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0日星期五

社科院專家解析美金融危機

  演播室主持人(白岩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一直處在一個升息通道當中的利息,今天晚上央行宣佈降息了,而且繼9月15日之後再次下調準備金率,同時利息稅最後剩的那一點也取消了。與此同 時,你會發現這一兩天,整個美國、歐洲、澳大利亞也紛紛在降息,這之間又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我們今天特邀觀察員是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 融研究室的副主任張斌博士,非常歡迎你。

  央行降息、取消利息稅,防止經濟過度下滑

  演播室主持人(白岩松):

  降息似乎來得比大家想像的早,因為國慶之前的時候,我看到很多經濟學家預測,都認為有可能年內都很難降息,畢竟還有通貨膨脹,可是為什麼突然今天大家看到降息了,準備金利率又再次下調,想實現什麼樣的目的?

  張斌(特邀觀察員):

  我想最主要的擔心其實是經濟增長的一個下滑,因為中國經濟在2008年面臨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一方面是從2007年11.9%的增長向下的一個快速調整,這是一個周圍性的波動性的調整。

  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經濟面臨非常嚴峻的結構性調整,為什麼叫結構性調整呢?因為我們都知道,過去過度依賴外需這種增長模式不可以持續,國內的 經濟結構需要做出大的調整,這不僅僅是為了當前的需要,而且是為了讓我們的經濟發展更可以持續,更好地服務於老百姓的生活福利。

  所以說現在中國經濟面臨兩個困難,一個是週期波動,另外一個是結構的調整。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投資,特別是投資問題,它會進入一個觀望期, 因為現在企業家、投資者不知道我現在該做什麼樣的投資決策,因為他看不懂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在這個階段,大家其實很容易理解,如果我的投資進入一個觀 望期,大家都等等看。

  主持人:都不動。

  張斌:都不動。

  主持人:冷。

  張斌:

  這樣投入自然而然減少,經濟增長勢必會因此而下降。但是作為決策者,他不願意看到經濟增長過度的往下降,如果過度往下降就會引起就業的問題、社 會的問題,一系列問題都會出來。所以我想這次降息可能是出於對經濟過度往下調的擔心,來採取一些刺激性的措施防止經濟出現過度的下滑。

  主持人:

  今天還看到了另外一個動作,就是取消利息稅,剛才我也說了,其實利息稅所剩不多了,但是取消它一定也有希望達到的目的,你覺得它們是一回事嗎?

  張斌:

  這個我想是一攬子政策裡面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咱們一直也在強調,我們結構調整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擴大內需,而擴大內需錢從哪兒來呢?其 實就是老百姓口袋裡的錢拿出來,你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才可以,咱們把一點點利息稅再取消掉,其實就是給咱們居民的存款多一點利息。

  主持人:

  兜裡多點錢,然後好多去花錢。

  張斌:對。

  主持人:

  您覺得這個一攬子方案出來,包括降息,第二次降準備金率,那邊又取消利息稅等等,會迅速的達到預期目的嗎?接下來還會有什麼備份的動作在等待之中?

  張斌:

  我想這個主要其實是一個政策的試探,對於政策制訂層來說,他看到了經濟往下走的通道,但是往下走大家應該怎麼看呢?一方面我們有這個需要,我們 需要從過熱走向正常的通道,我們需要進行大的結構調整。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中國的經濟形勢變化都是朝好的方向來發展,但是這種擔心也是有必要的,如果過 度下滑怎麼辦?所以我想現在及時採取一些政策來做一些調整,來熨平了經濟週期的波動,我想這是決策層主要考慮的問題,至於後續還會有什麼行動,看下面的數 據會怎麼變,也可能情況比想像的好,這樣我們就沒有必要過多地刺激經濟了。

  主持人:

  針對中國降息,包括下調準備金率,我的問題還有一個,樂觀的時候好像總是有的時候會過度樂觀,形成一種樂觀的泡沫,悲觀的時候有的時候就會容易互相傳染,過分悲觀,您覺得呢?

  張斌:

  我完全贊同您這個觀點,這就是市場情緒問題。就像股票市場一樣,樂觀,大家都非常樂觀,一個比一個更樂觀,泡沫就出現了,悲觀的時候也一樣的, 一旦大家陷入恐慌,情緒開始在整個市場上進行傳染,從金融市場上,然後逐漸的向實體經濟進行蔓延,會陷入過度的悲觀,我們現在要預防的就是這種過度的悲 觀,它比過熱泡沫的危害性可能會更大,所以說一種穩定的信心、穩定的情緒,對於目前的經濟調整是最有幫助的。

  主持人:

  透過您的這番話是否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您並不認為應該過度的悲觀?

