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

2011年全球經濟的10大猜想

  每年年底,我們都會一起探討來年可能會出乎投資者意料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黑天鵝」。近期,儘管美國經濟溫和增長,但美國國債收益率急劇回 升;美聯儲堅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同時核心通脹率卻在下降無不在提醒我們:市場起落出人意表;價格波動瞬息萬變。以下是我們關注的來年10只黑天鵝:

  金價跌穿1000美元/盎司

  過去幾年,黃金(1381.80)一直是表現相當突出的資產。黃金如此受追捧的原因很多,包括主權債務不確定性加劇、新興市場國家的基本面需求強勁,以及主權投資者、散戶和投機客對黃金的興趣日益濃厚。利率水平接近零也大大降低了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

  但非常有趣的是,近期市場風向無論怎麼變,金價都會上漲——風險偏好上升,金價漲,投資者避險,金價也漲;擔心通脹,金價漲,憂慮通縮,金價也漲;經濟增勢喜人,金價漲,二次探底恐慌,金價還是漲。黃金便似乎與壞消息絕緣。

  實際上,我們在全球資產配置組合中依舊建議超配黃金(貴金屬),認為2011年金價還大約有10%的上漲空間。

  那麼什麼因素可能導致金價大幅跌破1000美元/盎司?我們的答案是利率上升。如果利率上升,黃金的吸引力將逐漸減弱,因為投資者可能會重新考 慮進入債券市場,選擇收益率更有吸引力的債券。如果債券收益率上升反映的是經濟增長前景好轉,從而提振包括全球股市在內其他資產的回報率,那麼金價也可能 走跌。不過如果收益率上升反映的是通脹或主權信貸風險,那麼作為規避不確定性和「尾部風險」資產的黃金或能保持它的吸引力。

  黃金市場出現拋售大跌潮的第二種可能,是各方就解決歐洲信貸和銀行業危機達成一致決定。實際上,任何會降低「世界末日」風險的決議都可能削弱黃金的吸引力。當然,如果各大央行——首先是歐洲央行——決定出售黃金儲備,那麼也會壓低金價。

  最後,金價還存在另一層面的下行風險。俗諺有云:當開出租車的和修管子的也大談投資訣竅時,投資者就該警惕了。與上世紀90年代的網絡股和2006年的美國房價類似,如今的黃金越來越接近這一俗諺描繪的景象……

  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逾4.5%

  2011年經濟形勢好轉,往往會推高公債收益率——2010年四季度已經出現過這種情況。不過,儘管經濟數據好於預期以及美國新出台的減稅政策 支撐市場上調經濟增長預測值,但經濟實際增長和通脹率可能依舊低迷。充沛的閒置產能將令通脹預期維持在低迷水平,這應能限制公債收益率的回升幅度。

  不過,如果2011年長債收益率進一步大幅攀升——例如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4.5%——會讓大多數投資者意外。即便投資者開始預計2012年美聯儲緊縮銀根(正如我們預期的),他們也只是預計美聯儲會逐步加息,因此只會為公債收益率創造出非常溫和的上行空間。

  對於債券投資者而言,收益率急劇上升的影響很明顯——公債和可能還包括投資級企業債券投資者的總回報將大大縮水。就10年期美債而言,收益率從當前水平升至4.5%相當於使總回報變為-5.8%。

  對於股票投資者而言,是好是壞取決於收益率上升的根源。增長預期提高幾乎肯定有利於公司盈利預測,因而也利好全球股市。即便對通縮的恐慌有所減退也可能成為利好。相反,如果推升債券收益率的原因是通脹預期升溫或對主權信貸風險的憂慮,那麼這肯定不利於全球股市。

  油價漲至125美元/桶

  2010年原油(91.08)均價約79美元/桶,全年油價大部分都在68~86美元/桶這一相對窄的區間內震盪。不過最近油價已突破這一區間,目前已接近90美元/桶。

  瑞銀的全球石油研究團隊預計,鑑於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增長1.5%以及空閒產能水平,2011年原油均價為85美元/桶。我們的分析師們還預計, 如果油價突破100美元/桶大關,將嚴重打擊需求。鑑於全球經濟復甦勢頭依舊脆弱,如果油價節節攀升,家庭和企業可能對喪失購買力特別敏感。

  不過,如果全球經濟增長比我們預期的更強勁,原油價格也可能上漲。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隨著債券收益率的上升以及股市繼續上揚,原油價也微幅走高,這反映出投資者預計2011年經濟增長將更為強勁。

  萬一油價飆升至125美元/桶的水平,預計會給市場造成以下影響:首先,能源股將跟隨油價而走高;同時消費和交通相關板塊則下跌。此外,能源漲 價通常會推高農業生產成本。因此,比較合理的預期是食品價格將加速上漲。最重要的是,油價上漲會加大新興經濟體的通脹壓力,可能令人擔心這些經濟體會有過 熱風險。

  歐元區主權債務違約

  瑞銀的歐洲經濟研究團隊一直在強調,歐洲可能最終會有國家必須重組主權債務,比方說希臘。市場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這一預期。根據主權信貸違 約掉期的價格水平,例如,希臘債務違約的概率現在大約是25%;而且相應的,市場預判的愛爾蘭或葡萄牙債務違約概率也在上升。歐元區內沒有優先權的銀行債 權人已面臨嚴重的「削髮」(債務重組時還債額縮減)風險。

  不過,2011年出現主權信貸違約事件可能性似乎不大。部分原因是希臘和愛爾蘭都已經正式獲得融資,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因流動性不足引發公債市場 暴跌進而違約的風險。雖然尚不確定,但看來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願意——在必要時——介入,給予葡萄牙和西班牙正式援助。

  因此,如果2011年歐元區的確出現主權債務違約,可能折射出政治意願的分崩離析。這或許是因為債務國找不到政治措施來恪守財政緊縮政策,導致 市場對這些國家喪失信心以及歐盟和IMF不願意提供正式援助。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債權國(例如德國、荷蘭或奧地利)國內出現反對出資進行更大規模的主權「拯 救」的政治阻力。換言之,2011年主權債務違約的風險既是經濟或金融層面的,也是政治層面的。

  雖然目前市場價格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違約風險,但歐元區成員國一旦違約,債務對市場的影響可能相當嚴重,對避險資產(例如美國國債、瑞士法郎 和黃金)的需求將猛增。由於恐慌,違約國的銀行存款將備受壓力,因為民眾恐慌違約將導致本國退出歐元區。金融股、整體股市和其他風險資產幾乎肯定會喪失價 值。

  股票引伸波幅跌至11%~12%

  瑞銀預計2011年美國股票將溫和上漲,但2011年投資環境的特點是市場間接性波動。因此,股票引伸波幅將難以跌至並維持在11%~12%的水平。不過,股市升幅也可能更加強勁和持久,從而大大壓低股票波幅。為何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增長意外強勁上行或權益風險溢價急劇下滑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前者可能是由於銀行放寬信貸條件以及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恢復。商業銀行上繳給美聯儲或歐洲央行過多的準備金屆時將回流到實體經濟中去,刺激經濟和就業增長。企業再槓桿化和收併購活動也可能加速增長。

  股市上漲常常——但非總是——伴隨著引伸波幅的下降。前者的實例包括1992年中到1996年,以及2004年末到2007年中再次出現的情況。這兩個階段的特點都包括就業穩定增長以及積極的採購經理人指數。

  在這種環境下,由於央行沒有緊縮寬鬆的銀根,因此債券收益率可能上升。最終信貸息差可能也會拉大,因為公司往往會重新提高財務槓桿。

  但引伸波幅低的另一種可能則源自截然不同的原因。具體而言,儘管經濟增速及企業盈利好轉,但公司可能不會重新提高財務槓桿。雖然這可能導致股票 回報環境不及前一種假設情境,但這種情況很有可能使得引伸波幅出現持續時間更長的下降。為何?如我們在先前的研報中所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股票引 伸波幅取決於企業槓桿和股票估值。具體而言,槓桿比率較低的公司通常股價在一定的範圍內波幅較小,因為它們的盈利流槓桿率低——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此 外,低槓桿公司不太可能有高水平的估值倍數。我們先前的研報也顯示,引伸波幅往往會更加推高市盈率倍數而非內在價值,但如果公司沒有財務槓桿,那麼就很不 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美國國債信用評級遭下調

  現在,信貸評級機構給予美國國債最高評級。這並不令人意外,但美國國債評級會被下調嗎?儘管聯邦財赤龐大且債務/GDP比率飆升,美債評級下調 仍不太可能,因為美國政府正在通過寬鬆銀根來填補財赤。在其他因素中,美元作為主流儲備貨幣的地位以及其他國家購買美國國債以防本幣升值的意願也使美國融 資財赤的成本低,並讓美債榮膺最高信貸評級。

  但在州一級和地方政府財政方面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以及在市政債券市場。具體來說,市政債券市場有些固有特點可能會讓投資者喪失信心。首先, 市政債券市場的流動性相對較差。因此,少量賣出就可能導致市政債券價格猛跌。其次,市政債券市場基金通常有財務槓桿。因此如果贖回基金,可能放大價格跌 幅。

  其次,在美國中期選舉後,延長「建設美國債券」(BAB)計劃受到質疑。BAB有助於州和地方政府通過聯邦補貼來降低融資成本。2010年迄 今,BAB在發行的市政債券總量中約佔30%。如果發行BAB受到限制並用傳統債券取代BAB,那麼市政融資的成本可能會上升。融資成本上升可能使得原本 就面臨融資難的發債人「雪上加霜」,尤其是如果2011年地方政府所獲其他形式聯邦援助遭到削減的話。

  市政債券市場若爆發全面拋售潮,會否蔓延至美國國債市場?對地方政府進行代價高昂的拯救可能把風險轉移給聯邦政府。雖然直接調降美國國債的可能性似乎仍很小,但評級機構也的確有可能發佈評級調降預警或把美國債列入(可能調低評級的)「觀察」名單。

  出現這種情況肯定利空全球股票和美元。不過市場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地方政府債務違約,而非美國國債信用評級下調。

  金融股跑贏大市

  過去4年裡,每年金融板塊都跑輸全球股票大市,累計跑輸41%。雖然鑑於金融危機「餘波」尚存這並不令人意外,但鑑於金融股在全球股指中的比重超過20%,因此這樣的跑輸幅度仍相當可觀。

  雖然金融股跑輸大市令該板塊估值低於平均水平,但對監管風險(巴塞爾協議Ⅲ、Frank-Dodd法案等)的擔憂、資產價格繼續下跌(例如,低 迷的美國房價)以及依舊存在的補充資本需要使我們維持對金融股配置的「中性」建議。有鑑於此,如果2011年金融股跑贏大盤會讓我們感到吃驚。

  但為什麼還是可能出現這種意外?經濟增長更加強勁肯定會支撐存款和貸款利率差進一步拉大,從而可能加大淨息差。信貸需求也可能增加,提振整個金 融行業收入。此外,歐元區的金融機構十分歡迎各方齊心協力應對歐洲主權債務挑戰,這些機構持有大量的歐洲國家政府公債。監管準則進一步明朗化也將是利好催 化劑並可能使金融股增加派息、估值上升。

  因此金融股跑贏大市將是全球股票市場整體最樂觀的假設之一。就股票而言,2011年到底會是「還行」抑或「很棒」的一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金融股的相對表現。

  2011上半年美聯儲加息

  市場對於中國的普遍看法是:經濟增長穩健,而且整體而言對全球復甦做出了積極貢獻。瑞銀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計,201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約9%,而且2011年一季度通脹率將見頂,因此信貸環境不會大幅收緊。

  因此風險情境是「硬著陸」,也就是說2011年經濟增速將跌至——比方說5%~7%。

  這可能是由於政府各部門一致收緊政策來應對日益加大的通脹壓力,或房地產和建設活動陷入更為嚴重的衰退週期。這些情況可能還伴隨著投資者再次擔心全球復甦的可持續性(即「避險」)。這些天——打個比方——投資者擔心中國打個「噴嚏」,世界其他地區可能會「感冒」。

  週期性大宗商品受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衝擊特別大。整體而言全球股票也將受到打擊,亞洲新興市場股票將下跌。這可能帶來另一個令市場意外的情況:如果中國經濟「硬著陸」,發達市場股票可能會跑贏新興市場股票。

  中國經濟「硬著陸」

  在2010年夏中期,美國「雙底衰退」是許多投資者心目中的基礎情境。美國實際GDP在2009年末和2010年初分別穩健增長5.0%和 3.7%後,在夏季月份中美國經濟活動明顯放緩,二季度增長一度跌至只有可憐的1.7%。這些數據導致市場認為美國經濟有雙底衰退的風險,並刺激美聯儲著手大規模購買資產,即第二輪量化寬鬆(QE2)。

  不過自那以後,數據變得更為積極。非農就業人口數據有所好轉,製造業調查仍舊穩健,消費者支出反彈,從而使我們的美國經濟增長意外指數連連上升。此外,美國延長布什政府時期的減稅政策並降低工資稅也提高了對2011年的預期。

  因此,2011年若出現雙底衰退對市場來說明顯是利空的意外。雙底衰退可能會逆轉近期市場走勢——因預期公司盈利更低迷且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債券收益率可能會暴跌而風險資產價格必將調整,股票引伸波幅也會激增,對雙底衰退的擔憂有所減弱。

  美國經濟雙底衰退

  對於許多讀者而言,認為美聯儲2011年加息——更不用說上半年——的預測過於離譜,根本不值得考慮,即便在意外假設中也是如此。對此我們表示理解——想讓未來6個月美聯儲考慮加息,除非發生重大變化不可。

  但這也並非毫無可能。近幾個月美國經濟增長數據上行幅度超出預期,而且儘管上月的就業報告令人失望,私營部門收入和支出率先回升。這多少反映出 經濟復甦勢頭將更加可持續。此外,假設華盛頓的減稅法案獲得通過成為法律,美國經濟在2011年將獲得提振,因為政府削減了累退的工資稅,把可支配收入還 給那些最可能花出去的消費者。隨著總體所得稅不確定性的消除,家庭和企業信心或將得到提高;而且企業再槓桿化也可能刺激商業支出增加,以及提振股價。

  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讓美聯儲考慮加息。至少,美聯儲可能在2011年中期結束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

  最後,懷疑這一意外的人應注意到,過去12個月美聯儲已經「徹底轉向」過一次。2009年這個時候,美聯儲反覆強調結束首次臨時性的資產購買計 劃並大談之後它將退出量寬政策的方法(還記得「回購準備金」嗎?)。不過在美聯儲結束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計劃的6個月內,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 其他袞袞諸公居然出爾反爾,轉而力陳必須採取後續政策(QE2)。如果2010年美聯儲敢徹底轉向,誰能擔保2011年它不會呢?

  美聯儲過早加息對市場的主要影響是美國長債收益率進一步上升。起初,在美聯儲通過實際加息來證實自身預期發生變化前,國債收益率曲線將很陡峭, 但美聯儲加息最終會拉平曲線,尤其是2年期~10年期這一段。股市可能暫時盤整,但未必大跌,前提是投資者並不擔心美聯儲過早加息並冒著犯政策錯誤的風 險。畢竟,美聯儲加息的前提毫無疑問肯定是經濟穩健和持續增長——這利好股市。(瑞銀集團董事總經理、瑞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兼資產配置全球主管-夏德威(Larry Hatheway))

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十大猜想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中國經濟巨輪將以何種姿態破浪前行?經濟增長率、物價、房價走勢將如何演繹?收入分配、個人所得稅和房產稅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又將如何發展?

  經濟增長9%左右

  2011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較快發展,GDP增長9%左右。從三大需求來看,消費有望繼續穩定增長,考慮到價格上漲因素,消費品零售總額實 際增速可能比2010年略有回落。2010年以來,外貿偏快增長的勢頭超出預期,2011年出口增速可能比2010年適當回落。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儘管上 一輪基建投資的高峰期正在過去,但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

  綜合來看,2011年經濟增速由於基數影響,可能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2011年增長有望達到9%左右,繼續處於潛在經濟增速的合理區間。

  CPI溫和上漲

  由於絕大多數工業品仍然供過於求,經濟需求不存在明顯過熱的情況,2011年我國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但兩大因素決定2011年我國 物價漲幅可能高於2010年。一是翹尾因素,由於最近幾個月的物價環比持續上漲,截至11月,翹尾因素對2011年物價的上行影響已經達到4個百分點左 右,預計2011年翹尾因素將比這略高,給2011年物價調控帶來很大難度;二是推升近期物價上漲的因素並未消失,輸入型通脹的傳導仍可能繼續顯現,國內 勞動力成本上升仍可能推升處於緊平衡狀態的農產品價格,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壓力仍然存在。

  在穩健貨幣政策以及一系列價格調控措施治理下,2011年CPI漲幅可能位於4%-5%的區間。2011年四季度翹尾因素的影響將削減,物價漲幅很可能適度回落。

  積極財政側重調結構

  2011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由於經濟企穩勢頭繼續顯現,2011年財政赤字規模可能縮減至10000億元以下,略低於2010年 10500億元的水平。考慮到經濟存量規模的擴大,預計2011年赤字率將降至2%-2.5%之間。積極財政政策的著力點除了為經濟增長「托底」、為「十 二五」開好局之外,還將更明顯地側重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新開工投資增長將放緩,保障性住房、西部大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投資力度仍 將較大。

  「三率」再度齊動

  2010年,我國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匯率「三率」均有所變動。2011年「三率」齊動的現象可能再度出現。為進一步抑制通脹預期,緩解「負利 率」狀況,2011年央行可能適時上調存貸款利率。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也將發揮回收過剩流動性的作用,如果必要,2011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上調至20%左 右。

  2011年我國將繼續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適度升值有助於改善外匯收支平衡,抑制輸入型通脹,預計2011年人民幣匯率可能升值3%左右。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

  近年來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拉大,這一趨勢已經得到重視。收入分配調整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民生。改善收入分配關係,提高 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工資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將成為關鍵所在。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可能正式出台,具體措施可能包括提高中低收入者 工資水平,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加大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等。

  「兩稅」改革有突破

  個人所得稅和房產稅改革,近來一直是最受社會關注的話題之一。目前兩項稅制改革工作均在穩步推進,不排除2011年有所突破。個人所得稅方面, 目前我國的最低扣除額是2000元,未來除了適當上調該額度外,還可能適當縮小稅級並調整稅率,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房產稅方面,目前上海等城市已在積極推進試點工作,並進行試驗性的房產稅政策空轉。「十二五」期間我國個人房產將逐步納入徵稅範疇,具體徵收範圍最初可能不會涉及大部分社會群體。

  樓市高位盤整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將繼續堅持房地產調控,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由於價格調控的效果並不明顯,短期樓市調控尤其是抑制投機的政策不會放鬆。

  2011年樓市價格明顯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在政府收緊貨幣信貸以及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之後,開發商可能由於資金鏈緊張而進一步降價,剛性住 房需求可能對降價作出積極反應。當前通脹預期高漲進一步加劇了樓市走勢的複雜性,一方面通脹預期使得居民投資房地產保值增值的意願增強,另一方面加息通道 的開啟加大了住房投資的成本。

  區域發展規劃繼續推出

  近兩年來,我國推出了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帶動了相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未來國家層面的區域規劃將有重點、有針對性地推出。從戰略意義上講,區 域政策將著眼於培育新的增長極,扶持老少邊窮地區發展,推進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區域來看,內蒙古、河北、三江源等地均可能推出新的區域發展規劃。

  順差規模進一步降低

  2010年1-11月,我國貿易順差規模達到1706.64億美元,低於2008年和2009年同期水平。中央提出2011年穩定和拓展外需, 同時擴大進口規模。預計2011年我國貿易順差規模將進一步降低,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作用進一步發揮。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等領域的進口可能加 快。

  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以及高速鐵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繼續加快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以及投資增速將持續偏快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1年,新能源、生物等行業單獨的振興發展規劃有望出台,節能環保等產業的重要性也將繼續被高度重視和強調。(中國證券報-韓曉東)

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長線牛股特徵知多少

  20年股市跌宕起伏,投資者更關心,投資什麼樣的股票能盡享股市20年的發展成果?儘管「老八股」在復權股價排行中風光無限,但論實際漲幅和成長性指標卻未必能算老大。財匯資訊對2000餘只A股上市以來的漲幅統計顯示,瀘州老窖(41.24)、云南白藥(62.13)、伊利股份(39.45)等大消費類個股漲幅均居於前列。此外,有色金屬板塊的山東黃金(54.77)自2003年上市以來累計漲幅也超過53倍,兩市上市後累計漲幅超10倍的個股共163只。

  更重要的是,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實施,自2005年5月9日股改全面啟動至今,兩市個股平均累計漲幅超過372%,有色金屬、醫藥等板塊全面超越此前的「老八股」。總體上看,這些牛股有四大特徵:

  特徵一:

  上市時間足夠長

  巴菲特說投資如同滾雪球,最重要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山坡。統計A股市場過去20年漲幅最大的100只股票,有個共同特徵就是:上市時 間足夠長。統計顯示,這100隻牛股平均上市時長達14年,漲幅榜前20名的股票中18只上市時間超過10年。其中上市滿20年的「老八股」有5個出線, 「老八股」取得如此成績,既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同時也從側面體現出了中國股市20年的財富積累效應。

  再比如萬科A(8.40),1991年1月29日上市,至今累計上漲59倍,但平時萬科A股價表現並不太驚人,這只白馬股也沒有經過什麼重大重組。除了萬科A,靠時間養出來的大牛股還有匯通能源(14.78)、福耀玻璃(11.16)、中國寶安(17.09)和南玻A(22.46),這些股票上市時間均在15年以上。

  這給投資者的啟示是:選擇一個長期標的時,如果一家公司淨利潤連續3-5年能保持穩步上漲,且有較好預期,那麼這個公司就具有較強的投資價值,這時要做的就是等待良好買點的出現和時間餽贈的玫瑰。

  特徵二:

  高增長+股本擴張

  牛股除了上市時間長之外,還有業績的高增長以及高分紅送轉特徵。在20年大牛股中,就有一批上市時間雖不足10年但漲幅驚人的個股,其中煙台萬華(18.88)、特變電工(19.95)、美的電器(17.45)等多只股票也是A股年化分紅價值榜前列的成員。

  國電電力(3.45)是股本擴張的代表。該公司1997年上市來經過9次送轉股,總股本擴大97倍,股價也累計上漲26倍。此外央企整體上市是股市金元寶。中航精機(37.05)上市6年股價上漲9倍是央企整體上市的威力。未來3年央企將注入3萬億的資產,給證券市場帶來機會。

  特徵三:

  獨有的競爭力和資源優勢

  在20年大牛股中,山東黃金、中金黃金(40.25)和包鋼稀土(71.08)、鹽湖鉀肥(65.81)等都屬於資源股;云南白藥、東阿阿膠(54.00)等都擁有中國特色資源;而消費類的瀘洲老窖、五糧液(38.15)和貴州茅台(204.42)既擁有獨一無二的品牌,也受益於消費升級,行業景氣度持續高漲,主營收入與毛利率每年穩步增長。

  牛股即使是在大熊市中表現也要優於大勢。主營收入是一個重要標準,一項統計顯示,包括萬科、貴州茅台等在內的那些牛股,每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均在10%以上。蘇寧電器(14.13)、美的電器等受益國民收入增長和城市化進程,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

  特徵四:

  主營契合經濟發展熱點

  從行業分佈上看,過去20年機械設備與醫藥生物行業湧現的牛股最多。如機械設備行業大牛股中的徐工機械、中集集團(22.28)和特變電工,上市以來漲幅都超過30倍。

  前20年的大牛股也大多契合了當時經濟發展的過程。從2003年開始,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鋼鐵、石化、煤炭電力、銀行、汽車等 傳統行業蓬勃發展,與之相對應的是,這五大行業的上市公司也相繼被譽為A股市場的「五朵金花」。現在國家鼓勵發展高新產業,未來大牛股應該來自七大戰略性 產業,消費類股也被看好。海外市場的歷史數據顯示,消費行業是十倍股與百倍股的主要發源地。彭博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美國歷史上累計漲幅前15名 的股票均是大消費類上市公司,如思科上漲了954倍,沃爾瑪上漲了552倍,微軟上漲了486倍等。( 新聞晨報-王軍)

