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全球經濟便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雖經各國大力救市,持續數月的金融危機不僅毫無緩和跡象,近期反而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金融巨頭紛 紛告虧,知名企業陸續倒台,接連不斷的壞消息似乎預示著一場更猛烈的「風暴」即將形成。身為金融危機重災區的歐洲正在嚴防「第二波」金融危機來襲。
歐洲
未雨綢繆嚴防死守
銀行紛紛報虧
1月16日,美國兩大金融巨頭———美國銀行和花旗集團紛紛報出巨額虧損。盛極一時的花旗集團更是走向土崩瓦解,繼幾天前忍痛割愛售出證券經紀業務後,當天宣佈將一分為二。當分析人士擔心美國新一輪危機正在顯現時,大西洋彼岸的歐洲也是形勢吃緊。
由於投資者擔心金融業虧損繼續擴大,導致金融股大幅「跳水」,歐洲股市1月23日收盤時跌至6年來的最低水平。泛歐績優股指標 FTSEurofirst300當天下挫0.3%,是過去13個交易日裡第12次收低。其中,英國巴克萊銀行重挫13.5%,因為市場愈發擔心該行可能需 要更多的資金支持或被國有化。法國巴黎銀行、英國渣打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等歐洲金融巨頭的股價也都大幅「縮水」。
這只不過是近期歐洲金融市場傳出的諸多壞消息之一。德國最大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1月14日稱,受金融危機影響,第四季度虧損可能達到48億歐 元,為5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據報導,作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德國前20大銀行持有的不良資產將近3000億歐元,整個德國金融體系持有的不良資產最高 達1萬億歐元,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德國銀行身陷困境,被迫請求政府救助。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1月19日也爆出英國企業史上最大年度虧損,虧損額約410億 美元。分析人士指出,正如當初發端於美國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迅速登陸歐洲一樣,基於歐美金融市場的緊密聯繫,一旦美國金融形勢急劇惡化,歐洲也勢必難逃厄 運。
經濟深陷衰退
雖然歐盟成員國已動用了上萬億歐元資金用於金融救市計劃,其後又紛紛出台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試圖遏制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力挽經濟狂瀾,但迄今卻難見收效。
歐盟委員會19日公佈的最新預測結果顯示,歐盟經濟繼去年第四季度陷入衰退後,今年全年將大幅萎縮1.8%,即便到明年也是增長乏力,這意味著 歐洲經濟面臨的衰退相當嚴重而持久。就在兩個月前,歐盟委員會在秋季經濟預測報告中還預計,歐盟經濟今年將增長0.2%。如此大的反差足見金融危機對歐盟 實體經濟侵蝕速度之驚人。
受金融危機影響,推動歐盟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投資、出口和私人消費均已疲軟,尤其是投資所受衝擊最為嚴重。截至目前,歐盟各國的數萬 億歐元金融救市計劃和經濟刺激計劃並未能明顯緩解因金融危機造成的信貸緊縮局面,並且「惜貸」狀況已不僅僅侷限於金融機構之間,而是向實體經濟部門蔓延, 導致企業融資和個人信貸受阻,經濟陷於危機。
再掀救市高潮
為了嚴防金融危機升級,歐盟國家近期也掀起了第二波的救市高潮。繼去年10月出台總額約為3700億英鎊的金融救市計劃後,英國政府1月19日 再次推出大規模金融救市計劃,為金融機構問題資產提供保險,以鼓勵它們恢復放貸,媒體估計耗資總額高達2000億英鎊。此外,英國去年11月還宣佈了一項 總額200億英鎊的經濟刺激計劃。
德國政府日前則公佈了一項新的經濟刺激計劃,使得該國經濟刺激計劃總規模達到800億歐元,是德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刺激行動。據報導,德國政 府目前還在考慮一個1000億歐元的企業信貸支持方案。法國經濟、財政與就業部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近日也透露,法國正在準備總額105億歐元的第二輪救 市計劃,用於鼓勵6家法國金融巨頭放貸。
然而,伴隨著救市計劃不斷加碼,不少歐盟成員國政府正面臨著另一種尷尬,那就是因為債台高築而遭遇信用危機。由於赤字上升可能引發政府公債違約 率上升,標準普爾日前分別下調了對西班牙和希臘兩國的債信評級,並對葡萄牙和愛爾蘭發出了警告。這意味著這些國家在急需資金的當口,發債融資的成本將會增 加,可謂進退兩難。
美國
銀行業問題超乎想像
隨著金融行業的巨額虧損曝光,美國金融業正面臨新一輪危機衝擊的危險。這輪危機一旦形成,將呈現出兩個新特點,一是主要受害者將從上輪的投資銀 行轉向商業銀行,二是由於美國政府不會讓任何對金融行業構成系統威脅的企業破產,結果將會出現更多大型金融機構被政府接管,大量地區性銀行和對沖基金破 產。