  張斌:

  我不認為,因為我覺得最起碼對中國經濟來看,我們大的經濟基本面沒有變化,而且我們目前經濟向下的適當調整,對咱們的結構調整,對未來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都是非常有利的。

  美國金融危機深不見底

  主持人:

  好,中國的問題我們就先說到這兒,接下來我們要去關注世界的問題,因為目前整個世界最大的問題也是經濟問題,這是由最開始大家聽到的美國次貸危機,到後來就變成了金融危機,進一步大家會擔心會不會變成一個經濟危機。來,透過一個短片我們一起瞭解一下相關的背景。

  解說:

  本週一,紐約股市開盤後,三大指數即大幅下挫,道瓊斯指數四年來首次跌破一萬點大關,盤中道指一度爆跌800點,創有史以來盤中最大下跌點數。由於投資者擔心美國經濟前景,昨天紐約股市連續第五天下跌,三大股指跌幅全部超過5%。

  就在此前,美國國會剛剛通過了7000億美元的經濟救助方案,然而紐約股市非但沒有在這項利好的刺激下觸底反彈,反而出乎意料的調頭向下。

  韋德斯(納斯達克資深分析師):

  我們知道今天不是個好日子,(道指)跌破萬點大關,我們感到非常恐慌。

  解說:

  就在美股受重挫的同時,全球股市也迎來了恐怖的「黑色星期一」,道瓊斯指數跌破萬點後,歐元區股市指針富時300指數下跌7.4個百分點,超過 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生當天6.3%的跌幅記錄,巴黎CAC40股指收於3711.98點,下跌368.77點,為1988年創立以來歷史最 大單日跌幅。

  在世界其他地區,俄羅斯交易系統指數下跌19.1%,創單日最大跌幅記錄。拉丁美洲最大規模的巴西股市兩次因跌幅過大停盤。亞太股市跌幅普遍超 過4%,東京、香港、印度、新加坡等股市紛紛跌至兩年來最低點,印尼股市重挫10%,為六年來最大跌幅。一些美國經濟人士評論當天股市稱,一切就像自由落 體,跌勢似乎深不見底。

  紐約市民:

  我認為(股市)還沒有探底,也許會更糟,為此我感到非常緊張。

  解說:

  從去年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到目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以及人們擔憂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似乎正在向不斷惡化的方向演變。那麼一年多來,這場危機的雪球是如何越滾越大的呢?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貸供應商,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告破產。當年春天,美國次貸行業崩潰,超過20家次貸供應商宣佈破產,遭受巨額損失或尋求被收購,美國次貸危機漸現崢嶸。

  2008年3月14日,美聯儲宣佈對陷入困境的貝爾斯登提供緊急貸款,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裡,次貸危機一度緩和,進入下半年,美國金融市場再度緊張起來。

  9月7日,美國政府出資2000億美元接管陷入巨額虧損,瀕臨倒閉的兩大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

  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佈破產。

  同日,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

  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美國政府不得不一再出手,希望能穩定局勢。

  9月20日,布什政府向國會提交了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儘管該方案一度在美國眾議院受阻,但10月3日,美國國會最終還是通過了這一金融救援方案。

  然而此時,金融危機已經迅速蔓延到了大洋彼岸的歐洲,歐洲多家大的金融機構相繼陷入困境。

  斯特勞斯·卡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幹事):

  由於絕大多數金融機構的業務都跨越了不同的國界,所以不同的國家各自為戰是最不可取的。

  解說:

  目前,歐盟各國已開始紛紛自救,並呼籲加強合作,那麼這場危機到底會演變到什麼程度?危機何時才能化險為夷呢?

  美國民眾對政府救市計劃心存懷疑

  主持人:

  好,接下來我們就要到源頭美國去看一看,我們要連線的是本台駐美國的記者申家寧,申家寧你好。

  申家寧(中央電視台駐華盛頓記者):

  你好白岩松。

  主持人:

  美國政府的金融救助方案一出來,沒有想到市場的反應反而是調頭向下,我不知道對此美國的媒體、公眾,他們的反應是什麼樣的?

