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新能源市場搶了市場輸了未來

  《瞭望》文章:新能源市場再現「中國苦力」

  中國新能源企業謹防透支性發展,重走「賣苦力」的出口老路,「搶了市場、輸了未來」  

  「出口售價不到1100美元的電動自行車,進口的鋰電池成本就佔了1000美元。」一位新能源企業負責人面對《瞭望》新聞週刊,感慨萬千地說,表面上看起來是科技主導的新興產業,骨子裡走的還是勞動密集、低價競爭的「賣苦力」老路。

  本刊記者在剛剛結束的第108屆廣交會上瞭解到,目前我國各地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電動車、太陽能光伏、新能源照明等產品充斥展館。然而外表的 輝煌卻難掩深層的隱憂:不少企業因缺乏核心技術、沒有品牌意識等原因,產品同質化嚴重,很快就陷入了低水平重複建設、盲目開打「價格戰」的惡性競爭之中。

  以光伏產業為例,呈現「一高一低」、「兩端在外」的現象。太陽能電池產量高,安裝量卻很低。在太陽能電池第一生產國的中國,安裝量不及生產量的 一成;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大多都要出口,同時原料主要也來自進口。如何防止新興產業「搶了市場、輸了未來」,正在成為當前有關部門應及時調控的熱點問 題。

  無「心」的高科技產品

  本屆廣交會上,以電動車、LED、太陽能光伏面板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無疑是最風光的產業。對此,中國機電商會和五礦化工商會有關負責人向《瞭 望》新聞週刊介紹說,除了少數新創建企業外,大批傳統製造企業向新能源產業轉型,是造成我國新能源產業「爆炸式」增長的重要原因。

  國際市場需求的快速增加也是推動太陽能產業蓬勃發展的原因。浙江巨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內銷售總經理付亮告訴本刊記者,2009年初,巨力集 團才組建了巨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當前主要從事太陽能組件及項目出口業務,公司的目標是到2015年銷售額超過百億元。這兩年業務發展良好,組件供不應 求,如今銷售額已達到20多億元,按目前的速度,不到2015年就能完成超過百億的目標。

  然而,來自市場一線的情況顯示,由於入行門檻低、缺乏核心技術,我國新能源行業已經明顯呈現出低水平重複建設、依靠開打「價格戰」拼出口的惡性競爭態勢。

  在廣交會展館內,濟南輕騎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心誠向本刊記者指著企業最新推出的幾款電動車說,售價不到1100美元,其中進口的鋰電池成本就佔了1000美元左右,「連骨頭縫裡(油水)都抽乾了」。

  在他看來,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企業沒有掌握鋰電池的核心技術、產品設計能力差,「很多都是盲目衝進這個市場,互相拚價格,結果去年還能賣1200美元的產品,今年初就降到了900美元,現在又有人喊700美元,刨去電池等成本,基本上就是賠本賺吆喝。」

  電動車的尷尬局面,在新能源產業的其他領域也普遍存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泉州金太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銷售總裁高慶生說,以光伏 面板為例,由於惡性競爭和成本上升,低端產品現在已經基本是在成本線上掙扎,高端產品也僅能最多維持10%的利潤。從事新能源燈具製造十多年的珠海多明麗新能源有限公司經理吳歡說,現在企業利潤不到10%,主要原因就是同質化的產品競爭太過激烈

  「更嚴重的是,低層次的競爭、模仿和複製,又使行業處於停滯狀態,生產設計能力進步乏力。很多企業才轉型踏進這個行當,又發現這個行業並非如想像的那樣,開始考慮轉型做別的。」吳歡對本刊記者強調道。

  受訪的浙江寶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林福增一針見血地指出,新能源產業本來是一個資本和技術「雙密集」的行業,結果很多中國企業只花了大本錢建生產線,卻缺乏掌握核心技術的能力與人才,進而導致產業發展危機四伏。

  歐美市場「依賴症」

  來自這屆廣交會的情況顯示,我國企業積極投身新能源產業,一方面由於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導,另一方面則是受歐美等發達國家通過政府補貼形成的市 場效應影響。然而,在國內市場缺乏充分發育的情況下,隨著歐美等國對中國相關產業貿易摩擦舉措迅速增多,如何避免高度依賴這些國家市場的我國企業受到重 創,值得關注。