危機發展到這一步,究其原因是實體經濟的衰退反作用於金融業,隨著經濟形勢快速惡化,商業房產抵押貸款以及企業和消費信貸的壞賬率激增。在去年 9月金融危機爆發之後,隨著政府救市舉措逐步發揮作用,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和金融企業債券市場一度有企穩的跡象,但是金融企業賬目上的壞賬比率並沒有根本好 轉,反而隨著實體經濟的惡化進一步加劇。據華爾街一位金融從業人員透露,美國主要銀行最近披露的虧損數據遠小於實際虧損金額,銀行業的問題遠比目前公之於 眾的狀況嚴重。
至於美國政府之前投入的3500億美元救市資金為什麼沒有起到作用,業界有如下的分析:
首先,由於國會在解決危機上的分歧以及新舊政府交接造成了政府救市行動速度遲緩,而對於自由市場經濟的堅持和對國有化的恐懼也讓政府在很多舉措上縮手縮腳、缺乏決斷,進而導致問題被拖延得越來越嚴重。
其次,政府的救市資金在用途上並沒有具體要求,政府期望的疏解信貸緊張的目標並沒有實現。金融企業在接受政府救助之後,一方面放緩對不良資產的 處理速度,同時出於企業自身利益考慮,對其他企業進行併購,試圖為經濟好轉後佈局。為自身安全起見,金融企業又對各類(地產商、企業、個人消費)房貸限制 重重,導致房地產市場並沒有企穩,信貸市場仍然偏緊。
第三,政府的救市措施屬於輸血行為,但是對於一些問題嚴重、經營不善的企業來講,沒有外科手術式的重組,僅僅靠輸血來拯救完全不起作用。目前來 看,花旗銀行極有可能成為新一波衝擊中最先倒下的企業,公司除了其出售的所羅門美邦公司尚有盈利之外,其他業務部門全部處於虧損狀態。鑑於公司現狀,花旗 很可能淪為繼美國國際集團之後,又一個被政府接管的企業。
目前,還不清楚奧巴馬新政府會採取什麼措施來拯救金融業,其選擇也無非兩條,一是將部分金融企業國有化,二是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處理各家金融企業的壞賬。去年9月的金融風暴已經讓華爾街千瘡百孔,假如第二波金融危機真的來襲,真不知華爾街又將是怎樣一番情景。
日本
提前感受第二波衝擊
自去年9月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一方面,市場需求不振導致日本出口下降,企業生產下滑,失業人數增加,國民消費緊縮;另一 方面,經濟急劇惡化導致股市下跌,日元升值,房地產市場低迷,金融機構業績下滑。種種跡象表明,日本已提前感受到了第二波金融危機的衝擊。
日本財務省最新公佈的貿易統計快報顯示,由於對歐美以及亞洲等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減少,日本2008年的出口7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同比下降3.4%,特別是去年12月份的出口同比驟降35%。當年的貿易盈餘降至26年來的最低水平。
外需不振嚴重影響到日本汽車、鋼鐵等行業的生產活動,相關企業紛紛採取縮減投資、減產裁員等措施來應對危機。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日本豐田受內外 需求下降和日元升值等因素影響,公司2008財年出現1500億日元的虧損,這是該公司自1941年有年報記錄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東京財團研究員關山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世界金融危機的第一波對日本的影響與歐美相比比較輕微,但是第二波衝擊對日本的影響非常大。具體來 講,第二波對日本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外國投資者從日本撤資;二是與次級房貸相關的金融商品價格下跌;三是日本的出口急劇下滑。其結果是,金融 機構的自有資本受損,企業的資金周轉惡化,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
關山健說,近年來,外國投資者拉動了日本的股市和不動產市場,向歐美等最終消費地出口增加支撐著日本經濟增長。歐美投資銀行和投資基金撤資的結果導致日本股市隨之暴跌,各種金融商品價格下跌,日本金融機構自有資本的市價評估縮水。
儘管日本的金融系統在美國資貸危機和第一波金融危機中所受損失不像歐美金融機構那樣嚴重,但是隨著金融危機蔓延,股市下跌資產縮水、實體經濟惡 化,不良債權增加,日本的金融機構的收益下降。《日本經濟新聞》最新統計預測說,2008財年前三季度,日本六大銀行集團的合計純利潤不足2000億日 元,降幅超過80%。其中,日本最大的銀行集團三菱日聯集團甚至出現虧損。
另外,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六大都市銀行的貸款餘額比2007年底時增加了5.2%,增幅為18年來的最高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日本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
