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

危機中新老首富的投資之道

  最近十年全球首富的交椅總在投資大師巴菲特和電腦天才比爾·蓋茨之間交替著。據《福布斯》最新統計,以市值計價的個人財富衡量,比爾·蓋茨在 2008年以400億美元的財富再度奪回了首富寶座,而巴菲特則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個人財富縮水至370億美元,重新回到亞軍位置。

  最大的錯誤莫過於知而不行,

  而不是行之出錯。

  我們的任何一筆投資都沒有損失那麼多錢,

  我是指那些我明知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

  巴菲特是我們熟悉的投資大師,他生活在美國中部一個名為奧馬哈的小城市,長期專注於證券投資,被美國投資人敬稱為「奧馬哈的先知」。1965年 至2008年間,巴菲特僅在5個年度內跑輸了標普500指數。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伯克希爾淨資產僅縮水9.6%,但相比同期標普500指數37% 的跌幅,仍然可以說取得了較佳的業績。

  伯克希爾公司股權是巴菲特的主要資產,正如巴菲特過去在致股東信所說,伯克希爾公司股權是自己唯一的重要資產,他有信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且承諾永遠不會減持。

  比爾·蓋茨這位過去的電腦神童,在微軟公司取得多個領域的決定性勝利後,為了微軟能在新世紀繼續實現新的戰略目標,他已在最近幾年不斷下放權力給鮑爾默帶領的新管理團隊,並於2008年6月正式宣佈自己從微軟公司全退,轉而專注於投資和慈善事業。

  依據協議,比爾·蓋茨每年將自己5%的微軟股權,轉讓給旗下的梅琳達慈善基金會。截至2007年底,梅琳達基金會管理的總資產為447億美元, 其中包括巴菲特捐獻的部分伯克希爾股票。此外,比爾·蓋茨還通過Cascade Investment,以信託方式投資個人看好的公司和新項目。

  回顧過往的每次金融危機,我們容易發現,每次大型的金融危機之後,往往都伴隨行業乃至全球經濟形勢的洗牌。在過去的一年中,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這對全球財富最多的知交好友,都投資了哪些行業,或許將給予投資者深刻的啟示。

  巴菲特誤判原油市場形勢

  分行業看,巴菲特仍看好消費品行業和金融業,持倉比例分別為36.9%和29.6%。比爾·蓋茨則相對看好工業和消費品行業,持倉比例為53.7%和19.2%。

  巴菲特與蓋茨的最大分歧出現在石油行業和公用事業行業。巴菲特石油類公司持倉比例為8%,而比爾·蓋茨則無石油公司持倉。巴菲特在三季度買入的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的股票,受原油價格 大跌影響,是巴菲特2008年度財富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所說,原油價格快速下跌是他「始料不及」的。但同時,巴菲特表示,石油股 投資失誤可能只是買點不佳,而他看好長期能源價格的上漲。

  巴菲特對石油公司判斷逆轉發生在四季度。公開信息顯示,巴菲特在2008年三季度末共計持有康菲石油8396萬股,而在四季度則共計減持406萬股,減少了一定的損失。巴菲特減持後,康菲石油在2009年一季度再度下跌至30美元一線。

  減持康菲石油的同時,巴菲特小幅增持了部分業績相對穩定的公用事業股、鐵路股等。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持倉增加了630萬股,電力公司NRG Energy增持220萬股,這顯示出巴菲特四季度投資策略已經偏謹慎。

  比爾·蓋茨沒有石油公司股票頭寸。正是因為這一點,比爾·蓋茨損失較小,並在2008年度重新回到全球首富的位置。

  你在排行榜上的位置越高,

  你的責任也越大,

  這不僅要求你為這些活動付出錢財,

  還得付出智慧。

  危機中更加看好中國市場

  對於中國上市公司,巴菲特與比爾·蓋茨均看好長期前景,均做出了買入或增持的決定,但各自看好的行業卻不盡相同。巴菲特在2008年做出了投資匯源果汁和比亞迪的決定,而比爾·蓋茨則逢低增持了A股公司美的電器至2345萬股。

  巴菲特在8月22日向CNBC表示自己正與一家中國公司商洽收購事宜,也就是後來所披露的匯源果汁。巴菲特的伯克希爾通過參股的可口可樂提出對 匯源的收購,要約收購價格為12.20港元,是前一日匯源果汁收盤價的2.95倍。匯源果汁主營業務為包括純果汁在內的高端飲料,巴菲特增持的原因重點在 於看好中國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帶來的飲料消費市場高端化,但這項收購交易目前已被中國商務部否決。

  巴菲特繼8月份做出收購匯源的決定後,9月27日又宣佈收購比亞迪10%的股份。巴菲特投資比亞迪,相信主要是看中中國工業生產和研發人才的龐 大,以及日益完善的汽車產業鏈結構帶來的成本領先優勢。筆者認為,對於新能源產業來說,核心中的核心,仍在於成本問題,一旦成本突破臨界點,必將帶來爆髮 式的市場增長。相比其他國家,中國完善的製造業產業鏈和廉價的人才,使得中國在國際新能源競爭中,成本優勢明顯。

