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星期二

陶冬驚世預言:香港五年後難敵上海

  香港商報今日頭條報導稱,陶冬發表驚世預言,香港五年後難敵上海。

  報導指,香港一直恐懼上海取代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國家提出發展策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支持上海於2020年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分析 經濟趨勢奇準的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在接受香港商報專訪中發表可能讓不少港人無法接受的驚世預言:只要5年,上海的金融競爭力就和 香港打平,原因是「上海在做事情,上海政府願意做事情,而且每一天都在做事情」,相反港府習慣飯來張口,現時機遇已過,後悔也來不及。

  陶冬又預測,10年後香港將不再是中國的紐約而是中國的佛羅里達,上海才是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到時,令港府引以自豪的名詞「紐倫港」(NYLONKONG),將成為歷史。為避免預言成真,港府財金官員必須提出有建設性和可行的發展藍圖。

  溫總理早前特別提點香港要有憂患意識、不進則退,希望喚醒港府。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09年全國城市競爭力,香港排名繼續第一,上海只在整體經濟規模取勝,但社科院建言香港須與珠三角融合及發掘更多新優勢,不能原地踏步,否則要被上海趕上。

  愛國文學家魯迅於1922年在小說集《吶喊》的自序中說,希望能叫醒在無窗鐵屋裡就快悶死的人,等他們毀壞這鐵屋。著名分析師陶冬詞鋒亦同樣犀 利,針針見血。他說:「香港實際情況叫做一好遮百丑,金融業的迅速發展,遮掩了其它領域裡的倒退。……香港固步自封,令人惱火,國際競爭力正逐步消解,別 人在進步,等於消除你的競爭力。」

  忌固步自封不思進取

  俗語說「扶不起的劉阿斗」,源自三國時代爭霸天下的蜀王劉備兒子阿斗,即使有能人從旁大力扶持,也做不成大事。在不少人眼中,香港即使有祖國做 靠山,不思進取則難成大器,守業不成,遑論開創。陶冬說:「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超過任何人預期,由於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由於香港金融業在發展上和安 全上有許多不盡如意的地方,上海作為不單內地金融中心,也是國際金融中心被提上議程,是重大戰略變化。」

  陶冬分析指,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並不是本身做了什麼事情,而是由於中國經濟崛起,內地需要一個對外的金融窗口,將香港推上世界第三大金融中 心的位置,短期內國企仍然願意來港上市,兼且海外亦有足夠資金來支持這種上市。過往香港金融、旅遊、物流和製造4大產業只剩下一個半,即一個金融和半個旅 遊,真正維持香港東方明珠地位是金融業。

  不過,所謂一好,事實上只得一小塊好,就是香港的股市資本平台中首次公開招股(IPO)業務。他批評港府唱了這麼多年的建立債券市場,只聞樓梯 聲,又說搞商品如黃金買賣,則連樓梯聲都聽不到,衍生市場亦沒有真正做起來,只搞累計股票期權(Accumulator),監管問題更為投資者帶來重大困 惑。

  四大產業逐漸褪色

  解構香港金融奇蹟,陶冬稱香港只不過沾了中國經濟結構性缺陷的光。中國內地資本項目不開放,難靠其它金融中心向海外集資,另方面,恰巧中國A股 在2001至2005年現熊市,當時銀行金融改革只能夠通過香港來走,拉動香港資本市場大躍進,更把香港推到國際金融中心的地步。他說:「10年以前我們 根本未敢想是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敢爭的、理想中最大的野心就是一個區域金融中心,但由於中國的銀行金融股、資源股、地產股上市,香港一夜間變成世界第三大 金融中心,紐約、倫敦、第三是香港,實際上是想都未敢想的事情。」

  時移世易,風光不再。陶冬說:「今天香港到底還有什麼優勢?不過是人民幣還沒有開放,上海只能做國內的事情,但人民幣國際化提升到議事日程上,整個拼圖最後一件被拿出來,上海和香港競爭格局會出現變化。」

  陶冬給港人的驚世大預言:「香港與上海之間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競爭,恐怕等不到2020年了,估計是5年以內的事。今天香港是中國的紐約,10 年後是中國的佛羅里達,香港作為中國金融業的地位就是今後10年,做佛羅里達也不差,但是今後金融業發展黃金時機一半已經過去,沒有辦法延長,有中國經濟 發展的自身原因,也有香港安於現狀的原因。」

中國經濟的轉折點是否來臨?

  近期宏觀經濟數據不斷出台,這些意味著什麼?中國經濟的轉折點是否來臨?經濟危機和後經濟危機我們該反思些什麼?2009年全球及中國的投資機會到底在哪裡?

  理財週報記者在日前「富國論壇」上採訪了太平洋投 資管理公司(PIMCO)亞太區CEO Brian Baker、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原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三位牛人就世界經濟、金融格局的變化趨 勢,以及中國經濟的轉型前景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解讀及預測,以期探討並尋找金融危機下的全球投資機遇,把握下一輪增長的新熱點。

  貝克:

  危機和後危機的反思

  我們現在要經歷的是一個旅程,這個旅程結束之後會有一個新的反思,在經濟危機過後我們不再會重複到2004、2005、2006、2007年的情況。

  這個旅程當中我們看到經濟崩潰,儲蓄率增長,失業率的上升,以及太多的企業產能不足。由於經濟的放緩和人們儲蓄率的上升,意味著在經濟傳導之後會發現資產價格也會得到糾正。

  在這樣的環境中,對於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回顧2005-2006年當時市場價格設定者是誰?就是手中捏有大錢的人,比如對沖基金、私募基金等。可是經濟危機之後這些對沖基金、私募基金,他們的基金規模大大縮水,現在真正背後操作的是政府。

  投資者需要找到一些價值被低估的資產,需要識別出催化劑類型的產品,以使其上升。我們相信在這次旅程中投資者有必要和政府成為合作夥伴,這指的是在發達國家中要去投資的話,一定要投資政府支持的行業或者說政府注入了資金的行業。

  由於企業和個人慢慢減除槓桿化,金融機構規模小了,儲蓄變多了,企業利潤變少了,我們在這個行業裡面要投資的話,正常回報率比十年、十五年前低很多。

  在新的環境下,我們的資產配置又該怎麼做呢?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私營部門裡面有了更多公有部門參與,要麼控制了私有企業,要麼控制了監管。我們也必須理解到全球財富增長將會出現一些動態變化。發達市場花費不會像以前多,發展市場會比以前更富有

  哈繼銘:關注宏觀新動向

  近期的經濟走勢,我們發現最近這一兩個月有許多宏觀指標,以前下降很多的,現在降幅減少了。現在處於一個價格下降的環境當中,實際增速應該是 30%左右。而去年我們大部分時間是處於通脹環境當中,儘管投資增速也在20%多,扣除通脹因素,投資增長就是10%多。現在投資拉動的力度是不容低估 的,而且新開工的項目飛速增長,未來固定資產投資有望增長。

  房地產回暖,使得庫存與交易的比例原先在11月份的時候,庫存相當於27個月的銷售,現在這個比例降低到了14個月,還是很高。我們看到美國比 我們好一點,13個月,但是房價還是在跌,我們是14個月,但是動態的來看還是改善的。從我們中金公司自己做的來看,實體經濟指標好轉,不像前幾個月,一 個月比一個月差。還有中金公司自己做的貸款增長、利率水平綜合而成的指標,越往下走越表示貨幣政策越寬鬆。

  我認為CPI三月份降幅還是低於2月份,未來CPI走勢由負逐漸走到正。在通脹預期的產生,但尚未形成事實的時候,我們往往看到一個現象,就是調控通脹的預期比較高,在這個階段還是增長的,不管是不是泡沫。

  外圍指標如何呢?我們看一下美國新屋開工量好於預期新屋開工數和新屋許可數。這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另外美國耐用消費品量在反彈,美國之前大量的 市場流動性,它的貨幣供應原來是6%-8%,但是現在已經達到了10%以上。我們看到德國的一些指數也是在上漲。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我們最近觀察到上證 指數在去年末的時候墊底之後開始向上走,今年全球走得最好的之一。但是道路不是平坦的,也有起伏。

  謝國忠:什麼時候是危機轉折點?

  今天從大的概念來看這個世界,昨天是泡沫,今天是危機,明天是正常。

  為什麼要理解這個很重要呢?很多人要回去,要想昨天的事,昨天是回不來的,如果你沒有這個心態的準備是比較容易犯錯誤的。

  「危機」會有多長?最重要的是所謂「正常化」的過程。就是房價、股價都回到正常。這個泡沫是過去20年,格林斯潘的寬鬆貨幣政策引起的,不斷的 積累,因為美金是世界經濟本幣,在世界經濟國際化當中,這個經濟泡沫變成全世界的經濟泡沫。如果你同意這個觀點,你回頭看房價,美國的房價要掉一半,英國 的房價要掉2/3。身在其中你覺得不可思議,你想到房價兩年前、三年前、五年前,二十年前的房價你都記不得,我們要還原這樣一個過程。

  何時是危機轉折點?

  很多人認為經濟回暖靠炒房地產、炒股票、銀行多發鈔票,這樣經濟就回來了,這是比較天真的想法。

  熊市反彈是吃人機器,是老虎機。人都好久沒事幹了,他就忍不住,很想幹一點事。幾個月不做了,大家來玩一玩,短線看起來火起來的,最後有不少人當成真的,最後跳進去又被套牢。

  現在這一輪的流通跟財政刺激會引起經濟下半年有所反彈,這裡主要力量是重複的經濟週期原因。但是世界經濟危機會出現第二次衰退的。原因是你的後勁哪裡來的?存貨先下滑,然後再上升,正常化之後平了。

  如果中國不談投資世界經濟,不談銀行放貸款,談支持老百姓消費,不僅僅是「說」,而是真的有政策了,中國的轉折點到了。

  所以我覺得我們還處於一個過渡階段,每次你看到股市的上升是一個熊市的反彈,這種來來回回不是真正的牛市。真正的牛市中國把財富轉向家庭,美國把銀行國有化,有這兩件事,新的牛市就要開始。(理財週報-王小靜)

龔方雄:A股處牛市初期 每次大跌都是買入機會

  「重倉中國,重倉下遊行業!」摩根大通亞洲市場部首席經濟師龔方雄,週末在深圳清華研究院作題為《世界經濟新格局下的中國機會》的演講,認為中國股市今年將好於全球股市,而下游產業尤其是房地產、汽車和消費類股票,將是今年下半年股市的主線。

  每次大跌都是買入機會

  「過去都是重倉上游,現在應該重倉下游。」龔方雄說,這是對新興國家投資的新思路。原因在於:商品的泡沫遲早要破滅,美元可能會突然走強。美國金融市場的去槓桿化,就是美元供應減少的過程。只靠匯率,是不可能支持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

  他說,近幾年的金融市場都是由宏觀主導,而不是微觀主導,不是哪家企業經營得好、現金流充足就能夠走出獨立於大趨勢的行情,所以像巴菲特那樣的企業研究專家屢屢失手。從匯率、債券、股市等多個市場看行業的估值、看全球資金的流動,才能把握得住方向。

  他認為,每次經濟起飛的動力都不一樣,股市的增長元也各有差異。以美國經濟而言,1999年到2001年是靠網絡科技帶動起來的;2001年到 2008年,美國經濟恢復增長,靠的是經濟全球化。而中國由於加入世貿,也抓住了這個重要的機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為中國提供了在亞洲崛起的機 會;當下的全球金融危機,則提供了中國在全球崛起的機會。

