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

中國時代將至?

  [世華財訊]中國崛起而美國衰落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新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為這一重大事件擬定了一個確切的日期——2016年。

  中國時代將至?

  IMF在最新一期報告裡語出驚人,預言中國經濟規模將於2016年超過美國,這是該組織第一次為「美國時代」的終結預言準確日期。毛主席提了半個世紀的「超英趕美」可能終將成為現實,國人自是群情激奮,因為中國崛起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期望!

  雖然美國經濟遲早會被中國超越已經形成共識,但是這一天的到來可能會早於多數人的預期。在此之前,預測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美國的時間一般都是在2020或者2030年左右,相比之下,IMF的預測無疑最為樂觀。

  IMF 在其分析中將匯率變動考慮在內,並運用「購買力平價」進行實際比較後得出結論:中國GDP今年將達到11.2萬億美元,到2016年將達到19萬億美元。 相比之下,美國今年GDP預計僅為15.2萬億美元,到2016年將達到18.8萬億美元。報告預測,屆時美國經濟在全球所佔的比重將下降到17.7%創 造歷史新低,而中國經濟在全球所佔的比重則將上升到18%。

  IMF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我們不得而知。筆者做了一下反推,結果顯示 IMF認為美國經濟增長率今後5年大概保持在3-3.5%之間,而中國經濟增速即便保持在10%以上,也難以達到19萬億美元的水平,因此,必須把人民幣 匯率升值的因素也包括進去,才能達到此水平。也就是說,IMF在教育中國人,要想實現「趕美」的民族復興大計,必須加速人民幣升值。

  西方為何屢屢給中國戴「高帽子」?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為了讓中國在全球經濟再平衡中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如果讓中國為美國的次貸危機和債務消費等造成的全球經濟不平衡買單。

  不過有趣的是,就在本月初,IMF在《全球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中還警告,中國大陸和香港正在形成信貸及資產泡沫,最終或將破裂。在報告中,IMF就中國經濟面臨的中期風險發出異常嚴厲的警告,呼 籲中國及其他快速發展的亞洲經濟體上調利率以緩解經濟過熱的壓力,同時再次呼籲中國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一顆重磅炸彈

  幾十年來,中國始終奉行旨在促進國家擴張、增強國力的經濟政策並取得了成功,原本判斷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將步蘇聯後塵會迅速土崩瓦解的西方國家,不願看到和相信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於是利用他們掌握的國際輿論優勢,紛紛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

  一切問題都可以歸咎到中國的頭上:有的國家稅收太高,是因為政府必須擴充軍備平衡中國日益現代化的軍事力量;全球變暖是因為中國工業發展導致溫 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失業率居高不下是因為中國的廉價商品傾銷打垮了國內製造業,奪走了他們的飯碗;吃的東西不安全是因為中國出口的食品農藥殘留超標;甚至 是狗生病了,也認為是中國出口的寵物食品含有毒素……總之,來自「中國的威脅」無處不在,防不勝防。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IMF的此番大膽預測,必將帶給西方一些分析人士再度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的動力。借用外媒的一句報導:IMF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但卻沒人注意到!

  以史為鑑,1980年日本GDP即將達到美國的一半,這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其它國家和美國的經濟差距縮小到一半的程度。

  世界各國都在興奮的期待著日本GDP超過美國GDP的那個「歷史性時刻」!日本企業更加瘋狂,美國經濟的象徵——洛克菲勒廣場被日本人買下了! 美國的精神像征——好萊塢被日本人買了!美國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國人民的榮耀感在急劇下滑,民間開始蔓延仇日情 緒。

  眼看著美國是阻擋不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前景的了,於是一件事情發生了,日本於1985年9月被迫簽訂《廣場協議》,日元匯率飆升,到1988年年 初,日元兌美元的匯率上升到1美元兌120日元,正好比廣場協議之前的匯率上升了一倍。美國人滿足了嗎?沒有。從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當時克 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貝茨明確表示,為了糾正日美貿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所以,根據美國政府的誘導目標,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兌 100日元。以後,由於克林頓政府對以汽車摩擦為核心的日美經濟關係採取比較嚴厲的態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匯率急升至1美元兌79日元,創下當 時的歷史新高。

  日元升值的後果是什麼?洛克菲勒廣場重新回到了美國人手中,通用汽車在這個廣場的一賣一買中淨賺4億美元!日資在艱難度日中大規模虧本退出美 國。美國人民勝利了!成功的擊退了日本的經濟進攻!我們可以從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後,日本和美國的GDP之比重新拉開了距離,而且越來越大!

  日本經濟自此一蹶不振,這就是日本常說的「失去的十年」。而日本「失去的十年」,卻正是美國「興旺的十年」!《廣場協議》的表面經濟背景是解決 美國因美元定值過高而導致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但從日本投資者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資產來看,卻是為了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中國GDP目前已超過 日本正式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因此必須警惕美國的手法重現,防止經濟發展的成果被掠奪一空。

  而且,根據IMF的預測,無論是奧巴馬、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還是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下一屆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他都將成為最後一任領導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總統。相信沒有哪位總統將願意獲得這樣的「殊榮」,因此必將想盡辦法保 住「世界第一」的寶座。

  GDP重量更重質

  中國的人口全球第一,經濟總量大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便中國總體的GDP在21世紀20年代的某個時候與美國等量齊觀,兩個經濟體在其構成上也不 可同日而語。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經濟總量並不代表經濟質量,經濟大國並不代表經濟強國,GDP僅僅只是一個經濟統計學概念而已。

  其實,早在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中國的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33%,當時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GDP僅佔全世界的5%;1894年到 1895年甲午戰爭時期,中國經濟總量是日本的數十倍,但結果是這個經濟大國卻遭受了百年恥辱,割地賠款、任人宰割。從當時的經濟狀況來看,雖然中國經濟 總量很大,但經濟中的主要構成是茶葉、絲綢、瓷器等產品,而當時的歐洲經過了第一次工業技術革命,蒸汽機、堅船利炮和工業品已經成為經濟結構中的主要成 分。在當時這樣的結構對比下,中國這個經濟大國遭遇凌辱和搶奪也就不足為奇了。

  儘管中國經濟的世界位次不斷上升,但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屬性沒有變,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 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要想避免經濟總量大而不強的歷史重演,中國經濟結構必須堅定不移地轉型,產業結構必 須要升級,否則依靠加工貿易和資源輸出為主的「打工經濟體」絕對沒有任何前途。中國有必要反思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必要重新審視GDP主義,走科學發展 之路。

  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強調,必須清醒地看到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係失 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 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

  差距和問題提醒我們要客觀冷靜,當然也應看到,中國的國際地位逐漸上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完全可以再上新的台階。中國現代化建設「三 步走」戰略目標的前兩步已提前完成,如今正向「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第三步邁進。不管經濟總量是 否能超過美國,只要穩步向前,中國仍將是全球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世華財訊-向坤)

2011年4月25日星期一

羅傑斯再說中國股市:有一天會重回6000點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今天我們關注股市。在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中,A 股走出了先抑後揚的行情:1月份在宏觀調控政策 收緊以及流動性偏緊的影響下,股指下跌;2 月份開始,隨著流動性的改善,股市走出一波上漲行情。但隨後,在日本地震、中東、北非動盪局勢以及我國不斷高 企的通脹預期下,上證綜指在3000點附近屢受壓力,最近三個月下來僅累計上漲了4.27%。那麼,A股現在到底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階段?有哪些投資理念需 要特別警示呢?前不久,我們欄目專訪了國際著名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和國內外的知名經濟學家。一起來看記者調查。

  近來,國際局勢複雜多變,日本發生裡氏9級特大地震並引發海嘯,日本經濟遭受重創,全球經濟受到波及;中東、北非多地發生騷亂,埃及、利比亞等 國政局持續動盪,世界經濟復甦面臨變數;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主權信用評級相繼下調,歐債危機再掀波瀾。動盪的國際經濟形勢給我國股票市場也帶來了不小變 數。目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成為一個關鍵性數字,在通脹預期的前提下,投資者普遍認為貨幣政策會持續收緊。在國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場出現反 覆震盪,上證綜指在3000點附近上下徘徊。對於未來6個月內A股的走勢,經濟學家們的觀點明顯不同。