  比爾·蓋茨的梅琳達基金會投資美的電器,主要是看中美的電器相對較高的分紅率。由於慈善基金的股息收入可以免稅,因此梅琳達基金較重視投資目標的現金流穩定程度。據美的電器披露的公開信息,梅琳達基金會在2008年三季度進行了增持,數量為50萬股。

  此外,投資美的電器也符合比爾·蓋茨一貫關注現金流的投資風格。比爾·蓋茨執掌微軟的年代,微軟公司賬面上曾長期保有超過300億美元的現金及 短期國債,這大大超過了微軟日常經營所需,降低了淨資產收益率,直至2004年底每股3.08美元的大幅分紅後,這種情況才告結束。筆者認為,比爾·蓋茨 重視現金的指導思想,或許可以追溯自其創業早期一度發不出薪水造成的心理陰影。

  首富們在美國經濟遭遇困難時期,仍一致看好中國經濟,顯示出中國投資市場未來發展潛力仍然向好。比爾·蓋茨更是在梅琳達基金會致投資者信中多次直接提到中國,他甚至在信中還表示對自己的北京奧運之旅感到滿意。

  巴菲特消極看待奧巴馬新政

  美國民主黨不代表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壟斷集團的利益,共和黨的基礎是壟斷階層,民主黨是勞工階層。與其他華爾街的同行一樣,巴菲特對待奧巴馬政府 的態度是消極的。2008年奧巴馬競選團隊曾放風試探巴菲特擔任財長的意願,遭巴菲特公開拒絕。不僅如此,巴菲特在證券市場的動作,也證明了他不太支持奧 巴馬政府。

  民主黨在2006年中期大選中獲勝後,呼聲就日益高漲。為避免民主黨上台後政治風向的轉變,巴菲特早在一年前就開始減持相關的股票,悉數拋光西聯(Western Union)就是最重要的案例。

  西聯的主營業務為國際匯款,主要是僑匯,在中國的合作夥伴是農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一般來說,發達國家之間有完善的金融網絡,匯款非常方便, 通常沒有必要選擇費率更高的西聯快匯。但在多數發展中國家,金融基礎設施非常落後,只有西聯擁有強大的網絡,可以使僑匯方便快速的匯入指定國家。從事低級 工作的在美勞工,主要通過西聯匯出僑匯。

  奧巴馬總統,對外主張貿易保護主義,對內則主張美國勞工權益。為了美國勞工飯碗不被更便宜的發展中國家勞工搶走,保住自身的支持率,民主黨政府 一貫的邏輯就是限制外國勞工就業。目前,已披露的發展中國家國際收支平衡表無一不顯示僑匯收入急速下降,這使得西聯未來盈利前景極其不樂觀,巴菲特提前一 年將西聯股票全部拋光是完全正確的。

  比爾·蓋茨則在奧巴馬勝選前夕增持了環保行業公司Republic Services,Republic Services的股票,該公司主營垃圾回收處理業務。一般來說,民主黨政府較共和黨政府更關注環保問題。雖然環保行業自身利潤往往非常微薄,但在出台補 貼法案的情況下就完全可能獲取豐厚利潤。

  不過比爾·蓋茨增持Republic Services的股份並不多,僅1.7%,這是出於對政府赤字的擔憂。由於未來兩年美國政府將出現巨額赤字,補貼能力下降,用於環保補貼的預算可能並不會在短期內有較大增加,這使得比爾蓋茨有動機等待更佳買點的出現。

  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均看好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在思路方面,巴菲特重點關注新能源應用成本是否能夠快速降低,比爾·蓋茨則更看重高科技為新能源行業帶來的新機會。

  比爾·蓋茨在2008年中投資了非上市生物能源公司Sapphire Energy,其主營業務為微藻能源。該公司宣稱,微藻能源的概念則是負碳排放,不僅對環境保護產生正的外部效應,還可以生產出生物柴油獲取可觀的利潤。

  巴菲特的新能源投資,則秉持了一貫的不熟不做的思路,對於高科技的新能源公司持規避態度。除比亞迪之外,巴菲特四季度還提出了對核電公司聯合能源(Constellation Energy)每股26.5美元的要約收購。雖然此交易因競購對手提出更高的報價未能達成,但巴菲特卻因此獲得了高額的退出補償,包括6億美元現金和9.9%的聯合能源股份。

  比爾·蓋茨在其他領域的投資,往往較為保守,但唯獨在新能源領域卻非常大膽,這顯示出比爾·蓋茨對自己在科技領域的洞察力有完全的自信。

  巴菲特入股高盛是錯誤決定嗎?

