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星期日

巴菲特:未來十年中國股市必將是世界之最

  「中國有一個很棒的未來」

  ——巴菲特說:「我會告訴所有中國人,你們都很幸運」

  最近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低迷,各國紛紛出台刺激政策。但是全球化使各國經濟密切相關,尤其是中美之間,在共同應對危機之時,也有一些利益衝突。我吃驚地發現,作為一位美國投資大師,而且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競選的經濟顧問,巴菲特竟然公開表示對中國的支持。

  在2009年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股東們、記者們提出的眾多問題中,中國也成為本次股東大會大家最關注的熱點,所有人都想知道,投資大師巴菲特對中國怎麼看。巴菲特給出的回答是:看好中國、支持中國、投資中國。

  巴菲特看好中國

  每一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的最後,都會寫道:「我們實在是萬分幸運,我們出生在美國。」

  很多人喜歡把巴菲特神化,但巴菲特卻非常冷靜地認識到,他之所以如此成功,其實就像中了六合彩,正好生在美國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正好趕上了美國迅速發展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如果是其他時間出生在其他國家,他再聰明,再努力,也根本不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而現在他認為,中國投資者同樣非常幸運,生在一個日益強大的國家,趕上一個日益發展的時代。

  巴菲特說:「中國有一個很棒的未來,中國的發展,就像一個人的成長和釋放出潛能,中國正在成長,還會不斷地更加成長,它只是剛剛開始,我會告訴 所有中國人,你們都很幸運,活在現在這個時代裡,比100年或者200年前好多了,有很多很好的機會,經濟會不停發展,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會不停上升,中 國在世界舞台上越來越重要,去年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真是難以置信的好,沒有人會比它更好,世界正在發現中國,中國也在發現世界。」

  巴菲特支持中國

  巴菲特支持中國首先是支持中國官員對美國債券的擔憂。中國的政府官員最近對中國所持有的大量美國債券感到擔憂,因為這些債券一直在下跌。巴菲特認為這種判斷很正確。

  股東問他對美國政府出手救AIG的做法,會否令納稅人付出沉重代價時,巴菲特則指出付出代價的會是持有大量國債的中國:「納稅人並沒有付出分 毫。有中國官員曾說擔心美國國債的回報,我想他是有道理的。所有海外美元合約的持有者,回報將會減少,這是一大問題。」保險是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公司最 核心的業務,而美國國債也是巴菲特保險資金最主要的投資工具。巴菲特和中國一樣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他也和中國一樣有著同樣的擔憂。

  巴菲特接受媒體專訪時說:「美國想把負債擺脫掉,所以政府要去槓桿化,讓人們開始存更多的錢,花得更少,所以美國政府要推動經濟,不停推動,扮 演著一個很大的角色,現在經濟根本地慢了下來,經濟是個很大的問題,大量發行貨幣會有助於推動經濟復甦,但是長期來說有一個通貨膨脹的危險。我們在美國有 一個說法是,沒有免費的午餐,每件事都有它的後果。」

  其實2009年3月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說得更加直接:「在目前的低利率下,一直執著於持有存款等現金等價物或者長期政府債券,如果持續持有很長時間的話,投資回報率幾乎可以肯定會低得驚人。」

  二是支持中國擴大內需。在談及美國大量借債的行為時,巴菲特特別提到了中國,他說:「他們(中國人)每日辛勤勞作生產產品給美國人用,而我們給 他們一些紙片。當他們想用這些紙片,例如幾年前來買優尼科石油公司的時候,卻發現這些紙片不能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 2005年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因遭美國方面阻撓而失敗。

  巴菲特進一步表示:「中國每年的貿易順差達到2000多億美元,當他們發現美元沒辦法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之後,他們會問,為什麼要出口美國,而 不是自己用呢?」巴菲特明顯表示出對中國擴大內需政策的支持。目前中國出口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外需大幅下降,二是出口換來的美元面臨長期貶值的危險。在這 種情況下,刺激內需,一可以彌補外需的下降,二可以避免美元大幅貶值的危險。

  三是支持中國穩定金融系統。巴菲特說他會不斷關注中國的變化。芒格讚賞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金融系統之一。他認為中國目前的實力還無法與世界抗 衡,建立穩固的金融系統對中國非常重要。回顧這兩次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金融系統保持穩定。美國經濟持續高速 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需要穩定強大的金融系統支撐。美國經濟大幅衰退的當前教訓表明金融系統一旦失去穩定甚至陷入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巴菲特投資中國

  股東大會上有人問巴菲特對投資中國公司的看法。巴菲特說他在前幾年還不會想到投資比亞迪公司,也不會關注中國石油,但現在一切都變了。雖有一些政策上的限制,但伯克希爾公司將加大在中國的投入。因為中國正逐步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沒有人可以忽略。

  其實除了投資比亞迪和中國石油,巴菲特還有一個投資中國的舉動被大家忽略了:可口可樂收購匯源。

  投資中國石油是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直接出手,投資比亞迪是伯克希爾控股的中美能源出手,投資匯源則是巴菲特作為第一大股東的可口可樂出手,儘管全面收購被商務部否決,據報導雙方其他合作在商談中。

  當中國女生收到Fruit of Loom內衣和See's巧克力的禮物時,可能並不知道,這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旗下公司的產品。

  很多中國出口企業把家具出口到美國的Nebraska Furniture Mart、Star Furniture、Jordan's Furniture,可能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完全控股的公司。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2008年年底時,淨資產7766億元人民幣,總資產1.83萬億元人民幣,下屬公司50多家,業務範圍包括保險、電力、銀行、食品、家具、汽車、航空、鞋業、珠寶、報紙等,正在從股票市場和產品市場多個渠道進入中國。

  我們最關心的還是巴菲特對中國股市怎麼看,尤其是在經歷過如此暴跌之後。

  2008年12月有中國記者見到巴菲特,介紹了中國股市的巨大跌幅,並問巴菲特對中國市場的未來怎麼看。巴菲特說:「我看好中國市場,不要計較短時期的情況。未來十年中國股市必將是世界之最。」

  巴菲特對中國的信心來自於歷史,也來自於未來:過去19年,中國GDP從1990年的1.87萬億元增長到了2008年的30萬億元,增長了15倍,上證指數從99點上漲到了2600點以上,最高漲到6000點以上,漲幅近60倍。

  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國股市也會上漲百倍嗎?

  「中國很有潛力,我希望把潛力變成事實,在下一個一百年裡,中國將成為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國家,我希望中國總是一路成功,發展得越來越快。」巴菲特看好中國,我們中國人更有信心看好自己的國家。(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劉建位)

克魯格曼:通脹不足懼

  導語:29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發表評論文章稱,當前盛行的通脹恐慌可能源於政治因素而不是經濟,宣稱我們即將面臨惡性通貨膨脹的說法毫無道理。

  突然間似乎人人都在談論通脹。一些措辭嚴厲的觀點認為,惡性通脹已近在咫尺。市場可能注意到了這些警告:由於擔心未來通脹可能導致利率大漲,長期國債利率在上升。

  但這種對惡性通脹的恐慌是否合乎情理?基本上沒有道理。我懷疑這種恐慌至少部分來源於政治,而非經濟。

  先說重點。我們必須認識到,眼下經濟並無出現通脹壓力的跡象。消費者物價較去年同期在下降,同時失業率高企讓工資停止上升。當前最明確的危險是通縮而不是通脹。

  那麼如果物價沒有上升,為什麼會擔心通脹呢?有些人稱聯儲印了大量的鈔票,這一定會導致通脹;還有一些人稱赤字政策最終會迫使美國政府利用通脹來舒緩債務壓力。

  第一個理論完全是錯誤的。第二個理論可能是正確的,但事實上也不是。

  聯儲近期的確採取了一些史無前例的行動,更確切地說,它一直在從政府和私人部門大量購入債務,而通過增加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的辦法來進行支付。在正常時期,這樣的做法將是高度刺激通脹的:準備金氾濫的銀行將會增加貸款,這將刺激需求並從而推高物價。

  但現在並非正常時期。銀行並沒有將超額準備金貸出去,只是在手中握著——這相當於把錢還給了聯儲。因此聯儲現在事實上並沒有印鈔。

  進而言之,這些舉措是否會遲早導致通脹爆發?不會。日本央行當初面臨的經濟困境與我們今天的局面頗為相似,它在1997年到2003年之間大規模購買債務。其物價表現如何?下降了。

  總而言之,當前關於通脹的討論往往讓人回想起「大蕭條」最初幾年的情景,當時許多頗有影響力的人物都在物價暴跌的時候發出通脹警告。然而正如英 國經濟學家拉爾夫·霍特裡(Ralph Hawtrey)所言:「當時大家對通脹談虎色變。然而通脹真正變得危險是在衰退和失業逐漸恢復正常之後。」

  那麼經濟復甦之後我們是否會迎來通脹呢?有些人看到聯邦債務可能會升至GDP的100%以上,於是宣稱美國最終將不得不通過通脹的方式來減少債務——推高物價之後債務的真實價值就會下降。

  這種事情過去發生過,比如法國就在一戰期間用通脹將很大一部分債務蒸發掉了。

  但是更現代的例子卻沒有。過去二十年裡,比利時、加拿大,當然還有日本,債務都曾超過GDP的100%。美國自己二戰結束後債務也超過GDP的120%。在上述情況下,沒有哪個政府曾訴諸通脹來解決問題。

  那麼認為通脹即將來臨是否毫無道理?一些經濟學家爭辯說,適度的通脹是值得斟酌的一項政策,它可以刺激借貸並減輕私人部門的債務負擔。我能夠理 解這些說法,也舉了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例子。但是日本的政策制定者在通脹方面從未取得進展,而美國的政策制定者現在也沒有拉升通脹的跡象。

  於是便有了一個問題:如果通脹並非真實的風險,那麼為何會有那麼多人發出警告?

  嗯,也許你注意到了,經濟學家有時候意見也不一致。而當前這樣的非正常時期分歧尤其大,因為這時候很多常識都不再適用了。

  但是我們很難擺脫這樣的感覺:當前的通脹恐慌部分來講是政治性的,主要來自於那些對減稅導致的赤字欣然接受但突然在政府開始大力支出以救援經濟之時成為財政問題批評者的經濟學家。他們的目標似乎是恐嚇奧巴馬政府,令其放棄救援努力。

  不用說,總統應該不會被嚇住。經濟仍處於嚴重困境,依然需要幫助。

  不錯,我們存在長期預算問題,因此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為長期解決方案奠定基礎。但是關於通脹,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正是通脹恐懼本身。(新浪財經)

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

伯南克直升機撒錢後遺症顯現

  5月25日,星期一,美元延續了上週的弱勢,繼續走低,歐元兌美元匯率再度上揚至1.401,達到近5個月來的最高點。

  自上週一(5月18日)以來,這已是歐元第六個交易日的單邊上揚,匯率從1.3494一路飆升至今。同時,英鎊兌美元匯率上週也從1.53升至1.57。

  華爾街的外匯交易員們在過往一週內,經歷了一場短暫的「美元危機」。

  「看空美元的情緒完全主導了市場,華爾街的一些人不願繼續持有美元,正是他們的大幅拋售,造成了上週美元的深度下挫。」外匯交易員王鋒告訴本報記者。王鋒是紐約一家對沖基金的外匯交易員,身在華爾街匯市第一線,他所在的對沖基金被認為是業內的「黃金標竿」。

  美元的疲軟不僅體現在兌歐元匯率上,美國洲際交易所掛牌的美元指數(USDX)在過去一週內也深度下跌,由83點上方一直跌穿80點關口。美元指數是用來衡量美元強弱的關鍵指標。

  在賣出美元和美國國債的指令聲中,美元和國債的「最後避風港」的角色宣告終結。而緊接著投資者必須要面臨的問題是,上週的這一輪深跌,是否是美元長期走弱的信號?

  華爾街不相信美元

  王鋒親身經歷了上週華爾街的這一輪「美元危機」。

  王鋒向本報記者透露,對美元的恐慌情緒上週在交易員中間迅速蔓延,主要與兩個利空消息直接相關。

  第一個利空來自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上週二公佈的一份會議紀要。紀要表明,美聯儲對美國經濟的預測比以往更加悲觀,美聯儲認為衰退持續時間會更 久,因此將會購買更多的資產。而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指出,美聯儲對經濟前景非常悲觀,預計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 年美國失業率達到9%以上。市場預期美聯儲會進一步實施其1.75萬億債券購買計劃。這樣過度發放的美元已引起市場的擔憂,為了對抗金融危機,美聯儲在前 期已向市場注入了巨量的基礎貨幣,一旦這些流動性釋放出來,會對美元產生很大的打擊。

  另一個利空則來自標準普爾對英國主權評級的下調。上週四標準普爾將英國的信貸展望評級由「穩定」降至「負面」,這意味著英國有可能失去3A級的 主權信用評級。標普下調評級的理由是,英國財政赤字不斷高企,預計2013年會接近GDP的100%;而美國的財政赤字比英國更為嚴重。王鋒說,「大家擔 心美國主權評級可能也會被下調。」

  被業界稱作「債券之王」的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上週四當天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最終很可能會失去3A評級。格羅斯在華爾街交易員中頗受推崇,他的言論對市場打擊很大。

  美林證券經濟學家陸挺則對本報表示:「市場擔心美國國債被下調3A級信用,如果真的下調,投資者肯定會賣出美國國債,也就相當於是賣出美元。」

  美元走衰信號出現?

  上週的這一輪深度跳水,是不是美元開始長期走弱的一個信號?

  回顧美元指數一年來的走勢,會發現美元指數在去年7月份還在74點左右徘徊,從8月開始爬升,9月雷曼兄弟倒閉之後加速上揚,並在12月份金融市場最為恐慌之際衝擊90點關口。而在目前金融危機已有所緩和的情況下,美元指數一路走弱,上週下探80點關口。

  美元指數在金融危機爆發後一路上揚,根本原因在於投資者對市場風險極度恐慌,而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就成為強勢貨幣,全球資本競購美元資產以求 避險。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國際經濟部主任斯泰爾(Ben Steil)就向本報記者表示,「從2008年9月份開始,全球進入了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所有人都轉向了美元,因為美元是世界上流動性最好、 最不可能違約的投資。」

  劉勝軍指出,現在金融危機已經告一段落,市場不再極度恐慌,短期的金融避險動機趨弱,大家更關注的是資產的長期安全問題,這樣對美元長期走弱的擔憂就爆發出來。

  劉勝軍指出,上週美元深跌雖然存在一些偶然因素,但從長期看美元走勢可能已步入了一個轉折點,「巴菲特警告的美元長期走軟的擔憂現在爆發了」。

  這意味著美元作為避風港的地位出現終結跡象。王鋒也認為,一旦經濟穩定,就是美元開始往下走的一個轉折點

  在今年年初美聯儲宣佈購買3000億美元美國國債之後,全球主流經濟學家們就對美元的長期走軟表示擔憂。美聯儲隨後將進一步推出1.75萬億美 元的資產購買計劃,加上此前歷次救市計劃投入的巨額資金,美聯儲已向市場注入了巨額的流動性。簡單地說,現在市場擔心的就是,美聯儲投放了過量的鈔票,美 元勢必貶值。

  斯泰爾向本報記者表示了對美元的擔憂,「如果美聯儲在經濟恢復的時候反應過慢,到2010年時,我們就會面臨國債價格下跌,美元貶值,以及通貨膨脹上升的局面。」

  卡托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普爾(William Poole)也向本報強調,一旦經濟開始復甦,美聯儲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中並不一定能夠及時地升息。普爾在2001-2008年擔任聖路易斯聯儲首席執行官,還是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具投票權的委員。

  據普爾透露,卡內基梅隆大學的Allan Meltzer教授認為,美國的通貨膨脹最終可能會比1970年代還要糟糕(當時通脹達到了兩位數)。Meltzer「很可能是全球研究美聯儲最權威的人」。

  劉勝軍表示,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一直在「坐著直升飛機撒錢」以應對經濟危機,但問題是撒出去的錢不是你想收就收得回來的。

  劉勝軍認為,未來的情況可能更嚴重,因為市場化上貨幣的流動性很難估計,現在市場低迷,貨幣流動速度慢;經濟一旦活躍起來,貨幣流動速度加快,現在市場上隱藏的流動性會突然膨脹起來,局面有可能失控。

  但美林證券經濟學家陸挺對此表達了不同看法,「不要因為美國多發了一些基礎貨幣,就覺得美元一定會貶值到底。」他認為,保持美元的強勢地位對美 國還是非常重要,關係到國家利益,美國不會放任美元無限度地貶值下去,那樣對美國經濟也會有很大損害。而中國、歐洲和日本也同美國一樣,在大量增加廣義貨 幣的(M2)供應量。

  陸挺指出,上週美元深跌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近期很多國家的經濟預期都在轉好,而美國經濟方面的好消息卻不多。他認為這是一個全球資產轉移的過程,投資者把美元資產換成日元資產,或者放到歐洲和新興市場國家。

  花旗集團駐紐約的一名外匯交易員也向本報表示,美元「終究是要下跌的」,但目前這個趨勢還沒有開始。因為其他國家也會出現通脹,美元不好,其他的或許更差,美聯儲也不願意讓美元下跌太深。

  他也指出,目前經濟是不是真的復甦還需要觀察,如果最近市場的上漲是熊市反彈,經濟繼續下滑,美元和美國國債會重新漲上來;但如果經濟完全復甦,這就很可能是美元走弱的轉折點。(21世紀經濟報導-李關雲吳曉鵬)

美元對商品貶值推動此輪國際油價上漲

  最近幾個月以來,美元貶值勢頭較為明顯,5月22日美元指數收報於80.041,創去年12月底以來的最低點;與此同時,5月20日紐約7月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62美元上方,較今年2月份33.55美元的最低點漲幅已超過84.8%。

  談及油價潮起潮落的推動力,總令人聯想到供求基本面、匯率、地緣政治風險、自然災害,以及期貨市場上的投機行為等幾大因素。

  就目前這一輪油價上漲的具體情況而言:

  首先,供求之間並沒有出現明顯失衡。一方面,2008年底以來歐佩克先後四次宣佈減產,原油產量逐步下降;但另一方面,經濟衰退也同時打壓了全球對原油的需求。

  其次,從國際市場的交易和投機行為來看,與2008年相比,由於「期貨溢價」(contango)現象回歸,即遠期期貨(三個月)價格高於近期 期貨(一個月)價格、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使得國際原油市場上紙貨(paper oil)交易和實貨(physical oil)交易之間出現了此消彼長的變化。同時,隨著各國加強對金融的監管力度,場外交易(OTC)的吸引力也在下降。須知,2008年全球原油投機之所以 猖獗,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脫離CFTC監管視線的場外交易過於興盛。

  最後,地緣政治和自然災害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油價的短期波動,卻很難解釋過去三個月以來油價的持續上漲。

  因此,此番油價的急速上漲似乎更像是其與美元指數之間存在某種內在聯繫所致。2008年年初以來,絕大多數情況下,美元指數和油價之間呈現出相反的變動關係。唯一的例外出現於今年1月初至2月底之間。但從3月份開始,兩者之間又再次表現出這種負相關態勢。

  當然,這一規律也並非頭一次被人們發現。2008年國際油價的大漲大落之間,美元指數也幾乎同時呈現反方向運動。再往前推,1993年之前,美元匯率與油價之間不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係;1993年之後,這種關係才逐漸成為常態。

  許多實證研究傾向於認為,美元與油價之間存在以下幾種傳導機制:

  第一種觀點,按過去20多年的數據,高油價推動美元貶值的單向因果關係相對於美元貶值推動油價上漲的單向因果關係更具有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性。例 如,根據行為均衡匯率模型(BEER),油價上漲將使貿易條件和淨國外資產兩個變量惡化,從而導致美元匯率水平下降。IMF的一項研究指出,對於OECD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而言,實際油價每上升10%,匯率將實際貶值2%左右

  第二種觀點,強調儘管美元事實上是國際原油市場上的主要計價和結算貨幣,但不少北美學者認為,美元貶值決定油價上漲之說未必是事實。因為美元貶 值對應的可能正是歐元或日元的升值,換用歐元、日元、英鎊,甚至特別提款權(SDR)來表示油價,其變動趨勢與美元表示的油價趨勢幾乎完全一樣。潛台詞就 是,不能將油價上漲這一結果單獨歸因於美元貶值。

  第三種觀點認為,美元貶值和油價上漲之間並無直接關聯,唯一的聯繫在於它們都是低利率貨幣政策的產物。

  第四種觀點,以部分歐洲學者為代表,認為美元貶值的確有可能導致油價上漲,但一個核心假設是,中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內在邏輯是:由 於人民幣釘住美元,美元貶值有利於中國擴大出口;中國出口訂單增加帶動生產規模擴張;由於中國工業產品是資源和能源密集型的,所以推高了全球能源需求,進 而導致全球油價暴漲。

  筆者認為,油價對美元的單向傳導效應是一個長期衝擊,未必能在短期內反映出來,存在一定時滯。同樣,第三、四種觀點也只適合解釋長期現象,不足以說明短期內美元和原油價格的相關性。

  至於第二種觀點,筆者的看法是:其一,美元成為原油交易的主要計價貨幣已是一個基本事實,因此,即便假設原油以其他貨幣計價(且不說這種「套套 邏輯」式的假設本身有沒有意義),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名義匯率換算,若果真存在實質差別,也很容易被套利交易迅速抹平;其二,既然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享有 特權,美國的貨幣政策就不可避免地對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產生影響,例如,在美國實行零利率和採取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後,歐元區、英國和日本也都紛紛跟進,雖 然程度上有所差別,但若將原油、黃金等 商品視為有價值的交易媒介,就會發現這些國家的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於油價都出現了實際貶值;其三,現有的主要國際貨幣說到底都是信用貨幣,本身並不具有真實 價值,如果一定要計量美元匯率變化對原油價格的影響,或許只有讓其他貨幣(如歐元和日元)先回到金本位時代去,然而這在真實世界中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假設「美元貶值致油價上漲說」成立,擺在美國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個兩難選擇是:強勢美元還是弱勢美元更符合其當前利益?顯然,奧巴馬和伯南克現 在更急需的:一是擴大出口,這需要直接求助於美元貶值策略;二是增加政府支出,勢必導致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張;三是激活國內投資和消費,辦法除了減稅等財政 手段外,便是繼續採取激進的貨幣政策。後兩個辦法將導致美元長期走弱。

  從美國目前實際的政策取向來看,是把反通縮作為優先目標,甚至不惜以「適度通脹」作為手段,因而美元長期貶值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此外,隨著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逐漸企穩,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地位也開始弱化,更削弱了美元下行的支撐。

  與此相關,也是中國不得不認真權衡的問題:到底是美元貶值還是美元升值對我們有利?在美元貶值的情況下,由於人民幣事實上嚴格釘住美元,中國可 以繼續保持對歐洲、日本等國家的出口優勢;而美元升值,一方面可以保持官方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國內成品油價格上漲壓力、為保增 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二者之間如何取捨,需要仔細斟酌。從中國目前實際採取的對策來看,顯然是不希望美元過快貶值。

  2010年底之前美元走向的大致輪廓,很可能是一個較為平緩的連續貶值過程。作為硬幣的另一面,油價也將呈現出一個持續的上漲過程,但根據經驗,油價變化與美元並不完全同步,油價上漲速度始終要快一些。(宏觀經濟分析師-劉濤)

光伏發電三重奏:10年內將擴容100倍

根據中國2007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至2020年太陽能發電總容量180萬千瓦,中國至2020年太陽能發電能力有望達到1000萬千瓦,但目前在中國的太陽能發電能力僅有10萬千瓦。這意味著在今後10年內,中國太陽能將擴容100倍。

  這並非一個新鮮事,卻帶來許多新鮮話題。

  其一,光伏產業曾經在產業鏈中的多晶硅環節「瘋狂」過一次,時間在2007年至2008年間。政策利好是否會再次浮躁?

  其二,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的擴容,如何讓國內脫節的市場與產業銜接起來?

  其三,從太陽能屋頂的示範引導,如何成為長期正式政策,從而系統地推及整個產業?