  天時地利人和皆備,現在中國人的通脹預期比所有國家都強,這非常有利於經濟恢復、股市上漲。因此,今年最大的機會在H股、A股。現在已經是牛市 的初期,任何一次大跌,都是買入機會。在H股和A股市場上,每次下跌都能遇到有力的承接,說明場外資金在等待時機進場。踏空本輪行情將非常可惜。摩根大通 的亞洲市場研究團隊自去年11月開始即向全球投資者建議建倉中國,堅定持股。香港股市的國企指數已經從底部反彈90%,是全球最強的反彈。

  房地產業將長期保持景氣

  龔方雄認為,美國經濟復甦的新增長元比較可能在生命科技(醫學)。如果能在延長人類壽命的醫學研究上有突破,將可能帶來美國經濟的新一輪高漲, 而這個方面在美國已經到了突破的臨界點。他認為新能源難有大作為,因為無論太陽能還是風能,用來發電成本都太高,吸引不了私營資本進入,未來幾年還無法形 成產業規模

  他認為就中國而言,城市化率每年上升1%,造就約1300萬的城市新居民,相當於每年要增加一個紐約或倫敦那麼大城市,因此房地產行業在中國仍 將長期保持景氣。目前全國各城市的現房存量為3至10個月,深圳為8個月,最近幾個月的成交量放大,說明樓市的轉折點可能很快到來。其他產業的庫存也將因 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最終消化掉。此外,龔方雄還看好汽車股。

  「評論中國經濟主要看三個風險指標:通縮預期是否減少、出口是否見底、政策是否滯後。」龔方雄說,目前政府的各項經濟政策都合理、恰當、及時, 出口是否見底仍難判斷。由於成品油價格改革、電力價格改革也在醞釀當中,中國人的通縮預期在下降,通脹預期在上升,這都是非常好的現象,有利於促進消費, 「中國經濟復甦的可持續性要比很多人想像的要好得多!」房地產、消費和金融股票,應重點關注。

  銅類股票好過黃金

  對於聽眾關心的有色金屬板塊,他認為銅的需求經常跑贏黃金,因為有更大的實際用途,因此持有銅類股票能獲得遠超過黃金股的收益。去年全球金融危 機中,黃金成為很多人的避難所,但經濟好轉後,則黃金的需求降低。美國股市一反彈,黃金價格就跌,說明人們對風險的承受力增強了。他預計黃金價格在800 至1000美元之間要盤整很長時間,3年後可能突破1000美元。由於美國和歐洲經濟衰退,產能嚴重過剩,估計國際原油價格也會多年在40至60美元之間 波動。

  觀點回放

  美國股市已經見底

  龔方雄說,最新統計顯示,美國經濟各項數據不再變差,這是資本市場見底的一個標誌,最近美國股市上漲,而投資者的對風險的擔心卻減少。公司債券、垃圾債券的息差在收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美國股市也已經見底。標準普爾指數666點很難再跌破。

  看好消費類股票

  龔方雄通過對珠三角、長三角多家企業的調查,預計下半年中國的私人部門投資將比很多人想像的更大,「這是比四萬億投資更重要的事情。這將給資本 市場帶來更高的估值。」中國的消費佔GDP比重只有38%,發達國家都在60%以上,所以中國提高消費率的空間很大。這是他看好消費類股票的理由。

  預計本輪調整不會太深

  他預計本輪調整不會太深。市場只是在等待經濟復甦的確認,到第二季度,這個信號可能就會出現,那時A股將可能出現一波較大的行情。(深圳商報)

2009年4月27日星期一

宋鴻兵:海外金融市場拖累A股 當心9月和10月

  昨日,曾預言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間的暢銷書《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在嬌子國際會議中心做了關於《贏戰金融海嘯》的演講。他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四川中小企業,要現金為王,保持足夠的流動性。

  海外金融市場將拖累滬深股市

  全球經濟數據已有復甦跡象,近期海外也沒有大規模的銀行倒閉事件,滬深股市走勢遠強於外盤,但宋鴻兵說,別就此放鬆警惕,當心今年9、10月份,海外金融市場的衝擊拖累滬深市場,因此這個時間點投資危險可能性較大。

  他說,判斷第一波衝擊時間的根據是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利率重設的時間表,那麼第二波衝擊時間的根據就是美國企業債券中垃圾債券大規模違約的時間 表。目前垃圾債券的違約率正在上升,由2008年10月的2.68%,上升到今年1月的4.5%,從其上升速度來算,到2009年10月很有可能突破 20%。而企業債的規模,大約在14.7萬億美元,遠比個人次級按揭貸款規模大得多,對歐美的大型銀行商業體系的衝擊不言而喻。

  從免費咖啡消失看出破產

  公司破產並非無跡可循,普通咖啡杯的消失,也能透露信息。

  宋鴻兵談到,當年他在「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其資產規模高達數萬億美元)工作時,公司提供了很優厚的待遇,比如休息室有各種各樣的免費咖 啡。但在次貸危機開始的前一個月,他發現自己所在那棟大樓的咖啡壺被收走了。他給其他大樓的同事打電話,得知發生了同樣的事。聯想到此前他計算出公司財務 槓桿過高的危險性,他頓時覺得不妙。因為他之前工作的世通公司在破產前一個月,報表的各項數字都非常正常,但也開始停止免費提供咖啡。(成都晚報-胡凌)

謝國忠稱大房地產商破產樓市才真正見底

  日前,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應中行財富管理中心之邀,在深圳進行了一場小範圍講座。他認為,目前A股依然是熊市反彈,要想獲取收益就得進進出出,不宜死守,真正反轉要等到2010年下半年,樓市的復甦更晚

  股市:目前仍是熊市反彈

  一直唱空A股的謝國忠坦言,今年全球股市的反彈超出了他的預測。「反彈提前到來,這是因為全球央行都在釋放流動性,包括降息、發債等手段。」他說。

  不過,他堅定地認為,經濟好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公司的盈利沒有好轉,A股市場這幾個月的上漲仍然是熊市反彈,「所以就要進進出出,跟牛市的投 資策略不一樣,不能買了股票就去睡大覺。熊市反彈就是老虎機,投資者很容易有錢進沒錢出。」他解釋說,在熊市中博反彈,要選擇好的進入點和退出點,也就是 說,逃跑的功夫要好。在熊市中不要抱有「再等上兩年就會好」的想法,一般看來,市場從熊市到牛市都需要3到5年的時間。

  樓市:20倍「市盈率」較合適

  他對樓市的判斷是,復甦一般比股市稍晚,如果A股最快明年年底徹底反轉,樓市真正恢復正常或要到2011年

  謝國忠表示,目前樓市出現的小陽春,是因為積累了一些剛性需求,但中國房價太高,很多購房者大多是舉全家之力買房,一對夫妻後面站了四位老人, 這樣的價格能持續多久?從供需來看,目前全國房地產總面積達26億平方米,折算成住房為3000萬套,而中國住房需求才1600萬套左右。「判斷房價是否 合適,要看房價和房租之比。一般來說,房價如果是房租20倍的水平,也就是說房價的市盈率為20倍,是老百姓可以承受的範圍。」

  怎麼判斷樓市何時見底?謝國忠給出了一個簡單的判斷的標準,「當市場出現大房地產商破產的消息,才是樓市真正見底之時。」

  黃金:等大跌之後再買入

  「我個人長期看好黃金、石油,但近期因為太多人將其作為規避通脹風險的工具,導致這兩項資產價格虛高。」謝國忠建議等黃金大幅回調以後再買入, 不要追高。他強調,投資者如果要投資黃金,最好直接買黃金產品,而不要投資生產黃金的公司,因為「開採黃金污染高,這些公司的經營風險很高」。

  至於投資石油公司股,謝國忠建議買手頭有資源的上游石油公司,而不要買下游的煉油公司。「從長期看,中海油比中石油、 中石化的投資價值高,但是目前中海油的價格還是太貴了,所以要耐心等待機會。」 對於個人財富管理,謝國忠再三表示,風險控制應該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收益,保住本金比什麼都重要。「潮水不可能永久漲,總有退的一天。巴菲特的經驗就在於 他能在潮漲時耐心等待,尋找合適的價格入市。」(中證網-錢傑)

國際能源機構稱到2013年全球可能面臨原油短缺

  新華網東京4月26日電 國際能源機構執行幹事田中伸男25日說,由於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其他產油國在原油開採和生產方面投資速度減緩,到2013年全球可能面臨原油短缺局面。

  田中伸男在東京接受彭博社專訪時說:「不能排除全球在2013年和2014年面臨原油供應短缺的可能性……目前(全球在原油開採和生產方面的)投資已經下降,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那麼原油供應困難就會出現。」

  據田中伸男預計,到2013年,歐佩克剩餘產能將降至日均350萬桶以下。另據報導,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近來表示,由於金融危機等因素導致國際 市場原油價格去年下半年大幅下跌,該組織成員國已經推遲了35個原油開採項目。日本經濟產業省透露,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已放棄或推遲了部分尋找新油田、擴 建已有油井以及新建煉油廠的投資計劃。

  歐佩克成員國與中國、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國家的貿易和能源部長定於26日在東京舉行會議,討論在金融危機過後如何擴大能源領域投資和確保能源供應等問題。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老輩的後悔 小輩的忠告

  比利時的《老人》雜誌,曾對全國60歲以上老人做過題為「你最後悔什麼」的調查。調查的結果很有意思:

  72%的老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以致事業無成。

  67%的老人後悔年輕時錯誤選擇了職業。

  63%的老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

  58%的老人後悔鍛鍊身體不夠。

  56%的老人後悔對伴侶不夠忠誠。

  47%的老人後悔對雙親盡孝不夠。

  41%的老人後悔選錯了終身伴侶。

  36%的老人後悔未能周遊世界。

  32%的老人後悔一生過得平淡,缺乏刺激。

  11%的老人後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見2008年1月9日《報刊文摘》)。

  後悔,是人生常有的一種感受。凡是思維正常的人,從未後悔過的,恐怕沒有。有人上街買了一件衣服,第二天發現另一商店的更適合自己,於是後悔, 「早知道這樣,昨天多跑一家商店就好了」;有人用低價吃進了一隻股票,然而第二天,這只股票跌停了,而曾引起他注意但最終放棄了的那隻股票卻出現了漲停, 於是後悔,「早知道這樣,昨天買那一隻就好了」……當然,這些全是生活小事,後悔一陣子也就過去了。

  而60歲以上的一群老人的後悔,就不一樣了。他們走過了天真無邪的少年,活潑好動的青年,艱苦耕耘的中年,垂垂老矣的晚年,他們經受過喜悅、失 望,成功、失敗,幸福、痛苦等人生所有的感情波瀾,所以,他們的後悔具有總結性、經驗性、啟示性、告誡性。儘管這是地球另一半老人的經驗、啟示和告誡,它對我們中國現在的年輕一代,仍有意義。

  「努力不夠,事業無成」,在老人們「最後悔」諸事中佔的比例最高,達到2/3強。這一點,與保爾·柯察金倒有點相通。保爾在烈士墓前說,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虛度年華 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還應了中國人的一句老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人的能力有大小,機會有優劣,但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會對社會有所貢獻。有些東西浪費了還可以彌補,唯獨青春,虛度了就永遠無法追回。

  「錯誤選擇了職業」佔第二位,達2/3。可見此事在老人心中的份量。錯誤地選擇了職業,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巨大的損失。如果這2/3 的老人當初選對了職業,那麼肯定能發揮出更大的潛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我們不知道比利時的就業狀況,不能瞎猜這些老人選錯職業是因為自己 的過錯還是迫不得已。按照我們目前的就業環境,要選對職業並非易事。但就業者如能明白自己適合什麼職業,然後只以此為據,決不受聲望、報酬等等的干擾做出抉擇,出錯的情況就會少些。或者開始沒有弄明白自己究竟適合什麼,一旦發現,堅決調整,也能彌補以前的過失。