  曹遠征 -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曹遠征:我想說它可能是個盤整的狀況。

  陳道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

  陳道富:可能估計就這種震盪的這種心態,可能會是比較正常的一個心態。

  胡祖六 - 春華資本創始人董事長

  胡祖六:大約的持續,或者說略微的上升。

  趙曉 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趙曉:它今年會有一個上升。

  記者一共對一百位經濟學家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51.3%的經濟學家認為未來6個月內A股指數與現在相比大致持平,而有44.7%的經濟學家認 為會上升,認為會下跌的僅佔到3.9%。判斷A股會繼續震盪的經濟學家認為,盤整的原因在於不確定的經濟形勢和加息預期,而看多的經濟學家則認為,上漲的 動力來自充裕的流動性。

  趙曉:如果股市有一個賺錢的效益,而樓市又處於比較嚴厲的打壓之下,可能就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這樣就可能,它今年會有一個上升。

  趙令歡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 弘毅投資總裁

  趙令歡:股市我還是主要考慮現在這個流動性還是很大,另外呢,中國相對於世界來講,仍然是一個增長的熱土,所以國際的這個投資者仍然是加大在進 中國的力度,因為它想參加這個增長,所以這幾種壓力會造成這個會有太多的資金在一個相對來講,還沒有特別發達的市場裡面動,那麼集中表現會在股市這個價格 可能偏高。

  當股指再次面臨3000點關口的考驗時,經濟半小時欄目也再次採訪到了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對於當前的中國股市,他又有著怎樣的預判呢?

  吉姆·羅傑斯 國際投資家

  吉姆·羅傑斯:中國股市總有一天會重回6000點,我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也許會在2015年,也許是2012年,也許是2023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中國股市總有一天會再次攀上6000點。

  這已不是羅傑斯第一次表示對中國股市的大前景充滿信心。但也不代表他對短期行情都唱多。2007年1月份,羅傑斯來到北京,當時的上證綜指從此 前的1252點一路上漲到了2975點,翻了一番倍還多,一路高歌的中國股市大大超過了羅傑斯之前的預料。在考察過一家證券公司的營業部後,羅傑斯的一番 言論,給那些熱情萬丈的股民們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吉姆·羅傑斯:中國股民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有了越來越多的信息和知識,但是我並不認為他們變得更成熟了,因為市場現在正處於這樣一個上升階段,每 個人不管怎樣都在歇斯底里地購買股票,這不是中國市場的特有現象,世界市場也是如此,有時市場就是處在這樣一個階段,股市不斷上升,人們只知道買入,市場 的確會出現這樣的行情,這其實是一個危險的市場階段。

  隨後,羅傑斯還與北京的一部分投資機構代表和股民代表進行對話交流,令記者意外地是,當時那場對話交流竟然火藥味十足。

  股民:你認為現在有風險,我認為現在風險不大。

  吉姆羅傑斯:你說市場沒風險,請告訴我該買哪一隻沒風險的股票,我已經做投資40多年了,我認為隨時處於風險中,請告訴我沒有風險的行業和公司的股票。

  股民:我認為還會漲,扣除幾個銀行股,你看大盤很健康的嘛。

  吉姆羅傑斯:那請告訴我哪一支沒有風險,請告訴我,等等,你說的那支股票最低的時候3元,現在6.7元,你說這沒有風險

  股民:沒有。

  在羅傑斯看來,當時的股市已經開始出現泡沫。可是他的那個判斷,在一年後才得到事實的印證。在接下來的4年時間裡,中國股市走出了一波過山車的 行情,上證綜指先是從2007年1月24號的2975點一路暴漲到2007年10月16號的6124點,達到歷史最高點,隨後又一路下跌,最低下探到 2008年10月28號的1664點。在經歷大起大落之後,時隔四年,上證綜指再次走到3000點,羅傑斯也再次來到中國,在今天股市的反覆震盪中,羅傑 斯對下一步頗為看好。

  記者:在經過了4年的艱難時光裡,A股最終又把投資者們吸引回來,中國股市的表現似乎越來越好,有些樂觀的投資者認為中國股市將再次迎來一波大牛市,對此,你的觀點是什麼?

  吉姆·羅傑斯:我不知道,我在中國投資的方式是,當事情變糟的時候,當經濟出現了問題,我反而會去買入股票。我從來沒有賣出過我所持有的中國公 司的股票,因為我想讓我的孩子們未來擁有中國股票。如果你在1911年賣出了美國的股票,也許你在一兩年的時間裡會顯得很明智,但在80年的時間段裡,你 就會顯得極其愚蠢。對於中國股市,我也是這樣看待的,中國將成為世界範圍內的超級大國,我希望我的女兒們能在未來擁有中國股票,不論何時,只要這些股票下 跌,我就會買入更多,並最終送給我的女兒們。

  主持人:百名經濟學家堅決看多未來6個月的中國股市,羅傑斯也一再強調,他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擁有極大的信心,並會長期擁有中國股票。但這並不妨 礙著羅傑斯對中國股市擁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很多人好奇,金融大鱷羅傑斯是根據什麼來判斷該擁有哪些股票呢?羅傑斯告訴我們,在經濟大勢和個股之間,總有一 些規律可循。讓我們來聽一聽他對一些行業的看法。

  儘管羅傑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表示出極大的信心,但是他對股票的選擇卻非常挑剔,為了研究一隻股票的投資價值,他有時會採用一種另類的調查方 式。2007年羅傑斯來到北京時,曾對中國的銀行股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為了弄清楚銀行股到底值不值得買,他以一個普通客戶的身份,親身體驗一下中國的銀 行服務。結果他發現,即便是打印利息清單這麼簡單的事情,銀行都辦不到,原因竟然只是賬戶的開戶地不在北京,這讓他大為困惑。

  吉姆·羅傑斯:你看這是同一家銀行,我也是同一個人,計算機也是聯網的,但是卻不能為同一個帳戶打印?難道為了打印銀行利息我要跑到上海去,太奇怪了。如果我在花旗銀行有帳戶,只要在美國,紐約,芝加哥,或者舊金山,都能打印,只要是同一個帳戶。」

  四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中國的銀行服務和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然而股價卻與當初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從2007年1月24號開始至2011年4月20號,工商銀行的股價從5.53元下滑到了4.56元,跌幅為17.5%。中國銀行的股價下跌幅度更大,從5.04元下滑到了3.4元,跌幅高達32.5%。時隔四年,羅傑斯對中國銀行業的印象有沒有改觀,他對中國的銀行股又有著什麼樣的看法呢?

  記者:您對中國銀行有過有趣的考察,現在你對中國的銀行有新的想法嗎?

  吉姆·羅傑斯:它們中的一些有所好轉,不過變化不大。現在,在我開通賬戶的那些銀行中,有一個已經不用我非得去開戶行才能打印餘額了。另外一個還有問題,因此,這些銀行在創造利潤,它們正在變得越來越好,但是還沒有像它們應該的那樣好。

  記者:現在,A股中的銀行股市盈利率一般在10倍左右,你現在是否是買入銀行股的良機?

  吉姆·羅傑斯:不會,我現在沒有在買中國的銀行股,因為這些股票並不便宜,它們很貴,我也不會賣出銀行股,當中國股市下跌的時候我可能會買一些銀行股,但不是現在。

  主持人:羅傑斯看好中國的投資市場,可是在選股時,卻有自己的一套投資經驗。這種投資經驗,和羅傑斯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有關。他曾與金融大鱷索 羅斯共同創立「量子基金」,連續十年年均收益率超過37%,超過了同時期的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他也曾創立「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並躋身國際六大商品價格 指數行列。那麼羅傑斯真的擁有一雙對股市精準把握的「黃金眼」嗎?

  主持人:在股票市場上,羅傑斯創造了不少神話。他曾購買一支美國股票,8年間股價飆升60倍,被沃倫·巴菲特稱讚為「對大勢的把握無人能及」; 他也曾先後兩次完成環球旅行,一邊遊玩一邊投資,並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就在第二次環球旅行的時候,他途徑上海,並購買了中國的股票,從此他對中國股市不 斷發出預言,也不斷引來關注和爭論。

  記者:現在有股市被嚴重低估的是國家嗎?

