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星期五

上海倒樓調查組專家痛斥大樓施工:低級錯誤

  深坑,堆土,河道,構成了由北向南的致命三點一線,直接改變了地基的受壓結構,發生不均勻沉降和土體水平滑移,這三點一線的合力,終於扯斷了大樓賴以穩定的樁基。

  調查組專家感嘆:從湖南鳳凰大橋垮塌,杭州地鐵工地塌陷,到最近的西寧商業巷工地坍塌和株洲高架橋倒塌,再到此次上海在建樓事故,「我們犯錯誤的層次越來越低級」,「這是一個危險的趨勢」。

  2009年6月27日5點35分,上海閔行區蓮花南路,在建的蓮花河畔景苑樓盤中,一幢13層居民樓從根部斷開,直挺挺地整體傾覆在地,樓身卻幾近完好。正在調查此事的專家組中一位建築專家對記者感嘆:這一「蹊蹺」的倒塌必將在中國建築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遺憾的是,這一天給中國建築業帶來的不是榮譽,而是恥辱。

  「聞所未聞」是接受採訪的眾多國內頂級土木工程專家的一致感嘆。之所以視之為「恥辱」,專家們認為,造成這一聞所未聞的倒塌的原因,僅僅是一個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常識性錯誤:施工方在大樓一側無防護性開挖地下車庫,又在相對一側堆積9米堆土。大樓地基土體在合力的作用下整體平移,如剪刀一般剪斷 了樓房的基樁。

  在2008年10月1日由建設部批准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築樁基技術規範》中,有如先驗般提到了這一建築施工的常識——基坑開挖對樁基的影響,以及不規範操作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

  一位參與事故調查的專家組成員坦言:近年來的施工事故,往往是在常識性問題上出錯,「犯錯越來越低級」!

工地现场 图/向春
工地現場 圖/向春
地基土体整体平移,如剪刀一般剪断了大楼的基桩 图/CFP
地基土體整體平移,如剪刀一般剪斷了大樓的基樁 圖/CFP

  致命的三點一線

  6月27日凌晨5點35分,這通常是市民們熟睡的時刻。伴隨著一聲巨大的悶響,蓮花河畔景苑的工地上煙塵滾起,在建的7號樓已直直地倒在了地上。

  針對事故,上海市成立了由13位地質、水利、結構等方面的在滬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組長由國家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現代設計集團總工程師江歡成擔任。

  事故調查報告尚在最終的撰寫之中,正在北京參加院士大會的江歡成向本報表示:「最快本週五就將有調查結果,但現在還不方便透露具體情況。」

  本報多方調查得知,對於事故原因,專家組基本達成共識:倒塌是由於施工的工藝問題。對於之前有輿論「為什麼鋼筋那麼小」的質疑,專家組的意見是:鋼筋基本符合規定,即便是有一些小的瑕疵,也不至於引起大樓的整體倒塌,「PHC管樁空心是可以的」。

  一位接受採訪的專家組成員給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釋:一頭挖空、一頭堆積,受力不均勻,最終導致了倒塌。

  從現場位置來看,倒塌的7號樓南面是近5米深的地下車庫,北面是9米高的堆土,堆土的北面則是浦淀河。

  據粗略計算,9米高的土方,將對地面產生每平方米16噸左右的重量。而沖積平原、地質較軟的上海素有「老八噸」的說法,即上海的地表一般每平方米最高承受8噸重量,而該堆土的重量已經超過標準1倍以上。

  在專家組已經形成共識的基礎上,一位土木工程方面的專業人士給出了更為詳細的分析——由於深挖的地下車庫在挖掘過程中並沒有打「護坡樁」,大樓 南面地基鬆動;北面9米高近17噸重的土堆本已對地面造成過大壓力,在下雨後吸收了水分重量進一步增加;加之連日暴雨浦淀河河道水位上漲,也可能對河岸土 體造成壓力。

  深坑,堆土,河道,構成了由北向南的致命三點一線,直接改變了地基的受壓結構,發生不均勻沉降和土體水平滑移,這三點一線的合力,終於扯斷了大樓賴以穩定的樁基。

  來自同濟大學的專家推測,除了深坑和堆土這兩個主要原因外,還有可能存在著其他一些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比如地基下面有暗濱,或者有斷裂帶。所 謂暗濱,簡單來說就是原來這個地方是河道,有淤泥沉積,後來被土填沒了,但是沉積的淤泥仍在。而斷裂帶就是岩石當中有部分碎裂和空洞形成的斷層。「如果事 先對於地質情況勘測不夠準確,或者施工單位經驗不足,把樁打到了暗濱或者斷裂帶上,就好比是把筷子插進豆腐裡,再加上基坑和堆土的不均勻受力,大樓才會在 一瞬間傾倒。」

