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的國慶特別報導《中國符號 改變世界》。
2008年,中國網民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中國網民繼續快速增加,已超過美國全國總人口。如此龐大的網民數量,意味著一個巨 大的互聯網市場,這個市場正在影響國際互聯網原有的發展軌跡,正在改變當前互聯網領域的文化習慣和商業模式。今天我們就來關注這個影響世界的中國符號 「.CN」。
2009年7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佈報告顯示,2009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38億,已經超過了美國全國的人口總數,網民數量居全球第一,然而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還只有25.5%,遠遠落後於美國80%的比例,中國互聯網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早在兩年前,英國《觀察家報》就預言,中國互聯網將影響全球。這家以嚴謹著稱的媒體提出了這樣的假設:「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會對西方人產生什 麼影響呢?漢語將成為互聯網中的通用語言嗎?」文章說:「互聯網發源於美國,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美國的價值觀。20年後,互聯網的人口特徵將發生根本性 變化。這也是讓我們的孩子們學漢語的原因所在。如果學校裡還開設了講授中國文化的課程,那一定要讓他們報名參加。」
然而回到15年前,中國的互聯網又是怎樣的情景呢?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剛剛從美國興起,而那時候的中國只有個別科研院所擁有少量奔騰586電腦,市面上見得到的電腦售價也都在兩萬元以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甚至那時候互聯網叫什麼也搞不清楚,我記得很多人都是說叫做國際互聯網,其實internet裡邊並沒有國際的意思。」
1994年,從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剛剛在寧波電信局工作了兩年的丁磊,正面臨著人生中最為重大的抉擇。因為就在這一年,他真正接觸到了互聯網。
網易公司創始人兼CEO丁磊:「94年美國有一家公司,它可以在傳統的電話網絡上傳輸28.8K的這個數據,每秒28.8K的通訊速度,這是個革命,我覺得這一定是個革命。」
由於堅信互聯網會很快在全球範圍內普及開來,丁磊毅然辭去了多少人求之不得的電信局的工作,開始在互聯網上做BBS也就是電子公告板,隨後又擴展到個人主頁和郵箱,但在當時,這些業務幾乎都賺不到錢。
丁磊:「因為沒有人會向你付錢你也收不到錢你怎麼收錢,沒有什麼好的盈利,連信用卡都很麻煩,那對我們來說只是說一種理想一種好玩跟大家分享的這種理念。」
1995年,中國互聯網骨幹網開始建設,一期工程包括北京、上海兩個Internet節點,出口到美國的國際專線僅有64Kbps的速率,相當於每秒鐘只能傳輸4個漢字。但這已經足夠讓很多人激動不已。
姜奇平:「我覺得這個是我們在信息時代,可以說是在第一時間和國際接軌,而且是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的潮流合拍了,我覺得這個意義非常重大。」
1998年,張朝陽和王志東分別創立了搜狐和新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同年,馬化騰辭去潤迅通信公司開發部主管的職務,在深圳一棟破舊的寫字 樓裡創立了騰訊;1999年,馬雲辭去杭州電子工業大學教師的職務,在杭州創辦阿里巴巴。中國目前頂尖的互聯網公司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誕生了,但那時的它們 面臨著兩大難題,首先就是錢從哪裡來。
姜奇平:「那麼在最初的時候我記得海歸也沒有大規模的風險投資,你比如說張朝陽,張朝陽用的是他的老師5萬塊錢,為了說服他拿出5萬塊錢,還動了很多的腦筋。」
後來,來自海外的風險投資暫時解決了中國早期互聯網企業的溫飽問題,但另一個問題又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所有公司都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幾乎照抄了雅虎的商業模式,騰訊和阿里巴巴更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賺錢。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衛哲:「當時曾經一度賬上只有幾個月的錢,幾個月以後也沒有資金來源,也沒有收入。」
騰訊公司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因為做(QQ)這個項目是不賺錢的,基本都是把其它我們做其他的項目包括系統工程幫別人開發郵箱,開發一些應用,就幫一些企業打工賺一些錢全部砸進去了。」