  吉姆·羅傑斯:中國,奇怪嗎,中國的股市已經低迷好幾年了,現在很可能是最好的。

  以上是2006年3月29日,吉姆羅傑斯在美國專業財經欄目彭博資訊做嘉賓時說的話,吉姆羅傑斯以特立獨行著稱美國華爾街,他不惜與索羅斯分道 揚鑣,37 歲就退休的他兩次環遊世界,開車到過116個國家, 旅程超過245000公里,創下了世界吉尼斯記錄,他更是抓住了所到國家的投資機會,創造了3300%的投資利潤,早在1999年,他就騎著摩托車環遊世 界來到上海,此後,他的黃金眼一直在瞄準中國。

  然而在投資領域,沒有誰永遠是正確的,對於中國股市的走勢,羅傑斯的判斷也並非總是那麼靈驗,2007年2月,羅傑斯對中國股市上漲了1000 點後所表示的擔憂引發了「泡沫論」,上證綜指隨後應聲下跌將近200點,然而在隨後的9個月中,A股竟然翻了一番,從2975點一路暴漲到歷史最高點—— 6124點。羅傑斯也因此在當時備受質疑。一位普通股民曾經這樣表達他對羅傑斯的看法。

  趙泉 個人投資者

  趙泉:他所說的話更像是一個娛樂片,至少我是抱著這種心態來看的。如果說我去聽著羅傑斯預測的點位去炒股票,那我現在很可能已經,流浪天涯了,我可能滿屁股地都被人追債啊。那得賠死啊。

  趙泉對投資大師們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他認為誰敢預測點位都是富有娛樂精神的人。

  趙泉:真的中國股市能到什麼樣的點位,這個准,那一定是偶然的,不准才是必然的。

  面對那些來自投資者的非議,羅傑斯又如何作答呢?

  記者:我記得在2007年2月時,中國股市快要到達3000點,那時,我邀請你來中國探訪中國股市,當時您告訴我們中國股市似乎有些過熱了,你 要提醒大家要注意泡沫,但是在2007年接下來的時間裡,中國股市上漲到了歷史高位,超過了6000點,因此,有些人認為有事你對中國股市的判斷並不是那 麼精準,對此,您有何回應呢?

  我記得曾經跟您一同去過股市營業部探訪,您對股市的火熱表示了擔憂,但是隨後我們迎來了一波大牛市,因此有人認為您的對市場的判斷並不是那麼準確,您怎麼回應股民對您的質疑,

  吉姆·羅傑斯:當時我是說泡沫正在形成,泡沫最終也確實形成了,股市先漲到了6000點,然後就開始下跌。

  記者:如果股市在6000點形成泡沫,我們能在股市只有3000點或2000點的時候,股市裡有隱藏的泡沫或正在形成的泡沫嗎,按照這個邏輯豈不是隨時隨地都能說市場有泡沫?

  吉姆·羅傑斯:不,你不能那麼說,你不能說現在的日本股市有泡沫,你也不能說現在的中國股市有泡沫,中國股市已經下跌了65%,現在很多市場裡 都沒有泡沫,所以,你不能那麼說,但是,當一個泡沫正在形成時,我認為我可以讓更多人意識到泡沫正在形成,然而泡沫的大小總是會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即便有 人在2007年2月份賣掉了手中的股票,他們仍然是明智的,因為他們那些沒賣的朋友們很多都賠了錢,因為股市先上漲,然後開始下跌。

  對於質疑,羅傑斯堅稱他對中國股市在2007年的泡沫警示並沒有問題,但是也不否認他也會有犯錯的時候

  記者:你認為對市場的判斷總是比較準確?

  吉姆·羅傑斯:不,並不總是準確,我也犯過很多錯誤。

  記者:比如說什麼情況呢

  吉姆·羅傑斯:我並不總是能抓到真正的底部,你知道,2008年10月,我在中國買了股票,但那時並沒有真正的到達底部,所以11月份我又買了一些,此時的價格更加便宜。

  對於還在不斷瞭解的中國股市,羅傑斯特別強調,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投資秘籍。

  吉姆·羅傑斯:我並不認為我擁有什麼投資秘笈,我只是一個簡單的人,你知道,我只是來自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的,一個簡單的人,但有一件事 情我很清楚,那就是我很多疑,我懷疑我讀到的和從電視上看到的東西,試圖發現身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且嘗試發現什麼是便宜的。無論何時,只要我看到商品非 常便宜,或經濟面臨災難,我就會買入更多。當中國股市在2008年下跌時,我就買了更多的中國股票,這就是我投資的方式。當我看到商品很便宜,除非我認 為,世界末日就要來臨,否則我就會開始投資,或者經濟出現問題時,我喜歡在人們恐慌的時候大舉買入。

  記者: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他們能從你的身上學到什麼投資理念?

  吉姆·羅傑斯:第一,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課,是你必須瞭解你自己,不要聽我的,不要聽電視上那些人的,弄明白你最瞭解的領域,也許你很瞭解汽車或時尚,又或者是食品,我不知道人們瞭解什麼,弄清楚你最瞭解什麼,然後尋找那個領域的機會,這樣你才能變得富有。

  主持人:儘管羅傑斯擁有一個又一個投資神話,但是他也承認,有時候難免會有失誤。但這並不妨礙羅傑斯對許多投資領域的成功預言。早在2005 年,他就說未來10年,全球商品投資市場將是最火爆的大牛市,對黃金他看到1000美元甚至2000美元。如今數年時間過去了,對於金融市場,他又有哪些 新的預判呢?

  對於石油等大宗商品,羅傑斯不僅會通過閱讀等方式獲取信息,一有機會他還會親身考察。2008年7月,羅傑斯來到中國,在去酒店的路上,羅傑斯 突然要求下車走走,原來他注意到了路邊的一個加油站,在那裡,羅傑斯仔細地觀察過往的車輛,然後開始和司機交流瞭解油價的情況。

  司機:我的車上一段時間是每升6.06元,現在是7元整。

  吉姆•羅傑斯:油價一定會繼續漲得更高。

  羅傑斯多年研究大宗商品投資,2006年7月,羅傑斯預言過石油會超過100美元,他甚至在2008年6月放話石油可能會達到200美元,此 後,2008年1月2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在全年首個交易日就突破了每桶100美元大關,7月11日,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導致市場擔心全球原油供應不足,紐 約油價盤中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直到今天,雖然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國際油價仍在高位運行,目前,布倫特原油期貨和WTI原油 期貨均價分別維持在每桶110美元和102美元的位置。那麼在羅傑斯看來,該怎麼界定石油類的投資呢?

  吉姆•羅傑斯:中國石油企業有價格管制,它們不能按照適合的價格獲取更好的利潤,成本上升了,但是價格是固定的,很難賺大錢,如果你要買,你可以買石油,或者買那些自己產油的公司,而不是轉賣石油的公司。

  記者:伴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上漲和動盪的國際局勢,你對油價的預測是什麼?

  吉姆•羅傑斯:對於不久之後的油價我並不清楚,如果你去看中央電視台,他們會告訴你,而我不會,但我的確知道人們會越來越驚訝,油價將會到達怎 樣的高位,世界上已知的油田幾乎都快被開採完畢,除非有人能在短期內發現大量新的油田,否則油價將會持續在高位運行,並且在接下來的十年裡越來越高。

  羅傑斯還表示,不斷上漲的油價將給中國的通脹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

  記者:油價的持續上漲會給中國的通脹帶來影響嗎?

  吉姆•羅傑斯:是的,它將推高世界各地的通脹,它已經造成了世界各地的通脹,我們都要為石油支付高價,我們都要為棉花支付高價,我們也都要為銅支付高價,通脹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並且越來越糟,並不只是在中國,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處於上漲通道的商品不僅僅是石油。隨著全球通脹形勢的嚴峻和美歐債務問題不斷加劇,黃金和白銀的避險性需求持續擴大,再加上美元大幅走弱,今年 4月20號,黃金價格突破了1500美元一盎司,白銀價格也突破45美元一盎司,雙雙創下30年來的最高紀錄,其中白銀價格與去年8月中旬相比,漲幅已經 超過80%。然而在羅傑斯看來,金價和銀價的上漲還遠遠沒有結束。

  記者:我們知道金價和銀價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飛速上漲,你曾公開表示金價將會漲到2000美元一盎司,你的信心來自哪裡?

