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13個中國品牌國產香煙中鉛、砷和鎘等重金屬成分含量超標

  日前,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第九屆亞太煙草和健康大會上,研究者理查·奧康納發表報告《中國銷售的香煙:設計、煙度排放與重金屬》指出:13個中國品牌國產香煙中鉛、砷和鎘等重金屬成分含量超標,其含量與加拿大產香煙相比,最高超過3倍以上!

  與此同時,中國煙草業管理者和生產者則群起反擊稱:報告不科學,這是跨國煙草公司為進一步擴展中國市場製造輿論聲勢。

  針鋒相對的背後,中國煙草業到底掩蓋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真相?一場針對體系化監管的全方位調查也由此展開。

  監督不力 源於體制之失

  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行政職能和經營職能在實際運作中往往混為一體

  本次事件中提出了一個概念:重金屬超標。

  對於行業來說,重金屬超標絕對不是一個新鮮詞,而它的產生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土壤,比如跟隨污水、城市廢棄物進入土壤的重金屬會導致煙草在種植過程中重金屬含量超標;此外就是人為添加,比如在香煙加工過程中會使用香精、香料,並有可能會與機械產生接觸。有研究表明,如果重金屬超標,在煙葉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煙焦油、一氧化碳、芳香烴和重金屬等易造成人體的慢性中毒。

  而奧康納在報告中指出,中國13種重金屬超標的香煙品牌為:白沙、大前門、都寶、紅雙喜、黃金葉、Happiness (吉慶)、紅河、紅金龍、紅梅、紅旗渠、紅塔山、石林、壹枝筆。至於重金屬超標的原因,他認為是由煙葉生長的土壤帶入,而非在加工過程中的人為添加。

  據記者瞭解,香煙中究竟含有多少重金屬可被視為超標,國際上至今並未有明確的標準,奧康納所引用的只是將加拿大香煙作為參考標準。於是此報告一出,就引發了中國煙草業的「自衛反擊戰」。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國家煙草專賣局瞭解到,目前該局的態度是「盡快核查報告的真實性」,而核查之責將交由煙草專賣局下屬的科技司負責。

  國家煙草專賣局科技司副司長王獻生指出,目前證實被列入超標名單的13個品牌中已經有3個品牌於兩年前退市。「目前關於香煙重金屬含量的標準,不僅中國沒有,國外也沒有,加拿大人的報告並不科學。」

  川渝中煙和雲南紅塔集團的人士也不約而同地向記者表示,目前經過新一輪整合之後,中國煙草在種植和生產環節沒有加入重金屬的可能,而且所有的香煙生產均受到煙草專賣局的監管。「來自國外的這份報告純粹是為了打擊中國煙草業,為海外煙草企業大規模入華製造機會。」

  但是,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煙草此次的反擊無疑是「掩耳盜鈴」。不僅調查不應由煙草專賣局主導,對煙草企業的檢測也不應該由煙草專賣局來操控。

  「目前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屬於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四川煙草系統的一位人士向記者證實,煙草專賣局的行政職能和煙草公司的經營職能在實際的運作中往往是混為一談的。「因此所謂中國煙草監督其實形同虛設。」

  據記者瞭解,中國煙草專賣局與煙草總公司屬於政企合一的現狀,儘管在創立初期對統管國家煙草市場、增加財政收入曾起到一定作用,但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這種政企不分的管理體制的弊端越發凸顯。

  中國控煙辦主任楊功煥認為,目前煙草行業「自檢自測」模式並不利於監管,消費者對煙草的具體成分以及燃燒後會產生哪些物質知之甚少,亟須引入第三方檢測機制予以監督。

  據瞭解,以歐、美、日等各國為例,其煙草監管機構都為獨立第三方機構承擔。而來自中國質檢系統的信息顯示,他們並沒有檢測煙草質量和含量的設備及權力,目前的國家煙草質檢中心和各省的質檢站其行政主管單位正是煙草專賣局。

  煙草專賣局=煙草企業保護傘?