  高慶生表示,目前新能源產業大部分都是外向型企業。一方面,由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民眾節能意識和政府補貼政策,消費者更樂意購買節能產品;另一 方面,雖然未來國內的市場潛力很大,但因節能產品價格比普通產品價格要高出不少,消費者多偏向於選擇便宜的傳統產品,國內市場開發仍有待時日。

  以電動車為例,曹心誠說,國內市場上的電動車主要使用鉛酸電池,污染大,回收難,而使用鋰電池的新能源電動車雖然更環保,但價格動輒近千美元, 在國內基本沒有市場,只能出口到歐美市場,因為這些市場的政府給予高額補貼,「明年聽說歐盟要削減相關補貼,那我們這個產業發展就會受到很大衝擊。」

  付亮告訴本刊記者,太陽能光伏面板國內市場發展並不是太好,因此很多企業轉而向出口發展,「現在國內組件廠95%是做出口的,國外市場如果發生變化,國內廠家要死一大片。」

  企業的這種擔憂正可能逐步變成現實。江蘇雅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片區經理屈騰飛憂心忡忡地向本刊記者分析說,「由於缺乏國家標準,國內企業都是按照歐洲標準或者模仿台灣技術規範搞起了生產,受其他國家市場制約非常明顯,也『綁架』了我國自己的技術標準設定空間,長遠看來,隱患不小。」

  一些企業反映,2009年以來,受經濟復甦不景氣和國內就業等因素影響,部分國家為保護國內市場,已經開始排斥中國的新能源產品。付亮說,目前一些國家已經開始針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案件。林福增補充道,國際金融危機後,歐美對新能源的需求和政策都在發生變化,美國10月底針對我國清潔能 源搞301調查就是一個例證,「在各種因素疊加下,不排除美國有不願意讓中國搶佔新能源產業制高點的考慮。」

  深陷價值鏈低端

  以光伏產業為例,一位企業老總為本刊記者介紹了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尷尬境地。

  中國發展迅速,但並未處於價值鏈的高端,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潛在風險顯性化。近年,中國的光伏產業往往受制於上游的硅材料,產業鏈各環節出現設備空置現象。同時由於價格上漲、上游廠商控制力量較強,往往會使得其成本超過整個組件的50%。

  多晶硅材料基本掌握在發達國家的十多家廠商手中。由於多晶硅一直存在供需缺口,高端材料的價格保持高位,項目投資巨大,促使各地許多企業投入到 多晶硅生產當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7年底,我國在建和籌建的多晶硅生產線的產能達到116720噸,投資超過1000億。

  按照目前中國10噸/MWp計算,這些單晶硅對應的太陽能電池量在11GMWp左右。但中國在多晶硅技術方面仍然處於低端,工藝落後,能耗比高於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存在一定的污染,競爭技術發展較快,國內光伏市場處於啟動狀態,這些都潛伏了風險。

  從2006年國際價值鏈的成本分佈來看,電池工藝、系統安裝和組件封裝是增加值比較高的環節。但是組件封裝技術和設備相對簡單,投入少、啟動 快、風險小,同時是勞動密集型環節,利潤率有限,它未來的空間必然被壓縮,很難成為價值鏈的戰略環節,但這契合了中國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的優勢,故而吸引 了中國大批廠商進入,大大壓低了中國此環節的利潤。從2007年產業鏈整體看,中國企業正是集中於電池/組件和硅錠/硅片環節,銷售收入佔整個光伏產業 90%以上。

  當然,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還是取得了巨大成績,2006-2007年,陸續共有10家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上市。技術水平與國際相當,但仍停留在引進、消化、吸收層面,自主研發能力較弱。

  系統集成方面,國內市場廠商眾多,位居前列的仍然是國外廠商,中國的技術不遜色於國外,我國絕大部分獨立光伏系統及100~150KW的並網系統控制器/逆變器基本已實現國內自行研發和製造。

  由此可見,目前我國大多數廠商並未掌握價值鏈的高端,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中國這種價值鏈低端的產業位置,由於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潛在的風險變成 現實。多晶硅價格由於週期的影響,出現下挫,使得很多企業遭受了庫存跌價的巨額損失,以及融資難的困境。同時,最受週期變動影響的肯定是那些非戰略環節。 據統計,2008年四季度至今,中國已經有350家左右的組件企業倒閉,目前只剩下50家左右。

