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1日星期二

怎樣看待中國的高投資率

  今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5%。其實,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投資率保持了較高水平。尤其是1993年以後,中國投資率出現了明顯加快上升的趨勢,至2007年更高達45%以上。

  判斷投資率高低的標準十分關鍵,不能離開儲蓄率水平去單獨判斷投資率的變化。從中國的儲蓄情況及世界發達國家工業化發展的歷史規律比較來看,中 國現在的高投資率是有高儲蓄率作為基礎的,是符合一國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投資率趨於上升的一般變化規律的。中國應該利用高儲蓄的有利條件繼續擴大投 資,帶動進口增加和就業增長,最終實現中國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判斷投資率高低的標準

  一國投資率的高低,不能簡單地圍繞投資率本身的同比或者環比來判斷,也不能簡單地用國際平均水平去比較,而應結合本國的國情特點,以儲蓄率為參考。

  如果沒有儲蓄率的支撐,再低的投資率也是不可取的;相反,如果有儲蓄率作為支持,再高的投資率也不可怕。

  一般來說,一國的投資規模基本上由其國內的儲蓄規模決定,但由於經濟發展的階段不同及當今世界經濟的開放性特徵,一國的投資規模又不是完全決定於本國的儲蓄規模,它可能利用各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性,使自身的投資規模與自身的儲蓄水平出現階段性偏離。

  有的時期,投資率可能大於其自身的儲蓄率,出現對外負債引進外來儲蓄補充國內投資所需的情形;而有的時期,投資率可能小於其自身的儲蓄率,出現對外資本輸出,把自身的儲蓄資源借給他國使用的情形。

  一般來講,在一國工業化城市化尚未成熟的時期,是投資率相對較高、國內儲蓄水平不足以供應投資所需的時期,這時一般靠對外負債引進資本,補充國 內儲蓄,加快現代化進程。而當經濟進入工業化城市化成熟時期後,國內投資效率低於資本輸出效率,此時國內的儲蓄往往傾向於借給別國使用,一國資本對外輸 出。

  因此,當今世界,總體上是發達國家的資本向發展中國家輸出,發展中國家經常通過引進國外儲蓄來加快國內發展。

  但是,由於對外負債總是以償債能力為前提,因此對外引進儲蓄的規模不能脫離一國的償債能力。發展中國家必須使自身的對外負債水平處在安全範圍之內。因此從根本上說,一國的投資主要取決於國內儲蓄。儲蓄率就成了決定和判斷投資率高低及合理與否的根本標準。

  中國當前處於中低等收入國家,從低收入國家轉向中下等收入國家,中國的投資率不斷上升,到目前為止符合投資率演變的倒U形規律。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結合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化程度)的演變,中國投資率上升速度遠低於經歷同一轉變過程的其他國家的整體水平,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宏觀失衡的原因:

  投資率長期低於儲蓄率

  投資率長期低於儲蓄率,既是中國宏觀經濟失衡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國儲蓄資源的極大閒置。

  從2001年開始,中國宏觀經濟長期處於失衡狀態,集中的表現即為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這導致了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外匯佔款形成的貨幣供給過多,流動性過剩。這種過剩反映到實體經濟和資產市場,就出現了通貨膨脹和資產市場泡沫增加。

  到2007年末,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達到4.8%,11月份達到6.9%,遠遠高於2005年的1.8%。2007年末,上證指數已 超過5000點;房地產市場價格急劇上升,全國七十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價格指數同比上漲8.2%,北京商品房價格上漲甚至超過40%,遠高於同期居民收入上 漲幅度12.3%。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在於雙順差,而在於國內經濟中投資與儲蓄的失衡。「雙順差」固然是中國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對外經濟迅速發展的結果,但從本質上講,是中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核心問題「儲蓄大於投資」的反映與體現。

  7月15日,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公佈:截至2009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2131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4%。中國當前大量 的貿易和資本項目順差,正是由於中國國內儲蓄大於國內投資,過多的儲蓄沒有全部轉化為投資的結果。因此,投資長期低於儲蓄才是中國雙順差的來源,也是中國 宏觀經濟失衡的深層的根本的原因。

  國內投資與儲蓄的失衡不僅加劇了國際收支失衡,而且造成了國民福利的極大損失,也是對中國寶貴儲蓄資源的閒置。

  儲蓄的溢出效應實質上是用國內實際的資源換回了巨額的外匯儲備,而在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之下,以貨幣形式存在的外匯儲備內在地具有貶值的趨勢。以黃金和原油為基準,根據美元價格變化估算,2000至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累計損失分別高達12.61億盎司黃金或156.2億桶原油,相當於2007年末外匯儲備餘額的3/4。

