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股價的112元到現在的26元,從千億再融資到超過200億元的海外投資損失,中國平安的2008年似乎並不平安。
國慶節後,中國平安宣佈因持有富通集團4.99%股權而進行人民幣157億元的資產減值,並取消了斥資21.5億歐元收購富通集團旗下資產管理子公司50%股權的計劃,但富通復盤後的報復性暴跌依然令中國平安的股價難覓安全邊際。
至10月16日,中國平安「十一」後跌幅已超過22.4%,高於同期大盤跌幅近7個百分點,並創出26.01元/股的新低。而在香港市場上,中國平安H股10月14-16日連續3個交易日累計跌幅也超過21%。但兩地價差超過一度超過35%,平安股價究竟價值幾何?
浮虧超228億
跌破1歐元的富通對中國平安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
歐洲市場10月16日收盤富通集團報0.873歐元新低,遠低於中國平安每股19歐元的初次買入價。
以此計算,中國平安持有富通股票1.21億股,原有的238.74億元人民幣初始成本賬面值僅剩不到10億元。
今年上半年中國平安利潤總額為71.19億元,考慮到157億元的減值計提以及三季度的權益投資情況,國泰君安預計,三季度中國平安可能出現巨額虧損,虧損金額超過60億元,每股虧損接近1元。若繼續計提減值準備,則中國平安2008年全年虧損將更明顯。
東方證券分析師保險行業資深分析師王小罡指出,是否繼續計提減值除了考慮富通的股價是否超跌且具有持續性,還要看它的三季報淨資產表現,平安計 提157億元減值準備後,對富通集團投資餘額約合8億歐元,佔其4.99%股權,意味著如果富通市值能達到160億歐元,那麼平安未來可不再計提減值準 備,但這要看富通三季報數據和後續表現。
關於計提標準,中國平安集團新聞發言人盛瑞生稱,公司嚴格按照相關會計準則,將股價下跌的嚴重性和是否屬於短暫下跌作為是否計提的兩個重要衡量標準,未來,公司將嚴格按照相關會計準則對待富通的各種變化。
王小罡認為,完成一系列交易後,富通集團將從「銀保雙頭鷹」解體為國際保險公司,盈利潛力可能下降90%以上,其08年中報及07年報顯示,國際保險業務盈利佔比約6%左右,意味著平安的投資回報率可能大大低於預期。
有平安內部人士稱,投資富通的損失不會對平安造成傷筋動骨的影響,「投資決策的過程很仔細,反覆調查,但這種系統風險很難預估。一方面,我們對全球風險的判斷還不夠全面,另一方面,也是受客觀大環境——系統風險的影響。」
價值重估
實際上對於保險公司而言,計提減值準備的損失是一次性的,根據平安證券分析師的計算,計提157億減值準備對中國平安A股股價的影響一次性在3元左右,富通的虧損已反映在下跌中。多數分析人士認為,富通投資損失不會威脅平安整體財務健康。
在香港市場,外資投行顯然對中國平安計提減值準備並不意外,雖然因其利潤影響紛紛調低目標價,但多數維持原有評級。
瑞信指出,中國平安將把精力全部轉向主業可能是最好的結果。高盛也表示,減值損失影響僅屬一次性,不會影響內含價值,維持明後兩年盈利預測不變。
而許多分析師認為,中國平安A股已經非常接近最謹慎的估值。
根據國內分析師們的估值方法,按照保險公司的內含價值估值方法,假設降息影響其投資回報率下調100bp,長期投資回報率4.2%-4.5%, 非壽險業務中現金按1倍PB,產險、銀行、證券按1.5倍估值,最保守按新業務乘數10倍計算,考慮到平安投資富通的浮虧以及稅務檢查,平安的A股股價最 低25元。
但兩地相比,A股的投資者似乎更加「謹慎」。
雖然近日來中國平安A、H股均表現為下跌態勢,但是從今年3月起兩地股價出現價差,且不斷擴大。10月13日,中國平安A股收29.94元而H股收45.6港元,A股相對H股最大折價超過35%。
「顯然,國內投資者對投資富通虧損以及今年再融資等一系列事件的反應更大一些,國內投資者還是看趨勢,香港投資者對遠期收益相對樂觀,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香港市場沒有大小非。」一位保險行業分析師稱。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中國人壽A、H股也出現一定程度折價,但是橫向看,也許同類保險公司中海外投資者對平安的股權結構、治理結構、經營理念更看重。
「在目前的宏觀環境下,利率下調對保險行業整體弊大於利,保險公司的利差減少,而就平安而言富通的事情還沒有結束,短期內看不到能支撐其價值的理由。」一位曾經重倉中國平安的基金經理選擇了放棄,近日已將中國平安逐漸拋售。
Topview數據顯示,小非依然在減持中國平安。從10月6日-15日,平安證券深圳八卦三路營業部淨賣出8.08億元,光大證券北京月壇北 街營業部淨賣出3.22億元,中國建銀投資證券北京方莊群芳園營業部淨賣出2.37億,其中平安證券深圳八卦三路營業部正是中國平安大小非所在地之一,從 今年3月3日中國平安31.2億限售股解禁後,該營業部已淨賣出中國平安126.48億元。
而同期,基金單個席位最大淨買入和淨賣出均超過1億元,部分程度也說明基金對中國平安的分歧。而整體看,基金共淨買入中國平安12.67億。但上述北京基金經理認為,買入者應多為是配置資金或短線資金。
雖然國內分析師也會給出中國平安買入或增持評級,但是有人坦言,這些評級是對機構投資者而言,而他們主要關心優於大盤表現的相對業績,並不等於短期能獲得絕對收益。
深圳某知名私募表示,若中國平安低於25元則考慮建倉。
而王小罡指出,就保險行業而言其投資收益的最壞時刻也許已經過去,但在目前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內含價值或淨利潤等指標的表現,在年底或明年可能才到最壞時刻。(經濟觀察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