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投資專家的建議

  新浪財經訊 辭舊迎新,但不要忘了總結一下剛剛過去的一年。《巴倫週刊》邀請了10位證券市場精英在紐約與該雜誌的編輯們舉行的座談會。以下為文章概述:

  與會者們一起回顧了去年經濟與金融市場發生的重大事件,並對今明兩年的趨勢進行了預測。他們同時相互交流了對今年的投資看法。他們既提及歷史教訓和警告,也給出一些樂觀看法。

  他們認為,美政府救治行動並不能讓已持續了10年的問題痊癒。美國出現了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極度不平衡的金融狀況與債務水平。公共債務與開支的增 加難以彌補已退潮的私人業債務和消費開支方面的收縮。市場上流動性不足不僅打擊了資產價格,也對實體經濟帶來損害。新政策帶來的效果可能事倍功半,作為甚 微,那樣會導致全球經濟進入衰退,並延續至2010年。新總統承諾要改變一切。政府將在道路和橋樑等基礎設施上大量開支。同時,進一步減稅。在政府挽救各 類市場的承諾中,整個金融體系置於優先位置。這基本上是在步前胡佛總統在上世紀30年代政策的後塵。這些政策效果當時並不十分理想。

  有專家認為,美聯儲政策有問題,給市場帶來災難。它不是在穩定市場,而是令市場波動更大。它的政策實際上在增加金融業的槓桿效應。在過去多年 中,資產價格在持續膨脹的大環境中形成,美國與世界各國經濟增長是處在這樣的擴張基礎之上。它鼓勵了更大的槓桿效果,由此使資產價格進一步上漲。全球經濟 與金融體系去年全年都是處於一個被迫降低槓桿效果時期。減少槓桿作用將會成為未來5-10年的大趨勢。這意味著更低的利潤率和更高的利率。

  一些專家認為,儘管政府增加開支會有所幫助,但不足以救治目前兩大問題。第一是住房市場庫存大量積壓,可供一年的銷售量,房價還會有超過10% 的下跌。按揭貸款規模萎縮,房貸債市價格下降。目前公眾擁有住房率已達68%,超過史上64%的發展趨勢。近年依賴提取住房價值淨值消費的作法一去不復 返。消費者在住房上的開支已佔到稅後收入的14%,超過了他們在食品上的開支。第二是消費支出。政府刺激經濟計劃滿足不了減少他們的債務的需要。消費者在 面對著經濟減少槓桿作用的形勢下只會增加儲蓄。另外,銀行縮減貸款是因為它們再沒有足夠多的資本金去擴大經營,而進一步提取減值準備會繼續影響它們的資本 規模。信貸市場萎縮導致企業經營進入更糟的惡性循環、由此增加裁員,喪失抵押品贖回權數量增加。因此今年糟糕的經濟形勢會持續至2010年。但無論如何, 如國會能通過開支在7500-10000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議案,它就可能成為經濟在今年底前走出困境的動力。

  各國政府先後向各自金融體系注入資金,以恢復債市興旺。當一個經濟體嚴重依賴借債,且債市沉悶時,它將有災難性後果。美聯儲現在照單付款增加資產規模是在助推聯邦政府赤字,接下來可能會出現惡性通脹。令人欣慰的是上期《巴倫雜誌》封面文章點出了國債過度膨脹的問題。

  投資者在2010-2012年間面對的是一個股權投資低回報,經濟低增長和高利率時代,所有資產的回報率可能僅5%—6%,最高7%。那種經歷大量拋售後有兩位數字的典型市場反彈不會再現。

  專家們認為,股市正經歷著一個類似於1929年經濟進入蕭條後,1930年又出現的快速反彈。因這次股市是自大蕭條後面臨的最糟時期,所以可能 會出現20%反彈後下跌40%-50%的情形,因為經濟環境太糟了,失業率還在上升。已步入熊市的股市平均市盈率會降至像1982年,甚至1974、 1930和1932年間出現的個位數的情況。市場還會有重大下挫,然後才會鑄底

  他們認為,上市公司的業績好壞與公共政策關聯大。當前消費開支已有實質性變化,居民儲蓄率會上升。即使企業有稅收刺激政策,但私人業的國內投資 率不會增加很多,因為,國內積蓄了太多的閒置產能。同時,因美國無法產出世界其他各國所需的全部物品,所以,一廂情願地認為有關政策能降低貿易逆差也不現 實。給私人以更多減稅,讓他們把錢花在廉價消費品上並不能起多大作用,而增加基礎設施和國防開支可能是走出當前經濟困境的好方法之一。

  專家們認為,今年股市總體表現平平,像1968-1982年間。標普500指數的10年收益率已首次出現自1941年以來的負數。未來6-12個月的情況仍不明,但整個市場包括股息在內的平均收益不會超過6%-8%。所以精心選股百倍重要。

  他們預計,今年標普500指數包含企業的平均每股盈利為60美元,2010年的平均盈利升至70美元。當前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在15.5倍。意味著眼下處於約900點低位的指數可能反彈至980-1050點。但這都依賴於良好的公共政策,它們是今年經濟回升的原始動力。

  有專家建議投資者應持有一些實物黃金,白金和銀,但決不是通過衍生品持有。

  美國是一個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體。經濟興旺時大量增加從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進口,所以這些經濟體的市場表現優於美國。但美國經濟下滑後,這些經濟體遭受的打擊遠超過美國。它們不得不馬上削減開支與生產,對期貨大商品的需求也下降。

  一些專家認為,在美國出現信貸市場泡沫時,中國面對的是過度供應和過度投資的泡沫。中國公佈的經濟刺激計劃似乎還留有進一步調整空間。中國面臨 的問題是製造業佔經濟總量太高。它可能會在未來10年才能充分培養起內需市場。中國基礎設施仍不足,仍需要向節能型發展。美中之間的最大差異是,美政府長 期政策應集中在提高居民儲蓄率上,而中國則需要的是進一步降低儲蓄率的政策。

  進入中國股市的最好理由是,中國整體沒有出現像西方那樣的巨額債務負擔,且中國的儲蓄規模達到2萬億美元。中國股市去年下跌65%,仍處於熊市。但像中移動、工商銀行等一些大股本、且流動性好的中國公司還是值得投資。這些大企業的平均市盈率約為11.9倍,市淨率只有1.7倍,股息收益約2%。(新浪財經-皖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