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經濟學家質疑央企利潤增長 李榮融言論引發各方爭議
最近兩個關於企業的數據引起了我們的關注,一個數據是美國500強企業2008年利潤總和僅為989億美元,縮水幅度創歷史記錄。另一個數據是 3月份,中央企業整體利潤同比增長26%,和二月份比,增長更是高達86%。如何看待這些數據背後透露出的信息,我們今天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中國石油、中國移動和中國工商銀行三大中央企業利潤過千億
4月19日,美國《財富》雜誌公佈了全美上市企業500強的最新排行榜,數據顯示,上榜的500家企業去年總收入縮水超過八成,創下55年來最差的業績記錄。
「財富500強」是根據全美企業每年的經營收入進行排名的,總體看來,去年表現最佳的企業為石油公司和零售公司,而對所有其他企業來說, 2008年都是「最艱苦的一年」:500家企業利潤總和僅為989億美元,和2007年的6452億美元相比大幅縮水85%,創下該榜單問世55年以來的 最糟糕記錄。而虧損企業數也達到了128家,佔到榜單上全部企業的近四分之一,總虧損額高達5193億美元,是2007年虧損額的4.5倍。
其中,保險巨頭AIG的損失最為慘重,2008年虧損額高達993億美元,在榜單上的排名也驟降232位,下滑至第245位;住房抵押貸款融資 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緊隨其後,分別虧損587億美元和501億美元;就在昨天,房地美的代理首席財務官大衛·克勒曼被發現在家中自殺,業內人士均推測 他的自殺源於公司巨大的財務壓力。
此外,在上一次500強排行榜上位居第八和第九的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也雙雙跌出前十名,在金融危機中遭受重創、包括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在內的38家機構則被榜單除名。
汽車業的日子也不好過,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被列入損失最大企業榜單的前十名,通用汽車以309億美元的虧損額位列第四,福特汽車則以147億美元虧損額位列第八。
在全球各大跨國公司資產大幅縮水的同時,很多大企業的CEO、對沖基金的老闆和知名投資家也發現自己難以獨善其身,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財富大量 蒸發。根據美國專門從事薪酬諮詢的史蒂文·霍爾合夥公司的調查,截至2008年底,美國175家大企業CEO在自己公司所持股票及期權的價值平均縮水近 49%。
對於一些資產數額龐大的企業家來說,他們的損失動輒超過十億甚至百億美元,自持企業股票和期權縮水最多的是「股神」沃倫·巴菲特,僅在2008年,他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和期權縮水136億美元,相當於貶值了22%。
就在眾多美國知名企業面臨財富跳水的時候,中國的國有企業卻亮出了一份亮麗的業績單。我們再來看看。
4月19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時透露,3月份,中央企業整體利潤同比增長26%,環比增長更是高達86%。而 國資委數據也顯示:2008年,140多家中央企業實現利潤6652.9億元其中,更有三大企業利潤過千億。2008年度,中國石油淨利潤1144.31 億元,蟬聯亞洲最賺錢企業。中國移動盈利1127.93億元,成為全球最賺錢電信公司。中國工商銀行稅後利潤1108億元,成為全球最賺錢銀行。
「主要分佈在石油,房地產,煤炭。」
一般而言,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領域主要包括一些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性行業、能夠提高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高新科技產業的重點骨幹企業等。但葉檀認為,目前我國央企的行業分佈面已明顯過寬,而這極可能加大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風險。
「我們知道央企的數量在減少,但涉及的行業在不斷增加。」