  最後,當發電集團們都開始嗅到特殊氣味而競逐光伏太陽能發電領域的時候,是否會再次出現國企不惜成本奪標的翻版?前車之鑑是風電產業的特許招標項目,只不過太陽能發電的特許招標仍處於爭議中心。

  舊事重提,往往是因為心有餘悸。光伏擴容之際,將有更多審視的目光,打量這場可能改變中國發電結構的能源調整進程。

  相談戰略合作、技術引進、人力培養,甚至還包括項目融資;訪問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美國RMT公司、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美國GAMMA公司、美國杜克能源公司;拜會了美國能源部、世界銀行國際金融集團(IFC)……

  作為中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黃河公司)的董事長,夏忠於3月27日至4月10日訪問美國兩週,行程排得滿滿的,主題只有一個:太陽能光伏產業。

  黃河公司是中電投在黃河上游佈局水電、鋁、太陽能產業鏈的主要載體,目前在建光伏產業項目包括青海多晶硅項目、西安1000兆瓦雙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項目。

  據黃河公司一高管介紹,青海多晶硅項目設計年產能1250噸,項目一期總投資14.99億元,目前正在加緊建設,預計下半年能投料試車。此次夏忠赴美,也與該項目技術提供商美國RMT公司高層協調項目進度及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無獨有偶,中盛光電集團(下稱中盛光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華最近數月奔走於南京、泰州兩地,主題也是太陽能光伏產業。泰州為其銜接國內「太陽能屋頂」計劃的項目實施地,南京則為技術研發與市場信息決斷的總部。

  「先前是在把脈國際市場,這回要過的則是國內市場關。」中盛光電去年光伏產品在國內的銷售不足1兆瓦,但現今參與「太陽能屋頂」計劃第一批早報計劃的項目就達到11兆瓦,列入江蘇省216兆瓦的整體申報盤子之內。王興華說,他能「深刻感受到國內光伏市場升溫的熱度」。

  在2006到2008年三年時間裡,國內的安裝量僅為50兆瓦。如今,中國250兆瓦的「十一五」光伏發電裝機總規劃容量讓光伏企業們興奮。

  「中國至2020年太陽能發電能力有望達到1000萬千瓦(註:1萬千瓦=10兆瓦)以上,甚至達到2000萬千瓦,至少是國家此前公佈的 180萬千瓦發展目標的5倍。」5月5日,於上海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太陽能光伏大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助理王仲穎對規劃中所涉及的光伏發電內容如 是解讀。

  「180萬千瓦的目標」源於2007年8月中國推出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兩者相比較的直觀印象是:如若國內光伏發 電裝機容量調整至1000萬千瓦,擴容達5倍之巨,並將是目前世界第二大光伏發電裝機大國西班牙的4倍之多——西班牙2008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230 萬千瓦。

  光伏產業鏈主要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系統及並網六個領域。如今,這些領域均相應生變。

  前景漸明

  綜合國內頂尖光伏廠商的意見,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SEMI)中國光伏顧問委員會近日起草了《中國光伏發展路線圖》,並將擇機上交中國相關部委。

  「我們對中國在2020年的光伏裝機容量預測比較大膽,認為可以達到28.55G瓦(1G瓦=1000兆瓦)的規模。」5月13日,SEMI市 場部負責人宋京對記者分析,目前2008年全球前25家太陽電池生產商中,有8家是中國企業,「預測中國光伏發電成本在2012年達到一元一度電, 2016年降至常規發電成本」。

  5月21日,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在全國財政新能源與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表示,將實施「金太陽」工程,採取財政補貼方式,加快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 場。此前的4月15日,國務院發佈《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光伏產業被列入其中;同期,中科院的「太陽能行動計劃」亦已同步啟動。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參事石定寰表示,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初期,「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通過政策鼓勵和扶持,使產業投資、生產和研發等都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企業們正以組團方式向政府表達自身訴求。繼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江西省光伏協會之後,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協會5月23日正式成立。

  「我們早在5月3日的時候就為成立這個協會召開了籌備會議,」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仙壽告訴記者,可再生能源協會囊括了浙江主要的太陽能企業,以遊說政府出台政策及其落實,以此促進光伏行業的發展。

  「在中央政策不明確的前提下,每個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都會有偏差,寧波可能與紹興不一樣,紹興與嘉興不一樣,浙江與江蘇不一樣。但這不重要,但從長遠來看,這是有利太陽能的發展」。

  結合鼓勵政策,地方政府方面的算盤是,首先以政策及項目助力本地光伏企業的發展,從而形成強大產業鏈條,以在未來切入到全國雄心勃勃的光伏發電發展規劃中。

  在國家新能源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出台之前,佔據全國光伏產業近50%的江蘇率先出台了《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2009年~2011 年)》(下稱《綱要》);5月7日,浙江省出台《關於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的意見》,表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實施百萬屋頂發電計劃、百萬平 方米太陽能熱水器計劃、百條道路太陽能照明計劃等「六個一百加一個基地」計劃;雲南、廣東等省都在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做新的光伏政策規劃,陝西已將太陽能光 伏列入了該省的12個振興調整規劃之中。

  對此,賽維LDK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佟興雪認為,「說明從省級單位對光伏發電是認可的,但是先前國家沒有相關的配套所以不敢動。現在國家出台政策,各省相繼出台各自的扶持政策,市場才會由小到大,一步步打開。」

  4月28日,包括無錫尚德、天威英利、晶澳太陽能、賽維LDK等行業內最主要13家企業共同發佈《洛陽宣言》,重申在2012年實現光伏發電上網價格1元/度的目標。此前業界曾預計,到2015年光伏上網電價才能降至每度1元左右。

  彭小峰指出,因為硅料成本快速下降,使光伏製造成本下降速度超過預期。「2007年年底,歐洲一些國家的電價,如意大利、丹麥的電價就分別達到 0.234和0.245歐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元。因此,考慮環保和電價不斷上漲等因素,當光伏發電成本降到1元/度或是1.5元/度,就可以與常規能源 競爭。」

  「金融危機讓世界太陽能發展的歷史提前了3年,3年後的光伏發電成本可以實現的價格現在就達到了。」李仙壽對於多晶硅價格的急劇下跌有著深刻體 會。「去年紅火的時候可以達到300-500美元/噸,但現在已到100美元以下,明年從多晶硅到系統整個產業的成本都會下跌30%-50%,電池版太陽 能組件會在1.5美元/瓦左右」。

  此外,以CSI阿特斯公司為例,該公司總裁瞿曉鏵介紹,對兆瓦級地面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可以控制在每瓦26元左右。至於合理的上網電價,則還取 決於發電上網的收費期限,10年、20年、30年等不同的投資回收期,上網電價都會不同。「假設貸款利率為4%至5%,年通脹率為3%,那麼兆瓦級地面光 伏電站1.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回收期應當在20年以內」。

  「太陽能屋頂」

  繼3月20日敦煌10兆瓦並網光伏電站開標之後,3月23日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佈《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 法》、《關於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的實施意見》,鼓勵城市光電建築一體化應用,對符合條件的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示範項目最高給予20元/瓦的補貼。 這兩個文件被稱為「太陽能屋頂」計劃。

  「目前國內光伏系統的售價在30多元/瓦左右,20元/瓦的補貼可以覆蓋掉60%的成本。」王興華坦言,該補貼已遠高於美國聯邦政府30%的補貼比例,「未想到國家政策一下子扶持得這麼大,感覺國內市場大門瞬間打開」。因而,該公司的國內市場戰略正在做較大調整。

  作為光伏電站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中盛光電專長組件與系統兩大領域,並在西班牙土德拉21MW(兆瓦)、薩拉戈薩1.4兆瓦等多個歐洲電站提供 並網發電系統。目前中盛光電正在與泰州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做建築光伏發電項目,中盛光電主要是以總承包商的角色出現,項目以租賃相關業主的屋頂架設光伏發 電系統實現。

  讓王興華詫異的是國內地方政府的效率及支持力度。

  「那時我們上午11點和市裡開完會,下午所有的建築單位就被請到市政府來談租賃協議,檢察院、公安員、大學城、醫院等幾十戶業主單位全員到齊,下午所有協議的標準格式全部出爐,第二、第三天迅速完成上報工作,非常高效。」

  配合國家光伏發電扶持政策出台,地方也在促進市場成長方面連出重拳。

  江蘇方面申報的項目外,浙江電力公司收到了28個本省光伏發電項目並網發電的申請,該批項目建設規模達至38兆瓦。據東北證券5月4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透露,因為地方政府和光伏企業動作頻頻,目前有近500兆瓦的項目己申報作為「太陽能屋頂」首批示範項目。

  「我們和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聯建江蘇首個兆瓦級光伏發電項目。」無錫尚德的新聞發言人羅毅對記者證實,該項目依託江蘇國信淮安 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廠區內建築物屋頂進行敷設,並已申請入列「太陽能屋頂」計劃補貼名單之內,「也在和電網公司談入網的問題」。

  王興華解釋,國家的補貼為各個省份上「太陽能屋頂」項目的主要動因。以江蘇為例,「如果沒有財政部的上述政策,江蘇省的補貼款要多籌集一倍以上,國家政策一出,等於國家幫省裡面負擔了很多補貼費用。」

  根據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安排,「太陽能屋頂」計劃將分兩個階段申報補貼,第一階段已順延至5月15日,第二階段截止日期為8月30日。

  「現在光伏企業能報項目的都去報了,現在申報的肯定超過500兆瓦,甚至有可能超過1G瓦了。」佟興雪5月12日預測,目前光伏項目可以獲得國家及省級方面兩層補貼,從投資角度而言比較划算,「但這麼多項目怎麼批啊?」

  「實際上這次財政部政策更多的是示範引導,並不是一個長期正式政策,否則應該是系統的推及整個產業。」王興華認為,系統性的政策應該由包括發改 委、財政部等各個部委在內共同推進;具體到細節,除了初始補貼外,上網電價政策、與電網的協調、行業設計規範、產業的國家標準等均會涉及。

  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教授級高工王斯成看來,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亟待政府的政策扶持,「政府每年至少要拿出100億元,補貼500兆瓦即達到25%的補貼量,才能真正支撐起國內整個光伏產業的振興」。

  有趣的是,針對光伏發電與建築發電,國內取用的是不同的模式來扶持光伏行業。

  在「太陽能屋頂」計劃中,採用的是美國方式——給予佔初始投資成本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Investment TaxCredit),負責部門是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敦煌10兆瓦等地面電站項目上,中國走的是德國路線——給予固定的較高上網電價並逐年次級 遞減(Feed-in Tariff)。

  佟興雪認為,兩種模式各有所長,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採用的模式好處在於能夠快速催熟市場,發改委採用的模式則著意長遠,「所以現在是長短兩條線結合,未來哪種模式更好、更適合,也可以看得清楚」。

  可資借鑑的是,與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光伏企業的「損手損腳」相比,日本光伏企業受到影響微乎其微,根本原因就是日本光伏產品三分之一的銷售市場在國內。

  中國2008年的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2300兆瓦,50兆瓦的國內裝機容量僅佔不到3%,剩餘97%以上出口,國內光伏產業與市場極度脫節。

  「國內市場的啟動,才是國內光伏產業成長的有力助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玉文提醒記者注意,中國只要有三分之一光伏產品安裝在國內,金融危機的影響就不會顯現。

  爭議並行

  光伏發電主要通過建築光伏發電及於地面建設光伏電站實現,與「太陽能屋頂」項目相比,光伏電站項目仍在守望國家相關政策。

  「大家都在張望敦煌項目的最終招標價的出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光伏企業高管出語謹慎,敦煌項目競標價的選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國家對光伏政策的走向。

  3月20日,在國內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甘肅敦煌10兆瓦並網光伏發電場項目的特許權招標中,國投電力和英利控股組成的聯合體投出了0.69元/度的競標。此次競標,參與的18個競標方標出的最高價是1.92元/度,平均在1.3-1.4元/度之間。

  如按「最低價者得之」的原則,國投電力和英利控股組成的聯合體應當勝出。但由於敦煌光伏電站項目為我國第一個在光伏領域實施特許招標流程的項 目,其價格有可能成為後續光伏電站的標竿上網電價。鑑於此,包括尚德太陽能董事長施正榮在內的企業人士,表達了對地面光伏電站項目取用特許招標權模式的擔 心,認為基於國家「2010年3%的發電量要是綠色發電」的硬指標要求,國企可能會以不賺錢甚至虧本的目的不理性搶奪項目。

  其後果可能是,「終端市場很快就會被它們佔領,光伏發電產業還沒有發展到很成熟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國企控盤的局面,這會阻礙產業的創新能力。」施正榮說。

  除中電投外,其它電力集團也已開始涉足光伏太陽能發電領域,搶灘青海等光照條件較好的地區。與民企相比,大型國有電力企業顯然更具有成本優勢。

  「在敦煌項目的特許招標中,為什麼國投電力敢於丟出0.69元/度的競標價,就是因為央企財大氣粗,虧得起。」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光伏企業高管表示。

  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出版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08》特別直指風電特許招標權模式的弊端,認為特許權項目的最後中標電價過低,已經開始成為民營和國外投資者發展風電的障礙,這與實現風電開發多元化、避免電力行業壟斷的初衷相距甚遠。

  由於特許招標權模式也會運用於光伏發電領域,這讓民企擔憂光伏電站是否會重涉風電招標的覆轍。

  光伏行業的前車之鑑是,在風電第四輪特許權招標中,參與投標的均為清一色國企,截至2008年底,國企所佔的風電裝機容量份額接近90%。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招標肯定是必要的,國家有關部門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的招標,確定出合理的市場和價格,這個過程估計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石定寰則指出,大型中央企業介入光伏產業值得歡迎,但前提是不能形成壟斷,並以此擠壓民營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我認為在2020年以前,光伏 發電是有能力做到和傳統發電相競爭的。當然,這也要通過政策的扶持來實現。如果政府採取以最低中標價格這個措施,那麼,只會大大推遲這個競爭力的到來時 間。」

  「0.69元/度價格不能作為當前的標竿價格,這個價格對光伏產業而言是無利可圖的,這將導致投資者不再會投資,企業也不願進行研發,直接打擊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後勁」。他同時指出,光伏發電在全球已有廣泛應用,完全沒有必要通過特許經營權的方式來建光伏電站。

  「我喜歡德國、西班牙的模式多一些。」王興華說,德國、西班牙世界兩大光伏發電國家不是採用特許權招標的,而是採用項目跟進補貼的方式,更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行為,更有利於行業的發展。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中國政府僅批准了三家太陽能電站示範項目:1兆瓦的上海市崇明島項目、255千瓦的內蒙古鄂爾多斯項目、10兆瓦敦煌並網發電項目。以崇明和鄂爾多斯兩個示範項目為例,每發1度電,政府需要補貼4元錢。據此計算,太陽能發電每千瓦時成本為普通居民用電的8倍以上。

  「如果說敦煌招標中0.69元/度的最低價還缺乏代表性的話,那麼剩下的17個競標方次低報出1.09元/度的價格,最高價也只有1.92元/ 度的價格時,取其中間點那麼說明1.5元/度左右的價格是大家可以做的。」上述光伏企業高管稱,該報價的結果反映出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速度,「這已大大超 出國家相關部委的預料,也是國家政策密集出台的要因」。(21世紀經濟報導)

2009年5月27日星期三

美國經濟復甦大約在何時

  連續18個月的衰退讓人厭倦透了,於是,人們開始談論復甦。奧巴馬說「經濟出現希望的曙光」;伯南克說「經濟活動急劇衰退的趨勢正在減緩」;薩 默斯說「自由落體的感覺將會告終」;蓋特納說「金融體系開始癒合」;特裡謝說「全球經濟拐點即將到來」。分析師們則微笑不語,凝視著屏幕上的經濟數據。

  雖然絕對數值並不那麼養眼,但放在如此黑暗的危機背景中,很多市場數據的近期表現的確令人歡欣鼓舞:信貸緊縮正在緩解,2009年5月21日, TED三月期利差僅為54.38個基點,竟然已低於被視作這場危機起點的2007年8月9日的72.21個基點,在近2年時間裡,這一數據大多在100個 基點以上不斷挑戰著不可思議的歷史新高;市場恐慌正被驅散,2009年5月20日,VIX指數降至29.03點,已經低於2008年9月15日這個危機升 級標誌性時點的31.7點;股票市場正在回暖,截至2009年5月21日,道瓊斯指數、標普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富時100指數、CAC指數和DAX指 數,分別在三個月內上漲了14.39%、17.33%、19.89%、13.37%、18.55%和24.09%,而全球股市、美國股市、英國股市和法國 股市市值則分別在一個月內膨脹了11.41%、9.11%、20.91%和18.35%;風險偏好正在回歸,2009年5月21日的美元指數為81.04 點,較一個月前下降了6.39%,美元貶值對應著避險需求的消退。

  鑑於9個月前市場已經因為盲目樂觀而被雷曼兄弟破產導致的危機升級弄得焦頭爛額,人們這一次在小心翼翼談論復甦的時候顯得更加留有餘地。但這種 謹慎樂觀並不妨礙「復甦」成為市場最津津樂道的話題,絕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經濟會在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之間的某個時點完成經濟週期 的反轉,迎來新一輪的、或強或弱的復甦階段。

  在思考趨勢轉變的過程中,探討關於復甦的幾個基礎性問題似乎不無裨益。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復甦?這也許是一個簡單到無需回答的問題,但受身邊一位資深長者的熏陶和影響,筆者近來愈發認為這種簡單問題實際上最難回答、也最容易滋生更多的誤解和偏見。

  實際上,儘管我們不缺乏對於所謂「復甦」的認識,但復甦的確切內涵及其數理表徵卻並不那麼清晰。至少筆者在搜尋答案的過程中就產生了多種不同的 想法。在筆者看來,以增長幅度判定「復甦」就有三個可選標竿,實際經濟增長率出現「數值上升」、「正增長」或是「不小於潛在增長率」,意味著由低到高的三 種尺度;以持續時間判定「復甦」則有兩種可選標竿,一個時期的數據反彈和連續兩個或多個時期的數據反彈,也意味著由松到嚴的兩種尺度。結合這兩個維度,從 數據上判定「復甦」至少就有六種不同的標準,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數據表現才能被打上「復甦」標籤呢?

  由於NBER(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是判定衰退和復甦的唯一權威機構,看看這一機構創始人對復甦的定義也許會有啟發,韋斯利·米切爾在其 1913年出版的《經濟週期》一書中寫道,「復甦是收縮之後融入下一個週期的擴張階段」。這句話包含了三層含義:復甦之前是收縮,復甦是擴張的起點,復甦 處於一個擴張「階段」而非「時點」。

  結合這個定義及其內涵再看NBER判定週期波谷的歷史記錄,也許能幫助我們直觀、數據化地理解美國經濟週期並預測這一輪衰退後的「復甦」起始 點。夾在大蕭條和次貸危機之間的美國經濟衰退共有12次,由於1947年之前缺乏有效的GDP統計數據,我們再把1937~1938年和1945年的兩次 衰退從樣本中剔除出去。遍觀剩下的10次衰退及其同期增長數據,NBER判定谷底即「復甦」起點的潛在標準和長期規律昭然若揭:

  首先,復甦起點所在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並不一定為正,在10個樣本中,各有5次的復甦起點伴隨著季度GDP正增長和負增長,考慮到判定復甦起點是 以月為單位,而GDP增長數據是以季度為單位,出現這種出人意料的現象也在情理之中,在幾個負增長的季度,復甦起點往往出現於該季度的尾部,例如 1973~1975年衰退的復甦起點出現在1975年3月,該季度美國GDP收縮4.7%;

  其次,復甦起點所在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大多明顯高於前一季度,在10次衰退中有7次衰退滿足這一特徵,由此可見增長數據反彈往往是復甦的必要條件;

  再次,復甦起點所在季度之後的兩個季度往往會有連續的強勁增長表現,樣本出現這一特徵的概率是100%,表明復甦起點是一個擴張階段的起點,隨後不會出現負增長的反覆;

  最後,復甦起點所在季度及其之後兩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並不一定高於潛在的「自然率」,關於美國經濟的「自然率」水平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領 域,這裡筆者不想過多糾纏,以有統計數據以來的季度增長數據計算,近248個季度的平均增長率為3.32%,以年度增長數據計算,近79年的平均增長率為 3.47%,將3.4%視作「自然率」的簡單數值替代可以幫助我們得出結論,10個樣本的復甦起點所在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均低於「自然率」,而最近兩次衰 退,即1990~1991年衰退和2001年衰退之後的連續兩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也明顯低於「自然率」,由此可見,是否存在閒置資源和自然率缺口並非 NBER判定復甦的核心標準。

  思考「什麼是復甦」這個基礎性問題帶來了一點意外的收穫,就是關於NBER對此輪經濟衰退的復甦起點的判定。根據Bloomberg等資訊供應 商提供的市場預期中值,美國經濟2009年在第一季度已經收縮6.1%的基礎上,第二季度將繼續收縮2%左右,第三季度將實現0.5%左右的正增長,而之 後的兩個季度也許可以達到2%的增長速度。如果不發生極其意外的情況(事實上,筆者傾向於認為只要6月底美國汽車行業不傳來太過糟糕的消息,意外狀況的發 生可能性就非常小),美國季度經濟增長的走勢結構不和預期背離太多,那麼筆者認為,NBER很可能將2009年6月、7月、8月或是9月中的一個判定為此 輪衰退的復甦起點。當然,按照NBER的習慣,公開做出判斷的時點可能要大大滯後於復甦起點所在的那個時點。

  根據筆者的探究以及對NBER歷史判斷的分析,最早的6月被判定為復甦起點的幾率較小,是因為第二季度雖為經濟負增長,但相較前一季度已出現明 顯反彈;7月、8月和9月被判定為復甦起點的幾率更大,不僅第三季度可能將實現增長率的由負轉正,更重要的是其後兩個季度的擴張趨勢可能將更為明顯。(作者係金融學博士,宏觀分析師程實)

美股評論:為何長期利率在上升

  導語:26日前美林證券分析師、The Business Insider首席執行官兼總編輯亨利-布羅吉特(Henry Blodget)發表評論文章稱,目前債券市場顯示長期利率大幅上升,這說明市場擔心未來通貨膨脹,同時對實行赤字政策的國家如何獲得所需資金感到擔憂。

  全世界都在通貨緊縮,但長期利率卻在一路飆升,這是為何?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認為這是因為交易者意識到經濟開始復甦了。這是個令人愉快的理論,也是有可能的(祈禱)。但這裡也有兩個不太令人愉快的解釋:

  首先,長期利率上升是因為交易者擔心未來通脹。這種想法是明智的。現在全世界都在拚命印錢,我們很有可能會面臨惡性通脹,使得儲蓄和債券的價值大幅縮水。問題是通脹什麼時候開始。(日本已經將其推後了15年,而且這一數字仍在增加。)

  第二,長期利率上升是因為交易者意識到世界主要經濟體將需要發行數萬億美元的新債,來為他們所有的赤字支出買單,而世界上並無那麼多的「傻錢」。換句話說,這麼多錢該從哪裡來?

  約翰-默登(John Mauldin)週末做了一些算數題。美國處於困境,日本處於困境,德國處於困境,英國處於困境,西班牙處於困境,歐洲銀行業也處於困境。上面提到的所有 國家,包括美國在內,今年財政赤字將超過10%,甚至為了避免經濟崩潰可能需要多年維持高赤字。

  但是美國的財政赤字明年就將吃掉1.8萬億美元,迫使美國發行1.8萬億美元新債。這樣持續幾年的話,再加上其他國家的赤字,所需的資金將迅速變得龐大無比。於是,最大的問題是這些錢從哪裡來?

  下面幾段文字引自約翰-默登:

  「未來幾年全世界將不得不為數萬億美元債務獲得融資。你可以隨便選一個數字。我認為5萬億比較合乎情理。如果當前的注資有效的話,美國在不遠的將來就需要3萬億美元。

  「美國的年貿易赤字現在下降到不足3500億美元。聯儲可以通過直接從財政部購買債務從而發行新貨幣的方式鑄幣上萬億美元。美國的儲蓄率在上 升,但是10年期債券利率只有3.5%,誰有動力去購買呢?4年期國債利率低於2%,這對於你的儲蓄升值也沒有什麼幫助。即便有聯儲鑄幣和中國購買美國的 債務,債券市場仍缺大約1.5萬億美元資金,上下1000億美元……

  「這還只是美國政府的債務。如果未來兩年全球新增債務5萬億會怎樣?在一個解槓桿的世界中?其他國家將需要多少錢?企業、抵押貸款和信用卡等領域需要的錢該怎麼辦?

  「如果把當前的11.3萬億美元(包括社會保障信讬基金等)再加上10萬億美元,那麼2019年將達到21萬億美元。讓我們大方一點,假設到時 候平均利率只有5%。這樣利息支出就超過1萬億美元。這大概是財政收入預測值的25%和開支預測值的20%。這還是假定我們未來十年年均名義增長率在4% 以上。如果增長更低,稅收將會更少。」

  換一種方式來說:利率可能會上升,因為債券市場得出結論,全球最大的一些借款人信用在急速惡化。誘使大家借款給信用糟糕的人(比如次貸貸款者) 唯一的辦法就是給出極高的利率和諸多義務繁重的條款。因此現在債券市場的變化可能意味著過去幾年來的低利率將讓位於高利貸一般的利率水平,從而使得我們借 錢的成本出奇地高昂。

  奧巴馬政府(和上面提到的一些大國的政府)在打一個賭,認為它能夠在利率重新設定之前開始償還抵押貸款。希望這個賭能夠打贏。(新浪財經)

國壽股東舌戰高管 質疑公司投資過於保守

  股東大會上有股東認為,國壽的投資手法有點過於保守,未跑贏通脹水平

  國壽財務負責人認為,資產安全是主要的,權益投資應在可控範圍內

  昨日,中國人壽召開股東大會,而高管與股東就國壽的投資手法是「偏於保守」還是「價值所在」的激辯則成為本次股東大會的精彩看點。

  股東質疑國壽投資過於保守

  在昨日的股東大會上,國壽「保守」的投資理念引起了個別股東的質疑。

  有股東認為,國壽的投資手法有點過於保守,整體投資回報率偏低,固定收益類投資比重過高,整體收益未跑贏通脹水平。

  不過,這一看法遭到國壽財務負責人劉家德的反駁。他認為,商業保險公司所籌集的資金是要和資產匹配的,資產安全是主要的,權益投資應在可控範圍 內。至於投資收益率「過低」,這一問題涉及到如何比較、和誰比較的問題。國壽2008年業績和股東期望是有差距的,但在管理層眼中,公司在當時的市場環境 中,表現還是令人滿意的。

  據介紹,2008年底,國壽固定收益類投資佔有的比重約85%,一季度末也超過80%;權益類投資資產為8%,今年一季度佔比有一定幅度上升,4月底,權益類投資仍處於變化中。

  此外,該股東認為國壽過於「保守」的另一個理由是,2008年底巴菲特在降低債券比重同時大幅買入股票,而國壽卻在拋售股票減低倉位。

  劉家德稱,商業保險公司受到綜合的監管,以投資建行H股為例,投資單一銀行等行為目前有很多政策限制。實際上,如何把握機會實現最好的投資收益是國壽一直力求做到的。

  在重大投資決策機制上,上述股東提出是否有採取相關措施。他舉例稱,高盛在投資決策上實行一票否決制,而平安實行的是「少數服從多數」制,其中主管投資的人在一筆失敗的投資上投了唯一的反對票,但他卻要為投資失敗負責。

  對此,董事長楊超直言不諱,在投資上,不能因為金融危機而改變固有的投資風格,國壽已形成的發展戰略不能因外界環境變化而變動,「積極接洽、認真洽談、盡職調查、審慎決策」為十六字投資方針。

  他還稱,國壽的投資要對股東負責,產品則要對客戶負責。有些投資機會管理層發現了,但在決策機制中最終被否決了,因此也避免了一些風險。

  不過,與平安的「激進」不同,有一位與會股東笑稱,中國人壽的價值在於「保守」。在他看來,「保守」有著穩健、細水長流的含義。

  近日,國壽大手筆從美國銀行接盤建設銀行27.68億H股股份,也受到了關注。

  劉家德稱,通過接盤美銀減持的建行H股,人壽達到了兩類目的:一是公司有力支持了國有上市銀行穩定股價;另外,抓住了減持機會,以較低的成本較大份額購進了建行H股。

  董事會獲增發授權但無發行計劃

  昨日,國壽股東大會通過了授權董事會根據需要計劃發行A股或H股(不超過現有總股本的20%)的議案。

  董事長楊超就這個「比較敏感的問題」表示,「目前我們沒有任何發行新股計劃」。

  據瞭解,這是H股公司的常規性做法,是對董事會的一般授權,國壽償付能力水平高、資本金充足,原則上一年內不會實施新股發行。

  其他海外上市公司也出現過類似情況。

  保費收入滑坡事出有因

  今年1至4月,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合計1260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280億元微減1.56個百分點。其中,今年一季度保費收入為1040億 元。自3月份開始,國壽單月保費出現滑坡。3月份單月保費從去年的425億元降低13.41%至368億元,4月份單月保費則低至220億元。

  保費收入增長放緩,其實尚在國壽預料之中。國壽總裁萬峰稱,公司採取「穩中求進」策略,雖然前4月保費收入總數略降,但標準保費、市場份額則有所增長,且一季度退保率比上年下降,而新單續保率平均為95%。

  對於去年保費基數高,今年一季度減速、二季度更是明顯減速的問題,萬峰解釋,「首先是監管層加大了對償付能力的監管,修改了一些產品比如萬能險 的償付能力。另外是會計準則2號對壽險市場的影響,投資型、理財型的收入將不計入保費收入,這樣市場格局要重新劃分,原來大做萬能、投連險的公司市場地位 將發生大變化,而中國人壽受到的影響估計是最小的。

  據瞭解,投連險、萬能險在國壽的業務比重很小,而堅持以分紅險為主的策略讓國壽能夠遊刃有餘。據介紹,國壽去年投連險收入僅6000萬元,而萬 能險約為100億元,總保費收入則高達2956億元。此外,國壽10年期以上的保費增長50%,5至9年期增長也很快,而躉交保費、短期保費下降。

  去年以來行業結構調整也是國壽保費收入下降的一個原因。去年8月19日,保監會就明確要求保險公司注意保費結構,業務結構。

  萬峰預計,今年大部分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將是略微增長,或者負增長,按照監管政策導向,各公司將針對會計準則調整其保費結構。

  不過,對於國壽分紅險的「獨擋一面」,有股東疑惑,萬能險不比分紅險盈利能力差,為啥對分紅險厚望有加?是否公司重會計報表而輕業務利潤?

  對此,國壽董事長楊超並不認同,他認為分紅險的盈利能力要好於投連、萬能險。

  楊超解釋,兩類業務的盈利和風險是不同的。保險公司可以從分紅險中賺取最高30%的收益。而投連險、萬能險主要是賺取費用。此外,分紅險退保時有退保金,一般來說客戶退保要承擔損失,而投連、萬能險則是按結算退保,如果出現大量結算,將對公司現金流影響很大。(證券日報-羅三秀)

2009年5月26日星期二

謝國忠:美汽車製造商將成殭屍公司

  全球經濟萎縮放緩 股市尚未見底  

◇ 全球經濟2010年可能會再下滑,估計要到2011年才能恢復正增長  

◇ 目前導致股市反彈的是央行放出的流動性,股市已不再是經濟晴雨表  

◇ 美國銀行貸款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事實上,現在已經開始放緩

  日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15.2%,創戰後最大降幅;第一季度的歐元區經濟環比萎縮了2.5%,超出經濟學家預期;一季度美國經濟環比也萎縮 了 1.6%。全球三大經濟體同時陷入衰退,與此同時,一些數據又顯示經濟已出現復甦跡象。專家們對經濟是否已見底出現分歧,證券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獨立經濟 學家謝國忠。

  股市不再是經濟晴雨表

  證券時報:有分析稱日本內外需同時崩潰,經濟低迷將長期持續,對此您是否認同?全球經濟最壞時刻是否已經過去?為什麼?