  防範「透支性」發展

  缺乏核心技術、盲目依賴市場——針對這兩大弊端,多位受訪的企業負責人認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當前態勢紅火,表明現有扶持政策總體正確,但應加以完善,特別是在標準制定、行業秩序整頓等方面加強宏觀調控,避免在新能源產業上遭遇「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首先,應當加快完善新能源產業各項標準和政策扶持導向,使得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有效對接,避免受制於人。曹心誠說,以電動車為例,國家並沒有明 確的標準,相關配套車系魚龍混雜,有關部門應盡快在借鑑歐美發達國家經驗基礎上,出台符合我國實際需求的標準,讓企業發展有路可循。

  其次,要通過規劃避免新一輪低水平重複建設,引導現有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林福增說,現有情況表明我國太陽能光伏面板等新能源產業普遍存在產能過 剩現象,未來如果再進行一輪項目「重複上馬」,後果將十分嚴重。因此,國家應當在市場准入、扶持政策等方面提高門檻,讓有技術、有能力、有品牌的企業加 入,才能保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再有,完善產業鏈條、加強行業自律。屈騰飛說,國家應當加強行業協會和商會引導作用,讓新能源產業儘早脫離當前的惡性「價格戰」局面,「價格戰是因為現在電動車產品嚴重同質化。應對這種情況,國家應讓企業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設計,有自己的特點」。

  郭振鵬坦言,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說,一個產業的發展,不僅受到核心組件的生產水平限制,整體成品還受各個組件上游材料、下游配件等因素限制,有關部門應鼓勵現有的企業向上下游鏈條延伸,避免淪為全球「加工廠」、重走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舊路。(瞭望)

社科院稱7年後勞動人口負增長 工資將上升

  「現在剛招進來的普工,月薪已經達到1500元。工資上漲的趨勢還在繼續。」中國拉鏈協會秘書長王智吾告訴記者,隨著拉鏈行業用工成本越來越高,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逐步進行技術改造,減少用工。

  在近期舉行的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研究報告認為,預計在2017、2018年,中國總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出現負增長。受此影響,中國的勞動力供求關係將進一步逆轉,普通勞動者尤其是農民工的工資將進入快速上升的階段。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於11月13日在北京發佈了2010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調查結果,「認為目前的人工成本比2009年末上升」的企業經營者佔 94.2%,「認為下降」的僅佔0.4%;前者比後者多93.8個百分點,這一比例明顯高於2009年。其中,東部地區企業和中小企業人工成本上升較為顯 著。

  可轉移農民工變少

  根據中國數次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發現,在2000年時,中國勞動年齡段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最高。自此之後,中國老年人加小孩佔總人口的比例開始下降,老年人口比重正大幅提高。

  從不同階層來分析,幹部、管理者,以及企業主,專業技術人員,在整個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變化不大,但是農民工卻出現巨大的分化:第一代農民工變成老年人,而新一代的農民工的加入使群體結構更加年輕化。

  數據顯示,在1938年到1956年出生的人口中,農民佔比達到57%,工人佔比只有25%。而在1977年到1997年出生的人口中,工人佔比增加了一倍多,達到55%,而農民佔比則減少到25%。越是年輕人,種地的越來越少,進城做工的越來越多。

  這也意味著,農村未來可轉移出來的農民工將越來越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劍閣等人曾對中國3000多個村莊進行調研,發現目前已有2.3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約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7.9%,而剩下僅佔5.1%的2481萬剩餘勞動力,則基本上是難以轉移出來的老弱病殘。

  李培林認為,勞動年齡總人口在「十三五」期間將開始下降,加上農村人口老年化,未來轉移出來的勞動人口會越來越少,這將使「招工難」問題更加突出。

  「『招工難』將從間接性出現,變為常規性現象。」李培林說。

  如何應對「劉易斯拐點」

  中國社科院人口所所長蔡昉判斷,隨著中國的整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逆轉,工資將出現比較快的增長。

  在勞動力供給充裕的情況下,勞動力的價格即工資往往受制於用人企業的意願。但隨著勞動力供給量快速下降,工資將因工人「用腳投票」和談判實力的增長而出現上升。

  數據顯示,2003至2009年間,農民工工資以年均10.2%的速度上漲。今年以來,農民工工資增速更是超過18%。李培林說,目前農民工的月平均工資已接近大學生初職的工資水平。

