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世界銀行:中國產能過剩風險開始抬頭

  上週,世界銀行發佈最新的《中國經濟季報》指出,中國的實體經濟受到了全球經濟危機的巨大衝擊,但目前還沒有出現太大問題。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影 響之所以比其他國家來得要小,是因為中國不依賴國外資本支持經濟增長,銀行業基本上未受國際金融動盪的波及,同時存在採取大規模財政和宏觀經濟刺激措施的 空間。然而,隨著全球危機的加劇,中國的出口已受到重創,並正在對社會投資和市場情緒產生影響,對製造業的影響尤其明顯。世界銀行預計2009年GDP增 長6.5%,比2008年11月底的預測低1個百分點,下調的主要原因是國際經濟前景更不容樂觀。

  世界銀行最近大幅下調了對2009年全球GDP和全球進口的預測。據此,預計2009年中國出口將繼續萎縮。而過剩的產能有可能會導致今後幾年 社會投資的減弱、就業崗位增長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減緩、對價格的下行壓力,出口產品轉為內銷以及進口替代的加強。然而,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堅實,決策者應該 將政策的重點從過於強調短期的GDP增長目標轉移到更多地關注結構調整和改革上。

  中國經濟受到很大衝擊

  上週,世界銀行發佈最新的《中國經濟季報》指出,當前的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對生產和貿易的影響巨大且範圍很廣。據估算,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 工業產出下降4.5%,按季節調整後的年變化率(SAAR)則下降20%,生產經濟增長全球性跳水,中國也大幅減速。幾乎所有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2008 年第四季度的GDP都出現同比大幅度下滑。第四季度全球GDP可能下降了5%(季節調整折年率),2009年第一季度預計出現相似幅度的下降。在工業產出 創紀錄下降的背景下,世界貿易增長在2008年迅速減緩,年終幾個月的世界貿易量出現負增長。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國際金融危機雖然對中國金融體系的直接影響有限,但中國的實體經濟還是受到了很大衝擊。在 2006~2007年經濟(輕度)過熱之後,2008年GDP增長逐季度穩步下滑。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經過季節調整後的中國第四季度GDP與第三季度相 比,增長率為2.5%,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8%。儘管這些數據好於其他國家,但對中國來說是很大的下滑。

  全球性危機的加劇對中國的出口衝擊很大。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危機加深,並擴展至世界其他地區,導致很多新興市場的需求下挫,也使中國2008年 11月的出口額出現大幅下跌。由於出口市場繼續受到抑制,2009年前兩個月按美元計算的出口平均下降21%。2月份的出口下降尤為明顯,加工貿易和一般 貿易均是如此。在1月份之前,進口的增長一直落後於出口的增長,儘管其增幅仍高於其他大部分國家。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去年原材料庫存的結果。2月份原材料的 進口似乎有所回升,但目前還很難判斷這一回升的可持續性。在價格方面,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也造成了進口額的下降。貿易順差在持續3個月達到平均400億美 元之後,2月份驟然下降至48億美元。

  貨幣政策的放鬆使銀行貸款增加,有助於刺激經濟活動。中國貨幣政策立場發生重大轉向之後,銀行貸款迅速增加。2009年前兩個月平均每月新增貸 款1.3萬億(高於GDP 的4%),1~2月份信貸總額增長了24.2%。新增信貸當中很大一部分是短期票據融資(1月份它在新增貸款中佔40%)。這其中一部分是為滿足企業在前 一階段信貸緊縮之後對短期信貸的需要,但也有一部分可能是為套利而產生的「虛」需求。最近幾個月,在央行大量增加流動性之後,票據融資的利率變得很低。雖 然它仍高於銀行在央行的儲備金利率,但遠遠低於正常銀行貸款利率,甚至低於短期存款利率。基於套利目的的融資與經濟活動無關。但至少可以說信貸困難已不再 是對經濟活動的一個系統性制約因素。無論如何,即使將票據融資排除在外,銀行發貸仍有大幅增長,2月份同比增長18.9%,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投向基礎設施 項目。然而,發貸之所以能迅速增加的另一個原因也許是因為銀行現在可以迅速將錢投向過去已獲批准、但由於至去年10月為止的信貸緊縮限制而無法開工的項 目。