  「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位列第三。在當今中國,對子女教育不夠的問題,當然也存在,但更多的卻是教育太夠,也就是方法不當。這個問題不引起重視,到老了讓自己後悔事小,把很多本可以成為非常優秀的人才,在幼小時就給糟蹋了,那才是最大的損失。

  多少有點出乎意料的是,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裡,為「沒有賺到更多的錢」而後悔的人最少,只有1/10多一點。也許這與比利時經濟發達,社會保障 好,老人的晚年生活不用擔心錢不夠的問題有關。但是,憑我的觀察,後悔錢賺得不夠的人有兩種,一種是錢的確不夠用,另一種是錢完全夠用但卻永不滿足,嫌錢 賺得不夠者,後一種人可能不少。可見,近90%的比利時老人不後悔錢賺得不夠,也是一種人生觀的反應。

  人生臨近終點,回顧一下,總結總結,也是人之常情。當然,老人們不必總是沉浸在後悔之中,而年輕人則應當把老人們的後悔當作對自己的忠告,以使自己在人生路上少走一點彎路,為社會多做一點貢獻。若能如此,老人們的後悔,就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寧波日報-張曉)

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

危機中新老首富的投資之道

  最近十年全球首富的交椅總在投資大師巴菲特和電腦天才比爾·蓋茨之間交替著。據《福布斯》最新統計,以市值計價的個人財富衡量,比爾·蓋茨在 2008年以400億美元的財富再度奪回了首富寶座,而巴菲特則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個人財富縮水至370億美元,重新回到亞軍位置。

  最大的錯誤莫過於知而不行,

  而不是行之出錯。

  我們的任何一筆投資都沒有損失那麼多錢,

  我是指那些我明知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

  巴菲特是我們熟悉的投資大師,他生活在美國中部一個名為奧馬哈的小城市,長期專注於證券投資,被美國投資人敬稱為「奧馬哈的先知」。1965年 至2008年間,巴菲特僅在5個年度內跑輸了標普500指數。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伯克希爾淨資產僅縮水9.6%,但相比同期標普500指數37% 的跌幅,仍然可以說取得了較佳的業績。

  伯克希爾公司股權是巴菲特的主要資產,正如巴菲特過去在致股東信所說,伯克希爾公司股權是自己唯一的重要資產,他有信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且承諾永遠不會減持。

  比爾·蓋茨這位過去的電腦神童,在微軟公司取得多個領域的決定性勝利後,為了微軟能在新世紀繼續實現新的戰略目標,他已在最近幾年不斷下放權力給鮑爾默帶領的新管理團隊,並於2008年6月正式宣佈自己從微軟公司全退,轉而專注於投資和慈善事業。

  依據協議,比爾·蓋茨每年將自己5%的微軟股權,轉讓給旗下的梅琳達慈善基金會。截至2007年底,梅琳達基金會管理的總資產為447億美元, 其中包括巴菲特捐獻的部分伯克希爾股票。此外,比爾·蓋茨還通過Cascade Investment,以信託方式投資個人看好的公司和新項目。

  回顧過往的每次金融危機,我們容易發現,每次大型的金融危機之後,往往都伴隨行業乃至全球經濟形勢的洗牌。在過去的一年中,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這對全球財富最多的知交好友,都投資了哪些行業,或許將給予投資者深刻的啟示。

  巴菲特誤判原油市場形勢

  分行業看,巴菲特仍看好消費品行業和金融業,持倉比例分別為36.9%和29.6%。比爾·蓋茨則相對看好工業和消費品行業,持倉比例為53.7%和19.2%。

  巴菲特與蓋茨的最大分歧出現在石油行業和公用事業行業。巴菲特石油類公司持倉比例為8%,而比爾·蓋茨則無石油公司持倉。巴菲特在三季度買入的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的股票,受原油價格 大跌影響,是巴菲特2008年度財富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所說,原油價格快速下跌是他「始料不及」的。但同時,巴菲特表示,石油股 投資失誤可能只是買點不佳,而他看好長期能源價格的上漲。

  巴菲特對石油公司判斷逆轉發生在四季度。公開信息顯示,巴菲特在2008年三季度末共計持有康菲石油8396萬股,而在四季度則共計減持406萬股,減少了一定的損失。巴菲特減持後,康菲石油在2009年一季度再度下跌至30美元一線。

  減持康菲石油的同時,巴菲特小幅增持了部分業績相對穩定的公用事業股、鐵路股等。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持倉增加了630萬股,電力公司NRG Energy增持220萬股,這顯示出巴菲特四季度投資策略已經偏謹慎。

  比爾·蓋茨沒有石油公司股票頭寸。正是因為這一點,比爾·蓋茨損失較小,並在2008年度重新回到全球首富的位置。

  你在排行榜上的位置越高,

  你的責任也越大,

  這不僅要求你為這些活動付出錢財,

  還得付出智慧。

  危機中更加看好中國市場

  對於中國上市公司,巴菲特與比爾·蓋茨均看好長期前景,均做出了買入或增持的決定,但各自看好的行業卻不盡相同。巴菲特在2008年做出了投資匯源果汁和比亞迪的決定,而比爾·蓋茨則逢低增持了A股公司美的電器至2345萬股。

  巴菲特在8月22日向CNBC表示自己正與一家中國公司商洽收購事宜,也就是後來所披露的匯源果汁。巴菲特的伯克希爾通過參股的可口可樂提出對 匯源的收購,要約收購價格為12.20港元,是前一日匯源果汁收盤價的2.95倍。匯源果汁主營業務為包括純果汁在內的高端飲料,巴菲特增持的原因重點在 於看好中國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帶來的飲料消費市場高端化,但這項收購交易目前已被中國商務部否決。

  巴菲特繼8月份做出收購匯源的決定後,9月27日又宣佈收購比亞迪10%的股份。巴菲特投資比亞迪,相信主要是看中中國工業生產和研發人才的龐 大,以及日益完善的汽車產業鏈結構帶來的成本領先優勢。筆者認為,對於新能源產業來說,核心中的核心,仍在於成本問題,一旦成本突破臨界點,必將帶來爆髮 式的市場增長。相比其他國家,中國完善的製造業產業鏈和廉價的人才,使得中國在國際新能源競爭中,成本優勢明顯。

  比爾·蓋茨的梅琳達基金會投資美的電器,主要是看中美的電器相對較高的分紅率。由於慈善基金的股息收入可以免稅,因此梅琳達基金較重視投資目標的現金流穩定程度。據美的電器披露的公開信息,梅琳達基金會在2008年三季度進行了增持,數量為50萬股。

  此外,投資美的電器也符合比爾·蓋茨一貫關注現金流的投資風格。比爾·蓋茨執掌微軟的年代,微軟公司賬面上曾長期保有超過300億美元的現金及 短期國債,這大大超過了微軟日常經營所需,降低了淨資產收益率,直至2004年底每股3.08美元的大幅分紅後,這種情況才告結束。筆者認為,比爾·蓋茨 重視現金的指導思想,或許可以追溯自其創業早期一度發不出薪水造成的心理陰影。

  首富們在美國經濟遭遇困難時期,仍一致看好中國經濟,顯示出中國投資市場未來發展潛力仍然向好。比爾·蓋茨更是在梅琳達基金會致投資者信中多次直接提到中國,他甚至在信中還表示對自己的北京奧運之旅感到滿意。

  巴菲特消極看待奧巴馬新政

  美國民主黨不代表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壟斷集團的利益,共和黨的基礎是壟斷階層,民主黨是勞工階層。與其他華爾街的同行一樣,巴菲特對待奧巴馬政府 的態度是消極的。2008年奧巴馬競選團隊曾放風試探巴菲特擔任財長的意願,遭巴菲特公開拒絕。不僅如此,巴菲特在證券市場的動作,也證明了他不太支持奧 巴馬政府。

  民主黨在2006年中期大選中獲勝後,呼聲就日益高漲。為避免民主黨上台後政治風向的轉變,巴菲特早在一年前就開始減持相關的股票,悉數拋光西聯(Western Union)就是最重要的案例。

  西聯的主營業務為國際匯款,主要是僑匯,在中國的合作夥伴是農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一般來說,發達國家之間有完善的金融網絡,匯款非常方便, 通常沒有必要選擇費率更高的西聯快匯。但在多數發展中國家,金融基礎設施非常落後,只有西聯擁有強大的網絡,可以使僑匯方便快速的匯入指定國家。從事低級 工作的在美勞工,主要通過西聯匯出僑匯。

  奧巴馬總統,對外主張貿易保護主義,對內則主張美國勞工權益。為了美國勞工飯碗不被更便宜的發展中國家勞工搶走,保住自身的支持率,民主黨政府 一貫的邏輯就是限制外國勞工就業。目前,已披露的發展中國家國際收支平衡表無一不顯示僑匯收入急速下降,這使得西聯未來盈利前景極其不樂觀,巴菲特提前一 年將西聯股票全部拋光是完全正確的。

  比爾·蓋茨則在奧巴馬勝選前夕增持了環保行業公司Republic Services,Republic Services的股票,該公司主營垃圾回收處理業務。一般來說,民主黨政府較共和黨政府更關注環保問題。雖然環保行業自身利潤往往非常微薄,但在出台補 貼法案的情況下就完全可能獲取豐厚利潤。

  不過比爾·蓋茨增持Republic Services的股份並不多,僅1.7%,這是出於對政府赤字的擔憂。由於未來兩年美國政府將出現巨額赤字,補貼能力下降,用於環保補貼的預算可能並不會在短期內有較大增加,這使得比爾蓋茨有動機等待更佳買點的出現。

  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均看好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在思路方面,巴菲特重點關注新能源應用成本是否能夠快速降低,比爾·蓋茨則更看重高科技為新能源行業帶來的新機會。

  比爾·蓋茨在2008年中投資了非上市生物能源公司Sapphire Energy,其主營業務為微藻能源。該公司宣稱,微藻能源的概念則是負碳排放,不僅對環境保護產生正的外部效應,還可以生產出生物柴油獲取可觀的利潤。

  巴菲特的新能源投資,則秉持了一貫的不熟不做的思路,對於高科技的新能源公司持規避態度。除比亞迪之外,巴菲特四季度還提出了對核電公司聯合能源(Constellation Energy)每股26.5美元的要約收購。雖然此交易因競購對手提出更高的報價未能達成,但巴菲特卻因此獲得了高額的退出補償,包括6億美元現金和9.9%的聯合能源股份。

  比爾·蓋茨在其他領域的投資,往往較為保守,但唯獨在新能源領域卻非常大膽,這顯示出比爾·蓋茨對自己在科技領域的洞察力有完全的自信。

  巴菲特入股高盛是錯誤決定嗎?

