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8日星期六

迪拜世界欠債590億美元瀕破產 沙漠神話破滅

  「瞪羚必須比獅子跑得還快, 否則就會被吃掉。獅子也必須比瞪羚跑得要快, 否則就會被餓死。不管你是瞪羚還是獅子,要比對方跑得快。」這是被譽為打造「沙漠神話」的迪拜領導人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平時所說的話。

  然而,迪拜跑得是否太快?一直引領「迪拜神話」的國有集團迪拜世界就590億美元的債務實際上宣佈「暫停償還」。

  據韓國《朝鮮日報》援引彭博社報導,繼2001年阿根廷以後,是否發生一個國家暫停償還大規模債務的情況,令人擔憂。

  迪拜財政部11月25日要求債權團到明年5月為止凍結房地產開發商Nakheel及其母公司「迪拜世界」的債務,以便進行債務重組。 Nakheel是負責開發超大型人工島度假勝地「棕櫚島」的企業,必須到下月14日前向阿拉伯的投資者償還35億美元的債務。據《紐約時報》估算,迪拜世 界的債務高達590億美元,佔迪拜債務的74%。

  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和穆迪隨即下調了迪拜國有企業的債權信用等級。標準普爾表示:「(迪拜的)債務重組可能會被視為暫停償還債務。」在倫敦金 融市場,體現迪拜債權違約風險的尺度──信用違約互換(CDS)利率暴漲。此次事態可能會對建設公司承攬海外工程項目造成負面影響,因此26日在韓國股 市,建設行業在所有行業中呈最大跌幅(3.32%)。

  過去四年多以來,迪拜以建設中東地區物流、休閒和金融樞紐為目標,推進了3000億美元規模的建設項目。在此過程中,政府與國有企業的債務像滾 雪球一樣不斷增加,估計目前債務約為8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去年9月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對迪拜造成了直接打擊。房價下跌、建設項目被取消等利空因素 接連出現,使暫停償還債務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但國際社會仍對迪拜暫停還債的可能性抱有懷疑態度。因為迪拜走過的歷程與眾不同。一直統治迪拜的馬克圖姆家族,從19世紀末開始就努力拉動海灣 地區的貿易需求,如1960年建設迪拜國際機場;1983年開通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Jevel Ali港;1985年設立Jevel Ali經濟自由區等。

  在謝赫-穆罕默德的統治下,迪拜推進了迪拜的象徵性建築──七星級酒店迪拜塔等大規模建設項目。海灣地區產油國把通過高油價盈利積累的巨額外匯投入到了迪拜。

  9.11恐怖襲擊後中東人赴歐美旅遊受到限制,迪拜便吸收休閒需求,起到了一種「解放區」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國有企業迪拜世界在港口運營、房 地產開發、旅遊休閒、經濟自由區運營、私募基金、大型折扣店、航空項目、證券交易和金融服務領域,在世界各地推進大型項目,實現了迪拜政府的野心。

  25日迪拜世界實際上宣佈暫停償還債務,震驚全世界。受此衝擊,26日歐洲大部分股市一開盤就暴跌3%。過去迪拜每次遇到困難,都從向阿聯酋七國中的「老大」阿布扎比獲得緊急資金。(中國廣播網)

印度經濟時報:阿布扎比不會坐視迪拜破產

  據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網站報導,迪拜國有企業集團迪拜世界(Dubai World)延期償債要求引發市場擔憂,但分析師認為阿布扎比不會坐視迪拜陷入債務違約的境地。

  巴黎銀行(BNP Paribas)中東風險評估經濟學家帕斯卡-德沃(Pascal Devaux)表示:「迪拜作為阿聯酋酋長國之一尚未頻臨破產,這歸功於阿布扎比的支持。」

  迪拜是阿聯酋7個酋長國之一。迪拜25日宣佈計劃「暫停償付」迪拜世界的到期債務,延期償付債務時間至少為6個月。這令全球股市震驚,迪拜及其國有企業債務總額約為800億美元,市場擔憂迪拜可能陷入債務違約境地。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上個月估計,未來3年迪拜國有企業需償還約500億美元到期債務,這些債務佔迪拜GDP的70%。

  標準普爾25日表示,迪拜世界延期償債的行為屬於違約並將迪拜世界評級下調數級。

  目前迪拜世界旗下建築公司Nakheel有35億美元伊斯蘭債券(Islamic bonds)將於12月14日到期。 不過,雖然迪拜前景看似很暗淡,但原油(76.05)資源豐富的阿布扎比可能向迪拜伸出援手。

  駐迪拜分析師易卜拉欣-凱雅特(Ibrahim Khayat)表示:「阿布扎比不會坐視迪拜陷入財務崩潰境地。」他認為阿布扎比可能設法令迪拜回歸可控狀態,「阿布扎比可能允許迪拜競爭力減退,但不會讓迪拜陷入崩潰狀態,因為那樣會殃及阿布扎比。」

  投資銀行EFG-Hermes分析師莫妮卡-馬利克(Monica Malik)認為,迪拜世界延期償債不僅僅會影響迪拜經濟,「整個阿聯酋經濟都將面臨逆境。」(新浪財經-明霞)

渣打黃國璋:預期失落導致大跌 迪拜影響有限

   渣打銀行亞洲區經濟師黃國璋認為,迪拜世界債務違約衝擊全球市場導致大跌,主要是由於市場對中東市場的高期待受到打擊,事實上迪拜負債額並不很大,而且違約潮系統性蔓延的可能性很低。

  黃國璋表示,迪拜世界負債近600億美元,全部受影響工程涉及款項約3000億美元,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而且迪拜也並非全球的發債大國。與雷曼兄弟這樣的金融機構相比,迪拜債務違約系統性蔓延的可能性並不大。

  另一方面,雖然迪拜以金融中心姿態出現,但它周圍的中東國家經濟其實大都依靠產油,目前油價正處在高位,這些國家也都相當富裕,並無跡象顯示這次事件會擴大為中東債務違約潮。

  黃國璋認為,今天市場大受衝擊,其實主要由於此前外界對這種主權投資公司的償債能力很有信心,對中東地區也期待很高。這一消息讓人們預期失落,震撼性很強,也令投資者憂慮經濟危機捲土重來,但實際影響未必如預期嚴重。(新浪財經-彭琳)

2009年11月27日星期五

成思危:一季度兩萬億流入股市樓市 應警惕通膨

  「四季度GDP達到8%沒有問題,全年的保八也應該沒有疑問。」在11月26日中科院研究生院舉辦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上,應邀作經濟形勢專題演講的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經濟學家成思危說。

  在分析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形勢時,對於信貸寬鬆可能帶來的通貨膨脹隱患,他提請一定要密切跟蹤,要警惕。地方債務也被他認為是需要警惕的方面。

  在此基礎上,他建議明年的貨幣政策一定不能太寬鬆。

  光一季度兩萬億流入了股市樓市

  對於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分析,成思危將之放在一個經濟週期中理解。根據他的研究,中國的經濟週期為十年一個週期,最近的這個週期從2001年開 始,自2003年開始進入兩位數增長,2003—2007年GDP增速分別為9.5%、10.2%、10.4%、11.7%、13%,「這個速度是驚人 的,所以即便沒有金融危機的影響,在2008年經濟增速也會適當下降,無非是此次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降得更加明顯。」

  成思危簡單梳理了前三季度以來的經濟走勢,在這種梳理中,他一併窺到通貨膨脹的隱患在聚集。

  他介紹,自今年一季度起,經濟下滑的速度開始減緩。一季度GDP增速為6.1%,其中投資增長2%,消費增長4.3%,外貿進出口是-0.2%,「在此期間消費是主角」。

  其原因,一個是春節消費高峰的拉動,另一是「家電下鄉」等政策在財政層面拉動消費;還有一個是因為銀行大量的放貸。

  「在3月份全國人大定的全年放貸指標是五萬億,單一季度就放了4.58萬億, 90%都放出去了。」成介紹。

  成思危提請注意,這期間有一個鮮明的對比數據,一季度的投資總共才2.88萬億(當中有1.88萬億屬於政府財政投資)。放貸額和實際投資差額超過兩萬億。

  「那這兩萬億上哪去了?我認為在一季度有不少進入了房市和股市,帶來房市和股市暫時的繁榮」。成思危說。

  與此前很多官方和學界的看法一致,成也認為,經濟形勢在二季度開始觸底回升。就前三季度的數據看, 「GDP增速是7.7%,其中投資為7.3%,消費佔4%,進出口是-3.0%。顯然,投資的效應顯現,佔了主角」。

  對於此間的地方投資負債問題,成思危表示了自己的擔心。他在地方調研時曾看到各地政府確實也在大膽借錢,有的城市還紛紛成立城市建設集團,貸款搞建設。

  「借錢不要緊,但是有一條你的回報率必須高於利率,否則你怎麼還,如果最後還不上,怎麼辦?次貸就是這麼來的。」 他直言,對於由此帶來地方債務問題,一定要重視。

  信貸今年不宜過10萬億

  對於經濟發展前景,成思危很有信心。他認為四季度達到8%沒有問題。他直言,在多個國際會議上,他都聽到相似的說法,就是世界銀行預測中國今年增速是7.2%,OECD預測是6.87%,「我不知道怎麼測的那麼準,我說不對,中國政府說了8肯定是8!」

  成思危表示,任何模型都不可能把中國政府的決心和中國人民的信心包括在內,「當然不是說為保8而保8,要的是可持續發展的8」。

  具體到明年的經濟對策,成思危直言,「貨幣的投放不能太鬆了」。

  他介紹稱,一季度我們的放貸量是4.58萬億,二季度累計為7.37萬億,三季度累計是8.9萬億,從三季度看實際上是收緊的,「全年如果能夠做到不超過10萬億,將為明年的工作帶來好處;如果太鬆了,則可能對明年產生影響」。

  與之相伴的一個問題是,成思危提請明年一定要「警惕通貨膨脹」。

  早在今年6月他曾撰文指出這個問題,但當時不少人不以為然,「他們認為CPI還是負的,中國沒有通貨膨脹。到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研究說過,要注意這個問題」。

  成思危表示,之所以前幾個季度看起來CPI是負的,是因為去年通貨膨脹率較高,故通脹率今年同比去年不太高。「但要看到,隨著CPI在三季度開始轉正,明年估計通貨膨脹率是正的,而且如果不注意控制一定會發生」。

  他提請注意兩個連帶的問題:其一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到物價上漲有一個傳導過程,這個時間大概是一年左右

  其二,他認為,自從虛擬經濟發達後,通貨膨脹的定義將不同,這種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有時不一定走到實體經濟去,而可能走到房市和股市去,當中吸收了貨幣,而造成其他物價相對沒有漲

