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星期日

中國2040年可成中等富國

【大公報訊】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30日發布《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世界現代化概覽》,預測中國可能在2040年左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提前10年左右實現中國現代化「三步走」發展戰略。

綜 合新華社、中新社報道,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歷時10年的研究成果──《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世界現代化概覽》 當天在北京正式發布。這是全球第一部《世界現代化概覽》,中國學者對時間跨度約400年(1700~2100年)的世界現代化進行數字化全景掃描,空間跨 度為5大洲131個世界主要國家,覆蓋全球97%的人口,涉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個人等6大領域。

報告指出,如果從19世紀40年代算起,中國現代化已經走過了160多年歷程,經歷了現代化起步、局部現代化和全面現代化的三個階段。如果按照1990年至2005年的年平均增長率估算,中國有可能在2020年前後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在2040年前後超過世界平均水準。

根據中國提出的經濟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目標為,到21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

人均收入國際差距擴大

報 告說,如果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屆時中國現代化水平大致表現為:人均國民收入超過2萬美元,關鍵經濟指標的排名進入世界前40名;養老和醫療保險覆蓋率達 到100%,城市化率和信息化率超過80%;建成民主、自由、平等和高效的政治文明,國際競爭力的排名進入世界前10名;文化生活超過世界平均水準,文化 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排名進入世界前20名;大學普及率超過80%,平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人類發展指數的排名進入世界前20名;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完全 脫鈎,人居環境品質基本達到主要發達國家水準。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中科院中國現代 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提醒說,世界現代化存在「馬太效應」,人均收入的國際差距不斷擴大。在國際體系中,雖然多數國家人均收入都會提高,但富國越來 越富,窮國越來越窮,低收入國家相對貧困化。因此,世界現代化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馬太效應」的擴大化,控制和縮小國際差距。

這位國際上首次提出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學者稱,世界現代化的起點大約為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現代化是動態的,目前尚不能確定它的終點。21世紀不是現代化的終結,22世紀還會有新變化。

世界現代化400年暨《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座談會

2010年1月30日上午9:00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舉行「世界現代化400年暨《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專家座談會」

* 主持人 郭傳傑:

各位學者、新聞媒體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參加這天的會議。這是一年一度的發布會,歡迎大家的參加。下面,我代表何傳啟向各位拜個年,祝大家虎年吉祥順利,家庭愉快。參加今天會議的人員,主要有來自國家發改委、社科院、中科院的一些研究部門,還有北大、清華、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等大學和研究機構的領導和教授。

這次會議圍繞的是《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大家知道,現代化的研究有非常強的科學性,去年9月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會上,錦濤同志強調要按照客觀規律研究遵循現代化的規律,要對現代化進行研究。中國現代化正在進行億萬人民的偉大實踐,現代化研究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去研究,也有很多規律需要我們去遵循。從18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的現代化進程已經走過了三百多年,有很多規律值得探討。

2010-01-30 08:51:24
* 主持人 郭傳傑:

現在對現代化的研究、現代化規律的探討也非常多、有非常強的現實性。因為我們今天要面對國際、國內的大環境,我們會更科學的開展現代化建設,開展現代化研究。正是因為這樣一個主題今天大家聚集在一起。今天還有很多的領導和知名專家,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今天上午的會議有兩個報告,一個是何傳啟同志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介紹,另外一位是於維棟同志的報告《新中國現代化建設六十年》,接下來大家進行討論。何傳啟同志的報告大家看見過,《中國現代化報告 2010》是一個系統的年度報告,從2001年到現在已經有十集報告,每年一本報告。應該說這本報告是何傳啟先生和他的研究團隊在過去的十年中,以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中國現代化的大課題,是十年研究的延續和結晶。

2010-01-30 08:59:33
* 主持人 郭傳傑:

前幾年的《中國現代化報告》是對現代化研究的方法、現代化的理論、現代化的歷程進行一些總的研究,後幾年是從經濟、社會、生態、國際、文化等六個專題分別進行研究。今年的報告綜合性、系統性比較強,也是對過去十年研究工作的小結,更多的還要去展望未來的現代化,時間長達四百年左右,包括過去的三百年和今後的一百年,空間領域也是非常廣闊的,涉及131個國家。歸納出新的40個事實和20個新的啟示。這個報告今天向大家發佈,就像以前每次發佈報告一樣,今天既是一個發佈會,更是聽取大家批評、建議和意見的會議。

2010-01-30 09:05:43
* 主持人 郭傳傑:

今天參加會議的還有新聞界的同志們,他們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今天還專門邀請到了中國網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現場直播,使大家的討論、高見能夠更廣泛地向社會進行傳播,這也是大家共同的願望。

下面,歡迎何傳啟先生做報告,大家歡迎!

2010-01-30 09:11:20
* 何傳啟: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中國網的網友們上午好!首先,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從2001年開始《中國現代化報告》走過了十個歷程。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們堅持研究世界,服務中國的科研宗旨,堅持科學性、創新性、戰略性、建設性的創新文化,每年研究一個主題。從2001年開始,我們的研究主題分別是現代化與評價,知識經濟與現代化,現代化理論與展望,地區現代化,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生態現代化、國際現代化、文化現代化和世界現代化。十年完成十本報告,總共是686萬字,每本報告68萬字。

到目前為止,世界現代化的研究已經有60年的歷史,但是關於現代化沒有統一的定義。現代化這個單詞大約產生於1748—1770年,目前它有三種解釋,那就是基本詞義、理論含義、正常含義。而《現代化報告》主要研究現代化的理論含義,或者說是研究現代化的基本規律。現代化研究有三種類型,它們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而《現代化報告》主要做基礎研究。

2010-01-30 09:12:27
* 何傳啟:

現代化研究有兩種視角,分別從社會科學角度和從自然科學角度進行研究。《中國現代化報告》主要是從自然科學角度進行研究。在2009年,中國現代化報告參加了兩個展覽,分別是第61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第二個是中國科學院建院60週年成就展。由此可見,《中國現代化報告》的社會影響在逐步擴大。

《中國現代化報告》是集體勞動的成果,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是一個跨部門聯合課題組,我們有8位顧問,24名成員。現代化研究過去十年中得到了在座各位的關心和支持,我們要衷心感謝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支持!感謝課題組8個顧問的關懷和指導!感謝路院長、徐部長為報告作序!感謝新聞界、學術界的朋友們!感謝中科院規劃戰略局、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科學院時報社、北京大學出版社!感謝所有關心和幫助我們的朋友。

受課題組的委託,我向大家匯報《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的主要結果。《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是全球第一部世界現代化概覽,是中國現代化報告的第十本報告,它是課題組十年潛心研究成果的一個集中體現。報告全文約 86萬字,包括340多張圖表,報告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由於時間有限,我只能做一些簡要匯報。

2010-01-30 09:14:33
* 何傳啟:

我的匯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報告的主要特點。第二部分,報告的主要結果。第三部分談談十年研究的體會和建議。

第一部分:報告的主要特點。報告有5個特點,第一是科學性,第二是戰略性,第三是建設性,第四是創新性,第五是相對性。而它的科學性表現在三個方面。報告的定位是科學的,研究方法是科學的,報告的數據來源是可靠的。首先,報告的定位是科學的。報告主要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研究現代化,講究實事求是。世界現代化包括世界層面的現代化和世界範圍的現代化,世界層面的現代化包括世界整體的現代化、世界六個領域的現代化和世界現代化的空間分佈。世界範圍的現代化我們主要研究國家的現代化。

第二,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我們採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以定量研究為主,包括時間順序分析、截面分析、過程分析、坐標分析、回歸分析和趨勢分析等等。

第三,數據來源比較可靠。我們的數據主要來自國際權威機構和部門的統計數據。包括世界銀行、聯合國、OECD等。

2010-01-30 09:17:45
* 何傳啟:

報告的第二個特點是戰略性。戰略性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它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瞄準中國國家目標。第二是它提供世界的全景概覽。首先它符合中國現代化的國家利益。大家都知道,現代化是中國的國家目標,是中國億萬人民的共同心願。新中國歷代領導人都重視現代化,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都反覆強調現代化的重要性。在2003年—2009年期間,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當中有4次學習內容與現代化緊密相關。其中,2009年9月9日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胡錦濤主席指出「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現代化的一般規律」,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研究現代化。

中國科技界也瞄準國家目標,關注現代化研究。比如路院長就指出,總結和歸納世界現代化的事實和經驗,科學地展望它的未來,對於我們作出正確判斷無疑是有幫助的。而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院士指出,系統和科學的研究現代化,全面揭示現代化的客觀規律是中國科學家的一個歷史責任。

《中國現代化報告》可以滿足社會的三個需求。《中國現代化報告》是一本科普書,提供世界現代化的一般知識;它同時還是一本參考書,提供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它也是一本工具書,提供世界現代化研究的一般文獻。也就是說,它可以滿足我們瞭解現代化、認識現代化和研究現代化的需要。總之,它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2010-01-30 09:35:16
* 何傳啟:

第二方面就是提供世界現代化的全景概覽。這個概覽的特點是時間跨度400年,包括三百年的歷史和一百年的未來,這覆蓋了世界現代化的全過程。第二是空間跨度是五大洲、131個國家,覆蓋全球97%的人口。這五大洲131個國家包括亞洲的35個國家,非洲的38個國家,美洲的22個國家,歐洲的33個國家,大洋洲的3個國家,這些國家都是人口超過100萬以上,數據比較齊全的國家。第三,領域跨度是六個領域,也就是覆蓋世界現代化的全部領域,包括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和個人行為。它的內容跨度是兩個方面,既包括現代化進程,也包括現代化研究。現代化進程包括世界現代化的過程、結果、動力、模式以及人類生活、結構、制度和觀念的現代化。現代化的研究則包括過去60年現代化的三次浪潮、10種理論、中國貢獻,以及一般理論,包括分階段理論、分層次理論、分領域理論、分部門領域等等。

世界現代化內容太寬泛,世界現代化概覽重點是事實、原理和前景。這本世界現代化概覽包括世界現代化事實與前景,包括中國現代化的歷史事實、未來前景、以及現代化研究歷史事實、主要理論和主要原理。

2010-01-30 09:37:40
* 何傳啟:

報告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建設性。首先內容比較豐富,有40個事實、40個前景、10個理論。其次它提供了歷史啟示,包括中國和世界的。第三提供了政策建議,包括運河戰略、路徑圖等等。第四是提供案例分析,《世界現代化進程的關節點》是和這本書配套的,它包括三個部分,包括典型區域的現代化、典型國家的現代化、重點領域的現代化。一會兒於老師還會給大家介紹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60年。

第四個特點,創新性。它是全球第一部世界現代化概覽,是世界現代化400年數字化全景素描。21世紀發展中國家有成功的機會,但它升級為發達國家的概率並不大。世界現代化有10種理論,其中的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是中國學者提出來的。中國有可能提前10年左右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基本實現六個現代化。它同時發現國際經驗不足以解決中國問題,中國需要走自己的現代化的新道路。報告同時提出了新人類發展指數,中國世界排名第63位。

2010-01-30 09:43:28
* 何傳啟:

在講報告優點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忽視報告的侷限,就是相對性。大家知道世界是變化的,科學是發展的。目前這個報告的研究結果僅代表課題組當前的研究水平。這個報告有五個侷限,第一個侷限是方法侷限。我們主要從自然科學角度研究現代化,這只是現代化研究的一個視角。從人文角度研究、科學角度研究,兩種研究可以互補。我們總是想,就像我們爬山一樣,一個從南邊爬,或者從北邊爬,兩邊都可以,而且兩邊爬山的景色不一樣,但是它們可以互補。第二個侷限是數據侷限,到目前為止,18世紀和19世紀的數據相對比較少,這會影響我們的研究結果。第三個侷限是指標侷限,這本報告選擇了世界現代化的100個指標,但是100個指標不多,相對於整個現代化來說不多。第四個侷限是預測侷限,我們用過去預測未來,它不能包含未來的不確定性。最後一個侷限是篇幅侷限,儘管報告有86萬字,遠不足以覆蓋世界現代化的全部內容。

2010-01-30 09:50:00
* 何傳啟:

第二部分:現代化的主要結果。我想匯報四點,第一,世界現代化的事實和前景。第二,現代化研究的理論和原理。第三,中國現代化的事實和前景。第四,2007年世界現代化的水平。

第一,關於世界現代化的事實和前景。報告中講了20個事實、 20個前景和10個啟示。首先看世界現代化的20個事實,世界現代化的起點是18世紀60年代,終點是現代化是動態的,目前不能確定它的終點。現代化階段:第一次現代化和第二次現代化。現代化類型:先髮型、後髮型、內源型、外源型。現代化結構:發達國家佔12%—15%。

現代化的分佈,歐洲水平比較高,非洲水平比較低,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起步大約比世界晚了60—200年,發達國家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平均時間大約是160年。2006年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大約有35個,處於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大約有90個,處於傳統農業社會國家的有12個,進入第二次現代化國家有29個。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人口大約是11.3億,進入第二次現代化人口大約9.7億,發達國家人口大約是8.2億,享受現代化生活的人口目前大約是8.5—10億。

在100年中,發達國家降級為發展中國家的概率大約是8%—23%之間。同時,發展中國家升級為發達國家的概率約為1%—5%。在1960年—2006年有12個國家地位上升,12個國家地位下降,20世紀中比較成功的國家包括芬蘭和日本。

2010-01-30 09:52:03
* 何傳啟:

下面舉幾個例子。很顯然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刻變化,是現代文明的形成、發展、轉型和國際互動的符合過程,這說明現代化階段與文明緊密相關。按人類歷史階段分化,歷史學家有四階段,我們採取了工具時代、工業時代、農業時代和知識時代。社會學家對人類歷史劃分有四種觀點,我們採用的是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知識社會,請各位專家注意,我們這次的劃分是相互對應的。大家認為現代化的階段劃分有四種觀點,我們採用兩次現代化的劃分。其中第一次現代化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型。第二次現代化從工業社會知識社會,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型。

第一次現代化有三次浪潮,分別是18世紀的機械化,19世紀的電氣化,20世紀50年代的自動化。第二次現代化同樣有三次浪潮,分別是20世紀80年代的信息化,21世紀20年代的仿生化,21世紀後期的體驗化。

2010-01-30 09:55:00
* 何傳啟:

案例二:世界現代化的結構。在1700年—2005年在300年裡發達國家在20個之間波動。什麼是發達國家?我們這麼理解,所謂發達國家,是國家的發展水平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值的80%以上。什麼是中等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低於發達國家,但是超過世界平均值。除了發達國家,只要是發展水平低於這個標準的,都是中等發達國家。那麼欠發達國家的水平是低於世界平均值的60%以下。

2006年發達國家佔15%,人口8.2億,佔13%。享受現代化人口是8.5—10億。2006年有29個國家進入第二次現代化,90個國家處於第一次現代化,12個國家處於傳統社會,還有幾百個少數民族部落生活在原始社會。在100年中有些國家成為發達國家,有些國家降下來。18世紀只有美國從發展中國家上升為發達國家。在19世紀中,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愛爾蘭和阿根廷從發展中國家上升為發達國家。20世紀中只有芬蘭、日本、新加坡和韓國從發展中國家上升為發達國家。

2010-01-30 09:59:40
* 何傳啟:

其次,世界現代化的20個前景。前景一:21世紀世界現代化的路徑,有三條基本路徑,第一次現代化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第二次現代化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型,綜合現代化分兩次現代化協調發展。21世紀世界現代化的結構大約是,發達國家有20個,中等發達國家有25個,初等發達國家有37個,欠發達國家有49個。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想成為發達國家就應該在前20名,如果它想成為世界中等發展國家應該在世界前45名。目前中國水平是第70位。21世紀,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會從30個上升到110個左右,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國家會從20多個上升到90個左右,發達國家將完成第二次現代化。

2010-01-30 10:05:02
* 何傳啟:

第三,世界現代化的10個啟示。世界現代化既是一種世界潮流,也是一種社會選擇,它既是一種文明進步,也存在不少副作用。它以國家為基礎,以世界為舞台,它既有普遍的共性,也有廣泛的多樣性。它既有國際多樣化,也有國際不同,它既需要縱向比較,也需要橫向比較。人均收入的國際差距不斷擴大。現代化沒有最佳模式,只有理性選擇。而國際體系基本穩定,國家的國際地位可以變遷,21世紀發展中國家仍然有成功的機會。

下面介紹一下。比如世界現代化是一種世界潮流,也是一種社會選擇。以美國為例,美國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目前美國有20萬阿米什人,他們仍然保持農業傳統,不用電話、不看電視、不坐汽車,坐馬車。世界現代化有普遍的共性,也有多樣性,在不同方面都是這樣。世界現代化既有國際分化,也有國際趨同。比如經濟效率差距擴大,人均收入差距擴大,政治行為多樣化,文化觀念多樣化。但是產業和就業結構趨同,城市化和教育結構趨同,文化產業趨同。

世界現代化存在馬太效應,這在國際體系中雖然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都會提高,但是富國越來越富,窮國越來越窮,低收入國家相對貧困化。在1700年時,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差距是2倍,而到了1960年的時候上升到14倍,而到了2005年的時候上升到22倍,目前還在迅速擴大。