初創的艱難並沒有阻擋人們進軍互聯網的步伐。1999年7月,名不見經傳的中華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並大獲成功,資本市場的追捧讓中國互聯網開始了狂歡。
姜奇平:「我感覺對那段仍然是記憶猶新,我們當時比如說成立了互聯網週刊,當時就感覺什麼呢,大家都拚命地往裡投廣告,都說自己是互聯網企業,這個廣告多的接都接不過來,創刊第一年就得到了6000多萬的廣告。」
1999年年底,中國上網的計算機從1997年的不足30萬台增加到了146萬台,網民人數也從1997年的62萬猛增到了400萬。就在這一 年,馬雲、陳天橋、朱駿這些本土精英開始了互聯網的追夢之旅,與此同時,李彥宏、陳一舟、沈南鵬等海歸也從美國殺回中國,1999年因此成為中國互聯網發 展初期最為燦爛、最為輝煌的年份。
雖然互聯網在中國迎來了第一個春天,但那時互聯網還完全是一個舶來品,在互聯網大廈中承擔地基作用的域名系統裡,中國域名.CN和國際域名.COM的數量差距懸殊。
「CNNIC,94年.COM和.CN域名數量比較,到了99年又是怎樣的情況。」
從1999末到2000年初,.COM概念讓整個中國都為之瘋狂,隨著互聯網上市公司股價的節節攀升,無數商人舉著鈔票湧入這個看似前景無限的行業。
姜奇平:「很多的傳統企業都湧進了互聯網,當時所以就出現了一個詞叫水泥加鼠標,那麼水泥就是指傳統產業,鼠標就是指互聯網。」
但在1999年,中國互聯網剛剛嘗到甜頭,就迎來了互聯網的冬天。2000年3月10號,以技術股為主的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暴跌7.6%,創下單日最大跌幅記錄。納斯達克的崩盤迅速波及到了中國的互聯網企業。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99年一輪互聯網泡沫使得很多很多的公司頭腦發熱,做了很多不該做的甚至是大躍進式的行動,那麼在後來嚴冬當中日子是非常難過的。」
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中國互聯網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資金鏈的斷裂,由於缺乏利潤點,當把來自風險投資的錢花光之後,互聯網企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當時,馬化騰甚至打算以60萬元的價格賣掉自己一手創造的QQ的前身——OICQ。
馬化騰:「我們找了好幾個家,當時也接觸廣州電信,深圳電信然後還有China.com,然後後來我們的風險投資IDG也幫我們去推銷,包括新浪、搜狐都接觸了,後來也沒賣掉,最後還在自己手上來發展。」
股價大跌、資金短缺還不是問題的全部。此時的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中國互聯網公司還面臨著更大的威脅,那就是虎視眈眈的國際互聯網巨頭。
馬化騰:「就微軟的MSN Messenger,很多人也對我們不看好,認為這個遲早是像網景一樣,是給微軟這個戰車是碾碎的。」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衛哲:「當時在中國ebay的市場份額超過90%,而且為了和阿里巴巴競爭,願意拿出一億美元開拓中國市場,當時阿里巴 巴剛剛擺脫生存難,能夠拿出做淘寶的資金不超過一億人民幣,是一億人民幣對抗一億美元,是一個才幾歲的剛剛解決生存的阿里巴巴,對抗一個市值幾百億美金的 國際電子商務巨頭。」
這個時候,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似乎走到了死胡同,互聯網公司們也第一次清楚地意識到,在中國光靠模仿.COM的商業模式是行不通的,互聯網還是要跟本土文化結合起來。也正是在2000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開通中文域名服務系統,走出了互聯網中國化的第一步。
「2000年CNNIC開通中文域名服務系統的意義。」
2000年後,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開始作出大膽的變革。2001年8月,李彥宏說服百度董事會改變既有的商業模式,向廣大中小企業主提供競價排名 服務。9月20號,百度正式啟動競價排名,第一天的收入僅為1.9元。但李彥宏的冒險最終成功了,到了2008年,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百度年營業收入高 達30多億元,其中約80%都來自競價排名。
李彥宏:「就是過去的這個十年,百度的發展是速度是非常非常迅速的,百度上市之後我們連續4年每年成長的速度,收入的成長速度是超過100%的。」
即便和當年的老大哥——Google相比,百度也已經有了值得驕傲的資本。2004年底,Google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的佔有率還高達50.8%,但到了2008年,更懂中文、更瞭解中國文化的百度市場佔有率已達76.9%,把對手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李彥宏:「現在的目標,我跟我們內部的人講叫做2012劃洋而治,以太平洋為界,2012年的時候,我們要在太平洋的西邊我們要佔主導地位。」