  「但一旦房市和股市下跌,即他們吸收貨幣的能力減弱甚至吐出貨幣時,通貨膨脹馬上就會浮出水面。」成思危說。

  成思危以2007年的經濟形勢作為佐證。那時候中國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率卻比較低,他認為,實際的原因之一恰是因為股市、房市的大漲,吸收了大量流動性,所以通貨膨脹表面不明顯;但轉年到2008年,通貨膨脹馬上就來,所以央行2007年降息,2008年馬上加息

  「由此看,通貨膨脹我們一定要警惕。」但他同時表示,也不必大驚小怪,只要收入增長高於通貨膨脹就不怕。(21世紀經濟報導-申劍麗)

游資瘋炒大蒜

  前兩天我們報導了北方雨雪天氣之後,驟然上漲的菜價。其實,各種農產品中,真正的漲價冠軍還不是蔬菜,而是並不起眼的大蒜,從春節到現在,十個月時間不到,翻了幾十倍。

  這個漲幅可是比股市上最牛的牛股還厲害。怎麼只是調味品的大蒜,今年搖身一變成了貴族菜?我們的記者到大蒜主產區——山東金鄉縣進行了調查,一起來看看。

  大蒜:搖身變成貴族菜

  記者:「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就是中國大蒜之鄉——山東省金鄉縣,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大蒜有四分之一來自這裡,在這個大蒜銷售點,我從老闆那裡瞭解到,這袋紅蒜有40斤,去年價格低迷的時候它的價格是3塊5毛錢,而現在,它的價格已經漲到了120塊錢。」

  在金鄉縣的大蒜批發市場,密集地分佈著數百家從事大蒜批發、外貿和加工的企業,這個大蒜加工點的老闆名叫韓玉昌,他告訴記者,與往年相比,今年大蒜行情好的出人意料。

  金鄉縣大蒜加工點老闆韓玉昌:「去年這時候1角錢一斤,這時候3塊。」

  韓玉昌的加工點工作流程非常簡單,只需幾個工人把買來的蒜拆包,然後再裝進客戶指定款式的口袋裡就可以發貨了,他告訴記者,最近的出貨量非常可觀。

  記者:「平均下來每天能賣出去多少噸?」

  金鄉縣大蒜加工點老闆韓玉昌:「一天就賣個十來噸。」

  由於去年大蒜價格很低,韓玉昌擔心今年仍然賣不上價格,就只進了幾百噸貨,並且入手較晚、進價偏高,平均每斤只賺幾毛錢,但3個多月下來,韓玉昌已經掙了20多萬元,高興之餘,他還到濟寧買了一輛轎車。

  記者:「聽說你這車新買的?」

  金鄉縣大蒜加工點老闆韓玉昌:「新買的。」

  記者:「這車花了多少錢?」

  韓玉昌:「12萬。」

  像韓玉昌這樣的銷售商還只是小角色,在金鄉縣縣城南店子村的一處空地上,每天早上天剛亮,就會有幾百名大蒜銷售商在這裡聚集,相互交流並議定價格,他們每個人手中的存貨都有幾千噸甚至上萬噸。

  記者:「這個地方的交易量佔全國大蒜交易量多少?」

  大蒜經銷商:「可以說是佔90%,最低90%,包括世界各地都在這兒,可以說都佔80%、90%。」

  由於金鄉縣是中國大蒜的主產區,中國又是世界上大蒜的主要出口國,就是這幾百位銷售商,在左右著中國乃至世界大蒜的價格。

  大蒜經銷商:「這裡就是個中心,世界各地都看這個地方,這地方一漲世界各地都漲,這地方一掉全世界都掉。」

  由於今年大蒜價格持續上漲,南店子村這處並不起眼的空地在短短幾個月內吸引了大量全國各地的商人。

  記者:「從哪兒過來的?」

  大蒜經銷商:「我從深圳過來。」

  大蒜經銷商:「遼寧。」

  大蒜經銷商:「我(浙江)承州的。」

  在人群的邊緣,記者發現了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他告訴記者自己來自東北,目前也在金鄉做大蒜生意。

  大蒜經銷商:「現在你看那邊,裝運工現在都裝車去了,像現在一天就能走貨,連出口帶內銷能走150輛車,能走4500噸到5000噸之間,基本上這些人在這邊談成之後,我就發貨,我是小戶。」

  記者:「多大規模?」

  大蒜經銷商:「200噸。」

  大蒜成了搖錢樹,不少外行人也眼熱

  支撐金鄉縣市場火爆的,是不斷攀升的大蒜價格。中國大蒜網的調查顯示,今年大蒜經銷商平均入庫價格在每斤1.5元到1.8元左右。而隨著本月新蒜上市,經銷商們預計短期內大蒜價格不會低於每斤4元,再加上寒冷天氣和倉儲貨運成本上升,大蒜價格後市還可能再上一層樓。

  大蒜如今成了搖錢樹,不僅經銷商們今年賺個盆滿缽滿,不少外行人也眼熱了起來,紛紛加入大蒜交易的行列。我們記者就遇到一個一筆賺了50萬的貨車司機。

  相比去年的價格低點,目前干蒜的批發價已經上漲了40倍左右,但大蒜的交易還在持續火爆。在這波行情中,不僅是那些手頭握有幾百噸、上千噸存貨 的商人大賺特賺,連很多原本沒有什麼資本的普通人也看準機會,分到了一杯羹。他叫劉軍,原本只是一名貨車司機,負責給大蒜加工廠拉貨,今年年初,他在聽說 大蒜價格即將上漲的消息後,決定參與一把。

  貨車司機劉軍:「就從今年,行情還可以,以往蒜生意不好幹,今年他們經常做的,是存一點,想通過親戚、朋友把房子抵押貸款,這樣貸一部分錢來存一點。」

  記者:「貸了多少錢,借了多少錢?」

  劉軍:「借了大概40萬左右。」

  東拼西湊了40萬元之後,劉軍以每斤2元左右的價格收購了300噸大蒜,幾個月之後,這批大蒜的總價從40萬元暴漲到了96萬元,劉軍轉手一賣,在還清所有的欠款之後,還淨掙了50多萬元。

  貨車司機劉軍:「要現在賣,應該賺得更多,多賺個十來萬塊錢,現在基本上快達到4塊了,好一點質量好一點接近4塊。」

  現在,雖然還在幹著貨車司機的工作,但劉軍對各個品種的大蒜品質和行情基本上已經瞭如指掌。他告訴記者,明年他還打算繼續投資大蒜。

  貨車司機劉軍:「我房子分期貸款的,然後把房子錢還清,考慮到明年好做再做一點,慢慢來嘛。」

  記者:「明年價格不一定這麼好吧?」

  劉軍:「明年考察嘛,到市場上,到地裡面大概有多少量,這個要自己去考察的。」

  大蒜價格暴漲背後是否有人炒作?

  聽了劉軍的大蒜生意經,可能不少人也會心動。其實,在這個市場上,像他這種拿著幾十萬元入市的,還算是小打小鬧,更龐大的資金還在後頭。有消息說,目前有5000萬元溫州游資進入到了北方大蒜市場,同時還有山西煤老闆的資金也在源源不斷湧向大蒜市場。

  一直不溫不火的大蒜,突然成了各類資金競相炒作的對象,這要擱在以前恐怕誰都不敢想。市場上交易的農產品有的是,需求量比大蒜多的農產品也有的是,可為什麼偏偏大蒜今年突然價格暴漲,而且還牽動了這麼多敏感的神經?我們來瞭解一下。

  李敬峰, 山東省金鄉縣大蒜協會會長,他告訴我們,今年之所以出現這種一算難求的局面,主要是因為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

  山東省金鄉縣大蒜協會會長、華光集團董事長李敬峰:「因為在2008年由於大蒜種植面積普遍的增加,造成了市場的供大於求,使農民和中間的經銷 商還有出口商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非常大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就是說老百姓的種蒜積極性降低很多,因此就說,大蒜的種植面積就是降低了30%。」

  種植面積的減少使得今年的大蒜產量急劇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大蒜的價格。隨後,甲型流感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由於民眾普遍認為大蒜能夠殺菌、消毒、提高身體免疫力,甚至能夠避免感染甲流,這對大蒜價格的上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山東省金鄉縣大蒜協會會長、華光集團董事長李敬峰:「在2003年在SARS病毒的時候,這個大蒜就出現了價格猛漲這一種情況,特別今年從國際甲流感的範圍比較廣,國際上的大蒜需求量也在普遍增加,這也是大蒜價格就是說上漲的一個原因。」

  11月16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會長鐘南山對民間流傳的「吃大蒜防甲流」的說法進行回應,他表示,大蒜確實有殺菌的作用,但目前還沒 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大蒜有預防甲流的功效。然而,鐘南山的這番話並位沒有遏制蒜價上漲的勢頭,目前,全國各地大蒜的零售價基本上都已經突破每斤4元,個別地 方大蒜的價格甚至超過了豬肉,達到每斤5.5元。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蒜價格的上漲不僅僅是種植面積的減少和甲流疫情的蔓延。在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 司,專門研究農產品期貨的研究員杜慶清告訴記者,在對過去一年內大蒜的價格進行分析後,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大蒜價格暴漲背後肯定有人炒作。

  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研究員杜慶清:「像去年可以看到種植包括生產價格,一公斤大約在一塊錢左右,那麼今年,是不是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種 植面積減少了,其他的化肥價格、電價格是不是上漲了,我覺得這部分佔的份額比較小,所以說從種植成本這個概念來講,目前這個價格上漲那麼高,還有一定的泡 沫,你想漲上40倍、漲上十幾倍、幾十倍泡沫不小。」

  記者:「肯定還是有炒作的因素?」

  杜慶清:「對,有炒作的因素在裡面。」

  在金鄉縣南店子村的交易市場上記者瞭解到,雖然目前大蒜的價格已經比去年高出了幾十倍,但經銷商們並不急於出手,有位從深圳趕來進貨的商人轉了半天也沒找到願意出貨的人。

  記者:「你是想買貨?」

  深圳商人:「是。」

  記者:「那你現在有沒有找到目標?」

  深圳商人:「找不到,他們都不想賣。」

  記者:「你手裡有貨嗎?」

  大蒜經銷商:「都有,誰都有。」

  記者:「你手裡有多少?」

  大蒜經銷商:「有幾百噸。」

  記者:「願意賣?」

  大蒜經銷商:「現在便宜不行,貨少還得漲。」

  記者:「多少錢你才賣?」

  大蒜經銷商:「這沒法說,到不行的時候再便宜也賣,現在看著要漲,所以不賣。」

  記者:「你覺得會漲到多少錢?」

  大蒜經銷商:「4塊往上。」

  這位銷售商口中的4塊往上,指的是大蒜的批發價,而目前金鄉大蒜的批發價是3.5、3.6元左右,他認為升值的空間還很大,在南店子市場上,抱有和他同樣想法的大有人在。不僅如此,記者在當地還瞭解到,當大蒜價格一路上漲,有的蒜商已經開始大量囤貨惜售。

