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發電量與用電量4月降幅環比拉大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權威人士獲悉,4月份用電量同比降幅有望超過3%,可能落在3%-3.5%之間。國家電網統調數據顯示,4月份的發電量同比下 滑3.55%,而3月份發電量同比下滑0.71%,可見,4月整月發電量與3月份環比,降幅呈拉大趨勢。在上述發電量數據公佈之後,4月份的用電量數據因 其與宏觀經濟的緊密關聯度更受期待。

  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用電量同比下降2.02%,因此,4月當月的用電量降幅環比3月份也有所擴大,而1、2月份累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5.22%,可見,全社會用電量數據也隨著發電量走勢出現反覆,這意味著經濟的觸底回升還存在阻力。

  4月用電量降幅在3%-3.5%之間

  中電聯權威人士曾在4月中旬預期4月整月的發電量同比降幅將進一步擴大,超過3%。儘管國網統調與統計部對發電量的統計口徑存在差異,但經專業 人士測算,國網統調數據的調查覆蓋範圍佔到統計局發電量統計範圍的86%,因此,國網統調發電量數據基本能代表全國發電量走勢。

  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用電量與發電量的高度關聯性,預期4月份的全國用電量降幅也將超過3%。東方證券研究員張仲華認為,從統調機組耗煤量指標來看,4月份的耗煤量平均也要比3月份低很多,這也能佐證4月當月的發電量及用電量的環比走勢。

  國網統調數據顯示,四月全國發電量2747.64億千瓦時(日均發電量91.59億千瓦時),同比減少3.55%。其中水電量447.76億千 瓦時(日均水電量14.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82%;火電量2247.10億千瓦時(日均火電量74.9億千瓦時),同比減少5.86%;核電 量52.78億千瓦時(日均核電量1.76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3.71%。

  其中,統調用電量增長率高於全國平均增長水平的國家電網公司範圍內的省(市、區)網有:冀南(2.09%)、上海(-2.67%)、江蘇(- 2.43%)、浙江(-2.49%)等。分析人士認為,受鋼價企穩回升影響,冀南增速環比回升較快,總體而言,沿海各地區用電量降幅都有所收窄,華東地區 的統調用電量增長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僅為-1.41%。

  5月發電量降幅有望繼續收窄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國家電網獲悉,4月上旬的發電量同比下滑3.51%,4月中旬發電量同比下滑3.94%,4月下旬發電量同比下滑3.19%。可見,從4月當月各旬來看,發電量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4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電力行業分析報告顯示,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781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工業用電量5507.8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40%。

  銀河證券研究員張新法認為,從今年一季度和4月份發電量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已經觸底回升,但回升的動力不足,因此像用電量這樣的短期指標出現上 下反覆是很正常的。他預期整個二季度,經濟回升的幅度比較有限,工業增加值的增速也不會太快,由於產能過剩行業的去庫存化緩慢,在需求並未強勁復甦的情況 下,預計宏觀經濟到三季度才會有明顯回升。

  張仲華認為,從鋼鐵、有色等高耗能行業的庫存下降速度來看,5月份之後將逐步釋放產能,對電量刺激也將體現。

  分析人士認為,4月份之所以出現發電量降幅擴大,除了高耗能企業的去庫存化還在進行中,生產能力不旺之外,與去年4月份我國高耗能行業產量基數較高也有關係。

  樂觀人士預期,5月份之後,隨著電解鋁企業、鋼鐵企業用電量的增加,用電降幅則有望再次縮窄,但上半年總體仍為負值,下半年回升至正增長,全年2.7%左右。

直供電將成電改突破口 輸配電價將獨立核算

  本報記者 李陽丹

  據國家電監會市場監管部人士透露,《關於加快電力市場建設的意見》和《關於推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電能雙邊交易工作的通知》兩個文件正在彙集各方意見進行研究,定稿後將上報國務院審批。

  據瞭解,上述兩個文件是今年電監會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包括輸配電價獨立核算方案、推進直供電等。「競價上網是國務院5號文定下的電力改革方向,我們所做的是以直供電為突破口,朝著這一方向推進。」電監會市場監管部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電監會人士曾表示,當前深化電力改革,建立電力市場的條件基本成熟,電力企業和電力用戶迫切要求建立電能交易的市場機制,而輸配電價的核定對於直供電雙邊交易的推行尤為重要。

  電力行業分析師認為,直供電的最大受益者是電力下游企業,這項政策一旦推廣,火電企業的壓力將會更大。直供電意味著一家電力用戶可以同時在多家 發電企業以及電網之間選擇成本最低的電來用,水電的成本優勢將更加明顯,其直供電的電價甚至有上調的空間;而在當前電力過剩的條件下,火電的發電價格很難 與水電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電監會此前召開電力市場建設座談會曾表示,「當前要以電價改革為核心,以大用戶直供為突破口,積極穩妥地推進電力市場建設。」