  申家寧:

  是這樣的,我想這裡面有幾個原因。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說不少美國人對政府的市場救助計劃是心存懷疑,這當中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自由市場經濟思想 的影響,一方面就是政府救來救去,他花的錢是誰的錢呢?是納稅人的錢。所以許多人批評說,7000億美元也好,昨天美聯儲宣佈購買企業短期債權也好,都是 在拿納稅人的錢去填一個金融窟窿,而這個窟窿到底有多大,誰也說不清楚,它可能是一個無底洞。《紐約時報》昨天就美聯儲宣佈購買企業短期債權發表評論的時 候說,力挺商業票據市場,可能需要比財政部的金融救援計劃更為寬泛的方案,令納稅人承擔更多風險,說白了,就是說納稅人要掏更多的錢,而這筆錢更有可能去 打水漂。

  第二個原因,我想就是任何一項政策,它從出台到切實發揮作用都是需要有一個時間的,它都不是立竿見影的。有分析人士說,這7000億美元的金融 救援計劃會對緩解金融形勢有所幫助,但是可能會需要幾週的時間,而美國人他們是非常實際的,他們要看到效果,看不到效果,他們就沒有信心。我想美聯儲昨天 宣佈購買企業短期債權,今天又宣佈降息就是再下兩劑猛藥,就是要在這7000億發揮作用之前,再刺激市場,去恢復人們對市場的信心。

  對於美聯儲降息,目前市場的反映還是比較積極的,但是究竟這一次市場會不會買政府的帳,我們還要繼續觀望,白岩松。

  主持人:

  家寧,因為咱們可能都知道,美國人平常的消費習慣是花明天的錢,但是我注意到7日的時候有一個這樣的信息,8月份的消費信貸第一次出現了下降,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公眾的信心問題。你感覺到美國現在老百姓對未來的信心怎麼樣?這種「冬天的感覺」,當然加著引號的「冬天的感覺」現在在美國強不強?

  申家寧:

  先說消費信貸,消費信貸它反映個人消費開支情況。那麼個人消費開支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可以說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分析人士就 擔心,受就業市場疲軟,住房市場低迷,以及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個人消費在第三季度可能出現下降。自1991年以來,美國個人消費開支一 直都沒有出現過下降,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目前這場金融危機已經從華爾街波及到了普通美國百姓的生活。

  這些天我在跟一些美國人聊天的時候也切實感到他對經濟形勢的擔憂。我有一個朋友,他有一個18歲的女兒,對於政府大規模的金融救援計劃,他說他 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女兒在未來20年、30年裡,用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去為華爾街那些犯下錯誤的公司埋單,但是他又說這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會對 改善當前的金融形勢有利。我想他的想法在美國人當中很有代表性,對於美國很多的人來說,目前的金融經濟形勢都給他們提出了一個兩難的選擇。

  前天我還採訪了一些美國的老年人,由於經濟形勢的惡化,他們對自己,對自己孩子的未來,對他們的養老問題都感到擔心,因為隨著更多的公司被迫關 門,會有更多的人失去退休金。我們知道美國是一個倡導消費,是一個超前消費的國家,但是在我跟這些美國老人聊天的時候,他們都說,他們想告訴美國年輕人的 是,要儘早養成儲蓄的習慣,為自己日後的生活早做打算。

  所以我想這場金融危機對美國人,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是深刻而廣泛的,且不說它會不會對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思想產生影響,僅政府如此大規模的金融救 助計劃行為本身就已經對自由市場的經濟理念造成一種衝擊。而且在目前的形勢下,節儉儲蓄的觀念也在逐漸的進入美國人的頭腦。所以我曾經對一個朋友說,目前 這場金融危機正在改變著美國,而我們正在見證歷史,白岩松。

  主持人:

  非常感謝申家寧在美國給我們帶來的分析,謝謝。

  美國金融危機進入高峰期

  主持人:當時大家會有很多的期待,第一次被否決的時候還在期待第二次,然後立即帶來積極的反應,沒想到帶來的反應反而是消極的,全部都在下跌,為什麼會這樣?

