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征(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2008年9月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目前有了暫時的平復。但是金融危機並未過去,仍有進一步深化的可能。普遍認為,從長期看,預計此次衰退的時 間較長,至少會持續兩年以上,同時因投資率不足以抵消居民消費下降效應的長期化,不排除衰退後出現較長時期蕭條的可能性。危機從2008年的9月份開始全 面爆發,總體來說當前金融危機發展的態勢是逐步深化的,目前經濟去槓桿化依然在進行。
從最近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及匯豐銀行暴露的問題看,金融產品的去槓桿化,已由以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轉移到如信用卡、汽車貸款等其他類 型的消費貸款領域,並向公司貸款領域擴散,其中商業性房地產信貸壞賬頗受關注;金融機構的去槓桿化已由以投資銀行為主轉移到商業銀行及對沖基金為主。
去槓桿化的進程,美國進行得較快,而歐洲地區則剛剛開始,尤其是德國、俄羅斯及東歐地區的金融機構的安全性更令人關注。
並且從全球情況看,儘管資本市場包括投資銀行和投資者在內的去槓桿化已步入後期,但信貸市場上的去槓桿化才進入高潮,而消費者的以儲蓄率提高為 特徵的去槓桿化才開始顯現,居民儲蓄率急劇攀升,兩年前美國居民儲蓄率還是負數,不知道儲蓄率上升是短期的現象還是長期的現象。
金融海嘯第二波是否發生?
一道經濟寒流的鐵幕已經降落在歐洲。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裡雅斯特,坐落在這條線後面的中東歐古國都城——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無一不陷入經濟寒流之中。
2月17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的一份報告更是向東歐扣動了扳機。該報告稱,東歐形勢不斷惡化引發了該地區市場的動盪,並將波及到西歐乃至紐約,一時間,經濟寒流大範圍襲擊了乍暖還寒的世界經濟。
東歐的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會不會出現冰島現象呢?令經濟學家所擔心的原因是東歐經濟體制改革時,東歐的銀行全部破產,接管或購買的都是歐洲 的銀行。4月2日國際金融峰會中探討了東歐問題深化會不會出現第二波金融海嘯,歐盟、歐元能否緩解,之所以看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歐盟、歐元建立並得以穩定 的基礎遭到了破壞。歐盟內部不同意見的聲音不斷出現,歐元出現問題會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帶來更大的影響。
我們認為,2009年處於困難的形勢,全球經濟增長將會是負增長,如果是正增長,增長速度則不會超過1%,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受到最嚴重的 挑戰。各國承諾財政開支擴大五萬億美元以擴大經濟增長的速度。經濟衰退已經成為定局,問題是衰退後會不會出現長時期的經濟蕭條,所有的經濟預測認為此次衰 退至少持續兩年,兩年之後亞洲經濟增長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唯一的亮點。如果今年全球經濟出現正的增長,大部分將來自亞洲的貢獻。中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走勢 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中美經濟新格局
美國消費佔GDP的80%,而中國只佔30%,美國的居民收入和中國結構不一樣,工資收入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一直在下降,資產性收入比例較 高。美國的消費習慣和中國不一樣,美國民眾如果有錢可以先買房子,房價升高可以將房產抵押之後再貸款、還房貸或消費,房價的升高對於美國人民的收入有至關 重要的意義,房價升高後而且還可以還債。而房價一旦下跌就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帶來巨大的打擊。
30年來中國經濟對外開放形成新的資金國際循環格局,中國通過對美出口積累了大量的貿易順差,反過來,將這筆外匯收入以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投入 美國資本市場。這一新格局表明,中國經濟內外的非均衡既是美國經濟內外的非均衡結果,也是其原因。兩國經濟的非均衡構成了國際資金循環的均衡。兩國經濟互 為前提,中美經濟從未有現在這樣的高度依賴性。這一新格局同時也表明,均衡是脆弱的,必須共同努力,加以維護和調整。中美國際收支的順逆差在客觀上形成了 互補局面,但缺乏制度層面上的正式安排。
在傳統的經濟學框架內,宏觀經濟政策是以國別為基礎的。國際間的經濟事務寄望於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主要是匯率的調節機制。基於此,在過 去,美國以為中國國際收支的巨大順差是人民幣匯率低估,人民幣匯率升值應成為主要調節手段。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未來的變化趨勢是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對 這一趨勢的估計是正確的,但寄望於這種匯率調節機制來克服中美兩國的國際收支順逆差卻落空了。
美國的借債消費構成了亞洲的出口市場,亞洲的工業化發展構成資源出口國的市場,反過來通過資本市場流入美國,使得美國老百姓更容易負債。中國自 改革開放以來出口迅速增長,到去年年底中國積累了19000億的外匯儲備,成為美國最大的債券國。由於這個循環中斷了,因此,歐美市場出現問題,導致亞洲 經濟出現問題。亞洲的順差是美國的逆差,亞洲經濟週期和歐美經濟週期是不一致的。循環中斷,因此亞洲經濟也出現了問題。
這樣一個循環能否在亞洲區域內閉合,在理論上可以做到。亞洲經濟和歐美經濟有不一致的,一個是製造業為主,一個以虛擬金融經濟為主,由於種種原 因,亞洲是高儲蓄率的國家,而歐美儲蓄率非常低甚至是負值。亞洲的高儲蓄率和高製造業能不能結合?如果將亞洲的儲蓄率再槓桿化是可以在亞洲內部閉合的。中 國的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資產負債表是健康的。四萬億是再貸款的槓桿化計劃,唯一的是儲蓄沒有再槓桿化,中國貸款的高速增長被全世界所關注。
中國經驗對越南與亞洲的啟發
中國經驗可以給越南一些啟發,對亞洲經濟也有啟發。目前中國實行的是擴張的財政政策和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在去年的經濟政策有很大的轉彎, 2008年上半年經濟政策的重點是防止高通貨膨脹、防止經濟過熱,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後實施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中國的經濟和世界的經濟週期 基本同步是經濟政策改變的主要原因。
我們對未來中國經濟進行簡單估計,中國經濟2009年第一季度已經見底,我們通過數據發現鋼材價格停止下落,庫存消耗減少,鋼材產量開始增加。 發電量下跌速度大幅減緩,很多省區工業發電呈現正的增長,採購經濟指數出現積累增長,工廠採購原材料開工。預計一季度中國經濟基本到底,經濟回暖什麼時候 開始呢?應該到二季度或者三季度中國經濟迅速回升,第四季度達到高點。這樣看來,2009年能完成「保八」的任務,那麼明年的形勢呢?如果世界經濟形勢仍 然不好轉,中國為期兩年的四萬億投資計劃基本發放完畢,則明年的經濟形勢堪憂。
更重要的是,如果2010年後,世界經濟並未顯著好轉,外需不足,同時國內消費需求依然擴張緩慢,將有可能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不僅經濟增長將顯著放緩,而且金融資產質量令人關注。
在這一過程中,堅持長短結合,擴大短期需求與長期結構調整相一致,深化體制改革與擴大內需相協調,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講,通過金融創新,發展高科技產業,加快結構轉變,是正確的選擇。(21世紀經濟報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