  吉姆•羅傑斯:上次我見你時我就告訴你,商品價格將會越來越高,每次我見你我都會那麼說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在上漲,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國家都在 不斷地印出新的鈔票,很多商品都在持續緊俏,不管有沒有發生政治騷亂,無論何時人們都希望購買黃金,人們也希望購買白銀,它們的價格也越來越高,所以不要 賣出你的黃金,也不要賣出你的白銀。

  在我國剛剛公佈的一季度經濟數據中,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CPI正式進入5時代,出於對快速上漲的物價的擔憂,國內很多投資者也紛紛把目光投向了黃金、白銀等避險性商品。對於這些投資者,羅傑斯又有著怎樣的建議呢?

  記者:我們知道金價和銀價已經達到了30年來的最高點,你對中國的投資者們

  有什麼具體的建議嗎?

  吉姆•羅傑斯:我既有白銀,也有黃金,我相信未來白銀的漲幅會比黃金更高,但兩者我都不會賣,我買入了更多的黃金,我也買入了更多的白銀,我認 為它們的價格會越來越高,它們肯定會有下跌的時候,價格會有修復,但只要下跌,每個人都應該買入更多的黃金和白銀,尤其是白銀。

  羅傑斯對大宗商品的樂觀還不僅限於石油、黃金和白銀,對農產品也不例外,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間,他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看好農產品。

  吉姆•羅傑斯:農產品價格會繼續上漲,但到底是利是弊還取決於你從事哪個領域,全世界的農民們都將大大受益,因為農產品價格將不斷上行,目前, 只要你去購買農產品,實際上每個人都離不開農產品,就會發現,不管是棉質襯衫、領帶還是大米,我們需要支付的價格越來越高,請大家做好準備,價格的上漲還 未結束,沒有哪個農產品供應不緊缺的,世界上很多地方,甚至連農民的人手都不夠,在美國的一些農業州,農民的平均年齡高達58歲,十年後如果那些老人還活 著的話,平均年齡就會變為68歲,在過去的幾十年,農民人口幾乎沒有增長,幾乎每種農產品都供應不足,價格只會越來越高。

  主持人:儘管目前世界經濟錯綜複雜,中國的宏觀經濟也面臨眾多挑戰,但是在這個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希望和信心。在剛剛結束的財 經頻道中國經濟春季報聯合調查中,我們向國內百名知名經濟學家發放了問卷,調查顯示,有86%的經濟學家對當前我國經濟形勢表示滿意,有76%的經濟學家 對未來6個月經濟認為總體為「好」和「滿意」。有96%的經濟學家認為未來6個月中國股市將呈現持平和上漲的態勢。這表明未來中國的股票市場將和中國經濟 一樣令人樂觀。事實上,無論在怎樣的經濟形勢下,股票市場都是有漲有跌,需要你發現的眼睛,因為機會永遠都在,風險也永遠都在。所以,在樂觀的大前提下, 投資方面,我們不妨學習一點羅傑斯,不要盲目聽信各種消息,不要做個短期投機分子,而要擦亮眼睛,做一名善於長線擁有的投資家。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感謝 您的收看。(CCTV經濟半小時)

2011年4月11日星期一

你只有五百分之一的機會過的更好

  第三次,姚凱終於如願以償考入北京市某機關單位,儘管月薪只有4000元,不到他在外企打工時的一半,但30歲的姚凱卻覺得是真正意義上的穩定下來了。

  「沒有保障,沒有房子,沒有戶口」這是姚凱對他研究生畢業五年來的總結,從民營企業到日資企業,從月薪2000到月薪近萬,儘管在許多人看來他 的「成績」還算優秀,但姚凱卻一直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單身、買不起房,7*24小時工作,壓力大,上升空間小,父母年紀漸大……但如今的生活讓他很滿 意:工作輕鬆,生活穩定,福利高,還有申請限價商品房的資格。

  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逾140萬,繼2009年以來連續三次超過百萬,競爭最激烈的職位招錄比例3000:1。近幾年,「姚凱」式 工作幾年後考公務員的人數增長迅速。這不僅僅是年輕人熱衷擠進「體制內」,從收入數字來看,更是中等收入階層甘願滑入低收入群體的怪象。

  然而,中等收入階層卻面對著四項「硬支出」:交稅、存錢養老、買房子和抵抗通脹。現實中,結構性上揚的通貨膨脹、節節攀升的房價、沉重稅負和並不樂觀的保障體系,都在殘酷地瓜分你的收入,拖著中等收入階層遠離富裕。

  「基尼係數」決定了中等收入與富人階層收入分配的巨大差異;「劉易斯拐點」注定了今天人口結構的變局中中等收入群體的尷尬地位,不向上,就下流化。

  根據波士頓發佈的《2010年中國財富報告》,在中國,百萬美元資產家庭戶數佔所有中國家庭戶數的0.2%左右,管理資產超過百萬美元是國際通行的定義「高淨值人群」的一項標準。

  波士頓諮詢副總裁鄧俊豪表示,中國內地富有家庭的管理資產額年增長率連續超過15%,0.2%的家庭佔有了70%的財富。

  2010年,中國的基尼係數超過了0.5,代表分配著70%財富的人口比例在不斷地收窄。而收入結構呈現「梨形」,高淨值人群的財富規模快速增 長,人口數量變化卻不大,而中等收入階層佔社會總人口比重過低,僅為5.04%(2005年國家統計局數據)。中等收入向上,是「資產狀況良好、幸福感較 強的中產階級」,向下,則是「日益為硬支出焦躁的社會底層」。

  中等收入階層的種種困惑,和「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十分相似。

  躋身中等收入國家……

  2008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陷阱"階段——歷史證明這個階段是中等收入國家能否完成產業升級步入高收入國家的敏感階段。也就是說,一個經濟體能否從慢車道切至快車道的決定時期。

  「中等收入陷阱」這一概念最早由世界銀行在2006年提出,意指各經濟體賴以從低收入經濟體成長為中等收入經濟體的戰略,對於它們向高收入經濟 體攀升是不適用的,進一步的經濟增長被原有的增長機制制約,人均國民總收入難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很容易進入經濟增長階段的停滯徘徊期。經濟學家湯敏(微博 專欄)將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總結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過度城市化、產業升級障礙、資本開放危險,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金融危機……

  從人均GDP兩千美元到一萬美元似乎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有些國家走了20多年還沒到。如果能像韓國的發展速度,2020年中國就可以進入人均 GDP10,000美元的「高收入」陣營;但如果像東南亞、拉美國家那樣沒有處理好發展戰略、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也可能最終陷入「5000美金怪圈」。

  發達國家利用先發優勢,通過引領技術進步和廉價利用全球資源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新興工業化國家通過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承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也能實現目標。

  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順利實現向高收入國家的轉變,所要面臨的第一個巨大問題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 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國基尼係數已跨過0.4這個貧富差距警戒線,達到了0.47(2004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有些學者更是認為中國的基尼係 數已經超過0.55。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會導致內需不足,增長乏力。更會造成社會動盪、社會不公平等問題。」

  中等收入與富裕階層的差距越來越大,相對低收入階層的優勢卻在不斷消失。過去30年,中國在經濟上所取得的成就是驚人的,它既歸功於一系列政策 上的變革,也歸功於全球化和生產外包轉移的大趨勢,而這一過程中,中國的人口紅利是保證這一趨勢下勞動力優勢的必要條件,但如今,這種優勢似乎已接近尾 聲。

  據聯合國測算,預計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於2014年左右將進入實質性短缺狀況,至2017年,勞工需求達到8.37億人,供應8.19億人,就業 市場靜短缺達到1760萬人。另外,老年人口撫養比在2008年已經達到一個歷史性的低點,未來將顯著提升。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 東就表示:「就業市場的逆轉,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黃金時代已經開始退色,從過往新興國家的經歷看,劉易斯拐點之後,低端工資無一例外地會出現一次持 續的飛漲。」也就是說,未來幾年中國的低收入人群與中等收入階層的差距將越來越小,現實的情況不僅表現在普通農民工收入已經接近應屆本科畢業生的收入,甚 至還表現在部分技術工人的收入已經超越普通白領的收入。

  中等收入離中產階級有多遠……

  中等收入國家下的中等收入階層並不等同於中產階級,因為中產越來越傾向於對一類人群綜合生活狀態的評價,比如你住的房子的房價,是否住在體面的 樓盤,你的消費和生活方式,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而這些軟硬實力的評價標準無法統一也不好界定,所以用收入水平這一單一標準來考量,既簡單又符合現階段 的國情。

