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

人質事件兇手如何從警變匪

  他曾因截獲裝滿現金的貨車而榮膺「菲律賓年度十大傑出警察」,卻因捲入一贓小額弊案被逐出警界。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的身份是一名劫匪。

  「我已經射殺了兩名人質,要是特警部隊不停止行動,我會殺光所有人。」挾持25名人質的菲律賓劫匪門多薩手持M-16步槍,向棉蘭老廣播網發話。

  僅僅7個多月前,門多薩的身份還是一名受人尊敬的高級警督。此番劫持人質,他表示目的在於「用錯誤糾正(解職的)錯誤決定」,並要求恢復他的職務和補償被解職期間損失,但這一要求遭到了菲律賓廉政法院的拒絕。

  因勒索2萬現金被解職

  據《問詢者報》報導,今年1月,蘭多·門多薩與其他四名警察一道被廉政法庭解職,同時被剝奪領取退休金的資格,也不能再在任何政府部門供職。此時,他距離年滿56歲的法定退休年齡只有12個月。

  解職原因是廉政法庭經調查發現,門多薩與其他四名警察曾向一名中餐館的經理勒索2萬比索(約合人民幣3014元)。

  根據案件記錄,2008年4月9日,督蘭多·門多薩與四名警察在馬尼拉的維托克魯斯的街頭搭話來此泊車的中餐館經理克里斯蒂安·克勞,指稱他非法停車、無證駕駛。期間,警察還試圖在他的汽車上藏毒,以指控他使用違禁藥品。

  據克勞事後回憶,當時他未能滿足警察索取現金的要求,警察們毆打並用手槍威脅他,還強迫他吞下一小包冰毒,目的是讓他無法通過警局的毒品測試。作為不提起持有控訴的條件,警察向其索取20萬比索。最終,在通知一位朋友送來2萬比索後,克勞被釋放。

  事發時,門多薩是機動巡邏部的主管。當年4月25日,他被停職90天。

  2008年6月,門多薩曾一度被調往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但此項調動並未得以真正執行。同年8月,由於克勞未出席案件的初審程序,馬尼拉檢察院第八分院駁回這起敲詐案。同年10月17日,菲律賓國家警察局國內事務部因克勞未出席解職處理程序,也駁回了該案。

  但在2009年2月16日,國家警察局卻宣佈解除門多薩的警察職務。

  據門多薩的弟弟格雷戈里奧轉述,自己的哥哥在被「非法」解職後心煩意亂,認為國家警察局剝奪他領取退休金的資格後,「生活變得沒有意義」。

  「他感到失望,覺得自己在警察崗位上幹得不錯,卻因自己沒做過的事遭解職。」格雷戈里奧說,他哥哥覺得「自己遭到不公正對待……(遭解職)沒走正當程序,沒有聽證會,沒有申訴」。

  曾截獲6500萬現金並上交

  據《南華早報》報導,1986年2月,從警5年的門多薩帶領團隊截獲一輛載有13箱現金的貨車,菲律賓前總統、大獨裁者費尼南德·馬可仕本打算 將這批現金偷運出境。門多薩將這批總值6500萬比索(約合人民幣970萬元)的現金交還給菲律賓當局,當年他榮獲由國際青年商會頒發的「菲律賓年度十大 傑出青年警察」。

  門多薩的個人榮譽遠不止於此,在近30年的警界生涯裡,他一直是「模範警官」的詮釋者,被同事公認為工作努力且心地善良,共獲得由菲律賓國家警察局頒發的17項榮譽,包括榮譽徽章、效率獎章、功績勛章、服務獎章和一封嘉獎信。

  門多薩出生於1955年1月,曾在菲律賓大學主修犯罪學並獲學士學位,他與妻子奧羅拉育有兩子一女。他的長子比斯馬爾科目前任班加德地區的警察局副局長。

  1981年4月,26歲的門多薩作為一名巡警,在菲律賓統一國家警察局開始自己的警界生涯。

  1991年1月,他加入合併後的菲律賓國家警察局,任西部警區(馬尼拉警察分局的前身)的3級高級警官。2002年5月,門多薩被提拔為警督,2005年8月,又被升為高級警督。

  「腐敗與無能絕不僅僅是警察的問題」

  作者: 南方週末記者 胡賁 實習生 李順 雷磊

  在菲律賓,治安何以如此惡劣?警察何以如此業餘?

