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移動支付在中國仍叫好不叫座

移動支付是一種便捷、快速的支付手段

移動支付是一種便捷、快速的支付手段,能夠克服地域、距離、網點、時間的限制,極大地提高交易效率,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方便。從廣義上來講,移動支 付是指以移動終端,包括手機、個人數字助理(PDA)、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在內的移動工具,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資金由支付方轉移到受付方的一種支付 方式。整個移動支付產業鏈包括移動運營商、支付服務商(比如銀行、銀聯、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等)、設備提供商(終端廠商、卡供應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統 集成商、商家和公共事業服務部門,以及終端用戶。

移動支付主要包括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兩種。遠程支付指用戶通過手機登錄銀行網頁(或是手機下載客戶端軟件)進行支付,賬戶操作等;近場支付則是手機 通過射頻、紅外、藍牙等通道,實現與自動售貨機、POS機等終端設備之間的本地通訊。目前市場上看到的移動支付模式主要包括四種:通過發送短信或者是代碼 來支付交易金額,費用直接計入話費賬單或者是從手機銀行帳戶中扣除;在移動商務網站通過預先設定的密碼和隨機密碼驗證直接進行電子支付;通過預先下載並安 裝在手機上的應用軟件進行基於移動網絡的支付;消費者使用預裝有一種採用NFC(近距離通信)技術的特殊智能卡片的手機,在實體店舖或交通服務設施通過 「刷手機」進行支付。

在中國,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具有良好的用戶基礎。根據工信部統計,2012年2月,中國移動電話用戶數首次突破10億,成為世界上首個擁有10億手 機用戶的國家。截止2012年3月底,中國移動用戶數已達10.19億,其中3G用戶為1.52億戶,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6%。而且,中國消費者熱衷於 使用電子商務和新技術。畢馬威新發佈的《全球消費與融合調查報告》中的調研數據顯示,66%的全球受訪者表示願意使用移動錢包業務,而中國的比率更高達 84%。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做一些合理的假設,比如10億移動用戶中有20%屬於優質客戶,其中哪怕僅有一半的人使用移動支付業務,那麼移動支付業務 的用戶基礎也有1億人,而已經實現移動支付業務成熟廣泛商用的韓國總人口數也不過5,000萬左右。而且,與全球消費者相比,中國消費者更願意為移動應用 付費,畢馬威數據顯示,只有28%的中國消費者從來沒有付費下載過移動應用,而在全球這一比例達到了40%。龐大的用戶基礎和移動支付需求,使得移動支付 業務在中國有了較好的市場基礎。

目前移動支付還只是一個「叫好不叫座」的業務

但是在現實情況中,目前移動支付還只是一個「叫好不叫座」的業務。統計數據顯示,在各項移動應用中,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是信息類和娛樂類的服務,如手 機即時通信、新聞、音樂、文學和社交網絡等。而在所有應用中,商業應用則排名較為靠後,包括移動支付和網絡購物等。究其原因,主要包括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各 自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行業之間缺乏協作;監管不到位,行業標準有待統一;商戶缺少推廣移動支付的積極性,受理環境和應用範圍都需要拓廣,創新型的應用亟 待開發;用戶體驗不佳,移動支付習慣尚未養成,擔心支付安全問題等。