  儘管被形容為「突如其來」,但事故發生並非毫無徵兆。事故發生地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淀浦河畔,從26日中午起,這個水景樓盤就已經險象環生,鄰近 的淀浦河防汛牆出現了七十餘米的塌方險情,水務部門正連夜搶修。閔行區政府新聞辦主任陳志強在接受採訪時否認了大樓倒塌和防汛牆塌方之間的必然聯繫,「防 汛牆距離倒塌大樓80米遠,而距離更近的其他樓盤則安然無恙。」

  事實上,堆土、防汛牆塌方、大樓傾塌三者之間的邏輯關係可能是被忽略了。據上海本地媒體的報導,正是由於一排高達9米的土堆才造成了河岸邊的防汛牆出現塌方事故。

  接受採訪的專家稱:大量的堆土壓迫地基,導致地下土層移位、沉降,並且這種移位沉降有可能從地下「剪」斷樓房的地樁。而先前發生的防汛牆破裂也可能是由於堆土造成,地基受重後向外擠壓,引起防汛牆變形。

  「犯錯越來越低級」

  事實上,先建大樓、後建地下車庫,並不是一個技術上難以踰越的難題。

  相關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以往建築主要做法是先建地下後建地上,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的技術也可以達到在樓房周圍挖坑建設的能力。「但是建 設時要考慮樓房和基坑的因素。」該專家表示,具體是否可以操作,需看施工方能力及現場情況而定。這本是工程施工方面的常識性問題。

  造樓,挖坑,堆土,這一系列建築施工行為並不需要施工方盲人摸象,而是有現成的規範性的行業標準可以參照執行。

  在2008年10月1日由建設部批准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築樁基技術規範》(下簡稱《技術規範》)中,有如先驗般地寫入了這一施工常識——基坑開挖對樁基的影響以及不規範操作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

  《技術規範》3.4節「關於軟土地基樁基的設計原則」中明確提及,「在軟土地區,……由於基坑開挖的不均衡,形成『坑中坑』,導致土體蠕變滑移將基樁推歪推斷,有的水平位移達1米多,造成嚴重的質量事故。這類事故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從南到北屢見不鮮。」

  該規範明確規定,「軟土場地已成樁條件下開挖基坑,必須嚴格實行均衡開挖,高差不應超過1米,不得在坑邊棄土,以確保已成基樁不因土體滑移而發生水平位移和折斷。」

  將棄土堆在基坑旁引起土體滑移,並造成樁基水平位移和折斷的情況原來早已有前車之鑑,業內專家也將此總結歸納為規範性文件並在行業內強制推廣。

  事故發生時,7號樓北側的堆積土堆已高達9米。

  接受採訪的專家組成員不無遺憾地感嘆:施工方在常識性問題上都出錯了,那還得了?他坦言:這對中國建築業是一個災難。

  從湖南鳳凰大橋倒塌,杭州地鐵工地塌陷,到最近的西寧商業巷施工現場坍塌和株洲高架橋垮塌,再到此次上海的大樓倒塌事故,「我們犯錯誤的層次越來越低級」。

  在梳理這幾起事故的原因時,專家組成員對中國建築業的現狀憂心忡忡:我們的工程在施工問題上,正出現越來越不負責任和掉以輕心的危險趨勢。

  伴隨著上海蓮花河畔景苑7號樓頃刻倒塌的還有公眾的信心。

  儘管相關部門每半個小時將提供一次對事故現場其他大樓的勘測結果,目前來看結果都很正常,但這也並不能完全重塑公眾們的信心。

  事故發生後的四天內,閔行區政府設立的現場接待點共接待了總計382戶購房者,超過了該小區已經出售房屋489套的3/4,其中的絕大多數購房者都對房屋質量表示了擔憂。

  鑑於此次事故的「突如其來」,一次更大範圍的安全排查行動正在上海全面展開,事故發生後,上海市建築業管理辦公室發出緊急通知:即日起對全市各在建工程項目進行安全普查。

  據一名浦東的房地產商介紹,他所開發的樓盤最近遭到了有關部門的突擊檢查,「現在上海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建築工地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上海市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秘書長董經緯對媒體表示:這給全市的住宅建設質量都敲響了警鐘。他接受採訪時說:上海對於建築質量的管理有一整套很完整的體系,「關鍵是相關方面對這些規定的執行力度如何,是否執行到位。」

