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日星期二

陳東琪: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將接近百萬億

  「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有可能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儘管近期對中國GDP超日的「批評」甚是激烈,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 長陳東琪講出的這個「天文」數字,仍然令本刊記者猝不及防。這意味著,按目前的匯價,到2020年前後,中國GDP將相當於當期美國GDP總規模的水平, 人均GDP由現在相當於美國的十分之一左右提高到五分之一左右。

  這位多次參與五年規劃研究和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的經濟學者,自信地為《瞭望》新聞週刊分析說,過去30年,中國GDP增長,最快三年半翻一番,最 慢不到七年翻一番,「按照最慢速度翻番來算,2020年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是有可能的。」他解釋,「這個規模擴大,主要不是單靠資源推動,而更多靠人 力資本和技術進步的貢獻,更多靠單位資源投入的貨幣價值增加,當然那時候的貨幣特別是美元和人民幣等紙幣會比現在明顯貶值。」

  然而,這一切要變為現實,正如中共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所說,「未來十年,面 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嚴重衝擊和世情、國情的深刻複雜變化,我們黨關於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估量和部署,是否仍然正確和繼續管用?」直白地說,中國 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否還存在?還能不能繼續爭取到良好國際環境?

  2002年底,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出了到20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

  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十年完成了GDP翻兩番,連續超越意英法德日成為全球經濟規模第二大國家,幾近完美地抓住了第一個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尤其是「十一五」時期,被中共中央稱為「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5年」,為第二個十年可持續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在,無論面對「承上啟下」的「十二五」,還是面對民族復興的「關鍵性」新十年,能不能在下一個十年營造、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最終成敗。

  「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存在的基本條件和我國發展機遇大於挑戰的基本面,並沒有因為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發生根本性改變。」在十七屆五中全會 上,最高決策層對未來十年已作出了基本結論,「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 挑戰。」

  「這個戰略判斷關係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有充分客觀依據和重大戰略意義。」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宇燕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 中認為,實際上,未來十年對中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辦好兩件事,一是國內穩定,二是中美關係,「我覺得時間在我們一邊,關鍵是做好內功,把『家庭作業』做好。」

  長週期再續繁榮  

  「按照創新和技術革命週期的變化,下一個十年,中國還處在30~50年長週期的發展階段。」陳東琪對未來的樂觀,建立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週期規律 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上,「儘管『十三五』還要看經濟結構變化和工業化情況,但新的增長動力特別是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在加快,『十二五』還處於長週期 繁榮發展期以內。」

  「前30年,中國GDP年均增長近10%,估計未來十年年均經濟增長會在8%以上,下降兩個百分點左右。」他估計,「十二五」期間,還會有9% 左右的增速,即使達到9%,也比「十一五」的11.5%下降2.5個百分點,「依據經濟週期看,『十二五』應該是上升期,『十三五』可能是調整期。也就是 說,後五年的增速會下降多一些。」

  他的判斷基礎是,「經濟增長的因素和動力仍然存在」,而且某些領域還甚為強勁。

  其一,城市化繼續快速推進。2010年,中國城市化率超過47%。按照「十二五」期間每年0.8個百分點來算,增加4個百分點,到2015年前 後會過半。城市化的進程會帶來巨大的投資,城市人口規模增加會帶來消費需求的增加。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以及城市服務體系的建 設,都會帶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他強調,「未來的城市發展並非單一的城市發展,城市與城市之間通過軌道交通、城際鐵路的聯繫,會促進城市經濟在二元經濟結構轉化過程中的快速發 展,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而且,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也會加快,農民生活水平也會逐漸提高。比如農村公路、飲水設施、能源設施、電網設施、信息設施等 都會加快建設。「三農問題的快速解決都會帶來經濟的快速升級。」

  其二,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化。陳東琪認為,工業化將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是傳統工業的產業度集中、改造升級、併購重組、技術進步加快;另一方面 是中央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PC在城市的升級和在農村的普及、城鄉高速網的建設、三網合一等都會強勁驅動經濟發展。

  其三,民營經濟壯大。未來十年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機遇期,發展的速度會加快。隨著創業板的推出,再加上「新36條」的出台,將持續推動規模上已經超過「半壁江山」的民營經濟,在發展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上實現新突破。

  其四,金融業快速發展。「這包括銀行金融和非銀行金融,也包括企業的金融活動和家庭的消費性金融活動。」陳東琪認為,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以後,中國的金融產業的發展會迎來一個加速期,包括民間金融的發展和農村金融的發展。

  其五,勞動力市場結構快速變化。一方面,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佔總勞動力的比重增加,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支持元素。預計2011年-2020 年,全國新增普通高校畢業生6600萬人以上,2020年全國高等教育人口接近2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14%左右;另一方面,用工結構會發生變化, 產業結構升級引導勞動力結構升級,高素質勞動力需求擴大,從事金融服務、中介服務、各種精神文化服務、社會服務等就業人口規模會增加。