  山東省金鄉縣大蒜協會會長、華光集團董事長李敬峰:「就是說這個量少為主要原因,這樣就給參與大蒜這一部分人提供了一個盈利的機會,所以他們現在不光不賣,還在投一部分資金急於存蒜。」

  王愛國也是一位大蒜經銷商,從今年年初開始,他就和幾個朋友一起開始大量買進大蒜,目前手頭的存貨已經非常可觀。

  記者:「今年你們是幾個人一塊搞,現在存了多少貨?」

  大蒜經銷商王愛國:「今年我們4、5個人搞了有兩千噸。」

  王愛國的大蒜都放在當地專門存放大蒜的冷庫裡,一季下來每噸需要支付250元的費用,兩千噸的現貨,王愛國只要一出手就能賺到700多萬元,但他卻寧願向冷庫繼續交納存放費,也不急於出貨。

  大蒜經銷商王愛國:「這個東西市場規律就是這樣,越有買的就越漲,大家都等一等,但是現在總體(金鄉)大蒜來講,購銷兩旺,大家都在賣,賣的也不少。」

  記者:「你這幾塊?」

  大蒜經銷商王愛國:「我這一塊,最近也想出手,等到一個好價格。」

  不僅是像王愛國這樣的本地商人,很多外地商人,本來從事的是其他行業,一看炒蒜有利可圖,也都蜂擁而來。

  大蒜經銷商王愛國:「有搞房地產,一看房地產去年價位不行,一看大蒜比較賺錢,價格一路飆升,他們拿出這個錢也投資到大蒜這個生意上,也有的投資到蒜片這個生意上。」

  我們看到,緊俏的貨源和不斷攀升的市場價格讓金鄉縣的這些大蒜經銷商今年分外沉得住氣。可能在他們看來,只要蒜價接著這麼漲下去,手頭囤積的大 蒜就是一個會不斷膨大的金娃娃。他們這種心理其實就是典型的投機,追漲殺跌,只要價格上漲誰都不會輕易出貨,囤積居奇,進一步推動價格上升。那麼,蒜農又 能從這波市場炒作中分到多少「蛋糕」?

  大蒜會一直成為「貴族菜」嗎?

  前面我們看到,儘管鐘南山院士已經說了,大蒜有殺菌作用不等於它就能防治甲流,但這並不妨礙市場藉著流言繼續炒作大蒜。和從前幾毛錢甚至幾分錢一斤的價格比,如今大蒜身價已經翻了幾十倍了。

  我們從山東金鄉縣的大蒜市場上發現,不少經銷商和炒作大蒜的散戶,在今年這波行情中短短幾個月就搗手賺了幾十萬乃至幾百萬。他們都從緊俏的大蒜身上獲得了暴利,那種大蒜的農民豈不是今年應該賺的更多?我們再來看看蒜農的收益。

  王清玉是金鄉縣開發區王堂村村民,她告訴記者,今年蒜價上漲,每畝地都能2000元的純收入,雖然相對於經銷商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的利潤而言,這點錢實在是微不足道,但作為一位普通的農民,他感到非常滿意。

  金鄉縣開發區王堂村村民王清玉:「跟往年比不錯了,從開始種蒜到現在沒有這價格。很滿意了,很好了。」

  談到今年大蒜價格的暴漲,王玉清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興奮,他告訴我們,他家有8畝地,種的都是大蒜,每年他都要在這8畝地上投入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金鄉縣開發區王堂村村民王清玉:「 (每畝地)從肥料到塑料布到種上蒜、藥,整個澆水得一千元。」

  每畝地需要投入一千元,8畝地就是8千元,然而在2008年,由於種植面積和產量大幅增加,大蒜賣不上價錢,最低時只有幾分錢一斤,2008年,王清玉一年的辛苦就全打了水漂。

  金鄉縣開發區王堂村村民王清玉:「去年(一畝地掙)700、800塊錢,也就是夠個肥料錢,光成本費,出工出力的不算。」

  由於每斤大蒜只能賣到幾分錢,路途遠一些的連運費都不夠,有些農民索性把很多大蒜堆起來,任由它爛在地裡。

  金鄉縣開發區王堂村村民王清玉:「全部都是,有的拿回來豁在(坎)中間,豁到那個坑裡也有。」

  當時,在目睹這樣的情景之後,像王清玉這樣的蒜農情緒都很低落,很多人把原來種植大蒜的耕地改種了小麥、棉花等作物,結果導致金鄉縣的大蒜種植 面積大幅減少。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看到今年大蒜價格喜人,很多蒜農已經又在擴大大蒜的種植面積。2010年僅金鄉一個縣的種植面積就將擴大10%。

  大蒜經銷商王愛國:「整個的金鄉是常年種植60萬畝,周邊的一看,大蒜賺錢都在種,所以種植面積在擴大,比如說江蘇的邳州、河南的中牟還有山東萊蕪等這些地方,種植面積主產區的種植面積都在擴大。」

  然而金鄉縣大蒜協會會長李敬峰告訴記者,種植面積的擴大很可能會造成明年大蒜價格的走低。

  山東省金鄉縣大蒜協會會長、華光集團董事長李敬峰:「大蒜種植技術含量比較低,它這個價格隨著波浪型的走勢和變化,有時種植的面積減少了,價格就會上漲,種植面積增加了就會下調,這樣就會帶來另一波大蒜價格的下調。」

  如何公平化處理大蒜的價格暴漲

  我注意到,之前金鄉縣提供的數據說,經歷2008年蒜價低迷之後,今年他們的種植面積下降了30%,可是誰也沒想到今年蒜價又一下子暴漲了起來,看來那些改種小麥、棉花的農民還是沒趕上這波行情,沒能從大蒜漲價上找回去年的損失。

  讓我更擔心的還是這些農民明年的遭遇。眼看大蒜價格上漲,不僅金鄉,就連外省的一些地方都在紛紛擴大大蒜種植面積,如果2010年大蒜行情真的 在大漲之後出現暴跌,蒜農們很可能又得遭遇一次像08年那樣慘重的損失。眼下當務之急,就是得遏制大蒜市場過度炒作,防止價格震盪傷害農民利益。

  杜慶清告訴記者,蒜價的大起大落,不僅會損傷種植戶的積極性,對那些希望借助於打算掙錢的投資客而言,也意味著不小的風險。

  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研究員杜慶清:「當價格比較高的時候,人們的購買需求量會減少,所以後期隨著需求不斷減少,價格我估計不會漲那麼離譜。」

  記者:「會有回落?」

  杜慶清:「對,會有一個回落的跡象。」

  杜慶清分析,對於那些價格暴漲並超過合理限度的農產品,雖然不能都像小麥、玉米等農產品那樣建立收儲制度,在需要時平抑市場價格,但有必要建立起一套避免價格大起大落的機制。

  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研究員杜慶清:「那麼後期有可能其他商品上漲的時候,還會建立收儲制度,我覺得蔬菜可以建立一小片為主,比如說它不建立中央庫存,那我可以建立一些省級的、地級市的、一種政府的來調節。」

  杜慶清還表示,類似大蒜這樣盤子比較小的農產品品種,要想避免炒作等因素對價格造成的巨大影響,關鍵還是要通過電子交易等方式提高交易的透明 度。事實上,金鄉縣的蒜商們已經開始了大蒜期貨交易的嘗試,就在今年11月中旬,王愛國和他幾個生意上的夥伴,成立了金鄉國際大蒜交易所,通過一個網絡交 易平台,讓註冊用戶可以像買賣股票那樣買賣大蒜,從而取代以往大蒜價格依靠口頭商定的議價模式。

  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研究員杜慶清:「引入一種電子交易,比如說收儲市場有一個蒜的電子交易,類似於期貨,那麼大家共同在這兒買賣,那麼達到市場上共同認可的價格,

  而且大家都在做,那麼市場透明期間它的價格相對來講非常合理。」

  杜慶清還強調,引入電子交易是一種非常好的嘗試,但必須要像期貨那樣建立完善的交割制度,否則,僅憑網絡市場上的虛擬買賣,很容易引來游資的惡意炒作。

  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研究員杜慶清:「那麼它這種認可的價格靠什麼保障,靠我們的交貨制度,到期之後要交割,賣方要去交貨,買方要去付錢, 如果價格炒特別高,也就說可能出現多逼空的現象,那麼這時候有可能會產生兩敗俱傷,多逼空,空頭拿不到貨,他只能在現貨市場或者期貨市場違約或其他的,現 貨市場買賣方把價格推得特別高,這時候他如果要是接到貨,現貨市場價格又那麼低,對他也是一種損失,這種交貨制度導致了期貨遠期價格比較的公平,或者比較 符合這種市場的認可,所以這種制度比較好。」

  半小時觀察:

  09年暴漲的大蒜,讓我想起了07年暴漲的豬肉。當年飛漲的肉價,也曾經引得各路資金跟進,甚至有房地產商改行蓋起了豬圈的。不過,市場掀起的 價格泡沫很快就在一輪養豬熱中灰飛煙滅,只隔了不到兩年時間,今年的肉價一度又回落到07年的起點。漲跌輪迴之間,受損失最慘重的就是養豬農民。建立農產 品定價機制對中國經濟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了。作為農業大國,農產品價格體系的混亂一直讓很多農民的經濟利益缺乏保障,他們就像一葉扁舟隨著市場風浪 浮沉,既沒有航標燈也沒有航行圖,總是處於弱勢地位,真正拿走絕大部分利潤的還是那些經銷商。而這種信息不對稱,又給投機炒作提供了機會,市場得不到清晰 的價格信號,只能根據各種傳言忽冷忽熱。豬肉暴漲暴跌已經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希望大蒜不要成為第二個案例。(CCTV經濟半小時)

越南打響亞洲加息第一槍 宣佈一次性貶值本幣

  越南央行下月起把基準利率由7.0%上調至8.0%,此外還將美元兌越南盾的匯率上調5.44%

  為了抑制經濟過熱、對抗不斷增大的通脹壓力,時隔10個月,越南25日宣佈重啟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1個百分點。這也是亞洲第一個加息的經濟體。

  分析師指出,與周邊其他經濟體相比,越南經濟的情況有些特殊,因此未必意味著短期內還有很多其他央行會啟動加息。由於貿易逆差不斷擴大,越南面臨著本幣貶值的壓力,央行也因此在昨日宣佈一次性貶值本幣。