  同樣在北京參加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的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呂志濤教授通過南方週末向公眾表達兩個觀點:第一,不要因為這幢樓倒掉,老百姓都不敢住高樓了;第二,只要按照科學、規範的方法施工,是絕對可以保障安全的。

  但接受採訪的專家組成員同時表示:讓公眾重拾對建築業的信心是需要時間的。

  房產公司背景漸現

  儘管專家組的事故調查報告、購房者相關的賠償方案尚未出爐,但對於該工程項目的民間調查早已逐步展開,隨著調查的深入,公眾對於該工程項目的信心逐步喪失,一個險象環生的項目工程正逐步鋪陳在公眾面前。

  上海市房管局網站及網上房地產信息顯示,蓮花河畔景苑開發商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有三級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證書,其資質等級有效期至 2009年12月31日,但據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該公司資質發證日為2000年10月1日,有效期至2004年12月31日,網上所顯示的公司聯繫電話 也為空號。

  根據上海本地媒體的調查,這是一家有著政府背景的企業,梅都地產公司第二大股東、董事闕敬德,「與梅隴鎮鎮長助理同名同姓」。

  闕敬德曾兼任閔行區梅隴鎮資產公司總經理,同時也是梅隴鎮徵地服務所佔大股份的上海迅豪置業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兼董事長,闕敬德此前還擔任過梅 隴鎮徵地服務所所長。2007年2月,闕敬德還曾以該鎮徵地服務所所長的身份,兼任有關滬杭磁浮工程動拆遷工作的閔行指揮部梅隴鎮辦公室工作組組長。

  來自工商登記的資料顯示,闕敬德曾擔任過梅都地產公司的董事長,但在該公司2001年改制後,只佔有梅都公司15%的股份,目前股本為270萬元。

  而梅都地產公司法定代表人、現任董事長張志琴佔股約65%,他曾擔任過迅豪置業公司副董事長,2008年6月還出現在迅豪公司黨總支部委員候選人名單中。當地媒體報導,張志琴有著更為複雜的政府背景,正在等待有關部門的調查證實。

  工商資料還顯示,梅隴鎮徵地所現任所長張錦樑也是梅都地產公司的股東。此外,蓮花河畔景苑建築商、上海眾欣建築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耀傑也是梅都地產公司的股東。

  自2000年開始,梅都公司在梅隴鎮已經開發了包括綠梅別墅、綠梅公寓、羅錦苑、羅錦新苑等多處樓盤。

  事實上,梅都公司的政府背景已經遭到了公眾的強烈質疑。2003年,梅都公司以邀請招標的方式獲得了梅隴鎮26號地塊,也就是事故發生地蓮花河 畔景苑的所屬地塊,樓板價格不到每平方米604元,而同期出讓的另一幅閔行地塊,編號為「閔字(2003)198號」的馬橋鎮66號土地,地塊以公開招標 形式出讓,這幅5121平方米的地塊中標價格為1383萬元,樓板價格達到了1929元/平方米。換句話說,該樓盤的地價尚不到同期類似地塊的1/3。

  甚至有公眾對開發商是否修改過建築設計提出了質疑,由於包括設計圖紙在內的工程資料都被專家組調走查閱,其真相尚不得而知。

  但是,這逐漸顯現的調查結果讓公眾重拾對建築工程的信心面臨尷尬。

  閔行區政府新聞辦主任陳志強通過當天的新聞發佈向公眾承諾:對於梅都房產公司多名股東系政府工作人員等問題,閔行區領導高度重視,責成有關部門依法調查核實,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媒體公佈。

  事實上,這些調查並不是市、區兩級工作組近期的主要工作內容。

  據陳志強介紹,由上海市建交委牽頭的市級工作組,目前的工作重心是搶險、排險、監測、檢測,圍繞的是事故調查,而由閔行區委、區政府組成的區級工作組則圍繞處理事故的善後問題。 (南方週末-孟登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