  儘管工資上漲,但同樣快速上漲的城市生活成本依然威脅著農民工的城市化生存。此外,社保、醫療、子女教育等城鄉分割的制度壁壘更阻礙著人口的城市化進程。

  數據顯示,目前農民工失業保險覆蓋比例僅為3.7%,而城鎮居民比例為40%以上;農民工的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養老保險覆蓋率 分別僅為13.1%、24.1%、2%、9.8%,而城市居民上述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52.7%、47.9%、34.9%、57%。同樣生活在一座城市, 但農民工群體並未享受到市民待遇。

  在破除城市制度壁壘之外,李培林還建議對農民工進行大規模培訓。「隨著產業結構因工資上漲而被迫升級,很多技術型的工作需要新型農民工來做,目前技術型工種普遍招不到人就是一個很大的矛盾。」

  蔡昉則建議建立完善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他舉例,日本和韓國分別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迎來「劉易斯拐點」(勞動力市場從供大於求轉為供小於求,人口紅利結束)後,兩國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來應對勞動人口下降的問題。

  日本採取建立公平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促進企業和工人共享發展,因而勞資關係總體處於和諧狀態;而韓國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採取壓制工會的做法,結果導致勞資關係持續緊張、工人經常罷工抗議。(21世紀經濟報導-定軍)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崩潰的紅木:游資瘋狂炒作的破滅樣本

  10月底的南京夫子廟古玩城,這個聞名的紅木玩家集聚區裡,大堂裡異常冷清,入眼的是「投資失誤、三折賤賣」的促銷招牌。

  「現在紅酸枝木每公斤150塊,這把椅子約40公斤,總價6000塊。」老闆告訴問詢者。厚厚的塵灰顯示這些紅木家具很久無人問津,而數年前,這裡還是人聲鼎沸,上百萬的金絲楠木大床,幾乎都不還價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採訪的瘋狂案例是,一個做鐵礦石生意的老闆買了500多萬元的紅木家具。沒有玩過紅木的外行理由直接又簡單,「保值啊!沒聽說過啊,紅木家具每年升值20%,這兩年都是翻幾番地漲。」

  「現在的價格已經跌回到10年前,資源性的產品都在漲價,紅木家具的高台跳水,套牢了許多人,廣東、廣西、福建囤積木材的材料商,八成以上要破產。」一位在張家港從事木材進口的福建老闆對記者坦言。

  短短數年間,紅木家具從天價泡沫到暴跌縮水,導致大批炒家血本無歸。這種「瘋狂炒作」現象,使很多人不禁聯想起曾經火爆一時的君子蘭、郵票、蘭花、普洱茶……

  紅木泡沫的破滅

  2005年前,紅木家具的價格還僅僅以每年20%左右的漲幅溫和地遞增。從2005年開始,各種紅木原料都出現程度不同的價格「瘋漲」,其中小葉紫檀在短短兩年內,就從每噸15萬元暴漲到75萬元,越南黃花梨從每噸20萬元漲到120萬元。

  江蘇省外貿輕工進出口公司一位長期從事紅木生意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市場的基本規律,紅木每年增值15%~25%之間,屬於較為正常的。2005年前,基本是這麼一種溫和的上升通道。

  但在市場瘋狂的時候,保值增值的概念被瘋炒。廣東一家紅木家具商曾在北京、香港、南京等地宣傳黃花梨木的投資價值,說1公斤黃花梨木可以換40克黃金,以此徵集舊的黃花梨木料,並聲稱不管是搟麵杖還是瘸腿凳,只要是黃花梨木做的,都可以議價交換。

  蘇州高新區 一家紅木家具廠老總告訴記者,隨著價格的非理性飆升,擁有紅木家具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不僅個人投資者一擲百萬收紅木,一些金融機構、大公司,甚至政府 官員也加入其中。前兩年,一些官員來蘇州開會,會後參觀當地紅木廠成為必選內容。這些公款買起來從不在乎價格,越貴越買,越買越貴,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市場 的泡沫化程度。

  2007年開始,流入紅木家具市場的資金要比原來已經入場的資金多出上百倍,原材料價格被爆炒的同時,製造各種諸如「東南亞國家限制出口資源稀缺」、「保存年代長久增值速度最快」、「名門望族大戶人家的傳世佳品」。

  「這是最混沌最迷糊的市場,信息不對稱、不透明,什麼資源稀缺,傳世之寶,都是瞎掰的,被誇大了,市場的透明度還不如股市。」在紅木收藏界滾打多年的南京紅木經銷商周小東告訴記者。