行業主要參與者的跨行業合作需加強

目前移動支付存在四種商業模式:以銀行為主導的模式,運營商獨立運營,運營商與銀行合作的模式,以及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賬戶中進行支付的模式。面對移動支付這個大蛋糕,行業的主要參與者 – 運營商和銀行 – 有著各自的考量和利益點。
銀行擁有金融牌照和超強的經營實力,在金融服務領域具有的無可爭議的主導地位和品牌效應。通過開展移動支付業務,銀行還能發展衍生金融業務,推動非 傳統金融業務的發展,但銀行欠缺開展移動支付所必須的網絡資源。同時,銀行對移動支付的進一步發展將對銀行卡的使用產生什麼影響,尚不清楚,故持觀望的態 度。但是正如畢馬威在2011年發佈的《移動業務貨幣化 - 銀行如何在支付價值鏈中佔一席之地》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對於零售銀行和商業銀行來說,問題已不再停留在移動金融和移動支付對他們的業務是否重要(我們 調研反饋中的84%參與者認為重要),而是如何最好地適應快速的變化、並通過新興的渠道為客戶提供更好地服務、維持市場份額並保留或提高收入。」目前, 「在世界各地,各種規模的銀行,正在迅速實施一系列移動金融解決方案,旨在方便客戶和降低成本。」開展移動金融和支付業務已經是大勢所趨,「如果銀行還沒 有進入移動金融業務,那麼必須趕緊了」。
電信運營商則擁有網絡資源、用戶號碼資源,所有的移動支付必須使用他們的網絡和終端。移動支付也能使運營商深度綁定移動用戶,降低客戶流失率,但運 營商在提供金融服務方面的經驗和品牌效應仍需加強。而且,在運營商的業務組合中,移動支付尚處於邊緣地位,不是業務發展的重點內容。
而第三方支付機構則在保證買賣雙方的交易安全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這在信用體系尚不健全的中國來說,是很受商家和消費者歡迎的,但無論是從資金還是用戶資源來看,它在行業內卻顯得相對弱小,缺乏競爭實力。
因而從運營角度來看,各服務商各有所長,但沒有一方能夠脫離其他行業參與者的協助而獨立開展移動支付業務,他們需要展開合作,共同促進產業的發展。 而目前在這一方面,雖然各方所做的工作已經開展,但目前合作的規模和範圍還有待拓展。還有一個問題,即由誰來投資基礎設施。一台移動支付的終端投入較大, 目前沒有明確的共識這個費用由誰來負擔。所以哪一方都不願意投錢,形成互相等待的局面。

監管不到位和行業標準不統一

移動支付在中國的發展起源於本世紀初期,到目前已經有超過10年的歷史了。但是在將近10年的時間裡,移動支付的監管幾乎是空白,行業呈現出無序競 爭、魚龍混雜的局面。2010年6月,央行公佈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明確非金融機構提供支付服務,應當依法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支付牌 照的發放,初步清理了市場上一些規模小、運作不規範的電子支付服務提供商,也為行業未來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移動支付標準是另一個與監管有著緊密聯繫的、制約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畢馬威在《移動業務貨幣化 - 銀行如何在支付價值鏈中佔一席之地》報告中指出,「由於移動支付一直缺乏全球統一的技術標準,這對於移動支付的發展構成一道重要的障礙。事實上,畢馬威調 研的參與者一致認為,標準的建立是移動支付商業化的關鍵條件。」在中國,移動支付同樣也面臨著缺乏統一的標準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技術標 準有基於13.56 MHz的雙界面卡方案,基於13.56 MHz的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NFC)方案,基於13.56 MHz的SD卡方案以及基於2.4GHz的RF-SIM卡方案。銀聯主推13.56MHz 方案,而基於2.4GHz的RF-SIM技術則由中國移動主導,國內企業自主研發。銀聯和運營商都希望通過行業技術標準確立自己對行業的主導地位。然而, 由於涉及到金融和通訊兩個行業,包括電信運營商、第三方支付服務商、軟件提供商、硬件廠商、系統集成商、手機廠家、商家、用戶等龐大產業鏈,以及央行和工 信部兩大監管部門,因此,多年來移動支付國家標準遲遲難定。技術標準不統一,致使移動支付的受理機具難以實現共享,這增加了商家硬件投資,而消費者在使用 移動支付服務時,也會遇到種種限制。另外,多個技術標準也導致手機和其他硬件供應商數量減少,POS機、卡片以及手機終端成本偏高。技術標準尚未確定,也 使得多數開展移動支付業務的機構仍持觀望態度,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移動支付的大規模應用和發展。
根據2012年4月在「2012第四屆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論壇」上傳出的最新消息,由工信部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承擔的移動支付國家標準的編制任務, 目前已完成公開的徵求意見,有望在年內發佈。國家標準主要規定了近場支付的相關內容,明確了近場通信頻率採用13.56MHz,智能卡產品形態將兼容多種 方案,如SIM卡方案、SD卡方案、全收集方案、雙界面電信卡等。技術標準的 確定將為移動支付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氛圍。
除了技術標準以外,監管部門在協調產業鏈上各方的利益、促進跨行業協作方面也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運營商、銀行和商家在移動支付的產業鏈上各自承擔不 同的角色,相互之間存在利益衝突。目前,我們看到了一些產業協作,比如中國電信和光大銀行合作可以使消費者在40多個城市繳納水電煤費用。但是這些合作的 範圍還有待擴展,層次也有待於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正需要監管部門出面協調各方利益,把大家拉上同一條船,積極開展跨行業協作,共同努力使移動支付這條大 船走得更穩、更快。