  謝國忠:日本的確出現了內外需的同時崩潰。日本經濟完全靠出口,出口的下滑給內需帶來了很大負面影響。原來很多問題可以壓一下,現在很多問題都暴露了。日本首次出現大公司大幅裁員,一方面,允許裁員說明它的體系發生了變化,同時也反映了公司對未來的一個判斷。

  如果根據萎縮的速度判斷,全球經濟的最壞時間已經過去。但這並不意味著股市已經底了。從第一季的數據看,我們可以說全球經濟萎縮的速度下降了, 但現在還在萎縮。我認為,第二季全球經濟還會衰退,但衰退的速度會放緩。下半年會出現一個由刺激引起的小反彈。2010年可能會再度下滑。全球經濟估計要 到 2011年才可能恢復正增長。

  證券時報:各國央行積極推出超寬鬆貨幣政策,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

  謝國忠:央行把錢放出來,有一部分流到股市裡。於是有人說:「股市漲起來了,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所以經濟馬上就會好了」,然後繼續炒。這只是 一個夢,而央行放出的流動性就是讓人繼續做夢的「安眠藥」。事實上,導致股市反彈的是央行放出的流動性,在這種情況下,股市已不再是經濟的晴雨表。

  現在經濟就像電梯從100層往下掉,政府花了錢買了一根棍子插進去,於是電梯在80層卡住了。卡住了之後接下來是怎麼回事?電梯裡的人以為,電梯停下來後,馬上就會朝上走了,因為過去是這樣的。

  經濟好轉前金融難復甦

  證券時報:那麼您覺得電梯會跌到一樓嗎?應該做哪些方面的改革?

  謝國忠:那就看能不能改革,把電梯修好。用棍子卡住之後就在外面說:「沒事了,大家放心,繼續玩吧。」不改革、不問為什麼電梯會掉、不把它修好怎麼行?

  這次危機是債務的危機,是過度借貸炒股票、炒房地產引起的,所以要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要去槓桿化。再就是要解決世界經濟失衡的問題,中國生產出口,美國借錢消費,這種模式沒法持續。

  證券時報:美國的去槓桿化會對全球經濟帶來多大的影響?在目前整個實體經濟陷入衰退的時候,銀行的借貸真能有較好的復甦嗎?

  謝國忠:美國的去槓桿化影響非常大。美國的外貿生產已經下降一半,而且還會繼續下降。泡沫時期美國的儲蓄率只有負的2%,現在回到了5-6%, 估計還會進一步上升至超過10%。美國的消費佔全球的約30%,如果儲蓄率從負的2%到正的10%那就是12個百分點的變化,相當於全球消費會有3.6個 百分點的變化。

  目前貸款是有,但還是很少。而且銀行借貸不太可能大幅增長。需求從哪裡來?最近,美國銀行借貸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債務重組—— 即重借新債還老債,為新的債務提供較低的利息,同時延長還本期限。這和消費者開始借錢完全不同。企業更不用說,盈利大幅下降,怎麼可能會借錢投資?而且, 較為優質、能夠重組的債務都已經重組了,條件不好的沒法重組,所以前陣子的貸款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事實上,現在已經開始放緩了。

  證券時報:美國10家銀行通過了壓力測試,其中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國運通等銀行都要求償還TARP的錢,金融危機最壞時間是否已經過去?

  謝國忠:那也只是遊戲。銀行還政府的錢,股票漲上去了,銀行去融資,融到的錢去填以前的窟窿。企業投資和家庭消費沒有好轉的時候,金融怎麼會變好呢?變戲法嗎?

  美汽車製造商將成「殭屍公司」

  證券時報:克萊斯勒宣佈申請破產保護,通用汽車在6月1日之前必須完成重組計劃,否則將步克萊斯勒後塵。佔全球經濟4%的汽車業狀況不佳,這是否會進一步打擊全球經濟?

  謝國忠:美國政府會注資獲得對公司的控制權,並在破產重組時,把公司大部分的股份轉給工會。最後公司原有的債權人和股東的利益將在政府的幫助下全部讓給工會,工人就成了公司的老闆。是否裁員就讓工人自己決定吧,反正自己是老闆。

  美國的汽車行業面臨萎縮,因為汽車產能至少有三分之一是過剩的。回顧歷史,美國汽車業每次遇到財務問題,都是靠搞新概念去融資,用擴大規模來掩蓋問題,從而得以繼續生存下去。但他們將是不賺錢的毀滅性價值的「殭屍公司」。

  美國汽車業在政府支持下活下來,將給歐洲及日本的汽車公司帶來很大壓力。最後歐洲及日本政府也會補貼本國的汽車製造商。這和中國鋼鐵行業很類似,中國鋼鐵行業接受地方政府補貼,讓他們在各個地方撐著,而汽車行業是在每個國家接受補貼。

  證券時報:在歐、美、日三大主要經濟體均陷入衰退時,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能否獨善其身?

  謝國忠:對出口帶動的經濟體,影響怎麼會不大?中國現在內部有點錢可以穩住,但經濟要回暖必須轉型,要在短期內完成轉型不大可能。

  中國的問題在於家庭需求不足,家庭需求不足是因為工資比較低,財富水平比較低。中國大部分的收入和財富掌握在政府手裡。這樣的模式是不支持消 費。要真正提高消費,需要有大量的財富和收入由政府向老百姓轉移。財富的轉移就是把國有資產分給老百姓,收入轉移就是減費、減稅。錢要真正放到老百姓口袋 裡才行。

  我一直建議要把國有資產分給老百姓。政府如果能夠拿出十萬億元的資產分配給老百姓,至少拉動五千億元的消費。老百姓財富增加後,就能形成消費增加——公司盈利增加——股價上升——老百姓財富增加的良性循環。

——專訪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證券-時報記者郭 蕾

2009年5月24日星期日

富裕人群構成調查 大專生比例更大

  導語:在一項針對中國15個省市千萬富翁調查的結果裡,最不容易致富的受教育水平是碩士和小學程度,而大專畢業最可能成為富翁,他們在整個富翁群體中佔到25.4%。實用智能,洞察事理,直接掌握做事最佳方法和訣竅,自學而能,自思而得的街頭智慧是成為富豪的「捷徑」。

  你成為億萬富翁的可能性有多大,除了成為津巴布韋人以外還有什麼捷徑嗎?這也許是眾多公司人最為關心的問題,考慮到億萬富豪們都有一定的行為學模式, 我們總結了在成為億萬富翁途中常見的一些影響要素,如果你完全符合這些行為模式或是擁有它們所揭示的成功要領,那麼恭喜你,你可能會比普通人更有可能成為 你夢想中的人物的。

  意外財富

  很多人寄望於飛來橫財,「我什麼時候才能中500萬」是公司人常見的感嘆語。不過如果你獲得了大筆意外財富,買中了彩票,那你成為億萬富豪的可 能性並不會增大,相反還可能減小。根據美國樂透管理部門統計,在美國每年至少有8名中了百萬美元和千萬美元大獎的「樂透富翁」,但是他們後來的財富水平又 退回到起點。

  另一項追蹤數據更指出,大樂透頭彩得主,身為千萬富翁的壽命平均為7至8年,也就是說,經過8年後,大多數的樂透得主都破產了,而且最後的生活還比他中頭彩前的狀況還糟。人們對金錢的問題向來只有兩種:一種是錢太少,一種是錢太多。

  在中國這種現象也同樣存在,其中包括在1980年代、1990年代由於社會結構變化而獲得巨大財富的人,其中有所傳承的實在少之又少。而且,這種意外財富的獲得中包括資本投資收益和城市拆遷補助。也就是說他們的財富積累得迅速,但同時消散得也很迅速。

  面對財富的意外大幅度攀升,大多數人可能都無法平靜地對待突如其來的財富,更別提對扭曲的財富觀做出及時的修正了。如果你沒有得到意外財富,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白手起家

  億萬富翁中白手起家的比率在不同的市場水平差距甚大。在美國因為有大幅度的遺產稅限制財富傳承,所以在美國的億萬富豪行列中,80%至90%來自於普通人。

  美國遺產稅稅率相當高。從1976年開始,美國將遺產稅和贈予稅合併,採用統一的累進稅率,最低稅率為18%,最高稅率為55%。而對於非美國居民,也要繳納遺產稅,但稅率比本國居民優惠,最低稅率為6%,最高稅率為30%。

  在200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布什總統提出的10年減稅135萬億美元的計劃。布什政府希望逐步降低直至最終取消遺產稅,其取消遺產稅、降低贈 予稅的基本步驟為:從減稅法案施行之日起,即將遺產稅最高稅率由55%降低到50%,以後再降低到45%,直至2010年最終取消遺產稅。

  但是,當時美國120名頂級富翁聯名在《紐約時報》的社論版以廣告方式刊登請願書,要求國會繼續保留遺產稅。他們的理由是:減掉豁免額之後,死 亡後應當繳納遺產稅的人不足美國總人口的2%,表明遺產稅高度集中地針對富人徵收。徵收遺產稅不僅有利於促進向社會慈善機構捐贈,更有利於平均社會財富。 取消遺產稅將導致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每年減少300億美元的稅收,迫使當局必須增加其他項目的稅率,或者削減醫療保健、社會保障、環保及其他計劃的開支。於 是百萬富翁或億萬富翁的繼承人更加富有,但一般靠薪資收入為生的普通家庭的經濟利益、社會福利將受到很大的損害。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也在這個簽名行列 中,隨後他承諾把他的絕大部分遺產捐給好朋友比爾?蓋茨的慈善基金會。

  而在中國市場上財富傳承卻有所不同,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研究報告曾有統計,截至2006年3月底,內地私人擁有財產超過 5000萬以上的有27310人,超過1億元以上的有3220人。超過1億元以上者,其中有2932人是高幹子女,他們擁有資產20450餘億元。

  所以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想成為億萬富翁,白手起家成功的幾率很小,如果一定要認準這條路,那請在你事先預想的成功幾率上再乘上10%。

  運氣

  運氣在財富積累上到底佔有多大權重?這很難給出具體的數據。但從東方富翁們對祖先神靈的敬仰程度上來看,運氣貌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你是認為自己運氣不好的公司人,就可以請教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魏斯曼,魏斯曼博士最擅於做這種匪夷所思的「心理學」研究,而且他還在 2000年獲得過世界超自然靈異學會頒發的年度大獎。他曾經展開了一個針對700名志願者的大型實驗,按照每個人在近期的經歷,挑選出「比較幸運」和「不 太幸運」的人各200名,然後分為兩組,讓他們在某段時間內不斷地買六合彩,並記錄下各組的輸贏情況。結果顯示,兩個組的輸贏情況差不多。

  此後,魏斯曼又經過10年的研究和幾百次實驗,最後他的結論是:

  幸運者的人格特色幫助他們製造機遇,並在好運來臨時採取行動;

  幸運者樂意聽從直覺,做出正確的決定;

  幸運者對未來的期望,足以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讓他們美夢成真;

  幸運者不折不撓的態度和行為,有助於逢凶化吉。

  投資習慣

  如果你認為市場總是對的,那你成為富翁的可能性會小一些。如果你比一般人有更強的投資風險偏好,那你在成為富豪的可能性上會加分。因為認為市場 總是錯誤的,才有可能收到超越市場平均利潤率的可能。在中國,這種情況略有不同,據波士頓諮詢公司調查,快速增長的中國富翁們正在以一種不成熟的「啞鈴 狀」心態「保管」著自己的財富。他們一方面很保守,70%的富翁手中持有大量現金和現金類工具,認為這樣才安全;與此同時,他們又偏好投資高風險、高收益 的投機性項目。

  性別

  如果你是女性公司人,那麼你成為億萬富翁的可能性從統計學上說將大大低於男性—這個可惡的男權社會—有一些女性億萬富豪,是由繼承和婚姻獲得第 一桶金,這些富豪的質量遠遠不如海蒂?格林和內布拉斯加家具城的「B」夫人那麼高,而且其中還有很多不幸的失敗者。比如嫁給石油大亨約翰?哈沃德?馬歇爾 二世的安娜?尼科爾?史密斯。1994年美貌的安娜26歲,她的丈夫馬歇爾已經89歲—你想想看那情景—這個婚姻度過了不到一年馬歇爾就在輪椅上去世了。

  而安娜從此開始了她的遺產爭奪戰,一開始,安娜稱,儘管馬歇爾在遺囑中沒有提到她的名字,但卻曾承諾安娜「在婚後可得到其一半財富」。但法院並沒有採信安娜的陳詞,1999年首次作出判決,老馬歇爾的兒子皮爾斯繼承全部遺產。

  1999年底,安娜再次提出上訴。讓安娜驚喜的是,2000年,法官判定安娜有權獲得遺產中的4.74億美元。但還沒等她高興多久,法庭竟又迅速推翻了這一判決。結果,安娜仍一個美分都沒能從亡夫那裡拿到。

  其後,安娜在美國各地多次提出上訴,但均以失敗告終。據報導,在打「遺產保衛戰」的近10年裡,安娜的經濟狀況一直處於困境中。由於要支付高昂的律師費,她的開銷極大,欠下超過1000萬美元債務。

  此外,由於官司帶來的巨大壓力,近年來安娜日漸頹廢。因暴飲暴食,她從昔日美女變成了大肥婆,還頻頻做出許多行為怪異的舉動,成為笑柄。稍微值得慶幸的是,由於不久前成功減肥32公斤,安娜成為一家減肥產品的代言人。壽命

  目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2歲,在這個問題上女性可以出一口氣了,中國男性的平均年齡是69歲,女性要高出4歲。在這個基礎上你打算活多長呢?

  時間是積累財富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人的財富是一夜之間出現的—也許有,就像我們前邊所說的,那種情況給財富積累帶來的負效應可能更大—拋棄對財富不切實際的幻想,財富需要的是時間的積累。

  計算財富積累效應的簡單方法是72法則—也就是用72去除以你所期望的年化增長率,所得到的數字就是財富翻倍所需要的年頭,比如財富增長率在 6%,你的財富翻倍所需要的就是72/6=12年—這種方法既實用又讓人有愉悅感。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像原子彈爆炸一樣」的複利效應在財富問題上作用明 顯。根據這種速度計算—6%在高速發展的中國還是比較合理的,因為中國GDP增長為10%而財富轉化率達到6%並不過分—在同樣財富增長率的情況下,72 歲就比只活到退休的60歲的人多一倍的財富,而如果再努力努力活到84,那麼財富將翻兩番。

  可見成為富翁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如何鑽營,而是想辦法健康地活得更久。  

  積累

  你試過那種不需要本錢的賺錢營生麼?它們一般都是些雞鳴狗盜的事情,比如我小時候曾經在大家「買彩票,中夏利」的活動現場撿那些喪心病狂的夏利崇拜者扔掉的中了洗衣粉和鍋碗瓢盆的彩票,直到被現場工作人員粗暴制止才罷手。

  其實,這真是個好營生,注意這種小的積累無疑會讓你向億萬富翁又進了一步。因為利潤小和大並沒有絕對的界線,只要能穩定地獲得小利潤的套利,再通過加快周轉率或者放大槓桿,這種蠅頭小利就能幫你成為億萬富翁。

  以硬幣為例,據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的統計,每年有價值約310億美元的硬幣在市場上流通,而其中有價值約105億美元的硬幣都躺在沙發縫兒一類的地方睡大覺。

  198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一名家境貧寒但學習成績優異的普通學生默巴克,為了減輕父母的工作壓力,一邊讀書一邊「勤工儉學」,他靠幫助學校收 發信件報紙、修剪草坪、打掃衛生等簡單的校內勞動,得到了一些微薄的經濟收入。後來,默巴克發現學生公寓的衛生狀況總是十分糟糕,就馬上去找負責學生公寓 的校方負責人,商談自己利用閒暇時間承包打掃學生公寓,校方很快就同意了。

  打掃學生公寓時,默巴克在牆腳、沙發縫、學生床鋪下掃到了許多沾滿了灰塵的硬幣,這些硬幣有1美分的、2美分的、5美分的,每間學生公寓裡都 有。當默巴克將這些硬幣還給那些同學們時,那些同學們誰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熱情。他們個個不屑一顧地說:「這些硬幣沒什麼用了,有些1美分、2美分的,都 是我們故意扔掉的。」

  1991年,剛從斯坦福大學畢業的默巴克成立了自己的「硬幣之星」公司,訂製了自動換幣機,在超市試點經營。顧客只需將手中的硬幣倒進機器,機 器會自動點數,最後打出一張收條,寫出硬幣的價值,顧客憑收條到超市服務台領取現金。自動換幣機收取約9%的手續費,所得利潤與超市按比例分成。

  自動換幣機每分鐘可以數出600枚硬幣,而且不需要顧客預先做任何準備工作。所以「硬幣之星」一開業便大獲成功。全國各地的超市紛紛同默巴克的 「硬幣之星」公司聯繫,要求同默巴克合作。僅僅5年,「硬幣之星」公司便在全美8900家主要超市連鎖店設立了1萬多台自動換幣機,並成為納斯達克的上市 公司。

  教育程度

  甲骨文CEO拉里·埃裡森,在耶魯大學2000屆畢業典禮上有過一段著名的演講:

  「我,埃裡森,這個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個退學生,而你不是。因為比爾?蓋茨,這個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他也是個退學生,而你不 是。因為艾倫,這個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學,而你沒有。再來一點證據吧,因為戴爾,這個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還在不斷上升,也是個退學生, 而你不是」

  這段話聽上去有些挑釁現有的教育制度,在中國的富豪中,類似的情況也有。在一項針對中國15個省市千萬富翁調查的結果裡,最不容易致富的受教育 水平是碩士和小學程度,他們所佔比率分別是, 310人,佔3.1%和172人,佔1.7%;而大專畢業最可能成為富翁,他們在整個富翁群體中佔到25.4%,其次是大學本科佔24.6%,高中 2230人,佔22.6%。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史坦伯格(Robert J. Sternberg),將人類智能分為三類:

  分析性智能:指分析、評價概念的能力,也是傳統IQ定義的主要範圍。

  創造性智能:面對新任務、新情境,產生新觀念的能力。

  實用性智能:針對不同環境情勢,加以適應、塑造、選擇的直覺式決策,用以解決問題。

  這種實用智能,洞察事理,直接掌握做事最佳方法和訣竅,自學而能,自思而得,史坦伯格又將之稱為內隱智能或者街頭智慧。某種意義上說,教育程度和財富程度並不呈線性關係,獲得財富可能更需要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街頭智慧。(第一財經週刊)

2009年5月22日星期五

國家電網:特高壓輸電建設投入將逾六千億

  國家電網有關人士透露特高壓輸電建設投入將逾六千億  

  在5月21日召開的2009年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國家電網有關人士透露,國家電網在2020年之前將在特高壓輸電建設方面投入超過6000億元。

  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舒印彪介紹,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已經被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推薦,有可能被列入特高壓輸電方面的國際標準,其中系統電壓已經被推薦為IEC(國際電工委員會)的標準電壓。

  在特高壓輸電技術逐步獲得國際認可的同時,國家電網又計劃重點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公司預計在2010年之前完成智能電網的規劃和試點工作。

  可再生能源有望並網發電

  根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清潔能源裝機將達到5.7億千瓦,佔總裝機容量的35%。由於風力發電不穩定且有間歇性,在新能源並網方面,電網面臨很大挑戰。特高壓輸電和智能電網的建設將很大程度上為可再生能源順利並網發電鋪路。

  有關人士介紹說,國家電網在2020年之前,在特高壓輸電方面的投入將超過6000億元,遠超過兩年前的規劃投資額度。資金來源包括公司的銀行貸款、發行債券、企業折舊等多種渠道。

  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在昨天的會議上表示,政府未來將加大對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特高壓技術發展步伐。事實上,特高壓輸電技術一直 是政府支持和鼓勵的對象。日前公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到了要加快特高壓輸電技術的自主化水平。

  今年1月6 日,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正式投運,到目前一直穩定運行。目前,該工程已經通過國家環保、水 保、科技、社會(國產化)、檔案等專項驗收。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認為,我國已全面掌握了特高壓的核心技術,並建立了系統的特高壓技術標準體系。

  目前依然膠著的煤電矛盾很大程度上由於煤炭運力緊張,而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將「改輸煤為輸電」,很大程度上解決煤炭運力瓶頸問題。

  設備商將獲國際市場青睞

  國外曾經對交流特高壓開展過廣泛的研究和試驗,但至今沒有實現商業運行。在這方面,我國已經處於世界領先位置,特高壓輸電技術有望列入國際標準。

  舒印彪介紹說,我國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總體實現國產化率為90%以上,除了少部分零部件,基本的設備都是來自國內設備商。在特高壓輸電技術逐步被國際認可的同時,上下游的設備商也將因此迎來國際市場的更多青睞。

  據消息人士透露,國家電網比較穩定的設備供應商——特變電工(29.01,-0.50,-1.69%)今年有望迎來印度一項工程金額高達20億元的設備訂單。分析人士預計,隨著我國特高壓技術逐步擁有全球話語權,國內的開關、變壓器等設備龍頭企業的技術水平也沖上國際前列,未來將有更多的國內設備商品牌和技術贏得國際認可。

  舒印彪表示,隨著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未來也將帶動系統內外的多個行業快速發展,例如智能變電站配套的智能電表等設備,由於智能電網即利用IT技術使傳統電網智能化,因此電網建設也有望帶動智能家電、通信、IT等行業的發展。

  至於國際市場將給國內設備商帶來多大的訂單蛋糕,舒印彪表示,這直接取決於其他國家對特高壓輸電線路和智能電網的建設力度。他表示,目前,印度等國家已經著手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中國證券報-邢佰英)

眾學者勾勒中國互動電網發展前景

  推行洲際能源互動網絡計劃 營建電力光纖復合電纜電網 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

  「你開著電動汽車到加電站,按動充電按鈕,幾分鐘後就充滿了電,電動汽車的芯片會自動記錄你的充電量。白天你不在家時,把多餘的太陽能電力賣給電網,晚上回家後從電網買電。家裡、辦公室的電腦只要插上電就能上網、打電話,不再需要電話線和網線。」

  不要以為這是虛構的科幻,這將是新一輪電網革命後的一幕幕真實場景。

  5月18日,2009·中國智能互動電網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電力企 業聯合會黨組書記謝振華、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永干、本報首席經濟學家武建東、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周喜安、國家電監會政策研究部主任俞燕山、中國 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所長助理齊智平研究員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國電集團、大唐集團、華電和華能等業內人士探討了中國智能互動電網發展戰略。

  互動電網(Interactive Smart Grid,簡稱ISG),綜合性的電、水、熱、醫、冷、數據等網格的整合,可以稱作智能網、互動網,包含了智能電網的含義。互動電網指在開放和互聯的信息 模式基礎上,通過加載系統數字設備和升級電網網絡管理系統,實現發電、輸電、供電、用電、客戶售電、電網分級調度、綜合服務等電力產業全流程的智能化、信 息化、分級化互動管理,是集合了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綜合性的效率變革。

  謝振華指出,智能電網超出了傳統電網的概念,是集通訊、調度、電網、發電等為一體的高效網絡。目前,中國水電、大型火電機組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電網的自動化也具有很高的水平。

  王永干表示,「每次經濟危機都要引發一場革命。年初奧巴馬政府提出的以發展智能電網為重要突破口的能源新政,是否是形勢所逼?中國電力是否也能 順應時代要求,走一條清潔、高效、安全的道路?智能互動電網發展戰略研討顯然帶有前沿性、超前性,但對我們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在創新方面體現在電力節約 發展、清潔發展、可持續發展,承擔更大的責任。」

  武建東介紹了美國電網變革的最新進展。現在,美國投入45億美元建立智能電網。最近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表示,將向美國企業提供24億美元,用於製造插座式混合動力車和車用電池;6月初美國電機電力工程師協會(IEEE)協同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T)將制定智能電網的標準和互通原則,IEEEP2030計劃將推動電力工程、通訊和信息技術的融合。

  他詳細闡述了創立中國智能互動電網的體系架構和技術流程要素,並提出了實現有別於歐美模式的中國互動電網超越戰略的八大突破口,即集成化、通訊 化、國際化,實現主力能源的替代化、兼容化,實現分佈式能源管理的現代化和體系化,實現電力儲能技術的實用化,實現互動電網升級的芯片技術和兼容標準的擇 優化,實現巨量計算機管理系統、能源衛星和電力中央信息管理平台的體系管理高端化。

  武建東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互動電網發展的三大超越戰略,即推行洲際能源互動網絡計劃;營建與歐美兩大電力體系不同的「電力光纖復合電纜電網」,改變世界電纜電網運轉的現有模式;推進與歐美模式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

  IBM中國業務總監余紅光表示,武建東的互動電網概念更符合全球電網現代化的趨勢。

  俞燕山則對互動電網的經濟合理性、節能效率和產業政策等發表了觀點。他說:「我感覺智能電網更多的是一個過程,一步步提升智能化水平,進而提升 能源效率。從電力監管的角度來看,智能電網是否安全可靠。我們關心建設成本,關心傳導電的效率。這些全是由用戶承擔的,中國用戶是否會買單?智能電網的節 能效率來自何處?還有體制限制需要解決,部門利益要協調好。」他認為智能電網要實行互動、體現效率,就必須要求改變現有的管理體制、定價的方式、管理的方 式和規則。

  齊智平表示,中國發展智能電網面臨很多挑戰:智能電網是涉及電力系統整體的變革,需要各行業機構協同以及資金、政策支持。克服傳統電力系統固有 的觀念和方法造成的慣性,利用現有設施與運行人員在大系統方面的成熟經驗,逐漸將新的元件、技術、思想和理念逐漸注入,並形成新的運行方式。如何將目前的 前沿科學研究形成智能電網的核心技術,並將各種核心技術集成為一個有效運行的解決方案。

  趙曼勇介紹了南方電網公司在智能電網方面的可貴探索。南方電網已與香港澳門互聯;配網方面,對深圳、廣州、桂林等15個重點城市進行規劃評審, 提高了這些城市的供電可靠率;在智能電網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如基於廣域測量系統信息,研究並實施了廣域後備保護系統。該後備保護系統利用電壓、電流的同步 實時測量數據以及開關量信息,經分析計算,實現準確定位故障點位置,解決了保護拒動、開關拒動、站用直流電源消失等故障情況下的後備保護動作時間過長、停 電範圍擴大等問題。2008年冰雪災害後,我國對通信建設非常重視,要求220kV及以上電網通信都必須保證N-1;提出了多區域大電網一體化監控的技術 方案,在EMS中引入高速數據庫技術,設計並開發了多源信息監控平台,通過分佈式建模、多區域一體化監控,實現了對南網五省區包括220kV及以上電網設 備的集中監控和應用分析,解決了大型互聯電網調度運行信息共享的問題。

  據悉,目前我國與歐美國家在智能電網建設方面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國內眾多行業中的領先企業和科研機構都很關注智能電網的發展。國家電網公司提出 了建設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徵的,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目標。南方電網公司近期也在積極研究智能電網發展問題。 2009年2月,華北電網公司智能化電網建設成果——華北電網穩態、動態、暫態三位一體安全防禦及全過程發電控制系統在京通過專家組的驗收。