  關於中等收入階層收入標準的界定,來自2005年國家統計局城調隊的一份抽樣調查。測算的起點依據是世界銀行公佈的全球中等收入階層的人均 GDP起點(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將這兩個數據轉換為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指標,牽涉到三重換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間的換算,美 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匯率換算,購買力評價標準換算。但對於購買力評價標準這個最重要的指標「在我國是保密的,不能公佈」。

  根據三重換算而來的收入參考標準,家庭年均收入下限6.5萬元,上限是18萬元左右,同時考慮到我國地區間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較大,最終被界定出 來的標準是6萬-50萬。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在研究中產階級特徵的過程中,採用社科院2006年的抽樣調查數據計算出當年的人均收入, 並確定人均收入的2.5倍作為劃分「高收入者」的收入標準,把平均收入線至平均收入線2.5倍之間的人群定義為「中等收入者」。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可以試 著總結這一階層的特點:

  收入的來源的主體是工資薪金收入

  擁有較高學歷,從事以腦力勞動為主的職業,所從事的職業具有較高的市場回報

  有能力支付中等水平的個人及家庭消費,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為滿足家庭成員豐富的文化精神需求提供必須的物質條件。

  國家面臨「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的中等收入階層同樣危機四伏。無法改變收入分配的巨大差異,又躲不開成本不斷的加大的住房、生活、教育、養老開支,更因為收入水平的原因得不到「保障性福利」的支持,富難窮亦難。

  擺脫你的中等收入身份……

  2007年的《世界財富報告》告訴我們,全球百萬富翁中有36%通過擁有企業或企業出售獲得財富,22%源自工作的高收入,20%通過繼承,11%通過投資,9%來自股票期權,2%通過其他渠道。

  所以,我們中的大部分離開「中等收入」這條窄車道進入到「富有」快車道的途徑明確而直接:像李彥宏(專欄)那樣辦一家賺錢的企業、像任志強(微博 專欄)那樣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像汪小菲一樣有個會賺錢的媽媽、向巴菲特一樣會選公司、找到一個像馬云(專欄)那樣的好老闆……或者自己想辦法。儘管大多數人認為創業的失敗率是99%,但確實是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機會。

  這裡有另一個值得我們思考得現象:即使在市場低迷,回報甚微的情況下,富有投資者的投資收益也會高於市場平均水平,這一方面是由於富人的圈子利 於他們瞭解相關信息,獲得專業的技術和服務,此外,多渠道的財富來源和投資方式也是他們保持財富滾動的重要特點。尤其是那11%,它表明不只有巴菲特,還 有很難多人有概率通過對資本市場的熟悉而致富。

  2004到2005年全球出現了快速的經濟衰退,石油價格大幅上漲,通脹壓力和貨幣緊縮政策拖累經濟上行,但即使在這樣低迷的時期,富翁人數依舊增加了6.1%,總資產增加8.5%。

  最後,是屬於0.2%的建議:既然人均GDP3000美元困擾著經濟和制度,那麼選擇一個人均GDP10,000美元的經濟體工作和生活就意味著跳出了循環,就如另一車道。當然,這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方式,但我們看中的是你能給自己提供多少種解決方案。

  面對危機和困惑,我們也許沒必要武裝到牙齒,但首先需要武裝頭腦,然後尋找機會。

  「忐忑」的夾心層

  張愛玲在《錢》一文中講:「有些東西我覺得是應當為我所有的,因為我較別人更會享受它,因為它給我無比的喜悅。眠思夢想地計劃著一件衣裳,臨到 買的時候還得再三的考慮著,那考慮的過程,於痛苦中也有著喜悅。錢太多,就用不著考慮了;完全沒有錢,也用不著考慮了。」這種拘拘束束的苦樂便是中等收入 的寫照。

  很多人經過一番打拚終於躋身中產,擺脫為稻粱謀之後,將面對一個美麗新世界,裡面全是這般糾結拘束的苦樂。

  膨脹的不僅是通貨

  也許以前你也曾為物價痛心疾首,但晉身中等收入後,你可能還是會抱怨為什麼拿不到物價補貼?但最讓你揪心的,不是4袋蘋果價格直逼蘋果4代,而是銀行存款正飛速貶值。

  從前你根本無此煩惱,存款沒多少,貶值無壓力。現在存款多了,如何讓自己的財富跑過CPI才讓人焦慮。2010年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家庭(94.2%)都不同程度地參與投資理財。即便跑贏了CPI,也拉不下來筆直上升的支出。

  《中國中產階層調查》一書深度訪談對象G12以親身經歷作證:他學生時代喜歡在夜市上買衣服、鞋子,現在則非專賣店不去,並不只是質量問題。他 坦言:「過去我們去的一些地方,現在都不去了。現在你去買東西,你就知道你應該去什麼樣的地方,誰也不會為了貪圖便宜而去那些讓人感覺不舒服的地方」。言 外之意,什麼樣社會地位的人就該在什麼樣的地方消費,正如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裡說:「人們從來不消費物的本身(使用價值)——人們總是把物(從廣義的 角度)用來當作能夠突出你的符號,或讓你加入視為理想的團體,或參考一個地位更高的團體來擺脫本團體。」

  行為學決定了一個道理,因為膨脹的不只是通貨,還有慾望。

  當然,還有現實——陶冬在談到所謂「劉易斯拐點」時認為:「從過往的新興國家經歷看,中國的勞動力供需狀況將發生巨大的逆轉,低端工資無一例外的會出現一次持續的飛漲,而基礎工資上漲的常態化,會帶來通貨膨脹的結構性上揚,中烈度通脹可能持續存在。」

  如今中國的通脹涵蓋了兩個方面:成本推進型通脹和輸入型通脹。中國銀河證券宏觀經濟學家左曉蕾女士表示,2010年CPI通脹抬頭主要源於食品 價格上漲。進入2011年,非食品價格上漲也顯現出迅猛的態勢,包括勞動力成本上升、居住類成本上升,以及前期貨幣高發導致的流動性過剩。為緩和通脹,政 府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政策,包括上調利率、增加農民種糧補貼、提高最低工資水平、為低收入人群給予現金補助以及提供公租房等——顯然,這些措施的直接作用與 中等收入無緣。

  事實上,中等收入在面對通脹時扮演了最大的「內心恐慌者」?這是由於他們既無法像高收入群體那樣通過靈活調整或增加資產配置標的的類型、結構、比例來對沖掉一些通貨膨脹的影響,也不能像低收入群體那樣受到政策的「偏倚」。

  除了房子,一無所有

  我們最喜歡列一張家庭的收支表,能清楚的看到你賺的錢都去了哪裡。

  什麼是最大的支出?什麼又是最大的壓力?答案似乎只有一個——房子。據統計,80%以上的中等收入家庭(已婚)擁有自己的房產,首付、按揭、持有成本,都以成為中等收入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買了房子,工資的一半交了房貸,新買的車也不能開了。原本還算輕鬆的生活,完全變了模樣。」北京某風投公司項目經理對此表示苦惱。

  社科院劉博士對記者說:「對於中等收入群體,社會地位決定了他們必須買房;收入限制決定了他們必須貸款買房」。在中等收入範圍內,收入多比不上 一個好的買房點。讓中等收入家庭憂心的不僅僅是買房背上了沉重的負債,更可怕的是,在通脹的大背景下,他們很可能成為政府緊縮政策的犧牲品,步步緊逼的加 息會讓因房子而負債纍纍的中等收入家庭苦不堪言。

  「談不上富裕」的稅賦

  一位網友在微博中曬出自己2010年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2010年收入額:187774.00;已納稅額:20558.01;扣除稅款和其 他扣除項,實際收入:136979.01。從這份納稅申報表來看,作為一個年收入不到19萬的中等收入者,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一項就佔總收入的11%, 個稅和其他扣除項(如國家規定的各項社保費用)相加,大概要佔到他總收入的27%。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個人所得稅都被認為應該是「劫富濟貧」的有力手段,但就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體系來看,「劫富」的對象往往都集中在了談 不上富裕的中等收入階層身上。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翟繼剛認為,在我國個人所得稅的60%都來自工資薪金所得,而我們所說的中等收入階層的收 入來源也大多以工資薪金收入為主。

