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3日星期二

超級壞賬銀行:奧巴馬政府的天真方案

奧巴馬高達85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雖然沒有達到共和民主兩黨「攜手支持」的和諧境界,而且還有11名民主黨議員「反水」反對,但最後畢竟在眾議院以多數票支持通過了。接下來,要看參議院對此法案的表決了。

  另一核心議題,是TARP項目(問題資產紓困)的第二筆3500億美元如何分配。

  1月31日星期六,奧巴馬在每週一次的公開講話中提到,剛剛就任75屆財長的蓋納將會在2月10日,向國會公佈關於TARP第二筆資金如何使用的詳細方案。

  但是早在奧巴馬週末演講之前已有消息傳出,TARP 2.0 的核心方案可能會有兩種走向:一是將接受TARP資金的大小銀行們「國有化」;二是將接受TARP資金的相關銀行的所有不良資產剝離出來,成立一家「超級壞賬銀行」(BAD BANK)。

  華盛頓1月28日傳來的信息是,因對銀行業進行「國有化」所需的資金可能是天文數字,所以奧巴馬政府傾向於成立「壞賬銀行」。

  當天,美國資本市場上銀行類股票全線上漲,主要跟蹤銀行板塊的SPDR銀行業指數當天暴漲14%。隨後雖有回落,但是2月1日為止的一週累計漲幅還是達到了2.78%。這跟2009年以來金融類股票的「跌跌不休」形成鮮明的逆轉。

  本來就一直爭論不休的華爾街和國會山,現在被新議題吸引,目前已經進入了新的「白熱化」辯論階段。

  「壞賬銀行這個概念簡直是愚蠢之極,因為無法解決任何核心問題。」1月31日,Sandler O'Neill公司合夥人及首席戰略分析師Robert Albertson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Sandler O'Neill公司是華爾街上專注於金融行業的投資銀行。

  「這種想法太簡單,太天真了。」 Albertson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信貸冬天」

  「壞賬銀行」的核心訴求其實相當簡單。2007年年底之前,美國金融業流動性過剩,銀行大量放貸,形成大量的次級按揭貸款、按揭貸款、商業地產 按押貸款,以及消費者資產做抵押的信用卡貸款、學生貸款、汽車貸款等。此外,還有大量的企業貸款與企業債券、市政債券等,以及基於這些金融產品形成的數十 萬億美元的高級衍生金融產品,如信用違約掉期(CDS)產品等。

  據美聯儲2009年1月發佈的最新統計資料,截至2008年第3季度,美國整個信用市場規模52.8萬億美元。消費者貸款餘額達到2.6萬億美 元,整個銀行體系各種形式貸款餘額6萬億美元,各種形式按揭貸款餘額14.7萬億美元,市政債券市場2.6萬億美元,政府機構擔保證券8萬億美元,各種形 式企業和外國債券11萬億美元,企業證券市場19.65萬億美元。

  2007年底次貸發生以來,美國整個金融體系遭受重大打擊。據Sandler O'Neill的統計數據,僅在商業銀行體系就發生了9000億美元的損失。到目前為止,銀行業還僅減記了1250億美元的損失。也就是說,商業銀行體系還遠遠未走出困境。

  最重要的是,這些損失減少的是商業銀行體系的核心資本。簡單來說,就是銀行自己的錢被這場金融海嘯「捲走」了9000億美元。也就是說,因為銀 行業減記了1250億美元的核心資本,他們不得不減少1萬億的借貸規模(以巴塞爾協議的核心資本率12%來計算)。如果將9000億美元全部減記的話,減 少的信貸規模理論上應該達到7.5萬億美元。

  當然,受次貸危機的影響,整個資本市場減少的信用規模更大。

  這就是為什麼整個美國突然從過去的流動性氾濫,直接進入到「信貸冬天」的根本原因。

  在這「信貸冬天」裡,大量的中小企業無法向銀行貸款。大公司因整個信貸收縮而造成的商業票據市場冰凍而無法融資。有幸融到資本的,也因為融資成 本過高,而嚴重影響企業利潤。很多普通的美國市民,更是受到信用卡信用額度被砍、房屋按押無法申請、買車貸款無門、學生貸款不再發放的巨大經濟衝擊。

  整個銀行業的惜貸,造成了整個國家的經濟「血液」枯竭,部分產業迅速壞死,消費者不再大手大腳消費,佔美國GDP70%的國內消費迅速萎縮。

  美國從2007年底直接進入衰退,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降幅更是高達3.8%。

  這是一個向下的「死」循環,因為不斷攀升的失業率,企業紛紛進入虧損狀態,會造成新一輪銀行的減記風潮。

  所以奧巴馬上台伊始,恢復整個銀行業的正常化運營就成為創造就業之外的第二個最重要的話題。

  在被透露的初步方案中,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將負責該計劃的具體實施,初步計劃剝離不良資產總額可能高達1萬億美元。

