兌情況後,「擠兌風潮」昨天又在澳門國際銀行、永亨銀行上演。在這場風波中,誰是三家銀行指責的「幕後黑手」引發懸念,而內地儲戶是否會被波及也引發百姓的高度關注。

  記者昨天就此兩次走訪位於四川北路的東亞銀行浦西網點,發現銀行內並無前來擠兌的市民,各服務窗口工作正常。

  據銀行保安表示,早些時候並無發生大規模取款現象。隨後記者使用多家銀行發行的銀聯借記卡,均可在ATM正常取款。「我們在內地的業務一切正常。」在滬營業的東亞銀行、永亨銀行相關人士昨天均明確表示。

  擠兌風波昨天午後漸漸平息

  記者昨天向澳門國際銀行與永亨銀行證實,兩大銀行近兩日確有發生「擠兌風潮」。且據永亨銀行相關人士介紹,直到昨天上午還不斷有大量市民來銀行 取款,直到下午2時左右,才恢復往常的寧靜。澳門國際銀行也表示:「擠兌事情已於當天平息。」據瞭解,該行24日一天的提款金額就高達兩三億澳門幣。

  而東亞銀行在香港的擠兌風波也漸趨舒緩。東亞中國副行長孫敏傑昨天透露,昨天下午兩點,東亞銀行香港總行營業部只有22位客戶在辦理業務,而該網點共有20多個櫃面可供同時辦理業務。

  「上午11點,我下課經過教學樓裡的東亞銀行時,那裡已經恢復平靜,不見擠兌的「長龍」了。」港大學生趙龍向記者描述道,前天因隊伍太長而不願意等候的室友也輕鬆地取到了學費。趙龍說,聽說李嘉誠也注資東亞銀行,金管局也出來闢謠,大家都放了心。

  短信傳言「經營困難」

  三大銀行幾乎發生「擠兌風潮」,並且均被懷疑禍起「短信門」。該短信的內容大體如此:由於受到美國金融風暴影響,某某銀行持有大量雷曼、AIG等股份,財務狀況很不穩定。隨後,傳言又通過在網絡、手機在居民間流傳,引發公眾的恐慌情緒。

  那麼,三家遭擠兌的銀行到底陷入雷曼的泥潭有多深,就成為問題的關鍵。

  東亞銀行稱,對雷曼兄弟貸款餘額是5420萬美元(約2.23億港元),對AIG的貸款餘額為4990萬港元,在其總資產中佔比微乎其微。

  「雷曼兄弟破產對澳門銀行造成影響的傳言,沒有事實根據。」澳門金管會主席丁連星則表示,全澳門銀行投資雷曼債券的數額也不足2億澳門幣,除了此前誠興銀行已公佈的約1億澳門幣之外,餘下約1億元由其它銀行持有,不足以動搖任何銀行的財政實力。

  三行眾口一詞:幕後有「黑手」

  在兩地的三家銀行發出的聲明中,均懷疑有幕後黑手暗中「推搡」此事。澳門國際銀行在聲明開篇就直指「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指責他們「無任何事 實根據」,並表示已向澳門司法警察局檢舉「以便追究刑事責任」。永亨也表示不排除對惡意行為尋求司法解決。據《澳門日報》報導,澳門司警方面懷疑「有人故 意以手機短信散播針對某些銀行的失實言論,目前已立案偵察」。隨著事件的升級,港澳警方均介入此事。

  「我與同事聊起這件事時,深度懷疑是有人在幕後推動,很可能是對沖基金想利用金融危機乘火打劫。」昨天,某外資行人士向晨報表示。一種業界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對沖基金通過散佈不實傳言,借此操縱東亞股價,進而影響市場,試圖從中獲利。

  緊急動員,香港注資逾38億

  港澳監管層分別在擠兌事件發生後,立刻對相關銀行進行聲援,表示資金流動正常,並將竭力支持。澳門金管局發出題為「本澳銀行體系持續穩健」的嚴重聲明,並指出24日上午澳門各大銀行「閉門」未營業是受颱風黑格比影響產生水浸或出現電力問題,「絕非受金融危機影響。」

  而香港金管局於昨天上午向銀行同業拆借市場注入38.83億港元,以緩解銀行體系流動性緊張狀況,並確保東亞銀行發生擠兌事件後,銀行體系仍可有足夠流動資金。此舉將使得下週一結算的香港銀行業戶口結餘增至101億港元,注資力度遠大於雷曼破產剛發生時的9月18日。

  [專家釋疑]

  -雷曼破產對港澳銀行影響多大?

  三家銀行的「短信門」事件中都提及銀行持有過多雷曼債券,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王泠一分析認為,港澳去年年末就已經提高警惕,與美國的問題機構減少來往,但是地方小,難免會受其影響。

  「雷曼破產對於市民信心的打擊才是擠兌現象的深層次原因,」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張曉英表示,美國金融市場動盪不安,而香港作為美國金融市場在亞洲的延伸,投資者在心理上必然會產生不安。而這樣的緊張時期,信息不透明就很容易出現擠兌現象。

  「東亞銀行在雷曼出事後,未及時發佈『健康狀況』很有可能是此事真正的導火索。」王泠一告訴記者。他還認為,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香港市民,心裡變得很「敏感」。

  -幕後「黑手」是否為對沖基金?

  對於幕後黑手「出招」以圖從中獲利,國內的金融學者卻看法不一。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認同銀行業界的觀點,他表示,對沖基金總是在尋找現存 制度的漏洞,每次有大的金融動盪就會看到他們的身影,亞洲金融危機時「量子基金」的豪賭就是一個例證。這次的事件也很有可能由對沖基金等在背後操縱。「對 沖基金現在已然與銀行同舟共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張曉英卻持相反的觀點。她認為,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目前股價已經降至谷底,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旦 銀行出事,資本市場更加動盪,實際上對沖基金也將受到衝擊。王泠一也認為,對沖基金近些年早已將目標轉移到俄羅斯、法國等地,不再「青睞」亞洲市場。

  -擠兌風波是否會向內地蔓延?

  專家普遍認為,擠兌風潮很難在內地出現。張曉英表示,金融危機最大的危機源自信心,也就是說市民覺得把錢放在銀行不放心了,才會急著取,就會出 現擠兌。但是內地的信用機制與國外不同,銀行信用就等於國家信用,銀行再沒錢還有國家撐著。因此,目前內地市民對於國家還是有信心的。

  她還表示,小規模的銀行也許根本就沒有投資美元賬戶,那麼就更談不上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而「涉雷」產品多的大銀行更容易則更易受其影響,及時公開「健康狀況」,對於維護儲戶的信心很重要。(新聞晨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