2011年投資策略

  轉型孕育新週期、新產業現新藍籌

  2010年中國名義GDP預計將達38萬億人民幣、人均GDP步入4000美元。需要保持金融系統、幣值的穩定,促進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加快經 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未來新一輪的朱格拉中週期裡面,實現以消費內需以及產業遷移、升級為驅動的以有別於傳統重化工業的新興產業為主導的新週期,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中短期管控好通脹以及資產價格泡沫、以利於收入分配的合理化;中長期加快培育並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促進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以利於產業結 構的轉型。政策的搭配上,將更多的傾向於增加人民幣彈性、人民幣緩慢升值,管控熱錢,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堅決控制通脹。同時,協調出口、投資、消費 「三駕馬車」,逐步形成並加強內需驅動,加快產業調整,實現經濟供求層面的轉化,這將是明年經濟基本面的亮點所在。

  有別於傳統重化工為主導的新週期必將誕生,也必將培育並發展出一系列新產業,並將在資本市場上逐步形成一批新藍籌。

  一、轉型期管控通脹是急務

  1、量化寬鬆之全球博弈下的匯率

  美國量化寬鬆、美聯儲資產規模已近2.4萬億美元,預計2011年6月時將達3萬億美元規模;歐洲央行資產規模為2萬億歐元。全球流動性倍增。 在歐美博弈、美元利率歷史低點以及歐元美元二級市場利差難有大幅擴張的情況下,QE2後的美元指數並不具有大幅度貶值的動力。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警惕美國 經濟超預期的快速復甦、貨幣乘數快速擴張、衝擊全球資源品市場;我們也警惕美國經濟復甦過慢後美聯儲破釜沉舟式的推出QE3、再次引發資本市場動盪的風 險。但是,這兩種情形中短期內出現的概率較低。

  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困境,美元與歐元之間的博弈,共同指向了人民幣在內的新興市場貨幣的升值壓力。人民幣緩慢升值、順差/GDP佔比回落,將是政策與市場的選擇項。熱錢流入更具脈衝性,增強人民幣彈性、加強熱錢管制,強化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是當前的政策選擇。

  2、貨幣穩健是管控通脹的必由之路

  本輪國內的通脹是結構性的、也是國際性的,更是貨幣性的。勞動力成本出現了明顯的上升,物價結構性上漲;全球量化寬鬆下,越南、印度、巴西、韓 國等新興市場國家、資源國甚至部分發達國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通脹,各國紛紛採取加息等貨幣手段來管控通脹。因此,本輪通脹更具國際性、貨幣性。

  管控通脹、抑制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泡沫,不僅有利於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預期,也有利於保護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是收入分配合理化改革的現實 要求,也是我們未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要求。價格管制在管控短期通脹中有所作用,中期而言管控通脹的主要政策手段應該是貨幣政策。未來一年准備金 率上調幅度可能在在1-2%、加息50BP;信貸緊縮,規模控制在6.5萬億-7萬億,有助於吸納存量的超額信貸,管控超額流動性。

  建立在貨幣政策穩健、信貸收縮的基礎上,2011年CPI全年有望在4%左右,1季度可能在5%左右、年末則有望回落至3%左右。上調準備金 率、加息等最終均會傳導到利率市場,增加企業的財務費用,對負債率較高、營業利潤利率敏感度高的電力、地產、鋼鐵等行業將有影響。

  二、轉型期孕育新週期是重務

  1、轉型期「守」經濟平穩增長

  以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的房地產調控將會持續。保障房體系的建設,惠及民生,也將有效對沖由於地產調控引發的投資增速回落。 2011年1000萬套保障房,大致投入1.4萬億元,相對2010年新增6000億投資,將貢獻2011年地產投資增速的12%,對應2011年城鎮固 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在20%以上。保障房建設力度的加大,對於住房規劃承建、建材裝飾、包括電器在內的裝修配套產業有顯著的拉動作用;這是投資領域的亮點 之一。全球經濟緩慢復甦、出口增速將有所回落,基於中國出口金額與美國製造業新增訂單之間的經驗回歸模型以及兩者增速之間的經驗規模,樂觀看能保持在 20%左右。

  明年出口以及投資增速雖有回落、但總體穩健的狀態,可以有效防止中國經濟的二次探底,也為穩健貨幣政策、管控通脹,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等結構轉型,奠定了基礎。

  2、轉型期「望」消費+產業升級

  日韓等成功轉型國家在人均GDP進入3000、4000美元後,人均消費快速增長,為經濟發展的提供了原動力。我們堅信,十二五期間以美元計價 的中國人均GDP也將進入持續的增長階段;因此,基於日韓經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收入分配改革以及人均收入進入中高水平後,收入帶動消費、內在的需求將助 推中國消費保持較高的增速。

  消費升級還在繼續。改善性需求以及中高端需求會表現的更好些。2008年金融危機後,地產及相關建材裝潢家具、汽車以及金銀珠寶、高端煙酒的零 售增速要遠高於以肉禽蛋等食品類的增速,顯示了消費升級的動力。通貨膨脹下基礎消費品的價格管制壓力,受購置稅優惠取消預期以及較高基數的影響汽車等增速 顯著下降,資產價格泡沫下商品房價格管制以及銷量回落壓力對房地產行業也將產生壓力,這些板塊的業績受政策調控敏感度及負面影響要大些。

  後危機時代加快中西部地區建設、產業轉移與升級,加快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已經成了社會各參與主體的共識。

  區域建設看點在跨越式發展的新疆、西藏以及中西部地區人口稠密的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以及重慶等地區。這些地區在國家政策扶持以及承接產業轉移、產業升級中具有外生以及內生性增長的巨大潛力。

  加大新產業投入,孕育新週期。重化工時代在股票市場上誕生了石化、電力、鋼鐵、銀行、汽車等五朵金花,構成了傳統藍籌的主體。這些行業在 2003-2004年以及2006-2007年的行情中表現優秀,即使在2005年熊市中也多跑贏大盤,其背景恰恰是彼時中國內外需旺盛、加速重化工業的 時代背景。金融危機後,鋼鐵、電力、石化等傳統行業投資與總投資的比例呈現出下滑趨勢。相反,以環保、公共設施、金屬及非金屬材料製品、高鐵、電氣機械等 行業的投資呈現出了連續的增長態勢,產業升級正在進行中。

  我們認為,中國相對美國等發達國家更具有產業轉移與升級的潛力。消費升級、區域建設、政策導向下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中國作為後起國家,以進口 替代、技術模仿、技術創新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在技術進步上具有後發優勢。因此,國家政策扶持、民間投資跟進,興起新週期。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 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發展海洋經濟,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其中,以戰 略新興產業為產業載體,相關行業的發展潛力較大。

  三、轉型期市場面在變化

  1、經濟回落、信貸趨緊下明年業績增速在15-20%

  假定2010年GDP增速為10.2%左右、第四季度單季度為9%左右,2011年GDP增速在9.5%左右;假定資產周轉率穩定,非金融類資 產負債率略有修正平穩在59%。根據非金融類企業與GDP的經驗規律以及當前企業高負債率下的槓桿作用,2011年可比非金融類ROE大致在 11%-11.5%之間、對應可比非金融類企業2011年業績增速在14%-19%。自下而上推斷金融類企業2011年業績增速在20%左右。因 此,2011年上市公司業績在15-20%左右。

  2、股市供求關係趨緊、看社會財富再配置

  2010年股票募集資金9000億以上、其中IPO募集資金4500億以上、增發3000億、配股1500億;剔除2010年銀行再融資因素,預計2011年股票融資8000億,略低於2010年。

  2010年限售股解禁規模在5.4萬億左右、其中中石油(11.56)以 及大銀行等601板塊解禁市值在3萬億左右,因此,2010年非601板塊解禁規模大致在2.5萬億。2011年解禁市值在2.2萬億,考慮明年指數或有 漲幅,與2011年實際規模與2010年並無明顯的區別;同時,從2011年解禁的月度序列來看,2011年2-6月的解禁市值均比2010年同期要多 些。因此,2011年解禁壓力總體與2011年持平,但2011年上半年的壓力要大些。

  國際板對估值水平的衝擊更大於對資金的影響,鑑於國際板推出時點的不確定性,我們保持關注,就目前估值水平論,國際板對權重藍籌的估值衝擊不大。

  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社會資金對於股權配置有「自然」的比例。預計明年新增A股賬戶1300萬戶,對應約有1.56萬億資金。依據在於2006年以來每年均有數個月份出現儲蓄資金的負增長(2008年為特例)。

  熱錢在全球流動性氾濫的背景下對中國市場的衝擊將是必然的,但是由於人民幣升值將是緩慢的。經驗看熱錢的流動將是脈衝性的,且管理層以「池子」對沖熱錢。因此,我們認為明年熱錢對於市場的影響力將不會超過2010年。

  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和持續,修正股市與房市的配置比例是必然的,這個規模也是有上限的。社會財富再配置角度看,明年股市整體的提升幅度在20%左右,當然催化劑將更可能在於通脹回落、房地產環比或同比的負增長。

  因此,明年市場資金的供求關係相對2010年並未改善,甚至由於貨幣趨緊而有所緊張,所以市場整體估值水平提升空間不大。地產調控下社會財富的再配置,將是明年流動性的主要看點。

  3、A股估值與投資主體、轉型預期相關

  滬深300(3225.661)指數目前估值水平在19倍,整體估值水平略高於歐美成熟市場、也略高於金磚四國中的其它三國;但遠低於印尼等新興市場的估值水平。A股在國際資金的視野裡,屬於估值合理,並未低估,只是金融股等藍籌股的估值相對較低,即一旦境外資金湧入,吸納的將可能是金融等板塊。

  縱向看,國內資金主導下,市場更加偏好以中小板為代表的「內需+新興產業」類成長型個股。2004年以來中小板與上證180的市盈率(TTM) 比值一般在1.5-2倍之間;中小板估值溢價小於1.5倍,出現在2007年的藍籌股泡沫行情;而進入2010年後中小板估值溢價突破2倍、目前已經上升 至3.5倍左右。

  目前內需與新興產業為代表的股票高溢價反映了國內資金更加青睞成功轉型的預期,這也與中週期對應的產業驅動有關。以重化工業為代表的五朵金花代 表著2003-2007年行情的主動脈,儘管2005年熊市,五朵金花也有調整,但多數跑贏指數。這顯示出每輪朱格拉中週期的主導行業,其對應的股票,往 往能夠穿越政策調控週期、穿越庫存波動的短週期。當然考慮到新興產業的高溢價,短期將有壓力,且不排除階段性業績不支撐估值的情形。

  我們認為,經濟轉型伴隨著新一輪週期的啟航,新週期的啟航、以新興行業為主導;新興行業的興起,在資本市場上則會形成新的藍籌。所謂轉型期之新 藍籌,是指有別上輪朱格拉中週期中所孕育誕生的以重化工業為主、以五朵金花為代表的傳統藍籌,新藍籌在行業屬性上更具終端消費特徵、更具技術壁壘特徵、資 源利用上更能發揮未來本國比較優勢即更能發揮人力資本的行業;同時,基本面角度將更注重成長性而非僅僅分紅。

  四、市場運行及點位分析

  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在緊縮週期下難以提升。美國2004年開始加息,標普500指數股價以震盪盤升、年漲幅不足10%,對應的市盈率則呈現震盪 回落、幅度在5%左右;表明在利率市場化的國家,加息意味著市場整體資金成本的上升、壓低了市場的估值水平。而中國2007年的加息週期,股指與估值雙雙 上揚,我們認為主要源於利率管制下加息對銀行息差的擴大、使得銀行股的估值水平大幅度提升,從而整體提高了市場估值。因此,本輪管控通脹的過程中銀行的息 差難有顯著擴大、估值水平難有顯著提升。市場上行空間將主要來自於業績的提升而非估值水平的提高來實現,以社會財富再配置、儲蓄的波動以及熱錢的擾動為市 場拓展空間的主要資金源。

  市場估值將保持分化特徵。傳統藍籌股的估值水平將以低位震盪為主;新興產業的估值溢價將保持、估值差高位波動。市場波動體現為新興產業與傳統產 業估值大幅背離後的修正以及業績修正對估值差的動態調整。以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為主體的新興藍籌有望延續信心與股價的正反饋機理,對傳統藍籌保持較高的估 值溢價;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藍籌則以逆反饋行情為主。

  明年市場依然適宜定義為平衡市。上證指數目前2850點、市盈率TTM估值為20倍;以2011年業績增速15-20%、估值低點在15倍、高 點在20-21倍為測算基準,則未來一年上證指數可能的低點在2450左右、高點在3420-3590。上證380新興藍籌指數目前4500點、估值37 倍;以2011年業績增速15%-28%(上證380指數市場樂觀的一致預期業績增速為28%)、估值水平為24-41倍為測算基準,則未來一年上證新興 藍籌指數運行區間可能在3400-6400點。我們更看好新興藍籌指數,新興藍籌的溢價風險主要在於經濟回落過程中業績相對傳統藍籌股的超預期回落。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性質:結構性交易機會 性質:財富再配置行情 性質:結構性行情
時空情景:當前時點至政策緊縮趨緩時點 時空情景:物價、房價出現回落 時空情景:明年中後期設備投資比重提升、民間投資活躍
邏輯:受制於緊縮壓力以及風格過度背離下的估值壓力 邏輯:政策趨緩預期及房價回調下的財富再配置 邏輯:新興產業持續性發展得驗證
操作:控制倉位,增倉時點取決於政策是否趨緩或者市場是否運行至合理區間的下軌;以結構性機會為主。在2-3月對高送轉主題的配置。 操作:經濟指標信號以及政策信號的釋放後,增加倉位。平衡配置下把握風格的階段性比例。財富再配置行情的空間在20%左右。 操作:挖掘電子信息設備、高端裝備、醫療等戰略新興產業及消費升級下的中高端消費品產業鏈。
看好中高端消費品產業鏈以及戰略新興產業的中長期機會,是為新藍籌的首選發祥地,也是穿越政策調控週期、穿越庫存波動週期的中週期投資品種。

(東北證券)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新能源市場搶了市場輸了未來

  《瞭望》文章:新能源市場再現「中國苦力」

  中國新能源企業謹防透支性發展,重走「賣苦力」的出口老路,「搶了市場、輸了未來」  

  「出口售價不到1100美元的電動自行車,進口的鋰電池成本就佔了1000美元。」一位新能源企業負責人面對《瞭望》新聞週刊,感慨萬千地說,表面上看起來是科技主導的新興產業,骨子裡走的還是勞動密集、低價競爭的「賣苦力」老路。

  本刊記者在剛剛結束的第108屆廣交會上瞭解到,目前我國各地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電動車、太陽能光伏、新能源照明等產品充斥展館。然而外表的 輝煌卻難掩深層的隱憂:不少企業因缺乏核心技術、沒有品牌意識等原因,產品同質化嚴重,很快就陷入了低水平重複建設、盲目開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之中。

  以光伏產業為例,呈現「一高一低」、「兩端在外」的現象。太陽能電池產量高,安裝量卻很低。在太陽能電池第一生產國的中國,安裝量不及生產量的 一成;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大多都要出口,同時原料主要也來自進口。如何防止新興產業「搶了市場、輸了未來」,正在成為當前有關部門應及時調控的熱點問 題。

  無「心」的高科技產品

  本屆廣交會上,以電動車、LED、太陽能光伏面板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無疑是最風光的產業。對此,中國機電商會和五礦化工商會有關負責人向《瞭 望》新聞週刊介紹說,除了少數新創建企業外,大批傳統製造企業向新能源產業轉型,是造成我國新能源產業「爆炸式」增長的重要原因。

  國際市場需求的快速增加也是推動太陽能產業蓬勃發展的原因。浙江巨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內銷售總經理付亮告訴本刊記者,2009年初,巨力集 團才組建了巨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當前主要從事太陽能組件及項目出口業務,公司的目標是到2015年銷售額超過百億元。這兩年業務發展良好,組件供不應 求,如今銷售額已達到20多億元,按目前的速度,不到2015年就能完成超過百億的目標。

  然而,來自市場一線的情況顯示,由於入行門檻低、缺乏核心技術,我國新能源行業已經明顯呈現出低水平重複建設、依靠開打「價格戰」拼出口的惡性競爭態勢。

  在廣交會展館內,濟南輕騎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心誠向本刊記者指著企業最新推出的幾款電動車說,售價不到1100美元,其中進口的鋰電池成本就佔了1000美元左右,「連骨頭縫裡(油水)都抽乾了」。

  在他看來,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企業沒有掌握鋰電池的核心技術、產品設計能力差,「很多都是盲目衝進這個市場,互相拚價格,結果去年還能賣1200美元的產品,今年初就降到了900美元,現在又有人喊700美元,刨去電池等成本,基本上就是賠本賺吆喝。」

  電動車的尷尬局面,在新能源產業的其他領域也普遍存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泉州金太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銷售總裁高慶生說,以光伏 面板為例,由於惡性競爭和成本上升,低端產品現在已經基本是在成本線上掙扎,高端產品也僅能最多維持10%的利潤。從事新能源燈具製造十多年的珠海多明麗新能源有限公司經理吳歡說,現在企業利潤不到10%,主要原因就是同質化的產品競爭太過激烈

  「更嚴重的是,低層次的競爭、模仿和複製,又使行業處於停滯狀態,生產設計能力進步乏力。很多企業才轉型踏進這個行當,又發現這個行業並非如想像的那樣,開始考慮轉型做別的。」吳歡對本刊記者強調道。

  受訪的浙江寶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林福增一針見血地指出,新能源產業本來是一個資本和技術「雙密集」的行業,結果很多中國企業只花了大本錢建生產線,卻缺乏掌握核心技術的能力與人才,進而導致產業發展危機四伏。

  歐美市場「依賴症」

  來自這屆廣交會的情況顯示,我國企業積極投身新能源產業,一方面由於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導,另一方面則是受歐美等發達國家通過政府補貼形成的市 場效應影響。然而,在國內市場缺乏充分發育的情況下,隨著歐美等國對中國相關產業貿易摩擦舉措迅速增多,如何避免高度依賴這些國家市場的我國企業受到重 創,值得關注。

  高慶生表示,目前新能源產業大部分都是外向型企業。一方面,由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民眾節能意識和政府補貼政策,消費者更樂意購買節能產品;另一 方面,雖然未來國內的市場潛力很大,但因節能產品價格比普通產品價格要高出不少,消費者多偏向於選擇便宜的傳統產品,國內市場開發仍有待時日。

  以電動車為例,曹心誠說,國內市場上的電動車主要使用鉛酸電池,污染大,回收難,而使用鋰電池的新能源電動車雖然更環保,但價格動輒近千美元, 在國內基本沒有市場,只能出口到歐美市場,因為這些市場的政府給予高額補貼,「明年聽說歐盟要削減相關補貼,那我們這個產業發展就會受到很大衝擊。」

  付亮告訴本刊記者,太陽能光伏面板國內市場發展並不是太好,因此很多企業轉而向出口發展,「現在國內組件廠95%是做出口的,國外市場如果發生變化,國內廠家要死一大片。」

  企業的這種擔憂正可能逐步變成現實。江蘇雅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片區經理屈騰飛憂心忡忡地向本刊記者分析說,「由於缺乏國家標準,國內企業都是按照歐洲標準或者模仿台灣技術規範搞起了生產,受其他國家市場制約非常明顯,也『綁架』了我國自己的技術標準設定空間,長遠看來,隱患不小。」

  一些企業反映,2009年以來,受經濟復甦不景氣和國內就業等因素影響,部分國家為保護國內市場,已經開始排斥中國的新能源產品。付亮說,目前一些國家已經開始針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案件。林福增補充道,國際金融危機後,歐美對新能源的需求和政策都在發生變化,美國10月底針對我國清潔能 源搞301調查就是一個例證,「在各種因素疊加下,不排除美國有不願意讓中國搶佔新能源產業制高點的考慮。」

  深陷價值鏈低端

  以光伏產業為例,一位企業老總為本刊記者介紹了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尷尬境地。

  中國發展迅速,但並未處於價值鏈的高端,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潛在風險顯性化。近年,中國的光伏產業往往受制於上游的硅材料,產業鏈各環節出現設備空置現象。同時由於價格上漲、上游廠商控制力量較強,往往會使得其成本超過整個組件的50%。

  多晶硅材料基本掌握在發達國家的十多家廠商手中。由於多晶硅一直存在供需缺口,高端材料的價格保持高位,項目投資巨大,促使各地許多企業投入到 多晶硅生產當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7年底,我國在建和籌建的多晶硅生產線的產能達到116720噸,投資超過1000億。

  按照目前中國10噸/MWp計算,這些單晶硅對應的太陽能電池量在11GMWp左右。但中國在多晶硅技術方面仍然處於低端,工藝落後,能耗比高於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存在一定的污染,競爭技術發展較快,國內光伏市場處於啟動狀態,這些都潛伏了風險。

  從2006年國際價值鏈的成本分佈來看,電池工藝、系統安裝和組件封裝是增加值比較高的環節。但是組件封裝技術和設備相對簡單,投入少、啟動 快、風險小,同時是勞動密集型環節,利潤率有限,它未來的空間必然被壓縮,很難成為價值鏈的戰略環節,但這契合了中國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的優勢,故而吸引 了中國大批廠商進入,大大壓低了中國此環節的利潤。從2007年產業鏈整體看,中國企業正是集中於電池/組件和硅錠/硅片環節,銷售收入佔整個光伏產業 90%以上。

  當然,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還是取得了巨大成績,2006-2007年,陸續共有10家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上市。技術水平與國際相當,但仍停留在引進、消化、吸收層面,自主研發能力較弱。

  系統集成方面,國內市場廠商眾多,位居前列的仍然是國外廠商,中國的技術不遜色於國外,我國絕大部分獨立光伏系統及100~150KW的並網系統控制器/逆變器基本已實現國內自行研發和製造。

  由此可見,目前我國大多數廠商並未掌握價值鏈的高端,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中國這種價值鏈低端的產業位置,由於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潛在的風險變成 現實。多晶硅價格由於週期的影響,出現下挫,使得很多企業遭受了庫存跌價的巨額損失,以及融資難的困境。同時,最受週期變動影響的肯定是那些非戰略環節。 據統計,2008年四季度至今,中國已經有350家左右的組件企業倒閉,目前只剩下50家左右。

  防範「透支性」發展

  缺乏核心技術、盲目依賴市場——針對這兩大弊端,多位受訪的企業負責人認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當前態勢紅火,表明現有扶持政策總體正確,但應加以完善,特別是在標準制定、行業秩序整頓等方面加強宏觀調控,避免在新能源產業上遭遇「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首先,應當加快完善新能源產業各項標準和政策扶持導向,使得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有效對接,避免受制於人。曹心誠說,以電動車為例,國家並沒有明 確的標準,相關配套車系魚龍混雜,有關部門應盡快在借鑑歐美發達國家經驗基礎上,出台符合我國實際需求的標準,讓企業發展有路可循。

  其次,要通過規劃避免新一輪低水平重複建設,引導現有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林福增說,現有情況表明我國太陽能光伏面板等新能源產業普遍存在產能過 剩現象,未來如果再進行一輪項目「重複上馬」,後果將十分嚴重。因此,國家應當在市場准入、扶持政策等方面提高門檻,讓有技術、有能力、有品牌的企業加 入,才能保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再有,完善產業鏈條、加強行業自律。屈騰飛說,國家應當加強行業協會和商會引導作用,讓新能源產業儘早脫離當前的惡性「價格戰」局面,「價格戰是因為現在電動車產品嚴重同質化。應對這種情況,國家應讓企業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設計,有自己的特點」。

  郭振鵬坦言,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說,一個產業的發展,不僅受到核心組件的生產水平限制,整體成品還受各個組件上游材料、下游配件等因素限制,有關部門應鼓勵現有的企業向上下游鏈條延伸,避免淪為全球「加工廠」、重走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舊路。(瞭望)

社科院稱7年後勞動人口負增長 工資將上升

  「現在剛招進來的普工,月薪已經達到1500元。工資上漲的趨勢還在繼續。」中國拉鏈協會秘書長王智吾告訴記者,隨著拉鏈行業用工成本越來越高,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逐步進行技術改造,減少用工。