  同時,「未來十年,世界經濟也會進入新一輪十年週期。」陳東琪認為,自上世紀80年代,世界經濟同樣開始進入了第四個十年週期,表現為美國經濟 從2009年的-2.4%快速轉變為2010年的2.9%,世界經濟也達到了3.8%,「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可能都是上升期。世界經濟的 真正調整應該會在新十年的後半期。」

  「之所以作如此判斷,一是應對金融危機投下的超強貨幣會帶來超強的增長;二是調整政策已經為上升期積蓄了巨大能量;三是物價上漲較快是經濟上升 期的強烈信號;四是國際市場已發生顯著變化。國際大宗商品市場CRB指數已大大超過危機前的高點,已經到600多,道瓊斯指數距危機前最高點只差15%, 美國的PMI(採購經理指數)接近60甚至伯南克也認為,美國經濟復甦比預期的要好。」

  他綜合判斷,世界經濟增長會在2010年的基礎上持續3~5年,「將繼續為我國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日本拉美覆轍難現  

  2004年8月,奧地利經濟學派信徒克拉斯穆爾·佩佐夫,在美國讀完其先師莫瑞·羅斯巴德的《美國大蕭條》一書後,將美國1920年與當時中國 經濟進行比較得出結論:「中國將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次大蕭條,如同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所經歷的。」並預測,「中國的泡沫破滅將會在2008年~2009 年間某個時刻發生基於我的奧運會時間點,我將崩潰確定在2009年。」

  陳東琪隨即公開回應,以《中國怎樣在2008年前後避免經濟大蕭條》一文提出了自己的分析,以中美簡單類比,表象相似,實際情況相差甚遠,「中 國經濟還是一個正在逐步完善的市場經濟,還處在轉型過程之中,它的政府干預力要比美、歐等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更強一些,而這正是避免蕭條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力 量。」

  之後,這場激烈的學術爭辯以陳東琪勝出告終。他回顧說,「中國的確用強政府干預縮短了經濟下滑時間,儘管這個超強干預的代價也很大,但避免了一場大蕭條。」現在,類似的「崩潰論」又瞄準了新十年,比如「失去的十年」、「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等。

  「至少未來十年,中國經濟不會像日本經濟那樣,出現『失去的十年』,也不會出現拉美國家那樣的『中等收入陷阱』。」對這種只看表象不研究歷史前 提變化的「預測」,陳東琪不以為然,他提出了四條主要因素:人口大國,需求旺盛;人均收入較低,發展空間巨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力量很強;地方經濟 增長潛力大,地方政府發展慾望強。

  就中國實際情況與日本和拉美國家,他比較分析說,日本人口少,生產率高,易形成生產過剩和通貨緊縮。而國內消費不足,只能出口,轉為外匯儲備; 就拉美而言,也有人口瓶頸,更主要的是其產業體系比較殘缺,沒有中國這樣齊備完整,「相對日本,中國人口多;相對拉美,中國產業體系具有優勢,能夠提供比 較多的就業機會。再加上服務業發展存在空間,服務消費需求較大,中國內生增長性,尤其是消費的內生增長性非常強。」

  在其看來,作為全球性人口大國和製造業大國的中國,其人口優勢和產業優勢為中國社會經濟的強勁發展,創造了有史以來世界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巨大 競爭優勢。以汽車製造業為例,2008年中國汽車製造產銷超過900萬輛,2010年就翻了一番超過1800萬輛,2011年有望達到2300萬輛。汽車 產業不僅從生產角度以1:10的乘數效應帶動經濟總量增長,而且從消費角度提高經濟增長的健康均衡和可持續,是一條縱橫中國製造業諸多領域的超級生產鏈和 消費鏈。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住房消費領域。2020年,我國城市化率將達到55%~60%。目前,我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為26.65平方米,城市化率每 年增長一個百分點,將新增1000萬城鎮居民。這意味著未來十年,至少需要新增26億平方米的住房供給。如果目前的房地產調控和收入分配改革到位,將消費 性住房變為房地產市場的主流,同樣會爆發出持久的驅動力。

  在陳東琪眼中,汽車、住房、家電、信息、旅遊構成了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一連串「發動機」,「由於電力的供給能力提高,農村電網和『三網合一』的 建設加快,這些都促使農村家電消費和IT消費的快速增加。旅遊方面,以前是市民旅遊,未來是農民旅遊加速,原來是省內旅遊,未來會變成全國旅遊、全球旅 遊。近年來,旅遊業都是兩位數增長。」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不會崩潰。」這位諳熟於從微觀世界尋找趨勢線索的宏觀經濟學者肯定地說,「沒有理由對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過多擔憂和恐懼。」(中國經濟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