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中國增持美國國債是無奈選擇

  美國財政部最新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截至8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5410億美元,比7月份增加223億美元,創今年以來月度增量之最。

  接近外管局的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中國增持美國國債是一個無奈選擇。「持有其它幣種資產風險可能更大。」該人士稱,全球金融風暴之下,中國現實的選擇只能是繼續增持,「但會就增持的具體細節與美方進行磋商。」

  截至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突破1.9萬億美元,2萬億大關已在眼前。由於中國外匯儲備中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而美國金融危機前景難料,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稱,中國外匯儲備正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他強烈建議「慎買美國國債」。

  安全性第一

  上述消息人士稱,中國繼續增持美國國債主要是從安全性和流動性角度考慮的。同時這與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結構有密切聯繫。

  他分析,雖然美國經歷了金融危機重創,但從目前的結果看,歐盟受損更嚴重。僅就雙方救市規模看,歐盟總計劃超過2萬億美元,而美國僅8500億 美元,歐盟財政赤字將來可能更嚴重。歐元對美元前期有高估,現在已在走低,未來可能跌得更厲害。日本長年經濟低迷,也不是好的投資對象。

  從產品種類選擇看,黃金本身價格波動比較大,安全性差。黃金交易大多並不是現貨交易,且購買量大時不易操作。該人士稱,「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龐 大,外匯投資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國際市場關注,買什麼,什麼價格都要漲」。此外,從流動性看,黃金顯然不及美國國債。購買石油目前可能是個好時機,但它屬於 戰略物資,大量購買容易引起其它國家的猜疑,造成國際糾紛。更何況,石油價格波動很大,投資石油未必滿足安全性原則。

  從現有外匯儲備結構看,多配置美元資產也在情理之中。由於中國長期以來的外貿順差主要是對美國,美元在中國外匯儲備中佔有很高比例(超過2/3),「從幣種結構匹配要求看,多配置美元資產是必要的。」

  聯合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晶表示,由於市場恐慌認購者增加和美國降息因素,近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在震盪下降。記者查閱當地時間18日美國國債收益情況發現,除1年期國債價格與收益比略有微升外,其它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余永定指出,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損失是肯定的,現在要爭取的最好結果是不出現大面積的違約。「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不要輕易再買美國國債了」。

  他分析,美國救市需要投入的資金將不下1萬億美元。要籌得這些資金,不外兩個途徑,一是大發國債,二是大印美元,無論採取哪一種,受損的都是債權國。「購買越多損失將越大。」他認為中國的當務之急是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變長期以來過分依賴外貿出口的被動局面。

  國債和股權投資雙管齊下

  10月18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論壇上,多位專家認為,金融危機將使美國經濟受到重創。「最壞的時候還沒有到來,危機下半場可能擊垮一批銀行、對沖基金、保險公司。」宏證券源結構融資部總經理宋鴻兵稱。而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指出,危機對美國的影響可能是長久性的,「這個冬天可能不太冷,但這個冬天可能很長」。他提醒不要對美國經濟明年復甦報太大希望。

  與會人士提議增加對美國的股權投資,減少美國國債投資。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校長華生認為,美國財政赤字目前已經創近年新高,為救市大舉國債, 赤字情況仍會增加。從美國目前出口情況看,形勢亦不容樂觀,長期看美元貶值無疑。他建議對外匯儲備結構進行大幅調整,將國債資產盡快轉變為股權資產。

  一國有大行全球金融市場部副總稱,目前市場價位很低,股權投資確實是個不錯的機會,目前各大行都在密切關注。但他指出,股權投資風險仍然很大,一是很難準確摸清美國問題金融機構的家底,二是中國銀行業人才儲備不足,併購後不見得能選出合適的高管去運營管理,稍有不慎,可能得不償失。從操作上目前也存在一定障礙,美國對外資併購其金融機構規制非常嚴格,而且在政治上有很在牴觸情緒。

  不過,他強調國際化是中國銀行業的必走之路,「謹慎並不意味著就不會股權投資」。對於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他建議購買美國國債和股權投資同時操作。

  今年9月,中國銀行收購法國羅希爾銀行。在入股條款中雙方協定,如果羅希爾銀行在交易期間「發生違約或具有重大不利影響的情形」,中行則有權終止投資者協議。「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中國股權投資要有相應的機制鎖定風險」。上述全球金融市場部人士稱。(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