  不過,越南加息也對其他經濟體敲響了警鐘,在流動性氾濫的背景下,決策者們需要高度關注資產泡沫和潛在的通脹上升風險。

  並不具備代表性

  根據越南央行25日的公告,該行將從12月起把基準利率由7.0%上調至8.0%,這是該行自1月份以來首次上調利率,也是亞洲最早啟動加息的經濟體。

  今年1月份以來,越南一直將基準利率維持在7%不變,以幫助政府完成經濟增長5%的目標。越南經濟去年增長了6.2%,為9年來最低水平。不 過,過去幾個季度,受政府的刺激計劃推動,越南經濟持續好轉。上季度,越南經濟增長了5.8%,此前兩個季度分別為3.1%和4.5%。

  央行的公告說,越南正努力維持明年的經濟增長,並抑制通脹。加息是為了嚴格控制貸款和支持經濟目標。

  與此同時,越南還宣佈從26日起將美元兌越南盾的匯率上調5.44%。另外,央行還將把美元兌越南盾的允許波動區間由目前的5%收窄為3%。

  渣打銀行負責南亞地區的經濟研究主管太惠表示,越南的情況與亞洲其他經濟體完全不同,加息是為了給越南盾提供更多支撐,而將盾貶值是為了幫助出口。「大多數亞洲經濟體都在抵制本幣升值,在談論資本管制。」他說,「而眼下的越南經濟是亞洲的另類。」

  與許多亞洲經濟體不同,越南存在較大貿易逆差,且有不斷擴大之勢,10月份越南的逆差擴大至19億美元,創17個月新高。擴大的逆差使得越南盾的貶值壓力持續增加,由此也消耗了政府大量的外匯儲備用於維護匯率穩定。

  法國興業銀行的策略師貝納特說,顯然越南央行在試圖順應市場,降低越南盾的貶值壓力,這樣的做法是適宜和明智的。這也是越南央行兩年內第三次貶值本幣。

  警示效應不可忽視

  越南大膽率先加息,凸顯了該國對通脹的擔憂。越南政府高官近期一直表示,經濟存在通脹抬頭的風險,因為當局向經濟體系中注入了大量資金。

  11月份,越南的通脹率達到半年來最高水平,同比增幅達到4.35%,主要受到信貸快速擴張、經濟增長加快以及油價高漲等因素影響。官方預計,到年底通脹率將升至6%。今年前十個月中,越南的信貸增速高達33%,超過了政府設定的全年增長目標。

  Capital Economics公司的經濟學家格萊斯本週表示,越南可能是亞洲各央行中在貨幣緊縮方面最激進的一個。他原本預計該國將在明年1月加息,而實際的情況比他的預期還要早。

  格萊斯指出,越南面臨諸多挑戰,首要的一個就是確保經濟不出現過熱。他預計,今年第四季度,越南GDP有望增長7%。格萊斯預計,為了防止過熱,越南央行將在明年年底加息至12%左右。

  匯豐控股預計,越南的通脹率到明年第二季度可能達到至少10%。該行指出,隨著國際市場上食品和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國內需求升溫,越南將面臨越來越大的通脹壓力。

  儘管該國的情況較為特殊,但分析師也提醒說,類似舉措也給其他亞洲經濟體提了個醒,需要對資產價格的泡沫和潛在的通脹風險有所防範。

  受到加息因素影響,25日,越南股市大跌4.5%,創七個多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收於503點,為三個月低點。在此之前,當地股市在10月下旬見頂,較年初漲了近100%。

  相比之下,亞洲其他經濟體依然選擇維持利率不變,因為擔心這會破壞經濟復甦;另外,加息也可能刺激熱錢加大湧入,進而推高本幣並加劇金融波動。

  加息或是最後選擇

  但是,當前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地區的資產泡沫已經引起了各方的憂慮。不少經濟學家和國際機構都對此提出了警告,並敦促各國採取相應措施。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昨日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G20成員應該針對資產泡沫等風險擬定對策。佐利克說,各經濟體採取的擴張政策可能導致資產泡沫風 險形成,後者可能比傳統意義上的通脹更具破壞性,因為它在表明上看會是一種很健康的發展:更高的資產價格將提振實體經濟,反過來又會把泡沫吹得更大。

  不過佐利克也提醒說,短時期內大幅上調利率可能並非針對泡沫的最佳選擇,特別是在那些復甦依然疲軟的地方,這可能導致經濟的二次探底。

  對亞洲經濟體而言,加息可能給本幣帶來更大升值壓力,進而打擊出口。因此,現在看來,大多數亞洲經濟體都不傾向於很快啟動加息,至少不會明顯早於美國,後者估計可能要到明年第三季度才考慮加息。

  亞洲開發銀行總裁黑田東彥本週也表示,相比全球其他地區,亞洲看似更為快速的經濟復甦步伐其實尚不夠穩健,還不足以承受緊縮貨幣政策可能帶來的衝擊。他建議,亞洲的貨幣政策在一段時期內應繼續保持寬鬆。

  佐利克建議,在不加息的情況下,對付資產泡沫可以採取其他一些選擇,比如新加坡採取的增大土地供應和加強按揭監管,為銀行信貸設定增長目標,控制信貸流向房地產和資本市場的總量,以及要求銀行提高資本金,等等。(上海證券報-朱周良)

2009年11月25日星期三

今年是有錢人的復甦 金價2000美元有保留

  量化寬鬆政策就像玩「音樂椅」遊戲,當音樂仍在播放時,人人都在跳舞,一旦停止,則人人爭坐椅——因為爭不到者會被淘汰出局。2007年10月,道指在14000點音樂便停止,這次音樂會在什麼水平停止?

  靜待股市紅色訊號

  自今年8月起技術指標不斷發出小心訊號,由於市場內資金充裕,四個月過去了,股市仍在反覆上升。這個黃燈訊號何時才會轉為紅燈?要耐心等候。

  道指由今年3月開始反彈,升幅最後是前跌幅的50%還是61.8%?這要事後才知,現在只知道這次升市是由資金推動。道指已形成「上升楔形」,任何趨勢都較一般人估計長,所以不好估頂或估底,只知總有完結的一天。

  美股Value Line指數自今年10月20日起已大大落後於道指,這個是大市見頂先兆,升降指數今年10月17日起回落,2007年那次升降指數由7月起回落,股市在 10月份大跌,二者相差四個月。換言之,自今年8月起技術指標不斷發出小心訊號,由於市場內資金充裕,四個月過去了,股市仍在反覆上升。這個黃燈訊號何時 才會轉為紅燈?要耐心等候。

  雖然美國財政赤字佔GDP的13%、失業率為10.2%、美匯指數3月至今已失去16%的價值,美國人正在飲鴆止渴,但不知是哪一天才會「竭澤而漁」。雖然道指重返10000點之上,但以美匯指數計,只及1999年3月的75%。如以金價(1166)計,現在道指的10000點相當於1999年3月的2000點。美股經過十年上落仍在原地踏步。

  攻擊別國貨幣匯價偏低是政治家慣常手法。整個1980年代,G7皆在攻擊日元偏低,最後日元大幅升值了,結果只摧毀了日本經濟,令美國外貿赤字 繼續擴大。現在美國又改為攻擊人民幣匯價偏低,人民幣如大幅升值,只會摧毀中國出口競爭力,改善不了美國貿易赤字。十九世紀是英國的,二十世紀是美國的,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這點毫無疑問。

  1982年至2007年,通過撤銷管制及應用新科技推動全球經濟向上,隨著個人財富上升,美國成為全球產品最大的消費市場,亦令美國貿易赤字在 過去25年擴大8倍,並令美元大量外流。過去十年,美國人大量貸款用作支付已偏高的美國樓價同股市,2007年因為樓價回落而引發次按危機,令美國經濟出 現自1932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衰退,拉動整個世界經濟下陷,此乃2008年的金融海嘯。

  今年起,為對付金融海嘯,美國政府大量增加貨幣供應。中國政府為保持GDP增長8%亦大量供應人民幣,以保持人民幣與美元匯價。日本政府為了防 止日本經濟再陷衰退亦大購美元,保持90日圓兌1美元左右。遊戲在今年又再開始,但可玩多久?所有東西都有週期。由花朵到動物、從樹到人類、從個別組織到 國家都逃不出興衰交替,只有時間長短之分。例如通用汽車由1900年興起到2008年破產;美國由1900年起逐漸取代英國的國際地位;2000年起美國 增長乏力,中國開始崛起。2003年美國通過美元貶值及利率降至1釐去製造經濟復甦,今年又再故技重施,這次能否得逞?2008╱2009年德州銷售稅較 上年度減少12.9%,估計下年度會進一步減少,阿里桑那州同比減少14%,入息稅收入更少32%,俄勒岡州少19%,紐約少17%,其市政府財赤高達 32%,伊利諾州財赤47%,加州財赤49%等。

  不但美國政府鬧窮,美國州政府甚至市政府更窮。如果你認為美國經濟已復甦,只是因為你是高收入層,今年因投資股票而賺大錢。大部分美國人在今年 生活仍較去年差。密歇根州政府打算明年削減開支20%、印第安納州計劃減少支出10%。今年只是有錢人的復甦,窮人則繼續面對衰退。上週道指創今年新高, 但三十隻成分股中只有九隻創新高,其餘二十一隻皆未創今年新高。

  金價2000美元有保留

  羅傑斯看未來金價見2000美元,我老曹則有保留,因為這次不是金價出現牛市,而是美元出現熊市。

  金價因上月印度央行購入200噸黃金而上升,這是印度央行在過去三十年內最大一次購入。IMF今年仍有200噸黃金等候出售。即金價上漲不是因 為私人增加了黃金購入。羅傑斯看未來金價見2000美元,我老曹則有保留,因為這次不是金價出現牛市,而是美元出現熊市。一旦美元熊市結束(估計在12月 份出現),金價將面對較大幅度調整。

  由1971年8月美元宣佈同黃金脫鉤那天開始,如你一直持有黃金,38年過去,投資黃金每年平均回報率只有8%。如你在1980年1月金價 850美元時買入黃金,至今29年黃金每年平均回報率不足2%。最佳投資黃金時候是1970年至1979年,共上升24倍;次佳投資黃金時候是2000年 至2009年,共上升4.4倍;最差投資黃金時候是1980年至1999年,共損失70%,平均每年少了3%。過去黃金走勢是上升10年、回落20年。自 2000年起金價不但跑贏股市指數,同時更跑贏樓價,主要是2003年起的美國經濟復甦是透過寬鬆借貸,今年這次股市復甦亦一樣。你可以增加貨幣供應,但 不可以增加黃金供應,結果十年內金價上升4.5倍,不但跑贏股市亦跑贏樓價。只有個別股份才能跑贏金價,換言之,長線看金價是向上的,至於短期可能因超買 而調整。

