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124.04點到2566.53點,在過去的9個月中,中國股民遭受了一輪最為慘烈的大跌。面對昨日還風光無限今日就已哀鴻遍野的股市,那 些曾經在證券市場呼風喚雨的人物現在究竟在做什麼?價值投資的大旗並沒讓被稱為「股神」的林園在這一輪大跌中倖免。但他卻表現出了與常人不同的淡定自若, 他說他已經不再看盤,每天更多的時間用來睡覺。他現在唯一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堅定持有」。
堅持是賺錢之本
對林園的採訪是在他位於國貿的辦公室進行的。這裡並不是林園的公司,而是某證券公司為林園提供的一間寬敞明亮的貴賓間。他說自己其實很少來到這裡,因為自己的家在北京城的西邊,「懶得跑,沒事就在家睡覺,除非有事才過來」。
雖然近半年多來中國A股走弱,喜歡滿倉操作的林園並沒有改變自己的風格。「我的倉位一直都是滿的,只不過現在這種市場情況下我就不再買入了。但絕對不會改變我的投資理念。」
當眾多投資者因為被突如其來的大跌套得痛不欲生紛紛割肉出局時,林園的穩如泰山確實有些與眾不同。
林園說,股市的規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乾淨,週而復始。但無論市場如何認準自己確定能賺錢的股 票,堅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根據我近20年的投資經驗,一隻股票大漲的時間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日子裡不是在調整就是在下跌。如果 你在那90%的時間裡都持有這只股票,但卻在最後那10%到來前因為受不了『漫長煎熬』賣出了,那只能是一種悲哀。」林園笑著說。
「經過我的測算,未來15年中國經濟的複合增長率能達到4%,因此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有了這個墊底,我根本不擔心中國股市,更不擔心我買的股票。不過,現在這種大市下,我做的更多的是睡覺和玩。」
林園說,自己平時幾乎不和任何人談論股票及相關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害怕別人的思路影響自己的投資決定。「我不像很多股民那樣隨時盯著交易軟 件,看股票每分鍾的變化。我甚至想去一個沒有電話、沒有網絡的地方。如果別人問我成功秘訣是什麼,我想那就是堅持價值投資,拋開一切的私心雜念。」林園笑 著說。
在林園看來,買股票和做其他行業一樣,選對了方向就要一條路走下去,「朝令夕改的人在哪裡都是賺不到錢的。」
賺錢機器才是好公司
很多人認為,在股市中賺到的錢都是其他股民的錢,也就是說你賺錢了,那是有別人賠了錢。的確,在資本市場的大潮中,有賺到錢的也有賠了錢的。但在林園看來,股市中賺到的錢應當是上市公司的,同理,「好公司應當是一部能大把大把賺錢的機器。」
林園說,他從不輕易買入任何一家公司。「至少跟蹤三年是必須的,確實感覺不錯,就少量買入嘗試一下,再繼續跟蹤。覺得確實沒有什麼問題,這時就 會大量買入。」在林園看來,未來三年上漲10倍甚至20倍的公司,都是有著「嬰兒的股本,巨人的品牌」特性的行業老大。「很多上世紀50年代賣菜的日本老 太太因為在當時投資了索尼的股票,現在有些已經進入全日本最富有的人群。」林園笑著說:「就是這麼一個理兒。」
在近20年的投資生涯中,林園也總結了自己的一套挑選能夠真正賺錢公司的標準。
首先,判斷一家公司能否為股東賺錢,就要看這家公司的賺錢總量是多少(絕對利潤額)。其次,毛利率一定要高。林園說,他投資時毛利率在18%以 下的公司他是不考慮的,當然如果能發現一家毛利率在80%-90%的公司那就更好了。第三,應當注重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林園通常考慮的是每股盈 利起碼要3-4毛錢的公司。此外,PE(本益比)動態值和毛利率的變化也是林園選擇公司的重要指標。因為林園認為,他投資的企業毛利率一定要穩定或者趨 升,否則他一定不會投資這家企業。
「從表象上看,『小投入、大產出』的公司才是賺錢機器,而不是靠增加投資才能產出盈利的。」林園說:「做其他實業也是一樣,誰都希望通過投資100萬去賺取1個億,而不是1個億的盈利是靠兩個億的投入獲得的。也就是『投資一定,產出無限大。」