  據研究,以2008年我國35000億千瓦時社會用電總量計,若實現電網信息化體系創新,每年可節省5%~10%電力資源,接近2000億元人 民幣,相當於營建三四個核電站;2008年底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已達36 萬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達到138714萬千伏安,而這個系統中的輸電、變電和供電的功能利用率與智能互動電網相比有明顯差距。如果推行更 大規模的信息化電網改造工程,電網體系可以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科學時報》

中國互動電網:超越歐美模式的八大突破口

  國家電網公司21日在北京首次向社會公佈了「智能電網」的發展計劃,並初步披露了其建設時間表。

  這是自「智能電網」概念提出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以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第一次正式使用和發佈這一提法,並公佈相關的建設方案。

  在國內首次提出「互動電網」概念的著名能源問題專家武建東先生認為,國家電網方面提出的「堅強智能電網」,還不能清晰地表達行將而致的全球電網的現代化革命。

  是為武氏四論互動電網。

  此前3篇文章可參見東方早報2月2日《全面推動互動電網革命,拉動中國經濟創新轉型》、3月9日《再論中國互動電網革命:領跑下一代全球能源》、5月12日《三論互動電網:下一代全球電網的基本模式》。

  武建東

  一、中國需要跨越式發展互動網

  ■再論智能電網、智能網的概念

  智能電網,即Smart Grid,這個概念又包括智能電子網格、智能電力網格、聰明網格﹙包括各種電、水、熱、醫、冷、數據等網格﹚和未來網格等涵義,具有商業流行語的特徵。其 原意是建立新的電力客戶服務信息管理體系,其核心是推動電力調度體系優化,有限度地加強電網的可靠性,提高能源效率。這是一個狹義的電網信息化升級概念, 是對傳統電網部分或特定系統的提升和改造。

  而本文論述的互動電網,是指推進包括發電、輸電、供電、用電、客戶售電、電網分級調度、綜合服務等在內的電力產業全流程生產方式的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

  廣義與狹義的互動電網的概念在體系架構、流程要素、設備系統、新技術應用、客戶角色等方面是不同的,誤用、錯用這個概念可能導致電力現代化的路線迷失。所以,目前流行的智能電網的概念無法界定下一代全球電網的基本模式,也難以概括中國電網現代化的核心體系。

  ■中國需要跨越式發展互動網

  「互動電網」的英文為Interactive Smart Grid,簡稱ISG,涉及綜合性的電、水、熱、醫、冷、數據等網格的整合;為突出消費者的積極參與,可以簡稱為「互動網」,英文仍然為 Interactive Smart Grid,智能電網的含義已涵蓋其中。

  筆者認為,中國城要確立「一步發展互動網」的大戰略。

  互動電網的定義為:在開放和互聯的信息模式基礎上,通過加載系統數字設備和升級電網網絡管理系統,實現發電、輸電、供電、用電、客戶售電、電網 分級調度、綜合服務等電力產業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級化互動管理,是集合了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綜合性的效率變革。它將再造電網的信息回 路,構建用戶新型的反饋方式,推動電網整體轉型為節能基礎設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戶成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創造電網價值的最大化。

  互動電網還可以通過電子終端將用戶之間、用戶和電網公司之間形成網絡互動和即時連接,實現電力數據讀取的實時、高速、雙向的總體效果,實現電力、電訊、電視、智能家電控制和電池集成充電等的多用途開發,實現用戶富裕電能的回售。

  互動電網還可以整合系統中的數據,完善中央電力體系的集成作用,實現有效的臨界負荷保護,實現各種電源和客戶終端與電網的無縫互連,由此可以優化電網的管理,將電網提升為互動運轉的全新模式,形成電網全新的服務功能,提高整個電網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綜合效率。

  而「互動網」將推動「互動電網」這個體系進一步發展到整合電力設施、房屋、電動交通工具、網絡家電、醫療、水電燃氣熱力冷氣等領域一體化管理的水平,這是一種更加偉大的跨越。目前從歐洲、亞洲到大洋洲,都有國家或城市在推進智能電網或智能網的計劃。

  可以這麼說:互動電網是互動網的基礎,互動網是互動電網的高級形式。

  因此,互動網就是在互動電網基礎上的產業再集成,這個集成可以使中國市政公用事業跨越式大發展,這個投資的成本應該從效率的提高、功能整合的利益再分配和創新業務的運營中合理重組。

  二、中國互動電網戰略轉型的十個要點

  互動電網的創新使命將修改中國電網現代化的路線圖,其轉型的意義和要點包括十個方面。

  一是應該明確互動電網是下一代全球電網的基本模式;

  二是互動電網發展應該成為中國電網現代化的核心;

  三是有效利用我國數百萬公里的電網資源,使互動電網超越特高壓成為中國電力發展的首要目標並確定與此相關的戰略投資計劃;

  四是中國應該確定製高點型的互動電網發展戰略;

  五是明確互動電網是跨產業、跨越式的新產業和新技術革命;

  六是我國應該在適當的時機推進與歐美並列的洲際互動電網計劃,實現電力體系交易的國際化、區域化;

  七是營建與歐美兩大電力體系不同的「電力光纖復合電纜電網,」實現電網的安全性和高效率並重的運轉;

  八是營建電力設施、房屋、電動交通工具、網絡家電、醫療以及水、電、燃氣、熱力和冷氣等客戶終端無縫連接的一體化服務網絡,這是一個較互動電網更高端的網絡,可以簡稱為互動網;

  九是應該推動電力產業實現自工業革命以來最重要的大跨度轉型,電力系統的通訊和信息服務收入與盈利水平完全可能等同或超過傳統的售電業務;

  十是應該推動智能互動電網發展的市場化、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電力、通訊、視頻產業的融合化。目前,電力系統輸配電體系添加光纖網的運轉和組構相關平台是最應該優先向地方和社會投資開放的領域,這個領域越早開放越有利,越可以集成力量發展電力產業。

  三、實現有別於歐美模式的中國互動電網超越戰略的八大突破口

  ■把握中國互動網發展超越歐美大戰略的精髓

  以往我們推進大會戰式的產業發展,往往是因為有國際案例之借鑑,而非中國之首創。但是,對互動電網的發展,我們不應該一味採用國有企業傳統的產 業大升級、大會戰的方式進行,超越歐美大戰略所尋求的目標,應該遠遠不僅是產業設施的升級,而應該是把握創新運動和掌握世界潮流,進而在戰略上與國際先進 產業變革相比肩。

  ■中國互動網發展的八大突破口

  發展中國互動電網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須推進有別於歐美的超越戰略,出其不意方可制勝。尋找這個戰略突破口是我們所處的時代能源革命的智慧制高點。筆者將其歸納為八個方面:

  一是集成化。互動電網的本質是最大限度地與創新技術結合以實現產業化,包括發展電力產業與綠色交通的結合產業。比如發展電動車、中低速超導磁懸 浮城市快車、混合動力車等交通工具,電力行業需要構造新的產業鏈,向電力交通項目投資或者建立產業銜接關係。未來10年中國市場需要1000萬部以上出租 車,1000萬輛以上公交車、旅遊車和校車等綠色車輛。面對這個需求,沒有電力企業的大規模介入,電動車難以進入革命性發展時期。法、日等國的電力公司已 經開始設計經營電動車,中國應該盡快調整這個產業的准入機制。再比如集成發展氣候、環境、能源、醫療、智能管理等鏈接起來的傳感器產業,以及集成發展視 頻、寬帶等產業。筆者認為,不確立集成化的改革模式,互動電網就難以出現跨越式的展開。

  二是通訊化。這需要我國實行與歐美有別、甚至超越歐美的技術路線,即營建復合電力光纖電纜電網。此後世界電網應該進入金屬電纜和復合電力光纖電纜電網雙網的時代,並逐步實現以復合電力光纖電纜電網為主。中國光纖產業發展的基礎應該成為互動電網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是國際化。中國應該主導創建全球類電網現代化標準。越是以國際化標準推動互動電網的發展,這個革命越具有生命力。

  四是實現主力能源的替代化、兼容化。中國需要加快實現由以煤為主的傳統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的轉變,而我們的互動電網必須能夠兼容這 個複雜的新能量來源,比如水利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生物質原料發電等。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至少有三層含義:首先是利用現代技術開發 乾淨、無污染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其次是化害為利,同改善氣候和環境相結合,充分開發能源中所蘊藏的有效價值;第三是大量採用數字控制技術 和新設備等提高各種能源的使用效率。其中以創新技術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最為重要,這是互動電網運轉的核心主題之一。

  五是實現分佈式能源管理的現代化和體系化。所謂分佈式能源系統,就是為終端用戶提供靈活、節能型的綜合服務的系統,在中國農村和邊遠地區有廣大 的需求,也是中國村鎮實現互動電網應用的基本途徑。它將包括如下技術:智能控制與群控優化技術,資源深度利用技術,綜合系統優化技術,一次和二次能源相關 技術,能源轉換技術、儲能技術、熱電冷系統綜合技術等。分佈式能源既需要滿足用戶多種需求的能源梯級利用,也需要通過中央能源供應系統提供支持和補充,更 需要依託信息化技術實現現場自動化運轉、用戶系統的就近支援和互保能源供應的可靠性。必須實現電力、熱力、製冷與蓄能技術的結合,實現多系統能源容錯,力 爭能源效率的擇優化。這是中國互動電網運轉必須實現的戰略目標。

  六是實現電力儲能技術的實用化。電能可以轉換為物理、電磁、電化學和相變儲能四類方式存儲。電化學儲能包括鋰離子、鉛酸、鎳氫、鎳鎘、鈉硫和液 流等電池儲能,其中鋰離子儲能是中國市場迫切需要的;物理儲能包括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抽水蓄能,這個儲能方式應用範圍廣大;電磁儲能包括超導和高能 密度的電容儲能等技術,中國在相關技術上還需要大力引進和開發;相變儲能主要包括冰蓄冷儲能等技術。目前儲能技術已經成為電網運行過程中的基本環節,它有 助於實現需求側管理,平衡晝夜間峰谷之差,補償負荷波動,是我國可再生能源應用的重要前提和實現電網互動化管理的關鍵技術。

  七是實現互動電網升級的芯片技術和兼容標準的擇優化。例如:復費率電表所用的計量芯片、驅動芯片、微處理器芯片及時鐘芯片,電力載波通訊PLC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系統所需的電力載波調制解調器芯片,其他如高頻化、大功率化、智能化和模塊化的電力半導體器件,以及實現互動電網所需的其他 芯片。因此,沒有電力芯片技術的突破就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現代化電網,整個中國電網需要裝載數十億先進的電力芯片。

  八是實現巨量計算機管理系統、能源衛星和電力中央信息管理平台的體系管理高端化。以期實現對電力系統的即時、雙向、趨勢的安全管理。

  以上八個體系既是中國實施互動電網的戰略起點,也是中國電網現代化的薄弱點,更是我們可以站在全球能源變革制高點推動互動電網革命的戰略精髓。

  四、超越歐美的中國互動電網四大戰略

  目前中美兩國電網的改革都指向能源效率的現代化,但是,一個沒有健全中樞機制的電網體系很難與一個智能化的電網體系相比擬。美國智能電網的四個 孿生兄弟分別是:高溫超導電網、電力儲能技術、可再生能源與分佈式系統集成(RDSI)和實現傳輸可靠性及安全控制系統,這個電網發展戰略的本質是開發並 轉型進入「下一代」的電網體系,其戰略的核心是先期突破智能電網,嗣後營建可再生能源和分佈式系統集成(RD-SI)以及電力儲能技術,最終集成發展成為 低纜線損耗的超導電網。

  而國家電網新近提出的「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的智能電網」目標,其「四化」概念上存在著相互交叉,互動化實際上是這個「 四化」的靈魂和本質,完全可以直接統一稱謂為「互動電網」;其運轉體系存在著建立分佈式系統和電力儲能技術的弱項,「堅強的智能電網」還不能清晰地表達行 將而致的全球電網的現代化革命。因此,這個體系一定要進一步完善。

  目前,美國電網信息化計劃的建議有稱之為Unified National Smart Grid,也有稱之為Unified Smart Grid,可直譯為統一智能電網或統一智能網,這個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

  通過統一智能電網實現美國電力網格的智能化,解決分佈式能源體系的需要,以長、短途,高、低壓的智能網絡聯結客戶電源;

  在保護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前提下,營建新的輸電電網,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優化輸配,提高電網的可靠性和清潔性;

  這個系統可以平衡整合類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太陽能發電和俄亥俄州的工業用電等跨州用電的需求,實現全國範圍內的電力優化調度、監測和控制,從而 實現美國整體的電力需求管理,實現美國跨區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平衡,例如:解決特拉華州海岸傍晚的風力發電和加利福尼亞州午後的用電需求,實現時區資本發 電效益的最大化和資源互補的優勢;

  這個體系的另一個核心就是解決太陽能、氫能、水電能和車輛電能的存儲,它可以幫助用戶出售多餘電力,包括解決電池系統向電網回售富裕電能。

  實際上,這個體系就是以美國的可再生能源為基礎實現美國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體系的優化管理。而且美國這個計劃也考慮了將加拿大、墨西哥等地電力整合的合作。

  而可再生能源有限的歐洲,必須建立跨區能源的交易和輸送體系以解決其戰略制高型存在,這個計劃被稱為SuperSmart Grid,可直譯為超級智能電力網格或超級智能電網,即可能通過超級智能電網計劃,充分利用潛力巨大的北非沙漠的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滿足歐洲的 能源需要,完善未來的歐洲能源系統,這就需要通過SuperSmart技術實現歐洲電力市場的優化運轉。2009年初,歐盟有關的圓桌會議又進一步明確要 依靠智能電網技術將北海和大西洋的海上風電、歐洲南部和北非的太陽能熱融入歐洲電網,以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集成的跳躍式發展。

  從歐美上述兩個計划來看,都是立足電力體系的國際化、區域化運轉,以大體量應用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營建智能網,這就要求中國互動電網的發展起點必須具有戰略水平,以實現超越式產業突破,實現中國能源產業的戰略轉型。

  ■超越歐美智能電網戰略之一:推行洲際能源互動網絡計劃

  面對歐美加快發展智能電力網這個殘酷的競爭現實,中國應該加快啟動國際電網的互動大轉型戰略。我們可以將這個計劃稱為「洲際能源互動網絡」。

  這個轉變有三個使命:一是要以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現有的能源體系,特別提高集能源大成的傳統電網體系的能源效率;二是要逐步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創新能源利用體系;三是要建造消費者和生產者互動的精巧、智慧和專家服務化的能源運轉體系。

  為此,建議國家投入1000億至2000億美元,以內地需求為基本,聯合韓國、朝鮮、蒙古、中亞諸國、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等國,以及俄羅 斯、日本諸國建立區域互動電網標準,大力推動電力體系最大的連通和電力國際化交易。這個體系的搭建將使中國的電網體系尤同中國通訊系統國際化一般,實現國 際化、商業化和現代化的創新運轉。

  這相當於把中國電網和東南亞、俄羅斯、日、韓都連通起來,構築一個奠基於通訊系統標準的能量交流系統。今後,中國可以從西亞、中亞和俄羅斯進口 電力,而不需要龐大的海運和減少交通線負荷。由此,中國也可以重新審視要不要從俄羅斯購買大量原油和天然氣的問題了。假設這個體系以後全部由超導電纜建 設,線路長度可能超過200萬公里,這將促使亞洲地區主動地發動一場全球的新能源革命。而這麼做的結果將使我們的上網速度提高到5兆到10兆左右,且成本 也會降低。

  這個電網的國際化戰略可視情況擇機運轉,但是中國互動電網的超越戰略必須包含這個主題。當前,中國互動電網迫切需要的起步點是必須建基於一個國際化的互動電網標準,它不僅是為了市場,也是為了我們可能實現的歷史跨越。

  ■超越歐美智能電網戰略之二:改變世界電纜電網運轉的現有模式,營建與歐美兩大電力體系不同的「電力光纖復合電纜電網」

  美國和歐洲的智能電網改革的基礎是立足於一網﹙電力網﹚一線﹙電力線﹚,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互聯數據網,實現實時、高速、雙向的電力數據讀取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

  以化石能源為主的中國的大體量能源體系不具備快速轉入可再生能源的基礎,盲目追隨歐美國家智能電網的改革路線,將使我們電網的戰略轉型陷入東施 效顰之路。中國應該推行超越式戰略,採用大規模突破性手段進行電網的組織革命,推行一網﹙電力網﹚多線﹙添附光纖線﹚的轉型戰略,即在現有電力線的基礎 上,添加二、三條光纖線纜,通過電力光纖復合電纜電網的模式解決民用網、政府網和軍用網三網捆綁電纜線互動運行的問題。為此,我國電網現代化的擇優技術路 線應明確為跨越式、跨產業的變革方式;其發展目標應明確為主體營建互動電網,推動電力產業從中低端的電力提供商提升為綜合能源、通訊和信息服務商,實現有 插座的地方就可以高速上網,由此,中國的農村將在這個變革中直接進入高速互聯網,這也是我國電網現代化的最小代價和最理想捷徑。

  在我國電網的轉變戰略中,應支持在現有電力線的基礎上,添加二、三條光纖線纜,解決民用網、政府網和軍用網三網捆入電纜線運行的問題,最大限度 地利用好中國電力網的資源,這實際上是通過對我國電力主網改造的機遇,實現多通道主輔線纜捆綁的合成。與此同時,可以建立多通道共享的系統網絡管理技術和 中央信息管理平台、數字變電站體系和滿足不同客戶需要的智能終端,有效解決電力數據採集、傳輸、集成、優化和表達的流程運轉。由此,可將我國電網一步投送 到全球新技術革命的最高端,將我國電網營造為綜合性、多層次的服務網絡。

  這個多通道的電網體系應該包括如下功能:電力線運營配電網和可再生能源接入網,光纖線纜運行通訊網、數據網、電視網、家電管理網、智慧電能存儲 網(即電池充電網等)、遠程醫療網、生物傳感器網、政府公共服務網和災難、救援、醫療救護等網絡,可在災難發生時通過政府網透過家庭終端實時報警。

  經測算,若合成生產和使用光纖和電力線復合線纜,由於節省了線纜的外保護套、光纖保護件和掛纜等工程,光纖和電力線復合線纜的採用,較之採用掛 纜和粘結的光纖和電力組合線纜的成本,實際僅增加15%~30%,這也應該是電網發展最可節約的戰略大工程。但是,這個新增的 15%~30%的纜線資產卻可以再造一個與傳統纜線資產相當的營業平台;可以再造一個有利於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進入電網投資的戰略大通道,進而大規模拉動 內需;可以再造一個電力產業未曾有過的創新業務體系;可以再造一個具有長期回報的戰略資產,因為光纖纜線資產的回報率將超過金屬電纜資產的回報率。纜線管 理路線應明確三原則,即:新建電網加快推行光纖和電力復合網絡、舊有電網添附光纖網絡、特殊地區推廣電力通訊系統。

  推動這個電力光纖復合電纜電網的革命將使我們的互動電網革命將執世界電網轉型之牛耳。未來的世界電網將進入電力光纖復合電纜電網和金屬電纜電網 的雙網時代,而且,伴隨著世界能源革命的發展,電力光纖復合電纜電網將成為主力模式,這應該是中國對世界電纜電網模式轉變的一個貢獻。

  正是基於這個電網通訊系統的構建,增加了電網的收益權,也會激發中國市場投資互動電網的熱情,這個雄厚的基礎和回報機制也決定了中國互動電網的建設可能領先世界。

  ■超越歐美智能電網戰略之三::推進與歐美模式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

  奧巴馬政府就任伊始,基於美國超導公司(AMSC)為美國海軍成功研發了超導艦船推進電機和發電機的技術,2009年2月10日美國國家能源部 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和國家風能技術中心(NWTC)就與美國超導公司(AMSC)簽署了為期12個月的共同合作研發10兆瓦級超導風機的 協議。

  美國超導公司分析,採用傳統技術製造的10兆瓦級直驅式風力發電機,其重量將達到300公噸左右,而利用超導技術製造的10兆瓦級風力發電機重 量系統只有120公噸左右。高溫超導直驅式風力發電機系統與傳統發電機和齒輪箱相比,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成本更低,同時效率提高,可靠性增強。它將打破 單機風力發電容量的瓶頸,降低發電成本。應該說,美國這個安排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

  筆者認為,應該發展海洋人工島平台的發電,以可再生能源置換傳統能源體系的運轉。近幾年,我國風電發展迅速,四萬億振興計劃尤其側重了陸上風場 的建設,但這個戰略的明顯不足是,沒有將我國電能主要需求地的東部地區和風能主要聚集地的海洋風場有機地結合起來。中國有近2萬公里的海岸線,又毗鄰世界 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 海上風能得天獨厚,具有成為世界海上風能利用大國的優越條件。為此,我國應該加快投資15000萬至20000萬億人民幣,用5至10年的時間,營建 3000個左右近海人工島,建造12000台至15000台10兆瓦至80兆瓦的高溫超導風力發電機,這個發電比例相當於中國現有發電總量的50% ~70%,同時結合水下潮汐發電等綜合管理和全球衛星導航、即時監控、近海電纜傳輸等系統,建立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創新利用體系,一舉改變我國北部和西部能 源東輸的問題。由此,也應盡快調整我國鐵路、公路的佈局體系和產業發展計劃。

  與此同時,加快制定水利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生物質原料發電和輸電的創新戰略。

  ■超越歐美智能電網戰略之四:關注傳感器技術和產品的大規模開發與應用

  電力行業將成為集結全部工業文明的創新產業,將成為集合多種模式的新興產業,尤其應注意新技術之應用,比如傳感器技術和產品的大規模開發與應用。

  未來10年工業領域將發生兩大效率變革:其一是傳感器網絡的發展,這是一個可能與計算機體系規模並駕齊驅的產業,它應該是繼計算機之後的第二次 智能革命;其二是互動電網,將發電、輸電、供電、用電和服務各個電力產業基本流程互動化,這是人類通訊系統的一次革命,它將推動電力系統演變為電力和通訊 復合系統,這可能是人類通訊系統最重要的一次變革,這兩個變革的一致載體就是電力基礎設施。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傳感器網絡的運轉就可能在電力產業實現,這將 是一個奇蹟。

  據Intechno Consulting公司的傳感器市場報告,2008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容量為506億美元,預計2010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可達600億美元以上。調查顯 示,就世界範圍而言,傳感器市場上增長最快的依舊是汽車市場,佔第二位的是過程控制市場,而筆者認為未來最大增長的市場應該是電力市場。

  傳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它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檢測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它是下一步電網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

  傳感器與電力系統的計算機數據系統進行連接,可以大規模簡化數據集成過程並且提高採集速率,而光導纖維的應用是傳感材料的重大突破。光纖傳感器 與傳統傳感器相比有許多特點:靈敏度高、結構簡單、體積小、耐腐蝕、電絕緣性好、光路可彎曲、便於實現遙測等,它加速了光纖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實現了集成 光路器件代替原有光學元件和無源光器件的轉換。同時,光纖傳感器又具有高帶寬、低信號處理電壓、可靠性高、成本低等特點,將成為互動電網體系中智能家電的 關鍵技術。(東方早報)

深圳擬將特區面積擴至原來5倍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22日報導:深圳市政府高層提出了這樣一個藍圖,那就是要將特區範圍擴大至全市,並借此戰略舉措在這樣一個經濟困難時期提高自身競爭力。

  本月6日國務院批准通過了《深圳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深圳市近日正加緊研究該《方案》的3年分步落實規劃。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點就包括向中央申報將特區範圍擴大至全市。

  深圳市人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告訴記者,根據《方案》,涉及到特區範圍擴大、土地、金融等重要專項改革都將另行按程序報國務院審批。深圳市人大和法制辦正在研究「經濟特區版圖」範圍擴充方案並將負責上報。

  如果這個方案獲得通過,原屬關外的寶安區和龍崗區將成為特區的一部分,而這兩個區佔整個深圳市面積的五分之四,深圳市的特區面積也將從395.81平方公里擴展為1900平方公里。

  廣東省社科院的專家表示,面對經濟不景氣的局面,深圳已經開始改變發展戰略,希望能吸引更多高科技企業來代替那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這樣的經濟轉 型和重新規劃無疑將大大提高深圳的競爭力。在寸土寸金、政府還要發展商業和綠地的特區範圍內,像華為這樣的IT企業已經很難有擴展的空間了。

  實際上,現在華為正在將自己的生產基地搬到目前還不屬於特區的龍崗區了。但是,將來如果龍崗也能成為特區,那麼像華為這樣的企業也將能夠在龍崗享受到諸如低稅率等優惠政策。

  這個城市也能夠因為消除了特區內外的政策和法律壁壘而發展得更加平衡。舉例來講,現在居住在特區意外的人們無法享受到特區裡較為優越的教育和醫 療資源。不僅如此,這兩個區的基礎設施和工業規劃也和特區的不同步。(中國日報-陳虹 忻鼎鼎)

涼茶降火但不可濫飲

  本報訊(記者/尹輔華)近日涼茶飲料王老吉被國家衛生部證實非法添加中藥材「夏枯草」。昨日市中醫院臨床藥學室任劍雄主管中藥師提醒市民,喝涼茶可以「降火」,但是必須根據個人體質,不能亂飲和濫飲。

  據相關媒體報導,今年4月,杭州一位消費者稱,由於平時經常會熬夜加班上火。他每天都買「王老吉」喝,不料喝出了胃潰瘍。而上海近日也出現母女兩人一天內喝掉9罐王老吉解暑導致腹瀉住院的情況。

  任劍雄指出,王老吉涼茶內所含的夏枯草成分,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乾燥果穗。其藥性為辛、苦,寒。歸肝、膽經。功效是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 腫。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搭配其他中藥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散結消腫和熱毒瘡瘍等。在嶺南、港澳等地的居民膳食習慣中,幾乎所有的涼茶飲料或者煲湯的湯料中均有夏枯草。

  「即使是脾胃呈熱性的人也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控制一定的量,不宜過多服用這種涼藥,以免造成胃寒、胃不適。」任劍雄指出,脾胃虛寒者如喝多了 夏枯草或含夏枯草的飲品,就會「傷陽」;體質寒性、身體虛弱、流虛汗、貧血及經期婦女都不宜飲用涼茶,尤其不能喝冰鎮涼茶;健康人飲用涼茶也要適可而止, 不宜長時間連續飲用,最好不要空腹喝涼茶。以免造成胃潰瘍、腹瀉等身體不適。

  「目前媒體上公佈的喝王老吉涼茶出事的人,多數非廣東人,因為廣東人都知道王老吉一類的涼茶到底有什麼功效,喝多了會出現哪些症狀。但如果不放夏枯草等成分,涼茶還有多少解暑效果。」市民鐘小姐表示,自己和家人既不會停買王老吉,但也不會過量飲用涼茶解暑。(南方日報)

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09年春季報告

  5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第一次聯合發佈了《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09年春季報告》。全文如下:

  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09年春季報告

  (2009年5月21日)

  去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受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中國工業經濟面臨不斷加大的下行壓力,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為防止經濟增 速過快下滑,中國政府迅速推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制定和出台了鋼鐵、汽車等十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些措施對緩解經濟運行中的突 出矛盾、增強信心、穩定預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今年前四個月經濟運行情況看,工業增速呈現低位趨穩運行態勢,部分地區和行 業生產過快下滑勢頭初步得到遏制,企業應對危機影響、適應市場變化能力得到提高,工業整體運行朝著積極方向轉化。

  同時,工業經濟運行面臨的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從經濟運行的內外部環境看,今年將是我國工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儘管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基礎尚不牢固,實現工業「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任務十分艱巨。

  一、前四個月工業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工業增速大幅下滑勢頭初步得到遏制,整體運行正朝著積極方向轉化

  1-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其中一季度增長5.1%,是過去15年來季度最低增長水平。從月度運行情況看,前兩個月增長 3.8%,處於去年下半年以來下滑的最低點;3、4兩個月增速分別回升到8.3%和7.3%,均高於去年11、12月增長水平。前四個月運行情況表明,中 央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措施已初見成效,工業經濟呈現出止跌回升的積極變化。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春季报告全文

