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

美股評論:牛市開始了嗎?

  【MarketWatch紐約12月12日訊】所謂復甦,究竟應該是怎樣的一種表現?

  11月20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當日以巨大的交易量收於7552.29點,這是一個誰都無法忽視的事實,多少個股已經跌到了自己熊市的最低 點,而多少沒有,都已經不再重要。之後,儘管道指又上演了幅度高達17%的反彈,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市場的劇烈波動已經嚇破了人們的膽子,幾乎沒有任何人敢 於站出來宣稱復甦其實已經開始。

  復甦的說法看起來的確有些脆弱,太多的現實理由可以用來對它進行質疑。比如說,全球經濟衰退的局面正在惡化之中,房地產價格下跌的路還沒有走到終點,消費者的情緒已經不應該用悲觀,而應該用絕望來形容,等等。

  不過,我們也必須明白,牛市的誕生,通常都是在這樣的黎明前的最黑暗的時刻。假如我們大聲宣佈杯子是半滿而不是半空,我們就真的會被駁斥得體無完膚嗎?還是看看歷史統計數據給出了怎樣的提示罷。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不計當前這一次,我們總計經歷了十一輪熊市。我們對於熊市的界定,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就是市場較之前的頂點至少下跌 20%。在歷次熊市當中,道指跌幅最少的時候是21%,最多的時候是45%,平均下來的熊市歷史跌幅為30%。(相反,其間牛市的漲幅最低是29%,最高 是396%,平均為136%。)

  長與短

  從歷史數據看來,我們要宣佈在今日的市場上,熊已在冬眠,牛已在闊步,的確是難以找到太多的支持。在史上這十一次熊市之後,道指平均是使用 8.5個交易日復甦5%,用18個交易日復甦10%,用50個交易日復甦15%。(這裡使用的是平均數字,每月的交易日數量略高於21天。)

  今年,道指在大跌次日的11月21日一天就收復了6.5%的失地,而在下一個交易日又上漲了5%。再過兩個交易日,11月26日,道指的收盤點位較之低點就已經高出了15%。看上去,這反彈實在也太過迅速了,似乎並不合乎復甦循序漸進的節拍。

  就我所掌握的知識,我們的確沒有什麼過硬的標準可以拿來判斷一輪漲勢究竟是牛市的開端還是熊市的中期盤整的。不過,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不妨暫時設定一個標準,比如上漲20%。

  在前面說過的那十一次熊市之後,道指平均是花了80個交易日才達成了上漲20%的目標,以我們習慣的正常時間計算,就是將近四個月。不過平均數 字是平均數字,每一次的具體情況也是彼此不同,比如1982年只用來27個交易日,而1966年卻用了141個交易日,即近七個月。

  至於這一次的熊市,假如以11月20日為底部,則上漲20%就意味著指數需要收於9062.75點,我們目前還沒有達到這樣的目標。

  可是,即便我們達成了20%的漲幅,我們就可以宣佈牛市開始了嗎?假如以20%為牛市開始的標誌,則我們這個世紀最初的幾年中就將是兩次熊市, 而不是一次了——以道瓊斯威爾夏5000指數為指標,市場在2000年1月14日至2001年9月21日期間下跌了35.5%,之後至2002年3月19 日期間,市場上漲了22%,然後至2002年10月9日期間,市場再度下跌了32.6%。

  或者,我們是應該將門檻提高到25%的水平。從這一標準出發,我們會看到道指在過去十一次熊市之後的復甦平均使用了193.5個交易日,大約相 當於九個月。其中,用時最長的是1978年至1979年的611個交易日,最短的是1982年的40個交易日。至於當前這一輪牛市,道指必須收於9440 點,才能比11月20日高出25%。

  那麼,當前這樣的快速復甦是否能夠持續呢?歷史提示是既有積極一面,也有消極一面。1982年40天25%的復甦之後是一次長達五年的牛市,道 指在這牛市當中上漲了250%。1974年是復甦次快的一次,道指用來35天上漲了20%,47天上漲了25%,但是之後的漲勢只持續了十九個月,就再次 被熊市吞沒了,而新一次的熊市持續了十七個月,之後道指足足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才完成了上漲25%的任務。

  時間與地點

  至於說誰會成為市場走出熊市的領漲板塊,這方面就更加沒有什麼規律可循了。惟一還算得上規律的,恐怕也只有一條:在熊市中遭受打壓最厲害的,很可能就是復甦最迅速的,但是即便這所謂規律,也有著許多的例外。

  在2000年至2001年的低迷時世,道瓊斯威爾夏5000指數下跌了35.5%,其中表現最差的行業是科技、電訊和工業。在之後的復甦階段,科技和工業都爬到了十大行業的上半區,可是電訊卻依然在下半區徘徊。

  在2002年的低迷當中,科技和電訊再度成為重災區,這一次它們的夥伴是公用事業。在之後的復甦中,科技和電訊成為了先鋒,它們身邊的不是工業,而是金融,至於公用事業,一直沒有爬出下半區。

  那麼,今天的市場究竟可能向怎樣的方向發展呢?

  鑑於金融服務類股(尤其是銀行類股)是當前危機最大的受害者,我們或許應該對它們在復甦中的表現寄予希望,但是考慮到行業本身存在的巨大問題, 這種預期就大有調整的必要了。反過來,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打算拿金融類股表現當作復甦指標的想法也是不切實際的,至少不適合當前的熊市。

  儘管歷史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機械地自我重複,但是有些線索終歸要比沒有的好。從這一考慮出發,我還是努力找到了三條線索:

  ——或遲或早,熊市總是要結束的。當然,牛市也是一樣。這似乎是廢話,但是當前市場的狀況的確讓很多投資者開始迷失,忘記了最重要的事實。

  ——市場從熊市迅速復甦,往往會讓投資者更加小心翼翼。畢竟這種復甦繼續或者結束的可能是一半一半。

  ——假如按照歷史最糟糕的情況,準備好等待九個月再投入牛市的狂歡,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等到2009年8月,當然前提是11月20日確實是底部。

  我們應該牢記住這一切,這不是具體的投資策略,卻是關乎投資紀律的原則。歷史並不是可以預見未來的水晶球,它只是曾經發生的事情的記錄,哪怕我們有時會恍惚有昨日重現的感覺。

  (本文作者:John Prestbo)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