  雷曼兄弟破產後,美國投行紛紛開始尋求自保的途徑,其中高盛在去年9月23日接受了巴菲特50億美元的注資。由於隨後高盛股價下跌,因此這項交易被很多媒體一致指責為錯誤的投資決定。

  事實上,巴菲特購買的是高盛的優先股,而不是普通股,普通股市場價格下跌,並不能證明巴菲特的這項投資遭受了損失。

  優先股是介於股票和債券之間的一類證券,具有債券的大部分特徵,也就是說更像債券。巴菲特投資的高盛優先股,固定股息率為10%,僅有在高盛不能支付優先股股息時,才可能遭受投資損失。

  從時機上看,巴菲特投資高盛也是完美的。隨著美國經濟觸底預期,特別是美國房地產觸底預期逐漸抬頭,如果晚一些時間,高盛很可能不再需要這筆新注入的資金。

  從條款上看,這筆投資同樣是完美的。根據交易條款,巴菲特有權利無義務,在五年後以115美元/股的價格,將這部分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也就是 說,如果五年後高盛股價高於115美元,則巴菲特可以獲得無上限的投資收益,而如果五年後高盛股價低於115美元,巴菲特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當前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3%。在這種低利率時期,獲取每年10%的優先股股息收入,不能不說是一筆令人相當滿意的交易。

  全球首富投資思路的啟示

  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這兩位全球最富有的人,他們在金融危機期間的投資,存在不少值得效仿的地方,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是關注經濟和產業洗牌 的機會;第二是不侷限於本土市場;第三是不做輸不起的交易;第四是重點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第五是秉持自己一貫的投資邏輯;第六是經濟形勢不妙時更多投資 固定收益類證券

  在2008年,巴菲特的財富縮水了250億美元,比爾·蓋茨的財富則縮水了180億美元,但均低於《福布斯》富豪總體45.4%的財富縮水比例,或許這就是他們在財富榜長期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巴菲特的資金實力、風險承受力和膽識保證其投資方式得以貫徹執行,對高資產淨值的投資者(如私人銀行客戶)借鑑意義更大。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資金實力雄厚,現金流非常充沛,加上其主營業務是保險,資金成本低,市場的短期下跌不會打亂其總體的部署,風險承受力強。所有這些,都保證他在看似危機四伏的局面中,從容出手,進而把握住大機遇。

  內地高資產淨值者可試水海外

  贏利的投資交易與失利的投資交易往往是交替出現。一旦遇上連續虧損,小資金投資者很容易被掃地出門。在大海的驚濤中航行的往往是航母,而不是小木舟。私人銀行客戶遇到市場噪聲時,具有與巴氏類似的資金防守墊,不易被市場短期的大波動洗劫出局。

  指數投資也是值得借鑑的方式。在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中出售標準普爾500指數在內共4種股票指數的股指期貨保險合約,由於是賣出看跌期權(sell put),表明他本身是看漲或看平這些指數,賭他們在10年後的上升。

  由於境內投資者普遍對海外市場的不熟悉,如投資美國的某個行業和個股,需鉅細靡遺地對個股進行事先研究。美國經濟危機如今是否真正見底還需進一步觀望,投資個股有可能會踩到地雷。指數投資作為趨勢投資方法,是中長期投資美國股票市場有效而便利的方式。

  目前已是美國歷史上各大股指十年左右來的低點,道指在7000點徘徊,假設如果能夠選擇現在買入道指或標準普爾500的指數基金,短期之內可能 會虧損,但如果像巴氏那樣耐心持有10年,結果如何值得期待。歷史數據告訴我們,只要有耐心,市場會沿著向上的軌跡螺旋式向前發展

  投資中國主權信用掛鉤的CDS仍然是比較可行的投資策略。CDS就是一個保險合同,相當於花錢買個違約保險,衡量的是一間公司倒閉的可能性。

  在此輪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中國受到的衝擊明顯偏小,由於國際金融市場未來預期仍不確定,四家「中字頭」大型金融企業的CDS指數總體受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仍有繼續變寬的可能,目前市場報價比較可觀,投資該類CDS產品,收益比普通定期要高1.5%左右。

  適度持有中國國有大中型企業發行的境外可轉債等高信用評級產品也是當前較優的投資策略。巴菲特購買GE、高盛相當是以10%的利息發行的可轉債的股票,是他看重這兩家的隱性政府信用價值,華盛頓是不會放任讓這兩家巨頭破產而重蹈雷曼破產造成的動盪。

  去年四季度後金屬價格的暴跌使得國內企業收購資源成本大幅降低,資源價格走低,中鋁、五礦等大型央企扎堆到澳大利亞投資礦山。據傳聞,一些私營企業主悄悄將「觸角」伸到了朝鮮、俄羅斯,開始了海外開礦的征程。雖投資風險和收益並存,但效果如何,值得觀望。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巴菲特不斷地以低成本的保險資金,低廉的價格買入了那些他認為有投資價值的企業,加上美國一輪長達25年的大牛市,演繹 了一個財富傳奇。其在投資前期,對所選擇對象深入分析,重點關注其持續競爭能力,確定競爭優勢,以及這種優勢的持續性等投資觀念和方法,在私人銀行客戶適 時投資海外優質企業和資源時都值得借鑑。(《錢經》雜誌)

眾經濟學家對3月份央企利潤大幅增長表示質疑

  多位經濟學家質疑央企利潤增長 李榮融言論引發各方爭議

  最近兩個關於企業的數據引起了我們的關注,一個數據是美國500強企業2008年利潤總和僅為989億美元,縮水幅度創歷史記錄。另一個數據是 3月份,中央企業整體利潤同比增長26%,和二月份比,增長更是高達86%。如何看待這些數據背後透露出的信息,我們今天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中國石油、中國移動和中國工商銀行三大中央企業利潤過千億

  4月19日,美國《財富》雜誌公佈了全美上市企業500強的最新排行榜,數據顯示,上榜的500家企業去年總收入縮水超過八成,創下55年來最差的業績記錄。

  「財富500強」是根據全美企業每年的經營收入進行排名的,總體看來,去年表現最佳的企業為石油公司和零售公司,而對所有其他企業來說, 2008年都是「最艱苦的一年」:500家企業利潤總和僅為989億美元,和2007年的6452億美元相比大幅縮水85%,創下該榜單問世55年以來的 最糟糕記錄。而虧損企業數也達到了128家,佔到榜單上全部企業的近四分之一,總虧損額高達5193億美元,是2007年虧損額的4.5倍。

  其中,保險巨頭AIG的損失最為慘重,2008年虧損額高達993億美元,在榜單上的排名也驟降232位,下滑至第245位;住房抵押貸款融資 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緊隨其後,分別虧損587億美元和501億美元;就在昨天,房地美的代理首席財務官大衛·克勒曼被發現在家中自殺,業內人士均推測 他的自殺源於公司巨大的財務壓力。

  此外,在上一次500強排行榜上位居第八和第九的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也雙雙跌出前十名,在金融危機中遭受重創、包括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在內的38家機構則被榜單除名。

  汽車業的日子也不好過,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被列入損失最大企業榜單的前十名,通用汽車以309億美元的虧損額位列第四,福特汽車則以147億美元虧損額位列第八。

  在全球各大跨國公司資產大幅縮水的同時,很多大企業的CEO、對沖基金的老闆和知名投資家也發現自己難以獨善其身,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財富大量 蒸發。根據美國專門從事薪酬諮詢的史蒂文·霍爾合夥公司的調查,截至2008年底,美國175家大企業CEO在自己公司所持股票及期權的價值平均縮水近 49%。

  對於一些資產數額龐大的企業家來說,他們的損失動輒超過十億甚至百億美元,自持企業股票和期權縮水最多的是「股神」沃倫·巴菲特,僅在2008年,他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和期權縮水136億美元,相當於貶值了22%。

  就在眾多美國知名企業面臨財富跳水的時候,中國的國有企業卻亮出了一份亮麗的業績單。我們再來看看。

  4月19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時透露,3月份,中央企業整體利潤同比增長26%,環比增長更是高達86%。而 國資委數據也顯示:2008年,140多家中央企業實現利潤6652.9億元其中,更有三大企業利潤過千億。2008年度,中國石油淨利潤1144.31 億元,蟬聯亞洲最賺錢企業。中國移動盈利1127.93億元,成為全球最賺錢電信公司。中國工商銀行稅後利潤1108億元,成為全球最賺錢銀行。

  「主要分佈在石油,房地產,煤炭。」

  一般而言,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領域主要包括一些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性行業、能夠提高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高新科技產業的重點骨幹企業等。但葉檀認為,目前我國央企的行業分佈面已明顯過寬,而這極可能加大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風險。

  「我們知道央企的數量在減少,但涉及的行業在不斷增加。」

  兩年前,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的分佈領域進行了明確界定:即要求央企在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七大行業保持「絕對控制 力」;在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築、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勘探設計、科技九大行業保持「較強控制力」。縱觀十六大行業,遍佈競爭及非競爭性領域。

  「從未來說,除了特殊行業,應該由大多數的企業佔主導。」

  三月份央企利潤大幅增長,但部分學者認為其可持續性令人擔憂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關於央企利潤增長的言論,在經濟界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在目前中國經濟面臨下滑危險的情況下,三月份央企利潤 的大幅增長,讓我們看到了經濟刺激方案在目前取得了明顯收效,而另一些學者則擔心,這種增長還是很大程度上依靠國家政策優惠和投資拉動,可持續性令人擔 憂。

  大批民營企業處境艱難的時候,國有企業卻一枝獨秀,對這樣的差距,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教授竹立家這樣告訴記者。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教授竹立家:「它的根本原因就是壟斷,可以說大型國有企業全是壟斷性企業。」

  竹立家告訴記者,中國石油的國內原油產量佔全國的57%,天然氣國內年產量佔全國的80%,煉化產品佔據了全國4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中國移動控制著4.57億戶的移動通訊。也正是這兩家壟斷著十幾億百姓生活必需品的國有企業,在一年之內賺取了2200億元以上的利潤,成為全球最賺錢的企業。

  竹立家:「但問題是現在你就是說大中型國有企業,有些大中型國有企業它沒有起到這種(保障)作用,它反而通過壟斷價格為部門、為個人等等謀取一些利益,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

  竹立家告訴記者,靠著國家政策的傾斜,一些國有企業在成功取得高額利潤的同時,也從客觀上影響了部分產業的發展。

  記者:「如果說通訊的費用降低下來以後,那麼老百姓是不是說有更多的能力去進行其他方面的其他產品的消費。」

  竹立家:「那肯定的,錢在手上自然花的多了,這是肯定的,就是老百姓可以充分重新分配自己的消費金額,買衣服啊,買食品啊。」

  此外,一些國有企業的壟斷行為,還消弱了中國在這些產業上的核心競爭力,昨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廣東調研時試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手機,竹立家告訴記者,如果以前就放開通訊市場的准入,鼓勵競爭,3G手機可能會更早進入百姓的生活。

  記者:「很多家通訊企業的競爭的情況下,那麼這個3G您認為我們會提前使用還是會延後?」

  竹立家:「早都用了,其實我們絕對不會落後於一些國家,我們13億人,我們的大學,我們的科研機構要比他們大很多,而且我們這個就是市場前景非 常寬廣,因此人家都能搞出來我們為什麼搞不出來,而且搞出來的質量也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沒有競爭,沒有推動力,我一口價,反正是好了壞了你都得用, 因為就是只有這麼一家,你愛用不外。」

  採訪中,竹立家還告訴記者,政府向一些國有企業提供太多的政策傾斜,也不利於緩解就業壓力。以通訊領域為例,如果充分放開,大批服務商供應商的 差異化競爭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在產業上游也會刺激更多的研發企業研發更多的產品,這也會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此外,競爭造成產品價格下降, 消費者可以在其它領域增加消費,這也會拉動其它產業的就業。

  竹立家:「打破壟斷肯定是有利於市場發展,有利於經濟發展,有利於就業,有利於提供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這是肯定的。」

  目前,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將拉動消費、促進就業,然而現實卻是,在通訊服務領域,雖然經過幾輪改革,民營企業仍然無法進入,掌控這一領域的仍是國有企業,通訊產品的價格百姓仍然不滿意。