  在近期舉行的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研究報告認為,預計在2017、2018年,中國總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出現負增長。受此影響,中國的勞動力供求關係將進一步逆轉,普通勞動者尤其是農民工的工資將進入快速上升的階段。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於11月13日在北京發佈了2010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調查結果,「認為目前的人工成本比2009年末上升」的企業經營者佔 94.2%,「認為下降」的僅佔0.4%;前者比後者多93.8個百分點,這一比例明顯高於2009年。其中,東部地區企業和中小企業人工成本上升較為顯 著。

  可轉移農民工變少

  根據中國數次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發現,在2000年時,中國勞動年齡段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最高。自此之後,中國老年人加小孩佔總人口的比例開始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正大幅提高。

  從不同階層來分析,幹部、管理者,以及企業主,專業技術人員,在整個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變化不大,但是農民工卻出現巨大的分化:第一代農民工變成老年人,而新一代的農民工的加入使群體結構更加年輕化。

  數據顯示,在1938年到1956年出生的人口中,農民佔比達到57%,工人佔比只有25%。而在1977年到1997年出生的人口中,工人佔比增加了一倍多,達到55%,而農民佔比則減少到25%。越是年輕人,種地的越來越少,進城做工的越來越多。

  這也意味著,農村未來可轉移出來的農民工將越來越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劍閣等人曾對中國3000多個村莊進行調研,發現目前已有2.3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約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7.9%,而剩下僅佔5.1%的2481萬剩餘勞動力,則基本上是難以轉移出來的老弱病殘。

  李培林認為,勞動年齡總人口在「十三五」期間將開始下降,加上農村人口老年化,未來轉移出來的勞動人口會越來越少,這將使「招工難」問題更加突出。

  「『招工難』將從間接性出現,變為常規性現象。」李培林說。

  如何應對「劉易斯拐點」

  中國社科院人口所所長蔡昉判斷,隨著中國的整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逆轉,工資將出現比較快的增長。

  在勞動力供給充裕的情況下,勞動力的價格即工資往往受制於用人企業的意願。但隨著勞動力供給量快速下降,工資將因工人「用腳投票」和談判實力的增長而出現上升。

  數據顯示,2003至2009年間,農民工工資以年均10.2%的速度上漲。今年以來,農民工工資增速更是超過18%。李培林說,目前農民工的月平均工資已接近大學生初職的工資水平。

  儘管工資上漲,但同樣快速上漲的城市生活成本依然威脅著農民工的城市化生存。此外,社保、醫療、子女教育等城鄉分割的制度壁壘更阻礙著人口的城市化進程。

  數據顯示,目前農民工失業保險覆蓋比例僅為3.7%,而城鎮居民比例為40%以上;農民工的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養老保險覆蓋率 分別僅為13.1%、24.1%、2%、9.8%,而城市居民上述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52.7%、47.9%、34.9%、57%。同樣生活在一座城市, 但農民工群體並未享受到市民待遇。

  在破除城市制度壁壘之外,李培林還建議對農民工進行大規模培訓。「隨著產業結構因工資上漲而被迫升級,很多技術型的工作需要新型農民工來做,目前技術型工種普遍招不到人就是一個很大的矛盾。」

  蔡昉則建議建立完善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他舉例,日本和韓國分別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迎來「劉易斯拐點」(勞動力市場從供大於求轉為供小於求,人口紅利結束)後,兩國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來應對勞動人口下降的問題。

  日本採取建立公平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促進企業和工人共享發展,因而勞資關係總體處於和諧狀態;而韓國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採取壓制工會的做法,結果導致勞資關係持續緊張、工人經常罷工抗議。(21世紀經濟報導-定軍)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崩潰的紅木:游資瘋狂炒作的破滅樣本

  10月底的南京夫子廟古玩城,這個聞名的紅木玩家集聚區裡,大堂裡異常冷清,入眼的是「投資失誤、三折賤賣」的促銷招牌。

  「現在紅酸枝木每公斤150塊,這把椅子約40公斤,總價6000塊。」老闆告訴問詢者。厚厚的塵灰顯示這些紅木家具很久無人問津,而數年前,這裡還是人聲鼎沸,上百萬的金絲楠木大床,幾乎都不還價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採訪的瘋狂案例是,一個做鐵礦石生意的老闆買了500多萬元的紅木家具。沒有玩過紅木的外行理由直接又簡單,「保值啊!沒聽說過啊,紅木家具每年升值20%,這兩年都是翻幾番地漲。」

  「現在的價格已經跌回到10年前,資源性的產品都在漲價,紅木家具的高台跳水,套牢了許多人,廣東、廣西、福建囤積木材的材料商,八成以上要破產。」一位在張家港從事木材進口的福建老闆對記者坦言。

  短短數年間,紅木家具從天價泡沫到暴跌縮水,導致大批炒家血本無歸。這種「瘋狂炒作」現象,使很多人不禁聯想起曾經火爆一時的君子蘭、郵票、蘭花、普洱茶……

  紅木泡沫的破滅

  2005年前,紅木家具的價格還僅僅以每年20%左右的漲幅溫和地遞增。從2005年開始,各種紅木原料都出現程度不同的價格「瘋漲」,其中小葉紫檀在短短兩年內,就從每噸15萬元暴漲到75萬元,越南黃花梨從每噸20萬元漲到120萬元。

  江蘇省外貿輕工進出口公司一位長期從事紅木生意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市場的基本規律,紅木每年增值15%~25%之間,屬於較為正常的。2005年前,基本是這麼一種溫和的上升通道。

  但在市場瘋狂的時候,保值增值的概念被瘋炒。廣東一家紅木家具商曾在北京、香港、南京等地宣傳黃花梨木的投資價值,說1公斤黃花梨木可以換40克黃金,以此徵集舊的黃花梨木料,並聲稱不管是搟麵杖還是瘸腿凳,只要是黃花梨木做的,都可以議價交換。

  蘇州高新區 一家紅木家具廠老總告訴記者,隨著價格的非理性飆升,擁有紅木家具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不僅個人投資者一擲百萬收紅木,一些金融機構、大公司,甚至政府 官員也加入其中。前兩年,一些官員來蘇州開會,會後參觀當地紅木廠成為必選內容。這些公款買起來從不在乎價格,越貴越買,越買越貴,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市場 的泡沫化程度。

  2007年開始,流入紅木家具市場的資金要比原來已經入場的資金多出上百倍,原材料價格被爆炒的同時,製造各種諸如「東南亞國家限制出口資源稀缺」、「保存年代長久增值速度最快」、「名門望族大戶人家的傳世佳品」。

  「這是最混沌最迷糊的市場,信息不對稱、不透明,什麼資源稀缺,傳世之寶,都是瞎掰的,被誇大了,市場的透明度還不如股市。」在紅木收藏界滾打多年的南京紅木經銷商周小東告訴記者。

  紅木的範圍包括紫檀木、花梨木、雞翅木、金絲楠木、酸枝木等八大類。事實上,除了金絲楠木等極少數品種外,許多品種並沒有炒家說的稀缺到快絕跡了。

  兩年前,為了弄清楚天價的紫檀木料的真實情況,中國文物學會的周默教授5次赴印度、越南,對紫檀出口量和存量進行考察。據他瞭解,南亞、東南亞地區適合紫檀等材質的生長,過幾年就要開採一批,偶爾的出口限制成了炒家們的炒作題材和拉高出貨的機會。

  「套牢」的炒家們

  不難發現,在紅木家具價格起伏的過程中,總是充斥著謠言和各種動聽的謊言。

  由於紅木家具的銷量有限,在職業炒家眼中,只要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壟斷整個供應鏈,就能製造出一夜暴富的「天價神話」。而參與的玩家們被自己製造的超級「泡沫」所陶醉。

  國內紅木最大集散地之一——福建仙遊,木材放在庫房裡幾天原地不動,就轉手了幾次,價格也翻了好幾倍,在當地製造了暴富神話。當地人有個口訣:「百萬元不算富,千萬富翁好多戶,億元富翁不少數。」

  「這個市場太瘋了,游資兇猛,泡沫吹爆掉了。」上述在張家港從事木材進口的福建老闆說。在高位接盤的人,猶如在6000點高位殺入股市。儘管自己很小心,但此次被套牢的存貨還是抹去了多年的利潤。

  「被套牢的不僅是經銷商,還有不少江浙一帶的紅木家具生產廠家。」他說。記者電話詢問與他們有業務聯繫的常州和常熟等地紅木廠家,都自顧嘆氣,不願多談。

  蘇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紅木家具廠負責人說,由於市場銷量的急劇萎縮,囤積的材料價一跌再跌,公司流動性困難,大量裁員,做了幾十年紅木家具的老工人都回家了,現在只能減價處理存貨,希望斷臂求生,應對前所未有的危機。

  對兩廣地區紅木原材料市場做過調研的江蘇銀監局局長於學軍說,紅木市場的瘋狂與這些年炒普洱茶、茅台酒、和田玉到農產品的輪番炒作本質上是一致的,是一種貨幣現象,說明市場充斥熱錢。由於這些小眾市場監管缺失,容易成為游資成功設置伏擊圈的地方,一夜暴富、傾家蕩產現象大量存在。

  「紅木家具從天價巔峰高台跳水的背後,是游資爆炒後撤離的惡果,也是流動性氾濫背景下中國式資產泡沫破滅的一個典型樣本。」江蘇金融業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第一財經日報-陳志龍)

謝國忠:量化寬鬆是通向地獄之路

  你印1萬億,我也印1萬億,其他人會這麼幹。大家都印1萬億後,匯率沒變化?好吧,那麼我們再來一輪吧

  全球性的貨幣戰爭爆發之前,硝煙的味道已到處瀰漫。大家的武器是量化寬鬆(QE)。如果你印1萬億,我也印1萬億。當然,其他人也會這麼幹。大家 都印1萬億後,匯率沒變化?好吧,那麼我們再來一輪吧,這就是第二輪量化寬鬆(QE2)。美國財長蓋特納這些人,如果你聽了他們的話,世界末日不遠矣。為 了保值,中國人在買黃金(1391),其他國家的富人也在買黃金。他們把黃金成噸地運回家。貨幣大幅貶值時,有了這些黃金,富人至少還能繼續當富人。

  如果你聽從美國專家、政客和政府官員的意見,那是中國自找倒霉。誠然,中國遠非完美,尤其是它的貨幣政策。但這並不是這個世界的病因。迄今,美 國才是最大的不穩定源頭,且是貨幣戰爭的發起者。這個國家的精英們製造了1929年大蕭條之後最大的金融泡沫,他們甚至不惜把當初阻止泡沫產生的法案廢 除,在泡沫破裂後,讓美國經濟一片混亂。這些人為了繼續掌權,希望找到一種快速療法。但不幸的是,根本沒有所謂的快速療法。

  美國已經將利率降到零,讓財政赤字達到GDP的10%,這是一個頗具震懾力的凱恩斯式政策。但是,經歷幾個季度的強勁增長後,經濟又掉了下來, 且失業率仍停留在接近10%的高位(如果考慮隱性失業和放棄找工作的人,這個數字會更高,接近20%,達到西班牙的水平)。刺激政策已經失敗了。

  美國生病中國吃藥

  這樣的局面,我們怎麼來解釋?如果你是保羅•克魯格曼,你會說,這是因為刺激力度還不夠。不過,如果新一輪量化寬鬆啟動後,財政赤字達到GDP的20%,卻依然失敗,他還會說,是做的還不夠。你永遠不能證明克魯格曼錯了,這傢伙真是聰明。

  還有一種解釋是,經濟重上正軌需要時間。在這麼大的一次泡沫之後,沒有哪個經濟體可迅速恢復。在經歷長期且巨大的泡沫後,資源錯配程度已經很 深,資源重新配置到位需要好長一段時間。特別是,當勞動力市場發生錯配後,修正無法立即辦到。因此,當經濟處於錯配狀態時,刺激政策能憑一已之力短期提振 經濟,卻不能獲得乘數效果,讓經濟增長持續下去。

  第三種解釋是說,這全是中國的錯。是的,美國在刺激經濟期間,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快速上升,也就是說,部分經濟刺激效果轉移給了中國。但是,這是 誰的錯呢?蘋果將全部的iPhone生產都放在了中國,因為即使在中國工人工資普遍上漲之後,單機的成本也不到20美元。蘋果賺到的毛利是加工成本的30 倍,中國賺到的只是加工環節的小錢。也許蘋果只是一個極端的個案。不過,有一點是事實,中國產品出口到美國後,其零售價格是出廠價格的3倍到4倍。美國公司希望在中國生產他們產品,來滿足因刺激政策帶來的需求。

  蓋特納這樣的人也許會爭辯說,中國應該讓貨幣升值,以迫使美國公司將它們的生產轉移回美國。我想,讓人民幣升值的想法大有市場可能就是因為這個。但是,人民幣要升值到何種水平,美國公司才願意這麼幹呢?美國的工資是中國的10倍,難道要讓中國將匯率升10倍嗎?

  當然,美國所謂的專家們不會這麼看。他們會談到中國的經常性賬戶盈餘和不斷上升的高額外匯儲備,可疑的匯率操縱跡象。我不想否認,高漲的外匯儲備是中國必須處理的一個大問題。但是,這個問題與美國經濟無關。解決的方案也不是讓人民幣升值。

  人人都知道,中國的儲蓄率高達GDP的50%左右。這是一個簡單的公式,即經常性賬戶盈餘=儲蓄─投資。如果經常性賬戶有問題,要麼是儲蓄太高,要麼是投資太少。中國的投資超過GDP的40%,隨便哪個分析人士也能看出,中國的投資比例太高。那麼,是中國人民太節儉了嗎?中國的家庭收入不到 GDP的40%,他們怎麼能攢這麼多錢?

  老百姓總是被擠壓、被衝擊、被踢打

  問題在於中國的政治型經濟。政府部門通過稅、費、壟斷性行業及高土地價格,積累了大量財富。房地產銷售佔到GDP的14%。如果價格正常化,比如下降一半,家庭部門將多支配超過GDP7%的財富,家庭儲蓄率大約是33%,這將刺激出5%的國內需求,經常性賬戶盈餘很快就被消化了。

  中國的教育和健康系統對於大眾來說是恐怖的,它在壓榨家庭部門方面極具創造力。教師們在過節時需要收禮物,有如此多的節日要過!醫院關注的是能 從病人身上擠出多少錢,並據此提供相應的服務。中國的老百姓每天都在被擠壓、被衝擊、被踢打。對於民眾來說,說他們有太多的錢以致於表現為經常賬戶盈餘, 簡直是一個笑話。

  中國的經常性賬戶盈餘主要來源於政治型經濟。灰色收入龐大,可能佔到GDP的10%。這些錢通常會逃離中國,但由於美元疲弱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膨脹,這些錢留在了中國,並且擁入房地產市場。除非通過反腐削減中國的灰色收入,經常性賬戶盈餘不會消失。

  經常性賬戶盈餘只是中國高額外匯儲備故事的一半。還有另一半是熱錢,海外的中國人是熱錢主要來源。中國的房地產和美元是他們最主要的兩個配置資產路徑。當美元走弱,他們就把錢傾倒給中國,特別是進入房地產市場。對沖基金和別的投機客也通過購買中國的海外資產把錢傾倒給中國。熱錢進入新興經濟體總是一個泡沫。我想不出來有什麼例外,每次都是這樣。

  其實,我想人民幣被高估了。過去10年,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呈爆炸性增長,從12萬億元上升到70萬億元。在這樣一場大增長之後,沒有貨幣能不經歷貶值。中國工業的高增長確實消化了部分增量,但更大的部分進入了高估的地產市場。一旦資產價格正常化,錢就會一瀉而出,貶值就不可能避免的了。我們將在兩年內看到這樣的景象。

  2012版世界末日

  什麼是對的,現在並不重要。現在有的只是政治花招。美國希望為自己的經濟難題找到速效藥,它的藥方是美元貶值。如果它迫使人民幣升值,那麼接下來,也會迫使日元、歐元還有別的國家貨幣升值。美國,這個佔全球經濟四分之一的經濟體,將把自己的問題扔給別人。

  但問題是,別的國家不會聽美國的。中國不可能讓自己的貨幣迅速升值,否則,將扣動熱錢外流的扳機,中國的地產市場和銀行系統將全面崩潰。中國正處於一個兩難境地。一方面,它正加緊調控,試圖讓房地產市場軟著陸,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預期又使熱錢不肯離去。兩方面作用下,也許會出現一個多年的漸進式的調整,讓銀行系統有時間提升資本充足率。

  日本經濟也做不到讓日元大幅升值。在德國,甚至美國面前,日本的工業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多年來,它一直沒有一款產品打動整個世界。德國和美國的汽車工業已經超越日本。因此,很難看到日元會大幅升值。日本央行很容易屈服於政治壓力,在這方面的記錄不好。如果讓日元升值摧毀豐田、本田等公司,很難想像日本央行能保持它的獨立性。因此,它也將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壓住日元。

  歐元正在自動飆升。歐洲央行的語氣依然像德意志銀行那樣強硬。不過,只要新一輪主權債務危機發生,它的口氣馬上會軟下來。當歐元高企,一些經濟體,當然不是德國或法國,將發生債務危機。這樣,歐元也將跳入這個寬鬆貨幣的池子。

  想都不用想,英國將擁抱量化寬鬆政策。英國就像一個擴大版的香港,只剩下炒股和房地產。當泡沫破裂,它沒有太多可以做的,讓貨幣貶值似乎是惟一的出路。

  韓國很小但總是試圖加入大聯盟。它在汽車、電子和石油化工方面很強大。它的政府在監控匯率方面根本不用別人去勸。目前,它正在「調查」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上有沒有什麼不受歡迎的行為。

  溫和的巴西也在抗拒。過去十年,它允許市場將它的貨幣價值翻倍,巴西人民因而享受了低通脹率。但它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太低了,放在「金磚四國」裡有些名不副實。

  看起來沒有人願意升值。主要經濟體將採取一些行動,控制住它們的幣值,這樣美國的貨幣寬鬆就是一招死棋。如果貶值沒帶來出口增長,量化寬鬆僅會 導致通脹,首先會體現為石油價格上升。美國人正在房屋價格下跌和高失業率中煎熬,如果石油價格翻番,整個國家將失去穩定。到時精英們將如何應對?也許是更 多的量化寬鬆。

  世界將在2012年再次進入另一場危機!

  世界正朝著高通脹和政治不穩定方向發展。另一個全球性危機只是時間性問題。第一個信號是國債市場的全面崩潰。美聯儲通過量化寬鬆政策控制著收益曲線,但對別的投資者來說,玩這個遊戲是不理性的。他們入場的惟一原因是認為美聯儲不會讓市場垮掉。

  但是,隨著飆升的貨幣供應量和通脹,貨幣的價值將會蒸發。一旦所有的投資者都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將逃跑求生存。美聯儲沒有辦法阻止這種逃跑。如果它印出足夠的鈔票接下整個盤子,新印出的美元持有者定會將它們手中的美元轉換成其他資產。美元一樣會崩潰。

  世界將在2012年再次進入另一場危機!

  引發上一場危機的那些人依然在掌權,他們將帶我們進入另一場危機。冰島正將它的前總理送上法庭,讓他為金融危機負責。更壞的命運正等著引發下一場危機的人。中國過去在菜市口斬首大臣,或許,我們可以復興這個傳統,並在全球推廣。(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2010年10月29日星期五

成思危談股論樓

  掌聲,一陣又一陣的掌聲,昨天下午的省人民大會堂裡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一位老者一個多小時的演講,被30多次掌聲打斷,每個問題都 回答得睿智而風趣,已經滿頭銀發的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昨天出席了浙江省清華學子總裁經濟合作發展促進會2010年會。

  面對本報記者拋出的現在該買房還是買股的問題,他給出的答案是——偏好風險的請買股,保守的買房吧。

  樓市問題被追問得最多

  長遠來看它比股票更保險

  隨著各地房產新政的出台,部分城市實施限購令,一度火熱的房產市場迅速降溫,房價接下來如何走,成了市民最關心的問題。面對記者的提問,成思危表示,他看好房產的長期走勢。

  成思危說,2007年他在央視做過一期訪談節目,觀點就是有需求、有能力的人趕緊買房子。當時一位朋友聽了他的勸告,買了房子,結果現在他的房子漲了一倍了。現在土地、建材、人工都在漲價,長期看房價還要漲,早買房早享受,但要是不著急,你可以等一等。

  記者問他,最近股市很火紅,但房價好像滯漲,如果手中有100萬元,現在應該買股票還是買房子呢?

  成思危說,股市已經走出熊市,估計接下來會有一波行情,但買股的風險比較大,選到牛股賺幾倍,選到差的股票,可能還要虧錢,炒股要靠自己的價值 判斷。根據他的預測,樓市最多跌25%,但長遠來看更保險。他的建議就是——偏好風險的去炒股,保守點的買房子。他還補充了一句,這些建議僅供參考,據此 入市,風險自負啊。

  現場一位做房地產代理的女士表示自己很鬱悶,因為房產新政出台後,房產交易很冷清,房產中介業務劇降。她問,房價近期會不會大跌?