  紅木的範圍包括紫檀木、花梨木、雞翅木、金絲楠木、酸枝木等八大類。事實上,除了金絲楠木等極少數品種外,許多品種並沒有炒家說的稀缺到快絕跡了。

  兩年前,為了弄清楚天價的紫檀木料的真實情況,中國文物學會的周默教授5次赴印度、越南,對紫檀出口量和存量進行考察。據他瞭解,南亞、東南亞地區適合紫檀等材質的生長,過幾年就要開採一批,偶爾的出口限制成了炒家們的炒作題材和拉高出貨的機會。

  「套牢」的炒家們

  不難發現,在紅木家具價格起伏的過程中,總是充斥著謠言和各種動聽的謊言。

  由於紅木家具的銷量有限,在職業炒家眼中,只要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壟斷整個供應鏈,就能製造出一夜暴富的「天價神話」。而參與的玩家們被自己製造的超級「泡沫」所陶醉。

  國內紅木最大集散地之一——福建仙遊,木材放在庫房裡幾天原地不動,就轉手了幾次,價格也翻了好幾倍,在當地製造了暴富神話。當地人有個口訣:「百萬元不算富,千萬富翁好多戶,億元富翁不少數。」

  「這個市場太瘋了,游資兇猛,泡沫吹爆掉了。」上述在張家港從事木材進口的福建老闆說。在高位接盤的人,猶如在6000點高位殺入股市。儘管自己很小心,但此次被套牢的存貨還是抹去了多年的利潤。

  「被套牢的不僅是經銷商,還有不少江浙一帶的紅木家具生產廠家。」他說。記者電話詢問與他們有業務聯繫的常州和常熟等地紅木廠家,都自顧嘆氣,不願多談。

  蘇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紅木家具廠負責人說,由於市場銷量的急劇萎縮,囤積的材料價一跌再跌,公司流動性困難,大量裁員,做了幾十年紅木家具的老工人都回家了,現在只能減價處理存貨,希望斷臂求生,應對前所未有的危機。

  對兩廣地區紅木原材料市場做過調研的江蘇銀監局局長於學軍說,紅木市場的瘋狂與這些年炒普洱茶、茅台酒、和田玉到農產品的輪番炒作本質上是一致的,是一種貨幣現象,說明市場充斥熱錢。由於這些小眾市場監管缺失,容易成為游資成功設置伏擊圈的地方,一夜暴富、傾家蕩產現象大量存在。

  「紅木家具從天價巔峰高台跳水的背後,是游資爆炒後撤離的惡果,也是流動性氾濫背景下中國式資產泡沫破滅的一個典型樣本。」江蘇金融業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第一財經日報-陳志龍)

謝國忠:量化寬鬆是通向地獄之路

  你印1萬億,我也印1萬億,其他人會這麼幹。大家都印1萬億後,匯率沒變化?好吧,那麼我們再來一輪吧

  全球性的貨幣戰爭爆發之前,硝煙的味道已到處瀰漫。大家的武器是量化寬鬆(QE)。如果你印1萬億,我也印1萬億。當然,其他人也會這麼幹。大家 都印1萬億後,匯率沒變化?好吧,那麼我們再來一輪吧,這就是第二輪量化寬鬆(QE2)。美國財長蓋特納這些人,如果你聽了他們的話,世界末日不遠矣。為 了保值,中國人在買黃金(1391),其他國家的富人也在買黃金。他們把黃金成噸地運回家。貨幣大幅貶值時,有了這些黃金,富人至少還能繼續當富人。

  如果你聽從美國專家、政客和政府官員的意見,那是中國自找倒霉。誠然,中國遠非完美,尤其是它的貨幣政策。但這並不是這個世界的病因。迄今,美 國才是最大的不穩定源頭,且是貨幣戰爭的發起者。這個國家的精英們製造了1929年大蕭條之後最大的金融泡沫,他們甚至不惜把當初阻止泡沫產生的法案廢 除,在泡沫破裂後,讓美國經濟一片混亂。這些人為了繼續掌權,希望找到一種快速療法。但不幸的是,根本沒有所謂的快速療法。

  美國已經將利率降到零,讓財政赤字達到GDP的10%,這是一個頗具震懾力的凱恩斯式政策。但是,經歷幾個季度的強勁增長後,經濟又掉了下來, 且失業率仍停留在接近10%的高位(如果考慮隱性失業和放棄找工作的人,這個數字會更高,接近20%,達到西班牙的水平)。刺激政策已經失敗了。