  竹立家:「你到日本和韓國,他們的通訊就是完全放開的,單向收費早就實現了,話費都很便宜,出過國的人都很清楚,為什麼政府不願意改變這個局 面,這是說實話這就是一個屁股決定腦袋問題,也就是換句話說,立場問題,如果我們站在消費者,站在公眾立場,我們肯定要求他服務越好價格又便宜,服務好價 格便宜這是我們歡迎的,站在另一個方面就是說,企業或者甚至是一些政府就來講,就是這個利潤越高這個就是越好,但是這種利潤是一種壟斷利潤,壟斷利潤的形 成是恰恰傷害了公眾的利益,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這是一個矛盾。」

  竹立家告訴記者,之所以一些壟斷企業的地位難以改變,是因為一些國有企業已經演變為特殊的利益群體,他們和公眾之間不斷的展開利益博弈。

  竹立家:「什麼樣的利益博弈,首先是大型企業他的話語權,要比分散的老百姓的話語權要大的多,他們所提出的理由,他們所提出的觀點,往往更容易 在社會上表達出來,往往更容易讓政府聽到,會讓決策者聽到,而老百姓的利益他是分散的,他們的聲音比較小,他們的就是話語權就是比較小,因此他們的聲音往 往就是很難傳到上面去。」

  竹立家告訴記者,法國國有企業稅後利潤的50%要上繳國家,瑞典、丹麥、韓國等國的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也達到了1/3甚至2/3。但在國 內,2008年,國有企業的盈利在1萬億左右,上交5%到10%的紅利後,將近9000億的利潤被國有企業的特定人群所享用,而理由就是支付改革成本等等 名義。

  竹立家:「這個利潤從道理上講是全國人民共享的,因此你怎麼支付改革成本的9000億是怎麼用的,你應該給社會上一個交代,給群眾一個交代,但事實上沒有,沒有也就無法監督,結果變成什麼了,這個壟斷企業變成了這個企業裡的管理層和職工的一個企業。」

  此外,竹立家還認為,經濟危機後,壟斷企業高管的巨額薪資收入,往往成為百姓質疑的話題,而質疑的焦點的就是壟斷國企的成本控制和財富分配。

  記者:「他這個高管層的薪資來看,他們對成本的控制嚴謹嗎?」

  竹立家:「很不嚴謹,就說是這個從他們的工資的角度來看,很不嚴謹,因為不嚴謹,所以引起社會很大反響,引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公眾的很 大反彈,原因就在這,因為你那個工資是怎麼出來的,為什麼你是怎麼成本核算出來,您能拿這麼多工資,從工資來核算其他的成本,其他的成本也可能有很大的漏 洞。」

  採訪中,竹立家也強調,改革開放30年來,不少國有企業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貢獻不應該被人忘記。但是,這並不代表另外一些國企 的做法就是合理的,因此,他也建議,政府應該重新審視各個國企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對於那些阻礙經濟發展、而又處於壟斷地位的國企,分拆和出售給民營企 業,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竹立家:「任何一個政府,不論你國有企業這個在經濟增長中間佔的比例大也好,還是小也好,但是你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按照政府的意圖儘量地為老百姓提供廉價的合適的普遍的這種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如果你達不到這個廉價的目的,那麼國有企業的意義就不大。」

  作為中國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央企業在保持經濟增長中的強大動力固然無法忽視,但另一方面,不少經濟學家也認為,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和民營 企業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們創造了大多數就業崗位,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中國經濟在抓大的同時,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命運也應 該給予同等的關注。

  這是2008年9月,記者在江蘇省江陰市採訪拍攝的資料畫面。這家印染廠在過去的8個年頭裡,每年都能夠做到1億元以上的產值,但沒想到在2008年卻猝然關張。

  看門人:「原來準備馬上生產,剛剛搞好人抓起來了,很快宣佈倒閉了。」

  而像這樣面臨關門命運的企業,在江陰絕不是少數。經過走訪記者發現,在方圓2公里之內,原本有5家印染廠,但是現在有4家都倒閉了,郭新民的海江印染廠成了碩果僅存的一家,而他的日子也越來越艱難。

  郭新民:「本來我們的機器都會開出來,就因為生產不飽和,所以這個機子都停著,就是我們的開台率只能達到1/3,2/3都停著。」

  郭新民告訴記者,原來他們廠有95%的產品是出口的,但今年出口訂單一下子減少了50%,之所以還能撐下來,是因為趕上部隊換裝,接下了一個大單子,郭新民把這稱作「只是運氣」。但即使是好不容易接下的單子,還要應對原材料不斷的漲價。

  郭新民:「像這個保險粉,原來是5千多一噸,現在已經漲到9千多一噸,還有一些分散染料,現在漲價漲到3倍以上。」

  郭新民覺得很無奈,眼見著所有的化工原料價格都翻著番地漲,印染產品的價格卻原地踏步,企業利潤被一再壓縮。

  郭新民:「因為國際上,你們國內漲價,國際上沒有漲,所以客人接受不了。」

  事實上,不光是印染行業,在其他行業,同樣的問題也比比皆是:在溫州,打火機曾是當地最有特色的產業之一,然而一年間,企業數量從以前的六百家 左右銳減到今年年初的三五十家,在「中國四大絲綢之都」之一的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幾百家紡織企業停產,約佔整個中小企業數量的三分之一。而郭新民告訴記 者,他們更大的壓力在於政策。

  郭新民:「如果政策不改變,我們是沒有出路的,照現在這個政策下去,那我們就是死亡的時間早一點,晚一點而已。」

  在郭新民的帳上記者看到,海江印染07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是9054萬,今年上半年是9660萬,增加了600萬,這本來是個可喜的數字,但是 材料、製造和人工成本都在上漲,尤其是人工成本從去年的166萬上升到296萬,上升幅度高達78%,扣除各項成本後,算下來淨利潤為-121萬,因此沒 有交企業所得稅,而對於另一項最主要的稅——增值稅,從去年同期的73萬多躍升到145萬,幾乎翻了一倍。

  郭新民:「出口退稅,出口減少了,去年出口比例增加。」

  原來,一方面海江印染出口比例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退稅率從最高的17%,降低到今年上半年的11%,等於1000萬美元的出口,要比之前多交60萬美元的稅款,這在過去出口紅火的時候並不算什麼,而在今天,簡直成了郭老闆他們的生死線。

  郭新民:「企業就是說沒有地方躲,已經就是曾經有一些企業家說,大象踩不死螞蟻,螞蟻只要躲得好,現在確實是螞蟻沒地方躲。」

央企究竟扮演何種角色最為合適

  據統計,2008年上半年,全國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一場危機已經在中小型企業中蔓延開來,人民幣升值、出口萎靡、銀根緊縮、能 源和原材料漲價、用工成本上升成為壓在他們身上的重重難題。(如果還長就刪這一段)中小企業的境遇和央企似乎有著天壤之別。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記者 見到了王建國教授,他告訴記者,央企三月份利潤的回升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財政政策的天平在央企和中小企業之間的嚴重失衡。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王建國:「那只能說明我們現在的,進一步的反映我們這個經濟結構的不平衡,那就說在這一次金融危機中間,出現了央企在相對上不斷的在壯大,而民企和自由市場經濟這一塊在衰落,我認為這個隱患是很大的。」

  與此同時,王建國還認為,在資本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之間,政策的天平也更多的傾斜向了資本密集型產業。

  王建國:「這些投資都投進了資本密集型的產業,(這對)GDP的增長有效但是對就業沒有效果。」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達4200萬戶,可吸納全社會70%以上就業。中國中小企業是否健康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整體的健康程度。王建國認為,如果忽視中小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忽視經濟增長中最活躍的一環。

  王建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也要積極的去調整結構,財政政策,我們有選擇的還是要支持中小企業,而貨幣政策我覺得呢,對中小企業必須加大力 度,必須加大力度,我們講中小企業加起來70%,國有企業加起來不到30%,所以我們把它加總以後,我們就知道中小企業反而是個大企業,國有企業反而是個 小的,你為什麼舍大求小?」

  與此同時,王建國認為,中小企業實際還是央企賴以生存的基礎,只有中小企業真正發展起來,央企才能有更加良性和永久的收益。

  王建國:「尤其是工業品,所以他們本身就是央企的客戶,如果你不把這些客戶救了,你救了央企,他自我循環,最後買他東西都是死了,這就好比那個鯊魚,鯊魚要吃小魚,周圍的小魚都沒了,這還吃鬼,還不餓死?」

  為實現保八,中央企業和中小企業究竟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才最為合適?

  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在博鰲論壇上的發言,讓我們對09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有了更清晰地認識。那麼,為了實現全年GDP8%的增長速度,中央企 業和中小企業究竟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才最為合適?國家的宏觀政策又該作出怎樣的調整呢?我們再來聽聽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的看法。

  在清華紫光國際交流中心,記者見到了正在這裡交流學習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他目前正在關注的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和發展問題。聽到央 企在今年三月份的利潤顯著增加,他馬上上網查看詳細情況。因為他認為今年央企一季度的利潤總體是下降的,這個增長的數據比想像的來得要快得多。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1、2月份央企慘不得了,他就靠三月份抬起來了,一到三月份央企累計實現利潤1125.3億元,同比下降43.3%。」

  對於央企為什麼在3月份能夠突然增長,湯敏認為原因很多,央企本身的組成也很複雜,其利潤結構更是難以得知。

  湯敏:「他有這個數字你怎麼說,他反正也他是叫怎麼說呢,他反正一家之言。」

  湯敏認為對於央企利潤增長的消息還是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央企是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能夠在逆境中賺到錢,對於我國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長做了貢獻。但是這樣的增長更多的是因為國家經濟刺激計劃的優惠政策。

  湯敏:「基礎設施45%裡頭相當部分是到央企來頭了。剩下的這個55%的這個我們以民生為主的,那麼相當部分教育、衛生這個扶貧,環保什麼這些,這些有一部分也到中小企業裡頭,但是相當部分也到央企裡頭。」

  湯敏認為央企利潤上升無可厚非,關鍵是怎麼分配。目前央企只有10%的利潤上繳國家,嚴重偏低。

  湯敏:「可能還需要一部分利潤能夠來支持我們現在民生工程,來支持整個國家的財政,來達到一種全民共享的一種這種作用。」

  記者:「如果它失去政策的優惠和支持,它的利潤還會這麼高嗎?」

  湯敏:「這個就很難說,那麼這個有些企業可能也還不錯,那麼有些企業可能就不行了。」

  對於央企的逆轉增長,湯敏認為這也意味著大型央企的壟斷性進一步增強了。而帶著多重身份的央企本身的競爭力並不見得有什麼明顯變化。

  湯敏:「但是作為企業來說,更重要是他的效率,他的利潤率,他的產品質量,他的市場佔有率,那麼從這種很多的來衡量的話,不一定是世界最好的。」

  對於央企如何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一流企業,湯敏認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相對大多數國際大型企業,我國的央企情況相對較好,正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湯敏:「就是我們要及時走出去,一種方法我們可以去趁這個機會去買一些技術,買一些專利,我們開發我們的市場,這是一種辦法,另外一種辦法就是我們甚至走出去,去參與國外一些投資,這樣的話,能擴大我們的未來的發展的這個市場。」

  湯敏認為為了實現今年保八的目標,央企責任重大。但是央企只是我國無數企業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僅有央企在增長,很難保證我國經濟有一個健康的增長方式。