  成思危表示,部分城市的房地產過快上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關注。本輪房價上漲過快的一大原因就是地價上漲過快造成的。他不贊成居者有其屋的說 法,贊成居者有其所的概念。另外,對於確實買不起房的人,成思危建議首付款應減低一些,還應給予優惠利率。現在政府正在加強保障房建設,讓那些買不起房的 人有地方住。中央政策目標是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並不是打壓房價,根據他的預測,房價不可能跌40%或50%,最多跌25%。

  棉花等農產品炒作是暫時的

  資本利得稅建議區別對待

  一家棉紡企業老總的疑問,代表了很多同行的心聲,他的問題是:過去一個月棉花漲了近1倍,不知道要漲到什麼時候,我們這些做紡織的企業,連單子都不敢接。

  成思危認為,今年綠豆的「逗你玩」、大蒜的「蒜你狠」、白糖的「糖高宗」都是炒作,也有資金在囤積居奇,藉機牟利,但炒作是暫時的,最終還是要回歸基本面的,最後接棒的人總要買單的。

  一位券商人士很關心資本利得稅是否要開徵,以及怎樣開徵的問題。

  成思危表示,這個問題應該由稅務總局來回答,他認為現在的稅收按照工資性收入來徵收,財產性收入不計入個稅範疇,這肯定是不合理的,以後資本利 得稅可能按照資產總收入來徵收。資本利得稅如果開徵也會區別不同情況,例如你買入一隻股票一年未動,跟你天天做交易,儘管最後賺的一樣多,但徵收的稅率肯 定不一樣,應鼓勵投資而不是投機。

  一位企業家很關心匯率問題,他表示人民幣兌美元長期來看一直延續升值趨勢,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為什麼不直接投資國內。成思危說,拿外匯儲備去 買美國國債,是因為我們沒有本領拿外匯儲備去賺錢,這是沒辦法的事。我們買美國國債,還能分到一些利息,如果不買,可能利息錢都賺不到。他笑著說:「你有 能力駕馭幾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嗎?反正我是沒這個能力。」

  警惕中國式次貸危機

  下一波產業重心是綠色經濟

  成思危表示,現在發展中國家已經走出了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陰影,而發達國家則走在曲折的復甦之路上。儘管2008年我國依靠經濟刺激計 劃,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但也留下了很多後遺症,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一些銀行把貸款放出去,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了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美國的次貸 危機主要是銀行把錢貸給沒有還款能力的個人造成的,而中國經濟的風險是許多錢貸給了部分沒有還款能力的地方政府。一旦地方政府沒錢還貸,只有三個出路,一 是中央出面解決,這必然會減少在改善民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二是轉變成銀行的壞賬,同樣會造成老百姓的損失。三就是多印鈔票,用通貨膨脹來稀釋債 務,這也是老百姓的損失。這種金融風險,也是他最擔心的問題。

  談到接下來的應變之道,成思危表示,發展綠色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方向。成思危認為,綠色經濟是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生態 經濟三者的結合。「我們計算過2005年的數據,由於能源利用效率低,由於環境污染,生態的破壞,我們造成的損失佔GDP的比重超過13.5%,而當年 GDP增長了10.4%。」成思危分析指出,如果不注意環境保護,就會把環境的債隱性地留給子孫萬代,所以我們要注意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成思 危表示,接下來的發展重點應該是包括太陽能、核能、地熱能等在內的新能源行業,包括會展業、物流業等在內的現代服務業,以及文化產業等。(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下一次產業革命是新能源引領的革命

  可再生能源是未來產業革命的一個要點

  成思危認為,綠色經濟是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三者的結合。最終的目的是要達到和諧相處。所以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所以中國發展低碳經濟要有自己的特點。

  成思危強調指出,中國發展低碳經濟要有自己的特點,這是因為,第一,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現在達到中等發展國家水平之前,還是要不斷發展。既然要 不斷發展,就要不斷的消耗能源,因為能源是發展很重要的條件,能源可以比作經濟的糧食,如果金融是經濟的學業,那麼能源就是經濟的糧食。所以中國現在的重 點,不能像發達國家一樣,降低二氧化碳的總量,而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強度,也就是單位排放二氧化碳的量要降低。這是作為發展的國家,首先從這個角度來考 慮。

  第二,中國能源結構。中國的能源結構,目前來看,化石能源佔到90%,中國確定的目標2020年降到80%左右,也就是說非化學能源提高到 15%左右。化石能源還是國家能源的主體。中國的近中期的目標應該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和發達國家也不同,發達國家已經經歷了發 展階段,在環境保護方面,總體來說保護的差不多,但是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前些年過多追求經濟增長,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成思危強調指出:「我們計算 過2005年,由於能源利用效率低,由於環境污染,生態的破壞,我們的成本佔GDP的13%,而當年GDP增長了10.4%。」成思危分析指出,如果不注 意環境保護,就把環境的債隱性地留給子孫萬代,所以我們要注意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成思危預言,下一次的產業革命,應該是新能源引領的革命。前 三次分別是蒸汽機、電力、電腦。從上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可再生能源將是未來產業革命的一個要點,所以中國要發展綠色經濟。

  如何發展低碳經濟

  如何發展低碳經濟,成思危強調,應從四個方面看,其一,從綠色經濟發展來看,是產業的發展;第二,從社會的發展來看是降低碳排放;其三是利用二氧化碳;第四個方面就是封存。

  從產業發展來看,低碳經濟有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發展動態化二氧化碳的產業,包括太陽能、核能、地熱能等等。同時,包括文化產業,包括現代的服務業,包括現代金融業,現代管理業等等。

  第二個層次,降低二氧化鈦的排放量。比如現在發電的水平是350克煤發一度電,而全國最先進的是283克,如果降到300克會是很大的發展。

  第三個層次,利用二氧化碳。因為化石能源燃燒必然產生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現在主要是飲料工業,有侷限性。利用二氧化碳最大的地方應該是化學工業,現在化學工業也在研究這個問題。比如說聚碳酸酯,心裡主要是放氣作用的,現在有一個新的機制,就是用碳酸二甲酯。

  第四個層次,實在沒有辦法了,就封存。當然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現在在荷蘭、丹麥也在做這項工作。 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成思危指出,就是要認識到綠色經濟不僅是一種產業發展的模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所以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轉變,生活方式的轉變就要 求樹立綠色經濟的意識,樹立從點滴做起的習慣。成思危認為,發展綠色經濟絕對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的,要開展國際的合作,而在國際合作上,必須大家認 識一致。中國是認真的,中國在新能源的發展上,這三年來中國在新能源上投資年增長43%,並且正在制定新能源的發展計劃。在國際合作中要強調共同有區別的 責任這個概念是不能動搖的。

  如何解決新能源的高成本

  目前來看,新能源成本是很高的,風能是火電的一倍,太陽能是火電的四倍,提倡發展新能源,價格又貴,如何解決?

  成思危指出,必須從經濟層面解決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第一,集中手段,根據京都議定書,清潔增長機制,這裡的共同區別責任,發達國家有硬性排 放量的指標,而發達國家沒有。低碳代理,中國現在一噸碳賣出去是9歐元,市場上12—15歐元,主要是因為中國自己的市場沒有發展,中國是碳資源交易最多 的國家,項目審批,最後審批了也沒有用,

  第二,政府要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支持新能源的發展。對於綠色能源項目給予長期的政策支持。

  第三,國內要有排放二氧化碳產業徵收一定的碳稅。現在火電是風電的一半,但是要考慮環境污染這些東西,如果考慮進去的話,就不是這些了。在這個 問題上,徵稅是可以考慮的,中國反對把碳稅作為非關稅壁壘,在國際貿易上,限制發展中國家出口,但是在國內,應該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這樣才能真正的有利於 減排二氧化氮。

  第四,對新能源產業來說,也要不斷降低成本,政府對其優惠要逐漸遞減,促進它改進,德國對太陽能的補貼每年減8%,促進它技術上的改進。第五, 技術問題上解決一系列問題,技術問題不解決,經濟成本降不下來。要發展高效的風能,太陽能主要是第一代,是太陽能電池,消耗硅材料多。所以,第二代電池用 的材料少,但是效率比較低,這主要是一個折中的問題,第三代太陽能,理論的光電轉化效率50%。(EMBA企業家網)




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越南股市小檔案

越南胡志明市證交所自○○年成立以來,在過去十年間發展一日千里,目前上市公司數目由最初的2家急增至586家,股市整體市值水漲船高至332億美 元(約2,589億港元),股民總數亦由○八年的50萬急增至逾90萬,反映越南人對股市的鍾愛程度有增無減。然而,越南賭博文化極盛令國民崇尚「短 炒」,加上當地人薪酬偏低缺乏入市資金,或影響當地股市未來發展。

儘管越南股市在過去十年發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不少隱憂,例如當地股市被流動性不足問題困擾,而且亦無力留住外資,部分原因是越南政府監管嚴厲,以及由於新興市場在發展初期總會遇上一定程度的障礙,勢打擊股市長遠發展。

玩即日鮮 長揸免問

此 外,越南賭風極盛,資金難以長期「停泊」在股市,將影響股市表現,另如欲對當地人灌輸「買入並持有」等長線投資心法,無疑對牛彈琴,難怪部分越南人認為自 己在「玩」股票,而並非「投資」股票。以32歲的「即日鮮」炒家Nguyen Bao Hoa為例,儘管越南股市最近由五月高位大幅回落20%,技術上步入熊市,但他反而認為,這正是賺大錢的良機,並已視證券行為其每日「臨時辦公室」。

另方面,雖然越南經濟急速發展,惟世界銀行資料顯示,當地人平均年薪僅得1,010美元(約7,878港元),約12%國民更生活在貧窮線以下,連基本生活都成問題,更遑論有充裕資金入市。

投身「股海」羊群心態

事 實上,不少越南人並未充分了解股票市場便貿然投身「股海」。Viet Quoc Securities證券經紀部副經理Nguyen Quang Hai表示,只有三分之一越南人會在買股票前,了解該公司的財務狀況、商業活動、歷史及管理層等因素;約40%國民僅了解該企業的基本資料便貿然進行投 資,約30%當地人甚至抱着「羊群心態」而「跟風」入市。

不過,Nguyen Quang Hai依然認為,越南股市是上佳投資目標,並呼籲買家入市,主因是該國股市仍較部分亞洲國家「抵買」、越南政府最近採取的經濟政策漸趨明朗,加上國家正處於增長期,料當地股市將於年底前重返高位,並帶挈投資者獲利。

越南股市小檔案

證交所成立日期:二○○○年七月廿八日

目前上市公司總數:586家

股市整體市值:332億美元

佔○九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39.2%

年初至今表現:-10%

《今日美國報》

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黃金-財富的諾亞方舟

  黃金的貨幣情緣

  貨幣作為人類經濟制度安排的核心,經歷了由實物貨幣到有錨的信用貨幣,再到無錨信用貨幣的歷史演變。在人類數千年的貨幣史中,黃金佔據了半壁江山:在實物貨幣時期與白銀平分天下,在有錨信用貨幣時期一直獨秀(准金本位)。黃金在大多數時間裡承擔了貨幣的角色,是交易媒介,是價值儲藏手段,是財富的象徵與保護神,更是約束人類(尤其是統治階層、政府)行為的自然法則。

  剛剛過去的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最終演變為美元的貨幣危機,期間黃金價格脫離美元與所有其他一切實物商品的大幅飆升再次喚醒了人們對黃金的認識與討論。回顧人類貨幣制度的演進歷程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全球盛行的貨幣管理—通脹目標制—大環境下,歷史上兼具商品與貨幣屬性的黃金未來地位與其價格趨勢。

  金本位「天然貨幣」杜絕貨幣危機

  世界各國的古代實行的就是真金或銀本位制(每一張紙幣背後都有足額的黃金或白銀來支持),在此漫長歷史中,真金本位制長期發揮著良好的作用,除非政府為了應付戰爭或財政危機偷偷地亂發貨幣,沒有出現過嚴重的通脹或通縮。

  一般認為,真金本位制在現代被陸續地放棄,原因是古代的經濟增長速度比較慢,黃金產量的增長也同樣很慢,二者大致可以相適應。但進入現代,經濟增長速度大大加快,黃金數量的增長速度卻是受制於礦藏量、開採速度等客觀因素,於是漸漸的明顯落後於前者,造成通縮的風險。上述觀點雖不無道理,卻有嚴重誇大的嫌疑。

  首先,黃金的供給彈性往往被人忽視、看低。一次大戰前長達一個世紀的工業革命時代,物價普遍下跌,原因在於工業革命導致經濟增長速度顯著高於當時黃金數量的增長速度,通縮出現。但由於物價的持續下跌使得黃金的相對價格提高,刺激了黃金的生產大幅飆升。因而在1896年之後,黃金供給的增加使得美國等國家的國內物價水平又有所上升。由此可見,黃金的生產固然受到儲量勘察與開採技術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但是價格作為調配資源的有效工具,無疑會對上述技術進步產生重要影響,結果是長期來看,黃金產量富有不小的彈性,進而平抑其本身波動。

  其次,通縮的危害往往被誇大。同樣以上述工業革命前期為例,當時價格水平的大幅下降,不但沒有發生嚴重的大蕭條,甚至工業革命還照樣高歌猛進。中國90年代的嚴重通縮也沒有阻止我國追趕世界的步伐。人類經濟史中通縮時期經濟快速增長的實例可謂舉不勝舉。這是有趣的現象,有悖於當下流行的觀點,值得深入的研究。通縮是好是壞,雖尚無確定的結論,但最起碼通縮不應成為人類拋棄真黃金本位的理由。

  但人類更容易控制並管理貨幣的動機最終使人們在並無真理支撐的情況下拋棄了真黃金本位,轉而進入准金本位時代。

  准金本位制:自由的一半是風險

  准金本位制是指,官方指定貨幣與黃金的兌換比率,但貨幣不是根據黃金儲備量來發行,而只需要部分儲備。好處是,人類可以擺脫黃金存量的束縛,有限度的調控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一般價格水平,也就是擁有了貨幣政策空間。此後,政府才沒有了預算的限制,可以隨意通過發行貨幣為自己融資,才真正意義上擁有了財政政策。之所以說是有限度的調控貨幣,而不是隨意,是因為雖然已經是部分儲備制度,但是央行還是承諾紙幣可以按固定比例兌換成等額黃金(後期只限於國際貿易清算),借此約束自身的行為,這背後的機理是:

  一國紙幣的發行實際上與央行持有的黃金儲備無關,一旦黃金的紙幣價格固定,實際上就是一種物價管制。事實上,美國自羅斯福時代起,就不允許民間有黃金市場存在。人們要想獲得黃金,必須向央行按指定比價兌換。如果貨幣數量與黃金儲備量之間的比率嚴重偏離固定比價,就意味著黃金價格被人為壓低,如果大家都以被固定的、已經偏低的比價去跟央行兌換黃金,央行最終會沒有足夠的黃金兌付所有美元,被迫要或者上調比價,或者索性完全放棄履行兌換的義務,也就是誘發貨幣危機。上述機制一方面約束了央行的行為,另一方面也使得該制度安排具有內生不穩定性,並為該制度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准金本位給予了人類管理經濟的權利,但問題是,人類能夠很好的管理貨幣嗎?歷史事實給我們的答案是,不能! 30年代大蕭條就是鐵證!

  佈雷頓森林體系作為人類迄今最後一個准金本位制,其退出歷史舞台的過程耐人尋味。首先,簡要說明一下該體系建立的歷史背景。

  在二戰之後,戰時暫時脫離金本位制的各國開始重返金本位。由於戰爭的緣故,黃金大量集中在美國,其他國家黃金儲備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其它國家無法實行傳統意義上的金本位制,強行恢復戰前黃金兌換平價會產生嚴重的通縮與貨幣危機。在此關鍵點上,一戰後的英國給世人提供了絕佳的反面教材:強行恢復戰前平價,導致嚴重通縮,美國為了協助英國維持英鎊匯率,大幅降息,由此觸發的資產價格泡沫最終為大蕭條埋下了伏筆。

  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出現了佈雷頓森林體系這種折衷的准金本位制。因為美國有很多黃金,它可以根據黃金來發美元,然後把美元給各國,各國根據這些美元儲備來發自己的貨幣,於是出現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雙掛鉤制度。戰後「馬歇爾計劃」的實質,其實就是美國幾乎是無償地把美元送給各國,以便它們可以有美元儲備來發自己的貨幣。在這種制度安排下,美元成功取代了黃金的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有能力與動機從其他國家賺取豐厚的鑄幣稅。

  事實上,美國正是這麼做的。美國開始對自己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加約束。先是朝鮮戰爭,接著是14年的越南戰爭,約翰遜總統大搞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導致美國財政赤字連年擴大,被迫開始大量發行美元來彌補赤字。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按照佈雷頓森林體繫條款,其他國家手頭的美元可以按照固定的價格(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兌換成黃金。若美國發行美元太多,其他國家就可能失去對美元的信用,將美元拿到美國財政部兌換黃金。最終濫發美元的惡果開始顯現:到1968年,美國官方的黃金儲備已經大幅減少,由1945年的7億盎司(21770噸)下降到2.96億盎司(約合9200噸)。到1970年,美國的黃金儲備下降到僅佔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15.5%。

  美國黃金流失只是表面現象,問題的關鍵在於,在准金本位制下,央行黃金只是部分儲備,美元的濫發早已使得美元與黃金的數量之比嚴重偏離了官定的比價,人們不再相信美元的價值,於是紛紛要求以官價兌換黃金以求保值,美元印得太多的惡果終於浮現,官定的兌換比率終於無法維持。

  此時,美國就只有兩個選項:被迫上調比價,或者索性完全放棄履行兌換的義務。理論上,第一種選項短期可行,上調黃金價格至均衡水平。但該方案並不完美,它並不能確保美國會不進行新一輪的貨幣擴張。而且從當時的政治角度看來不可行,因為當時歐美的最大對手前蘇聯是黃金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另一個最大黃金生產國南非則是基於種族與文化的歧視,主動抬高黃金價格讓這些國家受益,萬難接受!所以,他們選擇了後者: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佈不再將美元與黃金掛鉤,公開單方面踐踏國際協議,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但現實告訴我們,政治家往往自欺欺人:既然黃金價格被人為管制已久,遠低於市場均衡價格,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人類拋棄黃金這一天然貨幣之錨,任其變為普通商品,自由交易之後,其價格必然會大幅上升,該受益的國家同樣會獲得應有的收益!這同主動抬高黃金價格有何本質區別?

  無錨信用貨幣將精英的貪婪放出魔瓶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是美國財政、貨幣的無限擴張所致,而並非以黃金為錨的貨幣制度出了問題。但此時的美元,已經成為了全球儲備與結算貨幣,黃金也已被美國主導的國際機構(國際清算銀行—央行的央行)明文廢除掉了國際結算的地位。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開啟了不受約束的美元本位制度,美元的發行再也不受任何約束。鑑於美元實際上承擔了之前黃金承擔的角色,成為了全球貨幣的錨,所以美元的擴張也就意味著全球貨幣的擴張:從1971年美國宣佈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到今天,全球基礎貨幣量是數百倍的增加,1971年只有381億美元,而今天已經超過了6.2萬億美元。

  美國貨幣政策在1971年之後並不是沒有規則可循,相反,拋棄黃金本位的目的就是要有更多工具與空間管理經濟的運行。其中最具影響力的莫過於經濟學天才費雪根據對大蕭條的研究後指出的「債務—通貨收縮機制」,他指出該機制是導致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之根本渠道,並極力勸說羅斯福盡快拋棄金本位制以擴張貨幣供應量。之後,費雪的「債務—通貨收縮原理」深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美國決策者的思維。

  而與費雪同時代的現代經濟學開山鼻祖凱恩斯基本政策主張也是在危機期間擴張貨幣,他指出貨幣擴張能夠降低投資成本、減少儲蓄收益,從而擴大投資,增加產出和就業。之後的伯南克、克魯格曼等經濟學者曾經激烈批評日本中央銀行貨幣政策過於保守,致使日本長期無力擺脫「通貨收縮和經濟衰退」。伯南克甚至誇張地建議日本央行開著直升機向日本國民狂撒鈔票,由此獲得「直升機本」的著名綽號。

  在本輪危機中奧巴馬多次警告稱,「美國正面臨墮入通貨緊縮惡性循環的巨大風險,我們背負的巨大債務負擔有可能變得更加沉重。」2009年2月8日,美國全國經濟委員會主席、奧巴馬的主要經濟謀士薩默斯呼籲國會盡快通過經濟刺激計劃以迅速遏制可能出現的通貨收縮惡性循環。之後,就如我們看到的,美國開始了史無前例的財政與貨幣擴張。

  歷史事實是,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到1971年,全球沒有出現過什麼金融危機,只有幾次小規模的匯率危機,歐洲、美國、日本的真實經濟增長速度非常快。然而,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全球範圍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平均每三年就要爆發一次。自1971年至今,全球出現過110次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機。相應地,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真實經濟增長卻遠遠低於1944-1971年。

  極具諷刺意義的是,在貨幣與財政管理工具多如牛毛的當下,似乎解決金融危機—通貨緊縮的方案卻只剩下了一個,那就是加速貨幣擴張,企圖製造更大的泡沫彌補已經破滅掉的!

  國際貨幣大師蒙代爾提醒我們,美元之所以可以取代黃金作為國際儲備與結算媒介,是世界格局改變的結果,「在1945年,美國已經成為超級大國。美國的工業產出佔了世界的80%,擁有世界四分之三的黃金儲備,贏得了世界大戰,還製造了原子彈。那個時候,美國勢力獨一無二。美元成為世界記賬單位、關鍵貨幣、合約貨幣單位、價值儲藏手段、交易媒介、干預外匯市場的主導貨幣、貿易結算貨幣、延期支付的貨幣單位以及國際儲備貨幣。」直接代表美國參與管理戰後國際貨幣事物的羅伯特。所羅門說得更加直接:「1944年佈雷頓森林會議確立的國際貨幣制度——各國紙幣掛鉤美元,美元掛鉤黃金,正是美國主宰地位的完全反映,是美國政治、產業、金融主宰地位的直接結果。」

  但是,在21世紀之初,全球經濟格局又再次發生改變: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迅速崛起。即使在歐美陣營內部,歐元區的產生已經對美元霸權提出了挑戰。世界由單極迅速轉變為多極,美元繼續得以維持國際貨幣的理論與現實基礎開始動搖。重點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出現一個超級大國取代美國的地位,世界經濟、政治勢力將趨於平衡。在此環境下,沒有一個單一信用貨幣可以承擔起國際結算與儲藏媒介的職能,在出現世界統一貨幣之前,就只有兩種選項:各國以其他一籃子貨幣來構建外匯儲備;天然中立的黃金重新承擔國際貨幣的角色。

  雖然,理論上單一商品(黃金)作為國際貨幣是最優的制度安排。但人類永遠無法精確的推測歷史的演變路徑,我們也不想冒此大不惟,預測黃金的未來貨幣地位。但是,黃金可以作為貨幣的天然特性仍然存在,其貴金屬的商品屬性基於中東與印度的崛起而更加顯著,在當下無錨貨幣擴張主義大行其道的亂世,特別是當下通貨再膨脹救市政策推動下,其價值(貨幣價格)與其他貴金屬一道進入上漲期,將十有八九。綜合以上因素,在各國外匯儲備多元化進程中黃金即使不是各國央行的佈局重點,也會是佈局的關鍵。

  無論是投資黃金,還是思考黃金在未來國際貨幣體系中可能充當的角色,首要的問題:現在全球有多少存量?這些黃金存量是如何分佈的?

  2008年,全球黃金存量共計16.52萬噸。

  發行紙幣的中央銀行如今持有的黃金僅不足3萬噸,所佔比例已經由二戰後的80%以上降低到18%。

  私人投資者總持有2.7萬噸,佔比16%。從2000年以來,這一比例隨著金價的提高逐年增加,黃金越來越成為一個金融資產。

  工業用黃金1.96萬噸,佔比12%。隨著金價的提高,工業用金呈現遞減趨勢。

  黃金作為奢侈品的消費是8.5萬噸,佔比51%。這項需求也隨著金價的提高而有所減少。

  需要強調的是: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存量黃金實際上怎樣分佈,誰握有它的控制性倉位呢?沒有人能夠回答。世界黃金協會有過大致的分類統計,但它們並 不可靠,因為趁著金價被打壓,那些悄無聲息地收購黃金者是完全可以將這個數據瞞天過海的。真能瞭解真相的只有控局者自己。例如:歷史上出現過的「黃金黑 洞」背後的勢力就十分驚人而隱蔽,這個「黃金黑洞」在1968年偶露崢嶸,在三個星期內一口吞沒了美國總統約翰遜用於鎮壓黃金多頭的9300噸的美國儲備 黃金。這筆黃金在當時價值近200億美元。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

  據推測,「黃金黑洞」的背後是猶太銀行家,不僅因為只有他們有如此雄厚的資本實力,更源於猶太人對於黃金宗教般的忠誠和熱愛。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二

  各國央行黃金儲備的歷史演變

  下圖是各國央行歷年來的黃金儲備情況。就單個國家而言,美國的黃金儲備最多,但如果以歐元區和美國來比較,歐洲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總量接近1.2萬噸,超過了美聯儲的8130噸。其他國家的情況如下。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二

  世界黃金需求綜述

世界黃金可辨認需求變化(單位:噸)

珠寶 零售投資 ETFs投資 工業需求 總需求
2000 3,204 166 - 451 3,822
2001 3,008 357 - 363 3,728
2002 2,660 340 3 358 3,362
2003 2,483 301 39 382 3,206
2004 2,617 349 133 414 3,512
2005 2,712 393 208 432 3,745
2006 2,288 416 260 460 3,424
2007 2,405 433 253 462 3,562
2008 2,187 863 321 436 3,806
2009 1,747 676 595 368 3,386

  黃金需求由四部分構成:珠寶製造、零售投資、ETFs和工業需求。與2000年開始黃金價格大幅上漲相對的,黃金需求處於一個穩定波動的區間。 2008年可辨認黃金需求達到期內峰值3806噸,在2009年可辨認黃金需求下降到3326噸的水平,不過如果加上推測出(因不明顯需求的統計漏損)的 其他黃金需求,2009年將比2008年需求水平增加11%。

  黃金分部分需求變化:

  珠寶:珠寶需求雖然仍是整個黃金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重要程度已大不如前。其佔總需求的比例也從2000年的83.8%降低到2009年的51.6%。

  工業需求:黃金工業需求受經濟週期影響較大,在一定區間呈現較大的波動性。在2007年工業需求達到了近十年來的最高點462噸,而後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黃金需求最大的電子、通訊行業受到很大影響,降低到2009年的368噸。

  淨零售投資:黃金淨零售需求增長是黃金價格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之一。在2000年到2008年間連續9年連續上漲,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0.1%,佔黃金總需求比率也由4.3%增長到20%。特別在2008年,金融危機大大增加了投資者黃金避險需求,達2007年的兩倍。

  ETFs:從2002年誕生開始,黃金ETFs在世界黃金需求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黃金ETFs的出現給投資者增加了一條更便利投資黃金 的途徑,更低的交易費用,更少的保管成本,使得其需求從2002年的3噸大幅增長到2009年的595噸。在2009年,儘管其他需求有所降低,但 ETFs黃金需求卻大幅增加85.4%。正是ETFs的持續增長,推動了黃金價格不斷創出新高。大型對沖基金自去年來大量增倉黃金ETFs,使得黃金 ETFs持倉成為我們關注機構投資者對黃金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世界黃金供給綜述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二

  2009年黃金供給總量較2008年上漲11%,達到3890噸。其中一個顯著上升的因素是再生金供給的大幅上升,當然金礦供給的提升也對於供給增加有所貢獻。

  金礦供給:金礦供給持續上升,在2009年達到2504噸的新高。黃金價格的連續上升促使金礦生產商盡力提升產能以獲得更高收益。但由於金礦資源限制,金礦供給將難以持續增加,預計將在未來數年中保持穩定的水平。

  央行供給:許多中央銀行從供給方變成了黃金的需求方,央行出售黃金在2009年大幅降低。2009年央行出售黃金僅有44噸,相比於2008年 前5年平均444噸的出售水平,下降幅度超過90%。而在去年,印度央行一次性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購買200噸黃金的行為受到廣為關注。2009年一季度 央行黃金供給為62噸,但隨後的三個季度,各國央行成為了黃金的需求方,各國央行巨大的轉變對於世界黃金市場會是一個重要的標誌性事件。

  再生金:再生金供給成為黃金供給環節中最強大的驅動力,謹防某些主體在出手黃金?2009年再生金供給達到1549噸,這個數據較2007年的 956噸增加了62%,這在黃金供給中無疑是增長最快的因素。再生金的供給遠遠超出了歷史正常水平,而這也反映了人們對於黃金價格的一種態度,那就是越來 越多的人認為黃金價格過高了,把持有的黃金又賣出來了。當投資者認為黃金價格過高,就會更多的供給再生金,反之,再生金的供給就會大幅降低。

  因此需要高度警惕的是:再生金的來源是哪裡?誰擁有的黃金在被「回收」?「回收」之名掩蓋的會不會是出手?這能不能推斷出某些主體已經在「假借回收之名」大幅出手黃金呢?

