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星期一,美元延續了上週的弱勢,繼續走低,歐元兌美元匯率再度上揚至1.401,達到近5個月來的最高點。
自上週一(5月18日)以來,這已是歐元第六個交易日的單邊上揚,匯率從1.3494一路飆升至今。同時,英鎊兌美元匯率上週也從1.53升至1.57。
華爾街的外匯交易員們在過往一週內,經歷了一場短暫的「美元危機」。
「看空美元的情緒完全主導了市場,華爾街的一些人不願繼續持有美元,正是他們的大幅拋售,造成了上週美元的深度下挫。」外匯交易員王鋒告訴本報記者。王鋒是紐約一家對沖基金的外匯交易員,身在華爾街匯市第一線,他所在的對沖基金被認為是業內的「黃金標竿」。
美元的疲軟不僅體現在兌歐元匯率上,美國洲際交易所掛牌的美元指數(USDX)在過去一週內也深度下跌,由83點上方一直跌穿80點關口。美元指數是用來衡量美元強弱的關鍵指標。
在賣出美元和美國國債的指令聲中,美元和國債的「最後避風港」的角色宣告終結。而緊接著投資者必須要面臨的問題是,上週的這一輪深跌,是否是美元長期走弱的信號?
華爾街不相信美元
王鋒親身經歷了上週華爾街的這一輪「美元危機」。
王鋒向本報記者透露,對美元的恐慌情緒上週在交易員中間迅速蔓延,主要與兩個利空消息直接相關。
第一個利空來自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上週二公佈的一份會議紀要。紀要表明,美聯儲對美國經濟的預測比以往更加悲觀,美聯儲認為衰退持續時間會更 久,因此將會購買更多的資產。而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指出,美聯儲對經濟前景非常悲觀,預計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 年美國失業率達到9%以上。市場預期美聯儲會進一步實施其1.75萬億債券購買計劃。這樣過度發放的美元已引起市場的擔憂,為了對抗金融危機,美聯儲在前 期已向市場注入了巨量的基礎貨幣,一旦這些流動性釋放出來,會對美元產生很大的打擊。
另一個利空則來自標準普爾對英國主權評級的下調。上週四標準普爾將英國的信貸展望評級由「穩定」降至「負面」,這意味著英國有可能失去3A級的 主權信用評級。標普下調評級的理由是,英國財政赤字不斷高企,預計2013年會接近GDP的100%;而美國的財政赤字比英國更為嚴重。王鋒說,「大家擔 心美國主權評級可能也會被下調。」
被業界稱作「債券之王」的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上週四當天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最終很可能會失去3A評級。格羅斯在華爾街交易員中頗受推崇,他的言論對市場打擊很大。
美林證券經濟學家陸挺則對本報表示:「市場擔心美國國債被下調3A級信用,如果真的下調,投資者肯定會賣出美國國債,也就相當於是賣出美元。」
美元走衰信號出現?
上週的這一輪深度跳水,是不是美元開始長期走弱的一個信號?
回顧美元指數一年來的走勢,會發現美元指數在去年7月份還在74點左右徘徊,從8月開始爬升,9月雷曼兄弟倒閉之後加速上揚,並在12月份金融市場最為恐慌之際衝擊90點關口。而在目前金融危機已有所緩和的情況下,美元指數一路走弱,上週下探80點關口。
美元指數在金融危機爆發後一路上揚,根本原因在於投資者對市場風險極度恐慌,而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就成為強勢貨幣,全球資本競購美元資產以求 避險。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國際經濟部主任斯泰爾(Ben Steil)就向本報記者表示,「從2008年9月份開始,全球進入了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所有人都轉向了美元,因為美元是世界上流動性最好、 最不可能違約的投資。」
劉勝軍指出,現在金融危機已經告一段落,市場不再極度恐慌,短期的金融避險動機趨弱,大家更關注的是資產的長期安全問題,這樣對美元長期走弱的擔憂就爆發出來。
劉勝軍指出,上週美元深跌雖然存在一些偶然因素,但從長期看美元走勢可能已步入了一個轉折點,「巴菲特警告的美元長期走軟的擔憂現在爆發了」。
這意味著美元作為避風港的地位出現終結跡象。王鋒也認為,一旦經濟穩定,就是美元開始往下走的一個轉折點。
在今年年初美聯儲宣佈購買3000億美元美國國債之後,全球主流經濟學家們就對美元的長期走軟表示擔憂。美聯儲隨後將進一步推出1.75萬億美 元的資產購買計劃,加上此前歷次救市計劃投入的巨額資金,美聯儲已向市場注入了巨額的流動性。簡單地說,現在市場擔心的就是,美聯儲投放了過量的鈔票,美 元勢必貶值。
斯泰爾向本報記者表示了對美元的擔憂,「如果美聯儲在經濟恢復的時候反應過慢,到2010年時,我們就會面臨國債價格下跌,美元貶值,以及通貨膨脹上升的局面。」