兩年前,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的分佈領域進行了明確界定:即要求央企在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七大行業保持「絕對控制 力」;在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築、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勘探設計、科技九大行業保持「較強控制力」。縱觀十六大行業,遍佈競爭及非競爭性領域。
「從未來說,除了特殊行業,應該由大多數的企業佔主導。」
三月份央企利潤大幅增長,但部分學者認為其可持續性令人擔憂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關於央企利潤增長的言論,在經濟界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在目前中國經濟面臨下滑危險的情況下,三月份央企利潤 的大幅增長,讓我們看到了經濟刺激方案在目前取得了明顯收效,而另一些學者則擔心,這種增長還是很大程度上依靠國家政策優惠和投資拉動,可持續性令人擔 憂。
大批民營企業處境艱難的時候,國有企業卻一枝獨秀,對這樣的差距,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教授竹立家這樣告訴記者。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教授竹立家:「它的根本原因就是壟斷,可以說大型國有企業全是壟斷性企業。」
竹立家告訴記者,中國石油的國內原油產量佔全國的57%,天然氣國內年產量佔全國的80%,煉化產品佔據了全國4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中國移動控制著4.57億戶的移動通訊。也正是這兩家壟斷著十幾億百姓生活必需品的國有企業,在一年之內賺取了2200億元以上的利潤,成為全球最賺錢的企業。
竹立家:「但問題是現在你就是說大中型國有企業,有些大中型國有企業它沒有起到這種(保障)作用,它反而通過壟斷價格為部門、為個人等等謀取一些利益,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
竹立家告訴記者,靠著國家政策的傾斜,一些國有企業在成功取得高額利潤的同時,也從客觀上影響了部分產業的發展。
記者:「如果說通訊的費用降低下來以後,那麼老百姓是不是說有更多的能力去進行其他方面的其他產品的消費。」
竹立家:「那肯定的,錢在手上自然花的多了,這是肯定的,就是老百姓可以充分重新分配自己的消費金額,買衣服啊,買食品啊。」
此外,一些國有企業的壟斷行為,還消弱了中國在這些產業上的核心競爭力,昨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廣東調研時試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手機,竹立家告訴記者,如果以前就放開通訊市場的准入,鼓勵競爭,3G手機可能會更早進入百姓的生活。
記者:「很多家通訊企業的競爭的情況下,那麼這個3G您認為我們會提前使用還是會延後?」
竹立家:「早都用了,其實我們絕對不會落後於一些國家,我們13億人,我們的大學,我們的科研機構要比他們大很多,而且我們這個就是市場前景非 常寬廣,因此人家都能搞出來我們為什麼搞不出來,而且搞出來的質量也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沒有競爭,沒有推動力,我一口價,反正是好了壞了你都得用, 因為就是只有這麼一家,你愛用不外。」
採訪中,竹立家還告訴記者,政府向一些國有企業提供太多的政策傾斜,也不利於緩解就業壓力。以通訊領域為例,如果充分放開,大批服務商供應商的 差異化競爭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在產業上游也會刺激更多的研發企業研發更多的產品,這也會產生大量的就業崗位,此外,競爭造成產品價格下降, 消費者可以在其它領域增加消費,這也會拉動其它產業的就業。
竹立家:「打破壟斷肯定是有利於市場發展,有利於經濟發展,有利於就業,有利於提供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這是肯定的。」
目前,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將拉動消費、促進就業,然而現實卻是,在通訊服務領域,雖然經過幾輪改革,民營企業仍然無法進入,掌控這一領域的仍是國有企業,通訊產品的價格百姓仍然不滿意。
竹立家:「你到日本和韓國,他們的通訊就是完全放開的,單向收費早就實現了,話費都很便宜,出過國的人都很清楚,為什麼政府不願意改變這個局 面,這是說實話這就是一個屁股決定腦袋問題,也就是換句話說,立場問題,如果我們站在消費者,站在公眾立場,我們肯定要求他服務越好價格又便宜,服務好價 格便宜這是我們歡迎的,站在另一個方面就是說,企業或者甚至是一些政府就來講,就是這個利潤越高這個就是越好,但是這種利潤是一種壟斷利潤,壟斷利潤的形 成是恰恰傷害了公眾的利益,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這是一個矛盾。」
