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

中國時代將至?

  [世華財訊]中國崛起而美國衰落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新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為這一重大事件擬定了一個確切的日期——2016年。

  中國時代將至?

  IMF在最新一期報告裡語出驚人,預言中國經濟規模將於2016年超過美國,這是該組織第一次為「美國時代」的終結預言準確日期。毛主席提了半個世紀的「超英趕美」可能終將成為現實,國人自是群情激奮,因為中國崛起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期望!

  雖然美國經濟遲早會被中國超越已經形成共識,但是這一天的到來可能會早於多數人的預期。在此之前,預測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美國的時間一般都是在2020或者2030年左右,相比之下,IMF的預測無疑最為樂觀。

  IMF 在其分析中將匯率變動考慮在內,並運用「購買力平價」進行實際比較後得出結論:中國GDP今年將達到11.2萬億美元,到2016年將達到19萬億美元。 相比之下,美國今年GDP預計僅為15.2萬億美元,到2016年將達到18.8萬億美元。報告預測,屆時美國經濟在全球所佔的比重將下降到17.7%創 造歷史新低,而中國經濟在全球所佔的比重則將上升到18%。

  IMF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我們不得而知。筆者做了一下反推,結果顯示 IMF認為美國經濟增長率今後5年大概保持在3-3.5%之間,而中國經濟增速即便保持在10%以上,也難以達到19萬億美元的水平,因此,必須把人民幣 匯率升值的因素也包括進去,才能達到此水平。也就是說,IMF在教育中國人,要想實現「趕美」的民族復興大計,必須加速人民幣升值。

  西方為何屢屢給中國戴「高帽子」?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為了讓中國在全球經濟再平衡中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如果讓中國為美國的次貸危機和債務消費等造成的全球經濟不平衡買單。

  不過有趣的是,就在本月初,IMF在《全球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中還警告,中國大陸和香港正在形成信貸及資產泡沫,最終或將破裂。在報告中,IMF就中國經濟面臨的中期風險發出異常嚴厲的警告,呼 籲中國及其他快速發展的亞洲經濟體上調利率以緩解經濟過熱的壓力,同時再次呼籲中國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一顆重磅炸彈

  幾十年來,中國始終奉行旨在促進國家擴張、增強國力的經濟政策並取得了成功,原本判斷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將步蘇聯後塵會迅速土崩瓦解的西方國家,不願看到和相信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於是利用他們掌握的國際輿論優勢,紛紛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

  一切問題都可以歸咎到中國的頭上:有的國家稅收太高,是因為政府必須擴充軍備平衡中國日益現代化的軍事力量;全球變暖是因為中國工業發展導致溫 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失業率居高不下是因為中國的廉價商品傾銷打垮了國內製造業,奪走了他們的飯碗;吃的東西不安全是因為中國出口的食品農藥殘留超標;甚至 是狗生病了,也認為是中國出口的寵物食品含有毒素……總之,來自「中國的威脅」無處不在,防不勝防。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IMF的此番大膽預測,必將帶給西方一些分析人士再度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的動力。借用外媒的一句報導:IMF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但卻沒人注意到!

  以史為鑑,1980年日本GDP即將達到美國的一半,這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其它國家和美國的經濟差距縮小到一半的程度。

  世界各國都在興奮的期待著日本GDP超過美國GDP的那個「歷史性時刻」!日本企業更加瘋狂,美國經濟的象徵——洛克菲勒廣場被日本人買下了! 美國的精神像征——好萊塢被日本人買了!美國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國人民的榮耀感在急劇下滑,民間開始蔓延仇日情 緒。

  眼看著美國是阻擋不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前景的了,於是一件事情發生了,日本於1985年9月被迫簽訂《廣場協議》,日元匯率飆升,到1988年年 初,日元兌美元的匯率上升到1美元兌120日元,正好比廣場協議之前的匯率上升了一倍。美國人滿足了嗎?沒有。從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當時克 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貝茨明確表示,為了糾正日美貿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所以,根據美國政府的誘導目標,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兌 100日元。以後,由於克林頓政府對以汽車摩擦為核心的日美經濟關係採取比較嚴厲的態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匯率急升至1美元兌79日元,創下當 時的歷史新高。

  日元升值的後果是什麼?洛克菲勒廣場重新回到了美國人手中,通用汽車在這個廣場的一賣一買中淨賺4億美元!日資在艱難度日中大規模虧本退出美 國。美國人民勝利了!成功的擊退了日本的經濟進攻!我們可以從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後,日本和美國的GDP之比重新拉開了距離,而且越來越大!

  日本經濟自此一蹶不振,這就是日本常說的「失去的十年」。而日本「失去的十年」,卻正是美國「興旺的十年」!《廣場協議》的表面經濟背景是解決 美國因美元定值過高而導致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但從日本投資者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資產來看,卻是為了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中國GDP目前已超過 日本正式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因此必須警惕美國的手法重現,防止經濟發展的成果被掠奪一空。

  而且,根據IMF的預測,無論是奧巴馬、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還是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下一屆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他都將成為最後一任領導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總統。相信沒有哪位總統將願意獲得這樣的「殊榮」,因此必將想盡辦法保 住「世界第一」的寶座。

  GDP重量更重質

  中國的人口全球第一,經濟總量大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便中國總體的GDP在21世紀20年代的某個時候與美國等量齊觀,兩個經濟體在其構成上也不 可同日而語。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經濟總量並不代表經濟質量,經濟大國並不代表經濟強國,GDP僅僅只是一個經濟統計學概念而已。

  其實,早在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中國的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33%,當時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GDP僅佔全世界的5%;1894年到 1895年甲午戰爭時期,中國經濟總量是日本的數十倍,但結果是這個經濟大國卻遭受了百年恥辱,割地賠款、任人宰割。從當時的經濟狀況來看,雖然中國經濟 總量很大,但經濟中的主要構成是茶葉、絲綢、瓷器等產品,而當時的歐洲經過了第一次工業技術革命,蒸汽機、堅船利炮和工業品已經成為經濟結構中的主要成 分。在當時這樣的結構對比下,中國這個經濟大國遭遇凌辱和搶奪也就不足為奇了。

  儘管中國經濟的世界位次不斷上升,但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屬性沒有變,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 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要想避免經濟總量大而不強的歷史重演,中國經濟結構必須堅定不移地轉型,產業結構必 須要升級,否則依靠加工貿易和資源輸出為主的「打工經濟體」絕對沒有任何前途。中國有必要反思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必要重新審視GDP主義,走科學發展 之路。

  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強調,必須清醒地看到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係失 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 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

  差距和問題提醒我們要客觀冷靜,當然也應看到,中國的國際地位逐漸上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完全可以再上新的台階。中國現代化建設「三 步走」戰略目標的前兩步已提前完成,如今正向「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第三步邁進。不管經濟總量是 否能超過美國,只要穩步向前,中國仍將是全球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世華財訊-向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