  另外,巨額外匯儲備有些是用中國的資源換來的,有些是用高昂的污染排放換來的。如果外匯儲備不能有效地換回國內更需要的資源和技術,那麼儲蓄閒置的損失不僅表現為資源上的讓渡,而且表現為環境成本的增加,最終是國民福利的損失。

  投資不足的解決之道

  利用高儲蓄的有利條件,擴大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完善投資體制,提高投資效率,這些應該成為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走勢。

  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宏觀經濟短期均衡,還是中國經濟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宏觀經濟政策都必須立足於中國目前投資與儲蓄嚴重失衡的現實,通過標本兼治的辦法去解決投資不足的問題。

  其一,擴大投資規模。從中國宏觀經濟的均衡來看,由於過低消費而帶來的高儲蓄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所面臨的最大前提,在消費無法簡單提升,儲蓄難以大幅下降的客觀條件下,宏觀經濟平衡必須通過投資與出口來平衡。

  2000年以來,中國主要依靠出口平衡,中國經濟也因此走上了出口依賴型的道路。這條道路把中國帶入了外貿順差過大,外匯儲備過多,流動性過剩,國際貿易糾紛頻發的不可持續狀態。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進一步警示中國目前狀態的危險性。

  由此看來,中國經濟必須尋找新的發展與平衡路徑。這就是必須立足國內,擴大內需,通過擴大國內投資來平衡國內儲蓄,並依靠投資的擴大提高就業水平和居民消費能力,最終實現國內投資與消費的雙重提高,從而減輕儲蓄上升壓力,最終實現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

  其二,優化投資結構。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度的高低決定了一國的居民可以享受什麼樣的生活水平,因此在擴大投資規模時,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將投資重點放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上,可以提高中國整體居民生活水平,使儲蓄資源真正為民所用。

  目前,中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度都還比較低。若按「九五」至「十五」整個10年間中國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年均3.2%的增長速度推算,到 2021年中國才能實現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目前也還不足44%,城鎮化率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就需要相當大的投資。因此,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對投資的需求 是很大的。為盡快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國需要高投資。但在擴大投資規模的過程中,要注意將力量集中到以人為本的領域和項目,重點扶持有助於產業結構調 整、有助於就業的行業和企業,使工業化和城鎮化有機地結合起來。

  尤其是城鎮化進程,要以人為本,真正使城鎮化落實到農村人口和農村勞動力的雙轉移上,而不是簡單的鋼筋水泥,高樓大廈。要使城鎮化有助於提高中 國的消費率,從而幫助宏觀經濟平衡的實現。據有關統計,在中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有100萬-120萬人口從農村轉到城市,由於城市人口的 消費是農村的2.7-3倍,約拉動最終消費增長1.6個百分點。再加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也將帶動周邊農村消費品市場的發展,促進部分農村居民消費觀念和消 費方式的轉變,這又進一步推動中國消費結構發生變化。

  因此,利用中國高儲蓄的有利條件擴大投資,大力推動城鎮化進程的發展,最終是有利於中國消費的發展和宏觀經濟平衡實現的。

  在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加大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方面的投資。當前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是造成中國高儲蓄的主要原因,只有為居民解除住房、醫療、養老、失業救濟等方面的後顧之憂,才能使居民的消費能力得以充分釋放。

  國家應利用高儲蓄的有利條件,擴大對民生保證領域的投資,採取措施加強社會保障立法建設,完善職工的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 制度;拓展社會保障基金的籌資渠道,補充社會保障資金;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醫療保險制 度以及穩步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逐步建立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經濟發展的後顧之憂,並使中國經濟回到消費和儲蓄平衡的良性增長 路徑上。

  其三,完善投資體制、提高投資效率。目前,中國投資結構不盡合理,低水平重複投資現象非常嚴重,投資效率低下。同樣的投資規模,中國獲得的產能 增加比美國要低將近30%。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改變目前中國主要依靠政府投資、行政審批效率低下且環節過多、尋租現象嚴重的問題。

  對此,方法之一是擴大民間投資比重,通過放寬投資領域行業限制,降低投資准入門檻,完善投資保護措施等方法去鼓勵和吸引民間投資;方法之二是充 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實現投資主體和籌資手段的多元化,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投資的決策效率;方法之三是完善政府投資決策機制,擴大政府投資透明度,增加社會 監督,嚴格責任追究,真正使政府投資效率得到提高。(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徐諾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