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3日星期三

羅傑斯預測國際油價可能降至100美元以下

  中國股民熟悉的投資家羅傑斯又說話了,這次說的不是中國股市,而是國際油價。

  100美元以下!羅傑斯的預測擲地有聲。

  比羅傑斯更「樂觀」的是歐佩克輪值主席哈利勒,他甚至放言,隨著美元匯率反彈,國際油價可能降至70美元至80美元區間

  油價的劇烈變動從未如此緊密的牽動國人的神經。上半年的油價只能用瘋狂來形容,油價的加速走高,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農產品、黃金價格持續攀高,大宗商品價格飛漲,全球通脹加劇……

  然後,我們發現,中國遭遇了「輸入型通貨膨脹」,再然後,是與此相適應的「從緊」的宏觀政策……

  所以,7月11日美國原油期貨價格沖高至147美元/桶高峰之巔的回落,是大多數國人樂意看到的場景。一個月後的8月11日,美國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114.45美元,是連續第五週下跌。下半年的油價究竟將往何處去?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和各方關注的焦點因素。

  油價回落的幅度

  8月11日,受美元走強的影響,美國原油期貨繼續下跌,代表性價格NYMEX9月輕質低硫原油期貨(WTI)盤中一度跌至113美元附近,尾盤 有所反彈,結算價下跌75美分,至每桶114.45美元。分析人士認為,汽油需求和美元走強這兩個因素足以抵消俄羅斯和鄰國格魯吉亞的邊境衝突的影響,格 魯吉亞是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輸油管道的途經地,這條輸油管道每天從裡海至地中海平均運送85萬桶原油。

  前期WTI在150美元附近明顯遇阻,展開回調整理,自7月11日觸及147.27美元以來一度跌幅超過21%。

  8月11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秘書處公佈的數據顯示:上週歐佩克市場監督原油一攬子平均價為每桶115.89美元,比前一週下跌了 5.98美元,這是歐佩克周平均油價連續第五週下跌。今年7月第一週,歐佩克周平均油價曾達到每桶138.31美元的歷史最高記錄,此後平均油價便連續下 跌,到上週每桶已經累計下跌了22.42美元。這是本輪油價上漲以來最大的跌幅,但是回落幅度到底能有多大?近日,投資家羅傑斯預測,油價可能調至100 美元以下;歐佩克輪值主席哈利勒甚至放言,隨著美元匯率反彈,國際油價可能降至70美元至80美元區間。

  但是更多的專家顯然沒有那麼樂觀,他們認為,推動國際油價高漲的因素還沒有真正得到緩解,近期的大幅回落只能說是油價的階段性調整,而並不是油價反轉之勢已經形成。目前市場是在尋找一個原油價格的平衡區間。

  美國奧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山泉表示,儘管油價從高位出現回落,但是長期來看,油價仍將維持高位運行。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部主任洪平凡則 認為,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將在100美元至120美元區間達到一個動態平衡,油價過高有損於世界經濟,指望油價回落至100美元之下也不現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強調,目前油價屬於階段性調整,由於前期炒作過剩,所以短期資金獲利回吐。市場投機炒作是短期行為,不可能改變能源市場的供求情況。

  多家證券分析師則紛紛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依然看高油價,油價還會繼續創新高,只是國際原油價格在三、四季度會進入一個區間波動的格局,大致初步判斷的波動中軸為120美元/桶,上下波動的區間為20%左右。

  油價四大驅動因素

  原油價格上漲有四大因素:供應增長有限、需求大幅增加、美元貶值、資金炒作。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原油供需緊平衡。

  首先,供給仍然趨緊。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今年6月份全球原油供需缺口已達40萬桶。並且由於多年來投資開發不足,歐佩克目前有效剩餘產能不足200萬桶,僅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七分之一。目前,高成本油田需兩三年後才能真正產生影響。

  招商證券分析師裘孝峰指出,油價繼續上行的風險主要在於供給面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非OPEC國家的產量增長低於預期的增長幅度;第二個問題是美國處於颶風季節,但原油的庫存仍然處於歷史的低點。

  其次,發展中國家需求仍然強勁增長。國際能源專家、PennWell國際部主席格倫·恩索爾指出,「美國是用油大國,美國的原油銷量比中國要大得多,他們把矛頭指向中國,那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但是,美國需求增長速度沒有中國、印度快,這也是事實。」

