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郎咸平:李嘉誠怎麼過冬

  蔓延全球的金融風暴來臨後,香港經濟也走入一個嚴峻的寒冬,大部分投資者的腰包都縮水過半,就連華人首富李嘉誠控股的公司股票,市值也大幅縮水上千億 港元。但即便如此,李嘉誠依然表示,他對旗下公司的業務充滿信心。那麼李嘉誠的信心究竟源於哪裡?面對金融危機,他的「過冬策略」又是什麼呢?

  我覺得他這個處理方法值得我們國內企業家學習。第一個,他立刻停止了和記黃埔的所有投資,不投資。而且負債比例極低,只有20%,更重要是什麼呢?他 手中積累了大量的現金。我算了一下大概有220億美元的現金,那麼這220億美元當中,70%左右是以現金形式所保有,另外30%是以國債方式所保有,所 以非常具有流動性。他為什麼這麼做呢?準備應付大蕭條。這是他目前的企業戰略。

  李嘉誠對現金流高度在意,富有盛名。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產,但一家公司的現金流是正數的話,便不容易倒閉。」而面對 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李嘉誠又一次遵循了「現金為王」的投資理念。從去年開始,李嘉誠大手筆減持手中的中資股,回籠資金至少上百億港元;2008年初, 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多次拋售手中的物業與樓盤;而在今年11月,李嘉誠在北京投資的第一個別墅項目「譽天下」, 也實行「一口價」,以最低5.7折甩賣。而這幾次腰斬似的甩賣,正是李嘉誠一貫堅持「謹慎」投資、現金為王的理念在起作用。那麼除了重視現金,李嘉誠還有 哪些獨特的投資手法呢?

  我們還看到現在李嘉誠的和記黃埔的核心業務有幾個方面,一個是港口,再有一個是地產和酒店,還有零售能源和電訊。李嘉誠這個投資,我以前做過比較深入 的調研,他這個投資很有意思的,這麼多業務,他不是簡單多元化投資。我們內地也有很多企業在做多元化,結果呢,全盤失敗。那麼為什麼很多內地企業家做多元 化投資不行,而他可以呢?因為他投資的幾個行業之間,都有很強的互補性。

  什麼叫互補?就是兩個行業,我好你壞,你好我壞,剛好可以抵消掉。比如兩個行業來講的話,其中一個行業,它利潤這麼走勢,有起伏,那第二個行業一定要跟第一個行業的利潤走勢有互補的現象。

  也就是說,當第一個行業好的時候,第二個行業最好是壞的。當第一個行業壞的時候,第二個行業最好是好的。然後好壞可以相互抵消,而使得最終現金流達到 穩定,這是他的最高戰略指導方針。而我們內地很多企業家就不是這個水平,他們沒有做互補,他們很多都是興致所致投資的。要好一起好,要壞一起壞,一碰到壞 的時候一起倒閉。我拿李嘉誠的數據做了一個分析,我發現他透過這種行業之間的互補,風險縮小了10倍。

  在長江中心70層的會議室裡,擺放著一尊別人贈予李嘉誠的木製人像。這個中國舊時打扮的賬房先生,手裡本握有一桿玉製的秤,但因為擔心被打碎,李嘉城乾脆將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這一細節從另一側面反映了李嘉誠是一個時刻注意風險的人。

  李嘉誠說:現金流和公司負債的百分比是他一貫最注重的環節,而控制負債也是李嘉誠的公司在這一次危機中能夠規避風險、繼續穩定經營的關鍵。

  我就以香港四大天王(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郭炳湘)為例, 香港四大天王都是做地產的,這些人和我們內地的企業家的最大不同點是什麼?

  就是內地企業家沒有經歷過大蕭條,而他們都經歷過。我們的企業家只有個人辛苦的奮鬥歷程,缺乏大蕭條的洗禮,因此他非常地激進,非常地浮躁。我就以一 個簡單的數據——上市公司資本負債比例為例(負債除以資本)做個說明,大家就明白了。我們上市公司的資本負債比例平均在100%到300%之間,很高的。 香港四大天王和我們內地企業家一樣,他也有個人辛勤奮鬥的歷程,但不同的一點是他們個個都經歷過很多次大蕭條。你看這些經歷過大蕭條的四大天王,他的資本 負債比例是多少?20%而已。而且你看香港這些四大天王的體積都很大,很多都是我們上市公司上百倍。而且香港的法制化建設也比較完善,信用體系比較健全。 你看,個子又那麼大,法制也好,信用體系也好,負債比例卻這麼低。而且我知道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這個企業的負債率只有15%,那可是說低中更低了。

  所以第一,大量的現金儲存;第二,低資本負債比例;第三,互補的行業選擇。這就是曾經經歷過大蕭條的人,他們的心態,他們非常的保守。所以我認為在他 們心目當中,一個卓越的企業家,不是說你是不是首富,不是說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是一個最好的風險管理者。只有最好的風險管理者才能夠讓你永續長存。(文 章來源:新世紀週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