  因此,使得國內經濟較國外需求來說保持了較好的態勢。近期的一些數據——如工業銷售數據和採購經理指數(PMI)——也證實了這一點。

  社會投資將繼續放緩

  政府主導的投資勢頭強勁,而社會投資放緩,這種模式還將持續。由於房地產銷售低迷,儘管近期出台了刺激樓市的措施,房地產業投資仍繼續走弱。其他領域的社會投資也開始放緩,如由於出口和盈利前景黯淡及產能過剩,製造業投資大為減緩。

  自去年11月以來的經濟活動使得企業的庫存開始減少,但庫存積壓量看起來並不很大。從去年中開始,經濟下滑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許多製造業企業 已開始減少原料庫存。但另一方面,在去年下半年的大部分時間,中國製造業的各個行業都出現了製成品庫存的上升。由於需求的突然下降,使得工業品銷售的減速 先於生產的減速。這在如鋼鐵之類的重工業行業尤為顯著,其他行業也存在這一問題。從製造業總體來看,庫存積壓的規模不算太大。自12月以來,PMI顯示製 造業各行業都在去除製成品的庫存,尤其是諸如鋼鐵之類的重工業部門。去庫存意味著即使銷售回升,也不會迅速反映在生產上。然而,PMI和鋼鐵行業的具體數 據表明從需求衝擊發生到企業去庫存過程的開始,兩者之間間隔的時間並不很長。而且,製成品庫存與銷售之比(12個月移動平均,從2008年1月的 54.9%增至11月的55.8%)的增長並不很大。因此,今後一段時間庫存積壓對生產的抑制將不會太大。實際上,2月份PMI 數據顯示去庫存化的速度已有所回落。

  消費增速放緩但水平仍高

  消費增長有所放緩但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儘管由於經濟形勢和勞動力市場前景惡化而增長放緩,但消費依然保持穩定的增長水平。第四季度大型零售商 的零售額同比實際增長率降至約12%,增長減緩的產品主要是汽車和與住房相關的非必需品。春節期間的零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實際增長了13%。

  世界銀行預計私人消費增速將有所放緩,但增長仍十分可觀。在城鎮地區,名義工資和就業增長都將減速,而消費者信心儘管還沒有像其他許多國家那樣 急劇惡化,但也已大幅下滑。如果今年城鎮平均名義工資增長比2008年低4~5個百分點,城鎮就業增長下降3個百分點,將財政補貼考慮在內,城鎮名義可支 配收入增速2009年可能相對2008年下降5個百分點。但是由於CPI通脹也下降了5個百分點,城鎮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速不會比2008年的水平低太多。 考慮到由於消費者信心減弱及未來不確定性增加所造成的家庭儲蓄率升高的因素,城鎮消費增長將比去年低,但仍較為可觀。

  勞動力需求的減弱對勞動力市場造成了很大壓力。官方公佈的城鎮人口失業率在2008年一年間上升了0.2個百分點,增至4.2%。然而,由於大 量勞動人口(包括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在內)不列入失業登記範圍,這個數據實際上只反映了勞動力市場所面臨的真實壓力的一小部分。根據農業部所做的一項調查, 到今年春節前已有2000萬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失去了工作(佔總數的15%)。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估計,在7000萬返鄉過春節的農民工中,有約5 600萬人節後返城,其中約1100萬人在3月初還未找到工作。

  世界銀行認為,勞動力市場的疲軟狀況勢必持續。據世界銀行估算,非農GDP增長每降低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損失540萬個非農就業機會。就 2009年來看,GDP大約低於潛在增長能力3個百分點,但年初的增速可能更低;這意味著由於經濟增長的減速,全年非農就業將減少1600萬~1700 萬,而其峰值可能在年初高達2000萬~2500萬。世界銀行的這些估算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年3月初所作的估計大致相符。