美國黃金儲備,正在抑或已全部流失?

  美國地理調查(USGS)每月定期會出版一份名為《礦產業調查》的報告,在這份報告裡面詳細記述了美國貴金屬進出口的具體情況,其中包括了黃 金。這份報告的數據主要由一些大型的機構或者組織提供,如世界黃金協會、美國人口普查局等。下面是這份報告中美國2008年度黃金進出口數字的統計報表: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三

  從上表,我們可以發現在2008年美國黃金出口量高達2920噸,這裡用的是「Gold Compounds」,即黃金化合物。何謂黃金化合物 呢?USGS沒有解釋。但是USGS數據來源之一的美國人口普查局定義為任何包含黃金成分的工業製品,根據這個定義的話,黃金化合物將十分寬泛,但鑑於該 局給予該等黃金化合物的價值極高,這與其聲稱的黃金工業製品完全不符,其所報告的價值倒是跟這類製品為金條或其同等物時更為一致。如果黃金化合物就是指金 條或其同等物,問題就來了。我們知道美國政府的黃金儲備有8100噸,而美國年礦產金的量約為228噸。2920噸不是一個小數字,等於36%的美國黃金 儲備,美國年礦產量的14倍。這近3000噸黃金究竟從何而來很值得深究,我們再看看2007年的數字: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三

  從上表,我們看到在2007年美國出口黃金量達到2150噸,也就是說從2007-2008年,美國共出口了5070噸黃金。5070噸黃金相當於美國黃金儲備的62%,美國年礦產量的24倍。這麼多的黃金究竟從何方而來?我們認為,共有三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性是,這麼大量的黃金出口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美聯儲的黃金儲備。

  第二種可能性是,很多外國銀行的黃金儲備在存放在美國,也曾經傳說中國的黃金儲備放在紐約的某個地方,這麼大量的黃金流出美國屬於這些國家黃金儲備的回流而已。

  當然還有最後一種可能,這個數字根本上就是假的。

  在黃金的問題上從來就沒有誠信可言,更沒有起碼的審計規程。比如美國政府一直對外聲稱擁有8133.5噸黃金儲備,但是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艾森 豪威爾任期之後,就再也沒有審計過這批黃金。所以美國的黃金儲備數字的真實性一直受到外界的質疑,同樣有問題的還包括IMF。第一種情況即美國大量出售黃 金,美國通過拋售黃金打壓黃金價格,也同時為拯救金融危機籌措資金;第二種情況,各國將黃金放在美國主要是為了交易方便,而大量回撤黃金儲備,說明各國已 完全喪失了對美國財政管理的信心;第三種美國造假的目的值得深思,目前還沒有比較合理的解釋。從現在的情況看,以我們所掌握的資料還很難判斷真是情況屬於 哪一種,又或者三者皆有之。但是大量黃金流出美國這個情況,應該是屬實的。大量黃金流出美國本身說明了全球對於黃金的熱情正在劇烈升溫。

加拿大唯一儲金銀行金庫空空如也?

  有跡象顯示,這很可能成為商品市場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欺詐。哈維•奧根(此人近來在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聽證會上作證)和他的兒子勒林在一次採訪中談到,他們去了位於多倫多市國王西街40號的加拿大唯一一座儲金金庫,發現金庫幾乎是空空如也。

  如果與控告摩根斯坦利公司的一樁集體訴訟案聯繫起來,這件事就是它的另一翻版。在上述訴訟案中,摩根斯坦利公司告訴顧客:對於售予的貴重金屬, 顧客擁有完全的產權。而公司儘管收取儲存費,並負責儲存,但是並不實際擁有這些金條。那些聲稱存有黃金卻實際沒有真金在手的做法現在很盛行,因為全球範圍 內的黃金主要是存在於紙質或者電子形式的記錄中。

  勒林•奧根親自進入儲金銀行的金庫,他說:「看到只有這麼可憐的一點真金白銀放在那裡,真讓人傻眼了。」勒林詳細敘述了實際可用的白銀粗略算來 大約只有六萬盎司;至於真金——有210400盎司的金條,4000加拿大楓葉金幣,500美國鷹揚金幣,10塊每塊一公斤的金塊等,粗略估算了一下總共 價值一億美元,這僅僅是加拿大皇家鑄幣廠2008年售出的價值十億美元黃金的十分之一。正如奧根總結的那樣:「如果擁有這些紙質債權的人要求提取實金,這 個遊戲就會玩完,麻煩就來了。」

  加拿大中央基金的史蒂芬•斯拜瑟提到了一個朋友在一家主要銀行的遭遇,從中可以窺見其中的問題。他的朋友想取走15000盎司的白銀,結果等了6~8個星期,因為他要的銀子得從香港空運過來。

  有意思的是中央銀行家們認為他們可以採用龐式騙局的心理,即發行無限的債務來無限地衝抵資產。正如他們對不兌現紙幣所作的那樣,又把相同的伎倆 用到了黃金上。從本質上來說是利用槓桿不斷地放大。他們對黃金持有者不願權益被無限稀釋的意願缺乏足夠的估計,當意識到持有的黃金量僅佔實際可以兌付的百 分之一時,你會看到發生史上最大的銀行擠兌案了。

嚴重通脹隱現 黃金成美國最後保險?

  全球金融危機的演變處於由市場流動性緊縮向嚴重通貨膨脹轉變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們稱之為「哈芬史坦時刻」。魯道夫•哈芬史坦 (Rudolf E. A. Havenstein)曾是德國中央銀行德意志帝國銀行總裁,其任職總裁時,正值1921年至1923年德國惡性通貨膨脹時 期。

  嚴重通脹現端倪,黃金成最終的保險

  目前,美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3正在收縮,下圖顯示M3較上年同期差不多下降了6%。過去40年中,這一指標對於預測主要的經濟不景氣十分準確,現在處於20世紀70年代經濟衰退前的相同水平。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三

  上述貨幣供應量的「收縮」被廣泛地誤釋為通貨緊縮,但實際上卻是對美元購買力由於通貨膨脹而降低進行調整所產生的結果,是嚴重通脹即將到來的徵兆。這種「貨幣緊縮」正是魏瑪共和國在德國馬克被嚴重通脹吞噬之間不久所發生的現象,美元離嚴重通脹也越來越近。

  上述分析同中華元戰略早先的預判一致,即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將呈現不同的兩個主要階段特徵:第一階段,金融衍生品價格向資產證券(紙幣和紙張證 券)價格回歸;第二階段,資產的紙幣價格向資產的原生商品(黃金)價格回歸。在第一階段,將會出現嚴重的紙幣流動性緊縮,數以萬億的巨量救市資金如一股洪 水湧入巨大的沙漠,轉瞬之間被吸得乾乾淨淨;第二階段,將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人們喪失了對紙幣的信心後,黃金對紙幣價格大幅飆升。以20世紀20年代初 期的魏瑪共和國為例,在當時嚴重通貨膨脹的環境下,黃金的價格從100馬克飆升到了100萬億馬克。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三

  黃金無投資價值論調者的謬誤

  除了將來嚴重通貨膨脹對黃金價格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外,黃金在過去10年中有著不俗的投資回報率。由於黃金只能對抗通脹,沒有投資價值的觀點流傳甚廣,絕大多數投資者完全未察覺到過去10年中黃金的投資價值,但隨著黃金價格的加速上行,未來幾年投資者的意識會有所改變。

  1、主要貨幣過去5年和10年的年均回報率

  

期間/幣種 美元 英鎊 歐元 日元 瑞郎
2000 – 2005 9.7% 5.2% 2.3% 8.8% 11.0%
2005 – 2010 20.4% 25.0% 19.1% 19.2% 19.4%
2000 – 2010 15.1% 15.1% 10.7% 14.0% 15.2%

  2、黃金的回報率

  過去10年,黃金的年均回報率為15.1%;截止至2009年年末的過去5年中,黃金每年最低的回報率是按歐元計,為19.1%;最高的是按英鎊計,達25%。

  美國的戰略抉擇

  大量印刷鈔票無法拯救金融危機,其負面效應反而日益累積,第二輪危機亦是醞釀待發。紙幣被越來越多地注水後,央行不斷偷走紙幣持有者的財富,一 旦世人醒悟到貨幣購買使用價值的原始功能時,就會拋棄紙幣,買入越用越少的資源和商品。屆時,人們的目光將聚集到黃金這一一般等價物身上,包括美元在內的 所有紙幣將都會對商品大幅貶值,亦即黃金對美元等所有紙幣的大幅升值,甚至是金本位的回歸。

  現在美國能夠打破這一個惡性循環呢?可能性非常低。那麼,還有沒有什麼其它路徑能夠拯救美國呢?有的,那就是當美國將危機徹底轉嫁給它的主要競 爭對手,如歐洲、中國、俄羅斯等,當它們全都倒下去,成為美國金融危機的犧牲品時,美國最後「剩者為王」,美元才有絕處逢生的一線可能。

  因此,美國能做的只有兩點:一是最大程度地延緩本國金融危機向更廣更深處擴展,至少也要將之控制在能承受的範圍;二是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向外轉嫁危機,把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拖下水,最終達成它是水上唯一遊泳選手的目的。歐元是它的首要目標,其次就是人民幣。

各國央行黃金:從淨賣出到淨買入之變

  一,淨賣出時代——1980~2000年的金價鎮壓者

  二十世紀80年代,央行黃金儲備較為穩定。二十世紀90年代,尤其是後5年,各國央行在黃金市場上大量賣出黃金。原因主要為:1、良好的宏觀經 濟環境使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弱化;2、此時期黃金價格趨勢向下;3、各國外匯儲備管理者面臨儲備資產增值的巨大壓力,黃金利息率極低,因此變得愈加沒 有吸引力。歐洲各央行是黃金的主要賣出者。

  以美元計價的黃金牛市始於2001年,但是隨著2005年開始,多種貨幣價格出現上升趨勢,黃金牛市也被迫出現修正。

  然而,也有一些國家在那時增加他們的黃金儲備(如波蘭、菲律賓和中國等)。阿根廷更是在2004年增加了55噸黃金儲備,原因是阿根廷貨幣的匯率政策。

  二,淨買入時代——2009年央行助推黃金強勁上漲

  2009年,從買入和出售黃金的總體情況來看,全球央行已經成為黃金的淨買入者。

  2009年全球央行的黃金淨買入量是44噸,略低於2008年。自2009年9月27日的《央行售金黃金協議》生效之後,截止到2010年4 月,全球最主要的黃金銷售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09年,IMF在與各國央行的非市場交易中,共計賣出212噸黃金,另外,德國賣出了一小 部分黃金鑄幣。

  而同時,越來越多的央行開始購買黃金,

  ● 俄羅斯和BELARUS幾年來都在增加他們的黃金儲備,

  ● 印度。SRILAKA 和MAURITIES購買了IMF可售黃金的一半之多。

  ● 中國也在2009年宣佈大幅度增加黃金儲備。

  ● 菲律賓在2003年到2007年都是黃金淨賣出國,而在2008年和2009年,菲律賓卻都是淨買入。

  ● 委內瑞拉在一段時期內是買入國產黃金,並用於其他途徑,他們的黃金儲備一直為增加。

  三,央行對黃金態度轉變的原因

  金融危機洗劫之後,央行資產保值需求上升

  大約2005年開始,各國已經意識到,全球經濟的繁榮是建立在大規模的舉債和全球失衡的基礎上。尤其是2007年8月金融危機開始,央行越來越看重黃金的避險和保值特性,他們開始大量買入黃金。

  2006年,卡塔爾增加了12噸黃金儲備,俄羅斯也宣佈大量購進黃金。 而自2007年之後,在售金協議下賣出黃金的國家賣出速度明顯放緩。

  外匯儲備持續增長,儲備投資情況需重新調整

  近年來,全球外匯儲備一直處於增長狀態,但是增加的大部分都為貨幣資產,所以對於各國外匯儲備的投資組合優化的要求,使得各國政府開始增加黃金儲備。中國去年4月份宣佈大幅度增加黃金儲備454噸,但即便如此,黃金佔其外匯儲備資產的總量也僅為1.5%。

  另外,印度、俄羅斯和菲律賓近來也都調整了黃金在其外匯儲備中的佔比。

  對於儲備貨幣的擔憂增加

  央行購進的另一個考慮因素是擔心美元會進一步下跌。從2001年到2009年間,美元相對於歐元的價值已經下跌38%。伴隨美元貶值的還有政府 愈來愈重的赤字負擔。因此,黃金用來對沖美元貶值的需求躍然紙上。雖然歐元是美元的替代品,但歐元並未成熟,尤其是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引爆,弱化了歐元對 美元的替代性。

  另外,歐洲地區國家考慮到黃金佔其總資產的比例仍然過小,所以也開始增加黃金儲備。

  綜上所述,黃金保值的優勢在金融危機之後得到各國央行更多的重視。只要對經濟和貨幣擔憂仍在,央行購買黃金儲備的步伐就不會停息。

央行售金協議:400噸售金宣言,光打雷不下雨

  (一)、探索此次黃金大牛市的起點。回顧黃金30年,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從波峰到波谷,再到波峰的週期。下圖顯示,從1998到2002年是黃金最不景氣的年份,連最起碼的通脹保值作用都沒起到。為什麼呢?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四

  (二)、歐美央行售金是黃金熊市的一個重要因素。下圖顯示,歐美央行先是黃金的買家,整個20世紀90年代則密集地賣出黃金,黃金的持有量從接近3.8萬噸降至3萬噸以下。每年數百噸的黃金拋售使得黃金價格難有「抬頭之日」。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四

  (三)黃金熊市的結果之一:低價格鼓勵了黃金的消費需求和工業需求,加速黃金消耗。

  (四)黃金熊市的結果之二:低價格導致歐美大銀行黃金租賃行為大規模進行。

  (五)央行售金協議虛晃一槍意圖何在?根本沒有央行願意出售黃金。2009年歐洲央行宣佈了新的央行售金協議,協議聲明全文如下:1.黃金仍然 是全球貨幣儲備的重要因素。2.決定黃金出售會在5年的時間中通過一個協定的方案完成,起始於2009年9月27日。每年銷售將不超過400公噸,並且這 期間的總銷售量不會超過2000公噸。3.簽署者意識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售403公噸黃金的意圖,並且表示這種銷售能夠被容納在上述的最高限額中。

  事實與協議大相逕庭。此協議公佈後,各國央行黃金出售量極少,相反,不少央行成為黃金的買入者,如下圖。售金協議鼓噪一番,卻沒有什麼售金的行為,400噸的限額只是說說而已?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四

  事實上還不僅僅如此,央行現在黃金存量是3萬噸,而黃金租借的數量保守估計是6000~6500噸,GATA(黃金反壟斷協會)更精確的推算是9000噸。這就意味著央行黃金存量只有2.1萬噸。捨不得出售黃金,這就能夠理解其原因了。

操縱黃金衍生品市場的邏輯

  黃金衍生品作為「氣態貨幣」的一種,自20世紀90年代初問世以來,交易品種不斷豐富,規模不斷擴大,現已成為國際銀行家有效做空黃金的武器。 同黃金現貨和紙黃金市場一樣,所有的黃金衍生品市場的遊戲規則、底牌也都是由國際銀行家控制,而我們目前所知道的黃金市場存在被操縱的問題只是冰山的一 角。

  一、 黃金衍生品交易飆升近2300噸

  黃金衍生品的形成主要是央行出借黃金儲備,國際儲金銀行利用利差進行黃金套息交易,此後國際銀行家們又發明了各種五花八門的新衍生品。同整個衍生品市場相比,黃金衍生品的市場規模儘管很小,但相對於實物黃金的供應,規模卻十分巨大。

  08年下半年由於全球金融危機,黃金衍生品交易受到了極大的抑制,但進入2009年,黃金衍生品交易再度活躍起來。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一期關 於G10國家和瑞士主要銀行和交易商OTC衍生品交易的半年報,截至2009年6月30日,黃金衍生品總名義價值從2008年底的3320億美元上漲到 4250億美元,漲幅達28%,但總市場價值卻從550億美元下跌至430億美元。其中,遠期與互換價值從1160億美元漲至1790億美元,而期權從 2160億美元漲至2460億美元。如按期末金價進行換算,總的黃金衍生品經修正後的增長近2300噸,其中遠期與互換增加1800多噸至5958噸,而 期權增加460噸至8188噸。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四

  (二)、歐美央行售金是黃金熊市的一個重要因素。下圖顯示,歐美央行先是黃金的買家,整個20世紀90年代則密集地賣出黃金,黃金的持有量從接近3.8萬噸降至3萬噸以下。每年數百噸的黃金拋售使得黃金價格難有「抬頭之日」。

  (三)黃金熊市的結果之一:低價格鼓勵了黃金的消費需求和工業需求,加速黃金消耗。

  (四)黃金熊市的結果之二:低價格導致歐美大銀行黃金租賃行為大規模進行。

  (五)央行售金協議虛晃一槍意圖何在?根本沒有央行願意出售黃金。2009年歐洲央行宣佈了新的央行售金協議,協議聲明全文如下:1.黃金仍然 是全球貨幣儲備的重要因素。2.決定黃金出售會在5年的時間中通過一個協定的方案完成,起始於2009年9月27日。每年銷售將不超過400公噸,並且這 期間的總銷售量不會超過2000公噸。3.簽署者意識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售403公噸黃金的意圖,並且表示這種銷售能夠被容納在上述的最高限額中。

  事實與協議大相逕庭。此協議公佈後,各國央行黃金出售量極少,相反,不少央行成為黃金的買入者,如下圖。售金協議鼓噪一番,卻沒有什麼售金的行為,400噸的限額只是說說而已?

  事實上還不僅僅如此,央行現在黃金存量是3萬噸,而黃金租借的數量保守估計是6000~6500噸,GATA(黃金反壟斷協會)更精確的推算是9000噸。這就意味著央行黃金存量只有2.1萬噸。捨不得出售黃金,這就能夠理解其原因了。

  操縱黃金衍生品市場的邏輯

  黃金衍生品作為「氣態貨幣」的一種,自20世紀90年代初問世以來,交易品種不斷豐富,規模不斷擴大,現已成為國際銀行家有效做空黃金的武器。 同黃金現貨和紙黃金市場一樣,所有的黃金衍生品市場的遊戲規則、底牌也都是由國際銀行家控制,而我們目前所知道的黃金市場存在被操縱的問題只是冰山的一 角。

  一、 黃金衍生品交易飆升近2300噸

  黃金衍生品的形成主要是央行出借黃金儲備,國際儲金銀行利用利差進行黃金套息交易,此後國際銀行家們又發明了各種五花八門的新衍生品。同整個衍生品市場相比,黃金衍生品的市場規模儘管很小,但相對於實物黃金的供應,規模卻十分巨大。

  08年下半年由於全球金融危機,黃金衍生品交易受到了極大的抑制,但進入2009年,黃金衍生品交易再度活躍起來。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一期關 於G10國家和瑞士主要銀行和交易商OTC衍生品交易的半年報,截至2009年6月30日,黃金衍生品總名義價值從2008年底的3320億美元上漲到 4250億美元,漲幅達28%,但總市場價值卻從550億美元下跌至430億美元。其中,遠期與互換價值從1160億美元漲至1790億美元,而期權從 2160億美元漲至2460億美元。如按期末金價進行換算,總的黃金衍生品經修正後的增長近2300噸,其中遠期與互換增加1800多噸至5958噸,而 期權增加460噸至8188噸。

  但是,另一方面,世界範圍內黃金衍生品的大幅增加並未在美國貨幣管理局公佈的數據中得到反映。從2008年12月31日到2009年6月30 日,美國商業銀行持有的黃金衍生品名義價值總額實際上從1070億美元下跌至990億美元,其中摩根大通持有的黃金衍生品為812億美元,基本未變。

  二、 黃金衍生品市場的操縱者以及操縱的種種跡象

  黃金衍生品在很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上做空黃金的力量。做空力量的執行人是摩根大通、匯豐、德意志銀行等國際金融家的核心銀行。這三家銀行不僅是 倫敦黃金交易所的5大做市商,也是在美國期貨市場上唯一允許擁有超過50%空頭倉位的國際儲金銀行;匯豐和德意志銀行還是國際最大的黃金ETF SPDR 的操辦銀行,也是這個黃金ETF的主要機構投資人。在這些國際儲金銀行的背後,則是更有勢力的國際銀行家的核心集團,其核心成員除包括前述三家銀行外,還 包括英格蘭銀行、花旗銀行、高盛、國際清算銀行、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

  另一方面,摩根大通、匯豐和德意志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通過衍生品操縱黃金市場的行為,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等監管機構卻視而不 見。由此,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當黃金價格上漲,期金市場上敢於做空的人越來越多。一般來說,商品都是買漲不買跌,而黃金市場卻恰恰相反,有買跌賣 漲的現象。除期貨市場上的裸賣空行為外,我們通過對黃金交易的日常監控,也發現了黃金衍生品市場存在操控行為的種種跡象:

  1、 最近幾年,COMEX市場上的黃金價格日漲幅幾乎不會超過2%,而金價下跌的日數則沒有相應現象;

  2、 黃金期權到期時,金價幾乎總是會跌至多數認購期權創設時的點位,使得這部分期權的價值歸零,而後價格會隨即反彈。

  3、 紐約時間上午3點,亦即國際銀行家的交易員在倫敦匯報工作的時間,金價始終如一地會下跌,在實物黃金的當天價格確定後,亦會下跌。

  三、 操縱黃金衍生品市場的意義

  上述分析表明,黃金衍生品市場的所有遊戲規則、底牌均由國際銀行家設定和控制,做空黃金的武器組合因此得到升級,這同其對黃金現貨和紙黃金市場的操控,存在內在邏輯的一致性。

  1、 戰術上看,黃金衍生品為國際銀行家貢獻了穩定的利潤。對於黃金套息交易,國際儲金銀行通過各種手段做空黃金,長期壓低黃金價格,不僅可以 穩吃利差,更是將黃金生產商捆綁在絕對控制之下,奇怪地成為金價下跌的同謀者。黃金衍生品極大地刺激了黃金投資者中的投機者的貪婪慾望,越來越多的人陷入 短視和貪婪中,而在這個由國際金融家設計的賭局中,普通投資者幾乎沒有贏的機會。

  2、 戰略上看,操縱黃金衍生品使得以美元為代表的純信用貨幣的完美商業模式得以延續。國際儲金銀行的出發點雖以盈利為主,但由於和中央銀行同 屬紙幣權貴階層的核心利益集團,以金融衍生品去交換他人的真實物質財富,標誌著廉價紙幣這一最天才、最暴利、最大規模商業模式衍生到了極致,如此巧取豪奪 的寄生商業模式正是一代代國際銀行家、掠食者夢寐以求的。儘管這一極其荒誕的超級商業模式終將走向崩潰,但玩火者自焚之前,必定會毫不留情地清除任何試圖 挑戰美元等紙幣作為壟斷性交易媒介的異己力量,而有效打擊黃金則成為維持美元為代表的紙幣生命週期的重中之重,黃金衍生品就是一種更具殺傷力的空頭武器。

金融大鱷誰在佈局黃金?