商家缺乏推廣移動支付的積極性

除了監管、標準和行業協作外,商家推廣移動支付業務時遇到的問題也不少。目前銀行和三大運營商都在推移動支付業務,而且標準還不統一,不同的業務形 式、平台規範和商業模式往往給商家帶來迷惑:到底要和哪一家合作呢?有些商家採取了「找平衡」的方式,與多家服務商合作,這又給商家增加了成本。
現在能夠接受移動支付付款消費的商家還不多,而商家對硬件進行升級改造的積極性也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商家對移動支付未來的發展前景看不清楚,有移動 支付需求的消費者不多。目前國內約有幾百萬台聯網的POS機,改造一台POS機的成本約為300元,還不包括軟件升級的費用,這樣算下來,總投入近10億 元。在前期,銀聯承擔了一部分費用,它的目的是通過改善移動支付的受理環境,促進發卡量增長,帶動商家投資移動支付受理機具改造的積極性。但未來大規模的 投入和推廣成本將如何分擔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看來移動支付有可能在一些特定的場所先推廣,如大型的高校,電影院,水、電、煤氣費的支付等。
除了成本問題以外,商家受理移動支付方式,也會給目前業務的運營和管理帶來一些衝擊。比如高校會對發放的消費卡收取一定金額的押金,一般這些押金會 在學校的賬戶裡存放四年,而如果學生丟失消費卡後補辦還需要再繳納費用。雖然押金的金額不大,但是由於學生人數眾多,押金總數所產生的利息對學校來說也是 一筆收入。如果採用移動支付的形式,高校這筆押金的收入就流失了。再比如,由於要面對由銀行、公交、眾多第三方發卡機構發放的多種金融卡,商家需要安裝多 台POS機,在超市裡,經常能看到一個結賬櫃檯上會放十多種刷卡機器,有時顧客會走錯結賬通道,收銀員就得拿著這個卡到其它的收款台去刷卡,這不僅給商場 工作人員帶來了麻煩,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負面體驗。

應用範圍較窄和用戶體驗不佳

在應用範圍方面,移動支付面臨的侷限性也很多。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八成以上的手機消費者希望把公交卡、銀行卡功能都集成到手機上。如果手機能夠取 代銀行卡,那它將具有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目前,移動支付的應用範圍還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而移動支付創新型應用的開發,更是落在了後面。從理論上 講,和其他移動應用結合在一起的移動支付,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多項強大的服務功能,比如查詢賬戶信息和消費記錄、基於位置的促銷和商品推薦、比價服務等等。 其實在這些方面,消費者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畢馬威的《全球消費與融合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半數的中國消費者表示,他們會在零售網點使用智能手機下載贈券 和流動禮品卡。但是目前在市場上,這些應用覆蓋的範圍還不夠廣,種類也不夠豐富。
目前移動支付的應用還具有較大的侷限性,而且用戶使用該服務的體驗也並不是很好,這都造成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的積極性不高。首先使用移動支付功能需 要更換手機或是SIM卡。目前,更換手機可選的種類較少,價格也高;而消費者更換SIM卡、開通移動支付服務還需要到營業廳或銀行櫃檯去辦理相關手續。而 且在用戶使用進場支付服務時,由於種種技術原因,經常出現刷卡不流暢、數據傳輸中斷等問題,這導致客戶體驗降低。

使用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則是導致用戶使用率較低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兩項分別針對國外和國內手機用戶的調研顯示,在所有消費者不使用移動支付的原因中,「擔心信用卡 安全」(國外手機用戶52%)和「對安全性缺乏信任」(國內手機用戶41%)排名第一。調查還發現,只有低於15%的手機用戶完全信任移動支付,而65% 的手機用戶拒絕通過移動網絡發送自己信用卡資料。上海的一次調查顯示,幾乎97%的人收到過垃圾短信,有二成人遇到過短信詐騙行為。可以說,對社會信用體 系缺失的擔心和無奈,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