  煙廠的收入中四分之三都是稅金,而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這樣的「商業」企業中四分之三都是利潤

  煙草系統監管的混沌局面主要是源於背後複雜的利益驅使。

  「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即是煙草企業的控制人,他們不僅控制著煙草銷售,同時又肩負著行政監督的職能。」四川大學經濟學博士胡良宇曾經做過一份中國煙草行業的現狀調查,他發現整個煙草的行業利潤分配中,國家稅收佔40%、生產企業10%、零售終端佔10%,而其餘的40%則幾乎全部為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所得。「在這種情況下,規模就是效益,本為煙草行政監督身份的煙草專賣局最後卻成為了煙草企業的保護傘。」

  貴州一位煙草工廠的財務科負責人給記者算了筆賬:假如一包煙的生產成本是10元(包括原材料、人工),加上消費稅和增值稅及城建稅、教育附加等,這包煙煙廠要繳納的稅是8.5元左右。在銷售環節,由於所有的煙都要調撥到煙草公司進行加價批發,這一環節還有近0.9元的差價增值稅,這還不包括採購煙葉,省市煙草公司批發給區縣煙草公司再批發給零售商戶等環節的稅。「10元成本的香煙僅僅各種稅相加成本就要在20元了,再加上多個批發零售環節利潤,這包煙在零售終端的售價至少在28元以上。」

  據2007年統計,全國煙草業實現利稅3880億元,而國家稅收總收入為49442億元,煙草業貢獻的稅額佔國家總稅額的近8%,而在消費稅上調之後,每年煙稅將新增超過600億元。

  「雖然貢獻稅收巨大,但產煙的要比賣煙的窮許多。」胡良宇說,煙廠的收入中四分之三都是稅金,而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這樣的「商業」企業中四分之三都是利潤。「在中國煙草專賣體制下,煙廠還要給煙草公司促銷費、補點費、打假費等,甚至還有些行業潛規則費用。」

  來自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2008年湖南卷煙工業利潤40億元,商業利潤是48億元左右,2008年全國煙草商業利潤是煙草工業利潤的1.6倍。而2009年全國省級煙業的增長超過兩位數。

  「國家曾針對煙草公司直接增加稅收,顯然是看到了煙草的利潤主要集中在他們身上。」上述貴州煙草工廠人士表示。

  「煙財政」 從利益之爭到利益失控

  煙草業已經與房地產業一樣成為中央和地方爭奪的焦點

  有數據顯示,中國煙民超過3億人,整個中國煙草行業擁有5000億元資產和6000萬從業人員,貢獻著近5000億元的稅收。顯然,在這樣巨大的蛋糕面前,煙草業已經與房地產業一樣成為中央和地方爭奪的焦點。

  「國家以提高消費稅來增加財政收入,這就產生中央和地方利益之爭。」雲南財經大學財稅研究所所長張麗華告訴記者,特別是在「煙財政」依賴度最高的雲南,利益之爭尤其明顯。

  據瞭解,「煙財政」一度佔據云南地方財政收入的70%,由於消費稅是中央稅種,提高消費稅後,地方稅也相應降低,而雲南為了爭取中央財政的「返還」,還特別加大了在無公害煙葉上的種植力度以申請中央對產業升級的扶持資金。

  記者瞭解到,身為「煙葉大省」,雲南幾乎每個地市州都有專門負責煙業的副縣長,「他們不僅可以向上面要產業政策,還可以要土地,甚至在所轄範圍內對煙葉生產銷售有生殺大權,可以規定當地的煙草經銷商,只能到本地的煙草專賣局購買本地香煙,決不允許躥貨。」

  「其實,煙草業的特權在每個省市都大同小異。」上述四川煙草系統人士告訴記者,由於所貢獻的稅收巨大,煙草專賣局還在各地設立大片的煙草物流基地,有的甚至佔地上千畝,「除了自用之外,部分出租,收益巨大。」

  而在中國煙業重金屬超標事件發生後,業界也更將矛頭指向了中國煙業的管理機制。

  「產購銷和監管分離,已經被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的上級主管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了議事日程。」四川省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煙草業發展的現狀已經要求出現一個更為科學的監管、銷售、服務體系與之相適應。

  據瞭解,關於中國煙草業的體制改革,如何做到更為明確的政企分開,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已作了多次探討,有望近期形成統一意見。

  在胡良宇看來,關於重金屬超標的報告對中國煙草業來說是一種鞭策。「在衛生部出台法規實施室內全面禁煙之前,中國煙草業也應該有自己的改變,而不是尋找種種藉口。」(中國經營報-張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