竹立家告訴記者,之所以一些壟斷企業的地位難以改變,是因為一些國有企業已經演變為特殊的利益群體,他們和公眾之間不斷的展開利益博弈。
竹立家:「什麼樣的利益博弈,首先是大型企業他的話語權,要比分散的老百姓的話語權要大的多,他們所提出的理由,他們所提出的觀點,往往更容易 在社會上表達出來,往往更容易讓政府聽到,會讓決策者聽到,而老百姓的利益他是分散的,他們的聲音比較小,他們的就是話語權就是比較小,因此他們的聲音往 往就是很難傳到上面去。」
竹立家告訴記者,法國國有企業稅後利潤的50%要上繳國家,瑞典、丹麥、韓國等國的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也達到了1/3甚至2/3。但在國 內,2008年,國有企業的盈利在1萬億左右,上交5%到10%的紅利後,將近9000億的利潤被國有企業的特定人群所享用,而理由就是支付改革成本等等 名義。
竹立家:「這個利潤從道理上講是全國人民共享的,因此你怎麼支付改革成本的9000億是怎麼用的,你應該給社會上一個交代,給群眾一個交代,但事實上沒有,沒有也就無法監督,結果變成什麼了,這個壟斷企業變成了這個企業裡的管理層和職工的一個企業。」
此外,竹立家還認為,經濟危機後,壟斷企業高管的巨額薪資收入,往往成為百姓質疑的話題,而質疑的焦點的就是壟斷國企的成本控制和財富分配。
記者:「他這個高管層的薪資來看,他們對成本的控制嚴謹嗎?」
竹立家:「很不嚴謹,就說是這個從他們的工資的角度來看,很不嚴謹,因為不嚴謹,所以引起社會很大反響,引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公眾的很 大反彈,原因就在這,因為你那個工資是怎麼出來的,為什麼你是怎麼成本核算出來,您能拿這麼多工資,從工資來核算其他的成本,其他的成本也可能有很大的漏 洞。」
採訪中,竹立家也強調,改革開放30年來,不少國有企業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貢獻不應該被人忘記。但是,這並不代表另外一些國企 的做法就是合理的,因此,他也建議,政府應該重新審視各個國企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對於那些阻礙經濟發展、而又處於壟斷地位的國企,分拆和出售給民營企 業,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竹立家:「任何一個政府,不論你國有企業這個在經濟增長中間佔的比例大也好,還是小也好,但是你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按照政府的意圖儘量地為老百姓提供廉價的合適的普遍的這種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如果你達不到這個廉價的目的,那麼國有企業的意義就不大。」
作為中國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央企業在保持經濟增長中的強大動力固然無法忽視,但另一方面,不少經濟學家也認為,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和民營 企業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們創造了大多數就業崗位,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中國經濟在抓大的同時,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命運也應 該給予同等的關注。
這是2008年9月,記者在江蘇省江陰市採訪拍攝的資料畫面。這家印染廠在過去的8個年頭裡,每年都能夠做到1億元以上的產值,但沒想到在2008年卻猝然關張。
看門人:「原來準備馬上生產,剛剛搞好人抓起來了,很快宣佈倒閉了。」
而像這樣面臨關門命運的企業,在江陰絕不是少數。經過走訪記者發現,在方圓2公里之內,原本有5家印染廠,但是現在有4家都倒閉了,郭新民的海江印染廠成了碩果僅存的一家,而他的日子也越來越艱難。
郭新民:「本來我們的機器都會開出來,就因為生產不飽和,所以這個機子都停著,就是我們的開台率只能達到1/3,2/3都停著。」
郭新民告訴記者,原來他們廠有95%的產品是出口的,但今年出口訂單一下子減少了50%,之所以還能撐下來,是因為趕上部隊換裝,接下了一個大單子,郭新民把這稱作「只是運氣」。但即使是好不容易接下的單子,還要應對原材料不斷的漲價。