  但關鍵是,在美國國會眾多律師出身的議員的影響下,新出台的這個方案,可能會是一個非常「外行」的方案。

  太天真太簡單的方案

  在1號閉幕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表示,如果美國總統奧巴馬計劃推行所謂的「壞賬銀行」來購買金融企業的不良資產,將可能導致美國政府的債務大增。

  斯蒂格利茨在論壇的一次小組討論會上表示,這種做法無異於拿美國納稅人的「現金去換垃圾」。他認為,該計劃將導致納稅人為多年來銀行的過度放貸行為埋單,而政府原本可以用這些錢來加強社會保障體系。

  斯蒂格利茨還說:「在獲得劣幣之後將難以得到良幣,而且政府債務將非常難以管理。」

  而Albertson對本報記者說,他認為「壞賬銀行」這一方案有幾大謬誤之處。作為專業金融人士的財長蓋納肯定不會不知道這些問題,只是在高達三分之一律師出身的國會議員面前,他和他的金融團隊可能會被迫做出一個「外行」的方案來。

  「首先,國會議員們一直在批評為什麼接受第一期3500億美元的銀行們,沒有把這些錢花出去而是放在銀行裡。這就是一個很無知的批評。因為銀行 業借貸出去的是吸納的居民存款,而不是核心資本。銀行需要這些錢來補充他們的資本金。然後用資本金來吸納更多的存款,這樣才能形成新的貸款規模的增長。」 Albertson說。

  例如,據美國財政部1月27日的最新統計數據,財政部共計向近350家美國金融機構購買了優先股,總計金額達到2600億美元。這其實是向近 350家機構注入了2600億美元的核心資本。當然,接受紓困的這些金融機構並非都是銀行,還有很多「太大而無法倒下」的金融機構,如AIG獲得400億 美元注資,高盛獲得100億美元。但無論如何,在理論上近300家美國銀行機構所獲得的1940億美元注資,是可以讓他們增加近1.6萬億貸款的(以巴塞 爾核心資本率12%計算)。

  事實上,在強力刺激下,美國銀行業也開始現了放貸增長的跡象。上週四, 摩根大通的CEO James Dimon就向外界透露,在90天裡,摩根大通新發放的貸款已經達到1500億美元。James Dimon說,據他所知,很多摩根大通的競爭對手也在放貸。所以,美國公眾認為美國銀行業沒有放貸的說法是不對的。

  「壞賬銀行」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Albertson指出,當前救濟銀行業是不能解決美國經濟的核心問題的。

  「美國民眾從1990年代存款率開始下降,所以華爾街通過找到『投資者』來為各種消費貸款提供支持,例如保險公司、各種基金等。」Albertson在其完成的分析報告中這樣寫道。

  根據Sandler O'Neill的數據,整個銀行體係為消費者和房屋按揭提供信用為4萬億美元。但是整個資本市場通過二級市場為美國的消費者和房屋按揭提供的信用為12萬億美元。

  而目前這一大塊「信用」市場,隨著美國資本市場的大幅震盪而正在大幅萎縮。這才是美國信用市場上的最大問題。

  「如果要填上這一塊缺口的話,銀行業需要增加1萬億-1.5萬億的資本金,吸納6萬億的居民存款。」Albertson說。

  也就是說,美國政府需要有另外一個7000億美元的TAPR3.0才行。

  最後,就是「壞賬銀行」實際上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把一堆壞賬放在由政府管理的壞賬銀行裡,可能是非常昂貴和非常低效的。」Albertson指出,「之前的1980年代,美國銀行業確實有成功設立壞賬銀行的成功經驗,但是當時是沒有定價問題的。」

  事實上,本次金融危機中,引發巨大問題的不是基層的按揭抵押產品,而是基於基本產品之上的衍生產品。如次貸總規模僅7000億美元,但次貸的衍 生產品CDO/CLO市值則要巨大得多。而「逐日定價」的計價方法更讓這些按揭抵押證券的價格難以估算。根據標準普爾的數據,以一份售價一美元的按揭抵押 證券來說,銀行業本身的估價97美分,而標普的估價只有87美分。如果按照市價,則有可能只有37美分。

  如此一來,如何將眾多銀行分成「好銀行」和「壞銀行」兩部分,就變得十分困難。因為壞銀行產生的虧損無法預計,所以如何管理好這部分「壞資產」 就將變成政府的一大難題。另外,「好銀行」何時可以慢慢填上自己的虧空,還納稅人的錢,可能也將非常漫長。眾所周知,1990年代日本泡沫破滅後形成的銀 行壞賬,在日本金融廳的嚴厲監督下,尚且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慢慢撇清。

  「我們認為,恢復整個美國經濟的信心,恢復資本市場的信心,讓普通美國人開始存款,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Albertson說。(21世紀經濟報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