針對日本目前的經濟狀況,日本政府和央行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對策和措施,關山健認為,這些措施主要是為了應對「金融機構自有資本受損」和「企 業資金周轉惡化」的問題。對於「金融機構自有資本受損」的問題,日本制定《金融機能強化法》,建立了對受本次危機影響較大的地方銀行實施注資的制度;同 時,日本央行還決定買進商業銀行股票,確保金融機構的自有資本,以促進放貸。對於「企業資金周轉惡化」的問題,日本央行決定通過認購企業債券和商業票據來 解決,日本政策投資銀行還決定,對那些因一時經營不善而陷入赤字的企業進行注資等手段,以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
儘管如此,日本屬外向型經濟結構,加之佔國內生產總值一半多的國內消費持續低迷,這決定了如果全球經濟在短期內不能恢復的話,日本經濟也難以擺脫困境。
本版撰文陳剛尚軍劉浩遠
專家觀點
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陳志武:
金融危機探底還需等半年
爆發於去年9月的美國金融危機目前呈蔓延和深化趨勢,有專家稱,新一輪的金融危機正在形成,與金融危機第一波的衝擊相比,新一輪的金融危機將對 實體經濟造成更大的傷害。不久前,記者就金融危機的發展趨勢、政府救市角色和中美未來經濟關係等問題專訪了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
穩定就業成為關鍵
記者:隨著今年年初金融企業披露巨額虧損,紐約股市金融類股大幅下挫,您是否認為這反映出美國正在陷入新一輪金融危機?
陳志武:金融危機還在持續的過程中。房地產泡沫引發美國金融危機,所以房地產價格是否繼續下跌,下跌的幅度有多大,這些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很大。 由於房地產價格的下滑,金融企業、尤其是地區性銀行的財務狀況會受到很大影響。而導致當前房地產市場無法企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失業問題。
從金融行業本身來講,隨著形勢的惡化,金融行業勢必大幅裁員。而對於非金融行業來講,今年年初裁員可能也無法避免。
在就業形勢沒有見底之前,房地產價格下跌沒有到底。隨著就業局面惡化,普通美國人對未來工作安全和收入安全非常擔心,就業的前景不明朗,他們購 買住房的意願降低,房地產的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住房貸款公司和銀行持有的住房按揭貸款、信用卡債務、公司債券、地方政府債券、違約和破產的情況會進一步 增加。從這個意義上講,金融危機還會持續。預計到今年第二、三季度,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將達到最深的程度。
華爾街只能求自保
記者:美國很多人批評金融企業拿到政府的資金之後,並沒有投放到信貸市場,一些企業寧可把資金用於併購也不肯放貸,您認為這個觀點是否有問題?您怎麼看政府在救市中的角色?
陳志武:不管是摩根士丹利還是其他銀行利用政府援助的資金進行併購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從華爾街公司運作的角度,他們不僅需要考慮今天的事情, 也需要通過併購為今後進行佈局,這也是資本投放市場的一種方式。我覺得這方面不應該有太多的指責,金融企業的目標是讓自己企業利益最大化。
美國的金融機構正在經歷一個去槓桿化的過程。企業需要利用政府提供的資本支持,要在保住自己企業的同時降低自己的槓桿率,對資產進行組合。如果 沒有政府輸血的話,華爾街金融機構去槓桿化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會更大。對於政府救援資金的使用,不能僅從政治的角度來理解,美國議員們 過於從絕對的角度看問題,要求金融企業做這做那,這不是很現實。
保護主義加劇傷害
記者: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最近公開批評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您怎麼看奧巴馬上台後中美兩國的經濟關係?
陳志武:總體判斷,相對於小布什和保爾森來講,奧巴馬的貿易政策更傾向於保守。在預選的時候,奧巴馬與希拉里都舉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旗幟。但是在 與麥凱恩辯論的時候,奧巴馬其實有些變化。奧巴馬選舉前就一直標榜要保護美國的工人,保護美國的製造業,上台之後他究竟有什麼動作還有待觀察。我認為,他 上台後會更加面對現實,目前的世界貿易體系已經把國家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如果美國採取過分的貿易保護主義,會對處於危機中的世界經濟造成傷害。
因此,從原則上講奧巴馬存在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其實際行動需要謹慎觀望。在目前的局面下,中國維持貨幣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中國來講,升值不現實,但同時也要避免貶值給保護主義造成口實,目前維持住自己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就是最大的成功。(南方日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