  幾乎就在香港旅行團被劫持的同時,在馬尼拉市的另一端,一名旅居馬尼拉的韓國人和7名親友也被劫持。這名韓國人最終被綁匪殺害。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被稱為「亞洲綁架之都」。2009年,菲律賓記錄在案的綁架高達138起,再創1995年以來的歷史新高。而今年上半年的數據是56宗綁架案。

  今年5月,菲律賓多家外國商會甚至發表公開信,要求菲律賓政府不要公佈納稅最多的外國企業名單,因為這會刺激針對外國公司僱員的綁架案進一步增 加,而這是在菲外企最主要的風險之一。「此次劫持人質事件,只是菲律賓長期以來治安混亂、政府治理失敗的一個表現而已。」長期研究菲律賓問題的廈門大學南 洋研究院教授蔣細定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一名授勳的、為警方服務數十年的傑出警官都能成為綁匪,簡直是警匪一家。」「這是體制的失敗。」馬尼拉策略與發展 研究所主任赫爾曼·克拉夫特表示,「警察的腐敗與無能並不僅僅是警察的問題。」

  「警」是怎麼變成「匪」的

  羅蘭多·門多薩一度被推薦為社區警長人選,而他最終作為劫匪與他的前警察同事們對峙了十幾個小時。

  55歲的門多薩,1981年畢業於菲律賓犯罪學院——這是菲律賓警察系統惟一的人員培訓機構。加入警界5年時,他就被選為「菲律賓十大傑出青年警察」。此後,他共獲得國家頒發的17枚榮譽勛章,一直陞遷為馬尼拉警區的巡警隊長、高級督察。

  門多薩的家庭是典型的警察世家。他的弟弟格雷戈利奧也在警隊中服役,而他的一個兒子俾斯麥更是地方警署的副警長。

  實際上,直到門多薩作為劫匪被擊斃後,他的鄰居仍然告訴菲律賓當地媒體,「他是那種只要你有困難,就一定可以找他幫忙的人」。此前剛被解職後,門多薩身邊的很多人都還希望他能競選社區警長職務。

  而正是這位「模範警察」卻在2008年被控敲詐勒索一名普通市民。

  菲律賓申訴辦公室(Obudsman Ofice)的卷宗顯示,2008年4月9日,25歲的廚師克里斯蒂安·卡勞在停車時被門多薩率領的4人 巡警小組攔下,指控他違章停車、無照駕駛、吸毒,並當場勒索3000比索(約合450元人民幣)。克里斯蒂安拒絕交錢,然後他被帶到巡警總部的停車場。 「他們用我車上的安全帶綁住我,並迫使我吞下毒品。」克里斯蒂安的問訊筆錄中寫道,他最終交出了2萬比索贖金。

  兩個星期後,菲律賓申訴辦公室開始了對門多薩的調查,他立刻被要求離職。今年1月,門多薩被正式解職,並被取消了退休金。

  在劫持人質後,香港旅遊團的大巴上貼出紙條,門多薩稱上述案件是「一個大錯誤」。不過,無論他是否被冤枉,在美國《紐約時報》駐馬尼拉特約記者、菲律賓人卡洛斯·塞爾德蘭看來,「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進行敲詐勒索,確實幾乎是菲律賓警察最常見的犯罪形式」。

  「菲律賓的執法部門長期受腐敗所困擾,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蔣細定說,「執法部門所能獲得的國家預算非常少,大部分警察的工資僅比普通苦力的工資略高。」

  或許有點匪夷所思,根據亞洲開發銀行2008年公佈的一份備忘錄,60%的菲律賓警察生活在菲律賓政府所確定的貧困線以下。

  蔣細定介紹,菲律賓的社會養老保險僅覆蓋20%的人口。而按照慣例,菲律賓的僱主與員工之間的退休安排是「你在我這個公司工作了30年,我給你30個月的工資作為退休金」。所以,對於在警局工作了一輩子的門多薩而言,失去了退休金,也就失去了此後的一切生計。

  連槍都買不起的警隊

  「菲律賓警察無力對抗有組織犯罪和暴力團夥,只能把精力集中於抓捕酒後駕車、濫用毒品等治安問題。而這些一般的治安處罰往往都可以用錢買通,交錢就無罪釋放。」《紐約時報》駐馬尼拉特約記者塞爾德蘭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直到2008年,馬尼拉的小商業者們還在請願,要求政府制定新的罰款規定,其中一條是建立「罰款要開具收據」的制度。而這一改革依然未能實現。

  亞洲開發銀行的備忘錄指出,由於菲律賓警方往往把「抓捕歸案率」而非「破案率」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導致警察們更願意處理治安事件。

  而且因為缺乏經費,「菲律賓的普通警察一般不具備刑事偵查的基本訓練,最先趕到犯罪現場的警察們往往不得不等待專業隊伍來處理,甚至等上兩個小時」。

  菲律賓國家警察部隊組建於1991年,是由當年的「菲律賓保安團」和「菲律賓國民綜合警察」重組而成。

  菲律賓保安團是美國殖民統治時期組建的保安部隊,在馬科斯獨裁統治時代,成為了當局的武裝爪牙——菲律賓人記憶中的半夜逮捕、殘酷審訊等獨裁噩夢,都來自這支臭名昭著的部隊。