卡托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普爾(William Poole)也向本報強調,一旦經濟開始復甦,美聯儲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中並不一定能夠及時地升息。普爾在2001-2008年擔任聖路易斯聯儲首席執行官,還是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具投票權的委員。
據普爾透露,卡內基梅隆大學的Allan Meltzer教授認為,美國的通貨膨脹最終可能會比1970年代還要糟糕(當時通脹達到了兩位數)。Meltzer「很可能是全球研究美聯儲最權威的人」。
劉勝軍表示,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一直在「坐著直升飛機撒錢」以應對經濟危機,但問題是撒出去的錢不是你想收就收得回來的。
劉勝軍認為,未來的情況可能更嚴重,因為市場化上貨幣的流動性很難估計,現在市場低迷,貨幣流動速度慢;經濟一旦活躍起來,貨幣流動速度加快,現在市場上隱藏的流動性會突然膨脹起來,局面有可能失控。
但美林證券經濟學家陸挺對此表達了不同看法,「不要因為美國多發了一些基礎貨幣,就覺得美元一定會貶值到底。」他認為,保持美元的強勢地位對美 國還是非常重要,關係到國家利益,美國不會放任美元無限度地貶值下去,那樣對美國經濟也會有很大損害。而中國、歐洲和日本也同美國一樣,在大量增加廣義貨 幣的(M2)供應量。
陸挺指出,上週美元深跌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近期很多國家的經濟預期都在轉好,而美國經濟方面的好消息卻不多。他認為這是一個全球資產轉移的過程,投資者把美元資產換成日元資產,或者放到歐洲和新興市場國家。
花旗集團駐紐約的一名外匯交易員也向本報表示,美元「終究是要下跌的」,但目前這個趨勢還沒有開始。因為其他國家也會出現通脹,美元不好,其他的或許更差,美聯儲也不願意讓美元下跌太深。
他也指出,目前經濟是不是真的復甦還需要觀察,如果最近市場的上漲是熊市反彈,經濟繼續下滑,美元和美國國債會重新漲上來;但如果經濟完全復甦,這就很可能是美元走弱的轉折點。(21世紀經濟報導-李關雲吳曉鵬)
美元對商品貶值推動此輪國際油價上漲
最近幾個月以來,美元貶值勢頭較為明顯,5月22日美元指數收報於80.041,創去年12月底以來的最低點;與此同時,5月20日紐約7月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62美元上方,較今年2月份33.55美元的最低點漲幅已超過84.8%。
談及油價潮起潮落的推動力,總令人聯想到供求基本面、匯率、地緣政治風險、自然災害,以及期貨市場上的投機行為等幾大因素。
就目前這一輪油價上漲的具體情況而言:
首先,供求之間並沒有出現明顯失衡。一方面,2008年底以來歐佩克先後四次宣佈減產,原油產量逐步下降;但另一方面,經濟衰退也同時打壓了全球對原油的需求。
其次,從國際市場的交易和投機行為來看,與2008年相比,由於「期貨溢價」(contango)現象回歸,即遠期期貨(三個月)價格高於近期 期貨(一個月)價格、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使得國際原油市場上紙貨(paper oil)交易和實貨(physical oil)交易之間出現了此消彼長的變化。同時,隨著各國加強對金融的監管力度,場外交易(OTC)的吸引力也在下降。須知,2008年全球原油投機之所以 猖獗,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脫離CFTC監管視線的場外交易過於興盛。
最後,地緣政治和自然災害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油價的短期波動,卻很難解釋過去三個月以來油價的持續上漲。
因此,此番油價的急速上漲似乎更像是其與美元指數之間存在某種內在聯繫所致。2008年年初以來,絕大多數情況下,美元指數和油價之間呈現出相反的變動關係。唯一的例外出現於今年1月初至2月底之間。但從3月份開始,兩者之間又再次表現出這種負相關態勢。
當然,這一規律也並非頭一次被人們發現。2008年國際油價的大漲大落之間,美元指數也幾乎同時呈現反方向運動。再往前推,1993年之前,美元匯率與油價之間不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係;1993年之後,這種關係才逐漸成為常態。
許多實證研究傾向於認為,美元與油價之間存在以下幾種傳導機制:
第一種觀點,按過去20多年的數據,高油價推動美元貶值的單向因果關係相對於美元貶值推動油價上漲的單向因果關係更具有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性。例 如,根據行為均衡匯率模型(BEER),油價上漲將使貿易條件和淨國外資產兩個變量惡化,從而導致美元匯率水平下降。IMF的一項研究指出,對於OECD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而言,實際油價每上升10%,匯率將實際貶值2%左右。
第二種觀點,強調儘管美元事實上是國際原油市場上的主要計價和結算貨幣,但不少北美學者認為,美元貶值決定油價上漲之說未必是事實。因為美元貶 值對應的可能正是歐元或日元的升值,換用歐元、日元、英鎊,甚至特別提款權(SDR)來表示油價,其變動趨勢與美元表示的油價趨勢幾乎完全一樣。潛台詞就 是,不能將油價上漲這一結果單獨歸因於美元貶值。
第三種觀點認為,美元貶值和油價上漲之間並無直接關聯,唯一的聯繫在於它們都是低利率貨幣政策的產物。
第四種觀點,以部分歐洲學者為代表,認為美元貶值的確有可能導致油價上漲,但一個核心假設是,中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內在邏輯是:由 於人民幣釘住美元,美元貶值有利於中國擴大出口;中國出口訂單增加帶動生產規模擴張;由於中國工業產品是資源和能源密集型的,所以推高了全球能源需求,進 而導致全球油價暴漲。
筆者認為,油價對美元的單向傳導效應是一個長期衝擊,未必能在短期內反映出來,存在一定時滯。同樣,第三、四種觀點也只適合解釋長期現象,不足以說明短期內美元和原油價格的相關性。
至於第二種觀點,筆者的看法是:其一,美元成為原油交易的主要計價貨幣已是一個基本事實,因此,即便假設原油以其他貨幣計價(且不說這種「套套 邏輯」式的假設本身有沒有意義),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名義匯率換算,若果真存在實質差別,也很容易被套利交易迅速抹平;其二,既然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享有 特權,美國的貨幣政策就不可避免地對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產生影響,例如,在美國實行零利率和採取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後,歐元區、英國和日本也都紛紛跟進,雖 然程度上有所差別,但若將原油、黃金等 商品視為有價值的交易媒介,就會發現這些國家的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於油價都出現了實際貶值;其三,現有的主要國際貨幣說到底都是信用貨幣,本身並不具有真實 價值,如果一定要計量美元匯率變化對原油價格的影響,或許只有讓其他貨幣(如歐元和日元)先回到金本位時代去,然而這在真實世界中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假設「美元貶值致油價上漲說」成立,擺在美國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個兩難選擇是:強勢美元還是弱勢美元更符合其當前利益?顯然,奧巴馬和伯南克現 在更急需的:一是擴大出口,這需要直接求助於美元貶值策略;二是增加政府支出,勢必導致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張;三是激活國內投資和消費,辦法除了減稅等財政 手段外,便是繼續採取激進的貨幣政策。後兩個辦法將導致美元長期走弱。
從美國目前實際的政策取向來看,是把反通縮作為優先目標,甚至不惜以「適度通脹」作為手段,因而美元長期貶值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此外,隨著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逐漸企穩,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地位也開始弱化,更削弱了美元下行的支撐。
與此相關,也是中國不得不認真權衡的問題:到底是美元貶值還是美元升值對我們有利?在美元貶值的情況下,由於人民幣事實上嚴格釘住美元,中國可 以繼續保持對歐洲、日本等國家的出口優勢;而美元升值,一方面可以保持官方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壓力、為保增 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二者之間如何取捨,需要仔細斟酌。從中國目前實際採取的對策來看,顯然是不希望美元過快貶值。
2010年底之前美元走向的大致輪廓,很可能是一個較為平緩的連續貶值過程。作為硬幣的另一面,油價也將呈現出一個持續的上漲過程,但根據經驗,油價變化與美元並不完全同步,油價上漲速度始終要快一些。(宏觀經濟分析師-劉濤)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