  湯敏:「所以現在就是說這個八是一個好八,還是一個壞八,現在就大家現在比較擔心這個,反則的話,即使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花了很大的代價把八 推上去了,如果他是一個不可持續的八,那麼我們還不如我們今年就老老實實7,甚至6.5,明年能夠7% ,8%,我們慢慢的走,可能會更好一些。」

  湯敏認為如果有第二輪的經濟刺激計劃的話,應該把重點放在幫助中小企業的發展上面,這樣才可以更持續、更均衡。

  湯敏:「因為中小企業第一個他最困難,第二個給他的投入往往是,他是這個社會效益是最好的,因為他可以創造很多的就業,第三個少量投入他的效果會比較好,因為中小企業他本身不需要太大的投入。」

  半小時觀察:手心手背都是肉

  如果說,大型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手掌心,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就是中國經濟手背。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有它們都能健康成長,中國經濟這 個拳頭才能更有勁。但是,在現實中,這兩塊肉卻往往遭遇到厚此薄彼的待遇。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尤其中央企業,佔據了大量政策優勢、資金優勢、市場優勢, 甚至是壟斷地位,它們在獲取超額利潤的同時,更加速了對各類資源的佔有,不斷強化自己的控制力。而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卻很難享受到與國企一樣的 優越地位,在融資難、成本上升、出口下滑的擠壓中,它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雖然從經濟數據上看,企業利潤仍在上升,而感到日子難 過的企業卻越來越多?因為在看著幾家央企吃肉的時候,更多的企業還在期盼著哪怕能喝上口湯。

  當四萬億巨額投資注入中國經濟,當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陸續出台的時候,能否扭轉這樣的格局,不僅關乎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原則,也關乎中國經濟未來 的命運。隨著出口下降,外部需求萎縮,國內市場只有創造更多的空間,才能給長期從事外貿出口的眾多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投資機會,而經濟增長從投資拉動 向消費推動的轉型,也必須保持中小企業欣欣向榮的勢頭,才能保證大多數人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崗位,才能讓大多數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提高消費能力。從這兩個重 要方面看,都需要國家拿出更大的力度扶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這其中不僅包括資金、稅收,更重要的是開放更多的經濟領域。(CCTV經濟半小時 主編:周人傑 記者:井天增、李想、盛情、李錦、李傑 攝像:樊金峰)

扭曲的房貸零首付:購房合同做高房價騙貸揭秘

  據易居中國數據顯示,3月份上海全市新成交156萬平方米的商品住宅面積,該數據甚至略高於2007年3月的峰值。樓市「小陽春」的突然而至竟也重新催生了滬上房貸「零首付」、「低首付」的現象。日前,上海銀監局的一紙通知及時將此暗藏巨大風險的苗頭予以打擊。

  中介代辦「零首付」零收費

  記者走訪地鐵四號線沿線的幾家中介發現,除了收取1%的中介費用和法定的契稅之外,購置一套二手房無需其他額外支出。

  「現在股市行情不錯,我只想拿5萬塊左右出來付首付,幫我算算怎麼辦。」記者在看完一套面積67㎡,總價報100萬的老公房之後問道。

  「照理你是首套普通自住房,首付20萬,而我們做高點房價,比如120萬,首付則要24萬,而銀行就會貸給你96萬,實際上你就等於只用付4萬塊首付了。」某地產中介的經理聽說記者在看房後頗有興趣,但是資金不足時,熱情地算了一筆「騙貸」賬。

  「但是,銀行要看首付款24萬的收款憑證,這就需要我們去和房東商量,但是基本上沒有問題。」經理向記者保證,同時,記者被告知做高房價等一系列看似複雜的程序是不需另外收費的,因為他們背後有一貫合作的評估公司。

  做低或做高房價均有講究

  根據央行的房貸新細則,屬於首套普通型自住房和首套改善型自住房均可以享受首套房貸標準,即貸款首付最低兩成,房貸利率最低基準利率的七折。另外,如果符合改善型自住房,3%的契稅可以減免為1.5%,而5.5%的營業稅可以直接免除。

  而在記者走訪中介後瞭解,為了少付首付款,少交稅,中介還可以提供購買二套房者「做低」房價的服務。例如,上海市首套改善型住房的標準為內環線 以內一套總價245萬元/套,內環線和中環線之間140萬元/套,中環線以外95萬元/套以下;單套建築面積140平方米以下;且購置2年以上。假使一套 處於中環的二手房總價約為160萬,而基於規定是要嚴格執行四成首付、七折以上利率的房貸標準,而此時中介則可以與房產評估公司合作做低房價,使其降至標 準線之內。另外,房價被做低後,賣房人的稅收也可以相應降低一筆不少的支出。

  「當然,有些樓盤在交易中心是有備案的,基本的交易價格很難造假,所以並非屢試不爽。」中介公司營銷員表示。

  銀監局緊急叫停

  去年深圳斷供潮湧起的原因之一便是房價急跌後,零首付的購房者紛紛「棄供棄樓」。而「零首付」、「低首付」雖然可以暫時緩解購房人的資金壓力, 但是對於真正有自住房購房需求的人來說,貸款額增加必定意味著多向銀行支出貸款利息。從銀行角度來說,「零首付」放大了貸款風險,是銀行需要嚴控的行為。

  為此,上海銀監局在日前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業務的通知》,通知要求,除首套自住型普通住房和首套自住改善型普通住房外,貸 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40%,且貸款首付款比例應隨套數增加而提高,具體提高幅度按各總行相關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按風險合理確定。

  同時,該通知還向在滬各商業銀行提出三個要求:一是嚴禁以對VIP客戶實行區別對待政策為名放寬貸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優惠政策的適用範圍;二是 嚴禁以另行發放個人消費貸款,或銀行通過與中介機構合作向客戶進行費用返還、墊付首付款等方式降低條件,變相突破監管政策;三是嚴格審查客戶首付款的充足 性和真實性,不得允許首付比例不足的客戶以銀行信貸資金或以信用卡透支等方式支付首付款。(中國證券網)

內地30個最具實力消費城市

內地幅員廣闊,大江南北民情各異,香港公司要開拓內銷,往往會有不知從何入手的感覺。香港貿易發展局最近針對香港公司在開拓內銷時的困惑,按照一套科學化的評選標準,在內地眾多城市中選出了30個最具實力的消費城市,作為港商選擇內地城市拓展業務的參考。

根據香港貿發局研究部最新出版的《貿易前哨》,被選出的30個城市包括:


城市

社會消費品

零售總額

人均社會消費品

零售總額

人均生產總值

居民儲蓄存款

上海

3,848

20,708

66,367

8,695

北京

3,800

23,271

58,204

9,744

廣州

2,595

25,831

71,808

5,514

深圳

1,915

22,226

79,645

3,792

天津

1,604

14,383

46,122

3,079

武漢

1,518

17,040

35,582

1,948

南京

1,381

18,623

53,638

1,951

成都

1,357

10,789

26,525

2,466

杭州

1,296

16,488

52,590

2,579

蘇州

1,250

14,172

91,911

2,593

瀋陽

1,232

17,356

45,561

1,968

青島

1,199

14,298

45,399

1,702

無錫

1,135

18,939

83,923

1,701

濟南

1,103

16,785

39,261

1,267

長沙

1,037

16,269

33,711

1,177

寧波

1,036

15,018

50,474

1,856

大連

983

17,006

51,630

1,837

鄭州

979

13,298

34,069

1,659

佛山

947

15,985

61,199

2,837

重慶

856

12,748

26,956

1,461

東莞

696

10,017

46,027

2,121

常州

611

14,037

52,841

1,092

淄博

593

13,227

43,499

807

金華

563

11,035

29,063

1,032

紹興

515

11,251

43,442

1,087

嘉興

501

11,973

38,357

908

中山

396

15,765

49,488

876

廈門

362

14,897

56,188

740

鎮江

331

10,977

44,894

529

珠海

302

20,736

61,693

592



單位:人民幣

(上述為各城市2007年的經濟數據)


分析顯示,城市的整體市場規模與人口成正比,消費層次則取決於居民收入和財富,因此一個城市若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零售額、人均生產總值和人均存款4個 指標皆配合,應可確認為消費市場比較成熟、對大部分商品有一定需求規模及增長潛力、屬於可優先選擇發展的目標城市。不過,對一些較高檔次名牌產品和耐用消 費品而言,由於消費者購買頻率較一般大眾商品為低,有需要利用較大地區的購買力來支持。對於這類產品,應選擇有較高集聚和樞紐作用的城市,能夠凝聚附近地 區購買力的城市。


綜合而言,香港貿發局選出的30個城市,其消費市場規模大、居民消費力高、腹地發達、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力強。事實上,這30個 城市主要集中在內地三大經濟帶: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其中,珠三角和長三角在較小的區域內集中了大量富裕的城市,人流、貨流和資訊交流頻繁,加上零售 渠道和各項配套發展成熟,方便開拓市場,品類齊全的購物中心亦已成形,可吸引一定消費者,因而最具優勢,是港商可優先考慮拓展業務的地區。

比較上述30個城市的消費實力,上海、北京和廣州的市場規模和消費能力,都明顯拋離其他城市,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都會。這3個城市約佔全國消費市場12%,一向被視為內銷的切入點,其消費市場特色包括城鎮人口多;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領先全國,因此不僅消費市場規模大,消費能力亦相當高。


深圳的零售市場 整體規模和人均零售額雖不及北京、上海、廣州,但亦明顯高於其他城市。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城市中名列前茅,消費力強勁;唯一對深圳消費市場有所制約的 環境因素,是深圳與香港非常接近,加上「自由行」政策施行後,吸引了更多深圳居民到香港購物,特別是一些較高檔次的品牌消費品。


至於佛山、東莞、中山、珠海等市,雖然人口及市場規模相對不及廣州和深圳二市,但當地零售業已甚具規模,不少港資品牌已在當地開店,反映消費者已能負擔中高檔日用商品,而且當地銷售渠道亦已有長足發展。


長三角方面,南 京、杭州、蘇州和寧波是蘇浙兩省最發達的城市,其市場規模和深度雖未及北京、上海和廣州,但增長強勁,目前人均消費性支出屬全國領先水平。同一區域內各市 交通和人員往來頻繁,零售管道和基建等發展較為完善,商品一旦在個別城市立足,打入整個地域市場亦較容易。至於區內「後進」──無錫、常州、鎮江、金華、 嘉興、紹興等,這些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但富裕程度不遑多讓。


由北京、天津、 遼寧、河北、山東等省市組成的環渤海經濟區,雖然崛起時間較晚,但居民消費力不容忽視。現時在京、津這些大城市的消費者,已較多到香港消費,他們大多認為 香港的生活方式和服務是較文明和先進的。不過,他們不會盲目認同香港品牌,因此香港品牌在這些城市,應多作廣告、展覽、推廣等活動,否則當地消費者會認為 若以貴價錢買較少人認識的香港品牌,倒不如付出更多錢購買知名度高的外國品牌。


至於瀋陽和大 連,則是東北三省的消費中心,其商城和百貨公司在檔次和數量上皆比鄰近城市發達,提供的款式和品牌是附近城市不能及的,所以可以吸引週邊地區消費者下班後 或周末駕車前來購物,凝聚大量高消費人群。在這些消費者心目中,香港品牌雖不及歐美名牌,但相比本土品牌,仍屬中高檔次。


與沿海地區比較,中部六省經濟上較少倚賴出口,較多得力於內部消費,而中央政府近年實施的「中部崛起」政策,更令中部消費力快速增升,武漢、長沙、鄭州湧現不少尖端消費者。