  美國生病中國吃藥

  這樣的局面,我們怎麼來解釋?如果你是保羅•克魯格曼,你會說,這是因為刺激力度還不夠。不過,如果新一輪量化寬鬆啟動後,財政赤字達到GDP的20%,卻依然失敗,他還會說,是做的還不夠。你永遠不能證明克魯格曼錯了,這傢伙真是聰明。

  還有一種解釋是,經濟重上正軌需要時間。在這麼大的一次泡沫之後,沒有哪個經濟體可迅速恢復。在經歷長期且巨大的泡沫後,資源錯配程度已經很 深,資源重新配置到位需要好長一段時間。特別是,當勞動力市場發生錯配後,修正無法立即辦到。因此,當經濟處於錯配狀態時,刺激政策能憑一已之力短期提振 經濟,卻不能獲得乘數效果,讓經濟增長持續下去。

  第三種解釋是說,這全是中國的錯。是的,美國在刺激經濟期間,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快速上升,也就是說,部分經濟刺激效果轉移給了中國。但是,這是 誰的錯呢?蘋果將全部的iPhone生產都放在了中國,因為即使在中國工人工資普遍上漲之後,單機的成本也不到20美元。蘋果賺到的毛利是加工成本的30 倍,中國賺到的只是加工環節的小錢。也許蘋果只是一個極端的個案。不過,有一點是事實,中國產品出口到美國後,其零售價格是出廠價格的3倍到4倍。美國公司希望在中國生產他們產品,來滿足因刺激政策帶來的需求。

  蓋特納這樣的人也許會爭辯說,中國應該讓貨幣升值,以迫使美國公司將它們的生產轉移回美國。我想,讓人民幣升值的想法大有市場可能就是因為這個。但是,人民幣要升值到何種水平,美國公司才願意這麼幹呢?美國的工資是中國的10倍,難道要讓中國將匯率升10倍嗎?

  當然,美國所謂的專家們不會這麼看。他們會談到中國的經常性賬戶盈餘和不斷上升的高額外匯儲備,可疑的匯率操縱跡象。我不想否認,高漲的外匯儲備是中國必須處理的一個大問題。但是,這個問題與美國經濟無關。解決的方案也不是讓人民幣升值。

  人人都知道,中國的儲蓄率高達GDP的50%左右。這是一個簡單的公式,即經常性賬戶盈餘=儲蓄─投資。如果經常性賬戶有問題,要麼是儲蓄太高,要麼是投資太少。中國的投資超過GDP的40%,隨便哪個分析人士也能看出,中國的投資比例太高。那麼,是中國人民太節儉了嗎?中國的家庭收入不到 GDP的40%,他們怎麼能攢這麼多錢?

  老百姓總是被擠壓、被衝擊、被踢打

  問題在於中國的政治型經濟。政府部門通過稅、費、壟斷性行業及高土地價格,積累了大量財富。房地產銷售佔到GDP的14%。如果價格正常化,比如下降一半,家庭部門將多支配超過GDP7%的財富,家庭儲蓄率大約是33%,這將刺激出5%的國內需求,經常性賬戶盈餘很快就被消化了。

  中國的教育和健康系統對於大眾來說是恐怖的,它在壓榨家庭部門方面極具創造力。教師們在過節時需要收禮物,有如此多的節日要過!醫院關注的是能 從病人身上擠出多少錢,並據此提供相應的服務。中國的老百姓每天都在被擠壓、被衝擊、被踢打。對於民眾來說,說他們有太多的錢以致於表現為經常賬戶盈餘, 簡直是一個笑話。

  中國的經常性賬戶盈餘主要來源於政治型經濟。灰色收入龐大,可能佔到GDP的10%。這些錢通常會逃離中國,但由於美元疲弱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膨脹,這些錢留在了中國,並且擁入房地產市場。除非通過反腐削減中國的灰色收入,經常性賬戶盈餘不會消失。

  經常性賬戶盈餘只是中國高額外匯儲備故事的一半。還有另一半是熱錢,海外的中國人是熱錢主要來源。中國的房地產和美元是他們最主要的兩個配置資產路徑。當美元走弱,他們就把錢傾倒給中國,特別是進入房地產市場。對沖基金和別的投機客也通過購買中國的海外資產把錢傾倒給中國。熱錢進入新興經濟體總是一個泡沫。我想不出來有什麼例外,每次都是這樣。

