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上海某私募基金的行業研究員,主要從事零售、消費品行業的研究,崇尚安全邊際投資法。
近期收到一些讀者對通脹憂慮的問題,主要問題如下:「去年貨幣發行量那麼大、信貸那麼寬鬆、流動性氾濫,會不會導致2011年至2012年出現 10%以上的通貨膨脹?房地產市場和銀行會不會在那時出現問題?如果是的話影響會有多大?對於普通老百姓,面對通脹,我們應該怎麼投資或者怎麼保值?」
這些問題還包括:現在假設會出現10%,甚至20%左右的通脹,從現在起,或者在2010年應該投資什麼,到時才能使得財富免遭洗劫?在通脹高企時,股市中有哪些股票還有希望反方向走強?
其實,這些困惑都是很基礎的問題。「就長期而言,股票是最好的長期投資品種,而且是最好的抗通脹品種」是一種習以為常的提法,但習以為常的提法經常包含著謬誤。
「就長期而言,股票是最好的長期投資品種,而且是最好的抗通脹品種」就是一條本身表述不精確且容易被胡亂引申的提法。原因在於:
首先,宏觀經濟很難精確預測,人類對未來是有一個適應性預期的,並不是被動的適應經濟環境。很多預測相當於拿槍打一個移動的靶子,過去的預測很 難說完全適合於未來。當所有人預測到通脹的時候,可能迎來了可怕的衰退及通縮,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而且預期要通脹並不能直接決定投資策略。
其次,「股票是最好的抗通脹品種」這種提法源於學者們對過去環境的實證,而且本身表述也不精確。並不是所有股票均能抗通脹,只有極少數股票能抗 通脹,如有定價權的原料供應商、品牌消費品製造商股票及藥品製造商股票、有專利及其他利基保護的品種,多數夾在中間的、資本支出龐大的製造業股票不僅不能 抗通脹,而且會受到通脹的嚴重傷害。
而且極其嚴重的通脹對所有公司的盈利能力均會造成嚴重傷害,股票也不能提供這種保護,這只能靠政府及社會的力量來克服。
再次,通脹預期不是倉促決策的理由,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考慮股票的質地及介入價格。通脹或許會讓我們的現金損失掉5%至10%的購買力,但倉促 不謹慎地買入定價過高的股票,則可能將我們的損失拉大到50%乃至是「永久性資本損失」。在沒有合適價格、足夠安全邊際、足夠多數量的可交易證券之前,一 定要將錢包看得緊緊的。
最後,宏觀層面還是要有一種深切的人文關懷及樂觀主義精神,但這限於極度悲觀的場合。如果真的是人類的世界末日來臨了,那麼持幣與持股也沒有什麼不同,持股的機會成本仍為0。因此多數人極度悲觀的場合但客觀上是「遍地黃金」的時候,要大膽介入具有足夠安全邊際的優質品種,不要聽專家們胡說「下一個下跌目標位是XX」、「市場會崩潰」之類的廢話,要相信人類沒有過不去的坎。但多數時候需要的不是「樂觀」、焦慮、倉促決策,而需要的是冷靜與理性。
總之,「合適的股票,在合適的價格才能抗通脹」,這樣的股票極少,而且這樣的時機也很少,而不是「所有股票、不論價格均能抗通脹」。一定要提防習以為常的謬誤。
過去的一年多毫無疑問又是一次流動性盛宴,讓人吃驚的是A股並沒有走向「基於基本面的兩極分化」,而是重歸「齊漲共跌」、「雞犬升天」的窘境, 而且很多機構已經拋棄了嚴謹的價值分析轉而去追逐短期業績,這是讓人遺憾的事情。如今貨幣政策已經有重新收緊的跡象,我們只可將2009年當作一次幸運與 意外,而要回歸平常心、常識、理性。
至於投資策略,就是「安全邊際至高無上,價格合適時大量投資,價格不合適就按兵不動」,我願意承受「通脹預期」下市場的可能升騰及敗給市場的尷 尬,也願意承受等待時期貨幣購買力的些許縮水。但就目前我能力範圍內能看懂的股票而言,「適合抗通脹」的品種均太貴,「因為可能要通脹,因此要買入股票」 不是讓人信服的投資理由,投資應只信奉基於安全邊際的投資策略。(北京晚報-豹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