  日本自1980年代開始為阻慢日元升值,而採取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形成資金流入股市及物業市場。1985年「廣場協議」後,外地資金更快速流 入,不但令日元大幅升值;同時,引發日本股市及樓價狂升,日本樓價自1985年至1989年翻了兩番,大城市地價上升3倍多。1989年6月,日本央行決 定收緊貨幣供應,引發1990年1月起的股市狂瀉。日本房地產企業因為破產而留下6000億美元壞賬,要到2005年才清理完,日本樓價是否見底?仍不清 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年8月止,日本自民黨除了11個月外都是執政黨。該黨主張大力建設道路、橋樑及基礎設施去刺激經濟。初期這些措施令日本經濟加快 增長,但後期由於不少基建並不符合成本效益,變成浪費公帑,造成目前日本政府負債是日本GDP的178%,今年日本GDP是5萬億美元,由此可得,日本政府負債有多高。

  今年8月自民黨競選失敗,民主黨上台打算結束過去前者的做法,但能否改變長達20年的日本熊市?仍是未知數。1990年起,日本經濟最大的改變 是企業停止(或減少)借錢去投資,結束戰後一直以來由日本人儲蓄、資金透過金融機構借給企業用作投資的局面。投資帶來日本人就業機會及令他們人均收入上 升,然後又有更多資金供企業借貸。1990年開始,日本經濟由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大量收支盈餘及財政盈餘,進入高儲蓄率、低投資率、收支盈餘減少及政府 出現財政赤字期(因資產價格下跌,令企業失去借貸能力)。企業不再(或減少)投資,令人均收入減少,就業機會減少,令儲蓄率下降。到1998年日本企業更 成為淨儲蓄戶,即存款大於貸款。在這個環境下,日本政府只有擔當起企業過去的責任,透過發債集資去投資道路、基建及建築物,導致目前日本政府負債纍纍,因 為日本政府的投資好多時連收回成本都有困難。到2001年,日本政府透過量化寬鬆政策,把資金注入金融體系,希望銀行因錢多而增加企業貸款。過去日資銀行 只把資金用作購買政府債券,因為企業仍不肯借錢。到2006年日本政府只有宣佈退市。

  經濟衰退五個程序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Neil Clift估計,明年年底金價可見1400美元。

  日本的情況證明,泡沫過後必然出現資產負債表衰退。無論1990年的日本、1997年的香港或2000年美國IT行業,泡沫爆破可能是由中央銀行有意刺破(例如日本)或自行爆破(例如1997年香港),資產價格下降必然引發減債行為,然後形成企業不再(或減少)投資,令人均收入下降(或不前)引發經濟衰退。程序可分為:一、泡沫爆破令企業資產價格下跌;二、企業開始減債令利率下跌;三、社會因投資減少而令經濟陷入衰退;四、政府擴大開支去支持經濟令GDP回升,但由於政府投資不符合成本效益,最後證明是浪費公帑;五、政府向金融體系注資,希望企業增加貸款,但企業找不到值得投資的項目而拒絕增加貸款,資金只用作向外貸款進行利差交易,令該國匯價下降。至於三十年代的美國大蕭條曾引發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最後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現在各國已明白貿易保護主義解決不了問題,相信不會再出現。

  Borrow goes with sorrow(借錢帶來悲哀),美國人可能忘記了立國者富蘭克林的教訓。在美國樓價上升時,美國人透過二次按揭每年平均借入5000億美元去消費。去年起 他們再沒增加借貸反而增加了5000億美元儲蓄,今年亦未因股市上升而再增加借貸作為消費。

  OECD國家中,日本是最先進入零利率時代,亦是最先大量舉債興建基建及最先採用量化寬鬆政策的國家。二十年過去了,日經平均指數卻由1990 年1月約38000點下降至今年3月10日7021點,在過去二十年有多少個分析員曾認為日股牛市重臨?今年美元亦接近零利率,美國政府負債亦不斷上升, 未來幾年好快接近美國GDP 的100%;與日本不同,日本是國窮民富,日本人的儲蓄率現在仍好高。美國則政府同人民皆負債好重。2008╱09年度美國政府財赤已達GDP 的13%,對美元匯價已構成壓力。投資者開始擔心美國政府還債能力而刺激金價上升。

  今年起進入0.25釐時代,亦即「錢找錢」極為困難。再不是像過去那樣,只要存100萬元入銀行,每年可收7萬元利息,或用100萬元買樓,每 年可收租10萬元。「發達容易,討食艱難」已是普遍現象。佔社會總人口20%至30%的貧窮人士所面對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包括失業率上升及利率下降;相 反,持金、持股或持樓者在今年則愈來愈富有。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Neil Clift估計,明年年底金價可見1400美元。(21世紀經濟報導-曹仁超)

溫家寶: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

  11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

  今年是中科院建院60週年,中科院的成立是中國科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當時,共和國剛剛成立、戰爭的硝煙還沒有完全散去,百廢待舉、百業待興。 共和國的奠基人就高瞻遠矚,著手組建中國科學院。因為他們懂得一個道理,就是要擺脫長期以來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況,不再落後挨打,使中華民族躋身於世界民族 之林,必須依靠科學技術。

  從新中國成立起,我國的科技事業就開始奠基,並和共和國一起發展、騰飛。60年來,黨和政府始終把科技擺在重要戰略地位。從「向科學進軍」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到「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獨立自主地建立起現代科學技術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科技發展道路。「兩彈一 星」奠定了中國尖端科技基礎和大國地位;陸相成油理論甩掉了中國「貧油國」的帽子;雜交水稻成為滿足中國糧食需求和促進世界穀物生產的「金鑰匙」;載人航 天成功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我們在許多重要科研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有影響的科技大國和經濟大國。歷史告訴我們,科學 技術決定民族興衰和國家命運。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的科學家,也有許多和我年齡相仿的科學家。我們都是新中國科技發展的見證人和實踐者。我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名地質工程 師,許多老科學家的感人事蹟至今難忘。去年,《Science》雜誌的主編布魯斯·艾伯茨採訪我,我開頭跟他說了兩句話:第一,如果我不從政的話,也有可 能成為一名科學家;第二,我參與領導工作以後,一直關注著科學技術工作。我認為一名好的領導者,應該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具備相當的科技知識。到中央工作以 後,我一直對科技工作傾注了自己的深厚感情。特別是擔任總理近7年來,科技發展始終是我心頭縈繞的一件大事。我深知,沒有科技發展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沒 有中國的明天。我們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依靠科學技術加快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

  世界200多年的工業化歷程,僅使不到10億人口的發達國家實現了現代化,但資源和生態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 化,再也不能延續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是現代化的永恆主題,人類文明進步呼喚著可持續發展和新科技革命,中國面臨重大機遇和嚴峻挑 戰。我們要依靠科學技術實現中國可持續發展,依靠科學技術形成少投入、多產出的生產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費模式,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 好的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讓中國這塊美麗古老的土地,成為炎黃子孫世代繁衍生息的綠洲和樂園!

  當今世界正遭受金融危機的衝擊,也正處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20世紀上半葉,發生了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為核心的物理學革命,加上其後的宇宙大爆 炸模型、DNA雙螺旋結構、板塊構造理論、計算機科學,這六大科學理論的突破,共同確立了現代科學體系的基本結構。自從20世紀下半葉以來,儘管知識呈快 速增長的態勢,但是基本表現為對現有科學理論的完善,沒有能夠出現與這六大革命性的科學突破相提並論的理論成就或重大發現。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的沉 寂」至今已經有六十餘年了。進入21世紀以來,一些重要科技領域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經初顯端倪。這場新科技革命,將依賴現代化進程強大需求的拉動,將 源於知識與技術體系創新的驅動。

  中華民族有史以來就是富於創造的民族。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讚揚說,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改變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遺憾的是,由於眾 所周知的原因,近代中國屢次錯失科技革命的機遇,逐步從世界經濟科技強國的地位上淪落了。回想一下近代以來的歷史,我們有過四次發展機遇。第一次是當歐洲 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的時候,我們正處於所謂「康乾盛世」。康熙61年、乾隆60年,加上中間雍正13年,一共134年,當時的清王朝沉湎於「天朝上國」的盲 目自尊,以至發展到發佈「禁海令」,關上了中國通往世界的大門。對於國外的科技發明,稱之為「奇技淫巧」,不予理睬。由於滿足於傳統農業社會的生產方式, 對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麻木無睹,錯失良機。第二次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清朝的大門,洋務派發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自強運 動,但因落後的封建制度和對近代科學技術認識的膚淺終告失敗,使中國又一次喪失了科技革命的機遇。第三次是20世紀上半葉,由於軍閥混戰及外敵入侵,使中 國失去了科學救國和實業救國的機遇。第四次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新中國建立的寶貴科學技術基礎受到很大的破壞,我們又失去了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機遇,使我 國與世界先進科技水平已經有所縮小的差距再次拉大。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再不能與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須密切關注和緊跟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大趨勢, 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贏得主動、有所作為。

  去年9月以來,百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遭受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挑戰。這場危機波及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擴散速度之 快,超出了人們的預料。中國經濟也受到嚴重的衝擊,主要是外部需求萎縮,產能過剩凸顯,一些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失業人員增多,經濟增速明顯下滑。我們 及時果斷地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堅持把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基本立足點,努力做到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政府調控與市場作 用相結合,促進增長與改善民生相協調,全面實施並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比較快地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的態勢,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 國,為世界經濟復甦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短期的困難和長期的矛盾交織在一起,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任務 越來越艱巨,資源環境的制約越來越突出,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只有加快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我們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 因此,在經濟積極向好的趨勢得以鞏固的時候,應該而且必須開始考慮長遠的事情。長遠的事情是什麼?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科技和教育。要使中國真正走在世界的前 列,必須有強大的科學技術力量,有一支富於創新的人才隊伍,這是中國發展的後勁之所在、力量之所在。

  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創新,推動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提供新的增長引擎,使經濟重新恢復平衡 並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誰就能夠掌握發展的主動權,率先復甦並走向繁榮。1857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是第一次波及全球的生產過 剩危機。這次危機引發了電氣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內燃機和電動機逐步取代蒸汽機,創造了電力與電器、汽車、石油化工等一大批新興產 業,同時大幅提升了機械、冶金等產業的發展水平,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流。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是20世紀最為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引 發了電子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從電氣時代進入電子時代。電子產業迅猛發展帶動了一批高技術產業崛起,推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世界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 化,全球化、知識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新時代逐步到來,有別於以往工業革命的新型人類文明形態正在形成過程中。面對當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各國正在進行搶 佔科技制高點的競賽,全球將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美國提出,將研發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這一歷史最高水平,力圖在新能源、基礎科學、幹 細胞研究和航天等領域取得突破;最近又兩次提出美國科技的主攻方向,包括節能環保、智慧地球等。歐盟宣佈到2013年以前,將投資1050億歐元發展綠色 經濟,保持在綠色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英國從高新科技特別是生物製藥等方面,加強產業競爭的優勢。日本重點開發能源和環境技術。俄羅斯提出開發納米和 核能技術。我們必須目光遠大,把握機遇,在這場競爭中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方面的差距。