  雷曼兄弟破產後,美國投行紛紛開始尋求自保的途徑,其中高盛在去年9月23日接受了巴菲特50億美元的注資。由於隨後高盛股價下跌,因此這項交易被很多媒體一致指責為錯誤的投資決定。

  事實上,巴菲特購買的是高盛的優先股,而不是普通股,普通股市場價格下跌,並不能證明巴菲特的這項投資遭受了損失。

  優先股是介於股票和債券之間的一類證券,具有債券的大部分特徵,也就是說更像債券。巴菲特投資的高盛優先股,固定股息率為10%,僅有在高盛不能支付優先股股息時,才可能遭受投資損失。

  從時機上看,巴菲特投資高盛也是完美的。隨著美國經濟觸底預期,特別是美國房地產觸底預期逐漸抬頭,如果晚一些時間,高盛很可能不再需要這筆新注入的資金。

  從條款上看,這筆投資同樣是完美的。根據交易條款,巴菲特有權利無義務,在五年後以115美元/股的價格,將這部分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也就是 說,如果五年後高盛股價高於115美元,則巴菲特可以獲得無上限的投資收益,而如果五年後高盛股價低於115美元,巴菲特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當前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3%。在這種低利率時期,獲取每年10%的優先股股息收入,不能不說是一筆令人相當滿意的交易。

  全球首富投資思路的啟示

  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這兩位全球最富有的人,他們在金融危機期間的投資,存在不少值得效仿的地方,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是關注經濟和產業洗牌 的機會;第二是不侷限於本土市場;第三是不做輸不起的交易;第四是重點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第五是秉持自己一貫的投資邏輯;第六是經濟形勢不妙時更多投資 固定收益類證券

  在2008年,巴菲特的財富縮水了250億美元,比爾·蓋茨的財富則縮水了180億美元,但均低於《福布斯》富豪總體45.4%的財富縮水比例,或許這就是他們在財富榜長期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巴菲特的資金實力、風險承受力和膽識保證其投資方式得以貫徹執行,對高資產淨值的投資者(如私人銀行客戶)借鑑意義更大。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資金實力雄厚,現金流非常充沛,加上其主營業務是保險,資金成本低,市場的短期下跌不會打亂其總體的部署,風險承受力強。所有這些,都保證他在看似危機四伏的局面中,從容出手,進而把握住大機遇。

  內地高資產淨值者可試水海外

  贏利的投資交易與失利的投資交易往往是交替出現。一旦遇上連續虧損,小資金投資者很容易被掃地出門。在大海的驚濤中航行的往往是航母,而不是小木舟。私人銀行客戶遇到市場噪聲時,具有與巴氏類似的資金防守墊,不易被市場短期的大波動洗劫出局。

  指數投資也是值得借鑑的方式。在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中出售標準普爾500指數在內共4種股票指數的股指期貨保險合約,由於是賣出看跌期權(sell put),表明他本身是看漲或看平這些指數,賭他們在10年後的上升。

  由於境內投資者普遍對海外市場的不熟悉,如投資美國的某個行業和個股,需鉅細靡遺地對個股進行事先研究。美國經濟危機如今是否真正見底還需進一步觀望,投資個股有可能會踩到地雷。指數投資作為趨勢投資方法,是中長期投資美國股票市場有效而便利的方式。

  目前已是美國歷史上各大股指十年左右來的低點,道指在7000點徘徊,假設如果能夠選擇現在買入道指或標準普爾500的指數基金,短期之內可能 會虧損,但如果像巴氏那樣耐心持有10年,結果如何值得期待。歷史數據告訴我們,只要有耐心,市場會沿著向上的軌跡螺旋式向前發展

  投資中國主權信用掛鉤的CDS仍然是比較可行的投資策略。CDS就是一個保險合同,相當於花錢買個違約保險,衡量的是一間公司倒閉的可能性。

  在此輪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中國受到的衝擊明顯偏小,由於國際金融市場未來預期仍不確定,四家「中字頭」大型金融企業的CDS指數總體受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仍有繼續變寬的可能,目前市場報價比較可觀,投資該類CDS產品,收益比普通定期要高1.5%左右。

  適度持有中國國有大中型企業發行的境外可轉債等高信用評級產品也是當前較優的投資策略。巴菲特購買GE、高盛相當是以10%的利息發行的可轉債的股票,是他看重這兩家的隱性政府信用價值,華盛頓是不會放任讓這兩家巨頭破產而重蹈雷曼破產造成的動盪。

  去年四季度後金屬價格的暴跌使得國內企業收購資源成本大幅降低,資源價格走低,中鋁、五礦等大型央企扎堆到澳大利亞投資礦山。據傳聞,一些私營企業主悄悄將「觸角」伸到了朝鮮、俄羅斯,開始了海外開礦的征程。雖投資風險和收益並存,但效果如何,值得觀望。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巴菲特不斷地以低成本的保險資金,低廉的價格買入了那些他認為有投資價值的企業,加上美國一輪長達25年的大牛市,演繹 了一個財富傳奇。其在投資前期,對所選擇對象深入分析,重點關注其持續競爭能力,確定競爭優勢,以及這種優勢的持續性等投資觀念和方法,在私人銀行客戶適 時投資海外優質企業和資源時都值得借鑑。(《錢經》雜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