  在拉莫斯任期內,為了給菲律賓保安團恢復名譽,拉莫斯下令重組菲律賓的警察力量。但保安團依然是新組建的菲律賓國家警察的基幹。而且這一重組的 另一個副作用,是導致菲律賓國家警察部隊的管理一片混亂——國家警察同時向內務部和警務委員會報告,而地方分部的警長則由地方行政長官推薦,但警察局長的 陞遷又由國家警察部隊內部決定。

  正是這一體系,導致了菲律賓警察在應對各種犯罪事件的威脅時行動遲緩,指揮混亂。

  此前,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馬尼拉警察局長聖地亞哥先後承認,警方特種部隊的設備及訓練均不足,導致營救缺陷。

  菲律賓國家警察部隊官方網站公佈,這個擁有一億人口的國家,2008年的警察預算不到70億元人民幣。而香港警方去年的預算總額為120億港幣。

  即使菲律賓警隊這可憐的一點預算,超過九成用於支付12萬名警察的工資。

  菲律賓國家警察部隊發言人尼卡諾爾·巴托諾梅去年曾說,由於沒有足夠經費,逾半數菲律賓警察必須在沒有配備槍支的情況下面對各種罪犯。2003年至2008年,菲律賓警員總共配備了不到3萬支手槍。

  而菲警方估計,目前流散在菲民間的未登記槍支已多達100萬支,而且多數為法律明令禁止的高火力武器。

  「民主櫥窗」淪為失敗國家

  「管理紊亂」、「家族化嚴重」、「內部互相包庇」,亞洲開發銀行的備忘錄用了這樣三個詞描述菲律賓警察部隊。

  而事實上,警隊的現狀只是菲律賓整個權力體系的縮影。

  有分析人士指出,門多薩之所以做出「通過綁架要求官復原職」這麼毫無邏輯的決定,與菲律賓軍警和政界之間的奇特聯繫有關。由於各政治家族都要依仗軍警的力量,菲律賓一直以來就有的傳統是:嘩變、政變失敗的軍警,通過劫持人質要挾政府,最終實現官復原職。

  國民警察部隊的前身菲律賓保安團的多名領袖就曾多次發動軍事政變,而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本人更是利用軍隊,尤其是菲律賓保安團影響政治的行家——拉莫斯在1991年以後擔任菲律賓總統,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簽署大赦令,赦免所有軍隊出身的叛亂分子。

  英國《泰晤士報》評論稱:「菲律賓正成為東南亞的一個失敗國家」。在由美國「和平基金會」每年發佈的失敗國家指數列表中,2009年菲律賓的失敗指數為85.8,最失敗國家索馬里為114.7。

  1946年獨立後實行美式民主的菲律賓,一度被視為「東方民主櫥窗」,但馬科斯的獨裁,令菲律賓民主制度不可逆轉地沉淪下去。馬科斯上台後,為 了斂財,總統府甚至明文規定,每進口一箱魚罐頭必須給總統1500比索的「捐款」。此後,大小公司爭相讓馬科斯家族的人充當保護傘,以非法牟利。1984 年世界銀行的一份秘密報告指出,1978~1982年世行給菲律賓貸款137億美元,其中31億美元「不知去向」。

  菲律賓的病症爆發了:貪污腐敗氾濫、司法不公、貧富懸殊、國家負債達到極限、銀行業癱瘓、投資退縮。

  菲律賓的世襲政治家族們則在過去的上百年中和軍隊培養了良好的共生關係。並借此培養出了二百多個「政治世家」,現任總統阿基諾三世、他的前任阿 羅約、前任的前任拉莫斯,都來自菲律賓的「政治世家」。而再前任,是阿基諾三世的母親阿基諾夫人。「世襲家族們只對名聲感興趣,而非執政能力。」新加坡東 南亞研究所研究員塞維利諾說。

  這樣的政局下,維持治安的地方武裝力量,實際上無異於地方政治家族豢養的私兵,主要用於維護家族自身的利益。至於公共治安缺乏基本預算,於是也 並不令人意外了。「門多薩在表達一個底層民眾對菲律賓社會的不滿。這背後的確影射了一些菲律賓政治現象:腐敗、政府低效率以及司法不公。」塞維利諾說, 「此次劫持就表現了菲律賓國內社會對於暴力的迷戀,他們不相信司法會給他們帶來實惠,而是認為只有暴力才能解決問題。」

  「一件偶發的槍擊外國人的事件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但在國內生活的普通人每天所受到的傷害無人理會,在海外工作的菲律賓勞工又因為槍擊事件而被歧視,這就是我們國民的悲劇。」卡洛斯·塞爾德蘭對本報記者表示,「我不知道我們何時能走出這個噩夢。」(南方週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