  但市場分析人士表示,考慮到目前國內經濟狀況以及去年第二次上調上網電價時仍「欠」電網公司2分/度的銷售電價沒有調,因而近期出台電價調整政 策的可能性比較小。上述分析師認為,目前市場預期電力改革在電力市場建設有一定進展的情況下,會對煤電聯動有所考慮,屆時火電企業或能受益。

  電監會:嚴格規範新建機組進入商業運營

  本報記者 王婷

  國家電監會6日公佈的《2008年度全國電力「三公」調度交易及網廠電費結算情況監管報告》指出,要積極支持和參與電力市場建設,運用市場機制規範開展各種形式的電能交易,尤其是跨區跨省電能交易和發電權交易,推進發電企業直接參與交易談判,大力推進大用戶直接交易。

  《報告》披露,2008年度,各統調電廠的平均年合同電量完成率同比下降幅度較大;全國六大區域和25個省(區、市)開展了跨區跨省電能交易,全年共完成跨區跨省交易電量4705.70億千瓦時,但受煤價高企和供需形勢變化影響,個別跨省區交易合同未履約。

  電監會表示,今年要嚴格規範新建機組進入商業運營工作,進一步規範調度交易行為。受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影響,2009年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 將更加困難,《新建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管理辦法(暫行)》的執行情況將對發電企業的經營造成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廠網關係的和諧。

  電網企業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優質高效開展新建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的各項服務工作。此外,還將大力支持和參與電力市場建設,逐步通過市場機制實現電力「三公」調度交易。 (中證網-邢佰英)

經濟暖春迷霧:用電量和經濟增長奇怪背離

  天津某電廠,4台發電機組被拆開了3台,只剩下1台在工作。

  「現在用電量那麼少,趕緊趁機會拆開機器保養。」該電廠檢測部門的余經理成了大忙人,「可能5、6月份用電量要增加。」

  今年以來,全國大部分電廠的發電量進入同比負增長階段,而且大部分廠都在強化機器檢修。工業和信息化部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工業用電量為5507.8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38%。

  雖然一季度的農業用電量、第三產業用電量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均有所增加,但工業用電量佔到全社會用電量的70%左右,帶動了全社會用電量4%的同比下降。

  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預測說,4月份全社會用電將同比下降3.5%,比3月份降幅還要有所擴大。

  與工業用電量的持續下滑不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工業生產開始好轉,比如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1-2月同比增幅高出4.5個百分點,達到8.3%。

  其他經濟數據,比如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信貸數據也非常高,4月PMI數字為50%以上,反映出經濟的擴張趨勢。

  這就讓人納悶了——工業用電量在下降,那麼工業增長從何而來?在4月16日的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就這個問題承認,「直接從數據上很難解釋。」

  這已經不是統計局官員第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事實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副局長許憲春等人,今年也多次被記者問到類似的問題。

  與此同時,曾任英國財政部政策顧問的Tom Orlik於4月10日發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減速時期的GDP統計》一文,提請中國要防止地方上人為調低經濟數據以爭取中央投資。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閱後當即批示將此文轉發在統計局網站上。

  「真實可信不僅是我們履行職業責任的要求,也是自覺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的要求。讓我們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不斷提升中國統計數據的質量和公信力。」馬建堂在批示中說。

  事出有因

  李曉超們遭遇的上述問題,其實在2006年的第三季度經濟新聞會上也出現過,都是關於用/發電量與工業增加值的背離。如2006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和工業增速回落,而發電量增長卻加快了0.5個百分點。

  李曉超上一次的解釋是:「用電和經濟增長不匹配的情況在美國也存在。比如2003年,美國GDP由上年增長1.6%加快到2.5%,而電力生產則由上年增長3.6%回落到0.6%。」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今年也給出過一個相關的解釋。他在今年2月初於泰國舉行的聯合國亞太統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被問到「為何2008年第四季度用電量是負增長,但GDP卻增長6.8%」時,給出的解釋很簡單:

  用電量主要體現在重工業,而服務業用電量就很少。中國第四季度工業增速雖然下降比較多,但服務業相對還是比較穩定的。因此,用電量和經濟增長不是完全同步的。

  此外,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在4月23日也給出一個理由,即工業能耗下降。比如今年頭兩個月,冶金、有色金屬、石油石化、化工、醫藥、紡織、電子等行業綜合能耗同比下降7%-16%。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經濟結構調整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比如高耗能行業增幅比一般工業增幅要低。