賺錢要熬到頭髮白
1999年,一個朋友對當時身家已經過億的林園說:「我的公司要在香港上市了,你也來捧捧場買點吧。」在朋友的盛邀之下,林園去了香港。
「當時的發行價1.28港元,我認為太高了就沒有買。」林園笑著說:「當然,他的股票也都賣出去了,都被摩根、高盛這樣的一些國際大機構買走 了。」可是,這只股票發行不久,就遇上了金融風暴,股價一路下跌到5毛錢,這時林園認為是時候出手了,於是買了一些。不久這只股票又繼續下跌到1毛9分 錢,最終林園持有的成本為0.3元。
在林園5毛錢買入這只股票時,他算了一筆賬。林園說:「這家公司是做房地產的,每股淨資產一塊九毛多,而跌到當時那個價格,相當於它的房子每平 米才1700多元,甚至最低到幾百塊。但實際情況是,當時它的房子賣七八千一平米,資產淨值是根據每平米5千多元計算出來的。由此看來股價確實被低估 了。」
「然而儘管如此,這只股票就是不漲,一年最多漲到6毛多然後又跌回三四毛。我當時持有這家公司流通股的30%。我就想,這只股票不到2元我是不 賣的。就這樣,一直等到了2003年,這支股票才終於大漲。」林園有些鬱悶地說,「這時那個朋友打來電話說:『林園,賺到錢了吧?』我有些生氣地對他說 『我再也不和你打交道了,我雖然賺到了錢,但這錢賺的太不輕鬆。』後來,我總結經驗,沒有把握的投資不應該參與,草率參與了結果熬到頭髮都白了。」
「冬眠療法」也是功夫
林園每買入一隻股票,都是在他認為有投資價值的價格介入,即買入時的價格要合理或者被低估。但林園畢竟是人,很多情況下,那些價格被低估的股票 也不會立即上漲,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這些股票什麼時候才能上漲。林園的方法很簡單——當他發現被低估的公司並果斷買入後,像動物「冬眠」一樣,一直等到 股價上漲。
2005年4月份,林園就曾遭遇過這樣一次「冬眠」。當時他借錢買入招商銀行可轉債,買入的平均價為102.50元/股,到2006年初股改前,它的價格仍為102元/股左右,在近一年的時間內,價格就在101~120元間波動,作為「股神」的林園選擇默默地等待。後來他又買了上海機場,當時的平均價為13元/股,在買入後幾個月時間內上海機場的價格一直在12~15元之間波動,他又再一次「冬眠」。在林園看來,這樣的「冬眠」實際上是在股市下跌時蓄積力量、等待時機,最終將會覺醒。而有人也把這種「冬眠療法」稱之為「烏龜政策」。
8000到20億的股市神話
很多人把林園稱作「中國的巴菲特」。然而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公司40年間(1965年-2004年)21.9%的年增長率,與林園進入股市頭16年的年均增長率98%相比,相去甚遠。
進股市
1963年,林園出生在陝西省漢中市一個普通的醫生家庭。作為長子,林園很小就掌握了家中的「財政大權」。
「那時父母工作都很忙,下面還有弟弟妹妹要照顧,很小的時候,買菜、買米等等的事情就都由我幹。我這個人也很細心,那時候我就很關心土豆多少錢,黑市糧食多少錢,成本多少,可能這是童年時對我今天惟一有影響的事情吧。」林園說。
林園不願過多地和外人提起童年的經歷。在林園看來,和那些苦大仇深艱苦創業並最終成功的富豪不同,自己從小沒受過什麼苦,一路走來很順利,沒什麼可說的。
林園大學時的專業是臨床醫學,畢業後隨著父母舉家遷往深圳,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市紅十字會醫院當醫生。兩年後,由於無法適應倒班的工作節奏,他調到了深圳博物館工作。
1989年是改變林園命運的一年。
一次,林園到一個朋友家做客,對方的母親是家股份公司的董事。林園由此獲悉,深圳市政府正在籌備建立深交所,如果有錢,可以拿出一些來購買公司股份,年回報率能有百分之一二十,比存在銀行划算,是個「錢生錢」的好法子。
這是林園第一次聽到股票這個名詞,儘管他並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投資股票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但比銀行高數倍的回報率吸引了他。當天 回家,他就和父母商量這事。「那時我每個月200多元的工資全部交到家裡,自己的錢都由父母保管。沒想到一說,他們就同意了,一下子拿出8000元,這可 是當時家裡全部的積蓄。」