  索羅斯基金成為SPDR第四大股東

  據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監管文件顯示,這家持有250億美元資產的基金管理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中增持了 372.8萬股的SPDR Gold Trust股票,從而成為後者的第四大股東,這些股票的總價值為4.21億美元。截至去年12月31日為止,索羅斯 基金管理公司所持有的SPDR Gold Trust股票總價值大約為6.33億美元,是該公司最大的一筆單體投資。

  索羅斯一直熱衷於黃金,年初出席達沃斯論壇期間,他就指出低息環境有助形成資產泡沫,金價正是當其中的終極泡沫。

  Paulson等對沖基金做多黃金

  而因在美國房地產市場於2007年崩潰前開始做空抵押證券,並因此賺取了數十億美元而名噪一時的Paulson對沖基金, 去年11月宣佈公司 將在今年1 月1 日發行一隻針對黃金投資的新基金,其中自己投入2億~2.5 億美元。Paulson 看好黃金不是新鮮事,截止去年三季度末,黃金股 佔其組合規模13.35%,價值27 億美元。三大重倉黃金股佔比分別為AngloGold Ashanti 8.54% (AU), Kinross Gold 3.26%(KGC),Gold Fields 1.55%(GFI)。

  Paulson 從去年以來在各種場合看好黃金的觀點綜合如下:

  第一、根據歷史經驗,貨幣供應增加和高通脹之間會出現時滯,而通脹上升背景下,黃金表現會很好。

  第二、各國央行和新興市場從黃金賣方轉為買方,改變供需關係,全球黃金供給緊縮(Paulson 是市場較早據此唱多黃金的人)。

  第三、美聯儲升息之路非常緩慢,而且大量增加了貨幣供給,會加大通脹上升的可能性。

  另外,很多大牌對沖基金經理都加入看多黃金陣營。包括Paul Tudor Jones ,黃金已經成為Tudor 基金大宗商品中第一重倉品 種。著名的黃金ETF 產品SPDR Gold Shares 大股東中,Paulson 基金排名第一(8.69%),此外還有黑石基金 (BlackRock) (1.82%)等。

  中投連投三筆黃金資產

  據SEC的備案顯示,擁有3000億美元資產的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目前已經成為美國黃金上市交易基金和在美國上市的黃金礦產商的一個重要投資者。

  中投公司以1.55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SPDR Gold Trust的145萬股股份,相當於145,000盎司黃金,或4.51噸黃金。但這只佔該上市交易基金總量1132.71噸的0.4%。

  除了SPDR Gold Trust之外,中投公司還持有Anglogold Ashanti Ltd. (AU), Gold Fields Ltd. (GFI)和Kinross Gold Corp. (KGC)3個黃金採掘公司的股權,價值分別為401.8萬美 元,458.9萬美元和460萬美元。

黃金空頭大鱷和多頭大亨,你站在哪一邊?

  黃金市場呈現出一些讓人頗為困惑的現象:黃金空頭大鱷在做空,黃金多頭大亨在做多,如何看待這個分歧?你選擇站在誰的一邊?請看數據:

  華爾街的大投行在大舉做空黃金:CFTC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的大型銀行目前持有大量黃金期貨的空單。如下表所示,大型銀行的黃金空單遠遠多於黃金的多單,形成絕對的黃金淨空頭。黃金價格越是處於高位,華爾街大銀行的空倉就越大,成為打壓金價的絕對主力。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四

  保爾森基金、索羅斯基金、黃金SPDR、黃金ETF在大舉做多黃金:下圖是黃金ETF的投資數量,很顯然,從2003年的零,一路漲到1100 噸以上,可謂驚人的漲幅。國內黃金投資者和分析師,許多人都跟蹤這個數據,以此來判斷黃金多頭的動能強不強,強的話就跟著順勢做多。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四

  一邊空頭為華爾街的金融大鱷,一邊多頭是投資界的著名大亨,如何抉擇?需要縷一縷黃金的基本面,才能看出端倪。

  黃金價格百年走勢

  任何市場的價格都是在不斷升降波動中循環,每一個短期波動都不是孤立的,往往有更宏大的市場背景。這就好比是大海中的浪花,任何一朵小浪花都是更大的一個浪頭的組成部分,每一個浪頭又屬於一個更大的巨浪。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浪花,而忽略了浪花背後的巨浪。

  在市場上,以短期的價格走勢來判斷是熊市還是牛市,或者來猜測市場的頂部或者底部,只能是以管窺豹。分析任何市場都要有足夠宏大的歷史眼光,看 清浪花背後的巨浪,黃金市場也不例外。為了幫助讀者更清晰的瞭解黃金價格走勢的歷史背景,中華元戰略團隊特別製作100年來的黃金價格走勢圖,供各位參 考。

  黃金百年走勢(對數坐標)

貨幣迷局瀰漫,黃金依然看漲

  歐洲債務危機硝煙瀰漫,美元與黃金不再呈現負相關關係,同時走高。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用以抵禦貨幣危機的功能再次顯現。全球黃金ETF基金連續 多個交易日增倉,黃金持有量創歷史新高。歐洲更是爆出金幣現貨市場出現斷貨,而迪拜市場上甚至已經有金幣自動售貨的出現。黃金熱再次席捲全球。

  全球黃金ETF黃金持有量猛增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四

  分析師預計金價今年衝破1500美元

  彭博對黃金分析師做的預測表明,多數人預測金價會在今年達到1500美元。而市場相信,歐洲頒佈的高達1萬億美元的貸款救助計劃最終會導致歐元貶值、通脹高企以及最終的利率提高。

  歐洲實物黃金需求大漲

  隨著人們對歐元信心的逐步衰減,金幣需求猛增。前幾週,德國以及整個歐元區的金幣價格開始攀升。金條的價格在過去兩週增加了1%。而奧地利的鑄 幣廠在過去三週的銷量比此前12個月的銷售量高20%。自4月26日至今,鑄幣累計銷售24.35萬盎司,高於第一季度的20.53萬盎司。

  英國和美國債務問題前景不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由歐洲引發的債務危機並非地區性的,英國和美國也同樣面臨債務危機的問題。英國剛剛大選完畢,保守黨執政能否有效改善經濟和 債務過大等問題仍受到市場質疑。另一方面,美國最新公佈數據顯示,美國3月份的貿易逆差達到1年多以來的新高,4月份財政赤字激增至8270億美元,而當 前美國的外債總量已經超過12.9萬億美元,當然,美國可以通過繼續大量印發貨幣為此融資,但其直接結果會導致人們對於紙幣信心的再度崩潰,這些諸多的不 確定和貨幣危機又會繼續刺激市場對黃金的需求。

  黃金產量仍在下滑

  另一方面,黃金主產國南非地區黃金採掘量仍在下滑。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四

  突破重重關鍵阻力位,仍有上升空間

  技術上,黃金已經突破了兩個關鍵點位,若可以有效站穩,未來的上漲空間還將有200~300點。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四

  綜上所述,在世界經濟動盪不安的日子裡,只要貨幣迷局充斥,黃金價格依然看好。

中國需求,黃金時代的重要支柱

  1950年,為了防止資本家利用黃金投機倒把,同時為了維護人民幣的穩定,國家停止了黃金的民間交易。直到1982年,中國的黃金才再度開始了 市場化之路。2002年,中國第一家黃金期貨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成立。伴隨著從2001年啟動的黃金大牛市,中國黃金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成為世界黃 金市場上越來越重要的推動因素。在未來,中國需求因素也將越來越多的決定著世界黃金市場的走向。

  在中國對黃金的需求包括:珠寶消費、投資需求、工業需求,其中珠寶消費佔據最大比例78%,投資需求佔18%,工業需求4%。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2000年以來,世界黃金需求總量並沒有太大變化,但中國對於黃金的需求卻大量增加,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黃金需求以平均年增長率13%的速度 持續增長,從佔世界黃金需求總量的6.5%到2009年的10.3%,中國已經成為了繼印度之後世界第二大黃金需求國,而這種增加的趨勢仍將在隨後的幾年 中得到延續。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珠寶消費:

  作為中國黃金消費中最重要的部分,過去十年中國每年平均珠寶消費黃金250噸。2009年,世界主要黃金消費國中,只有中國黃金珠寶消費在增 加,2009年增長了6%,為347.1噸,佔據世界黃金珠寶消費20%的份額,僅落後於印度。可以預計的是,中國黃金珠寶消費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 高依舊會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零售黃金:

  中國黃金的淨零售投資的數量從2008年的65.9噸增加到了2009年的80.5噸,增長率達到22%。在黃金價格不斷上漲的大環境下,中國的消費者保持了巨大的購買力。預計中國的黃金零售需求仍舊會快速上升。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工業需求:

  黃金的工業需求雖然在中國整個黃金需求中只有4%的規模,但這卻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黃金的工業需求有所降低,

  黃金儲備:

  截止到2010年1月,全球中央銀行名義黃金儲備達到了30190噸,其中中國儲備黃金1054噸,位於美國、德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意大利 和法國之後,位列世界第六。除了美國和歐洲各國,以前黃金儲備只是佔據了各國外匯儲備中較低的份額。但這樣的情形正在開始發生變化,中國的黃金儲備佔總儲 備的比率,從2008年第四季度的0.9%上升到了2009年末的1.6%,從2000年到2009年間中國的黃金儲備增長了166.9%,增長率遠遠大 於世界其他主要國家,體現了中國快速增加黃金儲備的趨勢。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管從需求的哪個方面來看,中國對於黃金的需求會呈現出持續上升的勢頭。強勁的需求增長是中國發展的要求,也將使得中國因素在世界黃金市場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中國黃金需求增長還有多大空間,我們可以從以下兩組圖表中找到一些答案:

  黃金:中國佔比最小的大宗商品

  由於中國市場在過去二十年的不斷市場化,中國佔世界黃金需求的比率已經從2002年的5%增長到了2009年的11%。在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中, 石油佔據比率最低,中國所佔世界市場份額僅從7%增加到了10%。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金屬:如銅、鋁、鋅、鎳、白金、鉛,佔世界交易量已經超過了 30%,特別是錫,佔世界市場需求的50%以上。黃金對比起這些金屬資源來說,佔世界需求份額還是太小,而隨著國家對於黃金儲備的重視以及民眾消費和投資 黃金熱情增加,中國黃金需求佔世界市場比重將有巨大增長空間。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中國黃金需求潛在增加量:

  儘管經歷了9年黃金需求的持續增加,但中國人均黃金需求量仍處在一個較低水平,僅為0.33克。如果中國需求保持增長而達到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 的人均黃金消費水平,如果中國與日本和美國人均消費量相當,那麼中國整體黃金需求將會提高1000噸以上。而如果和中國台灣地區人均黃金消費相當,這個整 體需求的數字還將更高。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過去的8年,伴隨著黃金大牛市,中國黃金需求經歷了快速的增長。展望未來,中國黃金需求的支撐:市場管制的放鬆、快速增長的GDP、較高的儲蓄 率、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等因素依然存在,並且仍將推動中國黃金需求的增加。新的增長支撐:伴隨著美元霸權衰落,央行對於黃金儲備的重視;人們對通貨膨脹的 預期,都將推動中國黃金需求的進一步增長。我們預計,在未來二十年,中國對於黃金需求將會達到現在的兩倍,中國需求將成為世界黃金需求的最重要動力,中國 必將在世界黃金價格的決定體系中佔據重要的位置,從而成為引導下一個黃金時代的重要力量。

全球金礦盤點:開採太奢侈,中國率先耗完?

  一,全球黃金產出量從2000年開始走下坡路。如圖所示,全球黃金產量經歷了長期的增加之後,在2000年到達峰值,之後開始走下坡路。與黃金產量下降相伴隨的,就是黃金價格的一路走高。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二,需要強調的是:在世界黃金產量減少的同時,中國的黃金產量是在逐年增加的。也就是說,中國之外的黃金產量在更快的減少。如同其他自然資源一樣,中國在開採黃金儲備時,也是過於「奢侈」。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三,「需求曲線向下傾斜」的經濟學教條被打破,隨著黃金價格的升高,中國的黃金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同時出現快速增長的局面。大家普遍關心和討論的一個問題是:中國購買黃金的潮流,究竟是抓住了黃金的趨勢,還是存在高危接盤的危險?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四,全球金礦的壽命清單顯示,中國的金礦將在近期耗盡。下圖是全球金礦的壽命清單,中國位居最後,6年之內就會耗盡。這是一個值得廣大投資者高 度關注的信息,中國的金礦耗盡之後,會引起全球黃金市場怎樣的變化?中國的黃金高度依賴進口,會不會導致黃金價格出現一個「不可思議」的局面?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這是個需要未雨綢繆的戰略問題。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五,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自然資源快速消耗,中國很可能率先鬧「金荒」。下圖顯示,中國各種金屬資源的開採年限,金、鉛、銀、鋅、鎳是最先采完的品種,其中黃金首當其中。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將迎來自然資源日益緊張的時代,而首先出現的就是鬧「金荒」。

黄金-财富的诺亚方舟维度五

  六,黃金的開採成本逐年提高。富礦先采盡,隨著金價的升高,貧礦的開採也變得有利可圖,於是貧礦也開始進入開採範圍。這必然伴隨著開採成本的持續升高。從2003年至今,中國的黃金開採成本已經增加了50%以上,預期未來仍將持續增加。

  七,全球金礦盤點的結果是,所剩不多,成本提高,中國率先耗完。中國投資者當前購買黃金如此活躍,究竟是抓住了趨勢,還是存在高危接盤的危險?中華元戰略認為:從全球金礦盤點的結果看,支持黃金價格的多層次利多因素是真實而清晰的。

  展望未來,黃金仍有兩個風險:一是假如美元成功地將危機轉嫁給歐元和人民幣,歐元和人民幣先行雪崩,美元重歸貨幣霸主地位,金價會遭到大力壓 制,但這個概率並不高。二是市場操作的震盪風險,由於國際儲金銀行對全球黃金市場的嫻熟操縱,投資者如果把握不好其戰略意圖、操縱手法、行動節奏,就可能 出現「看準了長遠,輸在眼前」的悲劇。《中華元戰略報告》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國務院專家:明年GDP9%左右 經濟面臨三大挑戰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專電(記者吳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16日在沃德財富高峰論壇上表示,明年我國GDP全增長年將保持在9%左右,經濟增長將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流動性壓力、經濟增速持久性三方面挑戰。

  劉世錦表示,2010年經濟增長將會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GDP增速在10%左右的。明年的經濟增長大體呈前低後高的態勢,全增長年保持9%左右的可能性比較大。出口、投資水平將好於今年,而消費的實際增速可能有一定的回調,但仍會保持穩定的增長。

  在看到今年保增長取得成效的同時,劉世錦認為今後中國經濟增長大體上面臨三大挑戰,遠慮大於近憂。

  他認為,第一個挑戰來源於勞動力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競爭成本發生轉化。中國經濟30年高速增長來自於勞動力、能源價格的低成本優勢。但近年來,供求變化正逐步的平衡,成本優勢在發生變化,有專家甚至認為將面臨拐點。

  勞動力成本上升一方面有利於擴大居民的消費和收入結構,但另一方面,把之前較為扭曲的資本環境價格校正過來後,企業的生產成本必然增加。「如果勞動生產率沒有要素成本的價格形成的快,我國企業產生的競爭力就會下降。因此,我國企業需要靠創新,形成新的增長因素。」劉世錦說。

  劉世錦談到的第二個挑戰來自流動性。經過金融危機,全球的貨幣體系發生了重大調整,近期美國實行新一輪寬鬆貨幣政策之後,美元將走弱貶值,這意味著其他的貨幣面臨升值壓力,導致貨幣戰爭的出現。而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重組的過程中處於上升的位置,定會有很多的摩擦,如何規避風險、抓住機遇將是很大的問題。

  與此同時,我國實行貨幣政策以應對金融危機,流動性一度大幅增加。過量的流動性進入商品市場的同時,也大量湧入資本市場,由追逐商品轉入追求勞動力增長較慢的商品,主要是和土地相關的或者是自然資源相關的產品。因此,土地相關的要素價格的上升,面臨成本推動的壓力。

  劉世錦認為,第三個大的挑戰關於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持續性的問題,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在三到五年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進入中速增長。

  「從國際範圍來看,快速增長超過30年的國家很少,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還能持續多長時間?我們最近做的研究顯示,韓國、日本、德國在1990年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的時候經濟明顯減速,如果按照2010年的數據計算,我國人均GDP達到七千美元時經濟將減速,中國經濟將再維持三至五年。」劉世錦說。

  他認為,中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不必感到過分焦慮,因為目前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太快了,過分追求高速,速度低一點,效率反而會更高。

  「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整個增長水平較高,一萬美元的線已經過了,如果說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在今後的三到五年由10%降到7%左右,東南沿海地區有可能率先下這個台階。」劉世錦說,「在三到五年增速下降後,我國企業能否形成低速增長和盈利是我國發展轉變最核心的問題之一。這件事情現在要做準備,如果三五年後經濟增速下了後再做準備就晚了,這就對發展方式轉變提出了時間要求,三到五年時間必須有大的轉變。」

  此外,劉世錦還提出,在務實推進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的同時,應該更關注通貨膨脹、價格等領域,鼓勵科技創新和教育領域開放,放寬基礎產業服務業准入,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全面資本建設等。

謝瑞麟珠寶集團父子爭權 企業未來迷茫

  資本市場從來不乏精彩戲碼。國美電器(2.52)控制權爭奪戰剛剛塵埃落定,香港珠寶企業又爆出一起父子爭權事件。香港謝瑞麟(7.52)珠寶集團創始人謝瑞麟向其子謝達峰發出傳訊令狀,預備討回此前信託給後者的股權。

  10月5日,謝瑞麟珠寶(國際)有限公司(00417.HK)向港交所作出自願披露,稱公司創辦人謝瑞麟於9月28日就約67%的公司股份所有權進行索償,並已經向該部分股份持有人,即其子謝達峰和兩家關聯公司發出傳訊令狀。

  這是繼2008年謝瑞麟與謝達鋒父子雙雙入獄後,二人之間首次公開發生衝突。值得一提的是,發佈這項公告的集團現任主席則是謝達峰之妻邱安儀。

  父子爭權

  查閱謝瑞麟上市公司過往財報不難獲悉,謝達峰持有的股份分別是於1999年至2000年從瑞士銀行收購而來。

  1998年,因投資樓市失敗,謝瑞麟不得以將約49%的股份抵押給瑞士銀行。2000年,謝瑞麟正式被頒破產令,其名下約18%的股份也面臨被出售。謝達峰經過努力爭奪,順利購得原謝瑞麟名下的這部分合計67%股份。

  但在謝瑞麟看來,謝達峰實質上並不擁有此部分股權,公司真正的控制權應該屬於自己。在2010年9月28日遞交香港法院的入稟狀中,謝瑞麟稱,早在2000年及2004年就與謝達峰達成協定,謝達峰僅是股份的託管人。

  謝瑞麟認為,謝達鋒以信託人身份接受有關股份,須就股份向他交代賬目;並指謝達峰的兩家關聯公司Partner Logistics和Blink協助謝達峰違反託管人的誠信責任。他要求法院頒令被告人將股份交還,並在交代賬目後賠償其相關損失。

  香港凱基證券投資顧問部分析員蔡鐵康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在2004年謝瑞麟本人破產令解除以後,其就曾嘗試向兒子要回股權,但隨後的一系列危機事件讓討要受阻。

  蔡鐵康所說的「危機」,是指2005年時,謝瑞麟集團爆出公司高層非法向旅行社提供近1.7億港元回扣,且逃稅2000多萬港元,為此,謝瑞麟、謝達峰父子等高層遭到調查,甚至2008年一同入獄。謝達峰妻子邱安儀接手謝瑞麟家族事業。

  2009年底,謝瑞麟因在獄中表現良好,獲得假釋。這位曾經的「珠寶大亨」甫一出來,就將索要股權事件提上案頭。而被索要對象謝達鋒此時仍在獄中。

  謝瑞麟上市公司策劃部一位郭姓小姐對記者稱,目前事件並沒有新進展。她稱,如果有任何重大發展,公司會在適當的時候另行刊發公告作出披露。

  衝突已久

  謝瑞麟、謝達峰父子不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最大的分歧來自於雙方的經營理念。

  謝瑞麟,廣東南海人,現年74歲。撿破爛白手起家,靠著沒日沒夜的流汗、大膽抓住機遇打造起一個王國。

  其子謝達峰,標準「富二代」,美國波士頓大學畢業,1994年返港跟父親學習打點家族生意。在這位先後獲得工商管理、數學學士學位及文學碩士學位的兒子眼裡,父親的經營理唸過於陳舊保守,他力主對公司進行徹底改革,著重現代化管理。

  自2000年謝達峰接任公司主席開始,父子之間的嫌隙就越來越深。這位進取心強的年輕「海歸」,推崇高端路線。他甚至更改了公司品牌名稱,用「TSESUILUEN(TSL)」——這樣一個西化的名稱替代了父親沿用37年之久的「謝瑞麟」三個字。

  在公司經營模式上雙方也有分歧。謝瑞麟集團作為第一批進軍內地的香港珠寶商,謝瑞麟本人一直主張授權特許經營,在短時間內佔據市場,迅速回籠資金。而謝達峰堅決反對,他認為特許經營店難以監督,一旦出事,公司的品牌和長遠利益得不償失。

  為了更好的貫徹自己的主張,在坐穩謝瑞麟珠寶集團董事局主席位置後,謝達峰還在集團內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將同學、 好友、妻侄相機安排進集團,讓整個董事局全部換血。這番博弈之後,謝達峰完全掌控了謝瑞麟珠寶集團。

  2004年破產令解除之後,原本滿懷希望重返公司管理層的謝瑞麟,卻被謝達峰拒絕進入董事會,僅僅為其安排了一個顧問職務。

  2005年,謝瑞麟集團爆出虧空公款一事;香港廉政總署追查下去,又一併帶出向旅行社非法回佣等事,這些最終至謝瑞麟父子    2008年入獄。謝瑞麟被判刑3年3個月,謝達峰更是8罪並罰,判囚5年。

  父子入獄後,謝達峰之妻邱安儀臨危受命擔任董事會主席,謝達鋒任職時期提攜的波士頓大學校友黃岳永任公司副主席(2010年2月黃辭職)。業界普遍認為,以此二人為首的謝瑞麟新一代管理層秉承的是謝達峰時期主導的經營理念。

  此前,黃岳永在接受採訪時候多次提及,公司眼下最大的問題是面臨兩代交接問題,即上一代以傳統、低成本、「薄利多銷」營銷的  手法已難以維持,而新一代人要為企業帶來新的經營理念,否則,遲早會被更廉價的對手所淘汰。

  企業未來迷茫

  謝瑞麟很早就被封為香港的「珠寶大王」。早在2008年入獄前,謝瑞麟就通過其律師向媒體傳達:「以後會東山再起、再次打天下。」此番一出獄,謝瑞麟更是積極走動,密切關注珠寶業行情。目前其正替一間珠寶廠打工。

  而鄭重發起股權討要這一行為,更被外界視為是謝瑞麟準備回歸商界、「東山再起」的信號。

  謝瑞麟公司沒有解釋謝瑞麟此次向謝達峰討要股權,是否是為了重掌公司大權、以及此事會否影響到管理層的變動。

  在此前的公告中,謝瑞麟公司現主席、謝達峰妻子邱安儀稱「該事宜對本公司而言並不構成對股價有重大影響之發展」,她強調,謝瑞麟公司或其任何董事並沒有被列為此次訴訟的任何一方。

  不過,多位業界人士看來,剛剛站穩腳跟的謝瑞麟集團很有可能再度風雨飄搖。

  香港凱基證券投資顧問部分析員蔡鐵康認為,謝瑞麟雖然並不是董事會成員和管理層,但是一旦變身控股股東,他就可以通過在股東大會表決等方式,來左右公司重大事件的方向。只要其行為沒有造成對中小股東的絕對傷害,董事會是無權更改其決定的。

  凱亞律師事務所公司法務部執業律師高卓持此觀點。他預測,一旦法院判定拿回股份,謝瑞麟很可能會提出動議改組董事會,並且按照自己的理念去經營公司。「這和黃光裕事件有很大不同,謝瑞麟控股股東的股份接近70%,家族企業的色彩更加濃郁。」

  父子經營理念的再度激烈衝撞很可能讓剛剛走出困境的謝瑞麟珠寶再次陷入泥潭。(中國經營報)

13個中國品牌國產香煙中鉛、砷和鎘等重金屬成分含量超標

  日前,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第九屆亞太煙草和健康大會上,研究者理查·奧康納發表報告《中國銷售的香煙:設計、煙度排放與重金屬》指出:13個中國品牌國產香煙中鉛、砷和鎘等重金屬成分含量超標,其含量與加拿大產香煙相比,最高超過3倍以上!

