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6日星期四

羅奇:危機正是重飭全球系統良機

  「現在我們已沒有迴旋餘地。這場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機意味著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極有可能出現的全球經濟衰退;第二種,經濟回暖和復甦的轉機。一 如往常,決策層掌握著通向不同結果的鑰匙。」對於次貸危機下一步演變和對實體經濟的前景預測,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如此描述。

  羅奇認為,目前這場危機是如此嚴重和極具威脅性,各國經濟體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力度不夠遠比政策過激更為可怕。而全球經濟掌控者們協調一致應對金融危機的決心,對於金融市場和被不信任和恐懼迅速凍結了的經濟將會是一種關鍵的心理推動。

  一個全球性的修復計劃在羅奇眼中顯得非常必要。他認為,一個國際協調的貨幣政策和財政解決方案益處頗多,它將疏通堵塞的信貸市場大動脈、使金融 機構站穩腳跟,讓全球商業性週期的底部更加清晰;而且,將開創一個更透明的新時代,改善披露狀況、提高承保標準、加強監管、重新重視金融穩定,並在一個過 於混亂的世界加強問責制和紀律。「總之,一個全球修復計劃將在功能上等同於對處於危機『蹂躪』中的世界經濟大規模減稅。」羅奇如是說。

  上海證券報: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您認為這次危機何時才會結束?是否會最終演化為經濟危機?

  羅奇:全球經濟週期已經轉變,並可能轉向低迷。2004年至2007年世界GDP年平均增長率接近5%,這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增長最強 勁的4年,而現在又似乎回到了3.5%-4%之間。與此同時,信貸市場危機空前爆發,這對世界金融市場構成極大的破壞。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間的相互影響, 無疑掌握著未來幾年全球宏觀經濟前景的密鑰。

  次貸危機的第一階段,從去年夏天開始,一場跨產品的危機迅速蔓延至資產支持商業票據、MBS(抵押貸款證券)、SIVs(結構性投資工具)、銀 行間同業離岸融資、槓桿貸款市場等眾多含混的產品及機構化產品。美國金融機構也減記了有「問題」的證券的價值,然而,隨著經濟週期進一步發展和影響,這也 將對美國金融中介機構的收入造成新一輪打擊。

  危機的第二階段則體現為信貸及住房市場問題對美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我認為,接下來2、3年內,美國消費趨勢增長率將減半至2%左右,甚至有可能 會出現幾個季度美國消費開支不足、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狀態,當然也可能會出現有幾個季度消費增長高於2%的標準、美國經濟呈現復甦跡象的情況。

  在第三階段,美國消費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關聯將發揮效用。這個前期影響對於中國和日本的出口影響已體現,而對於歐洲的連鎖反應也開始呈現。

  簡而言之,這場宏觀危機遠未結束。已經破裂的房產和信貸泡沫變得如此巨大,以至於最終傳染了美國實體經濟。美國目前正進行艱難地調整和適應,而全球化的世界其他地區也應當緊隨其後。總而言之,宏觀調整應該持續至2009年,並有可能擴散至2010年。

  上海證券報:這次危機已通過跨國貿易等方式蔓延至亞洲。外需依賴型的亞洲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將受到怎樣的影響?

  羅奇:全球化的經濟下,誰也不能從這場危機的衝擊中倖免。目前危機已通過跨國資金流蔓延到歐洲,通過跨國貿易流蔓延至亞洲。過去10年裡,亞洲 經濟體對外部的依賴急劇加深,它們的出口增加達到亞洲發展中國家2007年泛區域GDP的47%,比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時最高的指數還要高出10個百分 點。而現在,隨著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對外部依賴的亞洲發展中國家幾乎不可能不受到傷害。

  亞洲在很大程度上仍不願意承認將會受到全球性危機的影響,產生這種錯覺的原因源於亞洲國家認為它們與次級債的直接關聯十分有限。然而,雖然亞洲金融機構很可能避免第一輪資產貶值的衝擊,但是亞洲經濟卻難於倖免跨境貿易和資本流動帶來的第二次衝擊。

  最近,中國對於這種衝擊的可能性已經做出迅速反應,實施了放寬銀行信貸規模、降息等措施,並發出信號表明在考慮新一輪以基礎設施為重點的、積極 的財政刺激政策。不過,亞洲其他地區還沒有跟隨中國展開對抗經濟週期的努力,以至於這一外需依賴型地區將日益面臨出口下滑和經濟增長下滑的風險。

  上海證券報:全球經濟應當如何從這次宏觀震盪中汲取教訓?

  羅奇:今後的關鍵問題在於,相互關聯日益緊密的全球系統能否從這次震盪中汲取深刻教訓。而核心在於,各個經濟體必須對追求開放式經濟增長的後果 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如果僅依靠國內創收這種傳統方式,美國無法達到其增長目標,因而它轉向了依賴資產和債務的全新增長模型。依賴出口的、發展中的亞洲國家 也將其儲蓄主導的增長模型發揮到極致,將其具有競爭力的貨幣和出口產品轉化為新一輪發展的源泉。

  而這次危機傳遞出的信號是,上述戰略難以為繼。它們導致了不同層面上的過剩,而世界上最大經濟體們在內部或相互之間內外需失衡危險的相互作用則 更加凸顯了這一點。利用不可持續的信貸和風險泡沫將系統捆綁在一種不穩定的平衡之中。現在泡沫破裂了,這暴露出一種令人擔憂的不均衡,需要新的決策方式以 及家庭、企業、金融市場參與者在行為上的重大轉變。

  金融及經濟危機經常決定了歷史中一些最為重要的轉折點,這也是我們在經驗學習中最為痛苦的階段。如果錯過這次重新整飭全球化世界的良機,則會成為最終的悲劇。

  上海證券報:全球主要央行近期採取了罕見的協同降息行動,這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應對危機邁向國際性協同政策的一個體現。你對於全球的政策制定者的行動怎樣評價?

  羅奇: 事實上,我現在希望,世界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我們處於有史以來罕見的深淵邊緣,而世界各國的決策者們則有希望在此危機中更加齊心協力、以避免末日危機的來臨。

  危機肇始之際,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們按照其思維定勢採取了一些臨時措施,即逐一解決個別流動性惡化的市場、個別爆發問題的機構。應對此次危機,這些方法並無起色。決策者們必須採取積極主動、強有力的手段來替代現有的被動、漸進的措施,採取所有可行的政策、集中應對。

  歸根結底,目前這場危機並不僅僅是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以及監管機構的危機,而是一場關於領導能力的危機。

  世界各個經濟體的決策者都需要提出切實可行的全球修復計劃,來應對二戰之後最具挑戰性的危機。只有這樣,全球經濟的傷口才真正有希望癒合,隨後 才會逐漸康復。然而,在這樣一種樂觀的情景分析當中,在世界經濟恢復過程中,決策者們要注意,應當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流動性和風險意願過剩,因為正是這些導 致了現有體系遭受重創,而我們將不再有第二次機會。(上海證券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