在百度快速成長的同時,騰訊也逐漸破繭成蝶。十幾年間,通過對中國人軟件使用和溝通習慣的不斷琢磨,QQ這個可愛的企鵝形象全面超越ICQ、 MSN等國際品牌,成為即時通訊軟件領域當之無愧的老大。在中國,人們從寫信、打電話的傳統溝通方式,過渡到免費使用QQ與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朋友進行 實時的文字和視頻聊天,騰訊功不可沒。
馬化騰:「天南地北的網友能夠認識,覺得非常神奇而且也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尤其是像在早期的時候,我們公司有時候經常會收到用戶發來的喜糖,就是他們通過QQ認識成家生孩子,讓我覺得這種,因為我沒想到我們好像改變了就是,改變了很多事情吧。」
在電子商務領域,國際互聯網巨頭也受到了來自本土企業的巨大挑戰。在和ebay的競爭當中,阿里巴巴用了短短兩年多時間就徹底扭轉了市場份額,如今,在有兩億中國網民參與網購的情況下,阿里巴巴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超過了80%,而ebay的份額急劇下跌到了10%以內。
衛哲:「ebay就像一條大海裡的鯊魚,阿里巴巴像一條錢塘江裡的鱷魚,鱷魚跑到大海裡一定鬥不過鯊魚,鯊魚跑到錢塘江裡肯定鬥不過鱷魚。」
到了2008年底的時候,美國一家域名註冊服務商發佈了一份統計報告,稱.CN域名已經超過了德國的.DE域名,一舉成為全球第二大頂級域名,域名數量更是突破1200萬,超越.COM位居全球首位。
「.CN域名成為全球第二大頂級域名的意義,不僅僅是數量的變化。」
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不僅不再一味模仿國外的商業模式,而且在某些領域還走到了國際同行的前面。王偉是婚慶網站砰啪網的創始人,不到30歲、還沒有結婚的他,在過去兩年內,已經跑遍了全國十幾個城市大大小小兩百多家影樓。
砰啪網創始人王偉:「婚紗攝影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這個行業裡,產品的同質化程度比較高,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營銷模式,例如秀場比拚、打價格戰,這都會使得企業的利潤率越來越低。」
事實上,目前我國婚紗攝影行業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企業為了吸引客戶,往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廣告宣傳,但收效甚微,很多影樓和工作室已經在殘酷的競爭中倒下。
北京蒙娜麗莎概念婚紗攝影工作室負責人:「包括就是建外SOHO這一片,有很多影樓,就像去年一樣,我們有一個不完全統計,大概這一片有100多家工作室,但是去年就死掉好多,到今年為止也就是幾十家。」
砰啪網的運作模式是通過在影樓發放砰啪卡和短信邀請,建立一個準新郎、準新娘們與同事、親友相互溝通交流的平台,並提供婚禮慶典籌備的全程服 務,同時與各大影樓和婚紗攝影工作室建立合作關係,讓影樓能夠迅速定位和維持自己的客戶。雖然創立只有短短兩年,但砰啪網已經與國內近200家影樓確立了 合作關係,互聯網的介入為極富中國傳統特色的婚慶行業注入了一汪活水。
王偉:「我們對已經取得合作關係的企業做了一次統計,今年的第二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企業的營業額平均增長了23%,人工成本下降了12%,廣告支出降低了35%,我相信,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迅速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另外一個典型的案例是盛大文學。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互聯網文學公司,盛大文學旗下擁有起點中文網、晉江原創網和紅袖添香3家原創文學網站,簽約 作家近萬名,日發佈量超過4000萬字,並擁有30萬部以上的原創小說版權。當傳統的圖書出版行業遇到互聯網,一種嶄新的盈利模式出現了。
盛大文學有限公司CEO侯小強:「最基本的商業模式就是你要在網上看書時需要付費的,那麼付費的標準時每一千字兩到三分錢,那麼作者一半網站一半,按照這種商業模式,我們的作家去年年收入過百萬的作家已經超過了10個。」
不僅如此,盛大文學的繁榮還帶來了另外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那就是向國外進行文化輸出。截止目前,盛大文學已經與日本、法國等國展開合作, 源源不斷地將中國的優秀文學作品輸往國外。日本Digi-Book公司是盛大文學的合作夥伴,作為日本最早從事電子書製作和銷售的公司,社長林陸奧廣告訴 記者,中國的原創小說在日本的手機閱讀市場廣受歡迎。