  張斌:

  其實對這次的救助方案,市場上是有很多爭議的,就像剛才申家寧講的,首先你拿窮人的錢來救富人,首先這是不公平的。還有一系列的擔憂,比如說這 個錢從哪兒來,美國政府來發國債,但這個國債誰來買?最終是美國百姓來買?還是靠其他國家幫助美國來共同承擔?錢的出處是一個問題。

  另外一個,拿這個錢來做什麼,是應該救不良資產,還是救資本金,或者說干脆救那些源頭,救那些還不起貸款的人,怎麼用,這是有很多爭議的。

  再一個,這個錢究竟夠不夠7000億,7000億要說其實不少,但是對應美國的房地產市場規模,還要對應現在的CDS市場,CDS市場是一個 62萬億的市場,金融衍生品是個百萬級的市場,這些錢在這些面前看得微不足道。所以說整個金融市場上對它並沒有一個立竿見影的反應,我想也並不是說太出乎 意料。

  主持人:

  我這加一個小細節,今天看到了一個報導,又產生另外一個擔心。美國政府850億美金要去救的AIG,結果有了這個救助的計劃之後,突然在一個星 期之後發現它的高管去加利福尼亞的海灘豪華度假,花掉了44萬美金,結果這回被議員給爆出來了,大家還在擔心,政府出的錢有時候效率不會很高,有可能在用 的時候還產生很多,當然這是題外話。不過我覺得要關心的一個問題是目前到底了嗎?我們是在奔這次或者叫金融危機,或者叫經濟危機,是奔它的更大的底去?還 是已經到底了,正在有可能往回來?

  張斌:

  我個人的判斷,目前的金融市場上,尤其是美國的金融市場上,危機已經到達了一個高峰的時期。

  主持人:

  就是最低點。

  張斌:

  對,應該是一個最低潮,但是往實體經濟的蔓延,大家現在還沒有看到底,因為金融市場上一般是領先的,它剛開始是開了個頭,它做了這些調整之後, 實體經濟必然會對它做出反應,所以你為什麼看到華爾街上的股票市場大跌,華爾街股票市場大跌是大家對企業的預期不樂觀,而為什麼不樂觀呢?因為金融市場上 的動盪逐漸有可能蔓延到實體經濟,這也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

  主持人:

  我明白您的意思,也許有時候恐懼是有邊界的,但是過度的恐懼邊界在哪裡沒有人知道,還需要繼續觀察。

  接下來我們也要連線一下本台駐德國柏林的記者季芸。

  德國救市態度由消極轉為積極

  主持人:季芸你好。

  季芸(中央電視台駐柏林記者):

  你好。

  主持人:

  季芸,面對這次整個似乎正在由次貸危機向金融危機,向經濟危機方向,全球帶來巨大影響的一個,剛開始德國好像還沒那麼積極,但是最近突然發生了 一種變化,開始變得非常積極,去採用一些救助的計劃等等,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變化?德國的這些公眾,包括國內對此的反應是什麼樣的?

  季芸:

  我認為德國政府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前提下,一開始沒有採取積極的態度,我認為這可能是理解上還是有一定偏差的。儘管在10月4日歐盟四國領導人就 世界經濟危機在巴黎進行商談的時候,一個有關設立3000億歐元歐盟基金的這種救助計劃,由於德國的反對破產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德國沒有採取積極的措 施。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每個國家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前提下應該首先靠自己的方式,政府採取適合本國國情的方式來保護國內的金融業,默克爾也強調,在這樣一個 大前提下,各個國家採取的措施不應該損害他國的利益。

  我認為在世界經濟危機目前沒有人能夠預測它到底會走向何方,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情況下,德國首先自保的方式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德國這樣的做法可以說不是損人利己的做法,但它也不能過於慷慨大方,因為德國自己救助的能力最後也是有限的。

  我個人認為,我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可以說明,德國政府在危機到來的情況下,挽救計劃或者說救助計劃採取的還是很及時和很堅決的。在上個星期六,也 就是10月4日,針對德國的地產融資抵押銀行的350億歐元的計劃,第一次挽救計劃破產以後,德國政府在10月5日的深夜,德國政府,德國的金融業採取了 一個緊急磋商的方式,最後推出了一個5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這其實是避免了德國金融業出現多米諾骨牌的效應。因為地產融資銀行,我們要理解,它的業務範 圍是非常廣的,一方面,它是為這種大型的工廠企業以及寫字樓這種大型的房產提供貸款;另一方面,它也為世界上很多國家進行這種大型的國有基礎設施建設,包 括公路、鐵路、醫院提供長期的大宗的貸款。還有,它也涉及到一種資本市場和財產管理。所以銀行涉及的業務面是非常廣的,它也跟很多德國,包括國際上的銀行 以及保險公司有很密切的聯繫,如果這家銀行一旦倒閉的話,會產生多米諾的效應,不僅影響到德國本身的金融業,而且會影響到世界其他相應的金融領域。