  1。輕工業運行基本穩定,重工業由降轉升。1-4月,輕、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和4.9%。輕、重工業增速經歷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持續 下滑,於今年前兩個月分別跌至6.5%和2.7%的低點,隨後出現程度不同的回升。3、4兩個月,輕工業增速回升到8.5%和8.2%,重工業回升到 8.3%和6.9%。從總體運行態勢來看,輕工業主要受消費剛性需求拉動,下滑程度淺,生產形勢相對穩定;重工業在經歷了半年多的調整後,前期高價購進原 材料基本得到消化,產品庫存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加上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下降,運行狀況得到改善。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春季报告全文

  2。效益下滑狀況有所改觀,「兩項資金」佔用增幅回落。一季度,全國22個統計工業效益的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合計實現利潤3227億元,同比下降 32.2%,降幅比前兩個月縮小7.3個百分點。3月末,22個省份工業應收帳款和產成品庫存佔用資金同比分別增長7%和10.4%,增幅比前兩個月分別 回落0.4個和3.6個百分點。效益狀況的改善,將進一步緩解企業生產經營遇到的壓力。

  3。多數省份生產恢復加快,東部地區回升態勢明顯。4月份,全國21個省份工業增速比一季度有不同程度加快或降幅減緩。工業大省中,佔全國工業 增加值比重14%、12.2%和10.5%的山東、江蘇、廣東三省當月增速分別為14.1%、14.4%和3.5%,比一季度回升7.6個、3.8個和 2.6個百分點;佔全國工業增加值比重5.6%的浙江省當月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6%轉為增長0.2%;佔全國工業增加值比重5.4%和5.3%的河 南、遼寧兩省當月增速分別為7.3%和12%,比一季度回升4.2個和0.8個百分點。當月,東、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7%、5.5% 和12.7%,比一季度分別回升3個、0.3個和0.9個百分點。相對來說,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東部地區工業影響在時間上要早、在程度上更深,東部地區工 業基礎好、規模大,其生產形勢的較快恢復將為拉動全國工業增速平穩回升奠定良好基礎。

  4。調整出口退稅率的政策作用顯現。據海關統計,1-4月,我國外貿出口3374億美元,同比下降20.5%;其中4月份出口919億美元,下 降22.6%,降幅比3月份加深5.4個百分點,按工作日平均計算,當月出口比3月份增長6.8%。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6次調高出口退稅率的商品4月份出 口合計487億美元,同比下降18.6%,低於全國整體出口降幅4個百分點,出口值佔當月全國出口總值的52.8%;按工作日平均計算,當月出口比3月份 增長9.4%。出口大省中,廣東、浙江、山東、福建、北京五省市(出口合計佔全國比重的57%)當月出口降幅在12.9%-20.3%,小於全國平均水 平。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春季报告全文

  5。工業投資平穩增長,企業技術改造穩步推進。1-4月,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0.5%,其中對工業的投資15698億元,增長 27.7%,佔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2.3%。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和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用分別增長33.1%和31.1%。今年中央財 政安排的200億元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審批工作穩步推進,已下達計劃的70%以上,項目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的強勁增 勢,不僅形成對原材料工業和裝備製造業的強大拉動作用,同時對工業直接投資的較快增長也將進一步增強工業發展後勁。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春季报告全文

  6。綜合能耗水平下降,重點耗能企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4.89億噸,同比下降6.2%,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 的74%;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綜合能源消費量下降的有29個,其中下降10%以上的有9個;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8%。重點耗能企業單位 能耗指標繼續降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對年綜合能耗萬噸標準煤及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統計數據顯示,在53種產品或工序中,一季度單位綜合能耗同比下降的 有41種,上升的有12種,分別佔77%和23%;能源回收利用的能量達到1935萬噸標準煤,回升利用率為2.25%。

  (二)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部分行業在調整中企穩回升

  1。原材料工業 1-4月,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其中4月份增長7%。主要行業中,冶金、有色、建材和化工行業分別增長1%、 4%、12.8%和6.1%,四個行業增加值分別佔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的10%、3.4%、5.2%和6.9%,合計佔25.5%。

  鋼鐵行業整體處於震盪調整之中。一季度全球粗鋼產量同比下降22.8%,而我國在擴內需政策拉動下,市場供需狀況有所改善,前四個月粗鋼產量 17067萬噸,同比基本持平,3、4兩個月日均產量均維持在145萬噸/天。長材增長較快,板材相對疲軟。受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滑和國內市場供大於求影 響,鋼材價格總體處於低位波動,全行業整體處在虧損狀態。據中國鋼鐵協會統計,4月末,國內市場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95.56,低於去年11月份的最低 點,近期隨著庫存下降、需求增加,國內鋼材市場價格也走出了連續10周的下跌局面,到5月15日已連續三週保持回升態勢。1-4月,72家大中型生產企業 盈虧相抵淨虧損51.8億元,其中4月份淨虧損15億元,虧損面近四成。

部分行业在调整中企稳回升

  有色金屬行業初步擺脫虧損困境。1-4月,十種有色金屬產量733萬噸,同比下降6.5%;其中電解銅產量127萬噸,增長6.7%;電解鋁產 量354萬噸,下降15.2%。在國家擴大內需,實施產業調整振興等政策措施作用下,主要有色金屬價格震盪回升,行業效益狀況好轉。4月末,國內市場銅、 鋅現貨平均價分別回升到37675和12587元/噸,電解鋁現貨平均價回升到13165元/噸,為企業實現扭轉增盈留出盈利空間。1-4月,71戶重點 聯繫企業盈虧相抵淨虧損4.9億元,其中3、4月分別盈利17.3億元和16.5億元,銅企業已扭虧為盈,其他金屬品種也呈現減虧態勢。

部分行业在调整中企稳回升

  建材行業表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在基礎設施建設拉動下,今年以來水泥生產一直保持較快增長。1-4月,全國水泥產量42891萬噸,同比增長 13%,增速同比加快3.1個百分點。平板玻璃生產相對低迷。1-4月,平板玻璃產量18180萬重量箱,同比僅增長0.9%;但隨著房地產市場開始回 暖,4月份產量增長3.1%,比一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前四個月,水泥價格總體仍處在下行區間,但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平板玻璃價格在經歷7個月連續回 落下,3、4兩個月已有所回升。4月末,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庫存1150萬噸,同比上升6.7%;平板玻璃庫存1933萬重量箱,下降25.4%。

部分行业在调整中企稳回升

  化工行業呈現企穩回升態勢。4月份,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已連續兩個月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在重點監測的30種主要化工產品 中,超過七成產品生產增速快於一季度(包括部分產品降幅趨緩)。4月份,多數化工產品價格延續了前兩個月的上漲態勢。據中國物流採購協會統計,當月主要化 工產品價格比上月回升7.3%。中國化工網重點監測的42種主要化工產品價格比3月末上升的有25種,9種與上月末持平,僅有8種下降。深、滬兩市33家 化工類上市公司季報顯示,一季度實現淨利潤6.8億元,儘管同比下降19.5%,但環比增長1.12倍。

  2。裝備工業 受政策利好和市場需求拉動,裝備工業呈現恢復性增長趨勢。1-4月,裝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3、4月份分別增長 10.1%和9.7%,均快於去年後兩個月和今年1-2月,並高於全部工業增速。裝備工業在全部工業增加值中所佔的比重為18.7%。

部分行业在调整中企稳回升

  汽車產銷增勢強勁。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1-4月,生產汽車372.3萬輛,銷售汽車38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4%和9.4%;其 中4月份生產115.7萬輛,銷售115.3萬輛,分別增長17.9%和25%,產、銷量連續兩個月保持在100萬輛以上。得益於1.6升及以下乘用車購 置費減半政策,1-4月,銷售1.6升及以下乘用車200.6萬輛,同比增長30.4%。中高排量轎車出現回暖跡象,4月份1.6升到2升(含)、2升到 2.5升轎車銷售量分別比3月份增長2.2%和5.2%。產銷形勢好轉帶來行業效益上升,一季度19家重點汽車生產企業(營業收入約佔全行業的50%左右)盈虧相抵實現利潤108億元,同比下降48.8%,降幅比前兩個月縮小11個百分點。

  農機下鄉進程加快。據農業部統計,截至4月30日,中央財政已下達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100億元,實際已補貼購機農戶122萬戶、資金61.6 億元,補貼農機具132萬台(套)。在市場需求拉動下,1-4月,大、中型拖拉機生產分別增長50%和33.2%,農作物收穫機械和場上作業機械分別增長 33%和25.8%。

  專用設備受投資拉動生產加快。1-4月,在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對化學原料及製品業、印刷業、鐵路運輸業的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4.1%、 19.8%和94.2%。在投資大幅增長的拉動下,煉油及化工生產專用設備產量同比增長25.6%,印刷專用設備產量增長21.9%,鐵路客車產量增長 1.68倍。

  工程機械產銷形勢好轉。進入3月份以來,隨著國內各類工程項目大規模開工建設,工程機械需求有較明顯回升,內銷形勢好於出口。一季度,累計銷售 挖掘機24027台、裝載機31375台,其中3月份分別銷售13314台、16792台,佔一季度銷量的一半以上;累計銷售推土機、起重機分別超過 2000台和7000台,其中3月份分別銷售800餘台和3000餘台。4月份,起重機日均產量比3月份增長4.1%,裝載機、輸送機、挖掘機、壓實機械 增幅在12.6%-50.6%。

  機床行業處於調整期。1-4月,金屬切削機床、金屬成形機床產量分別下降20.5%和20.2%,其中數控金屬切削機床、數控金屬成形機床分別 下降18.7%和8.3%,機床行業整體仍處於下滑狀態。不少企業反映,國家擴大內需、實施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等政策措施效應正通過上游產業向機床行業 傳導,近兩個月機床訂單已有所回升,高檔數控機床需求增多,但中小型普通機床市場形勢仍不樂觀。從4月份生產情況看,儘管金屬切削機床和成形機床產量同比下降21%和34%,按日均計算當月產量分別比3月份增長5.1%和17.7%。

  3。消費品工業 國內市場平穩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外需不足、出口下滑的影響,消費品工業運行相對穩定,對促進工業平穩回升發揮了積極作用。 1-4月,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其中3、4兩個月增長9.8%和9.2%。主要行業中,輕工、紡織、菸草和醫藥行業分別增長8.1%、 6.6%、6.1%和13.8%,四個行業增加值分別佔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的18.7%、6.3%、3%和2.4%,合計佔30.4%。

  輕工、紡織行業運行態勢較為平穩。在國際市場萎縮、出口受阻的不利形勢下,輕工、紡織行業立足國內市場,整體運行保持穩定回升的良好態勢。4月份,輕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比3月份又加快0.4個百分點,其中農副食品加工、食品製造和飲料製造當月增速達到13.2%-19.2%。3、4 兩個月,紡織行業增速均超過8%,並高於去年四季度各月水平,其中服裝及鞋帽製造達到10%的增長水平。

部分行业在调整中企稳回升

  輕紡產品出口降幅擴大趨勢減緩。1-4月,輕工、紡織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分別下降10.9%和8.4%,下降幅度分別小於整體工業出口降幅4.8個和7.4個百分點。從月度出口交貨值增速變動情況看,3、4兩個月輕紡產品出口降速擴大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

部分行业在调整中企稳回升

  「家電下鄉」等擴大消費政策效應正逐步顯現。1-4月,重點統計的14種主要家電產品中,同比增長的有8種,其中電冰箱、電飯鍋分別增長7%和 8.1%,飲水機、燃氣灶具分別增長22%和20.3%。為加快推進家電下鄉,4月16日,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下發《家電下鄉實施 細則》,進一步簡化補貼兌付程序。4月份,14種主要家電產品日均產量比3月份增長的有10種,其中增速超過10%的有8種。另據商務部統計,1-4月, 累計銷售下鄉家電產品446萬台,銷售金額達到68億元。

  4。電子製造業 由於外向程度高(前四個月出口交貨值佔行業銷售產值的比重為64.2%),電子製造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衝擊程度最大的行業之 一,目前總體上處於低位調整階段。1-4月,電子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7%,3、4月份由降轉升,分別增長1.2%和1.1 %,但回升的前景仍不明朗。

  出口下滑態勢未有根本性改觀。據海關統計,1-4月,電子信息產品出口1207億美元,同比下降24.1%;其中4月份下降22.9%,降幅比3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

部分行业在调整中企稳回升

  國內市場增勢較好。1-4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內銷產值增長5.1%,其中4月份增長11.4%,比上月回升0.9個百分點。受電信業 3G投資拉動,4月份,通信設備製造業內銷增長9.5%,其中交換設備行業增長79%。但國內市場增勢對扭轉行業下滑的作用有限。

  多數產品生產仍在下滑。4月份,重點監測的55種產品產量同比下降的有37種,佔總數的67.3%;增速比上月回落或降幅擴大的有33種,佔總 數的60%。當月,手機、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分別由上月增長1.2%和15.4%轉為下降9.3%和5%,數字程控交換機產量由上月增長20.5%轉為下 降9.7%。

  5。能源供需 1-4月,全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78443萬噸,同比增長6.6%,其中4月份增長7.3%。

  煤、電供求較為寬鬆。1-4月,全國原煤產量82780萬噸,同比增長6.8%,其中4月份增長7.9%。煤炭出口934萬噸,下降36%;進口2275萬噸,增長55.7%。由於電力、鋼鐵等主要用煤行業需求下滑,一些大礦採取了限產措施,4月份煤炭價格小幅回升,港口存煤減少較多。4月末, 秦皇島港存煤370萬噸,比上月末減少160萬噸;秦皇島港發熱量在5500大卡/噸的山西優混煤平倉參考價格為570-585元/噸,比上月末上漲20 -25元/噸。

  1-4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1354小時,比去年同期降低202小時。其中,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1468小時,同比降低238小時;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854小時,同比上升18小時。

  石油供應基本平穩。1-4月,全國原油產量6175萬噸,同比下降0.9%;原油進口量5707萬噸,增長4.5%;原油加工量11172萬 噸,下降1.8%,其中汽油、柴油產量分別增長10.1%和1.9%。國際油價振盪上行。4月份,布倫特原油月度平均價為50.42美元/桶,比上月上漲 6美元/桶,比去年年底上漲10美元/桶。3月末,國家相應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

部分行业在调整中企稳回升

  二、影響噹前工業運行的主要問題

  前四個月,我國工業運行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但整體形勢依然嚴峻,影響工業運行的不確定因素還比較多,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

  1。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加深,外部需求持續萎縮。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後,各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振興措施,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這些措施難以 在短期內使經濟擺脫衰退。3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預計下降0.5%-1.5%,比去年11月份的預測值下調2.2個 百分點。3月23日,世貿組織預測今年世界貿易額將下降9%。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外需不足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萎縮仍將是未來我國 工業出口面臨的最大困難,工業下行風險加大。

  2。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短期內難以解決。近些年,部分行業、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複建設問題突出,導致產能過剩,在外部需求大幅萎縮的情 況下,這一問題表現得更加突出。2008年底,我國鋼鐵產能年已達到6.6億噸,佔到世界鋼鐵產能的近一半,預計今年供需平衡量不足5億噸,產能過剩逾億 噸。4月末,全國26個大中城市5類鋼材庫存總量達到947萬噸,同比增長17.3%。電解鋁生產能力放空40%左右。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既涉及到企業層 面,又涉及到社會層面,在職工安置、債務處理、企業轉產等方面機制尚不完善,因此將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

  3。企業經營環境有待進一步的改善。扭轉當前工業增速下滑,企業是關鍵。目前,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在信貸規模大幅增加的情況 下,中小企業授信額度總體偏小。國家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實到位,部分企業反映,稅費負擔仍然較重,亂攤派、亂收費的問題依然存在。

  4. 利潤下滑導致企業投資能力不足。一季度,工業利潤仍呈大幅下滑的局面,企業虧損面達四分之一,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1個行業效益狀況比前兩個月惡化。經營效益滑坡,不僅影響企業投融資能力,而且影響社會資本向工業領域流入。

  三、近期工業經濟走勢及政策措施建議

  二季度,工業經濟將繼續保持今年以來積極向好的運行態勢,預計工業增速可能達到8%左右。下半年,隨著國家「擴內需、保增長」各項措施逐步到位,工業增速會進一步回升,並達到10%以上的增長水平。

  為實現工業經濟的平穩運行,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建議當前要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扭轉增速下滑的主要途徑。盡快扭轉工業增速下滑是當前工業經濟運行的首要目標。要充分發揮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穩定工 業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政策措施。繼續落實好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著力解決「三下鄉」過程中的售後 服務不到位等突出問題,引導企業努力開發適合農村市場需求的產品。研究推動其他工業品下鄉的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開拓農村市場。要為加快啟動民間投資創造 更為寬鬆的政策環境,形成政府投資拉動與民間投資跟進的良性互動。積極推動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充分發揮房地產市場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2。堅持把調整結構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要正確處理好保增長與調結構的關係,認真實施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 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不斷形成新的增長點。以技術改造為抓手,以產業升級為目標,加快推進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推進跨地區、跨行業兼併重組, 支持優勢企業併購落後企業和困難企業。建立健全淘汰落後產能的退出機制,嚴格控制低水平重複建設,防止落後產能死灰復燃。支持發展研發設計、技術諮詢、現 代物流、融資信貸等工業服務業,促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

  3。堅持把推進改革作為改善發展環境的體制保障。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既有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也有長期積累的制約經濟平穩 較快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障礙。要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著力解決工業發展中體制性障礙,進一步提高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能力。要把當前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作 為改革的切入點,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支持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加快發展。要進一步創新企業融資模式,通過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等方式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要進一步完善規範的稅費徵收和監管機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4。堅持把穩定出口作為促進工業增長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我國出口產品的比較優勢,繼續完善賣方信貸、買方信貸和對外擔保等擴大出口的政策,進 一步加大對進出口的支持力度,穩定和擴大我國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輕紡產品出口市場。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通過承包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相關 產品出口。

  三十年來,工業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領域,也是國際競爭力提升最快的產業,工業的發展對於增強國力、改善民生具有決定性作用,實現工業振 興對於盡快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具有極其重要意義。中國工業已具備抵禦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實力和能力,在受危機影響最大、下滑最為明顯的行業中一批優勢企 業正逆勢奮起,將在這場金融危機中經受不斷得到鍛鍊和考驗,中國工業整體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工信部網站)

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

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 閆曉虹)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今日在二00九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表示,積極發展智能電網已成為世界電力發展的新趨勢。到二0二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統一 的堅強智能電網,使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安全穩定水平、以及電網與電源和用戶之間的互動性得到顯著提高。堅強智能電網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將發揮更加重要 的作用。

  據介紹,電網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特高壓輸電是世界電網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中國能源和電力需求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較快增長的基本格局, 以及一次能源資源分佈與生產力佈局不均衡的基本國情,客觀上決定了必須實施遠距離、大規模輸電,走全國範圍優化配置資源的道路。

  劉振亞透露,國家電網結合基本國情和特高壓實踐,確立了加快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目標,即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 展,具有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徵的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為實現這一目標,國家電網公司將按照統籌規劃、統一標準、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原則, 在加快建設由一千千伏交流和±八百千伏、±一千千伏直流構成的特高壓骨幹網架,實現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同時,圍繞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等主 要環節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分階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發展。

  今日至二十二日,由中國國家電網主辦,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等協辦的二00九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就發展特高壓輸電和智能電網技 術,促進世界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能源與環境氣候關係等議題開展了廣泛研討。來自中國、美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南非、韓國等二 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四百多人,二十六家電力企業等出席會議。(中國新聞網)

智能電網新能源戰略,安全性和成本是兩大考量

新能源新政,這是一連串的事件。

一項針對新能源企業和行業的扶持政策何時出台,仍被寄予厚望。與新能源利用直接相關的智能電網應用,開始提上討論日程。

這項被稱作電網2.0的技術,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能源新政」中,已被作為一項戰略推出。它帶來的一項直觀便利在於,在家中接入智能電表,通過電子控件與電網相連,及時感知波峰波谷電價,自行調整用電策略。

更多的一連串效應還在於,減少電網高峰負荷、提高電網可靠性、方便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等等。

「2008年我國社會用電總量近35000億千瓦時,若實現電網信息化,將可直接減少配電輸電用電等環節的能源損耗,每年因而節省5%至10%左右的電力 資源,接近2000億元人民幣。」5月18日,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辦的「中國智能互動電網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中科院科學時報社首席經濟學家武建東告 訴本報記者。

推算出來的數字,看上去很誘人,但是仍需接受檢驗。

智能電網呼籲

今年年初,奧巴馬上台5天之後,美國白宮即發佈了《經濟復興計劃進度報告》,美國政府宣佈未來3年內,將為美國家庭安裝4000萬個智能電表,同時投資40多億美元推動電網現代化。

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最近也表示,奧巴馬總統已宣佈向美國企業提供24億美元,用於製造插座式混合動力車和車用電池,與此同時,美國能源部也在加強車用電池的研究。

「這表明美國已經強行啟動了制度性的智能電網改造計劃,併力爭佔領該領域的制高點。」武建東表示。武是我國較早倡議建立智能(互動)電網的專家之一。剛剛完成了一份名為《中國智能互動電網發展戰略報告》。

武初步估算,為實現電網數字化,2009年起,我國需要更新百萬個以上變電站,將3000萬塊至5000萬塊電表更改為智能電表。

為實現這個升級,武建議,借鑒歐美經驗,在我國營建與歐美略有不同的「電力光纖復合電纜電網」。在該光纖電網基礎上,傳播「寬帶」信息成為了可能。武指出,「根據政策開放程度,今後電網將逐步開放寬帶、電視盒通訊等業務」。

智能電網的便捷還有利於分佈廣泛的新能源,「可供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及時接入電網,介入過程可以自行控制」。

「在那時候,只要終端安裝足夠多的插座和電池,不同用戶即可根據偏好,隨時為自己的電動車、空調充電」武樂觀展望。

優勢及支持者

按照武的設想,為推行國家互動電網的戰略改造,需要從目標到手段上進行系列變革。

在目標設定上,需要對現有政策做出調整:使智能電網超越特高壓成為中國電力發展的首要目標,並據此確定相關戰略投資計劃。

據瞭解,目前在我國已經確定的電網發展戰略是「一特四大」,即以大型能源基地為依托,建設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構成的特高壓電網,形成電力「高速公路」。在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的電網基礎上,目標才是進一步追求電網的智能化。

武認為,若高層通盤考慮後,戰略方向的及時轉變是值得的。並且他認為我國發展智能電網還存在以下諸多優勢。

體制上,依托於現有電網,我國電網變革比美國的大規模變革更有優勢;基礎上,我國電子行業的基礎建設和裝備製造能力要比美國先進得多或實力相當,具備實現智能電網的物質基礎。

南方電網公司通信中心副總工程師趙曼勇對電網智能化的實際價值深有體會。她介紹稱,由於較早進行了電網的局部智能化改造,在08年初那次雪災中,他們的電 網系統及時查出了貴州某化工廠的供電線路所在,組織人員24小時搶修,避免了重大化工氣體的洩露危險,「如果沒有智能化幫忙,一天內靠人工完成幾乎不可想 像」。

新能源企業也對電網智能化改造表示了莫大興趣。江蘇江陰一家光伏企業工程師告訴本報,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具有更為強大的兼容性,為分佈式可再生能源 發電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可能,「而一旦智能電網建成,國家通過政策鼓勵家庭和企業安裝小型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並支持消費者購買或出售『綠色電 力』,這對新能源行業將是利好」。

在18日會上,來自IBM中國區的一位業務發展負責人開始了推銷IBM美國在參與建設智能電網方面的成就。

兩大考量:安全可靠和成本

優點看似好多,但近期對智能電網的評估,官方表示,尚需進一步判斷。

在18日會上,來自國家能源局、中電投等單位相關部門負責人發言時,雖對新能源和電網優化做出肯定性判斷,但並未對智能電網建設戰略做出直接回應。

國家電監會政策研究室主任俞燕山表示,從國外先例看,智能電網,技術上的可能性沒有問題,需要統籌考慮的主要是經濟合理性、政策管理協調性等等。

2005年俞曾考察過美國智能電網相關情況。他介紹稱,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換一塊智能電表,單成本費用就要143美元,當時美國的情況是政府和企業都不負擔這筆費用,而是分若干次從用戶電費支出中扣除。

誰來投資也是個大問題。「單看電表數,當時美國人的判斷是需要裝人口總數的一半以上。按每個電表143美元,我國一半人口約6億人計算,將是5000多億人民幣的投資。這不是個小數目,並且還不包括其他基礎設施投資」。俞燕山表示。

作為電力監管部門代表,俞表示他們最關心的是兩點:一是這張電網是否安全可靠,是加強還是削弱;二是建設成本及最終輸電效率如何,「因為輸電的環節,最終都會傳導分攤到用戶身上,這需要慎重」。

因此從政策可行性看,俞表示,如果國家真欲將建設智能電網作為戰略目標,推行起來應該沒問題,「但問題是電網作為重要的能源基礎設施,任何戰略出台都會很慎重,如果方向不對,就麻煩了」。

對於智能電網是否真的如前所說,可以節約能源,需要從數據上尋找初步答案。能源轉化率是重要的參考數據。目前我國的能源轉化率平均為38%,3個單位在輸電環節浪費掉,用電環節由於冰箱等未100%工作,造成13個單位浪費掉,最後被實際使用的為22個單位。

「顯然智能電網即使推出,也不能解決發電效率的問題,而是在需求側進行用電管理,而後者和電器等諸多綜合水平有關係。」俞分析說。

與此同時,對於美國的經驗,則需要進一步微觀考察。

美國有200多個小電網,電網容量比較小,比如加州才4000多萬千瓦容量。「因此,他們對分佈式的、可再生能源吸納能力強,電網的抗衝擊性也比較好。」 俞燕山表示,「而我國只有南北兩大電網,單國家電網就達幾個億的容量。如此大的容量,吸納可再生能源,並非一定要靠智能電網」。

一位業內人士並不樂觀,他表示,十年前就有我國電信網、計算機互聯網、有線電視網三網合一的失敗,此次要推動,難度不亞於前。(21世紀經濟報道)

羅傑斯:下一輪是貨幣危機

  億萬富翁投資人吉姆·羅傑斯昨日表示,下一輪金融危機可能爆發在貨幣市場,這主要歸咎於各國央行紛紛開啟印鈔機。他還預言,近期持續火熱的股市年內還可能再創新低,因為這一波反彈主要是「央行印鈔行情」,經濟基本面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印鈔不解決根本問題

  羅傑斯認為,股市可能再度探底,因為前一波股市上漲主要是歸功於各大央行的大量印鈔,後者硬是把股指推離了谷底。

  「我沒有買股票,一點都沒買,如果你是要問我這個問題的話。」已在新加坡定居的羅傑斯昨日在接受CNBC採訪時說。「新的底部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或是明年見到,誰知道。」

  在羅傑斯看來,政府沒有解決引發危機的最關鍵問題,相反,他們「用大把鈔票充斥世界」。他表示,僅靠大量「撒錢」不足以讓世界經濟恢復增長。

  羅傑斯看空股市的論調也與另一位知名人士——「末日博士」麥嘉華近期的表態不謀而合。後者此前稱,股市近期的上漲並不意味著世界經濟即將啟動一輪可持續的增長。

  自3月初以來,全球股市都進入一輪長達兩個月的強勁反彈。美國股市已接近收復年內跌幅,回到年初時的水平,而新興市場不少都已達到至少六個月的收盤高點,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

  商品市場將最早復甦

  對於大宗商品,羅傑斯始終堅持唱多。在昨天的訪問中,他再次重申,一旦世界經濟走出危機,商品將是第一個復甦的領域。因為在危機中,礦產、石油和農產品方面的投資受到了很大抑制,從而會產生巨大的供應缺口。