世界現代化國際體系基本穩定,國際地位可以變遷。在100年中,發達國家降幅為發展中國家的概率是10%,而發展中國家升級為發達國家的概率在5%左右。在21世紀,發展中國家還會進步,還會發展,但是要想成為發達國家,可能性是這樣的。大概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將爭奪5張晉級發達國家的門票。100億發展國家人口爭奪5億張享受現代化生活的門票。可以預見,21 世紀的國際競爭仍然激烈,而富有理性。

2010-01-30 10:08:31
* 何傳啟:

第二部分:現代化研究的理論和原理。世界現代化的20個知識、10個理論和20個原理。

首先,現代化的知識。現代化的單詞誕生於18世紀中葉,它還有基本詞義、理論含義、政策含義,兩種用法,還有習慣用法。世界現代化有三次浪潮,中國的現代化研究也有三次浪潮,西方的現代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啟蒙運動,甚至更早。而現代化理論邏輯包括實證主義、闡釋主義和現實主義。他的研究方法包括多學科的研究、定性定量、案例分析,目前有六個主流理論和四個有影響力的理論,而現代化理論的應用則涉及到國家現代化的戰略規劃和政策。

我們先看看世界現代化的三次浪潮,分別是50—60年代的經典現代化研究,70—80年代的後現代研究,90年代以來的新階段研究。我們高興的發現,中國學者的研究絲毫不比世界晚。中國的現代化研究也有三次浪潮,第一是20世紀30年代早期的現代化探索,第二次是80—90年代的經典現代化研究,第三次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的新現代化研究。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現代化論文集》,上海《申報月刊》第7號,一共26篇文章。1937年中國出版了第一本現代化題名雜誌,是山西太原《現代化》半月刊出版的。美國是 20世紀50年代出版現代化,我們比他們還早了20年。

2010-01-30 10:11:42
* 何傳啟:

這是現代化研究的三種方法論,實證主義,闡釋主義,現實主義,他們的觀點、目標、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學術意義、學科特色都有不同。現代化理論的形成是從 19世紀的古典進化論到20世紀的經典現代化理論,現代化理論的發展從20世紀的經典現代化理論到21世紀的10種理論並存。這10種理論分別是經典現代化理論、後現代化理論、生態現代化理論、反思現代化理論、多元現代化理論、第二次現代化理論、依附理論、世界體系、全球化理論。

這是經典現代化理論的示意圖。這是後現代化理論的示意圖。這是反思現代化理論的示意圖。這是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示意圖,包括分階段、分層次和分領域的理論。

2010-01-30 10:18:02
* 何傳啟:

世界現代化研究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紹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提出的現代化基本原理。首先,現代化的實質是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刻變化,它的內涵是現代文明的形成、發展、轉型和國際互動,文明要素的創新、選擇、傳播和退出,以及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競爭。它的外延是人類生活、結構、制度、觀念的現代化,不同時期、層次、領域和方面的現代化。

它的標準有三個判斷標準。它的背景包括文明的週期表,文明的坐標系、路線圖等。現代化的過程有兩個階段,有20個特點,有10個運用。現代化的結果包括兩種現代性、多樣性和副作用,以及國家地位、國際體系和國際環境的變化。它的動力有6個主要動力要素,10個動力模型。它路徑的依賴性有三個基本路徑,有模式多樣性,目前我們發現至少有56種組合模式。還要分階段、分層次、分部門的領域。

2010-01-30 10:20:56
* 何傳啟: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基本模型。首先,現代化理論包括定義、過程、結果、模式。其次,現代化的定義。現代化是18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刻變化,它是文明發展、文明轉型和國際互動的交集。但是,18世紀以來,文明的變化太多了,是不是所有的變化都是現代化呢?不是的,滿足三個條件的變化才是現代化,這三個條件是有利於生產力的解放和提高,又不破壞自然環境;有利於社會的公平和進步,又不妨礙經濟發展;有利於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又不妨礙社會和諧。

現代化與文明緊密相關,文明有它的週期性,工具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知識時代。起步、發展、成熟、過渡四個週期,這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週期表,就像化學元素有週期表一樣,人類文明也是由不同要素組成的,要素的變化同樣有週期性,而且週期性還不一樣,週期加速。原始社會250萬年,農業社會5000多年,工業社會200多年,知識社會100多年,越來越快。這是人類文明的坐標系。這是人類文明的路線圖。現代化的國家我們分兩個階段,第一次現代化是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移。第二次現代化是從工業時代向知識時代,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型。

2010-01-30 10:26:40
* 何傳啟: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遵循10個原則,進程不同步,分佈不均衡,結構穩定性,地位可變遷,行為可預期,需求遞進,效用遞減,路徑可選擇,狀態不重複,中軸轉變。現代化過程的基本機理,現代化是文明要素的創新、選擇、傳播和退出的循環過程。其中,文明要素的創新又包括技術創新、知識創新、結構創新、制度創新、觀念創新、組合創新等等。技術創新包括新產品、新工藝、新方法、技術的顯著性變化,以及技術要素的組合創新。知識創新包括科學發現、技術發現、知識創造、新知識首次應用、知識要素的組合創新。制度創新包括法律、政策、程序創新,組織、理論、道德的創新,以及要素的組合創新。要素選擇包括社會選擇、團體選擇、個體選擇,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標準。要素的傳播和退出都是多途徑的,各有不同的規則。

現代化的結果,包括現代性、特色性、多樣性的形成,現代性在經濟、文化、傳統領域有不同的形態,每一次現代化都會有副作用。

2010-01-30 10:29:03
* 何傳啟:

國家目標。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它的理論目標是完成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完成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型,同時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它的政策目標則是提高生產力,促進社會的公平和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它的政策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保持世界先進水平。

動力模型。我們有10個動力模型,我介紹3個。一個是創新驅動模型,制度創新和知識創新產生了新科技,新科技導致新產業,新產業導致新經濟,新經濟導致新社會,新社會導致現代化,現代化反過來推動進一步的知識創新和制度創新。在這個過程當中,每一個階段都有信息反饋,於是形成從創新到現代化之間的正反饋循環驅動。創新擴散模型是,重大創新在國內擴散,在國際擴散就形成了現代化。競爭驅動模型,競爭導致優勝劣汰,新陳代謝和資源的優勢配置,同時又推動了現代化。

現代化路徑包括,第一次現代化,第二次現代化和綜合現代化。

模式。現代化的模式具有多樣性。不同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同一個模式有不同的適用性。18世紀—19世紀美國和英國採用了工業化與民主化協調發展模式,法國採用民主化優先模式,德國採用工業化優先模式。20世紀日本和韓國工業化優先模式。

2010-01-30 10:34:00
* 何傳啟:

第三部分:中國現代化的事實和前景。第一個,20個事實,20個前景,10個啟示。中國現代化的起點19世紀中期,它的終點現代化是動態的,我們還不能確定中國現代化的終點。中國現代化進程:起步階段、局部現代化、全面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特點是全世界人口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它目前是以第一次現代化為主,它是一個後髮型、追趕型的現代化。它很多時候採用的是工業化優先發展模式,它比先性國家大約晚100年。中國現代化的速度超過了世界平均值。

2006年中國處於第一次現代化的成熟期,屬於初等發達水平。處於世界第70位。第一次現代化已經完全五分之一,第二次現代化僅為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二,我們最大的差距是人均之間的收入差距,大約是30倍。我們的經濟和生態的水平比較差,北方和南方水平相當,西部水平比較差。2006年有4個地區進入第二次現代化,2006年中國發達地區已經接近意大利的水平。例如中國現代化的三個階段:起步現代化、局部現代化、全面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類型是後髮型、追趕型的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水平,大家可以看這張圖,如果說的準確一點,發展中國家中的初等發達水平,世界排名第70位。第一次現代化完成五分之四,第二次現代化與發達國家相比是五分之二。

2010-01-30 10:40:08
* 何傳啟:

中國現代化的分佈,地區不平衡。長江上游局部地區還有原始社會的痕跡,長江中游農業社會還是主體,長江下游的工業社會,長江和上海也是知識社會。中國現代化的前沿接近發達國家的底線,我們有四個發達地區已經進入了第二次現代化。北京和上海的部分指標已經達到和接近發達國家的底線。例如2006年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平均預期壽命和大學普及率接近或達到意大利、西班牙的水平。

中國現代化的20個前景。2050年左右基本實現現代化。21 世紀末,全面實現現代化。2020年左右完成第一次現代化。2040年左右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1世紀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20年左右進入世界前60 名。2050年左右進入世界前40名,21世紀末進入世界前20名。中國的現代化階段大約是2020年左右進入第二次現代化,21世紀末完成第二次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概率按照國際經驗,21世紀中國從發展中國家升為發達國家的概率為4%左右。

2010-01-30 10:44:22
* 何傳啟:

國家目標。到21世紀,中國現代化要上三個新台階。2000全面實現現代化,2050年前後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如果按1990—2005年的平均速度測算,中國有可能在2040年前後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提前10年左右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如果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中國現代化的水平是什麼狀況?我用一套指標說一下。經濟現代化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美元,關鍵經濟指標的排名進入世界前40名。社會現代化的養老和醫療覆蓋率達到 100%,城市化率和信息化率達到80%左右,消滅絕對貧困。政治現代化:建成民主、自由、平等和高效的政治文明,國際競爭力排名將進入世界前10名。文化現代化:文化生活水平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文化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文化創新能力的關鍵指標進入世界前20名。人類現代化:大學普及率超過80%,平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人類發展指數排名進入世界前20名。生態現代化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完全脫鉤,人居環境質量大家主要發達國家水平。

為了促進中國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中國現代化報告 2005》提出了中國經濟現代化路徑圖,包括36個監測指標。《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提出要中國社會現代化的路徑圖和36個指標,這些是分階段的,2005—2050—2100。《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提出了中國生態現代化的路線圖和監測指標。《中國現代化報告2009》提出了文化現代化路徑圖,包括30多個監測指標。

2010-01-30 10:47:06
* 何傳啟:

中國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我們的建議是2000年是第一次現代化發展期,同年美國是第二次現代化發展期,如果我們採用綜合現代化路徑,我們有可能在21世紀後期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而全面實現現代化。如果按歷史經驗來估算,中國21世紀末晉級發達國家的概率為4%。如果考慮到中國21世紀人口將達到13— 15億,而整個發達國家的人口只有10億,這樣看中國現代化的概率比4%還要小。

中國現代化的10個啟示。中國現代化是一種後發追趕型現代化,遵循世界現代化的基本規律,既有重大失誤,也有成功案例。它的任務超過發達國家的總和,國際經驗不足以解決中國問題。面臨雙重壓力,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中國現代化面臨資源挑戰,需要擴大國際空間。中國現代化不能忽視制度和觀念現代化,不能忽視地區差距和文化多樣性。我們的政策目標需要穩步推進,中國現代化是一種世界潮流,也是一種民族復興。

2010-01-30 10:49:32
* 何傳啟:

中國現代化既有重大失誤,也有成功案例。重大失誤有三次,戰爭破壞有兩次,成功事例有兩個。中國現代化的任務,2000年人口計算,中國現代化的任務超過發達國家的總和,是美國的4倍,是西歐的4倍多,很顯然發達國家的經驗不足以解決中國問題。中國現代化面臨的雙重壓力,發達國家第一次現代化,第二次現代化進行,我們目前的第一次現代化還沒有完成,而第二次現代化已經來臨,我們面臨著兩次現代化的雙重壓力,可以選擇綜合現代化模式。

還有資源調整,歷史上,發達國家10億人口300年的時間實現現代化,已經造成了資源的消耗、過渡和環境的巨大壓力。而未來100年中國將有13—15億人需要現代化,它帶來的資源需求的強度將史無前例。如果扣除知識經濟對物質資源的替代效應,中國的資源需求仍然巨大。同時,中國多數自然資源的人均擁有量低於世界平均值。由此可見,擴大國際空間,合理利用資源多麼重要。

2010-01-30 10:53:06
* 何傳啟:

現代化包括生活和結構的現代化,也包括制度和觀念的現代化。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制度和觀念的現代化更為重要。在過去160年裡,中國現代化的模式大體屬於工業化優先發展模式。從洋務運動以來,物質和技術層面的現代化受到持續重視,這是非常合理的。制度和觀念的現代化在波瀾起伏,搖擺不定。制度和觀念現代化的滯後的負面效應會隨著物質和技術現代化的推進而逐步顯露,最後逐步成為影響中國現代化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所以重視制度和觀念的現代化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戰略選擇。如果中國不徹底拋棄封建觀念,中國現代化將很難完成。

還有地區差距。在現代化過程中,地區差距先擴大,後縮小,然後波動。目前發達國家地區差距是1—2倍,而中國的地區差距是5—10倍,實在太大。

2010-01-30 10:54:44
* 何傳啟:

政策目標。60年代的政策目標是四個現代化,80年代的政策目標是三步走,這些都是對的。21世紀我們理解政策目標要上三個台階,實現六個現代化,在2020年左右完成第一次現代化,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2100年全面實現現代化,包括6個目標。

中國現代化在世界的軌道到底是什麼?我們既是一種世界潮流,也是一種民族復興,也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1700年的時候中國人均收入在世界是18位,1820年我們排在世界第48位。1900年我們排世界第71位,預計我們有可能在2050年達到世界第36位,在21世紀末進入世界前20名。很顯然,中國現代化不是潮流,而是民族復興。

2010-01-30 10:56:26
* 何傳啟:

第四:2007年世界現代化的水平。第一人類發展指數,第二新人類發展指數,第三世界現代化指數。

人類教育指標。HDI衡量一個國家在人類發展的三個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包括健康長壽的生活,知識和體面的生活水平。目前這個指標面臨內部和外部的挑戰,隨著人類發展水平提高,部分指標被超過。比如成人識字率70個國家飽和,小學入學率72個國家飽和。同時外部挑戰是由於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的發展,發展包括信息化、綠色化這些新指標。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我們提供一個新人類發展指數,衡量一個國家在人類發展的五個方面的平均成就,是健康長壽、知識普及、信息共享、環境優美、富裕生活。

2007年,新人類發展指數排在前10位的國家是挪威、芬蘭、荷蘭、丹麥、瑞典、美國、韓國、瑞士、英國、新西蘭,中國排世界第63位,比1980年的世界第91位上升了28位。改革開放使中國的人類發展水平迅速上升。而中國內地地區排在前10名的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廣東、山東、遼寧、福建、河北。

現代化指數,2007年大約有65個國家完成或基本實現第一次現代化,有29個國家進入第二次現代化。而中國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87%,居世界第70位。第二次現代化指數42,世界排63位。綜合現代化指數是78。

2010-01-30 10:57:20
* 何傳啟:

第三部分:十年研究的體會和建議。 一點心得、兩點體會、三個建議。

一點心得:現代化研究沒有止境,我們的研究才剛剛開始。中國現代化報告從2001年開始迄今有10年歷史,我本人從事現代化從1998年開始,1998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文章,1999年出版第一套現代化叢書,到目前為止有12年。在過去的12年我們完成了《中國現代化報告》10本,約686萬字,還有《中國現代化概要》中英文120萬字,現代化論文60多篇,30 萬字。在12年中我們完成了20本書和1000多萬字。我們的心得是大千世界複雜多變,現代化研究沒有止境。

兩點體會:第一點體會,現代化是每一個偉大民族的必修課。沒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會人云亦云,沒有一個偉大國家會墨守成規。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民族和國家都會努力爭取,用自己的智慧透視世界,用自己的創新推動世界,用自己的文化豐富世界,用自己的文明造福世界。一個偉大民族必然選擇現代化,必然走在世界前列。

2010-01-30 11:00:15
* 何傳啟:

第二點體會,沒有現代化研究,中國很難實現現代化。實現現代化是中國復興的必然選擇,而現代化研究為中國的復興提供了科學基礎。中國現代化的差距大約是 100年,中國2001年的水平大約相當於發達國家1900年的水平。中國現代化的任務超過發達國家的總和,是美國的4倍,是西歐的4倍。中國現代化的概率如果完全按照世界現代化的歷史經驗只有4%左右。如果考慮到人口因素,中國13—15億人,發達國家只有10億人,那麼中國的概率比4%還要小。不做現代化研究,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可能性不超過4%。也就是說,國際經驗不足以解決中國問題,中國必須有自己的現代化研究。現代化研究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須做,必然要做的。正像胡錦濤總書記在2009年9月9日說的,「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現代化的一般規律」。

2010-01-30 11:01:20
* 何傳啟:

三個建議:第一,在重點大學開設現代化理論課。現代化是中國國家的目標,是中國億萬人民的共同心願。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現代化,你能實現現代化嗎?要實現現代化,必須瞭解現代化,認識現代化,研究現代化,必須要有現代化人才。所以我們建議在有條件的大學開設現代化理論課,在211工程大學、全國重點大學開設現代化理論課,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專業化人才。

第二,現代化研究不能無米之炊。我們建議設立現代化研究基金,建議全國每人一分錢設立中國現代化研究基金。全國有13億人,50年搞現代化,每年每人出一分錢就是1300萬。全國大約有1000萬企業,每個企業每年出一元錢,就是1000萬。2008年全國科研經費4600億,我們建議拿出經費萬分之一就是4600萬。為了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建議,拿出科研機構的萬分之一來設立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

第三,現代化研究也要有研究基地,現代化是中國的百年大計,是 100年的系統工程,是13—15億人的宏偉事業,關係到在座每一位的子孫後代。我們建議目前穩定支持,重點建設4個科研機構,就是中國現代化研究院或者叫現代化科學研究所、北方現代化研究中心、南方現代化研究中心、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建議支持的方式是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系列,給予穩定支持和管理。大家想想,現代化是國家的目標,把現代化研究納到國家實驗室,這是很匹配的。

2010-01-30 11:02:04
* 何傳啟:

這些都是我們研究的心得和體會,不一定對。最後講幾句話,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還有中國網的網友們,在人類文明史上,中華民族曾經有輝煌,也有辛酸。我們曾經是四大文明古國,在世界現代化之前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在歐洲中世紀1000年裡,中國走在世界前列。世界現代化的前兩百年中國是落伍者,世界現代化的第三百年,中國是學習者。世界現代化的第四百年,中國將是開拓者。世界現代化的四百年是中國從相對衰落走向偉大復興的400年,其中18和19世紀是中國衰落的200年,20世紀是覺醒的100年,21世紀的100年將是我們偉大復興的100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們希望讓中國創新走向世界,讓中華文明造福全球。最後謝謝大家,更要謝謝路院長、各位專家,謝謝各位記者,謝謝中國網和中國發展門戶網的網友朋友們!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謝謝!