  目前我國稅法制定的免徵額2000元,9個極距的個稅結構,儘管大多數低收入群體並沒有排除在繳稅範圍之外,但收入越高繳稅額度佔收入的比例越 高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扣除大約18%的社保和2000元的免徵額,月收入6000元以上就需要承受15%的稅率(應納稅所得 額=6000-(6000×18%)-2000=2920),繳稅額度佔稅前收入的5%左右。還有容易被忽視的社保費用,18%的扣除並不包括公積金,其 他各項理論上都屬於返還性質的費用,最終享受返還時情況卻複雜的多,結果必然是低收入繳納少返還多,但中等收入繳納多返還少。

  兩會期間個人所得稅免徵額提高的議案受到各方關注,免徵額的提高更多的是為低收入者減負。中金公司的研究表明,基於個人所得稅免徵額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的假設,月收入7,000元以下人群總體稅負降低,7,000元以上人群受影響不大。

  加拿大中產稅負10%左右

  如果說中等收入在稅收上與低收入相比,壓力顯而易見的話,那麼與富人階層的比較就確實很難量化。表面上收入越高繳稅越多的稅率累進表,實際上卻 越到頂端越失效。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數富人的收入都不是或不僅僅是工資薪金收入。翟繼剛也認為:「僅僅靠工資吃飯的人永遠算不上是一個富人。」在他看 來,富人的收入來源比較多元化 ,一些財產性或低稅率的收入來源大大的稀釋了富人繳稅的比例。「從制度的角度來講,中等收入階層稅負似乎並不是特別的重,但由於這一階層的收入來源相對單 一,所以他分散稅負的機會就比較小」翟繼剛總結道。

  旅居國外多年、現任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部資深顧問陳思進感慨到:「在歐美國家,人的一生只有兩件事無法逃脫,第一繳稅,第二死亡。」他至少 透露兩方面信息,歐美國家稅種多,稅負重;稅收覆蓋人群廣,但稅收結構卻相對合理。即使是在被稱為「萬稅之國」的加拿大,低收入人群也是被排除在稅收之外 的,而且他們還有很多退稅制度。

  陳思進強調,許多歐美國家都實行以家庭或個人為單位的綜合所得稅制,如果一個家庭是靠一個人的收入來生活,在扣除所得稅後還會根據家庭人口狀況進行退稅,美國家庭房貸的利息也會有相應的退稅。

  比如一個年收入5萬加元的四口之家在加拿大已經是中產,兩個孩子,妻子不工作,在徵稅時首先扣除7000-9000加元的免徵額,然後根據家庭人口狀況退稅後,應納稅收入大約只有25000加元,實際所得稅率只不過剛剛超過10%。

  對歐美國家富人來說,真正有殺傷力的其實是財產稅和遺產稅,這些重稅的嚴格執行可以說有效的做到了「劫富濟貧」。高福利高稅收的國家,特別是北 歐,最高一級的稅率甚至達到87%,窮人的日子並不慘,富人也沒有富到哪裡去,所以中產階級即使失業,生活本身也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對他們而言,更多的 是一種身份認同的缺失。而這些也許就是他們與中國的中等收入階層最大的區別。

  未富先老:中等收入階層的未來

  日前有媒體發表「任志強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文章,幫任總的養老金賬戶做了一個計算。得出的結論是以企業職工退休的任志強養老金一部分和社會平 均工資掛鉤(2010年,北京市人均養老金合計每年2.5萬元),另一部分和個人繳費掛鉤,其退休金跟700萬的天價年薪相比,少到完全可以忽略。

  任志強退休後應該不只靠養老金賬戶過日子,但絕大多數的中等收入人群,養老金還是退休後最重要的收入。中等收入家庭收入越高,繳納的保險就越 多,但一大現實情況是:目前的養老制度規定必須繳納滿15年才能開始享受養老保險,城市流動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無法確定到時是否能真正享受到全額養老金。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副教授李建新認為,即便這樣,現在的養老情形還是樂觀的,因為家與國都有相對充裕的「養老資源」可利用,真正的嚴峻形勢是10年之後。

  2020年以後,龐大的60年代出生人口開始步入退休之年,屆時退休人口平均每年淨增1000萬以上並持續10餘年(2022年至2033 年);勞動力人口反而以平均每年600萬(甚至更多)的速度持續遞減。這種人口結構極其不平衡的疊加變化將會給我國不夠強盛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相當不完善的 養老金保障、醫療保障、養老服務等帶來前所未有的全面衝擊。有人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據,算出到2025年城市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6萬億元。

  怎麼算都不夠的養老保險賬戶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教授告訴記者,當前我國養老金制度最大的問題就是碎片化。

  從基本的大類上,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分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兩大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又分為「企業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 單位退休制度」兩種,所以,目前的養老保障模式共計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企業職工、農民工四種。這些模式費用來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獨立,缺乏銜 接。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目前覆蓋人群最廣的一類,由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企業繳費一般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費比例為8%,最終領取的 養老金又需要與當地社會工資水平和生活水平掛鉤。

  你的養老賬戶有多少錢?

  駱女士今年50歲,企業員工,一直在廣東省工作。以8000元為繳費基數,個人每月繳養老保險640元(8000*8%),如果按現在政策退休,以工齡20年計算,駱女士退休後可以領多少錢呢?答案是工資的25%。

  去年年底廣東省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是3600元,那麼駱女士的基礎養老金部分=3600×20%,即720元。而個人賬戶養老 金=640×12(月)×20(年工齡)除以150(註:女性固定為150個月),即1024元。因此,駱女士的退休工資只有1744元。只有25%的替 代率(養老替代率=退休後月收入÷退休前的月收入,養老替代率越高,表明退休後可享有的生活品質越高)。據世行的標準70%還有很大距離。

  如果一個30歲的人想要預測按現行的養老制度,20年後自己退休能拿多少養老金,那會發現這完全是徒勞的,因為很多數據(如「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根本無法確定。

  有多少錢才夠養老?

  中等收入階層養老到底要準備多少錢?取決於你怎樣定義生活。例如,渣打銀行對中國177位精英人群的調查表明,平均需要掙得370萬美元(約2400萬元人民幣)方可富足退休。

  國際上常用的計算方法是:

  所需養老金=退休後每月基本消費×估計退休後生活年數×12

  退休後每月基本消費=現在每月消費×(1+每年物價上漲率)的N次方

  N=退休年齡-現在年齡

  舉例說,如果A的年齡是25歲,30年後退休,估計退休後再生活25年。假設現在每月基本消費3000元,每年物價上漲率5%,年利率3%。退 休後的每月基本消費為:3000×4.322=12966元,退休後再生活25年所需養老金總額為:12966×12×25=3889800元。(備 註:4.322是根據30年來累計物價上漲率計算得出,即1.05的30次方。)

  388.98萬的養老金,你攢夠了嗎?

  你只有五百分之一的機會過的更好

  稅收、房子、消費、養老正在一口一口吞掉我們貌似可觀的收入——如上文所述,對中等收入家庭的影響來得更猛。顯然不止這些,日本社會學者三浦展 的觀點殘酷而直接,在對家裡有就讀小學二年級到六年級孩童的1443位日本母親的調查中,他發現,成績優秀的孩童是在下列條件下產生的:

  父親的收入較高;

  母親婚前收入較高;

  父親、母親、祖父的學歷較高;

  以及與收入不直接相關的因素:

  母親喜歡做菜;

  父親週六、週日休息。(考慮到日本國情,女性婚後主要依賴丈夫工作並一心照顧家庭)

  如果父親賺得不夠多,母親還需要兼職補貼家用,孩子可能會因為成績不佳無法獲得更好的工作——這是跨越幾代的階層墜拖,除了社會對當代中等收入 家庭施壓,下一代極有可能以另一種方式「遺傳」了生活的壓力而跌入三浦展描述的「下流化的社會」中。擠入0.2%的高淨值家庭的幾率只有五百分之一,但跌 入「下流」階層的概率高達79.8%,這是概率論的入門課,我們能做點什麼?

  很遺憾,我們的確沒有一家AMERICA MOVIL (墨西哥美洲電信公司),它去年吐出了205億美元的財富——能讓我們像今年福布斯第一名富豪卡洛斯-斯利姆-赫魯(Carlos Slim Helu)那樣從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或者,每天花10個小時鑽研巴哈伊教。如果我們不能像赫魯這樣以62%的速度享受財富增長,20%也行不是?