  其實,我想人民幣被高估了。過去10年,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呈爆炸性增長,從12萬億元上升到70萬億元。在這樣一場大增長之後,沒有貨幣能不經歷貶值。中國工業的高增長確實消化了部分增量,但更大的部分進入了高估的地產市場。一旦資產價格正常化,錢就會一瀉而出,貶值就不可能避免的了。我們將在兩年內看到這樣的景象。

  2012版世界末日

  什麼是對的,現在並不重要。現在有的只是政治花招。美國希望為自己的經濟難題找到速效藥,它的藥方是美元貶值。如果它迫使人民幣升值,那麼接下來,也會迫使日元、歐元還有別的國家貨幣升值。美國,這個佔全球經濟四分之一的經濟體,將把自己的問題扔給別人。

  但問題是,別的國家不會聽美國的。中國不可能讓自己的貨幣迅速升值,否則,將扣動熱錢外流的扳機,中國的地產市場和銀行系統將全面崩潰。中國正處於一個兩難境地。一方面,它正加緊調控,試圖讓房地產市場軟著陸,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預期又使熱錢不肯離去。兩方面作用下,也許會出現一個多年的漸進式的調整,讓銀行系統有時間提升資本充足率。

  日本經濟也做不到讓日元大幅升值。在德國,甚至美國面前,日本的工業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多年來,它一直沒有一款產品打動整個世界。德國和美國的汽車工業已經超越日本。因此,很難看到日元會大幅升值。日本央行很容易屈服於政治壓力,在這方面的記錄不好。如果讓日元升值摧毀豐田、本田等公司,很難想像日本央行能保持它的獨立性。因此,它也將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壓住日元。

  歐元正在自動飆升。歐洲央行的語氣依然像德意志銀行那樣強硬。不過,只要新一輪主權債務危機發生,它的口氣馬上會軟下來。當歐元高企,一些經濟體,當然不是德國或法國,將發生債務危機。這樣,歐元也將跳入這個寬鬆貨幣的池子。

  想都不用想,英國將擁抱量化寬鬆政策。英國就像一個擴大版的香港,只剩下炒股和房地產。當泡沫破裂,它沒有太多可以做的,讓貨幣貶值似乎是惟一的出路。

  韓國很小但總是試圖加入大聯盟。它在汽車、電子和石油化工方面很強大。它的政府在監控匯率方面根本不用別人去勸。目前,它正在「調查」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上有沒有什麼不受歡迎的行為。

  溫和的巴西也在抗拒。過去十年,它允許市場將它的貨幣價值翻倍,巴西人民因而享受了低通脹率。但它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太低了,放在「金磚四國」裡有些名不副實。

  看起來沒有人願意升值。主要經濟體將採取一些行動,控制住它們的幣值,這樣美國的貨幣寬鬆就是一招死棋。如果貶值沒帶來出口增長,量化寬鬆僅會 導致通脹,首先會體現為石油價格上升。美國人正在房屋價格下跌和高失業率中煎熬,如果石油價格翻番,整個國家將失去穩定。到時精英們將如何應對?也許是更 多的量化寬鬆。

  世界將在2012年再次進入另一場危機!

  世界正朝著高通脹和政治不穩定方向發展。另一個全球性危機只是時間性問題。第一個信號是國債市場的全面崩潰。美聯儲通過量化寬鬆政策控制著收益曲線,但對別的投資者來說,玩這個遊戲是不理性的。他們入場的惟一原因是認為美聯儲不會讓市場垮掉。

  但是,隨著飆升的貨幣供應量和通脹,貨幣的價值將會蒸發。一旦所有的投資者都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將逃跑求生存。美聯儲沒有辦法阻止這種逃跑。如果它印出足夠的鈔票接下整個盤子,新印出的美元持有者定會將它們手中的美元轉換成其他資產。美元一樣會崩潰。

  世界將在2012年再次進入另一場危機!

  引發上一場危機的那些人依然在掌權,他們將帶我們進入另一場危機。冰島正將它的前總理送上法庭,讓他為金融危機負責。更壞的命運正等著引發下一場危機的人。中國過去在菜市口斬首大臣,或許,我們可以復興這個傳統,並在全球推廣。(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