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拉登緣何失敗

最新一期美國《商業週刊》雜誌於2011年5月6日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標題為「拉登緣何失敗」。文章作者認為,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的消亡,是因為他在裝備上處於劣勢,而他的失敗,是因為選錯了人生之路。

  美國不是一個以特定目標為前提而形成的國家。可能正是因此,才成就了它最偉大的成功。美國的立國之本,《獨立宣言》規定這個國家只以保障人民生存和有權追求幸福而存在。

  這就是美國存在的全部。顯而易見,此說法會讓人很好奇地感到它胸無大志。美國不是以比它在歷史上展示的必然結果更榮耀的理念建國,而是以蒐集各 類人物小雕像、參加踢躂舞劇團,並到各地巡迴表演的自由理念建國。然而,就是這些不帶任何意識形態的想法,卻是它成為戰無不勝的法寶。這在前10年中得到 了驗證。它也是有著要恢復七世紀穆斯林帝國宏偉理想的拉登一類人無法領悟的思想。整個世界至今已知的最成功的組織原則,就是要確保人們能接納,或者去做讓 人民有幸福滿足感的想法和事情。

  然而,當人們將自己修整一新,欲跨入新世紀時,人們感到世界並不那樣單純。拉登在2001年成為了一股有影響的力量,他作為一個引領死亡風暴的騎手出現了。對中東地區的民調結果表明,拉登作為領導者而讓人們感到害怕,對追隨其人數之多也感到驚訝。但是,僅憑一些數字是難以認定他的觀點和行為就得到大多數人的贊同。

  一位名曰Mubarak Mattar的巴林人5月2日在Twitter上寫道,「在與基地組織有著很多分歧的情形下,我們為在所有阿拉伯軍隊聯合起來都做不到,而能夠獨自撼動世界的一位穆斯林男性的死亡而感到驕傲。」

  拉登是以影響廣泛和臭名昭著方式,在粗俗地表達著他的相反觀念。這不是文明衝突中的一種新的先知哲學,而是虛無主義的言辭。西方最初對拉登的意 識形態的強制力感到擔心,但實際引起的反響,是他到處炫耀暴力。這也是為何人們稱他為妖魔。人們不僅記住他是個無賴和濫殺無辜者,而且還應記住他是個有選 擇時機和有充分展示力天分的自戀癖者。他還是一個用盡了表演藝術的沽名釣譽者。

  當人們不再因憤怒而思維混亂時更易看透他的想法。即使不是阿拉伯人的民族也能看到,拉登的倒行逆施是一種能夠在阿拉伯年輕人中長期延續的觀念。 它既不是一個管理社會的原則,也不是能夠解決從北非的馬格里布(Maghreb),到佔據大部分中東的馬氏裡克(Maghreb)地區內各貧油國家平均高 達12%失業率的一種經濟策略。

  通過分析,人們不難理解拉登與其追隨者為何要按照他的觀念走下去。策劃911事件的核心人物中,有4人是在他們認識拉登之前就通過一起觀看他的 演講錄像而形成了共同想法。他們在德國漢堡時就已很激進,接觸西方社會後讓他們的激進觀念固化了,這與以前不少穆斯林激進分子所走的道路一樣。漢堡已成為 這些迷失人生方向者的悲慘之地。它成為違背和踐踏禮節或社會習俗的最糟結合點。這4位來自埃及、也門、黎巴嫩和阿聯酋的年輕人,在來到彙集著學生和東歐妓 女的漢堡之前,逐漸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當地的社會讓他們甚至對自己的家鄉也感到生疏。

  對這些在公寓內觀看拉登演講錄像的年輕人來說,拉登不大可能是宗教人物,或是能夠以年輕人的語言而被接受的搖滾樂明星。年輕人想要得到名譽、榮 耀和生活目標,幾乎沒有專業人士能夠做到像搖滾偶像,或恐怖分子那樣為他們提共以上追求。恐怖分子最終不是對各種策略、政治、或對窮人和受壓迫者感興趣, 他們只對榮耀感興趣。

  無論人們現在對自身的安全有怎樣的感受,毫無異議的是拉登改變了這個世界。另一輪以核子或生物武器進行恐怖襲擊的可能性,已徹底改變了美國對外 政策和民主的根本性質。人們不明白恐怖分子為何仇視自己,甚至人們都不知道他們究竟是些什麼人。但是,他們明白的是後者的確憎恨自己。這種影響廣泛的初始 慌亂,讓美國做出了以前從未設想過的決定:發動戰爭和對恐怖分子進行折磨。

  拉登瞭解如何刺激美國的神經。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相信,拉登在美國大選期內正合時機的演講視頻信息讓他的競選落敗。拉登同時 在兩方面讓美國感到吃緊,一是早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前就讓美財政部的財力捉襟見肘,二是美國為此不得不設立全新的內閣級的國土安全部。

  人們同樣也會對拉登為中東地區都做了哪些事情感興趣。佩優民調中心自2003年以來一直在跟蹤當地8個穆斯林國家的民情。每年公佈的民調結果在美國被視為國家在世界中的形象,但結果一直讓人沮喪。對認同美國的比例不是靜止不前,就是在下跌。