  許的說法有數據支持,比如一季度輕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但是佔工業用電70%的鋼鐵、冶金等行業發展速度要低,如冶金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僅2%。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時偉翔同意上述說法。

  他測算發現,不同工業行業用電不同,能解釋工業用電和工業增長約7個百分點的差距,比如2002年金屬冶煉等行業的單位增加值耗電為0.214元,而通信設備、計算機等行業單位增加值耗電僅為0.042元,兩者差距接近5倍。

  時偉翔還懷疑,是不是在計算工業增加值時一個計算口徑有誤差。

  據瞭解,目前每月的工業增加值率使用的辦法是工業總產值和上年度調整後的工業增加值率的乘積,但是由於去年同期的實際產能利用率比目前要高,因此實際的工業增加值率應該有所下降。

  這樣,計算今年的工業增加值時,未利用的產能可能會計算進去,但是用電數據由於比較客觀,所以,工業增速會比用電數據高。同樣,在產能利用率提高、經濟快速增長的年份,工業增速會比用電要低。

  不過,由於工業增加值率的調整比較複雜,背後工業增加值增速是否真的高估無法測算,記者未得到國家統計局的回應。

  經濟暖春迷霧

  判斷經濟是否真的回暖,到底該依據哪些數據引起的爭議更大。就像工業用電量和工業增長數據不匹配一樣,各個數據之間打架比較嚴重。

  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師陳興動指出,一般來講,電力增長和工業增長以及經濟增長應是匹配的,至少不應有太大出入。特別是3月份工業用電量下降1.3%,規模以上工業卻增長8.3%,相差近10個百分點。「這就很難解釋了。」陳興動說。

  經濟數據出現打架的情況,不止出現在用電量和工業增長方面,其他如信貸增長、PMI數據上升,但是貨運(如海運)、出口、民營投資數據卻沒有好轉的跡象。

  對此,不同的機構使用不同的數據得出不同的結論。比如中金公司梁紅根據信貸數據認為,經濟即將出現過熱,因為6萬億信貸增長可以刺激經濟保八,一季度信貸接近5萬億,因此今年保守的估計是9萬億信貸增長,因此經濟已經「V」型反轉,下一步要防止通脹發生。

  渣打銀行中國分析師王志浩和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祝寶良等人認為,經濟沒有大的好轉,比如目前民營投資仍未起來,這和上兩次經濟週期不一樣。 王志浩預計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8%。「梁紅可能太樂觀。我認為還要看2個月數據,暫時沒有打算上調全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他說。

  記者瞭解到,造成上述觀點對立的原因,除了數據樣本不一樣,一些統計方法也不同。

  比如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超過50%,而里昂證券給出的卻低於50%,甚至比3月份還要低。陳興動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前者的樣本主要取自於大企業,後者的樣本則多取自中小企業的緣故。

  GDP之變

  統計數字不匹配甚至互相矛盾,增加了判斷宏觀經濟走向和進行決策的難度。

  4月1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討一季度經濟形勢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國家信息中心等機構均向國務院提交了關於今年經濟走向的預測報告,但預測結論各不一致,甚至國研中心一家之內也出現分歧。

  比如該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認為今年經濟達到9%沒有問題,但該中心宏觀研究部部長余斌則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呈「W」型走勢的可能性較大。在周邊國家經濟一片蕭條的情況下,今年我國經濟實現8%左右的增長已屬不易。

  此外還有將經濟增長判斷為「L」型、「V」型、「U」型的不同觀點。

  由於去年下半年經濟增速低,今年同比經濟增速會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高,但這是否就是經濟逐步回暖的信號仍值得懷疑,原因在於國家並沒有發佈季度GDP數字。

  陳興動就此認為,決策層判斷形勢還是要多甄別數字,比如目前的用電數字顯然要可靠些。此外還要多聽各方的意見,「顯然討論多了,對於決策會有好的收穫」。

  而對於國家統計局而言,目前正在強化有關季度GDP核算的統計貢獻。

  國家統計局核算司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如果以後有了季度GDP數字,就既有了同比的增速,也有了環比的數據,經濟是否真的好轉,就一清二楚了,不會有那麼大的爭論。

  而單個季度的GDP統計,絕對不像外邊想像的那麼簡單。

  這位國家統計局人士告訴記者,以前公佈的都是單個季度的累計GDP增速數字,其中也會公佈單個季度的同比增速數字,但是計算單個季度的GDP,不是累計的數字減去前一個季度的數字就可以得出的,因為這裡面牽扯到價格因素和可比的因素。

  國家統計局從明年第一季度起公佈單個季度的GDP和環比數字。由於環比數據能更準確反映經濟變動的情況,統計局此舉被認為是朝著與國際標準接軌邁出了新的一步。(21世紀經濟報導-肖明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