移動支付大發展需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

我們看到,在央行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以及聯合工信部啟動制定移動支付標準的工作之後,移動支付產業在近兩年出現了迅猛的增長。艾瑞諮詢數據顯 示,2011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481.4億元,同比增長149.4%;預計2012年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將達1,209.6億元,同比增長 151.2%。
3月底,工信部也在其網站上公佈了《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其中明確要求要「推動移動支付國家標準的制定和普及,同時加快推動移動支付、公 交購票、公共事業繳費和超市購物等移動電子商務應用的示範和普及推廣。」可以想見,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移動支付將會迎來一個行業發展的春天。我們預 計,在未來幾年內,移動支付市場收入規模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超過100%,到201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000-8,000億元人民幣。
根據畢馬威2011年移動支付全球調研結果,促使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業務的三大因素是使用範圍和便捷性、操作簡單和安全性。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移動支付若想實現爆發性增長,還需要監管部門和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在應用範圍、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三個方面下大力氣。
一、應用範圍(Scope)
在擴大移動支付應用範圍方面,政府部門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行業要發展,首先需要得到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除了規範行業運作和制定行業標準外,監管 部門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包括出台具體可行的政策鼓勵移動支付產業各方參與者打破行業壁壘、展開合作,推動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探索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促 進服務提供商和應用提供商在跨行業應用方面展開合作,探討利益分配模式,從公交、電話費、水電煤氣繳費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以及模式固定單一 的服務行業(如影院、超市等)入手推廣移動支付業務,並研究創新型服務內容,以拓展移動支付的使用空間;由政府主導在國內一些城市設立業務示範基地,為在 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推廣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具有借鑑意義的經驗;對安裝移動支付受理終端的商家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財政補貼等等。
除了政府部門以外,銀行、運營商和應用提供者同樣也能在擴大移動支付應用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目前,還沒有一家機構能夠在移動支付的所有環節獨自面 對消費者,而且移動支付市場尚處於培育期,如果出現無效的市場競爭,將導致整個行業的發展受阻。因此各方應該展開合作,共同努力減少推動移動支付的阻力, 這將有助於統一行業標準,實現進場機具的兼容,降低運營成本,並盡快尋找到能使各方「多贏」的合作模式,從而加速移動支付的產業化進程。在賬戶管理方面, 各方也可以考慮實現不同賬戶的互聯互通。現在使用移動支付的消費者需要管理的賬戶包括銀行賬戶、手機自有賬戶、通信賬戶、多個第三方支付賬戶等等,如果能 夠統一這些賬戶,將在極大程度上拓展移動支付的應用範圍,形成規模效應。
二、使用的便捷性(Simplicity)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節奏加快以及消費升級,都促進了消費者對於便捷、安全的新型支付方式的需求,而這恰恰是移動支付的優勢。然而,在現實生活 中,移動支付這一優勢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應用範圍不夠廣以外,消費者在開通、使用移動支付時所遇到的一些不便也是主要原因。如果各服務 提供商能夠從用戶角度出發,在這些領域採取一些措施以減少使用環節、提高支付效率、提升客戶體驗,將能使消費者在實際生活中切實體會到移動支付的便捷特 性,比如簡化開通手續;在超市設立移動支付專用結賬通道;加大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和受理機具的投入,保證通信質量和速度;對於小額支付取消多項身份驗證環節 等。
三、安全性(Safety)
提高移動支付的安全性,也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移動支付就是將手機變成了「手機卡+銀行卡」,由於使用環境的 多變和使用頻繁,手機丟失、洩密的幾率大大增加,因此,人們普遍認為移動支付的風險高於普通銀行卡。如果不能讓消費者放心地使用移動支付,那麼移動支付的 應用將侷限在繳納話費、購買遊戲點卡等小額支付範圍內,這將嚴重制約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在提高移動支付安全性方面,除了建立健全我國社會信用體制、推廣 手機實名制以外,還可以採用多項移動支付安全技術,在定製手機中加入指紋和面部識別功能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強移動支付安全性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用戶 體驗。如果添加多重身份驗證環節,或者在短信驗證環節中,由於短信中繼問題造成短信不能及時到達,也會給用戶帶來不好的支付體驗。因此,服務提供商和軟件 開放商需要在提高安全性和為消費者創造良好的用戶體驗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儘管移動支付目前的市場規模還不是很大,但是可以想見的是,一旦移動支付在大範圍內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將必然加快中國建立信息化社會的進程,同時 也將成為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升級的推動力。政府、產業參與者、以及消費者都希望看到產業鏈條上的各方能夠著眼於長遠發展,切實從用戶角度出發,積極展開合 作,在應用範圍、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這些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引爆消費者需求,從而把行業帶入到發展的黃金期。(FT中文網  張家明 陳劍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