  以中國今年1至6月份數據顯示,國內成品油消費增長了14.6%,其中汽油增長16.2%。去年全年中國成品油消費增長了6.7%。中國汽車保有量仍以兩位數速度增長,這成為成品油消費增長主要推動力。

  再次,美元貶值對於油價飆升的影響。需注意的是,這輪原油價格回落正與美元指數觸底超跌反彈同步。中期期貨高級分析師劉亞琴說:「此輪原油價格 究竟以美國經濟下滑,消費需求大幅度下降為終點;還是以通脹持續,美國進入加息週期為終點成為核心問題。無論加息或釋放能源儲備,美國目前尚未採取實質有 效的壓制油價措施。這波油價的大牛市在全球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難言反轉。」

  最後,短期資金炒作讓原油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中期期貨金屬部負責人林煜輝則認為,近日原油價格大幅回落,主要是短期資金所為。由於前期資金參與原油及農產品較多,因此資金出逃後,原油及農產品期貨價格回落明顯。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曹紅輝日前表示,近期國際油價變化速度之快出乎諸多研究機構的預料,下跌是由原油市場交易行為造成,大量投機資金獲利回吐,近20%的跌幅並未脫離油價的正常調整範圍。

  油價和衰退風險

  8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數據,7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增長10%,創下1996年有公開數據以來新高。同日配發署名文章 《正確看待工業品出廠價格的較快上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文中指出,主要有三大原因共同作用推動了此次的PPI漲幅提高, 它們分別為資源性產品如原油、鐵礦石等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國內對鋼材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長較快以及國內成品油和工業用電價格上調。文章特別提到了6月份的 油電價格上升,並認為這對PPI有一定影響。至此,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對於國民經濟各方面的影響作用進一步顯現。

  那麼,近期油價的下跌是否可以被認為是全球商品牛市盛宴的散場?一般認為油價的下跌有助於緩解全球的通貨膨脹率,而油價與股價一向被視為「蹺蹺板關係」,國際油價暴跌,這對美股以及全球股市都是一個值得期待的趨勢。

  裘孝峰認為國際原油價格有望在三、四季度進入一個圍繞中軸震盪的格局。主要的原因:第一是供給層面的,非OPEC國家的產量恢復增長;第二是需 求層面的,從歷年的情況來看,9、10月份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需求都會有個回調;第三,中國在年內可能再調一次價格,新增需求會受到影響。

  但是國泰君安分析師姜超指出他的憂慮「全球衰退的一致預期,才是油價暴跌的真正原因」:短期而言,全球油價的下跌將有助於緩和國際國內的通脹前 景,降低中央政府加息的可能性。然而一旦歐元區和日本均步美國後塵開始減息,且中國政府加大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力度,那麼全球石油消費的降幅或會低於預 期,從而為油價的再次反彈提供動力,因而長期通脹風險並未顯著消除。

  鏈接 國際油價上漲週期回顧

  截至目前,回顧這一輪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話,可以比較清晰地分成三個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從2002年1月份的20美元/桶上漲到 2005年9月份的65美元/桶,這是一個持續上漲的階段,中間也有幾波的調整;第二個階段是從 2005年9月的65美元/桶到 2007年1月份的54美元/桶,這是一個區間震盪的階段,呈現回落-上漲-再回落的走勢;第三個階段是從2007年1月份的54美元/桶上漲到 2008年 6月份的 134美元/桶,除了中間有一兩個月的微幅調整,基本呈單邊上揚走勢。

  而歷次油價調整的平均時間為2個半月。從2002-2006年這5年油價的調整情況來看,高點出現時間有4次出現在8月份,1次在10月底,每 次從高點到低點的調整時間短的是1個半月,長的歷時5個月,平均時間調整幅度為2個半月。調整幅度最小的為16%,最大的調整幅度為35%,平均調整幅度 為23%。 (證券日報 郭望)

國際油價步入熊途

  漲得迅速,跌得也突然。僅僅在幾週前,即便是一個可能性的地緣政治衝突也能夠使原油價格步步走高;但在當前,儘管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衝突升級,依然無法阻止油價的下跌步伐。