  經濟下滑進一步增加了通脹的下行壓力。隨著食品、石油和原材料價格回落,通貨膨脹率已經降至低位。當前原材料價格已經低於一年前的水平,這是導 致生產價格指數(PPI)和消費價格指數下行壓力的主要因素。2月份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了1.6%。此外,企業將出口產品轉為在國內市場銷售以及國內產 品替代進口的努力也開始對價格形成下降壓力。

  公司盈利空間可能再惡化

  公司盈利狀況在2008年下半年有所惡化。公司利潤在持續五年多的快速增長之後增幅出現急劇下降,重工業尤為突出,但機器製造業和輕工業行業也 有所下降。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遠遠快於生產價格指數(出廠價格)增長,使得核心製造業的利潤受到擠壓。另外,需求的放緩也已經開始對公司利潤產生影響。不 過,近期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跌應有助於減輕經濟下滑對利潤的不利影響。

  由於原材料價格降低及產出缺口的擴大,2009年的通脹壓力將非常小。出口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疲軟及由此產生的過剩產能正增加通脹的下行壓力。隨著出口企業轉而將產品銷往國內,價格和利潤可能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

  經濟下滑造成的價格下降壓力將擠壓公司盈利空間。今後一段時間,原材料價格降低有利於增加製造業利潤。但另一方面,由於外貿企業產品內銷,國內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因而利潤的下行壓力將有所增大。

  中國仍可能保持高於其他國家的增長速度

  持續的全球經濟動盪將抑制2009年和201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這種抑制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出口和社會投資的影響。然而,中國仍可能保持高於其 他國家的增長速度。當然,中國依然難以逃脫全球經濟疲軟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政府主導的經濟活動在整體經濟中所佔的比例畢竟有限,既不可能也不應該被用來完 全抵消市場經濟活動減弱的壓力。2009年經濟增速將會大大低於潛在增長速度。過剩的生產能力將導致社會投資減弱,減緩就業的增長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對 價格和利潤產生下行壓力,並增強出口轉內銷及進口替代。

  2009年全球金融市場很可能仍保持緊張。工業化國家的金融市場狀況將持續困難,除非它們能採取強有力的措施重組金融業,消除損失方面的不確定 性,並打破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市場的緊張將持續一段時間,那些經濟增長依賴外部資本的國家尤其如此。

  全球增長前景很不樂觀,充滿不確定性。2008年11月底以來,全球的前景變得更糟。此次經濟下滑全球同步,同時影響著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因此 格外嚴重。假定各國能協調一致、採取強有力的政策行動使金融市場恢復正常,同時財政和貨幣政策能對經濟產出提供支撐,那麼工業化國家的產出可能在2009 年底或2010年初開始恢復。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基本面比前幾次金融危機出現時要好,因此現在的應對能力要好於以往。但不管怎樣,由於出口減 弱,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外部融資大為收緊(對依賴外部資金支持增長的國家影響尤為嚴重),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在2009 年還是會有很大的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GDP下降了5%(季節調整後折年率),今年一季度還可能出現類似幅度的下降。這樣即使下半年經濟略有回 升,2009年全年全球GDP 還是會有大幅大降。世界銀行現在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為-1.5%(按市場匯率計算),這比2008年11月的預測調低了整整2.5個百分點。同 時,世界銀行還預測2009年全球進口增速將為-6%。在這種背景下,世界銀行再次調低了對中國出口的預測。由於經濟危機,國際市場上包括能源和金屬在內 的初級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世界銀行預測2009年石油價格將下降50%,非石油原材料產品下降30%。這將有助於製造業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空間。

  只有世界經濟復甦,中國經濟才可能出現大幅和可持續的反彈。但世界經濟的復甦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發生。不過,政策刺激措施已對經濟活動和市場信心 提供了支持。目前已出現了一些經濟趨穩的跡象,但由於國際經濟的疲軟態勢,期待中國經濟現在就出現可持續的恢復還為時過早。在這種情況下,2009年經濟 增長預測出現分歧。