  「通用汽車的基本面沒有出現改善,花旗也一樣。全世界範圍內我能想到的,好像還沒有什麼領域基本面正在好轉,但商品市場的基本面卻的確正在改善。」羅傑斯說。

  「我想我會加大在農產品上的投資,也會多投資其他一些實物資產。我可能會多買白銀,但我現在的確持有黃金。」羅傑斯說。他表示,油價也很可能維持在高位,儘管衰退的確影響到了需求。

  「你知道,全球原油供應都在下降,每年的降幅在4%到6%。沒錯,石油需求現在也在下降,但從長期來看,除非不久的某一天又發現很多新的油田,否則油市未來的主題仍將是油價到底會漲到多高。」羅傑斯說。

  貨幣危機是遲早的事

  羅傑斯還預言,下一個危機將發生在貨幣市場。他說,通過全力開動印鈔機,全世界的政府都在竭盡所能「破壞」各自的本幣。「人們需要明白這一點。如果大家現在不明白,那也只是遲早的事。」羅傑斯說。

  羅傑斯表示,就眼下而言,貨幣依然比金融市場上的所有其他資產類別都更安全,但長期來看,貨幣市場有很多「陷阱」。「如果我的判斷沒錯,未來10到20年你會看到很多貨幣問題。」羅傑斯說。

  「眼下我還沒有(對潛在的貨幣危機)採取任何對沖措施,但我懷疑這會是下一個大麻煩,貨幣市場可能爆發大危機,我正在思考該怎麼應對這種情況。」羅傑斯說。

  匯豐控股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金本週發佈報告警告說,未來那些通過印鈔為赤字融資的國家可能爆發貨幣危機。斯蒂芬·金表示,在這輪危機過後,各 國會面臨更大的財政壓力。對於英國和美國等國而言,更可能選擇通過「印鈔票」的方式來緩解壓力,因為在閒置產能巨大的前提下,「印鈔票」可以帶來更高的產 出而不必擔憂誘發過高的通脹。

  但與此同時,這種做法對於那些投資於美國國債和英國國債的外部投資人來說,卻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從而誘發美元和英鎊等主要貨幣發生危機。

  羅傑斯透露,他已買進一些日元,因為他認為,日本貨幣未來一段時間會有不錯表現。但他現時並未做空任何貨幣,眼下也沒有繼續買入日元。(上海證券報-朱周良)

羅傑斯:全球股市可能再創新低

  早報訊 投資大師羅傑斯週三接受CNBC採訪時指出,2009年或2010年國際股市可能再創新低,近期一輪反彈主要是央行大量印鈔的結果,基本面存在的問題並未解決。

  羅傑斯稱,自己並沒有在本輪反彈中買入任何股票,市場底部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明年或任何時間出現。

  他說,各國政府並未解決引發危機的實質性問題,而是向市場注入海量資金,用刺激更多消費的方法來解決消費過剩和負債過剩的問題,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羅傑斯重申,商品市場將率先踏上牛市征程,新的礦產、石油以及農業投資因金融危機而受到遏制,供應將產生較大的缺口。(東方早報)

2009年5月18日星期一

增長率幻覺

  萬科、蘇寧電器、鹽湖鉀肥等這些今資本市場上如雷貫耳的名字,上市以來股價經歷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漲幅,成為「成長股」的典範。

  支撐這些股票上漲的理由無一例外均是公司業績高速增長,但表面的一致背後卻存在著本質性的差別,這些差別決定了同樣的增長如何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影響著股東的利益,更影響著公司未來的方向。

  對於基本面分析而言,增長多少固然重要,以何種方式形成的增長則更關鍵。通過對增長驅動因素的分解,投資者能更合理地理解企業的歷史經營績效,從而對未來的增長做出更為理性的假設,避免為所謂的高增長付出過高代價。

  從宏觀到微觀,增長都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的核心主題,同時也似乎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傲視一切的堅實依靠。在2007年股市最為高漲的階段,當市盈 率(PE)已經達到驚人的50倍以上時,很多人轉向了PEG(市盈率/盈利增長率)指標,試圖通過預期中的高增長給亢奮的PE披上一層理性的面紗。

  但自我陶醉最終無法阻止泡沫的破滅,加之金融危機導致的未來增長率預期下降,PEG時代剛剛來臨就又迅速終結了。

  PEG是無辜的,無論是在它迅速興盛還是幾乎以同樣的速度淪落的過程中,更多的情況下它都被扭曲地理解和使用著,淪為很多人對股價進行解釋的工 具。不管使用何種估值指標,對真實的企業價值而言,增長都是毫無疑問的核心驅動要素,對未來增長的漠視和低估都將導致價值判斷的重大偏差,尤其在這個高速 增長的年代。

  但投資中人們對增長的期望,雖然與現實常常存在巨大差距,但人們對其熱情卻絲毫不減。更重要的是,人們這種巨大的熱情實際上更多地是傾注於一個 極其模糊的概念,在人們為成長股興奮的同時,卻很難有人能夠對成長的特徵給出一個清晰且合理的定義。這種模棱兩可的熱情創造出了一個無窮的演繹空間,使增 長成為影響價值判斷的最具煽動性,同時也是最具迷惑性的詞彙之一。

  我們利用2002年-2007年的數據來確定A股公司的增長特徵,這些公司2008年的實際增長將為人們對高增長的熱情做出最好的詮釋。

  增長路徑不同 影響懸殊

  增長概念對投資者的迷惑性首先來自增長的度量,就像人們對PEG指標中G口徑的爭論一樣。雖然年度增長率的計算簡單而確定,但通過增長率來判斷成長性則變得複雜了很多。

  不考慮未來的不確定性,即便是從歷史數據判斷最具成長性的公司也絕非易事。首要面對的問題便是:用什麼來衡量增長。

  一般來說衡量公司績效增長最為常用的指標有三個:最近年度的年度增長率、一段時期內的複合增長率以及算數平均增長率,但所有這些指標都在顯示了 企業一方面特徵的同時存在另一方面的明顯缺陷,而且經常差異巨大,有的時候甚至所有的指標在一起也不能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真實成長性。

  最近年度的增長率在一些情況下能更好地反映企業當前的經濟特徵,如深赤灣(000022)從2002年-2007年淨利潤(為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口徑,下同)的複合增長率為29%,而最近3年的年度增長率卻從沒有超過10%,2008年的增長率為-3%。

  複合增長率能很好地反映企業一段時期內的綜合增長狀況,但它只受起始和終止年份的影響,並不反映企業的增長路徑。算數平均增長率會受所有年度增長率的影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實際的平均增長水平,但這種增長與投資者心目中每年增長多少的複利增長概念相左。

  假設A、B、C三家公司的淨利潤都從100增長至400,但由於內部增長路徑差異,三類增長率口徑表現不一。另外,如果在選用年份的增長率受偶然因素影響而失去參考意義,無論是使用上述哪一種增長率口徑,都不可能對企業真實的成長性進行合理反映。

  以雅戈爾(600177)為例,由於其出售中信證券(600030)的股權在2007年實現了228%的業績增長,2002年-2007年的複 合增長率為44%,算數平均增長率為61%,但實際上,雅戈爾2002年-2006年的業績年度增長率都沒有超過上述任何一種的水平,2004年和 2006年分別為40%和30%,2003年和2005年分別為0%和1%,而由於這種非正常的增長,2008年的增長率必然是一個非正常的下降,為- 36%。

  雖然無法用某一個增長率指標來全面反映公司的成長性,但上述迷惑終歸屬於表面現象,只要瞭解各類增長口徑的優缺點,結合公司每個年度的增長率做綜合分析,得到一個關於公司增長速度的合理結論並不困難,增長概念更深層次的迷惑性在於這些表象背後的動因。

  以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基準,為儘可能避免不合理因素的影響,我們選擇2002年該指標大於5000萬元的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根據 ValueTool公司績效數據庫,該類公司共有407家,其中2003年-2007年年度增長率均大於零且複合增長率大於15%的共有70家。

  僅從數據來看,不考慮年度增長率的波動性,這70家公司在過去的6年中都實現了不錯的增長,複合增長率指標可以被驕傲地寫入管理層的述職報告。 但這種表面的一致背後存在本質性的差別,這些差別決定了同樣的增長如何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影響著股東的利益,更影響著未來的方向。對於基本面分析而言,增長 多少固然重要,而以何種方式形成的增長則更為關鍵。

  根據增長所依賴的路徑,我們將淨利潤的增長分為兩大類。首先是由生產規模擴大形成的增長,從財務邏輯上看損益的變化是由資產負債表驅動的,簡稱為資產型增長;第二類增長與資產擴張關係不大,主要緣於損益表自身的影響因素,簡稱為收益型增長。

  在具體的增長類型中,實際驅動因素又有不同,例如資產型增長可以是因為內部積累,也可能是緣於融資或者收購,而收益型增長可能是因為產品價格水 平的提高,或者是相關費用比例的下降,等等。不同路徑所形成的增長雖然可能造成近似的表面結果,但它所造成的實際影響卻相差懸殊。我們將重點討論資產型增 長中的融資型增長和內涵型增長,以及收益型增長中的運氣型增長、環境型增長和釋放型增長。

  運氣型增長 天上掉餡餅

  在所有的增長類型中,運氣型增長最好判斷。從驅動因素看,它往往是由與主營業務無關的因素導致的,年度增長率存在極大的波動性。

  這類增長就像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雖然歷史股東確實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由於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可複製性,如果投資者據此判斷企業將繼續這種增長速度,那最可能的結果恐怕只能喝西北風了。雖然道理似乎淺顯易懂,但現實中的此類增長仍然具有相當的迷惑性。

  長城開發(000021)是一家以硬盤驅動器磁頭為核心產品的上市公司,隸屬於國資委下屬的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雖然2001年虧損,但從2002年到2007年,長城開發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達到驚人的64%,在上述70家公司中排名第6。

  但實際上,這一複合增長率卻和所謂的計算機及設備製造行業沒有太大關係,以股權出售和各類資產減值為主要內容的投資收益以及營業外收支才是上述表象下面的真正動因。

  2002年,長城開發全年實現利潤總額8880萬元並一舉扭虧為盈,但剔除投資收益以及營業外收支的營業利潤實際達到1.97億元,遠遠高於利 潤總額。這其中的差額主要緣於公司股權投資失敗所計提的減值準備以及轉讓損失,以及對閒置設備計提的1500萬固定資產減值損失。

  經過5年的發展,長城開發在2007年的利潤總額達到8.21億元,為2002年的9.24倍,但營業利潤卻只有1.05億元,為2002年的53.5%。填充營業利潤與利潤總額差距為7.13億元的投資收益,該收益全部來自出售中信證券的股權。

  中信證券的股權最早出現於長城開發1999年年報中,初始投資成本為2400萬元。該股權在中信證券2003年上市並實施股權分置改革後,於 2005年8月後開始流通。換句話說,長城開發2002年的淨利潤指標實際上遠遠低於其真實業績,而2007年則正好相反,這成為高複合增長率的重要原 因。

  長城開發2002年-2007年間營業利潤的實際增長年份只有2003年一年,雖然2005年該指標的增長率也為正數,但絕對額並未超過2003年水平。

  從這個角度看,長城開發的運氣型增長幾乎一目瞭然,但當你首次面對公司財務報表的時候,還真是很可能為該公司的增長性所激動,因為公司同期的銷售收入實現了16%的複合增長。

  對於一個實現了銷售收入和淨利潤雙重高增長的公司,「全球第二大硬盤磁頭專業製造商,佔全球1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國目前最大的遠程控制電表 生產商以及國家電表行業標準制訂者之一,全球最大的內存條製造商金士頓的大型代工企業」,而整個行業還在以10%的速度增長,你還會懷疑它的增長性嗎?

  銷售收入和淨利潤的增長率是上市公司披露業績時最常用的指標,同時也是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的核心指標,但很遺憾在長城開發案例上,它們都與企業的實際績效不符,與之對應的是營業利潤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下降。2008年公司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55%,但實際上營業利潤水平卻略有提升。

  但如果有公司將這種運氣視為一種契機進而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這種增長是否就真的可以期待了呢?2007年新會計準則的變化、流通股的解禁以及股票價格的屢創新高,使得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企業無限風光。許多企業的管理層紛紛將戰略調整至股權投資上。

  歲寶熱電(600864)即是其中一家,由於投資民生銀行(600016)而獲利頗豐,在2007年年報中管理層明確表示「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加大金融和資源類項目投資力度,逐步向金融控股公司過渡」,並將「繼續尋找金融類項目、資源優勢項目,借助創業版即將上市的契機,積極探索風險投資項目」。

  類似的企業還可以拉出一個包括雅戈爾、南京高科(600064)等在內長長的名單。很顯然,如果這些企業並沒有相關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對這類增長的憧憬可能更多的是對下一個餡餅從天而降的期待罷了。

  釋放型增長 妖冶的罌粟花

  在很多資本密集型行業中,企業首先必須大量投入進而形成巨額資產,但這些資產的利用率或者說經濟效益卻要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逐漸體現。在這個體現的過程中企業的績效呈現出一種不需要額外增加投入的近乎穩定的增長,我們稱其為釋放型增長。

  福建高速(600033) 從2002-2007年間的增長就基本屬於這種類型。在這5年中公司所擁有的公路資產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仍為泉廈高速(泉州至廈門)以及福泉高速(泉州至 福州),在財務報表上反映為公司固定資產從2002年的52.8億元略微下降至2007年的48.2億元。

  上述固定資產在福建高速投資資本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為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但同期公司的銷售收入卻從約7億元上升至17.8億元,淨利潤從2.6億元上升至6.3億元,銷售收入和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分別為20%和19%。

  這5年中,福建高速僅僅是在2002年年末對收費標準提高了10%,銷售收入和淨利潤增長的核心驅動要素為隨著經濟增長高速公路交通量的迅速放大。2002年兩條高速公路的合計車流量為3.37萬輛/日,而2007年該指標達到7.71萬輛,複合增長率為18%。

  2008年,福建高速的增長速度依然穩定,為25%。類似的增長還有峨眉山(000888),其門票和索道的收入也呈現出一個不斷釋放的過程。

  釋放型增長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令人愉悅的。隨著銷售收入的增長,淨利潤、現金流,股東回報水平都在穩步提升,還有哪一種增長能比產能的不斷釋放和資產利用率的穩步提升更美妙呢?

  但是,和這個世界上的其他很多事情一樣,越美麗的事情往往也越危險。釋放型增長對投資者的迷惑性或者說危險性在於:對增長極限的高估、管理層的低效擴張以及成本失控,及更為普遍的為此支付過高溢價。

  一般來說,釋放型增長總有一個終點,任何資產的效能都不可能是無窮的,它總要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因此對增長天花板的判斷是理性對待釋放型 增長的基礎。福建高速所擁有的兩條高速公路的收費年限分別還有20年和22年,同時每條高速公路最多承受的車流量也是必須被考慮的要素。而峨眉山則面臨著 最大接待人數的限制。

  現實中,由於歷史上的穩定增長以及未來資產效能釋放的預期往往使投資者忽視這一極限的存在。這種忽視有時候更是由於管理層雄心勃勃的擴張規劃而被貼上了一個貌似理性的標籤,而事實上大部分擴張不僅無法延續歷史上的增長態勢,還很有可能將本來的勝利果實化為烏有。

  在釋放型增長下,由於收益的增長,同時又不需要相應的資本支出作為支撐,因此企業的現金不斷累積。但大量現金所造成的結果常常並不是額外的分 紅,而是管理層的擴張藍圖。在福建高速2007年年報中,公司計劃投資近153億元對現有的兩條高速公路進行擴建,這相當於現有固定資產的3倍,工程計劃 於2008年開工並於2010年左右完成。

  擴張本身並無所謂對錯,關鍵在於這種擴張的回報是否真的會讓人滿意。就福建高速而言,153億元的新增投資與由此帶來的車流量的增長成為影響其股東收益的關鍵。但一般來說,就像眾多成功電影的續集一樣,能夠達到首期成績的少之又少。

  福建高速的投資成效還有待觀察,但峨眉山的價值毀損卻已成為事實。

  從1997年到2007年,峨眉山的遊客人數從60萬人上升至192萬人,同時在2001年和2003年兩次提高門票價格,從而實現了銷售收入10年18%的複合增長率。但同期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僅為4%,甚至低於物價上漲的水平。

  造成這種結果的重要原因不在於峨眉山旅遊業務的釋放型增長沒有實現,而在於管理層將旅遊業務所產生的現金源源不斷地投資到了一個幾乎從來沒有創 造過利潤的酒店業務上,而且還為此進行了增發和借入大量的銀行貸款。所有釋放型增長能夠為股東帶來的收益都隨著這種低效的投資灰飛煙滅了。

  除了警惕管理層的擴張衝動外,面對釋放型增長投資者往往容易支付過高的溢價,因為這種增長機會太明確了、太美妙了,因而也太容易讓人眩暈了。峨 眉山自上市以來至2008年底的2700多個交易日裡,平均市盈率水平為48倍(以當年年底實際每股收益計算),2007年9月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6倍, 只有不到14%的交易日市盈率水平小於30倍,而大於50倍市盈率的交易日高達總交易日的46%。

  這些都反映了投資者對峨眉山未來增長的強烈預期。拋開峨眉山實際運營績效與預期增長率的差異不談,如果股價中已經合理地反映了公司未來增長所可 能帶來的價值,那麼投資者支付上述價格後所可能獲得的收益將不是來自公司是否真的按照預期在增長,而是來自公司是否在超過預期增長,因為預期的增長只不過 是在收回你的成本而已。

  環境型增長 放大鏡下的預期

  在討論GDP等宏觀經濟指標的增長率時通常都要剔除物價上漲因素的影響,以衡量國家真實的財富創造水平。一般來說,對企業的銷售收入和淨利潤並不做類似分析,因為在公司分析的範疇裡所有的參照物都是以名義價格標記的,使用名義口徑並不影響分析的本質。

  但如過去幾年所顯示的,當商品價格的變化成為企業增長的主導因素時,它通常意味著企業當前增長的大部分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而並非出自企業內部的努力或者核心競爭能力的改善。

  當這種環境型增長發生時,理性的投資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它肯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結束,因為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存在單邊和無限制的上漲,不管它多麼稀 有以及不可或缺。從2002年到2007年,國內很多企業的運營業績中都或多或少地包含著環境型增長的因素,典型行業包括煤炭、石油、有色金屬、化肥以及 被最為廣泛關注的房地產等。

  以被公認的成長型公司萬科(000002)為例,從2002年到2007年公司淨利潤從3.8億元直線上升至48.4億元,銷售收入達到355 億元,一舉成為《財富》中國100強企業中唯一一家房地產類公司,5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66%,最低的年度增長率也達到了42%。

  萬科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令人瞠目的增長速度使其成為資本市場上最受追捧的公司之一。2007年8月,公司成功以31.53 元/股發行超過3億股,融資近100億元,有95家機構投資者參與認購。公司當時的市場價格為34.79元,以2007年每股收益計算PE近50倍,增發 價格相當於近45倍PE,投資者對萬科的未來增長寄予了無限熱情。

  實際上承擔這種熱情的主體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以王石為首的萬科團隊,或者說並不是萬科本身,而是一個誰也不可能控制的環境因素——商品房價格。

  使用萬科的年度結算收入和結算面積來近似計算年均房屋銷售價格,2002年為3964元/平米,而2007年為8936元/平米,如果剔除房價 因素的影響,以2002年房價和淨利率水平測算萬科2007年的業績,則2002-2007年其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為28.6%,而由於2008年以來的 商品房價格大幅下降,2008年成為萬科首個負增長的年份,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的增長率為-17%。

  環境型增長毫無疑問給企業和股東都帶來了巨大收益,但穩定性極差是它面臨的最大問題。事實上很多情況下它只是一個上下波動的軌跡中上升的那一小段。這一小段卻經常被投資者的放大鏡升級為一條直線,將其視為一種長期至少是中期存在的趨勢。

  與釋放型增長一樣,環境型增長也存在一個客觀的極限,例如商品房的價格或者石油的價格到底能達到多高。但與釋放型增長不同,環境型增長的影響因 素更為複雜,更多的是宏觀或者中觀的因素,這些因素的影響邏輯和影響程度並不那麼一目瞭然,並且其本身也處於不斷的變化中,因而也就更增加了環境型增長的 迷惑性。

  鹽湖鉀肥(000792)是一家以氯化鉀為核心產品的化肥公司,其在資本市場上的強勁走勢已經變得萬眾矚目。其2002-2007年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達到61%,在上述70家公司中排名第七。

  在近期,尤其是2007年關於鹽湖鉀肥的研究報告中,幾乎無一沒有提到氯化鉀價格的持續上漲,並判斷這種趨勢仍將繼續。其中的一篇這樣解釋了這 種必然的趨勢:「鉀肥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必需性肥料。中國是世界上鉀肥資源最短缺的國家。鉀肥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寡頭壟斷行業。」等等。而 「世界人口的增長,人們對糧食和肉類的需求,以及能源危機導致的生物乙醇的廣泛使用等都導致世界需要更多的鉀肥」。

  然而,仍然是在這篇研究報告中所引用的氯化鉀價格的歷史走勢圖中卻可以發現,從1996年到2004年中氯化鉀的價格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甚 至還有小幅下跌,即便是從2004年到2007年也只是從100多美元/噸上漲至不到200美元/噸。真正的大幅上漲只不過是2007年中以後的事情。而 在2003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幾乎上述所有因素同樣被提及,但結論卻是「世界鉀鹽資源相當豐富,鉀肥市場長期過剩。鉀肥價格經過1999-2002年的 下跌之後有望小步回升」。

  鹽湖鉀肥在2008年依然實現了38%的增長,那麼以後呢?事實上,這一天很快就來到了。

  2009年5月7日晚,鹽湖鉀肥發佈公告稱,鑑於近期公司氯化鉀產品銷售不暢,市場價格回落。根據市場情況,經公司研究決定近期將公司產品價格在2008年含稅銷售均價(2008年銷售均價為3670元/噸)基礎上下調10%左右。

  當日及隨後的幾個交易日,鹽湖鉀肥以及另外兩隻鉀肥股股價均大幅下挫,數隻打著價值投資旗號的基金被套其中。

  或許當前房地產價格的下跌已經為環境型增長做出了最好的詮釋,這種增長不是不美妙,不是不真實,而是很可能不長久。由於它常常是行業週期波動中的一部分,因此在環境型增長的後面常常跟隨的是環境型衰退。

  融資型增長 無關股東價值改善

  上述三種增長類型在很大程度上都比較被動,它們依靠損益表自身的因素發揮作用。主動增長則需要企業增加投入,通過資產負債表來影響損益的變化, 增發股份通常是這種投入的重要資金來源,對價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資產。事實上所有的上市公司在IPO時就開始了首次的融資型增長之旅。

  從2002年到2007年,萬科在5年中進行了四次融資,分別於2002年和2004年發行可轉債,於2006年和2007年完成股份增發,共計177億元,不考慮每次融資的收益留存,四次累計融資額佔公司2007年投資資本的30%,為公司期初投資資本的4.3倍。

  顯然,在萬科的高增長歷史中融資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通過以融資數額及公司年度的投資資本回報率近似測算融資帶來的收益,公司剔除融資因素後2002-2007年績效的複合增長率將下降10%左右。

  融資型增長的首要問題是這種增長模式很大程度並不大可能持續發生,或者經常發生。類似萬科如此頻繁的成功融資是大多數企業可望而不可及的。即便 是對於萬科,如果還希望將來的增長率中融資的推動效力保持不變,以仍為初始投資的4倍測算,公司需要在未來的5年內實現2400億元左右的融資規模,這顯 然並不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目標。但樂觀的投資者在不加分析地看完企業的歷史增長軌跡後常常會忽視這一點。

  比不可持續性更為關鍵的是,融資型增長對於原有股東來說並不見得總是有利的。因為融資是以未來收益的索取權為代價的,這些增長並不全部屬於原有股東,其中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很大一部分屬於新股東,這裡的核心在於成本與收益的比較。

  對於原有股東來說,收益是公司的融資額在未來能夠帶來的利益,而成本則是新股東對公司的全部收益在未來所享有份額。理論中融資本身並不會創造任何價值,因為在有效市場假設下市場總是能合理地為未來的收益定價,無論是對原有股東還是新股東,成本和收益都將趨於平衡。

  但現實中的市場畢竟不是有效的,公司融資對原有股東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受資本市場對公司價值判斷的左右。當市場嚴重低估公司的真實價值時,融資帶來的基本上都是原有股東利益的損害,當然原有股東也可以趁著股市高漲而大撈一筆。

  在萬科的四次融資中,可轉債累計轉股7.67億股,結合公司在2004-2007年間的三次轉增,可轉債新增股份約為14億股,佔2007年年 底總股數的20%。如果以每年10%的貼現率估算,兩次可轉債募集資金合計在2007年的現值約為51億元。不知道萬科的股東們對以51億元出售20%的 股份作何感想。

  而萬科2007年的增發中,融資100億元所對應的股份為3.17億股,佔2007年年底總股數的4.6%。截至目前,上述股份經過轉增約為5 億股,按照萬科2009年4月份7元左右的價格將這部分股份全部回購只需要35.5億元,公司將因此而淨賺約64億元,而其2007年全年的淨利潤為48 億元。

  不論融資為原有股東帶來的是收益還是損失,如果規模的擴大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改善沒有太多的關係,那無非是新老股東利益間一場零和遊戲的博弈。 正常情況下,在希望通過對歷史的總結得到對未來增長的有效線索時,融資型增長都應該從中剔除,這種增長在未來很可能不會再發生,而且即便發生了也通常無關 乎股東價值的改善。

  內涵型增長

  企業依靠自身積累所實現的增長經常被稱為內涵型增長。與融資型增長不同,內涵型增長所需要的資金投入來自原有股東自身,而不是吸收新的投資者, 這也使得對收益和成本的比較相對單純。原有股東投入了在公司中的利潤留存,並將全部佔有這些留存在未來能夠帶來的收益。所以內涵型增長總是可以被期待的, 這是一個收益不斷滾存從而實現複利的過程。與上述所有的增長模式相比較,內涵型增長更傳統也更根本

  對於內涵型增長存在一個基本的邏輯關係,假設原有投資的回報水平不變,則企業淨利潤的增長率g=b×ROE,即留存比例與淨資產回報率的乘積。 如果留存比例總是其最大值100%,那麼企業的增長率將正好等於留存投資的回報率。因此在內涵型增長中,回報水平決定了增長的極限。鑑於一般企業的回報水 平都會在一個正常的區間以內,因此內涵型增長將注定不會那麼的令人興奮。不但如此,還有兩種不可忽視的力量在不斷地消耗著內涵型增長的動力:潛在投資空間 的縮小以及邊際回報的遞減。

  蘇寧電器(002024)在上述70家公司中名列第一,從2002-2007年實現了驚人的94%的複合增長,這一不可思議的複合增長率對應的 是穩定的年度高增長率,除了2004年公司的增長率為72%以外,其餘4年的增長率均在90%以上。2008年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增長率依然達到48%。

  在蘇寧電器的增長中,包括了前文討論的環境型增長與融資型增長的推動,但與其他公司相比,其內涵型增長的作用更為明顯。

  根據ValueTool公司績效數據庫所做的另一項研究顯示,蘇寧電器的資本回報水平也同樣位列A股上市公司之首。從2003年到2007年,蘇寧電器的ROE最高達到71%,最低也達到了42%(以上年淨資產為基準計算)。

  與此同時,蘇寧電器的留存比例也非常高,公司只是在2004年和2005年分配了約為當年淨利潤5%和3%左右的紅利。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蘇 寧電器的成長性幾乎沒有遭到任何人的質疑。雖然這種增長在很大程度上緣於公司非常規槓桿模式的支撐,但這主要影響的是股東的風險,已經超出了對增長率本身 討論的範疇。

  在很多分析人員看來,這種高增長的未來已然是一個確定無疑的趨勢。但事實果然如此嗎?