  怎樣推動中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是我最近一個時期重點調研和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我覺得,戰略決策、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產業化這四個方面的儲備決定著未來。我們已經作出並將繼續完善戰略部署。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把 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戰略目標,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戰略方向,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逐步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這些前瞻 性、戰略性和全局性安排,體現了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我國科技發展戰略方針。

  科學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非常關鍵。選對了就能跨越發展,選錯了將會貽誤時機。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 能耗低、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徵。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最大困難,就是外部需求急劇減少,而且將來在相當長的時間也很難恢復到危機之前 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產業就暴露出產能過剩問題,而且其中一些產業又沒有掌握核心和關鍵技術。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重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 時要在最有基礎、最有條件的領域突破核心和關鍵技術。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學依據是什麼?最重要的有三條:一是產品要有穩定並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需求;二 是要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三是要能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

  最近,我主持召開了三次座談會。有47位經濟、科技專家,圍繞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發展進行了熱烈 的討論,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如何抓住機遇,充分發揮中國經濟和科技的優勢?如何突出重點,確定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如何加強科技支撐,突 破產業發展的關鍵和核心技術?這是我給廣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題目。科學研究只有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才有強大的生命力。

  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正在加快推進以綠色和低碳技術為標誌的能源革命。中國在調整能源結構、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應對氣候變化 方面,已經並將繼續作出積極努力。新能源發展要突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以及地熱利用、煤的潔淨利用等。要加強宏觀規劃和配套設施建設,推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序發展。同時,要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突破關鍵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優化能源消費結 構。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工業發展方向。世界主要國家為保障能源安全,都在加快新能源汽車研發和市場開拓的步伐。中國經過近10年的自主研發和示範運行,在這個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大大縮小。當前緊迫的任務是,通過技術經濟、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三個方面的充分論證,盡快確定技術路線和市場推進措 施,推動新能源汽車工業的跨越發展。

  新材料產業發展對中國成為世界製造強國至關重要。目前,中國許多基礎原材料以及工業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 裝備嚴重依賴於進口,關鍵技術受制於人,「中國製造」總體水平處在國際產業鏈低端。無論是推進大飛機、高速列車、電動汽車等重點工程,還是發展電子信息、 節能環保等重要產業,都面臨著一系列關鍵材料技術突破問題。必須加快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材料和器件等領域的科 技攻關,盡快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材料與智能綠色製造體系。

  21世紀是生命科學大發展的世紀。生物科技發展將顯著提高農業和人口健康水平。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必須靠自己來解決,根本要靠科技。要發展 轉基因育種技術,這是提高農業產量和改善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科學家建議超前部署分子設計育種,大規模挖掘動植物種質中蘊藏的優異基因資源。這樣,中國 10年左右就可能實現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和豬、牛、羊等主要牲畜的優良品種的顯著改良。

  健康科技、生物醫藥事關民生大計。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加快這個領域創新和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要把生命科學前沿、高新技術手段與 傳統醫學優勢結合起來,研發適應多發性疾病和新發傳染病防治要求的創新藥物,突破應用面廣、需求量大的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創新藥物研發和先 進醫療設備製造為龍頭的醫藥研發產業鏈,大幅度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幹細胞研究發展勢頭強勁。幹細胞研究促進了再生醫 學的發展,這是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後的又一場醫療革命。我們要力爭在幹細胞研究的更多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同時要高度重視、切實防範幹細胞研究引發的倫 理問題。

  信息網絡產業是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驅動力。全球互聯網正在向下一代升級,傳感網和物聯網方興未艾。「智慧地球」簡單說來就是物聯網與互聯網的結 合,就是傳感網在基礎設施和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在無錫考察時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微系統所無錫傳感網工程中心,很高興看到一批年輕人正在從事傳感網的研 究。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創造出「感知中國」,在傳感世界中擁有中國人自己的一席之地。我們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後IP時代相關技 術研發,使信息網絡產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

  這裡,我還想談一談空間、海洋和地球深部開發利用問題。空間、海洋和地球深部,是人類遠遠沒有進行有效開發利用的巨大資源寶庫,是關係可持續發 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領域。我們要實施好「載人航天計劃」和「嫦娥計劃」,有效進入並和平利用空間。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產業發展是「藍 色聚寶盆」。國際上正興起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我們要切實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在地球深部資源探測方面,中國已有固體礦產勘探開採的深度大都小於500 米,而世界一些礦業大國已經達到2500米到4000米,南非計劃開採的深度達到6000米。澳大利亞在本世紀初率先提出「玻璃地球」計劃,也就是要使地 下1000米變得「透明」。加拿大人近期提出的類似計劃,要搞到3000米。中國人均資源短缺,資源勘探水平不高,開採利用率也比較低,這是制約未來經濟 發展的突出矛盾。我們要千方百計提高資源勘探開採水平和效益,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類資源。

  要更加重視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基礎研究相當重要,因為原始創新源於基礎研究。而基礎研究沒有十到幾十年的積累不可能出重大成果,這絕不 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是要花費心血長年積累的事情。重大戰略高技術是引不進、買不來的。原始創新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源泉。中國要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制高 點,就不能總是跟蹤模仿別人,也不能坐等技術轉移,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創成果。科學技術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充滿艱辛、敢擔風險 的探索,需要「面壁十年」、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要腳踏實地、潛心鑽研,切忌浮躁。我希望中國能夠誕生更多世界級的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我們也一定能夠出現這樣的人才。

  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大膽革除阻礙科技生產力發展的一切體制機制障礙。要進一步促進經濟和科技的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大自主創新的投入,引導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我們要把顯著提高全社會的研發投入(R&D)佔GDP的比重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作為一個要奮 鬥實現的目標。特別要從根本上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問題,促進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我們要大幅度提升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 和管理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支撐。我們全部科技政策的著眼點,就是要讓創新火花競相迸發、創新思想不斷湧流、創新成果有效轉化。為此,要創造良 好的環境,讓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討論、更加專心地研究、更加自主地探索。全社會都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實踐、尊重創造,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 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全民科學素質。我們各級領導幹部要像鄧小平同志那樣,當好科技工作的「後勤部長」。

  今天在座的都是科技工作者。這裡,我想緬懷兩位最近去世的科學家:一位是錢學森先生,一位是貝時璋先生,他們都是我國科學界的傑出代表。

  10月31日,錢學森先生去世了。那天是星期六, 早上我還是按時上班。他是8點零6分去世的,我是8點15分知道的。我趕到了301醫院,向這位給國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貢獻、德高望重的科學家鞠了三個躬, 來表達我對他的敬意和哀思。當天夜裡,北京雨雪霏霏。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錢老的音容笑貌一直縈繞在腦海裡。我起身找出當年的日記和與錢老的 通信。睹物思人,思緒萬千,一樁樁往事歷歷在目。我跟錢老認識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那時,我在中央分管科協工作,他是中國科協主席。1990年7月3 日,我到他在國防科工委的辦公室去談工作,我們兩人談了很長時間。我的日記記得清清楚楚,他說,整個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作為社會形態應該包 括三個方面,就是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因此,我們必須提出要建設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然後他又強調還有一個基礎,就是地理環境。我作總理以後 這幾年去看望錢老,他談的更多的不是科技問題了,幾乎每次都是教育問題。他反覆提到,創新型人才不足是現行教育體制的嚴重弊端,也是制約科技發展的瓶頸。 他提出要更加關注教育改革和發展,注重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他說,中國現在沒有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按照培養科技發明創造人才的方式辦學,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他還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說,一個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我對錢老提出的這兩 條意見深為贊同。後來,我每到一所學校,都向師生們講述錢老的這番話。我們要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這需要從娃娃抓起。不僅要重視發展 高等教育,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更要重視發展小學、中學教育,培養孩子們的創造精神,打好人才成長的基礎。只有培養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各類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中國才有希望。

  貝時璋老先生去世時,我沒有趕上去告別。那個星期天我到他家裡去弔唁。這位老先生在去世的前一天,就是10月28日上午,還邀請北大醫學部生物 物理教研室林克椿教授等6人進行討論,一位107歲的老人邀請科學家來討論什麼呢?在得知2009年的諾貝爾獎揭曉以後,他心情一直不平靜。他想起林克椿 教授1981年在斯坦福大學化學系作訪問學者時,曾經發現了「由鈣離子促進膜間結合而誘發螺旋狀脂質體」的現象。當時這個成果很受重視,1982年的英國 《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予以發表。我們有的科研成果其實離諾貝爾獎並不是很遠,也許就一步之遙。他女兒跟我講,那天,老先生精神特別好,跟大家討論 了一個小時,而且最後還講,我們要為國家爭氣。我希望老一代科學家像錢老和貝老一樣,繼續在重點科技攻關和創新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善於發現和培養青年才 俊;青年科學家要繼承發揚老一代科學家獻身祖國的高尚品質和甘於寂寞的奉獻精神。只有大批青年科學家不斷成長起來,站在前輩的肩膀上攀登新的科技高峰,中 國的科技事業才能興旺發達,後繼有人。

  中國的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科學技術是推動這場變革的重要原動力。只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中國這艘巨輪就能產生無盡的力 量,任何人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堅信,中國科技一定能夠支撐和引領我們偉大的祖國實現現代化宏偉目標,中國的現代化一定能夠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 出新的更大貢獻!