日本Digi-Book公司:「像鬼吹燈這樣的冒險類的小說在日本的年輕人當中非常受歡迎,這一類武俠相關的小說,尤其是英雄類的人物特別受日本女孩子的喜歡。」
15年前,與國外相比,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還顯得非常稚嫩,15年後,更加瞭解中國國情、也更善於創新的中國互聯網行業已經湧現出近40家海外上 市公司,其中有15家市值超過了10億美元,騰訊的市值更是在今年9月直逼300億美元,一躍而成僅次於Google和亞馬遜的全球第三大互聯網公司。
姜奇平:「那麼到了現在,我認為是.CN時代,這點確實我認為是名副其實的,表現在就是說中國自己的大型的互聯網企業已經具有了世界的地位,無論是說市值,從商業模式的引領性,那麼都具有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並且反過來開始在世界範圍內產生自己的影響。」
這個老外來自美國,卻有著一個非常傳統的中國名字——戴福瑞,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十多年的外國人,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著名旅遊搜索引擎去哪兒 網的CEO。1997年,戴福瑞受美國公司的委派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他就敏銳地感覺到了中國互聯網市場的巨大潛力。雖然當時美國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互聯 網第一大國,但他卻決定在中國開拓自己的事業。
去哪兒網創始人、CEO戴福瑞:「正因為互聯網經濟在美國已經比較發達,所以可能那裡的發展機會相對較少,當我親眼看到中國市場是多麼令人激動之後,我就很想在這裡創立自己的公司,並最終建立了去哪兒,所以,我是為了機會而來。」
以往,像Google、雅虎這樣的國際互聯網巨頭們通常是在本土製定規則,然後在全球推而廣之,但近年來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跨國公司們開始主動根據中國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
姜奇平:「這個時候很多的國際巨頭它就必須得考慮,過去這個世界是以美國為中心轉的,它現在它不放下這個身段,到中國它很可能沒有立足之地。」
隨著中國網絡力量的不斷壯大,中國在國際互聯網版圖上的話語權也日益增強。2008年7月,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打算把「。中國」正式寫入全球根域名系統,目前這一構想已經處於最後討論階段。
與此同時,中國互聯網也逐漸開始從過去標準追隨者的角色,變為標準的制定者。目前我國已經開展了大規模的基於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研究,並向 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提交了標準草案9項,其中兩項獲得批准,這是我國首次進入國際互聯網的核心標準。2007年7月,英國《觀察家報》刊文指出,中 國互聯網影響全球;2008年2月,美國《巴爾的摩太陽報》刊發文章說,互聯網正在以中國的方式蓬勃發展。
姜奇平:「美國最近推出一個暢銷書叫做《免費》,這是美國的《連線》雜誌主編安德森寫的,那麼過去的這類美國的暢銷書主要都是講美國模式,然後中國去學,但是在這本書裡,安德森第一次說,他下一步的重點會從觀察美國轉向觀察中國。」
2009年的中國互聯網又迎來了一個春天。今年4月2號,搜狐將旗下遊戲部門「暢遊」分拆上市,在登錄納斯達克的第一天就以20.02美元收 盤,大漲25%。隨後,盛大遊戲也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再加上網易、金山等遊戲廠商的集體發力,中國互聯網很可能再次迎來一波海外上市浪潮。
有人預測三年後中國網民將達到6億,而這一數字將是美國、英國等6個發達國家網民數量的總和,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也已經開始了野心勃勃的海外擴 張,千橡集團將遊戲業務拓展到了東南亞,百度和阿里巴巴也都已進軍日本市場,阿里巴巴還在倫敦成立了歐洲總部。我們有理由相信,從.COM到.CN的演變 將會持續深入下去,越來越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會躋身國際巨頭行列,同時也在世界互聯網版圖上締造更多的商業傳奇。
全球互聯網有40年的歷史,中國互聯網只有15年,它是如何成長為一隻崛起的力量?全球資本市場有數百年的歷史,中國A股只有20年,急速發展 的背後是什麼因素在起推動作用?人民幣艱難地跨出國門,13億人從節衣縮食的困窘中創造出了巨大的財富和購買力,中國製造又是如何從無到有?這一切都來自 一個答案:改革開放。這是一個帶有鮮明中國色彩的詞彙,它改變了中國,影響著世界。明天的同一時間我們就為您介紹這個中國符號「改革開放」。(CCTV經濟半小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