  在嬰兒出生的第一個月,身高增長速度的標準值約為10%,這一指標在嬰兒出生的第一年為50%,但沒有人敢期望以這樣的速度長期增長。雖然企業的發展軌跡並不完全等同於人的成長,而且還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減緩甚至阻止增長的衰減,但生命週期的總體趨勢卻幾乎不可改變。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有利可圖的投資空間越來越少,隨著規模所產生的有利效應逐漸飽和,以及各類競爭者的參與,企業的回報將逐漸下降至合理 水平。這些反方向的力量將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而逐漸加強,公司未來的內涵型增長將是各種正反力量綜合博弈的結果。從歷史經驗來看,即便是內涵型增長也 不可能被寄予過高期望。

  現實中,企業的增長總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被簡單地歸結於某一種單一的類型。而且各種增長因素之間也是相互作用的, 例如環境型增長同時也會提高公司的回報水平,並對內涵型增長形成促進。如果企業將運氣型增長形成的收益運用到滿意回報的投資領域,同樣也可以轉換為穩定的 內涵型增長。而對於大型投資項目的內涵型增長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表現為釋放型增長,等等。

  之所以對增長進行以上探討,並不是為了在上市公司的歷史增長率上貼上若干標籤,而是希望通過對增長驅動因素的分解,使那些基於基本面分析的投資者能夠更合理地理解企業的歷史經營績效,從而對未來的增長做出更為理性的假設。

  總體而言,作為一個謹慎的基本面投資者,對運氣型增長不應抱有太多幻想,對於那些因為運氣而偏離主業的公司尤其要提高警惕,同時融資型增長也應該在假設中儘量剔除,因為這種增長並不穩定,即便有,真正能落實到現有股東的還是未知數。

  另外,鹽湖鉀肥等的環境型增長是危險的,因為它確實難以把握,那些自認為對環境型增長有確切把握的投資者更應該選擇期貨而不是股票。釋放型增長 和內涵型增長是令人神往的,但這種增長往往在股價中被給予過分評價,而公司低質量的治理水平更常常使增長為股東帶來的價值化為烏有。增長總是絢麗的,但只 有那些真正依靠核心競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增長才是估值的可靠基礎。(作者為北京中能興業投資諮詢公司業務總監-鄭偉征)

國家新能源戰略提速 各大車企博弈悄然上演

  工信部力挺日產 科技部支持自主發展 本土與跨國車企上演新能源汽車大博弈

  國內汽車企業開始掀起一股電動汽車的熱潮,在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上,幾乎所有的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均推出了自己的電動汽車與國際車企抗衡。

  閱讀提示:

  距離6月國家《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支持政策》的出台只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5月14日,一場由科技部、工信部等共同主辦的「中國汽車業搶抓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在本次高層論壇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毫無意外地成為兩大部委討論的熱點議題。

  就在本次高層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主席季曉楠透露,我國目前已有近10款新能源汽車拿到了「准生證」,一批新能源汽車包括「零排放」的純電動汽車將陸續上市。

  新能源汽車,從幕後走到台前,從概唸到接近量產,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戰略的整體提速,一場博弈也已經悄然上演。    

  本報訊5月14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汽車業搶抓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高層論壇」顯然是個值得關注的會議,因為就在此前不久,本次高層論壇的兩大 主辦方——科技部和工信部在關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步調並不一致。作為長期以來主抓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科技部,是主張新能源汽車自主發展的代表,而完成大 部委整合之後的工信部,在與跨國公司的合作上則走得更遠。

  工信部、科技部之爭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兩大推動部門,科技部與工信部的舉措最為引人關注,而在剛剛過去的半年左右的時間裡,二者的表現也各有各精彩。

  4月10日,工信部牽頭主辦了「2009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在這次由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參與的會議上,日產與工信部和武漢市政府簽 署了兩項協議書,為工信部制定包括充電網絡建設和維護,促進電動車大規模使用的綜合規劃,同時協議2011年在武漢首先推出電動車。簽約之後,工信部副部 長苗圩對此表示:「因為他們(指日產)有這方面的願望,我們也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雙方有這麼一個合作。這一合作模式並不是排他性的。」

  工信部的突然出手,對於長期以來主導新能源汽車的科技部顯然形成了影響。因為在工信部完成大部制整合之前,科技部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導 力量。「十五」期間(2001年~2005年),科技部為扶持企業搞新能源車的研發,拿出了8億元資金給企業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而在「十一五」 (2006年~2010年)期間,科技部則規劃繼續向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課題投入資金11億元。就在工信部高調召開「2009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 國際論壇」之時,科技部還在為推動國家盡快出台針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優惠政策鼓與呼。

  除了介入的時機、工信部介入的方式可能也讓科技部大感尷尬。在工信部本次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論壇上,其力挺日產的做法可能會讓一直以來鼓勵中國新 能源汽車「自主發展」的科技部感到不滿,畢竟,研發氫燃料發動機技術出身的科技部部長萬鋼曾多次表示了對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突破上的期待,在萬鋼看來, 中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完全可以也應該在全球的市場上與對手形成強者競爭、強者得勝、勝者通吃的格局。

  本土企業與跨國巨頭之爭

  科技部與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車之爭,只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戰略即將全面提速前博弈大潮中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儘管多數中國消費者還沒有搞清楚新能源汽車究竟為何物,但一場新能源車本戰略制高點的爭奪戰已經提前打響。

  日產與工信部和武漢市的協議顯然已經讓這個日本的汽車巨頭在中國佔據了有利的地位,不過在中國本土的汽車企業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和比亞迪汽車等看來,工信部在電動汽車方面選擇和日產汽車合作,此舉並不高明。5月16日,在國內某知名汽車論壇上,一位網友疑惑萬分地表示:怎麼是日產?

  記者瞭解到,在4月10日當天的「2009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一直以中國本土汽車代言人身份自居的奇瑞汽車並未有代表出席,而號稱在電動車技術方面走在通用、豐田等前面的比亞迪汽車,亦未曾與會。換言之,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在可能提前獲知風聲的情況下,不約而同對此次論壇採取了迴避的行動。

  事實上,由於牽涉到新能源汽車的界定、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稅收補貼、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優惠等一系列「真金實銀」的優惠,國內本土汽車企業與跨國汽車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的爭奪上早已展開。

  2006年初,當豐田宣佈在華推出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之時,國內本土汽車企業亦同時掀起了一股混合動力汽車熱,以牽制豐田普銳斯在國內新能源汽車標準制定上的影響力。而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國內包括奇瑞、吉 利、長城、比亞迪、長安等在內的幾十家本土汽車企業均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以希望從正在提速的國家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中分一杯羹。

  就像一場牌局,日產通過和工信部的合作摸到了一手好牌,但要命的是,牌局並沒有結束,而更要命的是,日產並不知道別人的底牌。

  新能源技術之爭

  部委之爭、本土汽車企業與跨國汽車巨頭之爭,在提前開打的新能源汽車暗戰面前,一個讓人啞然失笑的問題是,什麼是新能源?新能源應該發展什麼技 術?國內國際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究竟成熟到哪一步?仍然是個問題,換言之,在技術並沒有完全做好準備之前,一場關於這個技術能賣多少錢的爭奪戰就已經提前打 響了。

  4月,大眾汽車發佈「2018」戰略,大眾全球執行副總裁、大眾汽車中國總裁范安德博士表示: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與其下大力氣攻關電動車,還不 如提高現在的汽油機的工作效率,推進傳統汽車的節能環保。范安德表示:「大眾的計劃是通過DSG雙離合變速器、TDI渦輪增壓發動機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使 用,爭取到2018年,讓大眾汽車的油耗比現在降低20%左右。」

  無獨有偶,就在大眾汽車發佈「2018」戰略的一週之後,通用汽車也在華發佈自己的「動力總成戰略」。儘管通用汽車表態未來的汽車將肯定是向電 動車、燃料電池汽車方面發展,但目前最迫切的任務,還是提高傳統汽車的燃油經濟效益,和大眾汽車一樣,通用近期的目標也是通過大量先進技術的應用,爭取讓 通用汽車的油耗在未來比現在節省15%~20%左右。

  相映成趣的是,在跨國汽車巨頭制定詳細的邁向新能源汽車時代的計劃的同時,國內的汽車企業卻開始掀起一股電動汽車的熱潮,在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上,幾乎所有的中國本土汽車企業,均推出了自己的電動汽車,似乎一夜之間,這些企業已經全部掌握了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

  「這實際上是個不好的現象,目前國內汽車企業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並不成熟,而蜂擁而上導致的利益博弈,則會加劇國內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突破的難度,如何避免中國新能源汽車未成熟就先自我內耗,是我們大家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國內資深汽車分析師向寒松說。(廣州日報-賀江華)

李安定門外車譚:電動車是「烏托邦」

  一次關於新能源車的視頻專訪,主持人問我:您預計哪一年,電動車在中國可以全面取代傳統汽車?我回答得很乾脆:如果你指的是電動車(BEV),恐怕永遠沒有那一天了。

  至於混合動力(HEV)、氫燃料電池車(CFEV)為代表的其他新能源車,業界的共識是,在今後一二十年裡,尚無法撼動傳統汽車的主流地位。

  1電動車的前世今生

  把電動車劃在新能源車範圍內實在有點牽強。早在1865年,世界上第一輛電動車就在美國問世,比汽車發明還早20年。電動車在1899年創造過時速100公里的紀錄,當時的汽車不能望其項背。此後,由於技術進展緩慢,電動車漸漸退出歷史舞台。

  20世紀後期,石油短缺和環保呼聲日高,通用、豐田等公司開發出可供商業化生產的電動車應市,受到一些影視明星和環保人士的追捧。1997年,我曾試駕了美國通用的電動車「大衝擊」,提速和操控俱佳,行駛中格外安靜,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成本高、續航里程短的百年痼疾並沒有根本性突破,電動車銷量越來越窄。到世紀之交,全球共銷售電動車6萬輛,佔全球汽車保有量6億輛的萬分之一。 2003年,通用和豐田正式宣佈放棄電動車生產,轉向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的研發。

  近兩三年,日本混合動力技術日臻成熟,逼迫通用等美國公司推出插電汽車進行對抗。日本的混合動力是內燃機為主,電池回收能量驅動電動機為輔;插電技術以外接電源充電為主,內燃機發電作補充。插電其實也是一種混合動力技術。

  隨著鋰電池的普及,純電動車的研發近年在國際上也算熱門。但是並非要「全面取代」傳統汽車。2008年底,我去洛杉磯試開了寶馬最 新研發的MINI-E電動車。0到100公里加速僅為8.5秒,最大續航里程250公里。靠一個增強電流的裝置,一次充滿電只需兩個半小時。然而鋰電池組 完全佔據了後排空間。價格也是普通MINI的2.5倍。近年歐盟頒布了對於廠商單車平均排放的苛刻標準,像寶馬這樣以大功率豪華車為主的廠家,生產一些零 排放的電動車,用以降低平均排放,醉翁之意不在酒。

  2 子虛烏有的「同一條起跑線」

  中國科技界對電動車的開發可謂情有獨衷,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曾確定在眾多汽車新能源和環保技術中把電動車作為主攻方向。此舉最初主要出於 如下考慮:中國傳統汽車技術比歐美晚了幾十年;而電動車技術全世界都還沒有大突破,我們現在與歐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完全可能後來居上。這就是今天盛行的 中國電動車「彎道超車」論,「蛙跳式跨越」論的基礎。

  電動汽車列入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貫穿「八五」、「九五」, 1998年6月,我曾採訪汕頭南澳島「國家電動汽車試驗示範區」的啟動儀式,當時,有10輛國產電動車、5輛豐田RAV4,5輛通用EV1投入示範區運 行。兩年後,再去,豐田電動車跑了10萬公里,除了換了電池,沒有大問題;國產車,光是電池爆炸的大事故就發生過10次,小故障更是不斷,「造成司機都不 敢開車出去。」示範區一位專家表示,「沒有什麼『同一起跑線』,電動車技術涉及電池、電機、控制系統,外國人已經跑得很遠,我們在這些領域還是小學生。」

  「十五」期間,鑑於前期純電動車的研發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突破,科技部門把世界上開始熱門的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車的研發也打包列入863電動 汽車重大科技專項。該項目國家投資8.8億元,加上地方和企業配套資金總共約24億元。錢和項目很快分下去,國產電動汽車三五年內進入百姓家的說法不絕於 耳;各地電動車「研發成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報導頻頻見諸報端;有趣的是,報導多是一次性的,往往再無下文。五年過去,沒有一個電動車項目進入商業 化生產,24億元投入,是成果斐然?還是打了水漂?至今沒有一個交代。

  倒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在圍追堵截中成了氣候,與自行車分庭抗禮,形成千萬輛規模。

  3 中國電動車仍在襁褓中

  面對石油枯竭和大氣溫室效應的壓力,面對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用油大戶中國汽車業責無旁貸,在最高決策層的直接關注下,「新能源車」的概念取代含糊的「泛電動車」概念迅速提上日程。

  從廣義上說,新能源車,包括使用天然氣、甲醇、乙醇、生物柴油等清潔能源的傳統汽;電動車;混合動力車;氫燃料電池車。電動車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雖然在中國,電動車的忽悠的動靜最大。

  電動車的核心技術缺陷,依舊是發展的桎梏。以電池為例,目前最先進的鋰離子蓄電池,「能量比」也只有汽油的1/50。如果PK一下,50升一箱 汽油可以驅動小型轎車輕鬆跑上600公里;電動車一次充電續航600公里其實並不難,只是所需的電池組的重量起碼一兩噸重,而且工作時產生的高溫足以把乘 客烤糊。

  報載,中國有企業研製出全球最有前途的車用電池。讓巴菲特都急著往裡面扔錢,且不說電動車除了電池、還有電動機動力總成、電控系統,車型平台的核心技術;如同手機電池產量世界第一,不意味作手機一定超過摩托羅拉、諾基亞。

  研發者投身電動車可以出自對科學技術的執著,但是電動車從研究室走上大街,走進千家萬戶,起碼要給老百姓一個買車的理由。比傳統車價格更便宜, 充電更方便,使用更安全,才是電動車的終極目標。作不到這些,只能是個小眾市場,比如公共汽車的幾條線路,社區內部的通勤車,或是某些行業的專用車。

  按照今年頒布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到2011年,中國以電動車、混合動力車、氫燃料電池車為主的新能源車將達到50萬輛,新能源車將佔到乘 用車銷售總量的5%。但是直到今天,還沒有一款國產新能源車進入市場大規模銷售過;更沒有一款車經歷過安全、可靠、運行、維修、支出等方面的長期使用考 驗;三年中實現零的五十萬輛的突破,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跨越式」計劃。好在突破能否真正實現,三年之中便見分曉。

  4制約,往往是個死結

  在一種新的主流能源為全球汽車業所認同之前,在這種能源禁得起推敲的大量提供之前,奢談新能源車的商品化都為時尚早。

  科學家有時是最浪漫的。電動車的能源——電從哪裡來。來自電動車權威人士最石破天驚的說法是:「我國目前每天有超過9億度的低谷電(意即不用就白白浪費的電——筆者注),可供5000萬輛電動車充電。」

  5000萬輛,相當全球汽車一年的產量,僅僅用中國的低谷電就全養活了,而且不用增加中國發電用煤!?不存在發電過程中的污染!?太雷人了。真 能餓死全球的石油大亨,氣死中國的煤老闆。然而細細一想,不對了,大城市每逢夏季高溫,晚上家家開空調,用的也是夜間低谷電,怎麼城市電網就往往不堪重負 呢?如果再加上幾百萬輛電動車徹夜用增強電流同時充電,電網能夠抗得住嗎?

  同屬新能源車的混合動力車雖然和電動車一樣貴得嚇人,起碼不改變傳統汽車的加油方式讓人們可以接受。電動車則要建立完全獨立的充電網絡,不管這 筆巨額投資由誰出,是國家(全體納稅人的錢)、是電力公司、還是電動車生產廠商,都還有商量。但是專家和官員們是否想到:加油是動態的(一兩分鐘),充電 卻是靜態的(幾個鐘頭);加油站佔的是兩條車道,充電站佔的卻是一大片停車場。而且充電的頻次比加油高得多,網絡密得多,光是在城市中安排充電站用地,就 是一個死結。(時下也有快速充電裝置出台,但是其增強電流對電池壽命損傷極大。)

  還有一個國情是中國城市人口密度大,鮮有住別墅趁車房的。中國人一座樓幾百家,騎電動自行車,到家提著電池上樓;開電動車,能從28樓拉一根電線通宵充電嗎?

  5「明日之星」冷落「當務之急」

  截至目前,全球有4萬輛電動車在運行,主要是(或者說只剩下)公交車;作為新能源過渡方案的混合動力車到2007年共銷售150萬輛,近兩年隨 技術不斷突破,銷售勢頭日趨看好;氫燃料電池車是真正的新能源、零排放,是全球汽車業一度公認的節能減排終極目標,目前已經歷了三代開發,全球示範運行超 過100輛。

  新能源車是科學家苦苦求索的「明日之星」,遠非,並且絕不應該作為中國科技和汽車業今天的「政績工程」。大躍進時代 「土法煉鋼」,全國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模式更不足取。

  全球汽車業主流的共識是,眼下節能減排最立竿見影的作為,是對傳統汽車動力總成的技術優化,對輕量化車身的開發。如果3年內中國汽車發動機的油耗降低20%,以1000萬輛年產計,不就等於每年生產了200萬輛零排放、零能耗的汽車嗎!?

  而當前由政府層面主導的大張旗鼓的電動車熱,無疑冷落了中國汽車業在傳統汽車技術進步的自主創新。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第一批課題的4.13億元中,用於節能環保高效內燃機的研發費用僅為1600萬元。

  當中國汽車業把幾百上千億元的資金砸進電動車的開發,而無瑕顧及追趕全球汽車業在傳統汽車優化的新進取,勞民傷財地研製一堆只能領獎,沒有實用價值的廢物到在其次;痛失當下的寶貴時機,再次拉大和全球汽車業的技術差距,那才是中國汽車的悲哀,甚至是我們民族的悲哀。(新浪汽車首席評論員-李安定)

新能源趕超路線須謹慎

  中國政府也許正在重新審視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

  5月14日,作為原福特公司技術專家的楊嘉林受邀參加了由科技部、工信部主辦的汽車高層論壇。66歲的楊嘉林三年前從福特退休回到國內,一直向政府和業界呼籲,在競爭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應該首先在汽車動力主流產品節油技術上下功夫。這與近年來熱度極高的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為突破超越國外企業觀點相左。

  兩年前,楊嘉林還與另外25名國內外發動機專家一起擬定了一封名為《開發車用動力技術、盡快減輕交通能源壓力的建議》,質疑新能源戰略,並上書了國家相關部門。楊表示,近期他們的建議得到了批覆。

  參與上述論壇的人士包括:科技部部長萬鋼,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主席季曉南等,數十位國內中外汽車企業核心高層也悉數到場。

  5月19日,楊嘉林就其在論壇上發表的主要觀點與記者進行了交流。

  《21世紀》:你說過交通能源轉型有三個階段:找到可以大規模提供的新能源,開發新能源,最後才是利用新能源。最重要的是哪個階段?中國目前達到哪個階段?

  楊嘉林:我認為最困難也最重要的是第一個階段:找到可以大規模提供的新能源。所以我認為目前單純在新能源汽車技術上實現突破,甚至成功地進行示範運行,並沒有解決能源供應問題。如果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計劃沒有建立在清潔新能源大規模供應的基礎上,會把汽車企業置於危險的境地——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也許會領先,但主流產品沒有競爭力,導致破產。

  事實上,不僅我國,全世界都處於尋找可以大規模供應的新能源的階段。

  從長遠發展考慮,電池汽車,包括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是一個可能的方向,雖然不是唯一可能的方向。但由於清潔新能源大規模供應的前景不明朗,電池汽車不能大規模生產銷售。在清潔電力大規模供應前的數十年內,電池汽車對節能減排不能發揮主力作用。

  《21世紀》:如果等確定了什麼是新能源再來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否太晚了?

  楊嘉林:現在確實應該為將來使用新能源汽車做準備,並不是要完全放棄,完全不搞新能源汽車的研究。我的意見是:在清潔新能源的大規模供應的前景大致明朗之前,不應把汽車產業的戰略重點放在50年內不能大規模生產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上面。

  國內汽車企業的主力是國企,企業領導對政府負責。當國家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重點時,汽車企業也不得不這樣做,讓政府滿意。另一方面,這樣做也可以從國家那裡得到資金支持,何樂而不為。先把錢拿過來,不管將來會怎麼樣——這就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研發現狀。

  國外並不像中國那樣,彷彿新能源汽車時代就在眼前。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海歸」回國後見到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都感到非常吃驚。

  《21世紀》:但長期以來汽車業有一種觀點,認為國內在傳統發動機技術方面太落後,趕不上了,而發展新能源汽車很可能使國內汽車企業在動力技術方面趕超國外。

  楊嘉林:這些觀點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危害極大,這會造成中國在汽車動力主流產品核心技術方面長期落後。中國汽車公司要在世界範圍競爭,需要在競賽的主戰場、主跑道上進行競爭,而今後數十年內,燃油發動機仍將是汽車的主流動力。

  中國企業還沒能建立與國外抗衡的汽車動力主流產品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體制。國內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依靠"從國外諮詢公司購買技術圖紙生產汽車"。 這種企業模式曾經是有效果的,但由於汽車發動機系統核心技術是由國外汽車公司開發的,在汽車油耗競爭激烈、節油技術進步加速後,國內企業將無法買到新開發 的、專利保護程度高、節油效果大的發動機系統核心技術。如此將與國外產品的技術水平差距越拉越大。

  《21世紀》:這種情況如何可以緩解?

  楊嘉林:國家要制定政策法規,要求企業按規定的時間表達到所有汽車產品節能減排的強制性標準,並作為檢驗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工作成效的標準。這就制止了僅做表面文章的傾向。

  反之,如果所制定的政策法規過於具體地支持某些技術,汽車企業將專注於這些技術,不再對公司所有汽車產品所消耗的燃油總量負責任。

  事實上,近兩年來美國和歐盟相繼制定了嚴厲的汽車平均油耗或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規,可以為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俞凌琳)

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

謝國忠:目前中國房市仍有泡沫

  新浪財經訊 5月16日下午消息,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今日在陸家嘴論壇上和新浪財經獨家對話時表示,目前中國房市仍有泡沫,未來的房價會隨著成交量的減少而有所下跌。

  目前中國房市仍有泡沫

  謝國忠認為,判斷房市是否有泡沫關鍵要看房地產價格是每平方米平均價格跟工資的比例,這個比例如果在3倍以上基本都是泡沫。中國現在3倍的地方 很多。中國雖有很多剛性的需求,但有需求不一定代表能買的起。「中國很多結婚的人都是家裡三代湊錢買房子,這就具體反映房價過高,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是這樣 的,祖宗三代湊錢就是為了買一個房子,這是不正常的。」

  謝國忠說,現在的小陽春是因為過去7、8個月沒有人買房子,積累了一定的剛性需求,房價也下降了一波,按揭利息也下降了一點,三個因素加起來之後引起的,它的基礎是購買成本下降,不是因為工資上升,一般的老百姓購買力還是非常有限。

  此外,謝國忠還表示,未來供大於求的情況還會長期存在。中國地方財政是靠賣地房地產徵稅來盤活城市建設資金,只要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機制不變的話,就會無限的增加供應量,而需求受經濟影響不會太旺。

  「買房就像買汽車一樣,剛買車的人,高價錢他買了,等這些人有了車之後,他再等下一波人,而這波人沒有那麼有錢你就得降價,銷售量上漲必須有合適的價格。」謝國忠說。

  世界經濟會長期處於低迷

  談到世界的宏觀經濟問題時,謝國忠認為,世界經濟將長期處於低迷:「我們現在看到世界各國政府都是刺激經濟,沒有很好的政策去解決債務的問題和增長模式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世界經濟處於低迷的狀況,可能是一個屬於中長期的現象。」

  他認為發達國家沒有機會恢復高增長,因為歐洲、日本人口老化、社會福利成本非常高,所以經濟負擔很重,要再飛起來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它會比較低迷的增長。

  美國短線還有幾大問題待解決

  謝國忠指出,美國短線還有幾個大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家庭債務現在是100%的GDP,歷史上來說就60%多的GDP,債務要從100%回到歷史上正常的水平要花很長的時間要存錢、還錢,一時半會是解決不了問題。

  第二個就是醫療成本的問題,過去20年裡8%的GDP增加了16%,在10年裡面還會超過20%。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美國經濟不光飛不起來, 而且還會破產。這次奧巴馬總統也提到這一點,作為醫療是他們醫療改革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要降低成本,通過改革來降低成本。

  明年可能就會看到通脹

  對於通貨膨脹問題,謝國忠預測,明年就有可能看到通脹了,央行就不得不加息了,但是加息也不會加的太多,速度也會比較慢,趕不上通脹上升的速 度。「我們在70年代看到就是這個現象。當時央行在加息,但是不願意加太快。他怕把經濟拉下來,結果通脹一直維持很高,一直到引起經濟大規模的衰退才把通 脹打下去。」

  他指出,積累通脹是容易的,但是要把通脹消除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央行應該去考慮幾年以後的惡性通脹情況,不應該把錢放那麼多還繼續在放。

  以下是採訪實錄。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網友大家好,歡迎回到新浪財經——陸家嘴聲音。坐在我身邊的不用我多做介紹大家都認識了,他就是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您好,謝老師。

  謝國忠:大家好。

  主持人:謝老師,前一段時間克魯格曼他來訪華,他發表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覺得世界金融危機他會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才會走出來,日、歐以及美國會陷入像是日本迷失的10年那樣的情況,是比較悲觀的狀況,我不知道你對這個事情是怎麼看待的?

  謝國忠:幾個月之前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會失去的10年》,就是說這是一個債務危機,債務危機的話如果是沒有很好的政策,它會拖很久,所謂的 10年是有可能的。我們現在看到世界政府他們都是刺激經濟,沒有很好的政策去解決債務的問題和增長模式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世界經濟處於低迷的狀況,可 能是一個屬於中長期的現象。

  主持人:你認為目前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並不能夠起到他應該起的作用,那您的建議是什麼?

  謝國忠:這次不光是短期經濟需求的問題,它是有一個結構性的問題,過去泡沫經濟當中形成一個結構是不可持續的,包括以西方消費者借錢消費來帶動 發展中國家出口,然後發展中國家賺了錢再投資,這樣一個循環的模式,在泡沫崩潰以後的話,是不可恢復的。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經濟可能就會出現長期 的低增長。

  主持人:你有沒有具體的措施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呢?

  謝國忠:發達國家是沒有機會恢復高增長,因為歐洲、日本人口老化、社會福利成本非常高,所以經濟負擔很重,要再飛起來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 它會比較低迷的增長。美國人口結構還是可以的,但是短線還有幾個大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家庭債務現在是100%的GDP,歷史上來說就60%多的GDP, 債務要從100%回到歷史上正常的水平要花很長的時間要存錢、還錢,一時半會是解決不了問題。

  第二個就是醫療成本的問題,過去20年裡面8%GDP增加了16%,在10年裡面還會超過20%,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美國經濟不光飛不起來, 而且還會破產。這次奧巴馬總統也提到這一點,作為醫療是他們醫療改革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要降低成本,通過改革來降低成本,改革是一個過程,所以一 時半會美國經濟要回來也不容易,美國經濟在五年裡面也不會出現高增長。比如1.5%、1.5%左右可能性會有,像是過去很風光的3%-4%這個時代已經過 去了。

  主持人:您曾經在您的博客當中說過,去年的第四季度和今年的一季度是世界經濟的一個硬著陸,那在二季度的時候會穩起,你說到今年下半年的時候全 世界的經濟因為各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可能會有這樣一個回升,但是同時你又說2010年的時候我們又會陷入到下行的區間裡面,你的判斷依據是什麼?