  與此同時,中國煙草業管理者和生產者則群起反擊稱:報告不科學,這是跨國煙草公司為進一步擴展中國市場製造輿論聲勢。

  針鋒相對的背後,中國煙草業到底掩蓋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真相?一場針對體系化監管的全方位調查也由此展開。

  監督不力 源於體制之失

  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行政職能和經營職能在實際運作中往往混為一體

  本次事件中提出了一個概念:重金屬超標。

  對於行業來說,重金屬超標絕對不是一個新鮮詞,而它的產生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土壤,比如跟隨污水、城市廢棄物進入土壤的重金屬會導致煙草在種植過程中重金屬含量超標;此外就是人為添加,比如在香煙加工過程中會使用香精、香料,並有可能會與機械產生接觸。有研究表明,如果重金屬超標,在煙葉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煙焦油、一氧化碳、芳香烴和重金屬等易造成人體的慢性中毒。

  而奧康納在報告中指出,中國13種重金屬超標的香煙品牌為:白沙、大前門、都寶、紅雙喜、黃金葉、Happiness (吉慶)、紅河、紅金龍、紅梅、紅旗渠、紅塔山、石林、壹枝筆。至於重金屬超標的原因,他認為是由煙葉生長的土壤帶入,而非在加工過程中的人為添加。

  據記者瞭解,香煙中究竟含有多少重金屬可被視為超標,國際上至今並未有明確的標準,奧康納所引用的只是將加拿大香煙作為參考標準。於是此報告一出,就引發了中國煙草業的「自衛反擊戰」。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國家煙草專賣局瞭解到,目前該局的態度是「盡快核查報告的真實性」,而核查之責將交由煙草專賣局下屬的科技司負責。

  國家煙草專賣局科技司副司長王獻生指出,目前證實被列入超標名單的13個品牌中已經有3個品牌於兩年前退市。「目前關於香煙重金屬含量的標準,不僅中國沒有,國外也沒有,加拿大人的報告並不科學。」

  川渝中煙和雲南紅塔集團的人士也不約而同地向記者表示,目前經過新一輪整合之後,中國煙草在種植和生產環節沒有加入重金屬的可能,而且所有的香煙生產均受到煙草專賣局的監管。「來自國外的這份報告純粹是為了打擊中國煙草業,為海外煙草企業大規模入華製造機會。」

  但是,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煙草此次的反擊無疑是「掩耳盜鈴」。不僅調查不應由煙草專賣局主導,對煙草企業的檢測也不應該由煙草專賣局來操控。

  「目前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屬於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四川煙草系統的一位人士向記者證實,煙草專賣局的行政職能和煙草公司的經營職能在實際的運作中往往是混為一談的。「因此所謂中國煙草監督其實形同虛設。」

  據記者瞭解,中國煙草專賣局與煙草總公司屬於政企合一的現狀,儘管在創立初期對統管國家煙草市場、增加財政收入曾起到一定作用,但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這種政企不分的管理體制的弊端越發凸顯。

  中國控煙辦主任楊功煥認為,目前煙草行業「自檢自測」模式並不利於監管,消費者對煙草的具體成分以及燃燒後會產生哪些物質知之甚少,亟須引入第三方檢測機制予以監督。

  據瞭解,以歐、美、日等各國為例,其煙草監管機構都為獨立第三方機構承擔。而來自中國質檢系統的信息顯示,他們並沒有檢測煙草質量和含量的設備及權力,目前的國家煙草質檢中心和各省的質檢站其行政主管單位正是煙草專賣局。

  煙草專賣局=煙草企業保護傘?

  煙廠的收入中四分之三都是稅金,而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這樣的「商業」企業中四分之三都是利潤

  煙草系統監管的混沌局面主要是源於背後複雜的利益驅使。

  「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即是煙草企業的控制人,他們不僅控制著煙草銷售,同時又肩負著行政監督的職能。」四川大學經濟學博士胡良宇曾經做過一份中國煙草行業的現狀調查,他發現整個煙草的行業利潤分配中,國家稅收佔40%、生產企業10%、零售終端佔10%,而其餘的40%則幾乎全部為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所得。「在這種情況下,規模就是效益,本為煙草行政監督身份的煙草專賣局最後卻成為了煙草企業的保護傘。」

  貴州一位煙草工廠的財務科負責人給記者算了筆賬:假如一包煙的生產成本是10元(包括原材料、人工),加上消費稅和增值稅及城建稅、教育附加等,這包煙煙廠要繳納的稅是8.5元左右。在銷售環節,由於所有的煙都要調撥到煙草公司進行加價批發,這一環節還有近0.9元的差價增值稅,這還不包括採購煙葉,省市煙草公司批發給區縣煙草公司再批發給零售商戶等環節的稅。「10元成本的香煙僅僅各種稅相加成本就要在20元了,再加上多個批發零售環節利潤,這包煙在零售終端的售價至少在28元以上。」

  據2007年統計,全國煙草業實現利稅3880億元,而國家稅收總收入為49442億元,煙草業貢獻的稅額佔國家總稅額的近8%,而在消費稅上調之後,每年煙稅將新增超過600億元。

  「雖然貢獻稅收巨大,但產煙的要比賣煙的窮許多。」胡良宇說,煙廠的收入中四分之三都是稅金,而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這樣的「商業」企業中四分之三都是利潤。「在中國煙草專賣體制下,煙廠還要給煙草公司促銷費、補點費、打假費等,甚至還有些行業潛規則費用。」

  來自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2008年湖南卷煙工業利潤40億元,商業利潤是48億元左右,2008年全國煙草商業利潤是煙草工業利潤的1.6倍。而2009年全國省級煙業的增長超過兩位數。

  「國家曾針對煙草公司直接增加稅收,顯然是看到了煙草的利潤主要集中在他們身上。」上述貴州煙草工廠人士表示。

  「煙財政」 從利益之爭到利益失控

  煙草業已經與房地產業一樣成為中央和地方爭奪的焦點

  有數據顯示,中國煙民超過3億人,整個中國煙草行業擁有5000億元資產和6000萬從業人員,貢獻著近5000億元的稅收。顯然,在這樣巨大的蛋糕面前,煙草業已經與房地產業一樣成為中央和地方爭奪的焦點。

  「國家以提高消費稅來增加財政收入,這就產生中央和地方利益之爭。」雲南財經大學財稅研究所所長張麗華告訴記者,特別是在「煙財政」依賴度最高的雲南,利益之爭尤其明顯。

  據瞭解,「煙財政」一度佔據云南地方財政收入的70%,由於消費稅是中央稅種,提高消費稅後,地方稅也相應降低,而雲南為了爭取中央財政的「返還」,還特別加大了在無公害煙葉上的種植力度以申請中央對產業升級的扶持資金。

  記者瞭解到,身為「煙葉大省」,雲南幾乎每個地市州都有專門負責煙業的副縣長,「他們不僅可以向上面要產業政策,還可以要土地,甚至在所轄範圍內對煙葉生產銷售有生殺大權,可以規定當地的煙草經銷商,只能到本地的煙草專賣局購買本地香煙,決不允許躥貨。」

  「其實,煙草業的特權在每個省市都大同小異。」上述四川煙草系統人士告訴記者,由於所貢獻的稅收巨大,煙草專賣局還在各地設立大片的煙草物流基地,有的甚至佔地上千畝,「除了自用之外,部分出租,收益巨大。」

  而在中國煙業重金屬超標事件發生後,業界也更將矛頭指向了中國煙業的管理機制。

  「產購銷和監管分離,已經被煙草專賣局和煙草公司的上級主管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了議事日程。」四川省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煙草業發展的現狀已經要求出現一個更為科學的監管、銷售、服務體系與之相適應。

  據瞭解,關於中國煙草業的體制改革,如何做到更為明確的政企分開,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已作了多次探討,有望近期形成統一意見。

  在胡良宇看來,關於重金屬超標的報告對中國煙草業來說是一種鞭策。「在衛生部出台法規實施室內全面禁煙之前,中國煙草業也應該有自己的改變,而不是尋找種種藉口。」(中國經營報-張明)

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

城市軌道交通未來十年投資有望超3萬億

  「十五」期間,公路、港口得到快速發展,「十一五」鐵路建設發展迅速。城市軌道交通則將成為「十二五」期間基礎建設投資的新貴。

  據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速,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有望迎來黃金發展期。伴隨投資額度的加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有望成為繼鐵路大規模投資之後新的投資熱點,成為「十二五」基礎建設投資的新增長點。近日,中金公司發佈研究報告稱:「預計未來十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資有望超過3萬億元。」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相對滯後,軌道交通運營總長度、密度及負擔客運比例均遠低於平均水平。而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的城市化率超過60%,城市軌道交通將實現高速發展以解決大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從而拉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資迅速增加。

  中金公司分析稱:「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區域特徵顯著,一二線重點城市將顯著受益。」截至目前,我國已有36個城市上報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區域上看,這些城市仍主要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區域,三個重點區域2020年新增里程佔全部比重達65%以上,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城市增量相對較大。

  中國最早的城市軌道交通並非做公共交通之用,完全是處於戰備的考慮,並非民用。中國真正用於解決城市交通修建的城市軌道交通——上海地鐵1號線南段自1993年才開始觀光試運行,此後廣州也開始了嘗試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截至2000年,中國仍然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和廣州四個城市擁有城市軌道交通,營運里程不超過163公里。

  2002年以後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營業里程的快速增長主要來自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城市,增長原因之一還來自奧運會、世博會和亞運會三個標誌性事件。北京在奧運會開幕之前,集中投入4條線路,超過80公里地鐵線路,運營里程數超過了過去1980至2007年27年間投入運營地鐵線路的70%,上海在世博會以前共計投入運營里程達到410公里,躍居世界第一,廣州2009年、2010年兩年投入運營里程也將超過過去10年的總和。

  即便如此,從城市軌道交通密度和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佔整個公共交通客運量比例來看,我國城市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還遠遠不夠。

  截至目前,根據統計的36個計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城市的規劃,2009-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新增營業里程將達到6560公里,截至2020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累計營業里程將達到7395公里。以每公里5億元造價計算,2009-2020年將投入3.3萬億,年均達2700億元,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將迎來黃金十年。

  從區域分佈上看,截至2020年,新增營業里程中,長三角佔比25%,環渤海佔比24%,珠三角佔比16%,三者之和佔據新增營業里程的65%。目前,已有28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得國務院審批,另外有8個城市已經制定了軌道交通建設計劃,從未來10年的增量上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城市位居前列。

  從產業鏈上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有望拉動區域內建築施工、建材及特殊機械的需求。據瞭解,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領域准入門檻較高,對施工技術、產品質量要求較高,市場競爭格局相對穩定。隨著城市軌道交通步入黃金發展期,相關設備公司、建築施工企業將很大程度上受益。(證券時報-劉莎莎)

2010年10月2日星期六

武廣高鐵牽動千億級產業資本轉移

  「一體化區域經濟將是『高鐵時代』的真實寫照。」武廣高鐵沿線一條「黃金經濟帶」正在形成,對中部崛起和泛珠三角發展都起到帶動作用。

  借力武廣高鐵,泛珠三角正加速融合。

  9月26日,記者在深圳北站的建設工地現場看到,作為武廣高鐵和廣深港客運專線一個樞紐站,深圳北站的建設已接近完工。記者瞭解到,廣深港客運專線建設正在加快推進,預計在明年初開通廣州南至深圳北段。

  廣深港客運專線預計在2012年9月開通至福田站,2015年開通至香港。9月28日,湖南省政府顧問、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朱翔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廣深港客運專線廣深段年底開通,意味著港粵湘鄂之間將進入高鐵連接時代。

  如果說武廣高鐵是手臂,那麼廣深港高鐵就是手掌,而位於番禺的廣州南火車站則是手腕,兩條高鐵在此接駁,泛珠三角自此長「臂」善舞,港粵湘鄂自此進入四小時經濟圈。

  「武廣高鐵或將牽動千億元產業轉移,形成『港粵湘鄂四小時經濟圈』和『武廣經濟線』,必將帶來更多人才在沿線就業發展。」朱翔向本報記者稱,在武廣高鐵的串聯下,粵港順勢拓展內陸的腹地資源,長株潭加速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武漢城市圈的影響力也從長江蔓延到沿海。

  朱翔表示,未來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群的競爭。隨著武廣高鐵的通車發展,港粵湘鄂城市群將加速融合。

  高鐵托起「武廣新城」

  總建築面積達48.6萬平方米的廣州南站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像一片巨大的芭蕉葉,又像一隻展翅欲飛的白色大鳥,作為鐵道部和廣東省合作加快鐵路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是武廣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9月25日開始,鐵路廣州南站、廣州東站和廣州站與廣州地鐵1號線、2號線實現無縫銜接。至此,到達廣州南站難的問題得到解決。

  「自從武廣高鐵開通後,村裡新開了好多餐館、旅店,原來村裡沒有公共電話,現在安裝了很多。」隨著人流量的加大,位於廣州南站旁的鐘村鎮石壁村 的面貌正在改變。廣州南站地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崔勇向本報記者介紹,一個關於廣州南站、包括石壁村在內的地區規劃正在廣州市發改委層面討論形成。

  武廣高鐵改變的不僅僅是石壁村。其沿線依高鐵而建、因高鐵而旺的城市正紛紛興起。

  在韶關,正在規劃以武廣客運專線韶關站為核心的「芙蓉新城」,該新城規劃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承載人口約25萬人,總投資達1000億元左右,將在10年內基本成型,成為韶關未來的行政、交通、旅遊休閒和金融中心。

  「我們將通過完善的配套設施,吸引各種高鐵沿線要素流積聚此地。」廣東省韶關市發展和改革局總經濟師巫錦國介紹。

  在武廣高鐵韶關站坐落的韶關市武江區,「高鐵經濟帶」建設正如火如荼。據武江區委書記蘇力介紹,武江區將以武廣高鐵為依託,以芙蓉新城與西河商圈為「兩輪」,形成「一城一圈一帶」的發展格局。

  武廣高鐵郴州西站位於郴州市經濟開發區內。郴州的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超過1萬億元,但一直處於長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邊緣區域。

  「武廣高鐵讓我們對外合作與交流方便了很多。以前有人來看場地,開車要4個多小時,現在坐高鐵直接就過來了。」台灣偉晟電子駐郴州加工廠廠長嚴小波告訴記者。

  偉晟電子主要業務是生產手機配套零配件,和其他台資企業一樣,其在內地的投資也經歷了產業的梯度轉移。在2002年第二次產業梯度轉移時,偉晟選擇了郴州。

  與郴州同處武廣沿線的韶關也曾遭遇一樣的尷尬。在珠三角與長三角的競爭中,韶關的腹地劣勢越來越明顯,產業升級和空間拓展受到限制。如今,韶關2小時車程範圍內,北有武漢國際機場,南有廣州新白雲機場(9.55),極大拉近了與長株潭、珠三角的距離。

  廣東省韶關市發展和改革局總經濟師巫錦國認為,當地與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合作不斷加深,必將推進韶關工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業轉移步伐。

  產業鏈延伸的張力

  伴隨著武廣高鐵的開通和廣深港高鐵的穩步修建,連接中國內地與東南沿海的高速鐵路正成為中部省份吸引港澳粵投資的最新利器。

  湖北省副省長田承忠9月9日在廣州舉行的「2010鄂港(粵)經貿合作洽談會」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武廣高鐵的開通大大提升了中部地區的競爭力,促進了湖北等中部省份跟香港、珠三角地區之間的融合。

  田承忠說,高鐵時代的到來,對於中部省份的對外開放,對於中部地區密切跟香港的聯繫,對於不同方位之間的交流、企業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快速便捷的通道。

  「珠三角正在大張旗鼓地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武廣高鐵加深了湘鄂作為珠三角產業腹地的作用,擴大了珠三角產業鏈延伸的張力。」朱翔表示,粵港要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在這條產業鏈的上端,湘鄂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高鐵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同時,產業鏈開始依託高鐵「佈局」,比亞迪工廠落戶長沙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

  9月30日,在參觀了比亞迪在深圳的研發製造基地等地後,「股神」巴菲特在長沙出席了比亞迪10MW儲能電站簽約儀式、1000輛電動大巴簽約儀式和比亞迪電動大巴下線儀式,並參觀了比亞迪在長沙的工廠。

  記者瞭解到,比亞迪之所以把工廠建到長沙,就和武廣高鐵有莫大的關係。比亞迪目前在深圳、西安、長沙建立三大生產基地,將韶關作為國內最大的試車場和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便是分別依託鄭西高鐵和武廣高鐵兩條「黃金」通道。

  據瞭解,比亞迪長沙項目是一個集電動大巴、客車底盤及轎車生產於一體的新基地,將實現產電動大巴5000台、客車底盤10000台等目標。而比亞迪韶關項目試車場總佔地面積2.5平方公里,建成後可為中國及亞太地區提供國際一流標準的試驗、研發、測試等服務。

  如果說以前京珠高速是韶關發展的毛細血管,那武廣高鐵則是韶關發展生命線。韶關市粵北工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岳朋表示,比亞迪佈局韶關和長沙,武廣高鐵「功不可沒」。

  「此前,比亞迪高層還只是決定在韶關投資15億元建試車場,但去年年底武廣高鐵開通之日,比亞迪高層乘坐高鐵體驗後,當晚便在韶關拍板:追加投資15億元在韶關建立零配件生產基地。」吳岳朋介紹。

  自高鐵開通以來,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園的招商引資勢頭表現強勁。2010年一季度,園區簽約項目34個,同比增長750%,投資總額達22.3億元,增長873%。

  「以前招商頗不容易,而現在客商坐高鐵找上門來。」吳岳朋說,來自香港、廣東珠三角地區的客商尤其多一些。

  區域發展黏合劑

  「一體化區域經濟將是『高鐵時代』的真實寫照。」朱翔表示,武廣高鐵沿線一條「黃金經濟帶」正在形成,通過鄂湘粵三省20多個城市及全線的25個車站,對「中部崛起」和「泛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拉動作用。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說,武廣高鐵沿線經過的是大、中、小城市密佈的城市群,在這條鐵路的串聯下,它們就像一條一千多公里的商業走廊,一條嶄新的經濟帶——「武廣經濟帶」將很快形成。

  據廣鐵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武廣高鐵通過改變人流、物流格局,帶動了交通業、房地產業、旅遊業、物流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地域文化的整合交融,推動了沿線城市的同城化進程。

  這位負責人表示,武廣高鐵大大縮短了沿線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使華中與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區的經濟社會聯繫和交流更加密切。

  朱翔認為,武廣高鐵開通半年多以來,促進了珠三角地區經濟從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向資金密集型現代工業的轉化,並使「泛珠三角」區域內各省區經濟結構互補,加速了鄂湘粵及周邊地區的合作,以及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21世紀經濟報導-鐘良)

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

中國100個城市房價排行榜

  《2010年中國城市房價排行榜》日前在杭州揭曉,杭州房價躍居榜首,北京緊隨其後位居亞軍。

  這是 「宜居城市研究室」第五次發佈中國城市房價排行情況,統計樣本城市總量為110個。

  從統計數據來看,1-6月份,房價繼續保持了快速的增長勢頭,排名前20個城市均價均超過8500元/平方米。其中,浙江城市佔據六席,廣東和江蘇城市各佔三席。

  北京四環房價逼近3.5萬

  北京總體房價環比微跌0.4%,但四環內依然看漲。7月22日,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聯合公佈,6月份北京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環比下降0.4%,其中四環以內、五環至六環之間售價仍持續上漲,四環至五環以及六環以外的商品住宅期房價格則出現下降。

  北京房價位居亞軍

  《2010年中國城市房價排行榜》日前揭曉,杭州房價躍居榜首,新房均價達25840元/平方米,創歷史最高,北京以22310元/平方米緊隨其後,上海新房均價下降至19168元/平方米位列第三,廣州以12560元/平方米位列第八。

  《2010年7月中國城市房價排行榜》

  排行 城市 新房均價(元/平方米)

  1 杭州市 25840

  2 北京市 22310

  3 上海市 19168

  4 溫州市 18854

  5 三亞市 18319

  6 深圳市 16978

  7 寧波市 13438

  8 廣州市 12560

  9 南京市 12016

  10 舟山市 10500

  11 紹興市 10105

  12 珠海市 9747

  13 大連市 9678

  14 廈門市 9660

  15 蘇州市 9103

  16 台州市 8967

  17 青島市 8962

  18 天津市 8958

  19 南通市 8950

  20 福州市 8666

  21 湖州市 8220

  22 哈爾濱市 7939

  23 無錫市 7843

  24 佛山市 7822

  25 濟南市 7760

  26 泉州市 7680

  27 嘉興市 7587

  28 海口市 7288

  29 東莞市 7023

  30 成都市 6630

  31 合肥市 6255

  32 鄂爾多斯市 6220

  33 武漢市 6196

  34 南寧市 6137

  35 唐山市 6098

  36 昆明市 6006

  37 金華市 6000

  38 中山市 5988

  39 煙台市 5835

  40 重慶市 5720

  41 日照市 5700

  42 鄭州市 5689

  43 惠州市 5649

  44 宜昌市 5637

  45 太原市 5635

  46 揚州市 5630

  47 南昌市 5573

  48 長春市 5445

  49 蘭州市 5440

  50 西安市 5398

  51 威海市 5363

  52 長沙市 5339

  53 常州市 5302

  54 江門市 5205

  55 鞍山市 5150

  56 秦皇島市 5114

  57 漳州市 5110

  58 泰安市 5100

  59 廊坊市 5090

  60 鎮江市 5052

  61 承德市 5016

  62 瀋陽市 4980

  63 呼和浩特市 4920

  64 石家莊市 4874

  65 桂林市 4865

  66 泰州市 4830

  67 柳州市 4822

  68 大慶市 4814

  69 湛江市 4772

  70 九江市 4771

  71 銀川市 4690

  72 徐州市 4632

  73 連雲港市 4610

  74 貴陽市 4534

  75 烏魯木齊市 4410

  76 東營市 4370

  77 汕頭市 4330

  78 邯鄲市 4300

  79 包頭市 4225

  80 洛陽市 4207

  81 鹽城市 4150

  82 延安市 4135

  83 吉林市 4008

  84 濟寧市 3950

  85 北海市 3890

  86 開封市 3737

  87 葫蘆島市 3719

  88 濰坊市 3689

  89 齊齊哈爾市 3671

  90 清遠市 3625

  91 營口市 3580

  92 錦州市 3550

  93 西寧市 3440

  94 襄樊市 3432

  95 拉薩市 3400

  96 淄博市 3300

  97 丹東市 3273

  98 喀什市 3250

  99 張家口市 3210

  100 克拉瑪依市 3200

(新華網)

