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如下:
大國間的角力,如同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漫漫長途中,你追我趕,交替領先。一不小心,就會失去位置,失去時間。
回顧戰後大國發展史,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就是「失去十年」。英國戰後從1945年到1955年,被稱作憂鬱時期的「失去十年」。十年間,大英帝 國完成了從世界霸主到一個二流國家的痛苦蛻變。從1966年到1976年,中國因文革內亂而「失去十年」。十年間,中國內鬥不止,「經濟瀕臨崩潰邊緣」。 上世紀90年代,日本因泡沫經濟破滅而「失去十年」。十年間,股市低迷,經濟蕭條。同樣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俄國因為國家解體,也「失去十年」。十年 間,經濟滑坡,民生凋敝。
英國、中國、日本、俄國,都是國力排行榜上的前列國家。然而,「失去十年」,彷彿成為大國的宿命。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留下的是教訓,還有悔恨。
如今,美國似乎也面臨著類似宿命:發源於房地產市場的次貸危機,演變成暴烈的金融風暴,並開始衝擊其他產業。聯邦一次次的救市行動,動用的資金累計超過萬億美元,都似乎打了水漂。危機底部何在?深不可測。悲觀情緒籠罩著華爾街,更籠罩著美國。
「失去十年」,原因大抵出自內部。中國文革是禍起蕭牆,自亂陣腳。日本是製造泡沫,自取其禍。俄國更是內部爆炸(implosion),自廢武 功。這一次,美國也是在極其有利的大環境下,自己把自己玩殘了。其實,從越戰泥沼和經濟衰退,美國經歷的重大危機並不少,「美國衰落論」幾度盛行。上世紀 60年代,歷史學家湯因比就曾指出,美國正在犯當年羅馬帝國和大英帝國同樣的錯誤。1987年,耶魯大學教授保羅•肯尼迪推出暢銷書《大國的興衰》,認為 美國因擴張過度(over-extension)而走向衰落。但美國一次次逃脫宿命。在世紀之交,美國處於沒有對手、顧盼自雄的寂寞巔峰。
但這一次,美國還能逃脫嗎?發源於房貸市場的數千億次級貸款,經過衍生工具的層層放大,已經有了數十萬億的規模。大規模救市所動用的資金實屬杯 水車薪。而且,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先使未來錢,不僅將使未來美國國債高築,新總統難有作為。更重要的是,將使得美國的資源,從其他優先項目中轉為危機救 援。產業升級、健保,尤其是對高新技術的投資,將不可避免地減少,這對美國經濟和國力的傷害將是長遠的。正如諾貝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表示,形容這次美國經 濟下滑的最佳字母既不是V(來得急促但持續時間短)也不是U(下滑來得緩慢,但持續時間長),而應是L——意味著這次衰退不但下跌幅度大,且相當長時間都 會停在谷底。
金融危機不僅給美國帶來硬實力的虧空,更造成軟實力的流失。為害最烈的,不是金錢的化水,而是模式的幻滅。以投資銀行為主導的美國金融模式的幻 滅,以消費為主導的美國經濟模式的式微,自由主義至上的美國模式的露怯,動搖的是美國的國本。這次危機,不僅是主張國家干預的凱恩斯壓倒了「正統」的新古 典主義的弗裡德曼,更令美國人恐懼的是, 在福山等自由主義者判定民主自由主義為「歷史的終結」後不出幾年,「社會主義」的幽靈居然徘徊在美洲大地。
美國要走出此次危機,無非有三種途徑:第一,轉嫁危機:利用其霸主的身份和美元的特殊地位,大發國債,向別國輸出通脹。這是美國曾經做過、也正 在做的事情。第二,發動戰爭:歷來發動戰爭是製造需求、轉移危機的秘方。但在美國已深陷伊阿兩場戰爭的情況下,此招還能否管用,要打一個問號。第三,反求 諸己,調整經濟機制和產業結構,啟動新技術革命。如同以電腦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使得美國上世紀90年代擺脫「日本第一」的噩夢一樣,以新能源 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也有可能再次使美國鳳凰涅磐。
美國這次「失去十年」,似乎難以避免。但即使美國「失去十年」,包括中國在內的競爭者,綜合國力與美國相比,還是差距太大。美國模式以外的替代 模式還未成熟。美國還擁有得天獨厚的稟賦和實力,和強大的自我調整能力。國際競爭的馬拉松格局,會因此調整,但還不至於顛倒,更不會宣告終結。
個人覺得美國要走出此次危機會傾向用弟一及弟三種途徑居多,即大發國債及調整經濟機制和產業結構,啟動新技術革命方式。雖然美國大發國債會使美元大幅貶值,觀乎環球局勢,似乎還是會以美債投資較為上算,所以各國還是會繼續買美債,另外,經過這次金融風暴後,美國銀行體系必然會改變,例如投資銀行消失,銀行監管更為規範化,洐生工具消失... 另外,如果美國投放資源去新技術,最有可能估計是創新能源(如大陽能,電能汽車等)和生物科技(如生物複製技術等)。現在世界形勢還不是以往那種掠奪式的霸權主義,加上伊戰的教訓,美國應該不會輕易發動戰爭,否則,北韓和伊朗就岌岌可危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