郭新民:「像這個保險粉,原來是5千多一噸,現在已經漲到9千多一噸,還有一些分散染料,現在漲價漲到3倍以上。」
郭新民覺得很無奈,眼見著所有的化工原料價格都翻著番地漲,印染產品的價格卻原地踏步,企業利潤被一再壓縮。
郭新民:「因為國際上,你們國內漲價,國際上沒有漲,所以客人接受不了。」
事實上,不光是印染行業,在其他行業,同樣的問題也比比皆是:在溫州,打火機曾是當地最有特色的產業之一,然而一年間,企業數量從以前的六百家 左右銳減到今年年初的三五十家,在「中國四大絲綢之都」之一的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幾百家紡織企業停產,約佔整個中小企業數量的三分之一。而郭新民告訴記 者,他們更大的壓力在於政策。
郭新民:「如果政策不改變,我們是沒有出路的,照現在這個政策下去,那我們就是死亡的時間早一點,晚一點而已。」
在郭新民的帳上記者看到,海江印染07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是9054萬,今年上半年是9660萬,增加了600萬,這本來是個可喜的數字,但是 材料、製造和人工成本都在上漲,尤其是人工成本從去年的166萬上升到296萬,上升幅度高達78%,扣除各項成本後,算下來淨利潤為-121萬,因此沒 有交企業所得稅,而對於另一項最主要的稅——增值稅,從去年同期的73萬多躍升到145萬,幾乎翻了一倍。
郭新民:「出口退稅,出口減少了,去年出口比例增加。」
原來,一方面海江印染出口比例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退稅率從最高的17%,降低到今年上半年的11%,等於1000萬美元的出口,要比之前多交60萬美元的稅款,這在過去出口紅火的時候並不算什麼,而在今天,簡直成了郭老闆他們的生死線。
郭新民:「企業就是說沒有地方躲,已經就是曾經有一些企業家說,大象踩不死螞蟻,螞蟻只要躲得好,現在確實是螞蟻沒地方躲。」
央企究竟扮演何種角色最為合適
據統計,2008年上半年,全國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一場危機已經在中小型企業中蔓延開來,人民幣升值、出口萎靡、銀根緊縮、能 源和原材料漲價、用工成本上升成為壓在他們身上的重重難題。(如果還長就刪這一段)中小企業的境遇和央企似乎有著天壤之別。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記者 見到了王建國教授,他告訴記者,央企三月份利潤的回升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財政政策的天平在央企和中小企業之間的嚴重失衡。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王建國:「那只能說明我們現在的,進一步的反映我們這個經濟結構的不平衡,那就說在這一次金融危機中間,出現了央企在相對上不斷的在壯大,而民企和自由市場經濟這一塊在衰落,我認為這個隱患是很大的。」
與此同時,王建國還認為,在資本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之間,政策的天平也更多的傾斜向了資本密集型產業。
王建國:「這些投資都投進了資本密集型的產業,(這對)GDP的增長有效但是對就業沒有效果。」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達4200萬戶,可吸納全社會70%以上就業。中國中小企業是否健康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整體的健康程度。王建國認為,如果忽視中小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忽視經濟增長中最活躍的一環。
王建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也要積極的去調整結構,財政政策,我們有選擇的還是要支持中小企業,而貨幣政策我覺得呢,對中小企業必須加大力 度,必須加大力度,我們講中小企業加起來70%,國有企業加起來不到30%,所以我們把它加總以後,我們就知道中小企業反而是個大企業,國有企業反而是個 小的,你為什麼舍大求小?」
與此同時,王建國認為,中小企業實際還是央企賴以生存的基礎,只有中小企業真正發展起來,央企才能有更加良性和永久的收益。
王建國:「尤其是工業品,所以他們本身就是央企的客戶,如果你不把這些客戶救了,你救了央企,他自我循環,最後買他東西都是死了,這就好比那個鯊魚,鯊魚要吃小魚,周圍的小魚都沒了,這還吃鬼,還不餓死?」
為實現保八,中央企業和中小企業究竟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才最為合適?
