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

迫使日元升值就能緩解美國赤字

  日本首任財務副大臣村上誠一郎:「日本沒有跟美國 討價還價的資本」  

  「經濟最恐怖的地方在於,無論是『景氣』也好,『病氣』(日語中「病」的意思)也好,都有一個『氣』,很難讀懂、抓準。」

  一直到20年後的今天,58歲的村上誠一郎依然承認,在他搞過的財政、經濟、金融工作中,金融是最難的——因為它的核心是人類的心理,完全讀不懂。

  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時,村上誠一郎擔任主管日本財政、金融、稅收的最高行政機關大藏省的政務次官,隨後他歷任自民黨副幹事長、眾議院大藏常任委員長和日本首任財務副大臣、國務大臣,親歷了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時的驚心動魄和其後長達20年的掙扎。

  談起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這位資深經濟官員憤憤不平——「製造危機的傢伙們都逃走了,但是世界卻損失了400萬億(日元),老百姓在哭泣,壞傢伙們卻賺得盆缽滿盈」。「金融就是一場戰爭,只有頭腦聰明的人才能夠贏得這場戰爭。」他感慨。

  中國貿易盈餘跟日本一樣

  東方早報:作為親歷者,您如何看日本泡沫經濟產生和破滅的原因?

  村上誠一郎: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汽車等製造業在與日本的競爭中處於下風,這導致了美國嚴重的貿易赤字。與此同時,其國內的財政赤字也非常嚴重。怎麼緩解赤字壓力呢?迫使日元升值。

  為什麼迫使日元升值就能緩解赤字呢?很簡單:日本不是購買美國的國債嗎?比如,如果原來1美元兌200日元,那麼要買1億美元的話,就是200 億日元。而日元升值後呢,如果升到1美元兌100日元,1億美元的國債,就一下子就變成了100億日元。美國的借款一下子就少了一半。同時,日元升值,日 本的出口產業自然就受到打擊。美國當時就是通過逼迫日元升值,來遏制日本的出口。

  許多人都認為當時的宏觀經濟中存在不平衡,即1980年代日本經常性收支盈餘和美國大幅赤字,特別是美國存在貿易及財政雙赤字。於是美國行動了。日元升值也好,通貨膨脹也好,都是為了減少美國的債務。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對日本實行內需主導的發展模式、縮減貿易盈餘施加了非常大的壓力。當時日本的貿易盈餘就和現在的中國一樣。

  在這樣的背景下,1985年「廣場協議」簽署,日元開始急速升值。升值導致的低利率政策及其對股市、樓市的推動,以及相關的為刺激經濟的設備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等,使得經濟泡沫逐漸形成並膨脹。

  一般來講,日本這時應該停止對美國的投資。但是,由於擔心美元繼續貶值可能帶來不利,日本繼續對美國投資,購買美國國債。因此,是日本的錢醫好 了美國泡沫經濟的傷口。這麼說來是不是很奇怪?日本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大受打擊,而像美國這樣貿易和財政出現大量赤字、有著大量借款的國家卻反而很繁 榮。不奇怪嗎?這是我所認為的日本泡沫經濟產生以及成為導致此後20年日本經濟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

  本來,我們是應該建立日元體制,或者至少應該與美國進行更多的交涉,但是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實施著跟隨美元的政策。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日 本的防衛和糧食是依靠外國的。所以當被要求這要求那的時候,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所以,沒有軍力,沒有糧食,沒有建立在這兩項基礎上的百分之百自信的 話,那麼在經濟政策上面,可能就不足以抵抗壓力。

  錯誤時間執行錯誤政策

  東方早報:但日本執政者自身沒有犯錯嗎?

  村上誠一郎:當然,日本銀行的政策也失敗了。有了泡沫,如果銀行把貸款利率提高的話,人們就不會去買房地產買股票了。正因為一直以來的低利率,人們才一直熱心於房地產和股票。借越多的錢,買越多的房產和股票,就能掙越多的錢。

  實際上,在發現泡沫的苗頭的時候,日本銀行當時應該提高利率,限制貸款條件,控制土地、股市的泡沫。但遺憾的是,日本銀行反而又一次降低利率,這導致了泡沫進一步膨脹。

  不光如此,到後來泡沫膨脹到無法收拾的地步的時候,日本銀行為了遏制這一趨勢,又突然以一種急踩油門的方式提高利率,導致泡沫一下子崩潰了。

  簡而言之,在泡沫經濟過程中,日本央行利率政策調整的時間點是完全失誤的。

  東方早報:在廣場協議前期,有一份「前川報告」,針對當時國際貿易的不平衡,提出要日本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以緩解日本經濟的壓力。您怎麼看這份報告?

  村上誠一郎:前川報告把擴大內需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報告裡說,比起拚命建廠房、製造產品、通過出口創造貿易盈餘,我們更應該在日本國內建設道 路、橋樑,促進經濟發展,暫時不賺取外匯。但是我認為某種程度上這個報告使得日本政府的財政狀況變差了,花了很多沒必要的錢。結果,日本不僅金融上壞了 事,財政上也壞了事。得救的是美國,但是日本老百姓卻倒了大黴。(東方早報-王國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