就是家人湊給他的8000元,讓林園走進了證券營業部,一頭紮進了股市。
試牛刀
林園買進的第一隻股票是當時在深圳赫赫有名的深發展。他以88.45元的價格買入5股深發展,不久深發展就漲到了100元。
1990年春節過後,股票交易開始活躍起來。林園投資的深發展進行了1拆32的拆股,隨之而來的是投資者的瘋狂追捧。為了賺到更多差價,林園騎車往返於各個營業部之間,就這樣反覆操作,幾個月下來,最初的8000元變成了12萬元。
「1989年底,我們都是凌晨3點起來進行股票交易。那時特別簡陋,大廳的中間有一塊黑板,比如上面寫著『深原野,10塊5毛有沒有人要』,有 人就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和菜市場沒兩樣,來回倒幾次就可以賺不少錢。如果有些朋友要買那隻股票,又剛好有人想賣,我們還可以在中間介紹一下,每筆可以 賺到100多塊錢。」這段回憶令林園的妹夫至今感觸頗深。
12萬元這筆小小的第一桶金讓林園信心大增。在隨後的兩三年內,林園又將目光瞄準了原始股。他下海南,上上海,收購併操作深原野、深錦興、瓊民源、深華新等原始股,在其上市後實現了十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增值。到1992年,林園的股票市值已超過1000萬元。
「當我賺到1000萬元時,我把博物館的工作辭了,我想這下終於可以不用工作了。」林園說。
歷風雨
正如林園所說「一隻股票90%的時間都在下跌和調整,只有10%的時間才會上漲」,剛剛嘗到牛市喜悅的中國股市迎來了第一次熊市。1993年,市場供應量過大,後續資金無法跟上,供需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上證A股指數從最高1640.71點一路跌至321.2點。
林園決定賣掉股票,保住投資成果。當他帶著從股市賺來的千萬資產出來時,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卻令他徬徨了,最終他決定轉投房地產。在西安投資房產的兩年,林園賺了500萬元。
1994年底,林園和朋友一起到上海考察房地產市場,然而在這個中國的金融中心,林園卻發現自己的老本行正在向他招手,他看到資本市場已經出現了資金回流股市的現象。於是,林園立刻將房產變現1000萬元,再次佈局他的資本帝國。
再次回到股市,林園依然選擇了深發展。當時,深發展股價不斷下跌,但林園卻在一直買進。他覺得深發展不僅是一隻金融股,更有很強的政府背景和區域經濟性,且業績不錯。最終,林園在深發展40元左右/股時套現,他賺了3000多萬元。之後,林園又把目光投向四川長虹,這只家電龍頭股也讓他淨賺4000多萬元。
回馬槍
2001年,股市再次進入癲狂階段,無數中小投資者不顧一切地進入股市。然而,林園卻有不祥的預感,他又一次悄無聲息地全線撤出A股。
接下來的兩三年,林園從人們的視野裡消失了,有人說這期間他把目光投向了周邊股市,也有人說他進入房地產業搏殺。不過他一直沒有停止尋找再次殺回A股的機會。
2003年,熊市尚未退去,林園再一次殺回來了。這次,林園帶來了價值投資的理念。在林園看來,經過多年混亂無序的摸爬滾打後,中國股市一定會向價值投資回歸,而這些都是歐美成熟市場給投資者留下的寶貴經驗。
這次重回A股,林園的資金已經達到了近1.7億元的規模,並且主要採取組合投資的方式,每種組合的投資規模高達千萬,所投資的股票數量也明顯上升。在這輪投資中,他的重倉股主要是等「准龍頭」股以及可轉債。
「當年投資可口可樂、通用汽車等百年品牌企業的人,只要持有到今天那一定是最富有的人,而我就是要找中國的可口可樂。」林園說,他之所以對中國的老字號上市公司如此青睞,正是基於這樣的投資理念。「同仁堂、雲南白藥、貴州茅台這樣的企業經過了百年的風風雨雨都沒有倒閉,投資它們還有什麼可怕的。一個LV的皮包賣1萬多塊憑什麼,靠的就是品牌價值,中國企業的品牌價值還沒有顯現,未來將是無可估量的。」
未知數
資料顯示,2006年1月1日到10月底,林園在股市上淨賺4倍,總資產翻了5倍,市值超過20億元,堪稱股市神話。然而從去年10月起,中國股市高位回落,林園的神話是否還會續寫?