  金老師跟我們一樣,沒有一家墨西哥電信、也沒有一個首富爸爸,走在人群裡不太起眼,但她的資產的確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拿著一年不超過10 萬的年薪,給外國研究生講講中文和歷史,在大學任教的金老師跟她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們比起來,早就過了靠工資過活的狀態,「我現在有點像提前退休」,金老師 很滿意現在僅僅是為了興趣工作的狀態,「我投資,各種投資,收益率早就超過工資,一點也不累,還很有成就感。」雖然金老師給自己訂的投資年回報率是 25%,但事實上,她的資產在過去6年翻了三倍。這位已過了而立之年的普通老師正在被各傢俬人銀行客戶經理追逐,「我比他們更在行」,剛從印度旅行回國的 金老師堅持她身體力行的投資實踐比那些銀行裡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更精到,她說:「她們每天在推薦理財產品,但其實自己都不知道投資的含義,錢動起來是很快 的。」

  錢動起來有多快?

  2007年8月,金老師託人找到陽光私募武當資產管理公司的掌門人田榮華,在北京西苑賓館裡,田榮華只說了一句話,別人短期賺100%我不管, 我能持續地每年賺20%就可以了。金老師當即投資田旗下的陽光私募基金,一語成讖,過去三年,陽光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恰好是20.84%。如果投資最低 門檻100萬元,金老師每年抽回盈利——20萬元,就能滿足家庭開銷。更精彩的一筆來自於華夏大盤,金老師在2006年淨值最高的幾隻基金裡,挑中了基金 經理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短短2年的工夫翻了近5倍,可以想見,每年平均收益率為50.92%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麼?

  工資可能是大多數中等收入家庭的最大來源,從講師到副教授的職稱變化可能讓工資上漲35%,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對亞洲地區工資變動情況的跟蹤統計,2006年到2009年,中國實際工資平均增速為7%,不妨試試讓投資給你發工資。

  也許我們沒法找到華夏大盤精選混合型基金3年總回報率80.94%,或者金中和西鼎(陽光私募)95.85%這樣高收益的投資工具,但至少找到 能夠抵抗通脹的投資工具。按照「72定律」,假定年通脹率為4%,18年就能使得資產減半,同理,如果年收益率6%,12年資產就能翻一倍,為了使資產在 一定時期內儘可能增值更多,只有兩個辦法:增加本金或者提高收益率。

  有人做了一個函數,財富增值w=f(本金p、收益率i、時間n),提高其中三個變量的任一個就可以讓財富與收入無關的增長,無論對於金融投資和 非金融投資同樣適用。財富的數額與三個因素成正相關,投資者不斷地增加投入本金,持續獲得比較穩定的收益,經歷足夠的時間,一定可以積累可觀的財富。以投 入100萬元為例,如果年化收益率為12%,10年後本利和312萬元,20年後本利和965萬元;如果年化收益率達到20%,10年後本利和619萬 元,20年後本利和3833萬元;這樣一筆財富產生的收益足以支付生活開支,可以稱為財務自由了。

  按照金老師年投資回報為25%,起初投入為100萬元,在10年後投資為931.32萬元。也就不奇怪這位普普通通沒有額外收入的大學老師投資僅僅6年就近千萬元資產。

  在投資分為金融投資和非金融投資。非金融投資包括字畫、郵品、收藏品等,也需要投資者有足夠的專業知識。金融投資相對而言更大眾化一些,不過金融投資品種繁多,風險收益特徵迥異,一定要謹慎選擇。不具備金融專業知識不等於放棄投資。

  這個過程中,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素,作為投資者,需要多一些耐心。暴利固然好,長期合理收益率的複利積累一樣可以實現財務自由,而且更可行一些。

  「聽長江三角洲或者珠江三角洲的朋友說,日韓企業很早就去印度開辦分公司了」,金老師對軟件的信心來自於班加羅爾的繁華:「在那裡我看到了軟件外包的價值,所以回國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買了一隻股票,用友軟件(20.22)持有一年超過30%收益。」2010年8月買進海通集團(51.44)(600537),因為成交量和趨勢上揚一直都沒有太大變化,估計還能再漲,到60元就可以賣了,「只要坐上這個飛機就不著急了」。」金老師很有信心,像她以前投資的奶牛銀行和看好的騰訊(HK.00700)和如新(NYSE : NUS)一樣,她相信自己的判斷。

  簡單的投資普適於多數人,前文提到,0.2%百萬美元俱樂部的成員大多是企業家——擁有自己的企業更像投機成功,李彥宏的經歷是個絕佳示範,從 Infoseek資深工程師到中國內地首富,沒有哪一項簡單投資能追平這個當時僅僅31歲的中等收入階層年輕人未來12年的財富增長。

  除此之外,企業所有者有先天的優勢,從照章納稅的角度,我們稱之為「稅負被稀釋」——對於一個靠工資收入的中等收入階層來說,他的資產狀況是薪 金收入在到手前就已經扣除了稅收部分,而剩下的錢應付日常開支;但對於一個企業所有者來說,公司運營的成本和支出項全部消耗掉之後利潤的部分才需要支付稅 收(而且對公司利潤的稅收上限比個人所得稅的上限要低),而這些公司內部的成本和支出項就有很多文章可做。而從合理避稅的角度,可用的方法就更多了。

  關於工資(打工收入)與利潤(當老闆的收入)的論述,戴志康有精闢見解,這位80後的成功創業者現在已經身價過億。「大學畢業的時候,有家企業 給出30萬的年薪,我當時的參照標準就是我爸,他加上科研項目,年薪才10萬,這麼高的薪水的確很誘惑,之後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戴志康說:「企業之所以僱 用你,就是因為你能夠給它創造出遠遠多於這個價錢的價值,它不可能水平進出,不賺錢。那麼我有能力創造出多於這個年薪的價值,只是低估了自己,為什麼不自 己創業呢?」

  如企業戰略專家宋新宇所言,100個創業者中大概一個能成功。並非誰都能像戴志康,變成100人中的那一個。創業或者投資,這只是《錢經》給中等收入家庭的兩條參考建議,投資、創業都有風險,但如果你什麼都不做,風險更大。

  他們選擇移民

  現階段,社會面臨很多問題:教育、分配、稅收、醫療、養老等。很多問題是身處這個社會的人沒法避免的。人均GDP3000美元彷彿是一個筐,什 麼社會問題都可以往裡裝。人說當你沒有辦法改變的時候,你可以選擇離開。那麼離開這個筐,選擇到一個已度過此階段、一個「社會更穩定、分工更明確」的國家 去,算不算中等收入人群解決自身問題的一個捷徑?

  Out of box,20世紀早期的英國數學家亨利•恩斯特。杜德耐曾經解答過一個著名數學謎題。題目要求用四條直線連接平面上三乘三分佈的九個點,要求一筆連成,也 就是在畫線的時候筆不能離開紙面。解決這個數學問題的關鍵在於要克服傳統的在三乘三邊界內畫點的思想,如果將線連接到邊界之外,那麼問題可以迎刃而解,這 樣就產生了「Out of box」這個詞。在節奏變化飛速的社會,每個人都在尋找「Out of box」的思維方式。

  移民是當前社會一大熱門。尤其是對中等收入人群,不僅很多人談論,而且很多在付諸實際。不像富裕人士一水的選擇投資移民,中等收入人群採取的移 民方式有很多,技術移民、商業移民(投資者、企業家和自由職業者)、婚姻、投靠親屬、孩子公民……正如華裔加拿大人、華為前工程師Tony所說的:我選擇 移民,不是因為我加拿大經濟如何強大,而那裡是誘人的人文環境、教育、醫療、養老條件,是整個社會的那種氣氛讓我心儀不已。

  Jonathan在1985年、自己十幾歲就隨父母移民到美國。Jonathan出生在天津,用他的話說是一個民主、平等氛圍很濃的家庭。雖然 家庭富庶,生活無憂,但是他們仍舊覺得有一些問題是大環境使然,自己無力改變的。而他的父母選擇移民的初衷,卻是他的教育和職業發展。他們不滿意於國內的 教育環境,20世紀80年代,正是10年特殊時期之後,法律、心理學、外語、電子電氣、計算機技術、甚至是醫學的許多科目在師資數量和質量上都存在不足, 而且1980年高考錄取率只有8%,不及2010年高考錄取率(68.7%)的零頭。