2010-01-30 11:03:32
* 主持人 郭傳傑:

謝謝何傳啟先生精彩發言,雖然是概要式的介紹,但內容非常豐富。下面進行第二個報告,於維棟先生做報告,大家歡迎!

2010-01-30 11:05:53
* 於維棟: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同志們,朋友們!剛才何主任做了全面的介紹,我的發言主要是就新中國現代化建設60年做一點補充。我講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在前言中介紹什麼是現代化,現代化的特點和現代化的指標體系。這是為下面的論述做基礎。

什麼是現代化?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義,我強調的是現代化是一個文明轉型的過程,是人類歷史上特定階段的文明轉型過程,也就是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一直到後工業轉型的過程。這個過程和以往相比有兩個顯著特點,第一是全球性,第二是極大的不平衡性。我們引用《共產黨宣言》的一段話來說明全球性,《共產黨宣言》指出: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變成了世界性的了。物質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100多年以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個過程,而且也將為今後的發展所繼續證實。

我們要定量的描述現代化的進程,就需要用一個指標體系。我在這裡引用的是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指標體系。這個理論把現代化分成兩個階段,就是第一次現代化和第二次現代化。第一次現代化有10個指標,反映了發達國家60 年代的平均水平。第二次現代化有16個指標,它是相對值。這裡的10個指標是第一次現代化的,實質是人類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指標體系。第二次現代化有16個指標,主要講知識社會,關於知識的創新、知識的傳播和知識對生活、生產能力的應用指標。

2010-01-30 11:06:52
* 於維棟:

第二個問題,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現代化進程(1700年—1950年)。主要是經濟結構和經濟水平把中國放在世界範圍內的考察,後面想用數據來說明。我先把結論放在前面,250年裡主要是兩個結論。第一,這250年世界一部分國家已經啟動了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中國的250年從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來講基本是原地踏步不動,也就是到1950年,中國的經濟結構仍然是傳統的農業社會。第二,這250年中國原地踏步不動,但是世界變化很大,因此中國的經濟水平和經濟結構都是下降的。到1950年,差不多下降到谷底。

這是中國農業產業的國際比較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1700年世界上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1950年英國農業只佔6%,美國農業只佔7%,而中國農業達到59%。中國的農業勞動力在1950年佔84%,但是英國已經降到5%,美國是12%。1700年時,中國人口占世界的22%,也就是五分之一左右。當時中國的經濟規模也佔五分之一左右,也就是22.3%。到了1950年,中國的人口差不多是21.7%,但是中國的經濟總量佔世界只有4.5%,也就是說不足二十分之一。這張圖反映出了這個變化。

這是麥迪森做的中國和西歐人均GDP水平變化比較,下面的曲線是中國在1950年降到了低谷。按照國際上的比較,1700年中國的人均GDP和世界相比,印度、日本、英國、美國相比是600元左右(國際元,以下相同),英國是1200多元。到了1950年,中國的人均GDP按國際元來計算,中國人均只有439元,而美國已經漲到了9500多,是中國的20倍以上。中國在1950年的時候基本還是一個農業國。

2010-01-30 11:10:03
* 於維棟:

第三個問題,新中國60年現代化的變化。我們把新中國成立以後看成新長征,新長征的起點上中國處於什麼情況,可以用十個現代化指標來衡量。在1950年中國一個指標也沒有達到,和印度一樣。但是當時美國的10個指標已經全部達到,英國有6項達到,日本有3項達到。1950年,如果我們把它看成是中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產業起步的年頭,從上面的數字可以看到,中國比英國落後了250年,比美國落後了150年,比日本落後了80年。

60年以後,我們的進程又是什麼樣?到60年以後的現在,這是 2007年—2008年的數據。第一次現代化10項指標中,中國已經有6項達到了,但是有4項還有差距。假如我們現在和發達國家相比,雖然第一次現代化指標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如果和美國、英國、日本相比,我們還差一個數量級。

從經濟水平來講,現在也就是3000多美元,他們達到3萬多、 4萬多美元,相差十倍以上。從經濟結構來講,也差一個數量級。我們看他們現在的農業勞動力、農業產值都在1%和2%左右,我們的農業產值現在是11%,農業勞動力是44%。也就是說,我們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差一個數量級。

歸納60年的現代化進程,可以說有兩句話。第一句話,我們用60年左右的時間,跑過了發達國家100多年,甚至於200年所走的路程,相比來說跑得還是很快的。第二句話,但是我們和發達國家同期的水平相比,我們還差一個數量級,起碼還落後50年。

2010-01-30 11:14:32
* 於維棟:

第四,討論:今後怎麼辦?對今後有什麼啟示?我主要談三點啟示。第一點,如果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國的復興過程看成是三步,新中國成立只不過是走完了第一步。第一次現代化指標全部實現,我們只不過是走完了第二步。現在第二步還沒有走完,不過還有幾年就可以全部完成。現在的問題是第三步,我們還要花7、8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

我們怎樣才能夠順利的實現第三步?根據200年的國際、國內經驗,我們要實現第三步的目標起碼有三個條件。第一,要有一個和平的環境,包括國際、國內環境。但是現代化以來,世界上的戰爭是增加的,我們最少不要讓戰火在我們的國土上發生。這個條件是可以創造的。第二,要有一個穩定的、團結的國內局面。第三,要實行正確的、符合現代化規律的路線、方針政策,要實行正確的方針和策略。這三個條件不是等來的,我們要創造條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2010-01-30 11:16:13
* 於維棟:

第三點,我們必須加強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只有掌握規律,我們才能按規律辦事,才能夠順利推進現代化建設。

最後,我用馬克思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發言。馬克思說:理論一旦掌握群眾,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掌握群眾。

謝謝!

2010-01-30 11:17:27
* 主持人 郭傳傑:

非常感謝于先生以非常簡練的語言做的非常精彩的報告。剛才何傳啟和於維棟兩位研究員做了非常精彩的報告,他們的報告時空跨度非常之大,而且他們研究的視野非常寬。

首先我有一個問題,報告中有兩個數據,一個是五張門票的事情,一個是4%的概率。最近召開的達沃斯會議上對中國的關注度,對中國的人口,我們有這樣的事實拿出來以後,我想對我們自身保持清醒的頭腦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4%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概念。我們的老百姓、民眾對現代化既要有一個長期的、艱苦努力的思想準備,但同時只要我們努力,就會有很大的希望。因為我們的主要研究是統計性的,統計數據是基於過去的歷史社會環境,但未來很多情況有變化。在這方面你們有沒有客觀的解釋。

2010-01-30 11:18:15
* 何傳啟:

我想解釋兩點。所謂4%是說根據過去的世界現代化300年的統計數據算出來的,這只代表世界現代化的歷史,不代表未來。第二,中國不能完全按世界現代化過去 300年的歷史經驗來做,但是我們要尊重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同時,我們必須要研究現代化,去尋求現代化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路徑。所以4%,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研究,完全按照世界經驗來做是4%,顯然這對中國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我們研究以後發現,如果我們能夠在2040年和2050年左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話,那麼中國現代化的概率馬上就會提高到22%,甚至到30%。正是因為這樣一種預期,所以我們從《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年開始,每年提出一個路徑圖,就是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生態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的路徑圖,包括138個指標,然後我們的概率就會提高到20%—30%左右。後50年再努力的話,我們就有可能在21世紀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我們最後預測,在21世紀末我們國家的水平有可能進入世界前20名,21世紀末我們要回歸到世界的前20名,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U字型曲線。

2010-01-30 11:23:04
* 謝文蕙:

我只說一個建議,我是清華大學的教授,我回去以後馬上找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我建議清華大學的碩士博士生必須馬上開現代化研究的課。清華大學必須帶這個頭,因為清華大學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它的第一個專題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為了中國的富強、民族的復興不研究現代化,那是極大的失誤。

2010-01-30 11:26:08
* 黃黔:

我覺得何教授的視角還是很好的,但是不是唯一的,我2002年參加現代化報告發佈時,提出中國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農村,特別是落後農村、貧困農村的問題,還有一個是教育問題。

教育體制的改革是非常困難的。我覺得學士課程和學位課程門檻降低是高等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現在研究性大學的創新精神是不夠的。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需要向廣大的人民群眾來傳播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這個門檻太高了。在西方國家,很多中學都可以上高等的學位課程。美國的社區學院也都可以上學位課程,學了之後也就只學基礎的東西,就能夠改變青年人一生的命運,增加無限活力。開學位課程的門檻要逐步降低,學位課程的門檻也要逐步降低。

2010-01-30 11:28:26
* 丁元竹:

謝謝主持人,謝謝傳啟教授的邀請。我想談三點。第一,對傳啟教授十年如一日的做現代化研究表示欽佩。因為我剛才看了年度報告,我們的經費和其他研究機構比較不是很寬裕,在這樣的情況下十年如一日堅持這樣的研究,我覺得是值得學界學習的。因為我們現在學術上的很多問題、很多似是而非的結論太多,炒作也太多,不僅對研究帶來了誤解,對政策也形成了誤導。所以我覺得應該提倡我們的學者,應該集中在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上,深入的研究。

第二,我前年來的時候談了一點看法,現代化的研究離不開對各國制度的分析,制度現代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我們不能離開制度現代化。尤其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我們來反思100多年的制度建設,甚至幾百年的制度建設,對於我們進一步的現代化是非常關鍵的。這次報告中也提到了講制度,講觀念,所以我建議明年換一個角度,以往都是從自然科學的角度,我希望下一個十年從社會科學的角度,第一本就是研究制度現代化。

第三,有些結論性的東西還要仔細琢磨。我覺得對長期預測不要那麼精確,短期預測就非常難,長期預測做得太準確的話,有時候可能不太容易。比如一些具體問題,講到養老保險覆蓋率在2040年達到40%,其實不要講覆蓋率,不講水平是很難講得過去。比如今年我國新農合的覆蓋率基本到90%多,養老保險覆蓋率到2020年實行全覆蓋,問題在哪兒?在於是什麼樣的水平。即便是發達國家也不是全覆蓋的,美國的醫療衛生什麼時候全覆蓋過?我早上看了澳門養老保險的覆蓋率才30%,人均GDP到了3萬9千美元。所以這樣的目標還要謹慎考慮。

謝謝。

2010-01-30 11:35:57
* 武夷山:

首先向第十本《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的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賀。美國著名的華裔律師學家黃仁宇有一個通俗的說法,所謂現代化就是能夠用數字化管理的社會。我認為現代化過程是基於信息和數據的。既然現代社會可以用數字化進行管理社會,那麼何傳啟他們做的現代化研究也是基於數目字做的研究,用數據說話,用指標說話,這種進步我也是非常支持的。

但是在中國的環境裡,凡是出台排行榜或論文統計分析結果等一定會受到批評。去年和前年的《現代化報告》在網上也受到一些批評,但沒關係,只要是搞研究,評估得比較樂觀,這部分人就要反對你,你評估得悲觀,另外一部分人會反對你,我覺得只要做了就好,不用去管別人。

2010-01-30 11:39:07
* 武夷山:

我希望在基於定量指標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定性研究。舉個例子,假設全世界都是發達國家,沒有貧富之分,這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但是這意味著要消耗不知道比現在多多少的能源和資源,意味著全球的生態系統更早的走向衰退。中國是率先爭奪進入發達國家俱樂部的五張門票重要,還是中國創造一種新型的文明,引領全世界向新型文明過渡,改變過去那種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重要?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種定性的問題如果今後能夠加強研究會更好。

就像中國古人說的,萬物都有一陰一陽,定性和定量研究也是一陰一陽的關係,我們今後如果是一種陰陽和諧,我相信中國現代化研究會邁向新的台階。這也是在新年之初我本人良好的祝願。

2010-01-30 11:45:20
* 胡偉略:

首先我很同意他們的提法,全球第一部世界現代化的概覽。但是也要提一點意見,一個意見是你要說是全球的概覽,就盡快的翻譯成英文。我認為第一部世界現代化的學術縮影是不是更切合實際。它是一個學術的概覽,一個學術的縮影,這樣是不是更合乎傳啟他們十多年來的研究思路、方法,而這個方法在我們國家是具有創新的。

第一個問題,現代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第二個問題,到底現代化和制度有什麼關係?第三個問題,現代化不要光講物、技術,我們要講人。第四個問題,現代化會不會產生一些新的矛盾?最後,在現代化的過程當中怎麼來處理金融危機?

謝謝!

2010-01-30 11:46:44
* 趙玉川:

剛才兩位同志的報告縱深四百年,觀點非常鮮明,不單是科普參考工具,而且前瞻性也很重要。我們說制定政策是為現實服務的,但是如果政策是即時的,或者不考慮長遠,那麼政策就不會發揮長效機制。

對於整個研究來說,我覺得應該加強理論研究和人力研究。現在我們要發展,的確面臨很多問題。我覺得這個報告對於我們思考現代化的進程,回顧改革開放的經驗都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現在經濟很多問題需要改進,市場競爭機制如果不實行的話,我們肯定會約束自主創新。包括現在的房屋問題,現在房屋價格暴漲,很多人買不起房,這樣的話人的發展就受到約束。

另外,社會問題很多停在表面上,例如腐化是人民群眾痛恨的問題,現在腐化比較嚴重,為什麼?恐怕我們的制度需要改進。人民群眾有參與權、話語權和知情權。我們的問責制是必要的,但是不夠。以人的解放、人的全面發展為主導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推動現代化和自主創新,我們國家會大有提高。

2010-01-30 11:54:45
* 程萍:

我來自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首先感謝大會對我的邀請,每次參加大會都收穫很多。我很多年一直關注這個論壇,也在參加這個論壇。非常欽佩何老師他們這種棄而不捨、一直向前的精神,這個團隊非常令我欽佩,他們踏踏實實的做。我聽了這麼多次,有幾個想法和建議。

從十年以來的這十個報告來看,他們研究建立構架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另外,從社會領域的不同方面把宏觀上的理論框架基本搭建起來了。在這個基礎上,是不是應該在這個框架下更進入一些和我們國家的現實比較貼近的具體問題的研究。舉個例子。剛才陳院長說到的政治體制問題,還有制度問題。談政治體制現代化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用現代化的理論,以及出的成果的理論去分析、研究我國目前在管理體制上和運行機制上離現代化差距比較大的問題。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在體制和機制上存在著很多的矛盾和問題,這些方面的問題大大的阻礙了整個國家的運行和運轉的效率,以及向現代化前進的效率。從這方面入手,提出更具體的模式可能會更好一點。

2010-01-30 12:03:01
* 程萍:

第二,何老師的六個現代化裡有一個個人現代化,我覺得特別重要的一點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個人現代化理論思想意識的現代化,思想意識的現代化不是用很具體的指標能夠衡量出來的。舉個例子,我一直在中國科協的支持下做關於公務員科學素質的調查研究,得出一些數據,比如我國的高中級公務員迷信程度比例比較高,這個問題一直被媒體和大眾關注,這是不是和個人的現代化有很直接的關係?我們人的學歷提高了,知識水平提高了,為什麼信仰的缺失導致了對迷信反而更加相信,相信神靈會左右自己的命運呢?這都屬於這個範圍。

還有剛才大家提到的人才問題,這也是大家特別關注的,教育問題就涉及到這個問題,教育的體制、機制問題,也涉及到我們國家人才的培養問題。人才的培養和人的現代化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人才在個人現代化中是什麼樣的情況?我覺得如果不突破目前我國缺少創新性人才的瓶頸,那麼我們國家現代化的進步也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我想應該從這兩個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來做。謝謝大家!