  所以說我認為德國政府在採取了500億歐元的針對這麼一個銀行的救助計劃以後,他又馬上同時又推出了一個針對德國,包括外國人在德國的個人儲蓄 的全面政府保證,這個保證也是需要一個勇氣的,儘管這個保證,或者這個全面的保證,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政府做出的政治信號,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它是一個很 勇敢,很堅決,而且是很負責任的這麼一個舉措,因為這涉及到了8000億到12000億歐元的這麼一個儲蓄的額度。

  現在德國人都在談論,德國媒體也在猜測,德國政府提出過一個B計劃,關於這個B計劃,具體的內容目前還沒有人能夠具體地說出來,德國總理默克爾 說,這個B計劃的前提是要在社會市場經濟的前提下規範金融市場。德國財長施泰因·布呂克就說要從目前出現一個地產融資抵押銀行的個案出發,要撐起一個大的 保護傘,避免德國金融業從一個危機陷入另一個危機。

  美國式的金融模式需要反思

  主持人:

  好的,時間的原因,非常感謝季芸給我們帶來的德國方面的報導,謝謝你。

  這幾天大家突然看到,好像產生了一個新的鏈條,有點冬天裡頭相互取暖的意思,不再是一個美國的次貸危機或者金融危機,美國在降息,歐洲的多個國家在降息,澳大利亞在降息,中國也在降息,這是不是一種冬天的相互取暖?相互取暖會不會起到作用?真正地把冬天趕走?

  張斌:

  照目前的情況看確實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全球經濟一體化,等於把世界的主要經濟體都連到一塊了,所以一旦出現了問題,它必然會波及到其他經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確確實實需要大家採取一些聯合的行動來解決這個問題。

  換一個角度看,單獨靠一個國家去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太公平的,所以說這個時候有這種必要性,全球採取聯合行動,把這個危機降低到最低的幅度,樹立起信心。

  主持人:

  我這兒有一個2008年10月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的一篇文章,它說7000億美元是把雙刃劍,它裡頭有這樣的一番話,從根本上來看,美國 的救市計劃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美國乃至全球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當務之急,世界各國必須要有各種應對預案,注意,力爭趨利避害,儘量避免為美國救市「埋 單」,並積極推進對現行美元霸權地位的國際金融貨幣體系進行改革。您怎麼理解它這段話?

  張斌:

  現在確實存在這個問題,就是美國的經濟,尤其是金融市場大的調整,當它出現了問題之後,可以說不同程度上,全球各個國家都在一定程度上為美國的 這次經濟調整所埋單,對於各個國家來說,也都不同程度地承擔了一些損失。我想這個其實是全球經濟都應該做出一個反思,美國需要做出反思,因為它在過去幾年 過度地消費,金融市場上過度的泡沫,刻意拉長這種繁榮週期,它從世界集聚了太多的資源在美國本土,回過頭今天來看,這種方式是不能夠持續的,這樣的透支, 這樣的消費方式是不能持續的,它需要調整。全球經濟也是一樣的,比如像中國,我們是不是要把更多的資源讓給美國人來消費,美國人承受不起,我們也承受不 起,我們也要做調整。

  主持人:

  這次從更高的層面要去思考中國的金融安全的問題。那好了,如果說上一次亞洲金融危機感覺到日本的金融模式有問題,這次又感覺美國的這種預支未來,泡沫未來的金融模式同樣有問題,我們的金融模式應該向什麼樣的方向走才能擁有真正的安全?

  張斌:

  金融模式,大家都知道現代經濟都把金融業比作血液,是最核心的一個部門,因為它是資源配置的總樞紐,一個指揮棒,但是要想發揮金融業的效率,有 活力的經濟增長必然需要有一個發達的金融體系,但是一個發達的金融體系怎麼維持呢?必須要有一個高度市場化的,充滿競爭的市場效率,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困 難,那就是金融業的發展需要適度的監管。(央視《新聞1+1》10月8日播出《美國金融危機「救不勝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