  位於約旦首都安曼的戰略研究中心於2005年公佈了一份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埃及和巴勒斯坦領土內的公眾看法的研究報告。籠統地看,當地的信 息與佩優的推斷一致。這些國家一般對西方,特別對美國都持負面看法。但當地人卻在與工作有關的培訓、移民和在海外工作上很嚮往美國,同時,該研究還否認了 阿拉伯人把與西方的緊張關係看作為文化或宗教衝突的說法。該研究的最終長篇結論是,眾多阿拉伯人並不憎恨美國(研究也指出了,美國因何事而讓有些人憎 恨)。

  因此,阿拉伯人為何憎恨美國這個問題本身可能就是個謬誤。自從佩優中心開始在當地調查起,每個受訪國家每年受拉登的影響越來越小。基地組織 2006年在安曼的酒店內實施爆炸,令包括30位參加婚禮賓客在內的60人死亡後,拉登在該國的支持率從以前的60%降到了25%以下。到2011年,拉 登在巴基斯坦的支持率也從46%跌至20%以下;在巴勒斯坦地區,從72%降到34%。

  直到拉登死前,他的說教本身就顯示出空洞。美國雖未贏得讓中東地區公眾的觀念轉向的戰爭,但拉登肯定輸掉了這場戰爭。他曾撼動世界,但隨後他所 能做的只是提供更多的手持卡拉什尼科夫衝鋒槍的宣傳錄像。隨著穆斯林與他打交道的時間越長,他們發現自己越不喜歡他。他們要尋找新的出路,一些在民調結果 中未表示出來的出路。

  新的出路終於在今年春季表現出來了。一位當地因害怕政府報復,而要求對姓名保密的女性活躍人士稱,「所有上街的人們不想討論民主,他們只想生 存,只想有尊嚴地生活下去。他們只想得到實際利益,而不是任何虛幻的意識形態說教」。作為多次與當局發生口角,並最終自焚的突尼斯人Mohamed Bouazizi,他只想要得到在街邊擺水果攤來養活家人的權力。

  Mohamed Bouazizi的夢與伊斯蘭王國的高尚宏偉理念相去甚遠。他只想以自己的死來換回他人的生存。這位匿名女性稱,「在埃及,人們夢想的切實利益是行走在街 上免遭警察騷擾;在巴林,人們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遭受歧視;在突尼斯,夢想就是有一份工作」。她對拉登之死的消息無動於衷,她稱,「拉登死訊對她這類 人沒有什麼影響,因為此人已東躲西藏多年,而且現已死亡」。

  歷史總在以類似,而非進步的方式輪迴。前蘇聯礦工在1989年因要求提高工資、改善礦井安全和眾神禁止的民主而舉行罷工。他們只想得到基本的, 他們的政府無法持續保障供應的消費品肥皂,而東德政府一再對民眾的承諾,保證一切都會變好,反而成為1980年代該國流行的一句玩笑,實際情況毫無改觀。

  人人都有自己的根基和平淡無奇的需求。人們需要對自己的社會生活作評述,他們因此期盼演說家和道德和倫理批判者能總結出這一切。通過後者的努 力,人們的願望變成為抽象的表達式:自由、自決和民主,而這些僅僅是到達終極目的的手段。對人類而言,終極目的幾乎就是一套住房,一些人能平靜地撫養自己 的子女,擁有朋友,評論事物的變化和熱愛某些人,以及擁有足夠多的洗去煤粉塵的肥皂和一塊擺水果攤之地。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0年發佈的有關中東和北非地區一些經濟體的報告中,專門指出了該地區石油進口國埃及、約旦、黎巴嫩、摩洛 哥、敘利亞和突尼斯的問題。它們的總失業率和年輕人失業率遠超過全球平均數。IMF指出,為改變這一局面,6國在2020年前需創造約1850萬個全職就 業崗位。該報告對這些國家不斷膨脹的公共服務業、約束性極大的監管制度和無法滿足就業培訓的教育問題提出了批評。拉登不可能有解決這類問題的答案。正因如 此,他實際上早在海豹突擊隊到達隱藏地之前,已命中注定要走向滅亡。

  作者在此想要表明的是,拉登注定會失敗,因為無人真正願意在洞穴中生活,即使他本人也不情願這樣。正如彭博新聞社報導的那樣,藏匿在阿伯塔巴德 的拉登,仍在差使他人外出為他購買等量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飲料,雀巢奶粉和高品質洗髮精。生產這些商品的社會,並沒有對這位消費者和他的怪異念頭,甚至 缺乏合理解釋的,遠大於他個人的需要而蔑視他。

  自宣佈拉登死亡的當晚起,人們一直在為以怎樣的恰當方式慶祝拉登的終結進行爭論。然而,以作者之見,人們應僅以個人喜歡和搞笑方式,以不包含任何宗教信條的方式慶賀。其實,最實際的方式就是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