  謝國忠:現在大家看到第二季度跡象都出現,現在全世界大部分人都在這麼說,因為數字顯示出在4、5月份經濟有趨於穩定,至少收縮的速度是比較小 的,第一季度跟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世界經濟掉了5%,這是史無前例的。下半年因為美國又減稅,中國財政刺激國家投資,美國減稅2千多億美金也對經濟會有一 定的作用,所以下半年為什麼會有一個反彈。因為我剛剛提到經濟增長的模式問題,他沒有解決模式的問題,沒有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家庭債務過高的問題, 中國有消費比較低的問題,在這個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光刺激錢放到經濟裡面,讓它短線有一個反彈,但是反彈之後接下來是什麼呢?為什麼明年經濟出現第二 次衰退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主持人:現在全球的央行都在向市場釋放這樣的流動性,我記得您也擔心過這樣的通脹會再次襲來,您覺得這個通脹會在什麼時候到來呢?

  謝國忠:現在我們已經看出有一定的通脹跡象了,一般的人認為經濟不好不會有通脹,為什麼?不是說供應過剩嗎,咱們會漲價呢?我們看到在70年代 的時候,經濟不好的時候,通脹持續高位10年,因為貨幣變成通脹不一定需要經濟過熱,他有其他的渠道。比如說變成大宗商品的價格,最近我們看到大宗商品價 格大幅度上升,石油從30塊上漲到近60塊,需求是下降的,為什麼會價格會上升呢?因為大量的錢流入專門買石油的基金,所謂的市場交易基金ETF,所以錢 可以直接變成通脹。另外有一個工會的問題,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工資上漲不上去,工會又會活躍,工會活躍起來之後,現在我們看到沃爾瑪員工都開始組織工會 了,所以工會會要求加工資。通過工會、大宗商品這兩個渠道貨幣的發放就直接變成通脹。70年代我們個看到過這樣的現象,今後幾年會重複這個現象。

  主持人:大概是多久呢?

  謝國忠:我覺得明年我們就有可能看到通脹了,明年的話央行就不得不加息了,但是加息也不會加的太多,為什麼?央行它因為有雙重目的,既想有價格 穩定又想保持增長,在這兒當中,他不願意加息加的太猛,所以加息會加的比較慢,趕不上通脹上升的速度,獲益貨幣政策沒有收緊很多,我們在70年代看到就是 這個現象,當時央行在加息,但是不願意加太快,他怕把經濟拉下來,結果通脹一直維持很高,一直到了(保羅威爾克)上台以後,加息加到百分之十幾,引起經濟 大規模的衰退才把通脹打下去,積累通脹是容易的,但是要把通脹消除是很不容易的,有這樣的歷史教訓。現在大家都覺得生活在痛苦當中,央行也在痛苦當中,他 覺得今天他要應付這個痛苦,所以他要吃止痛藥,所以他不願意去考慮幾年以後的惡性通脹的情況,所以為什麼他們的錢放那麼多現在還繼續在放。

  主持人:聽完了謝老師對於世界經濟的一個評價我們非常希望聽到謝老師對中國經濟的一個評價。在今天上午的會議上,您談到中國貨幣政策,您認為現在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一個寬鬆的貨幣政策嗎?

  謝國忠:對,中國的貨幣政策是很寬鬆的,因為人民幣和美元是掛鉤的,美元的貨幣政策是非常寬鬆的,這樣就使得中國也有這個基礎,有寬鬆的貨幣政 策。中國寬鬆貨幣政策不是通過正常的貨幣政策的手段,而是通過推動銀行貸款,銀行大量貸款給企業,降低貸款標準,是中國貨幣政策放鬆最重要的一個工具,跟 其他國家不一樣。這種政策短線來說銀行是國家控制的,所以短線來說實施這個政策比較容易,中長期來說也是有令人擔憂的地方。因為銀行放那麼錢出去,如果資 產質量下降,引起新一輪的壞帳,對我們來說也會引起很大的損失。

  主持人:您認為這個貨幣政策由松到緊這樣一個過渡是需要多長時間,或者是您覺得,在未來多久貨幣政策可能會發生一定的改變呢?

  謝國忠:我覺得中國的貨幣政策現在就已經開始在收緊了,這個是對的,但是收的多緊就難說,現在4月份新增貸款有6千多億,這個水平也是很高的, 雖然說跟第一季度相比下降很多,但是也是非常高的水平,是不是應該要繼續收緊,收緊到今年年底之前的話,可能在3千億左右,給我們的經濟給我們的貨幣政策 提供一個軟著陸提供一個基礎,如果我們繼續維持這樣的水平,可能貨幣政策會有硬著陸,等高通脹來的時候,你必須要加息什麼都干,要想辦法把錢收回來。這時 候對大家都不利。

  主持人:下面我們來聊一下關於中國的股市,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的股市走的很好,包括今天上午我看到有一些經濟學家發表文章說,中國的A股、H股、紅籌基本上已經進入由熊轉牛的這樣一個初級階段,您認同這樣的觀點嗎?

  謝國忠:我覺得從歷史來說,熊市一般都是3年,從統計概念來說,概率不是很大。第二,牛市的基礎是經濟好,現在世界經濟不好,雖然說有經濟刺 激,但是我剛剛提到經濟新增長的模式沒有建立,所以要長期持續經濟好,可能性並不是很大的,所以這個牛市的基礎也不在,很多人認為有兩個觀點支持牛市,一 個說,股市好就說明經濟好,所以你不用多想這件事,股市好經濟就會好。我認為在現在的情況下是一個錯位,央行在應付金融危機印那麼多鈔票,使很多鈔票流入 股市導致股市和,那股市是不是近期的晴雨表,我覺得這個不一定了。

  第二個,股市本來就是很貴的,它不便宜的,牛市不光要經濟好,股價起點要適當價格低,現在股價是世界平均國家的一倍,雖然中國經濟長遠會不錯, 但是是不是能反應到盈利上面來說也是值得我們大家討論。在韓國、台灣這樣的地方,現在的股市比20年前還低,但是經濟跟20年前相比高很多,為什麼經濟高 那麼多,股市反而更低,這說明經濟增長沒有變成公司的盈利。經濟增長可以通過蛋糕在變大,但是分蛋糕的人也會變多,如果公司越來越多,經濟也在增長,並不 代表一個公司的盈利會更多,這個現象是我們在東亞看到的情況,數量型擴張並不是質量型擴張,所以經濟長遠好壞跟股市沒有關係,股市就是因為公司越來越多, 股市反應好不起來。

  主持人:就像您說的現在股市不能企業的盈利,又不能代表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謝國忠:是。

  主持人:您認為現在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呢?

  謝國忠:中國貨幣政策還是很鬆的,有很多企業前期是沒用,放在銀行裡面,有很多個人手裡也有很多閒散資金,所以資金面很充足的,雖然說中國股價 很高也是一種支持。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看到,P股跟IPO會來,如果來了之後,股市就封頂了,這個也是需要大家考慮的。從1600-2600中國股市增長大 部分已經完成了,再上升10個百分點有沒有可能是有這種可能的,但是你能夠賺的最多就是這些了,所以你自己在風險跟回報之間權衡的時候你要想一想,你風險 多大,你再賺錢有可能會有多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股市不應該說是價值很好的。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在IPO重啟的時候,股市就會下來,那您認為IPO什麼時候重啟?現在是不是重啟IPO最好的時段呢?

  謝國忠:30倍的市盈率對公司來說當然想賣股票,這麼高的股價為什麼不賣。但是政府停了不讓它上,所以對於公司來說一定是好時機,近30倍的市 盈率那是多好的時候,1塊錢的股本金可以賣3塊錢,像印鈔票一樣的,他一定想大量發股票,現在政府把水壩堵了不開閘,但是現在不開閘不代表以後這個股票不 會來,潛在的供應是存在的,是不是你現在就認為政府擋著不會來,所以高股價沒有關係可以繼續炒上去。

  主持人:這是很多投資者的心態。

  謝國忠:但是我覺得如果你聰明你到時候會出來,我也不反對,但是從歷史來看大部分人到高位的時候不走出來,過一段時間掉下來他就說自己套住了不 動了,我覺得這種操作模式是不賺錢的,中國大部分投資者他的思維方式是有問題的,他聽人建議是按量來算的,這個人說要漲,那個人說也要漲,大家都說漲我也 應該試一試,這是擊鼓傳花的概念,我覺得這是對賺錢最不利的事情。我覺得對於買股票,別人都不買股票的時候你要去買,別人都在唱好股票的時候你要拋了,這 才是賺錢好的策略,但是中國絕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一點。

  主持人:聊完股市之後,我們非常想知道謝老師對中國樓市的看法,昨天我們採訪了一個經濟學家他表示說,中國的樓市現在沒有泡沫,覺得中國樓市發展很健康,並且現在他的判斷是中國樓市已經開始復甦,您如何看待?

  謝國忠:我覺得在泡沫爆之前都可以隨便說的,其實中國房地產泡沫已經下一輪了,泡沫就看價格和價值,房地產價格是每平方米平均價格跟工資的比 例,在英國,從94年到了最高點的時候上漲了2倍,現在爆了就要回到原來的位置了。第二個是看房租的回報率,中國現在有20%、30%非常的普遍,在世界 上來說,從來沒有一個地產市場在房租回報率那麼低的情況下不是泡沫的,沒有例外。中國一般的房價如果你是每平方米是一個月的工資,平均的房價是平均工資的 一個月,那是一個正常健康的市場,是能夠吸收的市場,到3倍基本都是泡沫。中國現在3倍的地方是很多的,很多人說別擔心中國人很有錢,錢沒有曝出來,但是 說中國有很多剛性的需求,要房不一定代表能買的起,中國很多結婚的人都是家裡三代湊錢買房子,這就具體反映房價過高,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是這樣的,祖宗三代 湊錢就是為了買一個房子,這是一個不正常。第二個他的需求是優先的,祖宗三代湊起來買一個房子,這就說明這個人能買房子,其他人不能買房子,需求是有限 的,而中國供應是無限的,為什麼?中國政府是靠賣地撐地方財政,地方政府的官員沒幾年就換一次,所以他地賣出去今天可以把錢拿到手裡搞政績,所以過幾年他 說不定政績搞的好,他就提升走了,所以他的積極性今天高價位賣地肯定會放很多,中國這個地方不缺地。所以中國供應為什麼今天那麼大就是因為激勵機制引起來 的。所以為什麼中國供應這麼多,價格很高,這個結合是不可持續的,現在的小陽春是因為過去7、8個月沒有人買房子,積累了一定的剛性需求,房價也下降了一 波,按揭利息也下降了一點,三個因素加起來之後引起這樣的小陽春,它的基礎是購買成本下降,不是因為工資上升,大家又想來炒房地產,不是這樣的。中國有很 多有錢人買了房子,但是我聽他們說很多人買了房子以後也後悔,因為那個房子都是空房子,管空房子也很麻煩,所以發現也不值得,所以這邊的需求也受到壓抑 了,因為太多了。一般的老百姓購買力還是非常有限。

  主持人:對大家都非常關注房價的走勢,我們想知道既然有泡沫,這個泡沫是在越來越大的過程中嗎?

  謝國忠:沒有,我覺得不是越來越大,我們現在是小陽春,房地產泡沫是去年5月份見頂,後來朝下走,一般房地產熊市至少是3年,所以我們現在是一 年還不到一點,我覺得都不急,中國房地產供應是無限大,這跟中國地方的財政有關係,中國地方財政是靠賣地房地產徵稅來盤活城市建設資金,因為只要中國地方 政府財政機制不變的話,他會無限的正確供應量,供應的問題我覺得不是一個長遠的大問題,需求來說現在經濟不好,工資也不像過去上漲了,需求還會很旺這個可 能性並不是大的。

  主持人:您認為短期來看價格是不能再繼續走高的是嗎?

  謝國忠:我覺得非常難,如果價格走高需求就沒有了,這次需求回來就是因為價格走低,所以要擔心房價大幅度上升,中國現在一個白領打工打了10年 都買不起房子,認為這樣的市場是正常的,我覺得是一個對世界其他國家一種無知,買房的中間力量都買不起房子,還認為這個房地產市場會火爆,我覺得這是對世 界認識不足。中國的房價要回到平均價格兩個月的工資以下,這是必然的,在這麼高位的話是撐不下去的。

  主持人:您的邏輯是不是說現在買房人多了,交易量放大,價格會持續一段時間,到時候沒有人買了,他們就把價格降下來。

  謝國忠:對,這波需求釋放之後,又有下一波需求,就像買汽車一樣,剛買車的人,高價錢他買了,等這些人有了車之後,他再等下一波人,而這波人沒有那麼有錢你就得降價,所以銷售量可以上漲,因為中國有人,但是價格得合適,銷售量才可以上漲,汽車跟房地產是差不多的。

  主持人:我現在有一個問題不太瞭解,您剛才說的通貨膨脹包括資產價格會有新一輪的增高,包括房價、股價、大宗商品的價格。

  謝國忠:大宗商品的價格會炒起來,我覺得房價跟通脹關係並不像大家想像的一樣有通脹的房價也可以上漲,因為房價已經從地面走到50層樓了,現在 通脹剛剛從地面往上走。英國的例子,房價跟工資的比例上升200%,我通脹如果是從100%上漲到150%,房價已經從100%上漲到300%,那房價要 下跌一半才能接軌,因為房價領先走了那麼多了,所以它下滑的空間是巨大的,所以通脹有一點也拖不了房價。

  主持人:非常感謝謝老師今天跟我們分享他的精彩觀點。謝謝大家。

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年底超日本

  雖然今年第一季度的很多宏觀數據都止跌回暖,呈現出小陽春的氣象,但中國經濟仍然存在不少變數,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持續蔓延的情況下,會 不會乍暖還寒?這是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界都關注的問題。本週國家統計局陸續公佈了一系列工業和消費數據,4月份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數據已經全部出爐。我們今 天就結合這些最新數據,來把脈中國經濟。

  四月份的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復甦產生了積極影響

  記者:「中國經濟復甦是否存在變數,4月份的經濟數據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近日隨著主要數據的全部出爐,國家統計局的官員對外表示,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積極的變化,比預料的要好,但是同時也表示中國經濟形勢還是比較嚴峻,需要進一步鞏固。」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從主要行業看,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9.6%,鋼鐵業下降1.7%。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總體上宏觀數據來看是冷暖不勻,我們說喜憂參半,這表明了我們經濟的運行正處在一個膠著的狀態。」

  記者:「有一個數字關注度比較高,全國城鎮固定資產的投資,這個增幅比較大,已經達到30.5%,你怎麼看待這個數字?」

  王一鳴:「投資的增長主要是跟我們實施擴大內需,增加政府的投資規模,這個是有密切聯繫的,我們這個四萬億投資正在加快實施當中,那麼這些投資項目,它對投資的作用正在逐步地顯現。」

  記者:「具體到行業上來說的話,那些行業表現更好一些?」

  王一鳴:「從行業來看,我們說鐵路的投資增幅就非常大,超過90%,那麼還有一些跟基礎設施關聯的這些投資領域,包括原材料,這個增幅都比較明顯,我們老百姓說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這塊基礎設施投資增幅是最最大的。」

  4月份經濟數字公佈後,除了固定投資的大幅增長,另一個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現象是工業增加值與用電量數據對比的「冰火兩重天」。四月發電量同比降3.55%。另一方面,工業增加值連續數月持續上升:4月份該數據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了7.3%的同比增幅。

  王一鳴:「主要是高耗能產業,生產規模可能相對來說收縮了,那麼前一個時期,我們這些產能擴大非常快的,像鋼鐵,有些金色,像氧化鋁這些產能擴 張非常快,所以它在市場的約束下,自然有個收縮的過程,那麼反過來也就說了,表明我們的消費品生產,這塊市場需求比較剛性,它比較穩定,而這個能源原料這 一塊相對來說收縮得更大一點。」

  內需不足一直困擾著中國經濟,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也把擴內需放到了重要位置。不過,內需一方面來自國內投資,還有很大一部分也來自 消費需求。國家陸續出台房地產稅收減免、放寬消費貸款,乃至家電下鄉等政策,都著眼於促進消費。那麼,在這些政策刺激之下,四月份的消費市場是否收到了明 顯效果呢?

  記者:「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14.8%,環比也出現了2月份以來的首次增長,因此有不少專 家認為,在四月份消費表現出來良好的增長態勢。然而與此同時,CPI、PPI在四月份同比分別下降了15.%和6.6%,這兩個指數的雙雙告負,也引發了 一些人對於今後一段時間,經濟發展態勢的擔憂。」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統計數字顯示: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43.2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比三月份加快了0.1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進入今年以來,應該說消費的增長比預期要好,一季度消費的名義增長是15%,那麼4月份是14.8%,如果把價格因素剔除之後,消費的實際增長率,是呈現一個加快的趨勢。」

  從去年11月份開始,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應在四月份也進一步顯現,其中,在「家電下鄉」等政策推動下,4月份,農村消費增速達到16.7%,比城市高出近3個百分點。

  張立群:「這種情況表明,就是我們國家擴大內需,在消費方面,已經見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國家統計局對各類商品零售額的統計結果顯示:4月份,家具類增長22.8%,汽車類增長18.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0.8%,是增幅最大的三個類別。

  張立群:「像汽車工業,像房地產和城市建設,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拉動,今年一季度乘用車的銷售增長了11%,那麼1到4月份,城市商品住房的銷售增長了17%以上。」

  也有專家認為,3月份社會消費品總額同比增長了14.7%,4月份比較三月份而言,沒有出現太大的增幅,經濟刺激政策拉動內需效果並不明顯。同 時,4月份,CPI和PPI兩個指數同比分別下降了1.5%和6.6%,出現了持續下降的趨勢。因此有一種聲音認為,價格水平的走低,意味著消費能力的下 降,對此,專家做出了分析。

  張立群:「那麼這個價格走低了,我們要分析它的原因,我們看到價格都是同比,同比價格包含著過去12個月的變化,比如今年4月份的這個CPI, 它所選取的樣本這樣一個產品的價格,要和去年4月份這些產品的價格,做一個比較。去年4月份的時候,國內有很多食品,像豬肉啊,食用植物油,當時價格是比 較高的。」

  四月份的外貿出口形勢是否出現好轉?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前面我們看到,四月份的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復甦產生了積極影響。和它們比起來,出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大,也是導致經濟疲軟的最大因素。那麼,四月份的外貿出口形勢是否出現了好轉呢?再一起來看看。

  記者:「海關總署每個月都會定期公佈中國的出口數據,作為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數據至關重要。4月份的數據剛剛出爐,而關於這個數據的解 讀,我們卻聽到了兩種同樣權威卻完全不同的聲音,海關總署認為外貿已經開始企穩,而商務部則認為形勢依然嚴峻,那麼真實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呢,我們試圖尋找 答案。」

  5月12日海關總署對外公佈出口數據。4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22.6%,但據海關總署分析,按工作日平均計算,4月份出口環比增長6.9%,這是繼上月後單月出口再次環比增長。

  「關於數據我們聽到了兩種不同的聲音而且同樣權威,你同意誰的說法?」

  「其實總的來說依然嚴峻。」

  「就是您同意商務部的說法。」

  「對。」

  隆國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他告訴記者,海關總署在計算4月份的出口增長時使用了工作日方法來計算出口額增長。

  記者:「按工作日和不按工作日有什麼區別呢?」

  「按工作日數字是會好看一些。」

  「那要是不按工作日呢?」

  「只有2%。」

  隆國強給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字,2009年3月份的出口額為901.7億美元,4月份增加了近18億美元,環比僅增長2%,而不是海關總署公佈的6.9%。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我瞭解很多出口企業,它如果有訂單的話它會不捨晝夜,它不會說因為是週六週日就休息,所以我覺得算工作日意義本身不是很大。」

  記者:「也就是說一個更符合常理的計算是按全月計算。」

  隆國強:「最簡單的算法,是多少就是多少。」

  不過不管是2%還是6.9%,隆國強告訴我們,出口同比下降超過20%的事實依然是令人十分憂慮。

  隆國強:「我們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局面。」

  隆國強認為在未來三個月,出口數據依然不容樂觀,但是今年下半年,將會有很大好轉。

  隆國強:「下半年比上半年要有明顯的改善,去庫存話結束了,它要買東西,對於中國出口是生活必需品會有所改善。」

  儘管現在全世界都把經濟率先復甦的希望寄託在中國身上,但從根本上講,中國經濟走出低谷,還得看世界經濟的整體氣候。就在中國公佈四月份經濟運 行數據的同時,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也陸續公佈了它們的經濟數據,它們的經濟形勢有沒有出現好轉?能不能給中國經濟帶來一些利好?一起來分析一下。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應該說咱們整個的世界經濟情況是美國好過歐洲,歐洲好過日本,美國的經濟情況基本上可以這麼總結,第一它的股票市場整個金融乃至整個金融體系,基本上穩定了,這是美國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新的發展。」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四月份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增加5.5%,這被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預示美國經濟急速下滑的局面可能正在緩解,但與此同時,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份的失業率飛漲至8.9%,創1983年以來最高。

  同時,美國商務部發佈的報告顯示,美國4月份零售額下降了0.4%,這是該數據連續第二個月下滑。數據還顯示,雖然美國汽車經銷商4月份的銷量有所增加,但是由於美國家庭仍然不願大舉消費,汽車、電器等大件物品零售商仍將繼續遭受嚴重的銷售下滑。

  李稻葵:「最主要的問題是過去美國的家庭超前消費了,超前購買了許多耐用消費品,那麼現在就不能買了,不想買了,所以就導致了車廠現在銷售額迅 速下降,實際上跟一些日用消費相關的一些產業,現在還是不錯的,最近的數據表明反而上升了,那麼整個美國經濟的實體經濟它的目前的狀態應該說是下滑的速度 在下降,美國經濟整體的內需的速度反而是變正了。」

  歐洲方面,儘管歐元區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由2月的33.5增至33.9,但仍為連續10個月收縮。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該國2月製造業產值連續第十二個月下降,且至2月的季度降幅為1968年開始記錄迄今最高。

  李稻葵:「歐盟本來就面臨著自己的一個經濟轉型,經濟改革的一個重任,對它的企業勞動用工制度,工人的權益,工會跟企業的關係,大企業之間的關 係本來就沒有理順,加上金融危機,加上世界經濟形勢不好,加上金融方面的衝擊就使得歐盟的經濟現在是雪上加霜,所以歐盟的經濟我相信它的恢復應該會在美國 之後。」

  亞洲方面,日本央行的調查報告顯示,日本第一季度大型製造業企業景氣指數以有史以來以最快的速度惡化至記錄低點,同時該國正經歷自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

  李稻葵:「日本的主要困難是來自於它的經濟沒有轉型,它仍然是一個依賴出口的一個經濟體,所以當世界經濟,當發達國家的經濟,包括美國經濟出現 困難的時候,他們對高端的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在下降,所以日本現在是生產比較高端的汽車,還有數碼相機、電腦、電子遊戲這些產品賣不出去了,日本出現了過去 很多年以來,大概20年來以來第一次的貿易逆差,所以我總的看來,總的看來我們國家的這一輪的經濟的復甦,經濟的恢復可能不能過多的寄希望於發達國家的經 濟的恢復,我們主要的工夫可能還是在國內。」

  面對已持續的寒冬期,中國經濟有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統計數據備受海內外高度關注。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保持了世界首位,成為全球經濟中馬力最強勁的一 台發動機。不過,畢竟全球經濟現在仍處於不確定之中,而前期啟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發揮出效力。面對已經持續的寒冬期,中國經濟有 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呢?來聽聽專家的觀點。

  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調查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3.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這是自去年12月 份以來已連續5個月回升,無獨有偶,里昂證券(CLSA)中國PMI指數,在4月份也大幅回升至50.1,採購經理人指數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 點,當指數高於50%時,則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是經濟蕭條的前奏。

  這兩家機構公佈的4月最新PMI數據是否反映市場基本面向好的方面發展呢?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有好的動向吧,因為這個指數它是可能是抽樣的調查幾百個企業的情況,這些企業的回答情況,表明了一種企業的行為,或者企業的一種狀況,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袁鋼明認為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取樣面很窄小,市場是否回暖,還是看統計局所公佈的全面的數據,由於在原材料、鋼鐵、有色金屬等下降幅度比較大,需求還是處在減弱的方向,袁鋼明認為將會出現通貨緊縮的可能。

  袁鋼明:「通縮壓力非常大,因為通縮至少有兩個方面,一通縮它表明了現在的需求比較弱;第二它表明了整個經濟還比較弱,也在下滑,所以我們現在希望經濟能夠上升,需求能夠上升,那麼現在我們的貨幣貸款增長速度很高,但是還沒有馬上體現給需求,也沒有體現給經濟回升。」

  溫家寶總理5月8日在福建考察時也表示,應對金融危機遠不止四萬億投資計劃, 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和其他刺激政策等不斷出台,這些政策的出台是否讓中國經濟復甦,袁鋼明認為要真正拉動經濟增長應該是我們經濟的整體。

  袁鋼明:「實際上這些大的項目只是一個局部,更多的真正起作用的應該是我們經濟的整體,大中小企業,工業、服務業、農業都應該有,那麼現在我們 只是看到了快出拳、出重拳的是大投資項目和一些大規模的貸款,這些見效很慢,就很遠,還遠著,除了大項目措施的那些,那些很多很多的那種鼓勵消費的措施, 他們效果非常好,用錢少,而且見效快。而且如果下一步繼續在這方面加大力度,而且擴大範圍,它的效果還會更好。」

  那麼對於中國經濟下一步的走勢如何呢?經濟學家也是有不同的看法。

  袁鋼明:「現在只能說有一點好的變化,但是也有不太好的變化,因為整體上我們的就業,我們的消費,我們的其他方面,都沒有明顯的好轉,所以如果它變成生產和投資的下滑,變成消費的下滑的話,那就情況就更加嚴重,這要提前要考慮到。」

  李稻葵:「到目前為止,中國實體經濟的增長速度下滑的格局已經基本上結束,中國經濟可以講已經進入了一個增長速度上升的通道,經濟已經走出了低 谷,增長速度在上升今年年底中國經濟的規模會超過日本,因為我們跟日本經濟的差距,大概是13%左右,中國經濟8%以上增長,這點我一點不懷疑。」

  半小時觀察:信心決定未來

  也許,一個月的經濟數據並不能說明什麼,但在眼下這個敏感的時期,外有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內有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動力,每個數據的一小步細微變化都可能預示著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大步。

  在新的經濟數據中,尤其引起我們注意的是4月份的消費狀況。4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8%,1至4月份累計,我國社會消費 品零售總額為38741.2億元,同比增長15%。雖然,CPI和PPI的持續走低帶來一定的隱憂,但消費額同步放大,說明老百姓對未來經濟預期還抱有很 大的信心。而這種信心和消費慾望正是當前各國經濟中最稀缺的資源。

  如果我們再細加分析,就會發現消費支出增長最為強勁的是內地二三線城市,並非長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傳統的經濟發達地區。這說 明擴大內需保增長向中西部傾斜的政策取向,已經開始發力,中國經濟東強西弱、南強北弱的板塊格局正在發生漂移。跟隨消費數據的這種變化,最近很多東部沿海 地區的企業也紛紛採取行動,大舉進入中西部地區,爭奪內地市場的消費能力,以抵消沿海地區和大城市銷售增長疲軟的不利影響。

  雖然,我們無法預期經濟重心這樣的轉移會在多大規模上展開,但我們相信,居民消費的提升和內地市場的開發都推動著中國經濟朝著持續發展的方向更近了一步,希望這一步能夠越邁越大。(CCTV經濟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