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規劃的提出,將引導船舶行業在應對危機的同時,完成產業升級和行業整合的大變化。
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幫助造船業度過難關的措施,諸如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力度, 加快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和單殼油輪淘汰,積極發展遠洋漁船、特種船、工程船、工作船等專用船舶,擴大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國際市場份額,發展 海洋工程裝備,支持造船企業研究開發新型自升式鑽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裝備,鼓勵開發海洋工程動力及傳動系統等關鍵系統和配套設備,等等。
這對於正面臨困境的船舶行業而言,可謂是下了一場及時雨。該計劃的實施,一方面將引導解決船舶業融資難的問題,保證企業按期交船;另一方面支持了企業加強技術改造,調整產業佈局,實現產業升級。
打開資金桎梏
從去年開始,國際海運市場行情大幅度逆轉:國際貿易量減少,海運需求萎縮,加上歐美市場金融信用全面收縮,船東融資難度加大,投資信心銳減。主 要以出口為生的我國船舶企業,獲得的定單遽降,而且在「接單難」的同時,船東付不起後續船款,已經在建的船舶又面臨「交船難」的重大考驗,困難環環相套。
中國船舶工 業行業協會初步分析,預計2009年,我國新接訂單僅為2000萬至300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8.4%至65.6%。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 經理王勇介紹,2008年底至今,滬東中華幾乎沒有接到新船訂單,2009年上半年接到新訂單的數量也將十分有限,預計2009年下半年才陸續會有成交出 現。
船企訂單量下滑,預付款減少,導致企業現金流下降;另一方面,銀行對造船業信貸收緊,企業在沒有現金流入的同時,以前的訂單還要繼續生產,使得很多船企的資金周轉出現困難。
「船舶工業最需要的就是金融方面的支持」,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濟師汪錦星表示。
正是因為看到了船舶工業所面臨的巨大困境,在去年11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提出了制定造船業振興計劃,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人士表示。
規劃從信貸、稅收、船舶報廢更新等五大方面支持國內造船業的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船舶出口買方信貸資金投放;將現行內銷遠洋船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長到2012年。
中信證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師郭亞凌表示,這將是對船舶行業短期內見效最快的利好。它意味著船東將會獲得較為寬鬆的資金貸款,保證了造船企業的訂單不會被撤銷,激活了潛在的市場
江蘇熔盛重工董事長兼總裁陳強指出:「加大出口買方信貸應該是短期內見效最快的利劍。」熔盛重工去年8月3日在上海簽訂了為巴西淡水河谷建造 12艘載重40萬噸、總值16億美元的超大型散貨船合同,其空前的訂單總價一時引發全球關注。即使這樣一家大船廠,也迫切需要銀行提供出口信貸。
浙江省台州市的一家民營船企的總經理表示,民企的造船資金來自多個小股東的集資,自2008年四季度以來,新船無人下單、在造船遭遇棄船等現象 日益增多,目前船企應對風險、確保生存的頭等工作,是將在造和已造的船舶銷售出去。「造一條船前期投資大,生產週期又長,如果後續接不到新訂單,預付款減 少,前期的船又賣不出去,船廠的現金流將出現斷裂」。
不僅實力弱小的民營船企急著要出貨,老牌的國營大船廠也害怕滯期交貨:中船黃埔造船公司總經理陳忠前表示,公司在爭取新訂單的同時,首要任務是 力保交船;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公司總經理王勇也表示,為防範在建船舶和手持訂單遭遇壓價、延期交船甚至棄船的風險,目前公司經營重點逐漸從接單向交船轉 移。
此外,規劃將現行內銷遠洋船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長到2012年,業內人事指出,這意味著內銷的船隻也將獲得財政政策的支持。以前只有出口船隻才能享受到17%的退稅,現在可能將是四大航運公司的內銷遠洋船也將獲得此項財政支持。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證監會新股開閘,希望能再照顧一下船舶工業,讓更多的船企上市,並希望在再融資上也能得到照顧。
抽言:
以出口為生的我國船舶企業,在「接單難」的同時,船東付不起後續船款,在建的船舶又面臨「交船難」的重大考驗,困難環環相套。
推動產業升級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2008年,我國造船完工量達到2881萬載重噸,佔世界總量的29.5%,是世界第二大造船國。但中國船舶行業在造船設施、效率、質量等方面,和世界造船強國相比,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據瞭解,日本、韓國等造船強國的本土化設備裝船率超過80%,而我國尚不足50%,主要船舶配套設備專利還需要從國外引進,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和總承包一片空白,部分高技術船舶仍然需要國外設計。
自主創新不足,產品性能低,使我國船舶工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自主設計開發30萬噸級特大散貨船的能力,並且接連獲得出口定單,但是,其中的動力系統仍然依賴進口,別看體積不大,價值佔整條船的40%,一大塊利潤外流。
《規劃》直指上述不足,提出加強技術改造,提升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設計開發能力,並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安排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加快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和單殼油輪淘汰,支持高技術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重點配套設備開發。
「海洋工程裝備具備十分良好的前景,有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中國船舶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文軍表示,規劃的提出,將引導船舶行業在應對危機的同時,完成產業升級和行業整合的大變化。
加快自主創新和優化產品結構,是加快我國船舶發展方式轉變的一項重要措施,譚作軍表示,振興規劃提出「加強技術改造,支持高技術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重點配套設備研發」等措施。奠定了造船業的未來調整基調,有利於行業的長遠升級和增強整體競爭力。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指出,我國造船企業要充分利用這次危機帶來的行業調整時機,加快能力建設步伐,積極推進新工藝、新技術,做到造修結合、造船與海洋工程結合、造船與非船結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適時進行低成本擴張,做強做大主業。
核心技術開發能力不足,還表現能力過剩問題主要在低端造船上,而高技術品種則不足,所以規劃提出加快行業重組。
專家指出,近年來,造船業低水平、重複建設現象嚴重,5萬噸級以上造船設施能力超過6000萬噸,而2003年僅有800餘萬噸,手持訂單中散貨船超過60%,技術含量低、產能嚴重過剩。
去年以來船舶市場的低迷,將這種產能過剩和粗放型增長的弊端進一步放大。所以,國務院的規劃鼓勵企業兼併重組,有利於提高產業集中度,降低重複建設現象。但是,規劃只是一個導向性的文件,實施起來尚需更具體的政策措施。
當前,我國船舶行業正處於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時期,制定和實施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計劃,對於鞏固和提升我國船舶工業的國際地位,促進國民經濟較快平穩發展,有著重要戰略意義。(中國報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