互聯網電視

  從微軟的維納斯計劃到蘋果TV、英特爾數字家庭以及現在的谷歌TV,各路IT英雄不斷試圖改變用戶客廳收視習慣,但到目前為止客廳變革一直沒有大的突破,而互聯網電視的出現則成為新的「中國希望」。

  在今年國慶長假這一傳統的家電銷售旺季,互聯網電視會真正開始被康佳、海信和百視通公司等推動商用銷售,成為產業鏈的新發軔。

  平台發展

  廣電總局目前對互聯網電視採取「集成服務+內容服務」的管理模式,互聯網電視終端必須與獲得集成牌照的平台集成商合作,嵌入後者的客戶端。

  百視通CEO李懷宇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和海信及康佳有3~4款合作新機型推向市場,也有5~6個老機型通過網絡升級可以為用戶提供新服務。

  在合作模式上,產業發展初期,百視通承擔業務運營職責和網絡維護,根據服務的規模,會向家電廠商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但百視通主要的經營模式是 建立一個與家電廠商、廣電內容提供商、電信運營商等產業鏈各方共贏發展的業務平台,家電廠商、廣電內容服務提供商、電信運營商、其他應用開發商以及技術方 案提供商一起面向用戶提供服務,並且進行收入分成。

  「這些服務需要對於觀眾的家庭娛樂是有價值的,觀眾願意為這些服務通過各種安全的支付渠道支付費用。」李懷宇表示,在這個平台上,產業鏈各方利益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電視機並不等於互聯網電視用戶。互聯網電視機本身就是一台電視機,只有當用戶將網線接上電視機,經常性地使用各類互動電視服務時,這才是一個真正的互聯網電視用戶。

  李懷宇表示,從2010年的數據來看,真正的互聯網電視用戶還不是很多,相信這個規模未來三年會隨著概念的普及以及互聯網電視服務水平的提升而加速度增長。

  在李懷宇看來,互聯網電視市場用戶習慣有待養成,先由點及面,樹立服務典型再擴大業務規模。整個互聯網電視行業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預期。最初大 家對這個市場都很樂觀,認為短時間內100%的電視機都會實現互聯網功能接入,但目前廠商出於對控制成本的考慮,所以先從中高端機型配備互聯網電視功能做 起,而沒有選擇全線產品鋪開。

  李懷宇估算,初期37英吋以上液晶電視明年都會推動安裝互聯網電視,預計2010年~2013年,中國市場上的互聯網電視機出貨量有望突破3000萬台,從2014年起,每年互聯網電視銷量可以超過1500萬台。

  從國際上的產業發展趨勢來看,互聯網電視產業依然是一個熱門和新穎的電視產品形態。上海廣播電視台副台長張大鐘先生表示,互聯網電視可以成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傑出文化的一個平台,更是為全球華人服務的一個渠道。

  「視頻雲」時代來臨

  在李懷宇看來,互聯網電視不只是集成運營服務商和家電廠商的合作,更是一個囊括多個環節的產業鏈。

  目前,百視通公司積累近30萬小時的正規版權節目,可逐漸提供給互聯網電視業務使用。在互聯網電視平台建設方面,李懷宇透露,百視通已建設完成 互聯網電視集成監控平台和內容服務平台,目前可以投入使用的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台一期可支持500萬用戶觀看互聯網電視,最高同時在線用戶100萬人。

  最早期的互聯網電視服務和通信運營商的結合度不高。百視通認為,接下來的互聯網電視服務應該結合中國通信市場的情況,在技術上,應充分和中國電 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有線網絡四大運營商交流,在網絡接入方式、網絡支撐體系以及內容分發體系等各個網絡層面形成合作,未來在費用支付渠道和 客戶服務體系,互聯網電視和通信運營商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我們和銀聯的合作是電視行業的一個新突破。」李懷宇表示,雙方開發中國電視支付技術規範。目前技術規範正在按計劃進行中,也已經啟動了和家電 廠商的合作。百視通公司通過與中國銀聯在中國智能電視支付規範上的緊密合作,用戶將可以直接在電視上進行付費業務的使用,比如家庭水電煤賬單的繳付。通過 推出電視上的電子商務平台,提供直接視頻購物、電視超市以及更多電子商務應用。

  上海廣播電視台台長、東方傳媒集團(SMG)總裁黎瑞剛指出,「內容、網絡與終端相融合」是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終端商與內容商合作將進一步拉 動包括內容提供商、多種網絡運營商、增值服務商、運營商和其他上下游產業鏈的適度競爭、合作共贏,引領互聯網電視產業鏈。SMG正在努力構建中國廣電「視 頻雲」,通過全新的「視頻雲」技術使廣電的優秀內容可以迅速進入到新媒體平台,實現全國廣電的共同參與、多贏合作。

  「視頻雲」將吸引更多的年輕用戶關注互聯網電視這種全新業態,真正打造家庭娛樂的中心。未來,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通過定製、搜索等方 式獲得全國廣電、內容生產商、服務商提供的優質、個性化的視頻。這樣,無論內容服務商規模大小,均可從廣電「視頻雲」中獲得用戶。電視領域將會形成「一 雲、三網、多屏」的融合發展趨勢。(第一財經日報-孫進)

維C價格崩盤

  有消息稱,商務部2009年以來就醞釀實施出口配額制度,對維C出口進行顯示,但是政策一直未出。

  維生素C再次重蹈低谷,走不出歷史循環的泥潭。

  目前維C價格從今年最高時的80多元每公斤跌到目前只有30多元一公斤,價格崩盤。9月27日,東北製藥(18.05)(000597)宣佈維C停產45天,進行設備檢修,同時華北製藥(12.71)(600812)也進行了停產。

  2009年底,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維C產能達到18萬噸。目前國內石藥集團、華北製藥、東北製藥、江山製藥四大家族產能約12萬噸,佔到國內總產能55.56%,佔據半壁江山卻對價格下跌無能為力。

  而目前維C價格大跌與新軍擴產有關,2009年山東天力藥業、鄭州拓洋、安徽泰格生物等企業紛紛上馬或擴產維C項目,導致國內過剩。而新入行企業為了拿到出口訂單紛紛低價,「山東魯維製藥今年4月份出口的價格在6.5美元左右,同期石藥集團、華北製藥、江山製藥的價格在10美元以上,甚至12美元以上。」一位醫藥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

  9月30日,中國醫保商會維C分會秘書長喬海利告訴本報記者,「產品賣不出去,只有降價。」

  維C價格再跌

  9月27日,東北製藥宣佈,根據公司全年生產經營計劃安排和BRC(英國零售商協會)認證工作需要,經公司研究決定,定於9月20日開始對公司維生素C的主要生產線進行停產檢修,預計停產檢修時間為45天左右。

  與此同時另一家上市公司華北製藥也進行了停產,但是華北製藥未作公告。交銀國際一分析師告訴記者,「兩家企業停產,目的還是考慮停產保價,8月底就進行保價了。」

  多位醫藥分析師告訴記者,「8月底華藥、石藥、東藥和江山製藥4家召開了一個協調會,討論維護維C價格,甚至傳出他們達成內部協議,要聯手停產保價。」交銀國際一分析師表示,「向他們四家企業諮詢了,都沒承認有內部協議。」

  不過,另一醫藥行業分析師告訴本報記者,石藥集團主要生產維C的維生藥業還沒有停產。他表示,「如果達成內部協議,很可能是4家輪流停產,不會一起停產。」但這未得到上述企業的證實。

  目前維C出口價格在30多元,已跌至今年的最低谷。今年維C出口價格最高時曾達到80多元每公斤。

  從2008年開始,維生素C行業高景氣期長達3年,出口價格高位運行長達一年半,2008年最高時達到140元每公斤,維生素C這座「金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掘金者」。供需的天平在產能大躍進中失衡。

  喬海利告訴記者,2009年,山東天力藥業、山東潤鑫精細化工有限公司、鄭州拓洋、安徽泰格生物等企業也都著手上馬或擴產維C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山東魯維製藥投資3億元對原舊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並新上生產線一條,將維C的年產能力由1.2萬噸增加到2萬噸。

  據國家發改委、工信部2009年底發佈的維生素C行業調查顯示,由於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違規審批和建設新增維C產能項目,導致中國維生素C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將超出全球需求近一倍。「已建、在建和擬建維C生產能力合計超過8萬噸,預計2010年底維C產能將接近18萬噸,2012年將超過20萬噸。」

  利益之前的分歧

  上述醫藥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石藥集團、華北製藥、東北製藥和江山製藥4大維C生產企業各自產能分別為3萬噸、2.7萬噸、2.2萬噸、2萬多噸。4家企業佔今年國內18萬噸總產能的55.55%,再加上近期迅速擴張的山東魯維2萬噸產能,5家總產能達到12萬噸,約佔66.67%。

  在行業集中度達到這個程度,維C價格仍然如同過山車。4家大企業如果堅守價格底線,維C出口價格不會出現這種局面的。

  不過,利益面前,維C生產企業各自為戰。該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只要有一個企業低價銷售,就會影響到其他企業跟風惡性競爭。」

  一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今年4月份山東魯維的出口價只有6.5美元左右,安徽泰格的出口價只比山東魯維高0.05美元。」「維C成本為4美元,這些企業即使壓低價格,還是有利潤空間。」

  而同期,東北製藥、石藥集團(4.01)、江山製藥的出口價格都在每公斤10美元以上,甚至有企業出口價格將近13美元每公斤。

  一行業分析人士告訴記者,「新建產能或者新投產企業,由於尚未有固定的海外客戶,產品生產出來後,就會以低價去爭奪訂單,價格比4大企業低很多。」(21世紀經濟報導-張旭)

2010年9月30日星期四

聚光太陽能發電:產業發展仍存障礙

  9月25日這天,當48個聚光光伏組件組成的光伏列陣被放置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的一塊空地上時,上海聚恆太陽能有限公司(下稱「聚恆太陽能」)總經理容崗的臉上,露出了笑意。這也是公司成立3年來的第一個聚光光伏示範電站項目,總計11.28千瓦。

  若是把尚德、英利等這樣的光伏組件製造商召集來,看看該示範電站的話,或許他們會不屑一顧:「這個規模恐怕也太小了吧?」

  但是,對容崗和其他同業者而言,可能聚光光伏比以多晶硅為源頭的電池組件,更加值得期待。

  聚光光伏前景如何?

  相比晶硅以及薄膜電池產業來說,聚光光伏是不是一個具有極大誘惑力的市場,至少目前還不能得出一個確定的結論。但是,投身於此行業的公司已經越 來越多,其中就包括Boeing、Amonix、夏普、Practical Instruments以及國內的三安光電、昊陽新能源、安徽應天新能源、漢龍集團等等。

  聚恆太陽能技術總監王士濤就解釋道:顧名思義,「聚光」就是把太陽光聚在一個小小的電池上,「我們公司所製造的是聚光光伏組件,由平板玻璃光學系統和太陽能電池組成。」

  湘財證券研究員侯文濤則表示,事實上聚光光伏發電系統,就是利用光學系統,將太陽能匯聚到太陽能電池芯片上,然後再利用光伏效應把光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技術。

  華電集團一位管理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聚光光伏有不同的技術,一種類似聚恆太陽能這樣的方式,簡稱為「透射式」。他也接觸過另一種技術,即把太陽能電池放在透鏡之上,通過二次反射曲面的聚焦,再讓電池芯片實現光電轉換,這種技術已經有以色列的企業在運用。

  無論採用何種細分技術,聚光光伏發電具備了一些晶硅電池無法比擬的優勢,在業界,它也被看做是能取代部分晶硅市場的第三代光伏技術(第一代、第二代分別是晶硅和薄膜技術)。

  王士濤向記者說道,現在聚恆太陽能所研發的產品,可以讓透鏡的面積是電池面積的576倍。「換句話說,1000平方釐米的晶硅面積,才能與類似一塊1釐米乘以1釐米的太陽能聚光電池所發出的電能相媲美。」

  從理論上來講,放大倍數越高的話,那麼芯片的材料也就越節省。「事實上,一塊用在聚光光伏發電上的電池,其造價是晶硅電池的100倍。不過,如 果透鏡與電池之間的倍數能超過300倍的話,那麼聚光電池的成本也就與晶硅電池打平了。所以,各企業都在研究放大倍數更高的聚光光伏產品,這樣可以節省更 多的材料。」王士濤表示,現在國內的三安光電公司也可以做到529倍。

  聚光光伏發電的另一大優勢則在於其極高的轉換效率。

  聚恆太陽能透露,其在哈工大威海校區建立的這一示範電站項目的電池轉換效率約為25%。如果確實的話,那麼該效率已比中國市面上所有晶硅的轉換效率高得多(目前晶硅電池的最高效率大約是18%)。

  理論上看,一般聚光發電的轉換效率約為70%,若加上一些折損,那麼未來1~2年的話,聚光轉換效率突破30%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侯文濤表示,聚光光伏技術是在面積上節省了原材料,其成本極限也必然會低於晶硅和薄膜電池,「目前,根據Sunpower公司的理論推測,35%光電轉換效率的電池聚焦系統,可能是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也可能是最終的發電技術。」

  該技術的轉換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也與電池的性質有關。聚光光伏電站多會採用「多結三五族」太陽能電池,它也被稱為「砷化鎵」電池,是目前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的電池。

  由於其價格非常昂貴,最早使用在太空領域為衛星和空間站提供能源,地面使用難以普及。

  事實上,聚光之後還會產生較多的熱量,可以把這些熱量再轉為電力或者熱水,因而,聚光發電容易與光熱系統結合來使用。

  為何發展遲緩?

  但是,當晶硅電池已經佔有全球80%以上的光伏電站市場之後,聚光光伏發電才突然有了點動靜,不禁讓人陡生疑慮: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該技術現在才浮出水面呢?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德國、澳大利亞、美國及日本等國其實都已經相繼推出了各類「太陽能屋頂」計劃。但是,從聚光的特性來看,並不適合屋頂,晶硅才是屋頂最適合的產品。

  容崗告訴記者,聚光光伏項目一般都是通過一個支架直接安放在地面上,假設全部安裝在屋頂的話,存在維護和安裝上的困難。

  記者瞭解到,這種新型電站項目其實是要向地面打一個深1.5米左右的樁,再支撐起玻璃(即透鏡)和電池的。想像一下,假設你家的屋頂也被植入一 個樁的話,將是怎樣的一幅場景?不過,並不是說聚光就完全不能走入家庭。如果有別墅區,且聚光光伏的安裝與維護也有專門的公司來操作的話,它也是可以安裝 的。

  「2004年,德國推出了上網電價法,該國通過補貼政策,來直接支持地面系統發電。隨後的2005年,就出現了聚光電池。」容崗回憶道。

  他也認為,使得聚光光伏產業大發展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技術的進步。十多年前,聚光電池的轉換效率並不高,但進入21世紀之後,轉換效率則以每年 1%和1.5%的速度在增長,「上世紀90年代初,在太空用的是晶硅電池,末期則出現了多結太陽能電池,從而解決了晶硅電池轉換效率受限的問題。多結電池 的好處在於,每層都可以更大限度地吸收太陽能,光電轉換效率的理論值能達70%,現在國際上可以做到的最高效率約為40%,批量生產的話,如今能有38% 的多結電池。」

  目前,國外已有30兆瓦的聚光光伏電站。如果一個項目能夠達到30兆瓦的話,已不算小,這也意味著,該技術將成為被認可的技術。在南非,還有50兆瓦的聚光電站項目在洽談過程中。

  仍存障礙

  不過,對於很多聚光光伏企業的投資商、生產商而言,該產業也還有一系列的困難需要解決。

  首先,聚光示範電站的建設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因為其主要應用於地面電站,因而地面光伏電站的補貼是否能夠到位就至關重要了。未來,中國需要有針對地面系統的補貼政策,這樣才可能讓聚光產業在國內做得更大。

  其次,聚光電站的維護也是另一個難題。目前,最適合建設聚光光伏電站的是我國西部地區一些醫院、學校等等。

  而且,最好光伏電站的建設方也有比較大的電站建設計劃,這樣聚光的組件製造商、投資商可能才會獲得比較好的回報。根據湘財證券的數據,一個200兆瓦的電站,其每瓦的成本約為1歐元,相比20兆瓦的項目要低50%。

  由於聚光電站結合了光學、控制、機械等多種學科技術,其研發投入可能也相比晶硅技術要更高一些。因此,一些看好聚光產業的投資者可能也需要有一些耐心,來等待這個產業的不斷壯大。

  談到技術,不得不提到「跟蹤系統」。由於是將太陽的光線精準聚焦,因此,一定要有高精度的追蹤系統與電池組件相互配合才行。

  目前,聚恆太陽能自己設計了跟蹤系統,其要求是要讓太陽的入射角控制在「0.5度」左右。

  根據《電源技術》相關文章的說法,一旦入射角偏離0.5度,那麼400倍的透鏡作用下,光學效率也將衰減至64%;如果入射角偏離1度,光學效率也將降低為零。

  「太陽能輻射地球的時候,還會有一個包容半角0.28度,在設計跟蹤系統及精度的時候,這一點也要有所考慮。所以,如果想要實時地對準太陽,那麼對其的跟蹤,也要精確到0.5度才行。」王士濤說。

  儘管聚恆太陽能已搭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國內外技術團隊,但是仍然在尋求與高校之間的合作。

  近日,該公司與哈工大達成協議,將聯合成立太陽能研究所。此研究所將利用哈工大在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的優勢,整合威海校區在光學、能源、微電子等領域的科研力量,將聚光光伏技術的綜合應用作為重點,優先開展聚光發電、聚光海水淡化等課題研究。(第一財經日報-王佑)

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

印度經濟結構更均衡嗎

  在「全球經濟失衡」成為熱門話題的背景下,近年來國內外有頗多人認為內需,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多,這是印度經濟相對於中國經濟的一大優勢。

  此說流傳之廣,以至於美聯儲主席伯南克2006年12月15日借來華參加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之機到中國社科院演講時,也不忘向中國聽眾推銷印度模 式,要求中國「以印為師」擴大消費:「今天中國的GDP約有一半貢獻給了投資和為世界其他國家生產淨出口,僅有剩下的一半可用於消費,去年中國的消費僅佔 GDP的38%,但2004年印度的居民消費佔到其GDP的60%。」

  印度官方聲稱,印度擁有3億中產階層,這種說法也被中國某些學者用作論據抨擊中國經濟社會的「缺陷」。

  然而,且不提儲蓄和投資過去、現在、未來都是經濟增長的源泉,發展中國家尤其需要具備較強的積累和投資能力方能趕超發達國家,也不說在現行國際 貨幣體系下經常項目順差是一國宏觀經濟穩定的關鍵要素之一,鑑於印度社會存在的極度絕對貧困和社會不公,印度自誇的內需主導經濟增長模式成色幾何?究竟能 否與中國相比?殊堪質疑。

  貧困人口

  印度貧困人口比重2000年仍高達28.6%,是中國1998年同一指標(4.6%)的6.2倍,也明顯高於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其鄰國斯里蘭卡,其中鄉村貧困人口比重為30.2%,城市貧困人口比重為24.7%。

  印度首富、印度最大上市公司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老闆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2007年便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4名,以前居住在孟買14層私宅「海風」猶嫌不足,又斥巨資為自己建造173米高私宅「安蒂 拉」,總樓層面積超過法國凡爾賽宮,僕人多達600多名。

  與此相對應,根據印度住房和城市扶貧部專門負責調查全國城市貧民窟人口的專家委員會調查,2001年印度全國城市貧民窟人口為7526萬人,到 2011年底預計將達9306萬人,10年增加1780萬人,其中,首都新德里貧民窟人口將達316萬人,比2001年增加85萬人;全國金融中心孟買所 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貧民窟人口將達1815萬人,居全國各邦之首。

  絕對貧困和收入分配失衡已經嚴重損害了印度大眾的基本生存條件。2006年,印度全部人口營養不良發生率為20%,比世界平均水平(14%)高 近一半。而且,越南、尼日利亞等國雖然貧困人口比重高於印度,但全部人口營養不良發生率低於印度,充分暴露了印度在收入分配、社會公正和維護國民基本生活 方面的缺陷。

  由於以下原因,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上述貧困、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人口營養不良狀況難以發生重大改善:其一是印度農村人口占總人口72%,但近年來農業發展緩慢, 2002~2007年農業年均增長率僅有2.5%,2009/2010財年增長率更只有0.2%。

  其二是土改不深入徹底,土地佔有關係仍然嚴重不平等,不僅妨礙農村和農業生產發展,更直接嚴重損害改善收入分配、社會公正和維護國民基本生活。須知每一個大地主必然對應著一批無地農民,而「無地則反」是農業社會的規律。

  中產階層

  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是印度中產階層標準的制定和發佈者,其發佈的標準是:年均稅後收入在3.375萬盧比到15萬盧比(約合 700~3000美元)的家庭即算是中產階層家庭。按此標準衡量,2001年印度已有6000萬個家庭躍升為中產階層家庭,以一家五口計算,印度目前有中 產階層3億人。

  按2000年匯率折算,人民幣1元約合5.6482印度盧比,五口之家年均稅後收入5975~26557元便可算中產階層家庭,換言之,人均稅 後年收入達到人民幣1195元即可算作印度中產階層家庭。而在2001年同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859.6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達 2366.4元,若按印度標準衡量,估計中國95%以上的居民都可算作中產階層了。到2008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15780.8元,農村 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4760.6元。

  測度亞太區域中產階層的統一標準中影響較大的是亞洲開發銀行2010年度《亞太關鍵指標》(Key Indicators For Asia And Pacific)報告擬定的亞太地區中產階層(middle class)標準,該報告將亞太區域中產階層界定為日均消費2~20美元(按2005年購買力平價折算)者。根據該機構計算,2005年中國人口 62.68%列入這一群體,印度這一群體僅佔總人口的25.05%,與烏茲別克斯坦、老撾、尼泊爾、孟加拉國名列該機構測算的亞太區域21國中中產階層人 口比重最低的五國。

  進一步考察按這個標準測算的中產階層內部構成,中國的構成也優於印度。與中國相比,無論是按照絕對人數、佔總人口比重,還是佔中產階層總人數比 重衡量,印度中產階層都是劃入中下(日均消費2~4美元)階層者多,劃入「中中」(日均消費4~10美元)和「中上」(日均消費10~20美元)階層者 少。

  收入水平過低極大地限制了印度居民的消費能力,使之無法為很大一部分(即使不是絕大部分)現代製造業產品提供足夠規模的消費市場。按2000年 不變價計算,2006年中國人均住戶最終消費支出為651美元,印度為374美元,相當於中國的57%;世界平均為3486美元(2005年數據),低收 入國家為279美元,高收入國家為17238美元。

  按照亞行測算,就作為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最重要消費者群體的中產階層而言,2005年中印這兩個群體按購買力平價折算的消費額分別為6412.5億美元和1724.6億美元。

  正是依靠較高的收入和消費能力,中國國內消費需求不僅絕對規模大大高於印度,增長率也很快。

  收入分配

  從現有統計數據看,中國基尼係數高於印度,2004年中印兩國基尼係數分別為0.47和0.37。按國際標準衡量,印度基尼係數落在 0.3~0.4的收入分配相對合理區間,中國基尼係數落在超過0.4的收入分配顯著失衡區間。2006年,中國基尼係數進一步提高到0.496,2007 年略有下降至0.48,仍然處於收入分配顯著失衡的高位。

  但鑑於印度政府體系從來不以精幹高效而著稱,現實生活中的眾多明顯跡象令人不能不懷疑印度收入分配是否果真比中國更公平。

  以富豪人數及其資產而論,中國經濟總量倍於印度,但中國億萬富豪人數直到2009年才超過印度,億萬富豪群體資產總值2009年仍然少於印度,中國首富資產更只有印度首富的1/5。

  《福布斯》富豪榜顯示,2009年中國億萬富豪人數從24位增至79位,印度則從27位增至52位;中國富豪榜前100名資產淨值由上年的 894億美元增至1700億美元,印度前100名富豪淨資產總和則有2760億美元,增幅逾50%。中國首富王傳福淨資產為58億美元,印度首富穆克什· 安巴尼淨資產則高達320億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同樣多的消費支出,中國消費支出對國內產業的拉動效果要高於印度。(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