  8月12日新加坡時間上午11時46分,9月交貨的原油期貨價格為每桶113.84美元。自從6月30日以來,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原油價格已經下 跌18%。與今年7月11日曾經創下的每桶147.27美元歷史高位相比,近一個月來,每桶油價下跌超過30美元,跌幅超過20%。國際油價的回調勢頭迅 速蔓延至其他商品。7月以來,天然氣價格也下跌了37%;金價回調超過11%,而另外幾種工業金屬價格迄今也已經出現鬆動。除此之外,農產品也已加入回調行列。其中,玉米下跌31%,大豆下跌24%,小麥也下跌了5.9%。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油價的大幅下滑反映出市場對歐洲和日本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快速蔓延,一方面這些經濟體疲弱會使得原材料的需求減弱;另一方面 又會使得美元重現強勢推動商品市場走軟。許多市場觀察者指出,早在一年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已經高於正常供求因素影響的範疇。一年前,油價處在每桶70美 元左右,金價是每盎司670美元。因而,與一年前的價格相比,當前的價格依舊處在高位,未來有進一步下行的可能。花旗分析師提姆·埃文斯重申,當前油價已 經高估,本週一的油價下挫表明原油市場已經由高峰步入跌勢,儘管原油市場正在積聚重新上行的力量,但看上去擺脫當前投資者大肆出賣期貨原油的趨勢仍有不少 困難。

  另外,最近油價的急劇下滑也反映出,在今年年初曾經有助於把商品價格推到前所未有高度的一些環境因素已經開始轉為溫和。例如,推動商品市場牛市 的一些短期動力,是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非商業原油交易商。有研究數據顯示,目前非商業性交易商對原油期貨市場當前最大牛市的看法已經有所轉變。而信貸市場 扭曲更是使得市場風險厭惡情緒加劇。畢竟,在市場流動性吃緊的情況下,投機商培育商品期貨牛市的巨額下注資金也會受到削減。而有關大型原油期貨交易商面臨 破產的流言,更是讓市場神經脆弱。據悉,一家以能源交易為主的私人原油交易公司Sem Group LP,因錯估油價走勢,導致其原油期貨投資虧損超過24億美元,目前,該公司已申請破產保護。

  在國際油價牛市是否終結的問題上,市場不乏樂觀人士。高盛分析師表示,油價和穀物價格在今年夏天早些時候達到歷史高位,已經觸發了市場需求出現 「短暫」的減弱,但是,一旦其價格達到更為廣泛接受的平衡點,就會促使市場需求回彈。從原油市場來看,儘管美國的需求減弱,但原油庫存依然保持在「低水 平」,這顯示出,美國需求減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因為新興市場消費增多而得到彌補。

  此外,有分析師指出,從歷史來看,當前原油市場的牛市開始於1999年,但此後國際油價也曾出現幾次較大幅度的回調,這在當時也對牛市觀點帶來 很大衝擊。而黃金價格也曾在20世紀70年代一轉之前的升勢,掉頭直下長達2年時間。但此後,黃金價格重新反彈至更高的價格水平。

  除了不同投資機構對國際油價未來走勢看法不一之外,就是在一些投資銀行內部,不同部門的分析師往往也看法迥異。德意志銀行全球宏觀策略部7月 31日表示,油價將在2009年的第一季度從頂點每桶100美元下滑,在2010年初下滑至每桶85美元。然而,德意志銀行商品專家卻預計,在今年第三季 度,油價將重新回位於每桶135美元。該專家認為,美國中西部原油庫存下滑顯示出原油需求基本面緊張,並且這可能是油價穩定的先兆。蒙特利爾銀行全球投資 組合策略師唐納德在上週表示,當「苦惱的客戶」詢問其是否商品牛市終結的時候,他的回答是不。然而就在同一週,蒙特利爾銀行另一位高級經濟學家則認為,商 品市場攀高已經結束,不過他認為今後商品價格會走向溫和,不會出現崩潰。(金融時報)

看來歐美次按危機開始影響了全球對石油實質需求及上升期望,畢竟石油是世界工業的血脈所在,究竟這次油價下跌是經濟中期調整,還是長期下滑之開始,大家要密切留意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