  教育依舊是今天很多人選擇移民的一個重要方面,只不過這個情況現在已經逐步變成對教學制度、教育質量的擔心了。

  當時出國唸書不像現在這樣普遍,Jonathan的父母還是千方百計地尋找其他途徑讓他接受最優秀的教育。美國有世界上公認最好的高等教育系 統,政府重視教育、學科設立完善、科研水平領先、甚至是中國還未經歷的技術商業化運作等等都滿足了他們對於高等教育的理想和希望,這些正是他們選擇美國作 為目的地的最重要的原因。

  對於移民的時間,Jonathan比較推崇在語言和思維方式未完全定型之前移民,也即在念大學本科之前。現在很多人是要念研究生了才出的國,這 樣就很難融入那個大環境。而對在國內受完大學教育才出國的人,Jonathan說首先一定要盡力去申請名校。其次,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喜歡什麼、想做什麼就 讀什麼,而不應該是什麼簡單、什麼容易就選擇讀什麼。管理、文學等方面的課程因為對語言的要求程度高,申請難度較大,相對而言,理工科對語言要求較少,而 且也是中國學生的傳統強項,所以很多學生都奔著這些科目去了。對於工作以後想移民的人,Jonathan覺得他們很難迴避掉充當第一代移民的那些成本。

  持有美國身份在十幾二十年前,能帶來很大程度的便利(convenient),但更重要的是驕傲(pride)。如今,驕傲的程度大減,但是其 便利程度依舊很吸引人,持有美國身份,全球範圍遊走,除去少數國家,都無須簽證。而且,西方價值觀在世界範圍得到更多認可,也有助於很多問題的化解。而 且,由於掌握語言、知曉美國式的工作方式,在美國企業全球擴張和美國式企業管理備受推崇的大環境下,很有優勢。(《錢經》雜誌)

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股神投資標準

  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趙曙明:我們這裡有19位來自中國南京大學的EMBA學生,我的問題是您在「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投資的標準是什麼?

  巴菲特:很高興和你們見面。在小的新興國家體,投資機會比較難以把握,因為伯克希爾現在是2000億美金的市值,不可能在一些國家做500萬或 者800萬美元的投資項目。中國情況就不同了。我們在中國的投資標準和在全球其他地方的標準是一致的。我們尋找這樣的投資機會,首先,我們應該能夠理解這 個生意,也就是說我能夠對於這個生意5年、10年、20年後的經濟前景做出評估,並且這個評估有相當水平的確定性,雖然不需要100%確定。

  我能夠評估內布加斯加家具城的生意,在這個生意周圍有一條護城河,就是它比任何其他人賣的東西都便宜一些,如果我看到護城河在加寬,我可以看到5-10年後公司還是能夠保持這個競爭優勢,這就能滿足第一條。

  第二個條件,就是要能找到有能力且可以信任的管理層,因為我不會運營這些公司,比如經營家具銷售業務,而且我們總部也沒太多人。我必須要在買到一個生意的同時買到一個管理團隊。

  第三個條件,我需要一個和我能看到的未來經濟前景相比,合乎道理的價格。差不多就是這些了。我把好的生意看成一個強大的經濟城堡。在經濟社會 中,自然法則就是有很多人希望奪取這個城堡。如果你是可口可樂,你會發現一直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人希望推出各種產品,來打敗可口可樂。要保護好這個經濟城 堡,我需要非常好的騎士來一直警惕守護著它,我不能要那些昏昏欲睡的人來做守護者。我還需要把護城河不斷加寬,每天這個護城河是加寬還是變小,你看不到, 就像一個城市是變大還是逐漸消亡。公司的每一個行為,不管大小,不是在加強就是在削弱這條護城河。

  我們在中國尋找的項目也非常類似。我講一下投資中石油(12.11)的案例,大約8年以前,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在辦公室閱讀它的年報,報告是英文的,寫得非常好。我讀了報告,和自己說,這個公司應該價值1000億美元左 右,然後我看了一下公司的股票交易市值。我一般是先看報告,形成對於公司價值的判斷,然後再看公司的價格,否則先看公司的價格會潛意識地影響對於公司價值 的判斷。如果不受到公開市場報價的影響,我能更好地對公司進行估值。中石油總體市值為350億美元左右。這就像我能用350億美金價格買到1000億美元 價值的東西,雖然我不能買到控制權,但是我喜歡這個投資。我沒有辦法以這個價格購買美孚或者殼牌這樣的公司。

  有趣的是,我幾乎能以差不多的條件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尤科斯,這也是很大的一個石油公司。我思考後決定,購買中國公司會比購買俄羅斯公司要妥 善得多。我不知道這兩個公司的管理層如何,也不知道這兩個公司的石油儲備各有多少,真正的差別是一個公司是在中國銷售石油,另一個在俄羅斯銷售石油。我對 於中國要感覺好得多,所以我決定購買中石油。

  最終曾經在一個時點,中石油的市值迅速增長到了接近1萬億美元的高度,雖然我並沒有持有並分享到全部的漲幅。中石油交易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公 司在年報中寫,他們將把利潤的45%拿出來進行分紅。在其他大的石油公司中,沒有任何一個曾經這麼寫過。但這非常重要,我幾乎不記得有美國的那家公司曾經 這麼書面做出過這樣的承諾。中石油信守了承諾。

  巴菲特解讀伯克希爾「護城河」

  南京大學商學院EMBA張峰:究竟什麼是伯克希爾的護城河,是什麼在阻止其他的投資人以及工業控股公司來複製你的成功?另外除了保險產業之外,您看到有哪些行業也能夠提供長期的低成本資金來源?

  巴菲特:在我們的汽車保險公司例如GEICO,我們的護城河在於低成本的核心產品。在美國,人們必須購買汽車保險。我們在賣大家都不想買但是大 家必須買的產品。他們不想保險,他們是想開車,但是不買保險,就沒法開車。這其實是一個很貴的產品,每年每人要平均支付1400美元。因為他們並不是真的 要買這個產品,所以他們想買最便宜的,能保護車的產品。我們的商業模式從公司創立就是低成本模式,當然還有其他不錯的商業模式,但是我們的模式讓我們能夠 接觸到大多數的客戶,而且基礎已經非常鞏固了。

  我們有很多種類的生意,也有不同類型的護城河。

  美國西部只有兩條大的鐵路,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只有兩條大的鐵路,沒有人還會再去建新的大型鐵路了,現在可能還會建高速的客運鐵路,但是運貨的 鐵路沒有了。我們支付了430億美元來購買伯靈頓鐵路公司,聯邦政府和加州也在討論建一條800英里的高速客運鐵路,大約也要花430億美元。我們有 22,000英里軌道,6000個火車頭,還有35座橋。沒有人能夠出得起錢來重建這些鐵路。假設在平地是每英里250萬美元的建設成本,在階梯地形則是 每英里5百萬美元的建設成本,估算的總造價遠遠超過430億美元(假設按照每英里3百萬美元計算,也要投資660億美元)。

  我們主要和聯合太平洋鐵 路運營公司以及卡車競爭。我們的競爭優勢很強,因為和卡車比,鐵路運越重的東西距離越遠,越有優勢。我們的優勢也越來越明顯,因為我們可以用1加侖柴油運 1噸的貨物到5英里的距離。卡車做同樣的工作,需要耗3倍的油。油價上升對於我們更加有利。高速公路擁堵也對於鐵路有好處。

  我們和聯合太平洋的收費比卡車的收費貴。有時候,卡車會更快送達,所以這對我們的競爭優勢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我們的護城河還是很強大的。

  我們在不同生意有不同程度的護城河,你可能還要問在母公司這一層的護城河是什麼?我們有一個非集權子公司獨立運營的結構,一個其他大部份產業公 司都不能提供的運營環境。有些企業家想出售生意,但是還想繼續負責運營,所以他不想任何人幹涉他的運營,但是他希望有一個總部來負責所有的財務,法律和公 共關係。但是他們不希望總部有個人告訴他說,下一週應該銷售什麼商品。我們基本上在這個領域是獨一無二的企業,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我們這個做法,但我們 是唯一以這個模式運營的企業,所以我們有單個的護城河,也有總體的護城河,我們的工作就是每天不斷地把這個護城河加寬。因為每天護城河不是在變寬就是在變 窄。我也有一些生意,護城河在變窄,或者根本就沒有護城河,這時我告訴管理人員要把鱷魚和鯊魚都扔到護城河中,好在這種情況並不是很多。(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