2010-01-30 12:05:46
* 陳爭平:

關於報告的幾個特點,我非常同意。整個報告的優點很多,但是我現在想提一些建議。第一,談世界現代化進程,有些往往要相反相成。前一段時間的海地大地震,海地雖然人口比較少,比較落後,可能會被我們排除在視野之外,但是海地為什麼會成為拉美最貧窮的國家?反過來的經驗教訓應該總結一下,對我們的現代化進程會有幫助。如果這樣的研究可以深化,那麼就可以深化對整個人類發展,人類現代化的理論探討。海地的地震強度還趕不上汶川,但是它的房屋建築倒塌很多,造成死亡率很大。

對世界現代化發展未來的預測,我們還要聯繫前一段時間對世界上「金磚四國」,巴西、中國、印度、俄羅斯,俄羅斯前一段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是不是以後還會上升?巴西會不會成為拉美現代化的標竿,成為世界現代化進程當中的一匹黑馬?還有印度曾經超過中國,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又反超。像這些研究可能對世界現代化研究會更加充實。

2010-01-30 12:07:13
* 陳爭平:

報告中提出新人類發展指數,對以前的人類發展指數提出了一些批評意見是正確的。但是我們現在提出新人類發展指數有些還值得探討。比如社會現代化,用預期壽命一個指標來衡量社會現代化,我倒是覺得尤其是比較安定的,但是並不富裕的鄉村來講,人均壽命很高,社會發展現代化水平高,這不一定。相反,我倒覺得NGO 組織的發展,一般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水平越高,NGO組織發展的程度越大。這是不是可以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衡量指標,就是NGO組織的人數等等,這些指標值得考慮。

另外,大學普及率作為現代化的指標。現在中國也成立了很多老年大學,有很多香港的人都想來上我們的老年大學。談知識現代化是不是把成人教育,除了大學畢業的以外,像成人教育、終身教育,因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現代化水平越高,成人教育、終身教育的水平肯定越高。光用大學普及率一個指標不夠。

另外,環境指標。前一段剛剛開了哥本哈根會議談節能減排,光用一個指標衡量是不是欠缺了一點,人類把低碳、減排的指標是不是也可以納入進來?

2010-01-30 12:08:37
* 王紅生:

首先感謝中國科學院的現代化研究中心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參加這次會議,我聽了很多精采的發言,我都感到收穫很大。

我陸續聽過幾次報告,感覺你們繼續在做社會轉型研究,而且也有創新。創新在於如果說前12年作為開啟階段,有很多東西缺乏具體的數字。那麼在後12年,很顯然的,由於電腦普及,研究範圍的擴大,尤其是搞自然科學的,使得研究更加具體。科學研究既要定性研究,又要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方面確實有很大的創新。

2010-01-30 12:09:56
* 王紅生:

我開了幾次會一直有一個感覺,我們的學術要與時俱進,不要滿足於已取得的成果。我對你們過去的24年給予高度的讚賞,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不足的地方,爭取在第三個12年真正做到有足夠影響力的,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學術界成為受人重視的研究。如果我們能夠利用這個機遇,真正的在學術界做出成績來,這在方法上要思考突破,不能滿足已取得的成績。

我們如何在新的方法上創新,使得我們的成果應該在學術界,在學者中引起重視,要帶有更高的學術品位。

再有,應該為群眾服務。我期望現代化研究能成為一種意識形態,讓我們的民眾能夠認同於現代化的追求。剛才報告提出讓大學中開現代化課程,我贊成,其實北大早該這樣做,學生的熱情還是挺高的。這樣會使得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需要一種文化,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化認同應該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用什麼來做?現代化也許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在這方面作出貢獻,對中華民族將是功德無量的。

2010-01-30 12:12:36
* 胥和平:

何傳啟的報告很好,有400年的歷史研究,資料非常豐富,內容及其有價值,特別是一些重大問題,在中國發展的重大時期思考我們的現代化問題,因為我們有標準提法,是中國進入了全面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現代化的觀點。一個啟發是從全球和歷史的角度思考中國現代化問題,因為200年的落伍、100年的振興,給我們很多啟發,提出了很多重大問題。將來可能在評價的時候,我們現在對現代化操之過急。我們講現代化過程,從理論分析上看,就是對傳統社會而言的。基本是面對前面的5000年講的,第一次現代化發展於工業革命。面對5000年的事情,一二百年都不算長。所以現在誰在前,誰在後不重要,是全人類都要趕上人類轉型的過程。事業要再大一點,非洲國家最後也要現代化,早一點、晚一點。這一點對我的啟發非常大。

第二個啟發,研究現代化的重點是要研究現代化實踐的推進模式。他們分析得非常清楚,工具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知識時代,給我們非常重要的啟發。為什麼中央提出了創新是重大戰略,知識生產、科技創新成為推動這個國家現代化最根本的東西。如果倒回去二百年,推動現代化就是工業化。現在看不行了,我們轉入創新,所以這是我們對發展戰略認識的深化,這方面的研究要深化。

2010-01-30 12:17:59
* 胥和平:

與此相關的,對於現代化的研究,很大一部分精力和體力放在怎麼評價、怎麼建立體繫上,對它實施了具體模式、戰略、政策方面的,將來要重點做。全世界剛開始作為獨立的學問和系統研究的現代化研究,作為現代化問題的研究,從它發生當天就開始。如果中國人研究現代化最近是從我們的現代化小組開始,再前一次從50年開始,都開始了對現代化的研究。再往前研究,光緒皇帝那兒開始,君主立憲,就是在政治體制現代化的變革下,只是沒有實現而已。這作為學問的研究我們晚了,美國也是從50年代才開始。對整個現代化問題的研究和現代化科學體系的建設是兩碼事,所以這個概念要澄清。我的感覺是這個學問很大,是有關國家長期發展的重大問題。我贊成他們的呼籲,國家要給予重點支持,科學部門要給予重點支持,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最後提一個建議,我感受很深的就是郭書記上來提的問題,不是說你研究的對不對,你得讓公眾理解,公眾如果不理解,就你理解,容易產生誤導。學問要表達的好,要表達的不合理就弄不明白了。他說的是成為發達國家的概率成為4%,而不是中國要成為現代化是4%。因為中國第一次現代化已經實現五分之四了,但是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基本沒戲。最後是全世界都發達了,我們到前三四十名不錯了。所以和發達國家相比,這個提法要謹慎,不好比,你就比我的現代化什麼樣。

周恩來說「基本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現在按照周恩來的四個現代化實現。現代化的側重指標在變化,我們對中國現代化指標的設置可以度量和把握,說老百姓可以接受的,比如說環境、教育、土地資源。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說,本世紀50年代還沒有實現,我們趕上美國70年代也沒有實現。所以這個事情是歷史的過程,它是人類面對傳統社會5000年的過程,可能需要三五百年的時間轉變它。

最後,大家都要關注他們的研究。謝謝。

2010-01-30 12:20:12
* 楊團:

我接著他說的,他的很多觀點我是贊同的,首先說一下我自己覺得這是一個以大的視角做的鴻篇巨著,它的資料非常豐富,而且邏輯嚴密。不過我更多的是把它歸納為描述性和歸納性的巨著。我以為還要加強創新性和突破性。就從這張片子說起,國際經驗4%,中國有這個可能,還有5張門票。這恰恰說明如果一個非常好的人類發展的目標,別人沒有辦法走上去,走上去的可能性很小,現代化沒法複製和追趕,那它是不是人類發展的目標?

從這個角度恰恰可以懷疑,因為我們知道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最後都是高能耗、高消費的國家,而且今天他們出現的社會福利方面的問題和社會發展方面的問題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有那麼多的專家都在說,那樣的現代化不行,中國不能實現。這4%也好,五張門票也好,恰恰說明如果這樣做,全世界的能耗根本負擔不了中國。這恰恰說明那條路不能走。

所以回過頭來,我覺得更要研究現代發達國家的標準是什麼,現代發達國家的目標是什麼。第一,人均資源耗費比較少;第二,人均財富的差距,不光是收入,財富差距要比較小;第三是社會自組織的意識和能力,就是NGO的意識要比較高。還有,環境、生態要能夠長期持續。而在這些條件下,他的消費、人均生產能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了,並不一定要追求那麼高。這樣的話,也才是中等的消費和能耗,這才是我們想追求的目標。

2010-01-30 12:23:55
* 楊團:

這樣的目標和第一次現代化相比差距很大。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基本上都是人口相對比較少,人均土地比較多,人口比較年輕化,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的國家,大部分都是屬於這樣的國家,他們的國家最後的確走向高耗能、高消費是不複雜的。但是我們今天要想仿製他們,在今天的時代,這樣的社會,其實仿製和追趕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有沒有必要要仿製和追趕?別人走過的路我們能重複走嗎?與時俱進,現在的時代發生很多變化,包括世界的人均資源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氣候在發生很大的變化。

這種情況下,後人能夠完全重複前人的道路嗎?如果不能完全重複,那麼應該怎麼來界定我們今天的現代發達國家的目標,以及怎麼走上這樣一條道路。所以我才覺得,社會科學的分析不是簡單的縮小的社會科學,它是一個大目標,是能夠涵蓋整個自然科學體系的。這樣的一種更大視野科學去研究現在國家、發達國家這樣的課題。什麼叫「化」,什麼時候才能化,這都不見得是科學的提法。

另外,我自己感覺我們要增加區域觀的比較。比如歐盟、東亞,這樣的區域觀的比較,也就是說要跨越國家,因為這是當代已經在發生的情況。還有一點,要在制度分析裡特別重視東亞,特別重視日、韓、泰的路徑,他們的路徑不能簡單的用一個工業優先的話來概括,因為日、韓、泰都是屬於小農戶的國家和地區,他們和我們有很大的相似性,它是一個社會經濟的綜合性組織,既不是 NGO,又不是企業。如果用今天時髦的話說,我認為它是社會企業集團。

我認為對這些方面的研究,我們太缺乏了,而且它也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哲學研究和制度研究,它一定要和經濟研究、生態研究結合在一起。謝謝!