2007年3月1日,深國投基於對林園的信任,和林園共同建立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款信託產品——林園信託。從這份信託的走勢中,不難看出它在 經歷了今年1月20日單位淨值160.02元的高位後,也隨著中國股市一路走下坡路,到7月18日,林園信託已經跌到了94.92元。
林園在股市創造的神話在受到媒體關注的同時也受到了一些非議。中央電視台把林園稱為「中國股神」,但林園卻對這樣的稱號不以為然,他說無論外人怎麼評價,自己的投資理念不會改變,自己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沒有變。
摳門行為彰顯林園價值投資理念
-上榜理由
他被稱為「中國股神」,很多人把他與巴菲特相提並論。公開資料顯示,經過19年股海沉浮,林園曾從最初的8000元入市資金炒到了最多時20億身家。儘管此輪大跌,一直堅信滿倉操作的林園不會倖免,但傳奇仍在繼續。
-個人簡歷
曾在深圳紅十字會醫院及深圳博物館工作
1989年以8000元進入股市
2006年10月底,林園持有股票市值達到20億元
-記者手記
有「私募教父」之稱的趙丹陽,不久前剛剛以210萬美元的天價拍得了明年與巴菲特老先生共進午餐的機會。趙丹陽和林園是朋友,前幾天林園問趙丹 陽:「你花那麼多錢和巴菲特共進午餐,到底想問他什麼問題?」林園相信,巴菲特對趙丹陽的問題,一定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覆。「對一個普通人而言,花那麼多 錢和巴菲特吃飯就等於打了水漂。但對於一個投資家來說,得到巴菲特的真傳絕對是一件受益匪淺的事情。」林園說。
其實,很多人都在期望有一天,被媒體譽為「中國巴菲特」的林園能夠與股神巴菲特在飯桌上切磋一下「股技」。不過林園說,他現在、今後也不會像趙 丹陽那樣花巨資請巴菲特吃頓午餐。原因很簡單,「我有我的選股標準和原則,我堅信自己的投資理念。只要選擇了,能夠堅持就好。」林園說。
有人說,林園不願意和巴菲特吃飯實際上是因為他「摳門」。林園的摳門在圈子裡很有名,例如他來去機場只坐大巴,出差住酒店只住二三星級的,買部 手機也要跑遍全城找性價比最高的,就算30塊的東西也要講價。但實際上,這恰恰是林園投資的原則,那就是,只買性價比最優的東西。換句話說,以最低的價格 買到最好的東西。
正因為曾經從8000元炒到20億這近乎神奇的戰績,有媒體給林園戴上了「中國股神」、「中國巴菲特」的帽子。媒體報導,林園2005年也曾給 自己定下目標:「巴菲特52歲的時候資產是2億美元,而我在42歲的時候,股市中的資產就算是4億元人民幣,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翻一 番。不信咱們就等3年後再看。」
這樣的目標說明他有意無意在和巴菲特「較勁」。儘管2008年的股市大跌,高舉價值投資大旗的林園也未能倖免,但至今他仍然正襟危坐,他的悠閒與漫不經心再次體現出A股價值投資者的風範。勝不驕、敗不餒,一副大投資家的風度。
若干年後,林園以及趙丹陽等如今在中國資本市場名聲顯赫的投資家究竟能否比肩巴菲特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要比肩巴菲特、索羅斯等前輩,還要付出很多,而不是單單一頓飯就能夠解決的。(記者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