雖然中部居民的 平均消費力未達最高水平,但由於他們對國際品牌相對較陌生,因此較易接受香港品牌,並會視之為較高檔品牌。設計精致、價錢相宜的香港品牌,對他們是有吸引 力的。不過,由於中部收入不及沿海地區,當地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較高,而當地物價亦相對較低,因此港商為產品定價時,須小心考慮當地消費者的購買力。


西部地區是中央政府近年積極開發的地區,但當地經濟仍未成熟。作為四川的省會,成都是西部的購物中心;年前成為直轄市的重慶,則有急起直追之勢,逐步成為西部地區的主要消費市場。

雖然四川和西部居民的平均收入較內地其他地區為低,但他們一派樂天的性格,令他們花費較為豪爽,因此與沿海城市比較,成都的消費水平毫不遜色。他們較重視品牌,對香港品牌更具好感。他們信賴香港品牌,對香港流行的或暢銷的品牌尤其喜愛。(香港貿發局)

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

IMF預測世界經濟今年出現戰後最深衰退

  新華網華盛頓4月22日電(記者胡芳 劉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2日在此間發表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世界經濟今年將收縮1.3%,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明年世界將逐步復甦,預計將增長1.9%。

  報告說,世界各地經濟均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活動疲弱帶來的嚴重影響。去年第四季度,發達經濟體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前所未有地下降了7.5%,估計今年第一季度會以同樣快的速度下滑。

  報告說,美國經濟受金融壓力加劇和住房市場疲軟的影響最大,西歐和亞洲發達經濟體則受到全球貿易嚴重萎縮、其自身金融問題增加以及一些國家房市調整的沉重打擊。受貿易不振和資金減少影響,新興經濟體經濟去年第四季度整體收縮4%。

  報告說,衰退確實是全球性的,因為佔全球經濟四分之三的國家人均產出預計都將下降,幾乎所有國家的經濟增速都大大低於2003年至2007年間的增長水平。而嚴重依賴製造業出口的東亞國家和依靠資本大量流入推動經濟增長的東歐和獨聯體新興經濟體受到的影響尤其明顯。

  同時,報告指出,當前的經濟前景非常不明朗,經濟依然有很大的下行風險。一個主要因素是,各國現有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可能不足以阻止金融業 惡化與經濟疲弱帶來的負面影響,特別是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在公眾支持有限的情況下,這種狀況尤其令人擔憂。報告認為,即使在危機結束之後,也還將有一段困 難的過渡期,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將顯著低於前幾年。

  報告預測,世界頭號經濟體美國經濟今年將收縮2.8%,但收縮步伐在下半年開始會有所放緩,到明年年中可望開始復甦,但明年全年的平均增速將為零。

  報告說,美國最為緊迫的政策課題是恢覆核心金融機構的健康。同時,刺激私人部門需求、降低資產價格特別是住房價格過度下跌的風險、減少家庭和公司以及金融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等也很重要。由於貨幣政策空間已很有限,因此,財政政策成為應對問題的主要手段。

  報告還預測,在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帶動下,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將保持增長,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分別達4.8%和6.1%。

  報告呼籲國際社會採取強有力的金融和宏觀經濟政策行動,以解決危機和支持增長。報告認為,短期內,各國應在金融業調整方面突出三個重點:即確保金融機構能夠獲得流動資金;確定和處理有毒資產;對薄弱但仍有生存力的機構進行注資。

  報告認為,發達經濟體應大力運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克服通貨緊縮風險。由於很多國家的政策性利率已接近零,因此應該迅速運用其他政策來刺激經濟。同時,新興經濟體也需要放鬆貨幣政策,以應對有可能不斷惡化經濟的前景。

  報告還認為,應該把財政刺激措施與可持續性財政政策結合起來。各國政府既要奉行短期擴張性政策,又要使人們對中期財政和經濟前景抱有信心。

  報告警告說,支持貿易和金融業的舉措(包括財政刺激和對國際資金流動的官方支持)將有助於全球需求增長,會給各方都帶來好處。相反,採取貿易和 金融保護主義將極大地損害各方利益,上世紀30年代各國採取的以鄰為壑的政策導致全球經濟大蕭條,已為此次金融危機提供了警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半年發表一次《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評估全球經濟形勢和預測經濟增長前景。《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分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大國際金融機構春季會議和秋季年會前發表。

IMF預測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繼續增長

  報告中說,中國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速度會有所減緩,但在惡劣的國際金融和經濟環境下,中國經濟的表現依然是「強勁的」。中國經濟的前進動力源於兩個因素:一是政府積極行動,採取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並放鬆了貨幣政策,從而擴大了消費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二是出口部門在經濟中所佔比例較小,特別是把高進口額計算在內之後。

  報告還說,亞洲經濟前景依然面臨下行風險。一個主要的因素是,亞洲地區以外的發達經濟體程度更深、更持久的衰退將進一步減少外部需求,對亞洲地 區的出口、投資和增長都將帶來負面影響。其次,全球金融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可能給亞洲地區金融和企業部門造成損害。另外,外部衝擊對金融和企業部門的影響可 能比目前估計的更大。

  報告認為,一些亞洲經濟體仍有加大貨幣政策力度的空間,包括中國在內的經濟體更多地放鬆貨幣政策似乎是適當的。同時,中國可採取進一步的財政措施刺激國內消費,這既可在短期內支持經濟增長,也有助於中期內重新平衡經濟。

曹遠征:經濟去槓桿化導致危機深化

  曹遠征(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2008年9月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目前有了暫時的平復。但是金融危機並未過去,仍有進一步深化的可能。普遍認為,從長期看,預計此次衰退的時 間較長,至少會持續兩年以上,同時因投資率不足以抵消居民消費下降效應的長期化,不排除衰退後出現較長時期蕭條的可能性。危機從2008年的9月份開始全 面爆發,總體來說當前金融危機發展的態勢是逐步深化的,目前經濟去槓桿化依然在進行。

  從最近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及匯豐銀行暴露的問題看,金融產品的去槓桿化,已由以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轉移到如信用卡、汽車貸款等其他類 型的消費貸款領域,並向公司貸款領域擴散,其中商業性房地產信貸壞賬頗受關注;金融機構的去槓桿化已由以投資銀行為主轉移到商業銀行及對沖基金為主。

  去槓桿化的進程,美國進行得較快,而歐洲地區則剛剛開始,尤其是德國、俄羅斯及東歐地區的金融機構的安全性更令人關注。

  並且從全球情況看,儘管資本市場包括投資銀行和投資者在內的去槓桿化已步入後期,但信貸市場上的去槓桿化才進入高潮,而消費者的以儲蓄率提高為 特徵的去槓桿化才開始顯現,居民儲蓄率急劇攀升,兩年前美國居民儲蓄率還是負數,不知道儲蓄率上升是短期的現象還是長期的現象。

  金融海嘯第二波是否發生?

  一道經濟寒流的鐵幕已經降落在歐洲。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裡雅斯特,坐落在這條線後面的中東歐古國都城——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無一不陷入經濟寒流之中。

  2月17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的一份報告更是向東歐扣動了扳機。該報告稱,東歐形勢不斷惡化引發了該地區市場的動盪,並將波及到西歐乃至紐約,一時間,經濟寒流大範圍襲擊了乍暖還寒的世界經濟。

  東歐的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會不會出現冰島現象呢?令經濟學家所擔心的原因是東歐經濟體制改革時,東歐的銀行全部破產,接管或購買的都是歐洲 的銀行。4月2日國際金融峰會中探討了東歐問題深化會不會出現第二波金融海嘯,歐盟、歐元能否緩解,之所以看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歐盟、歐元建立並得以穩定 的基礎遭到了破壞。歐盟內部不同意見的聲音不斷出現,歐元出現問題會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帶來更大的影響。

  我們認為,2009年處於困難的形勢,全球經濟增長將會是負增長,如果是正增長,增長速度則不會超過1%,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受到最嚴重的 挑戰。各國承諾財政開支擴大五萬億美元以擴大經濟增長的速度。經濟衰退已經成為定局,問題是衰退後會不會出現長時期的經濟蕭條,所有的經濟預測認為此次衰 退至少持續兩年,兩年之後亞洲經濟增長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唯一的亮點。如果今年全球經濟出現正的增長,大部分將來自亞洲的貢獻。中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走勢 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中美經濟新格局

  美國消費佔GDP的80%,而中國只佔30%,美國的居民收入和中國結構不一樣,工資收入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一直在下降,資產性收入比例較 高。美國的消費習慣和中國不一樣,美國民眾如果有錢可以先買房子,房價升高可以將房產抵押之後再貸款、還房貸或消費,房價的升高對於美國人民的收入有至關 重要的意義,房價升高後而且還可以還債。而房價一旦下跌就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帶來巨大的打擊。

  30年來中國經濟對外開放形成新的資金國際循環格局,中國通過對美出口積累了大量的貿易順差,反過來,將這筆外匯收入以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投入 美國資本市場。這一新格局表明,中國經濟內外的非均衡既是美國經濟內外的非均衡結果,也是其原因。兩國經濟的非均衡構成了國際資金循環的均衡。兩國經濟互 為前提,中美經濟從未有現在這樣的高度依賴性。這一新格局同時也表明,均衡是脆弱的,必須共同努力,加以維護和調整。中美國際收支的順逆差在客觀上形成了 互補局面,但缺乏制度層面上的正式安排。

  在傳統的經濟學框架內,宏觀經濟政策是以國別為基礎的。國際間的經濟事務寄望於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主要是匯率的調節機制。基於此,在過 去,美國以為中國國際收支的巨大順差是人民幣匯率低估,人民幣匯率升值應成為主要調節手段。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未來的變化趨勢是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對 這一趨勢的估計是正確的,但寄望於這種匯率調節機制來克服中美兩國的國際收支順逆差卻落空了。

  美國的借債消費構成了亞洲的出口市場,亞洲的工業化發展構成資源出口國的市場,反過來通過資本市場流入美國,使得美國老百姓更容易負債。中國自 改革開放以來出口迅速增長,到去年年底中國積累了19000億的外匯儲備,成為美國最大的債券國。由於這個循環中斷了,因此,歐美市場出現問題,導致亞洲 經濟出現問題。亞洲的順差是美國的逆差,亞洲經濟週期和歐美經濟週期是不一致的。循環中斷,因此亞洲經濟也出現了問題。

  這樣一個循環能否在亞洲區域內閉合,在理論上可以做到。亞洲經濟和歐美經濟有不一致的,一個是製造業為主,一個以虛擬金融經濟為主,由於種種原 因,亞洲是高儲蓄率的國家,而歐美儲蓄率非常低甚至是負值。亞洲的高儲蓄率和高製造業能不能結合?如果將亞洲的儲蓄率再槓桿化是可以在亞洲內部閉合的。中 國的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資產負債表是健康的。四萬億是再貸款的槓桿化計劃,唯一的是儲蓄沒有再槓桿化,中國貸款的高速增長被全世界所關注。

  中國經驗對越南與亞洲的啟發

  中國經驗可以給越南一些啟發,對亞洲經濟也有啟發。目前中國實行的是擴張的財政政策和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在去年的經濟政策有很大的轉彎, 2008年上半年經濟政策的重點是防止高通貨膨脹、防止經濟過熱,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後實施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中國的經濟和世界的經濟週期 基本同步是經濟政策改變的主要原因。