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在博鰲論壇上的發言,讓我們對09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有了更清晰地認識。那麼,為了實現全年GDP8%的增長速度,中央企 業和中小企業究竟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才最為合適?國家的宏觀政策又該作出怎樣的調整呢?我們再來聽聽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的看法。
在清華紫光國際交流中心,記者見到了正在這裡交流學習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他目前正在關注的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和發展問題。聽到央 企在今年三月份的利潤顯著增加,他馬上上網查看詳細情況。因為他認為今年央企一季度的利潤總體是下降的,這個增長的數據比想像的來得要快得多。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1、2月份央企慘不得了,他就靠三月份抬起來了,一到三月份央企累計實現利潤1125.3億元,同比下降43.3%。」
對於央企為什麼在3月份能夠突然增長,湯敏認為原因很多,央企本身的組成也很複雜,其利潤結構更是難以得知。
湯敏:「他有這個數字你怎麼說,他反正也他是叫怎麼說呢,他反正一家之言。」
湯敏認為對於央企利潤增長的消息還是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央企是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能夠在逆境中賺到錢,對於我國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長做了貢獻。但是這樣的增長更多的是因為國家經濟刺激計劃的優惠政策。
湯敏:「基礎設施45%裡頭相當部分是到央企來頭了。剩下的這個55%的這個我們以民生為主的,那麼相當部分教育、衛生這個扶貧,環保什麼這些,這些有一部分也到中小企業裡頭,但是相當部分也到央企裡頭。」
湯敏認為央企利潤上升無可厚非,關鍵是怎麼分配。目前央企只有10%的利潤上繳國家,嚴重偏低。
湯敏:「可能還需要一部分利潤能夠來支持我們現在民生工程,來支持整個國家的財政,來達到一種全民共享的一種這種作用。」
記者:「如果它失去政策的優惠和支持,它的利潤還會這麼高嗎?」
湯敏:「這個就很難說,那麼這個有些企業可能也還不錯,那麼有些企業可能就不行了。」
對於央企的逆轉增長,湯敏認為這也意味著大型央企的壟斷性進一步增強了。而帶著多重身份的央企本身的競爭力並不見得有什麼明顯變化。
湯敏:「但是作為企業來說,更重要是他的效率,他的利潤率,他的產品質量,他的市場佔有率,那麼從這種很多的來衡量的話,不一定是世界最好的。」
對於央企如何成為代表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一流企業,湯敏認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相對大多數國際大型企業,我國的央企情況相對較好,正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湯敏:「就是我們要及時走出去,一種方法我們可以去趁這個機會去買一些技術,買一些專利,我們開發我們的市場,這是一種辦法,另外一種辦法就是我們甚至走出去,去參與國外一些投資,這樣的話,能擴大我們的未來的發展的這個市場。」
湯敏認為為了實現今年保八的目標,央企責任重大。但是央企只是我國無數企業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僅有央企在增長,很難保證我國經濟有一個健康的增長方式。
湯敏:「所以現在就是說這個八是一個好八,還是一個壞八,現在就大家現在比較擔心這個,反則的話,即使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花了很大的代價把八 推上去了,如果他是一個不可持續的八,那麼我們還不如我們今年就老老實實7,甚至6.5,明年能夠7% ,8%,我們慢慢的走,可能會更好一些。」
湯敏認為如果有第二輪的經濟刺激計劃的話,應該把重點放在幫助中小企業的發展上面,這樣才可以更持續、更均衡。
湯敏:「因為中小企業第一個他最困難,第二個給他的投入往往是,他是這個社會效益是最好的,因為他可以創造很多的就業,第三個少量投入他的效果會比較好,因為中小企業他本身不需要太大的投入。」
半小時觀察:手心手背都是肉
如果說,大型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手掌心,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就是中國經濟手背。手心手背都是肉,只有它們都能健康成長,中國經濟這 個拳頭才能更有勁。但是,在現實中,這兩塊肉卻往往遭遇到厚此薄彼的待遇。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尤其中央企業,佔據了大量政策優勢、資金優勢、市場優勢, 甚至是壟斷地位,它們在獲取超額利潤的同時,更加速了對各類資源的佔有,不斷強化自己的控制力。而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卻很難享受到與國企一樣的 優越地位,在融資難、成本上升、出口下滑的擠壓中,它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雖然從經濟數據上看,企業利潤仍在上升,而感到日子難 過的企業卻越來越多?因為在看著幾家央企吃肉的時候,更多的企業還在期盼著哪怕能喝上口湯。
當四萬億巨額投資注入中國經濟,當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陸續出台的時候,能否扭轉這樣的格局,不僅關乎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原則,也關乎中國經濟未來 的命運。隨著出口下降,外部需求萎縮,國內市場只有創造更多的空間,才能給長期從事外貿出口的眾多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投資機會,而經濟增長從投資拉動 向消費推動的轉型,也必須保持中小企業欣欣向榮的勢頭,才能保證大多數人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崗位,才能讓大多數老百姓的收入增加,提高消費能力。從這兩個重 要方面看,都需要國家拿出更大的力度扶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這其中不僅包括資金、稅收,更重要的是開放更多的經濟領域。(CCTV經濟半小時 主編:周人傑 記者:井天增、李想、盛情、李錦、李傑 攝像:樊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