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日星期日

上市公司中期業績大幅增長

根據證券日報報導截至昨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2007年半年報披露落下帷幕,上市公司業績繼續保持了自去年半年報以來的增長趨勢,且加速提升趨勢明顯。可比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達69.87%,實現加權每股收益0.1926元,可比樣本同比增長52.60%。整體來看,上市公司半年報有三大共同特色,同時也有三個分化日趨明顯,值得密切關注。

  首先,業績高增長是最突出的共同點。兩市共有1503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7年半年報。這些公司上半年共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366億元,佔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 33.12%;其中具有可比資料的公司總共完成主業收入35025億元,同比增長28.56%。1503家公司上半年共創造淨利潤3262億元,可比公司完成3232億元,同比增長69.87%。就每股指標看,1503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1926元,可比樣本平均每股收益0.1909 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2.60%。與此同時,這些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也穩步提升,達到7.67%,較去年同期增長37.30%;加權平均每股淨資產 2.487元,同比增長11.14%。在業績增長的公司中,大盤藍籌股公司發揮“示範效應”,其淨利潤大幅飆升,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帶動了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的提升。比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化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62%、54.48%、65%;今年上市的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信銀行同比分別增長159.75%、104%、86%。

  其次,上市公司營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為業績高成長護航。資料顯示,可比公司上半年主營業務成本為22572.84億元,與上年同期的 19739.26億元相比增加了14.36%。儘管主營成本有所提升,但這一增幅僅是主營收入同期增幅的一半;另外,可比公司中期實現主營業務利潤 9831.54億元,與上年同期的4595.49億元相比更是猛增113.94%。就個股看,1334家可比公司有1045家主營收入實現增長,占比 78.34%;主營業務成本同比減少的公司有303家,另有563家公司主營成本增幅低於主營收入的平均增幅(28.56%),合計866家公司主營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占比達到64.92%。表現比較突出的公司中,宏源證券中期主營收入同比增10.66倍,主營利潤同比增61.31倍,而同期主營成本則下降83.09%;湖南投資主營收入同比增3.08倍,主營利潤同比增5.18倍,主營成本則下降2.01%。這種主營收入增長、主營成本下降的公司還有52家。

  第三個共有特色是,投資收益助力中期業績提升。統計顯示,上市公司中期合計實現投資收益1160.40億元,與上年同期的318.66億元相比 增長264.15%,這一增幅不僅遠遠超過淨利潤的增幅,同時也遠遠超過了以往年度投資收益的增幅;就投資收益占淨利潤比例看,今年中期為35.57%,上年同期僅為18.55%。可見,投資收益的飆升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同期業績。具體來看,西水股份、綜藝股份、海馬股份、中聯重科等公司投資收益實現數百倍的增長,同期淨利潤均實現翻番。

  儘管上市公司業績擁有諸多的共同特色,但行業特徵、機構持倉、股權集中度等方面仍有分化跡象,這些不同點足能發現市場資金的投資新動向。

  從行業的角度看,業績高成長公司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石油化工、批發零售、醫藥及電器五大行業。統計資料顯示,在中期淨利潤同比增幅超過30% 的564家公司中,機械設備行業的公司有60家,石油化工行業的公司有61家,兩行業公司合計占比均超過兩成;批發零售、醫藥、電器三行業公司分別有41 家、42家和27家。五大行業的231家公司合計淨利潤259.37億元,同比增長123.3%,這一增幅遠遠超過上市公司整體水準。分析顯示,上市公司 業績的高增長態勢與宏觀經濟景氣程度保持著較高一致,這從與基礎設施建設關係密切的機械、石油化工等行業產銷旺盛、增長勢頭強勁等現象可以有所體察。形成 鮮明對比的是,電子資訊、紡織服裝與房地產行業卻集中了業績虧損的公司,在業績虧損的175家公司中,電子資訊行業有31家公司、紡織服裝與房地產行業則 分別有11家和13家公司。

  第二個分化則是機構持倉分化明顯。QFII一度把寶鋼股份、上港集團、上海機場等奉為核心品種,在今年中期開始出現明顯的主題深化階段,投資目標明顯開始向具備中國背景的資源股、地產股、二線金融股乃至出口導向行業挺進。無論是平煤天安,還是中聯重科、東方鍋爐乃至焦作萬方、深發展A、小商品城, 二線規模的公司,資源、機械、小商品的集散中心等,頗具本地特點的行業和公司開始受到QFII青睞。保險資金今年中期顛覆了曾經的“分散投資”投資原則,而是集中看好保險行業。據統計,保險資金在上市公司半年報中的股東名單裡,已經持有了超過600億市值的股票,這個規模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一倍以上。而這 600億中卻有一多半投資在金融行業上,在重倉股的投資中,金融股占比高達60%以上,僅僅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就吸引了二級市場的保險資金50億元。而社保基金由於沒有申購贖回的壓力,其投資仍具有長線視角的特色,同時由於社保基金的地位、影響,其投資組合成為很多基金公司股票庫的“精選版”。而持股規模日漸縮小的券商(重倉股投資僅僅剩下不足100多億,其規模尚不足保險資金的四分之一),本期的思路更是出現兩極分化的投資格局,一個是具備一定實力和團隊的機構投資者陣營,另一邊則是,投資規模大幅萎縮的券商與尚有歷史問題需要解決的公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