  產能過剩風險開始抬頭

  閒置產能正在出現,並開始造成幾方面的影響。由於經濟增長大大低於潛在增速,閒置產能已經出現。產能過剩可能從以下幾方面對經濟造成影響: (1)由於缺乏擴大產能的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的投資將減弱;(2)就業增長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放緩;(3)面對過剩的產能,企業試圖將出口產品轉為內銷 或是生產進口替代產品,從而對價格及利潤造成壓力。與最後一點有關,世界銀行現在對2009年進口增速的預測要低於去年11月的預測值。這其中出口的下滑 是原因之一。此外,導致下調進口增速預測的更主要原因是,有跡象顯示中國工業進行進口替代的能力比早前預計的要強。國內需求降低只是下調進口增速預測的一 個很小的因素。由於中國經濟增速仍將大大高於其貿易夥伴,世界銀行維持2009年中國進口增長將高於出口(按貿易量計算)的預測,但認為兩者之間的差距比 11月預測的要小。

  在社會投資減弱的情況下,政府主導投資將是關鍵。世界銀行的分析顯示,在中國,利潤的下行壓力和閒置產能往往導致投資增長放緩,這在任何市場經 濟環境中都是可以預見的。因此,在當前狀況下,今年社會投資將呈弱勢。而在過去兩年,這一塊的投資對總投資增長的拉動都在10個百分點左右,是投資增長的 主要推動力量。銷售量下滑最為明顯、閒置產能最大的部門是鋼鐵和其他重工業及一些面向出口的行業。另一方面,由於外企投資收縮,外商直接投資(FDI)將 受影響(2009年1~2月份FDI按美元計同比下降26%)。由於樓市的銷售仍然低迷,房地產投資在2009年大部分時間仍會保持疲軟。但隨著房價下降 和房貸利率的大幅下調,更多人將買得起房,這為房地產市場的最終回暖創造了條件。根據政府的有關規劃,包括刺激方案在內,政府主導投資在2009和 2010年將十分強勁。

  如果全球經濟在2009年底或2010年回暖,中國經濟將從中獲得增長的助力。中國實施的經濟刺激措施會比其他國家更早見到成效,經濟危機造成 的社會投資減弱的負面影響看來比其他國家顯現得要晚,這樣,2010年全球經濟回暖後中國經濟反彈的幅度則可能不如其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

  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融資

  世界銀行認為,當前通貨膨脹壓力很小,有適度放鬆貨幣政策的空間。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及通脹預期減弱,中國適時放鬆了貨幣政策。但今後, 在處理完由於前一段時間信貸緊縮積壓的項目和刺激方案中的項目之後,銀行貸款是否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這一點還不清楚。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不存在嚴重槓桿化 的問題,因此進一步發放貸款的能力不受影響。然而,除非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減輕並有經濟回暖的強烈信號,銀行可能對擴大私企貸款採取謹慎的態度。同時企業 和家庭可能也不願意在這樣的時期投資或借貸。

  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是以工業、建築業和出口為基礎,與這種模式相適合的是以「大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中國的增長總體上是資本密集型,而銀行可 以提供所需資本——向房地產開發和製造業提供貸款,同時以企業的廠房設備等作為抵押。中國的銀行在向小企業和服務行業提供融資方面就不太有效,因為它們沒 有太多有形資產。但正是這些企業將在未來經濟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將來自這類企業。因此,進一步的結構性改革可以增加對中小企業、服務業 和農業的融資。小企業雖然沒有太多有形資產,但成功的小企業往往有大量現金流和應收款。金融業結構性改革將有助於增加對這類公司的信貸。有選擇地放開農村 地區的利率,放開面向小型乃至微型企業的金融市場,將使小企業也可獲得貸款。人為壓低貸款利息於小企業並不利,因為這樣它們根本就無法得到貸款。如果小企 業可以獲得貸款,哪怕利息要高於大企業,對它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建立信用登記制度也很重要,對消費貸款還是微型企業貸款都是如此。其他可以幫助小企業獲 得信貸的創新方式包括發展金融租賃、微型租賃、應收賬款融資及反向保理等。這些結構性改革還可以推動「地下信貸」轉為地上,從而降低小型民營企業的借貸成 本,延長還款期限。(贏週刊記者-魏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