  我們對未來中國經濟進行簡單估計,中國經濟2009年第一季度已經見底,我們通過數據發現鋼材價格停止下落,庫存消耗減少,鋼材產量開始增加。 發電量下跌速度大幅減緩,很多省區工業發電呈現正的增長,採購經濟指數出現積累增長,工廠採購原材料開工。預計一季度中國經濟基本到底,經濟回暖什麼時候 開始呢?應該到二季度或者三季度中國經濟迅速回升,第四季度達到高點。這樣看來,2009年能完成「保八」的任務,那麼明年的形勢呢?如果世界經濟形勢仍 然不好轉,中國為期兩年的四萬億投資計劃基本發放完畢,則明年的經濟形勢堪憂。

  更重要的是,如果2010年後,世界經濟並未顯著好轉,外需不足,同時國內消費需求依然擴張緩慢,將有可能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不僅經濟增長將顯著放緩,而且金融資產質量令人關注。

  在這一過程中,堅持長短結合,擴大短期需求與長期結構調整相一致,深化體制改革與擴大內需相協調,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講,通過金融創新,發展高科技產業,加快結構轉變,是正確的選擇。(21世紀經濟報導)

2009年一季度主要工業行業運行情況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開展工作,工業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跡象 逐步增多,初步扭轉了增速過快下滑的勢頭。一季度,消費品工業逐步企穩,裝備工業和部分原材料行業生產形勢有所好轉,電子產業增速下降趨勢趨緩。儘管3月 份出口降幅有所縮小,但由於國際市場總體需求減少較多,出口大幅下滑的趨勢並未扭轉。

  一、原材料工業

  一季度,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其中3月份增長8.8%,比頭兩個月加快5.7個百分點。主要原材料產品市場形勢表現不一,進入3月份鋼材價格連創新低,有色金屬和化工產品價格回升。

  冶金:一季度,冶金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其中3月份增長3.4%。粗鋼產量12744萬噸,同比增長1.4%,3月份產量由頭兩個月增 長2.4%轉為下降0.3%;鋼材產量14473萬噸,增長2.8%。鋼材出口514萬噸,下降54.9%;進口323萬噸,下降22.6%。鐵礦砂進口 13153萬噸,增長19%,增幅比頭兩個月擴大13個百分點。

  鋼材價格持續下跌。由於鋼鐵行業產能快速釋放並未得到市場相應支撐,鋼材價格指數在2月初達到109點後再度大幅下跌。3月末國內市場鋼材價格 綜合指數為97.59,比上月末回落6.1點。6.5mm盤條、10mm中板、0.5mm冷軋薄板平均價分別為3270元/噸、3629元/噸和4613 元/噸,比上月末回落298元/噸、294元/噸和233元/噸。1-2月,冶金行業實現利潤38.3億元,下降90.1%(去年同期增幅為 38.6%),企業虧損面達到25.4%。

  建材:在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拉動內需政策效應作用下,建材行業總體表現出較快增長勢頭。一季度,建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6%,快於全 部工業增速7.5個百分點。全國水泥產量2.8億噸,增長12.9%;平板玻璃產量13533萬重量箱,增長0.5%。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庫存1226萬 噸,同比上升19.1%;平板玻璃庫存2084萬重量箱,下降14.6%。

  水泥和平板玻璃價格基本與上月持平。3月份,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平均出廠價為290元/噸,比上月末的292元/噸略有下降;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 為58.6元/重量箱,比上月末的58元/重量箱小幅上升。1-2月,建材行業利潤小幅下滑,實現利潤94.8億元,下降0.5%;其中,水泥製造業實現 利潤11.87億元,下降4.4%;平板玻璃製造行業虧損5.16億元(去年同期為實現利潤3億元)。

  有色:一季度,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其中3月份增長10.3%,比頭兩個月加快9.5個百分點。十種有色金屬產量538萬噸, 下降6%,降幅比頭兩個月減緩3.5個百分點;其中,銅產量92.2萬噸,增長8.7%;電解鋁產量266萬噸,下降14.1%。氧化鋁產量492萬噸, 下降7.8%。未鍛造鋁及鋁材進口26.4萬噸,增長12.3%;廢鋁進口34萬噸,下降36.1%。

  主要有色金屬價格回升。在國家加大收儲等政策拉動下,主要有色金屬產品價格逐步回升,3月國內市場銅、電解鋁、鋅現貨平均價分別為31171、 12594和11281元/噸,分別比上月末上漲12.8%、5.5%和7.3%。1-2月,有色金屬行業實現利潤0.8億元,下降99.5%,行業已處 於虧損邊緣,虧損企業佔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三成,當前主要產品價格的回升為生產企業實現扭虧增盈留出空間。

  化工:生產出現轉機,產銷形勢有所好轉。一季度,化工增加值同比增長4.5%,其中3月份增長10.8%,比頭兩個月加快10.1個百分點。化肥、農藥等支農產品加快增長。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總計和化學農藥原藥產量分別為1503萬噸和51.7萬噸,增長10.6%和12.1%,其中3月份分別增長17.4%和18.0%,增速比頭兩個月加快12.8和8.9個百分點。

  主要品種價格穩步上漲。3月末,鄭州市場聚乙烯三個月期貨價格收於9310元/噸,精對苯二甲酸三個月期貨價格收於6558元/噸,創年內新 高。石化協會重點跟蹤的168種產品,3月份平均價格比2月份上升的有81種,持平的有7種。1-2月,化工行業實現利潤93.5億元,同比減少116億 元,下降近六成。

  二、裝備工業

  一季度,規模以上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其中3月份增長10.1%;出口交貨值下降16%。工程機械形勢好轉。石化、混凝土機械、採 礦生產專用設備產量分別增長27.8%、23%和16.6%,3月份增速進一步加快,分別為56.2%、92.1%和22%。農機行業生產增勢強勁。中型 拖拉機、小型拖拉機產量分別增長27.8%和22.2%,其中3月份增長30.7%和33.9%;農作物收穫機械、場上作業機械分別增長44.1%和 37.6%,其中3月份增長50.5%和26.4%。

  小排量優惠政策和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帶動汽車產銷回升。一季度,生產汽車267萬輛,增長3.7%;其中轎車136.2萬輛,下降 0.3%。3月當月,生產汽車116.9萬輛,增長10.8%;其中轎車55.7萬輛,增長1.1%;排量1.6升及以下轎車生產38萬輛,增長 20.1%。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一季度,銷售汽車111萬輛,增長5.6%。汽車產銷量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船舶行業仍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全國造船完工量63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5.5%;新承接船舶訂單79萬載重噸,下降94%;截止3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9934萬載重噸,增長12.7%。

  1-2月,機械行業實現利潤459億元,下降24.3%(去年同期增長39.1%)。其中,汽車工業實現利潤90.8%,下降51.6%(去年同期增長29.8%)。

  三、消費品工業

  一季度,規模以上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其中3月份增長9.8%,比頭兩個月加快2.4個百分點。受益於國家擴大消費政策,消費品工業生產經營狀況好於工業整體形勢。

  輕工:一季度,輕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其中3月份增長9.4%,比頭兩個月加快1.8個百分點。在「家電下鄉」等因素擴大消費政策作 用下,部分家電生產形勢好轉。主要產品中,家用電熱水器、家用洗衣機產量分別增長3.1%和4.7%,電冰箱產量增長7.9%,微波爐產量下降 26.1%。乳製品產量同比增長3.3%。

  一季度,規模以上輕工產品出口交貨值下降10.8%,降幅比整體工業出口減緩5.2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佔銷售產值的比重由頭兩個月的 16.6%回升到22.8%。去年以來國家連續多次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退稅率,對抑制輕工產品出口過快下滑產生了積極效果。據海關統計,一季度, 鞋類出口同比增長0.8%,儘管箱包、塑料製品、家具及零件、玩具出口下降1.0%-13.8%,但均低於全國外貿出口降幅(17.1%)水平。

  1-2月,輕工行業實現利潤547億元,下降4.2%,主要是受農副食品加工和造紙兩個行業利潤下滑影響(利潤額分別減少10.9億元和19.6億元,下降8%和40.8%)。

  紡織:一季度,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其中3月份增長8.4%;出口交貨值下降8.5%,其中3月份下降8.4%。生產紗480萬噸,增長7.7%;生產布114億米,下降2.5%;服裝48.3億件,下降2.7%;化纖574萬噸,增長6.1%。

  據海關統計,頭兩個月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120.2億美元,同比下降15.6%;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220.5億美元,下降5%。

  國內棉花價格出現反彈。3月末,國內棉花價格指數(328級)為11692元/噸,同比下降15.4%,比2月末上漲256元/噸。

  1-2月,紡織行業實現利潤124億元,下降9.5%(去年同期增幅為14.2%);其中紡織業實現利潤66.6億元,下降10.3%,服裝及其製造業實現利潤58.7億元,增長15.6%。

  醫藥:一季度,醫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7%,是12個主要工業行業中增速最快的行業;其中3月份增長16.3%。生產化學藥品原藥44.8萬噸,下降7.4%;中成藥37.8萬噸,增長14.5%。1-2月,醫藥行業實現利潤115億元,增長22.4%。

  菸草:一季度,菸草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其中3月份增長9.9%,生產捲菸6335億支,增長3.3%,同比回落4.1個百分點。1-2月,菸草行業實現利潤201億元,同比增長13.8%。

  四、電子製造業

  電子製造業生產、出口大幅下滑趨勢有所減緩。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3%,其中3月份增長1.2%;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15.5%,其 中3月份下降10.1%,降幅比頭兩個月減緩8.9個百分點。重點產品中,數字程控交換機877萬線,增長7.2%;微型計算機設備3091萬台,增長 3.5%;手機、彩電產量分別下降3.7%和9.2%。電子器件行業運行出現積極現象。據對10家重點集成電路企業的監測,3月上旬日均產量比2月份增長 10%以上。1-2月,電子行業實現利潤6.8億元,下降96.3%(去年同期增幅為37.8%)。

  五、能源工業

  煤炭價格回落,重點港口存煤處於高位。發、用電量下滑態勢有一定遏制。成品油市場需求有所回升,生產經營出現好轉。

  煤炭:一季度,全國原煤產量6.02億噸,同比增長6.3%。煤炭出口738萬噸,下降27.6%;進口1359萬噸,增長21.1%。

  3月末,直供電廠存煤約5760萬噸,平均可用 17天。隨著氣候轉暖,取暖用煤需求下降,3月末庫存達到530萬噸,比2月末下降30.9%。秦皇島港發熱量在5500大卡/噸的山西優混煤平倉參考價 格為550-560元/噸,比2月末下跌5-25元/噸。1-2月,煤炭行業實現利潤206億元,同比增長15%,增幅同比回落51.8個百分點。

  電力: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7797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0%。3月份,發電量下降1.3%。據中國電力工業聯合會統計,一季度, 全社會用電量781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降幅比頭兩個月縮小1.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5508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4%,輕、重工業用電量 同比分別下降7.7%和8.5%,降幅比頭兩個月減緩2.9和1.9個百分點。1-2月,電力行業實現利潤32.5億元,同比減少52.6億元,下降 61.9%。

  石油:一季度,生產原油4605萬噸,同比下降1.6%;進口原油4089萬噸,下降10.2%;加工原油8212萬噸,下降4.5%(同比回落12.1個百分點),其中汽油產量增長7.5%,柴油下降7.1%;生產天然氣216億立方米,增長7.5%。

  國際油價持續波動。3月份布倫特原油月度平均價為46.54美元/桶,比2月份回升3.47美元/桶。3月18日,美聯儲決定買入3000億美 元美國長期國債,引發美元走低,原油價格上漲,23日,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於53.5美元/桶,創年內價格新高。1-2月,石油石化 行業實現利潤235億元,同比減少323億元,下降57.9%,降幅同比擴大44.6個百分點。(工信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