2010-01-30 12:25:50
* 陳鳳英:

這個報告非常好,我談的不多,這是第二次參加這個會議。我認為何主任他們10年當中的堅持每年出一個報告是很好的,因為我們是研究社會科學的,所以和自然科學離得比較遠,但是自然科學系統性很強。給我的感覺,社會科學要往這邊轉一下,紮實一下數量經濟學方面的研究,這可能是很重要的。我希望這樣的報告要持續下去,我們的報告持續十年再回過頭看一下,影響可能會更大。所以不要計較社會的評論,因為每一個社會人都是以自己的觀點去評論這個報告,所以我想不要忌諱它,我們要堅持。

我們要聽聽決策,聽聽社會的,我想這兩個如果做得更好一些,因為畢竟中國的目標很明確,要現代化,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所以我想我們的報告對社會,對決策同樣重要。對社會為什麼重要?人們都在關注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怎麼走。我們講過去30年國家做大了,但是老百姓並不很富,未來30年我們是不是可以國強民富,這是我們的報告要走的路。

我想講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我比較同意社科院同志講的,我們做現代化研究可能要有兩個前提條件,一個是知識經濟下的現代化該怎麼走,我們不可能走原來300年發達國家所走的路。因為我們受到了資源的制約,現在的資源不可能讓13億人口享受同樣的消費。現在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說我們已經走向了知識經濟時代,我們一定要探討知識經濟時代的現代化。

另一個是全球化。歷史上有過,但是這次的全球化是歷史上的又一次高潮,肯定還會持續下去。所以我想全球化和西方大國是不同的,全球化的因素我們要考慮。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全球整形,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因為我是研究社會科學的,全球整形現在非常困難,我們叫國際秩序重建。我們往往研究國際秩序變化,國際秩序變化有三次,現在是第三次。我們現在研究社會科學的人有個感覺,這次國際秩序的重建很有可能是在2050年,也就是第一次是400年,第二次是100年,第三次是50年。

2010-01-30 12:28:25
* 陳鳳英:

這剛好何主任的中國2020年第一次現代化完成,2050年可能是基本實現第二次現代化的時間不謀而合。中國經濟崛起的時候,我們感受到2020年中國經濟從規模講要成為世界第一。到2050年,或者說未來60年,中國的現代化一定會實現。所以我們是研究社會科學,剛好和你們的目標一樣。未來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討論國際轉型的問題,如果研究國際轉型,可能我們的機遇很多。如果不考慮國際轉型,可能也就是4%。4%可能太低了,我們要想進去,這麼多國家都想實現現代化,5張門票是不夠的。

所以我覺得社會轉型問題,就是我們說的國際秩序重建的因素,我們要研究可能要加強。關於現在制約中國現代化的幾個主要問題,這個我們要研究。首先制度非常重要,制度是我們未來能否實現現代化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叫制度優勢。我們能不能在未來十年把制度優勢突破。既然我們從農業、工業到知識時代,我們能不能突破科技,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個就是資源,因為13億人口要實現現代化,世界上是沒有過的。這麼多人口要實現現代化,資源有沒有,肯定不是原來的路。我們要打破原來的路徑,重新探索一條中國現代化的路徑,這樣對我們比較有利。

但是我們要考慮第四個問題,就是人口老齡化。到2020年人口要老齡化,2030年我們的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一個老齡的社會走向現代化,還沒有現代化的國家已經老齡化了,人口制約是很大的因素。所以未來十年,何主任能不能研究一下瓶頸問題,如果突破了,未來的60年,中國的現代化可能還是比較大的。

2010-01-30 12:31:38
* 主持人 郭傳傑:

我們最後請兩位報告人,特別是何傳啟對大家的發言做一個總結。

2010-01-30 12:37:27
* 何傳啟:

我講三句話作為回應。第一句話,今天外面的氣溫很冷,我們室內的氣溫很熱烈,我都流汗了,感到科學的春天已經來臨了;第二句話,大家的建議都非常好,現代化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不同角度研究肯定會有新的發現,建議很好,這說明我們中心和我們課題組將來要走的路還很遠;第三句話,關於4%和5張門票大家比較關注,這其實是說西方發展模式對中國不太適用。我們的本意是說西方歷史經驗,發達國家4%、5張門票太小,所以中國必須尋求自己的發展道路,創造一條新的發展模式,從而引領人類21世紀新文明的發展。謝謝大家!

2010-01-30 12:37:47
* 於維棟:

謝謝大家的到來。

2010-01-30 12:38:42
* 主持人 郭傳傑:

今天上午的討論部分非常精彩,前面報告的部分也是非常精彩,兩個精彩加在一起是更大的精彩。現在還有很多教授想發言,但是時間來不及,很多人都沒來得及發言。聽了大家的發言我有一個感受,大家非常熱烈,另外,大家發言的水平非常高。我剛才想了一下,這已經遠遠超出了對報告本身的評價。

第一,它實際上已經對中國現代化,包括世界現代化的很多理論問題、戰略問題、瓶頸問題,大家都進行了討論。我們都在研究現代化,但現代化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現代化而現代化,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這裡面都有很多問題值得討論。這是大家剛才談到了非常深層次的、更宏觀、更大的問題。

2010-01-30 12:38:52
* 主持人 郭傳傑:

第二,對今天他們兩位的報告,特別是對何傳啟代表研究團隊所做的報告大家進行評價。當然評價中一方面對他們的工作給予了鼓勵、肯定和支持,但是也非常不客氣地從不同的側面提出了自己批判性的意見、評價性的意見,特別是補充性的意見,都是非常有見地的。

第三,對中國科學院的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我們在2002年中國科學院黨組決定成立這樣一個中心,以自然科學的方法來切入到大家共同關心的重大領域、重大視野和研究之中。經過十年,大家對中心本身的工作,特別是工作如何發展也提出了非常好的評價和意見。

今天的討論中除了這三方面能夠之外,我還有兩點感受。第一,我們中心以及我國現代化研究隊伍長期以來保持了一個非常良好的風格,就是學術民主。雖然這裡有決策者在,或者決策執行部門在,但是在這裡我們一直保持學術民主。路甬祥雖然沒有來,但是我想他也會從研究的角度和大家討論。這是我們科學院科學民主的一貫精神,在座的各位都是知名學者,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這就是要保持一個科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2010-01-30 12:40:43
* 主持人 郭傳傑:

當然,媒體在宣傳的時候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但是在這裡就是研究工作。所以我們對何傳啟他們這支團隊,哪怕是研究時有一些問題可能有不符合某些方面的提法,我們還是要鼓勵他們繼續研究,支持他們。

另外,剛才大家討論過程當中,以及以往每次討論時會提出一些建議,希望這個中心,希望何傳啟他們在未來涉及一些重要的現代化理論研究,比如政治現代化,可能還包括軍事現代化、國防現代化。但是我想,大家這種期待是非常可以理解的,這種期待也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但是我覺得這方面的事情我們有一個共識,任何一個研究都不可能是方方面面的,更不用說一個才有十年的小機構、小團隊,更不可能取得另外一方面的作用。我們國家從事現代化研究的有幾十年的時間,像社科院、北大、清華,包括黨校的有一大批,不可能把所有的領域都做夠。這些機構選擇自己研究領域的時候,也有一個適應性的問題。

2010-01-30 12:42:30
* 主持人 郭傳傑:

現在沒有做的領域,也不排除今後和大家一起來做。而且我們也希望更多方面的專家大家一起互補來做。比如說教育、工業,很多子領域方面,實際上中心也已經有開始考慮了。

但是今後十年是不是還是按照前十年的模式走,每年出一個呢?剛才大家提到的問題還是非常好的。比如我們所說的自然科學的方法,實際就是趙先生統計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還不是自然科學全部的方法。統計的研究本身有它的長處,但是也有它的弱點。所以自然科學方法本身也不是全部的,在今後還要把一些機制性的東西,像門票的問題、4%的問題,它背後說明的問題希望大家一起來積極研究。

今後十年怎麼做,打算在今年7、8月份的時候,在論壇上進一步的聽取大家的意見。大家的很多研究成果也希望在那個論壇上提供平台,供大家進一步的交流。

今天除了感謝各位專家、學者、領導、教授們的參與之外,還要再次感謝新聞媒體同志的長期支持、關心,以及對這個研究工作的理解。特別要提到中國網以及中國發展門戶網站,進行了實時的現場直播,對他們的辛勤工作表示誠懇的感謝!

最後,再次向大家表示新年的祝願,祝大家新年工作順利,家庭萬事如意,身體健康,虎年大吉大利!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