2009年11月17日星期二

煤電一體化欲破價格體制性困局

  「一體化」欲破煤電價格體制性困局  

  近年來,隨著煤價的不斷上漲和電價調整的停滯不前,火電行業出現全面虧損。「煤電之爭」愈演愈烈,甚至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爭戰。「市場煤」與「計劃電」的矛盾,由此成為中國能源價格體制中最大的困局。

  然而,許多人注意到了,在全國火電廠全都不景氣的情勢下,卻有一家電廠一枝獨秀,自投產以來始終保持著盈利狀態。這就是頗受業界關注的安徽省田集電廠。

  本報記者近日在分別走訪了田集電廠的兩大東家———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淮南礦業集團公司之後,找到這樣一個答案:「煤電一體化」有望成為打破「市場煤」與「計劃電」能源體制性困局的突破點。

  電為核心 煤為基礎 中電投求「優」求「強」

  在五大發電集團組建之初,就電力資產而言,中電投曾是名符其實的「小弟弟」,但近年來卻成長為利潤和效率的排頭兵。去年,其利潤總額位列五大發電集團第二位,今年預計也將取得較好的利潤水平。

  「我們的經營方略是:電為核心,煤為基礎,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中電投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發展的方向則是:求結構更優,求企業更強。」

  加大煤炭投資比重增強抗風險能力

  「作為一家發電集團,按現代社會化分工的原則來講,我們不應該加入煤炭行業。」陸啟洲說「然而,面對『市場煤』和『計劃電』的體制性困局,我們必須調整自身產業結構,加大對一次能源投資的比重,進入上游煤炭行業,以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被業界視為「煤電一體化」發端之作的「淮滬模式」,就是由中電投上海電力公司和淮南礦業集團聯手「打造」出來的。2005年1月,合作雙方按照50%的股權出資成立了淮滬煤電有限公司,公司下轄田集電廠和丁集煤礦。後來,在煤炭價格不斷大幅上漲,煤電之爭日益激化的情況下,田集煤電聯營項目卻「風景這邊獨好」。

  「『淮滬模式』只是中電投進入煤炭行業的一個案例。」陸啟洲說,「其實,早在2004年,我們就在霍林河煤礦開始實施『煤電一體化』戰略。通過 資源整合和項目開發,建立蒙東大型煤電基地。近幾年來,中電投在寧夏、新疆等地都在積極應用這種『一體化』聯營模式,並取得巨大成功。」

  據介紹,蒙東煤電是中電投資源優化配置,構建「一體化」產業集群的最大亮點之一。2008年,在國內煤炭供應趨緊,電煤價格大幅上漲的形勢下, 蒙東的協同效應愈加明顯。原煤產量突破3700萬噸,電解鋁達到45萬噸,完成發電量291億千瓦時。按照規劃,到2015年,蒙東能源產業總規模將達到 年產煤一億噸,鋁100萬噸,電力裝機1400萬千瓦,鐵路1000公里,港口吞吐量5000萬噸。

  「在我國目前的能源價格體制下,如果發電企業不佔有一定的煤炭資源,風險就太大。」陸啟洲舉例說,「去年為什麼五大發電集團出現全面虧損?主要原因就是煤價漲得太狠。就中電投而言,因為煤價上漲這一項就增加虧損104億元。」

  陸啟洲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電煤價格高企的狀況很難改變,甚至還有可能惡化。「因此,發電企業必須向上游煤炭資源領域延伸,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他說,「中電投將不在沒有煤炭資源保障的地方再上火電廠。」

  以電為核心延長產業鏈

  「產業『一體化』,不等於產業『多元化』。」陸啟洲強調說,「中電投進入煤炭行業,不是因為煤炭賺錢,而是因為在現今能源價格體系沒理順的情況下,要提高電力板塊的競爭能力,不搞煤不行。中電投是發電集團公司,電是核心產業,其它都是圍繞電做的。」

  據陸啟洲介紹,近年來,中電投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除進入「上游」煤炭行業以處,還進一步加大了對「中下游」市場的進軍力度,比如加大鐵路和港口的投資力度,特別是對鋁產業的投資力度。

  「首先,中電投揮資進軍鐵路、港口等交通運輸領域,是為了實現大範圍資源配置、跨區域的煤電聯營,打通物流通道,最終提高電力核心競爭能力。」 陸啟洲說,「其次,中電投進入下游投資鋁業,是要提高自己對電力下游市場的掌控力,最終是為了提高電力的競爭力,並由此形成了一個『煤電鋁路港產業一體 化』鏈條。」

  據瞭解,中電投的煤電鋁聯營主要集中在蒙東地區。該地區主產褐煤、低熱值煤,市場半徑相對較小,而且容易自燃。用這部分低熱值的煤炭發電,搞鋁 業,通過打造和延伸「低熱值煤-坑口電廠-電解鋁」產業鏈,實現就地轉化。一方面,發電成本下來了,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不浪費。另一方面,發電設備的利用 小時也上去了。中電投搞電解鋁基於「連鎖生產」,最終提高了電煤核心產業的競爭能力。

  陸啟洲說,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實施「電為核心,煤為基礎,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戰略,適度延伸了企業的產業鏈。不僅可有效防範、規避、化解單一產業結構在市場環境中可能面臨的風險,而且是企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用自己的煤發自己的電上市公司皆可扭虧為盈

  在五大發電集團中,中電投的優勢在水電與核電,火電資產質量相對較差。去年,集團公司旗下6家上市公司,除露天煤業以處,其餘5家發電公司皆報虧損。但陸啟洲表示,今年底所有上市公司皆可扭虧為盈。

  分析上市公司虧損的原因,陸啟洲認為,主要還是電價問題。同時,受金融危機影響,發電設備的利用小時數下降。「煤炭價格雖然也下降了,但總體上還是在高位運行。」

  他說,火電廠的盈虧平均點當初是按5000小時/年核定的。金融危機發生後,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大大降低,火電機組虧損加重。目前經濟形勢向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雖有提高,但受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等因素影響,電煤價格也出現上揚。

  那麼,在這種背景下,中電投上市公司扭虧依據何在?陸啟洲的回答是:「發揮控股母公司的『產業一體化』優勢,用自己的煤發自己的電。」他舉例說,對於吉電股份,將調度蒙東的煤向它供應;同時,通過自己的鐵路和港口,將煤炭資源南運,供應到東南沿海的電廠,實現更大範圍內的「產業一體化聯營」。據瞭解,目前中電投發電用煤的自給率已達40%左右。

  「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期。看你是被迫調整還是主動調整,不管怎麼樣總要調整。」陸啟洲說,「就發電企業而言,面對金融危機 的影響,一方面要利用需求下降的機會,定位市場,加大電源結構調整力度,提高清潔能源和低碳能源投資的比重;同時,進一步加快『產業一體化』進程,把企業 做優、做強。」

  「淮滬模式」讓百年老礦「化蝶」

  談及安徽省最大的煤炭企業,很多人會想到淮南礦業;如果談及安徽省最大的發電力企業,可能很少有人會想到淮南礦業。作為一家始建於1903年的百年老礦,淮南礦業集團沿著「煤電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從一個單純的煤炭企業,變身為集煤電為一體的現代能源集團公司。

  煤電「頂牛」變「攜手」

  煤電「頂牛」,由來已久。從「煤電價格聯動」到「煤電企業聯營」,業內人士想出種種辦法,卻始終難以破解「市場煤」與「計劃電」的體制性困局。

  「煤和電處於一條產業鏈上下游,原本唇齒相依,卻在近幾年的矛盾中爭鬥不休,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影響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局。」淮南礦業集團董事長 王源說「如何讓煤電雙方建立一種利益共享機制,我們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探索,一種新的模式誕生了,這就是被業界稱為『淮滬模式』的煤電一體化之路。」

  2005年1月,二者按照50%股權出資興建的淮滬煤電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下轄一座4×600MW設計裝機容量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的田集電 廠和與電廠同期配套建設的設計年產600萬噸煤炭的丁集煤礦,運作模式是以丁集煤礦開採的煤通過鐵路專用線專供田集電廠發電,電廠所發電量通過華東電網全 部送往上海。

  2007年7月26日,國內第一個均股合資、煤電一體化的創新項目———田集電廠第一台60萬千瓦機組正式移交生產投入商業運營;同年10月 15日,第二台60萬千瓦機組又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驗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田集電廠一期工程的建成,標誌著我國煤電行業創建「煤電一體化」獲得圓滿成功。 2008年12月24日,田集電廠二期擴建工程舉行了打樁儀式,標誌著淮南煤電化基地建設邁開了新步伐。

  淮滬煤電公司下屬丁集煤礦與田集電廠實現產能完全對接,即煤礦生產的煤全部供應電廠發電使用,電作為公司的產品直接並網入滬,構建了一條完整的 產業鏈。同時,淮滬煤電公司依託淮南礦業集團在煤炭資源與煤炭經營方面的天然與技術優勢,保證供應電廠所需原料,而上海電力公司作為中電投集團電力上市公 司,擁有先進的發電技術與管理經驗,配備有優秀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

  「皖煤東運」變「皖電東送」

  2005年6月,由淮南礦業集團和浙江能源集團合資成立的淮浙煤電公司在淮南成立,雙方投資股比均等。這是繼「淮滬模式」之後,淮南礦業集團在「煤電一體化」道路上邁出的第二步。

  2008年8月6日,淮浙煤電鳳台電廠1號60萬千瓦超臨界發電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入商業運行,為浙江省電網注入第一度電。2號機組也於8月底投產發電,標誌著這一煤電一體化項目全面進入生產經營期。

  「和田集電廠一樣,鳳台電廠最突出特點在於體制上的創新。」王源說,「它既不同於一般的坑口電廠,也不同於一般的煤電聯營,而是兩個不同行業的 企業通過產業融合,產權鏈接,實施了煤電一體化,變輸煤為輸電,克服了鐵路運力瓶頸制約,即減少了鐵路運力等運輸成本又減少了環境污染。」

  通過淮浙煤電一體化項目,原來的「皖煤東運」變成「皖電東送」。據測算,到2010年,就地發電的原煤將達到2000萬噸,按現行同比價格,較 直接出售每年平均多產生100億元的經濟效益,其中絕大部分是節省下的中間環節的運輸費用。淮南煤礦緊鄰中國經濟最發達也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地區,與滬、 浙、蘇等地經濟有著互補性,滬、浙、蘇電力的市場需求量大。淮南礦業的電力市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淮滬模式」為煤電一體化建立了標竿

  「淮南煤礦的『煤電一體化』模式和經驗,成為了中國煤炭和電力兩大行業融合發展的方向。」淮南礦業宣傳部副部長孫學海介紹說,2008年歲末, 國家「兩淮億噸級大型煤電基地竣工投產」儀式在淮南舉行,這也是國家規劃建設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中首個完成建設任務的基地。淮南礦業「煤電一體化」模式 作為能源工業體制改革的方向被推向全國。

  2009年2月3日,在全國第一次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提出大力推進大型煤電基地建設的同時,對「煤電一 體化」模式給予充分肯定。張國寶明確表示,國家扶持大集團發展,鼓勵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合作,鼓勵煤、電、路、港、化工相關產業聯營或一體化發展, 發揮國有大型煤炭企業在保障國家煤炭供應中的骨幹作用。

  「煤電一體化」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為全國煤電行業提供了一種模式,也為淮南礦業集團自身發展帶來動力。在展望企業發展的未來時,王源毫不掩飾 自己的雄心。他說:「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淮南礦業不僅要建成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炭企業、安徽省最大的煤電企業,而且要建成國內外知名的大型能源企業。」

  據王源透露,目前,淮南礦業億噸煤炭基地的規模大局已定,1000萬千瓦至1500萬千瓦電力規模也成竹在胸。他表示,企業下一步將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朝著以煤電為主具有金融功能的新型能源企業奮進。

  觀點

  煤電一體化:能源體制「逼」出來的選擇 

  「煤電一體化」正在成為煤炭和電力兩大行業企業的共同選擇。特別是隨著「煤電一體化」項目業績的顯現,「煤電一體化」不僅成為煤電雙方追求生存、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今年2月全國第一次能源工作會議上,張國寶對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的「一體化」發展之路的充分肯定,為正在實施的「煤電一體化」戰略的能源企業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然而,細析其因,不難發現,「煤電一體化」其實是被「逼」出來的選擇,是在當前「市場煤」和「計劃電」的能源價格體制下,煤電雙方突圍求生的無奈之舉。

  眾多周知,現代工業文明的兩大特色,一個專業化,一個標準化。可煤電兩大行業企業為何紛紛突破各自「專業」,走上「一體化」經營道路?

  電力企業投資煤炭是不得不為。中電投總經理陸啟洲說得明白:煤炭企業可以講「限產保價」,而發電企業卻不敢講「限電保價」,雙方的市場定位是不對等的。在煤價上漲而電價調整停滯不前的情況下,電力企業「為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不得不進軍煤炭。

  煤炭企業「觸電」的理由也是如此。在近幾年的電煤訂貨會上,發電企業「集體對抗」煤價上漲,拒簽訂貨合同或只簽訂有量無價的「紙上合同」,面對來自市場的「重壓」,煤炭企業紛紛進入電力市場,變「輸煤」為「輸電」的夢想伴隨著一座座坑口電廠的投產成為現實。

  顯然,「煤電一體化」其實是煤炭與電力兩大產業抗拒市場風險,組織「生產自救」的無奈之舉。可在當前「市場煤」和「計劃電」體制困局難破、「煤電頂牛」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無奈之舉」卻成為行業發展標竿和方向。

  這也是一種發展的悖論。筆者以為,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案最終還要從能源體制改革入手,特別是要從能源價格機制的改革入手。

  相關鏈接

  電力企業投資煤礦一覽

  ●2009年11月3日,華電國際與新礦內蒙古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華電國際斥資4.98億元收購內蒙古福城礦業的35%股權,1.8億元收購內蒙古鄂托克前旗長城煤礦的25%股權。

  據瞭解,福城礦業位於寧夏銀川市東南35公里,行政區隸屬內蒙古鄂托克前旗上海廟鎮。井田面積27.5平方公里,保有儲量2.379億噸,評估 可採儲量1.556億噸。長城煤礦與福城礦業相距約5公里,規劃井田面積5.994平方公里,其中1.206平方公里已取得採礦權。井田保有儲量共 1.114億噸,評估可採儲量6530萬噸。長城煤礦於2007年11月建成,2009年3月按照生產能力60萬噸/年完成技術改造工程並獲得內蒙古煤炭 工業局驗收批准,據此辦理了煤炭生產許可證。

  ●2009年10月10日,華電國際發佈公告稱,計劃斥資6億元,收購寧夏一家煤礦45%的股權。擬被華電國際收購的企業銀星煤業公司於去年3 月在寧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寧夏發電集團持有100%的股權,銀星煤業公司負責銀星一井、銀星二井的開發建設。

  ●2009年6月,華電集團所屬上市公司華電能源(600726.SH),以4.79億元收購黑河市興邊礦業有限公司70%的股權,黑河市興邊礦業公司煤炭保有儲量4689.88萬噸,可採儲量3058.41萬噸。

  ●2009年4月,華能集團華中分公司與郟縣簽訂煤電項目合作項目協議,此項目的裝機容量為2×30萬千瓦,總投資額為27億元。郟縣現有煤礦 24座,年產原煤400多萬噸,每年產生煤矸石和煤泥等副產品90多萬噸。此次華能和郟縣的合作項目,主要是要利用郟縣的煤矸石資源。

  ●2009年3月15日,華能集團稱將投資600多億元,加快在甘肅的煤炭、電力等能源項目開發建設,推進電力、煤炭、鐵路、化工一體化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2009年3月16日,大唐集團在北京宣佈,將投資160億元在陝北能源化工基地開發建設煤電化一體化項目。

  ●2009年3月27日,大唐發電(601991)稱將出資不超過34.272億元,控股51%建設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五間房煤田的東部礦區。該煤田資源儲量約56億噸,總投資額為192億元。

  ●2009年3月,廣東省粵電集團以參股形式投資澳洲納拉布萊煤礦項目獲得發改委正式核准。納拉布萊煤礦項目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北部的甘 納達盆地,佔地面積約114平方公里,總儲量約4.4億噸。粵電集團作為股東方之一,在獲得最低煤炭購買量之上,每年還可根據自身具體需要,按年度調整煤 炭購買計劃。

  ●2008年12月17日,國電電力公 告,為了保障公司的煤炭供應,建立與煤炭企業緊密型合作關係,公司擬出資2.55億元,與煤炭巨頭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同忻煤礦項目。公告披 露,同忻煤礦建設總投資為18.23億元,其中資本金為6.38億元。公司投資比例為40%,需出資2.55億元,同煤集團投資比例為60%。

  據介紹,同忻煤礦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南約20公里。井田內有忻州窯、煤峪口、永定莊、同家梁、大鬥溝等五個生產礦井。礦井地質儲量為16.28 億噸,礦井可採儲量為10.46億噸,礦井服務年限為80.4年。同忻煤礦具有煤層穩定、儲量豐富、傾角小、瓦斯含量低、開採技術條件好等明顯優勢。特別 是佔井田儲量70%的3-5號煤層,經洗選加工後的灰分能夠滿足電煤市場的要求,具有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的優質動力煤的特點。礦井地處我國西煤東運的主 要通道大秦線,年運輸能力2億噸。(經濟參考報-李新民)

2009年11月12日星期四

太陽能光伏產業突破與隱憂

  在世界性對可再生能源渴求的大背景下,本文介紹了我國太陽能資源狀況、太陽能光伏產業現狀與趨勢,分析了當前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並在國家戰略層面、產業鏈體系、技術創新體系、技術發展線路圖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能源需求緊張、能源安全局勢日益緊迫,加速了以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來調整我國能源結構,推動了持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使太陽能光伏產業成為我國未來搶佔經濟發展制高點、提升能源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之一。

  正在實現的飛躍

  太陽能資源儲量豐富

  我國具有非常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據不完全統計,陸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能約為5.0×1019KJ。太陽能資源分佈按照接受太陽能輻射量大 小全國大致可分為五類地區,其中,一類地區西藏西部、新疆東南部、青海西部、甘肅西部年日照時數長、輻射量高;西藏因地勢高、太陽光透明度好,太陽輻射總 量的最高值僅次於撒哈拉大沙漠,居世界第二位。

  我國太陽能資源分佈的獨特地域特徵,為太陽能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條件。

  產業發展規模壯大

  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產業的發展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由於受電池成本及產量的制約,產業發展比較緩慢。

  「六五」、「七五」期間,我國開始對光伏產業及市場發展予以支持,促進了光伏電池在微波中繼站、軍隊通信系統、水閘和石油管道的陰極保護系統、 農村載波電話系統、小型戶用系統等應用領域建立示範工程。「七五」期間,先後從國外引進了兆瓦級單晶硅及非晶硅電池生產線,使太陽能電池年度產量達到 0.5MW,年度裝機1.55MW,累積裝機6.63MW,提升了我國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能力,但是,太陽能電池的成本依然相對較高。

  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光伏產業步入穩健發展期,太陽能光伏電池成本的降低,推動了光伏電池向工業和農村電氣化應用領域拓展。隨著西藏「陽 光計劃」、「光明工程」、「阿里光伏工程」以及光纖通訊、石油管道陰極保護、村村通廣播電視、大規模推廣農村戶用光伏電源系統等國家與地方政府光伏發展計 劃的實施,我國光伏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步入21世紀,我國相繼實施包括「光明工程」、「西部新能源行動」等促進光伏發展的電力和科技扶貧項目,國家發改委啟動「送電到鄉」項目以及荷 蘭、美國、德國、法國和日本等國實施的光伏發電雙邊援助計劃,極大地加速了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光伏成本的進一步降低。

  「十一五」以來,太陽能光伏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 劃》、《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規劃》中均部署了與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相關的重點及重大示範工程項目。截至2008年底,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的年產量達 到1781MW,躍居全球首位,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實現了新的歷史性飛躍。

  關鍵技術逐步實現突破

  技術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1971年首次成功應用於第二顆人造地球衛星,1973年開始地面應用。1979年開始用半導 體工業次品硅生產單晶硅電池,由於光伏電池成本的不斷下降,逐步開頭了地面市場。1973年到1987年,先後從美國、加拿大等國引進了七條太陽能光伏電 池生產線,促進了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相關技術水平及生產能力的提高。

  伴隨對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研發重視程度的加深,「七五」期間,將非晶硅半導體研究列入國家重大課題;「八五、九五」期間,重點研發大面積太陽能 電池等相關技術;「九五」期間,「攻關計劃」部署了晶硅太陽能電池的規模生產製造技術研發,「973計劃」設立了低成本長壽命的太陽能電池研發等的系列項 目,加速了晶體硅高效電池、非晶硅薄膜電池、多晶硅薄膜電池以及應用系統等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發。

  「十五」期間,國家在「863計劃」、「科技攻關計劃」、「973計劃」中,部署了一批提升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及裝備生產能力的重大技術項目, 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水平進入逐步上升的發展時期,大幅度提高了光伏發電技術和產業的水平。通過能源研究開發與示範等工程,加速了太陽能技術和產品的集成開 發及太陽能發電產業化,使商業化的光伏電池封裝及配套裝備規模已達數十兆瓦級,其中非晶硅薄膜電池的規模化生產能力達10MW,我國成為世界非晶硅薄膜電 池主要供應商之一。

  「十一五」期間,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水平將進入穩步躍升的發展時期。為突破能源高效開發利用的技術瓶頸,提高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初步緩 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需求及資源環境問題,國家提出「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模化開發利用」等優先發展主題,重點包含了「高性價比太陽光伏電池及利用技 術、太陽能建築一體化技術」等制約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關鍵技術。《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能源領域「建築節能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重大項目 中,為重點突破太陽能光伏發電關鍵技術,實現太陽能光伏發電的低成本、規模化及產業化利用,已相繼部署實施了「聚光太陽能電池及系統集成技術」、「太陽能 光伏發電技術」、「太陽能光電─光熱綜合利用技術」、「兆瓦級光伏發電」等科技攻關項目。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我國已在太陽能光伏電池及應用的系統關鍵技術逐步實現突破,使太陽能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高,成本逐漸下降,並逐步建立了相對比較完備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體系。

  光伏設備已基本具備整線供給能力

  隨著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興起、發展和壯大,太陽能光伏設備發展逐漸形成規模,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設備支撐。目前,國內專業或兼顧從事太陽能電池相關設備研發、生產的廠家已有20多家。

  自2002年以來,通過和國外一流企業合作並引進先進的工藝技術,歷經多次技術升級,使在國產設備及進口設備混搭的主流大生產線中,國產設備已 佔據較大的份額,基本實現了整線供給能力。在太陽能電池產業電池製片的十四個環節,幾乎涵蓋支撐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的全部重要設備。

  目前,在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的10種主要設備中,六種已在國內生產線中佔據主導。其中,擴散爐、等離子刻蝕機、清洗制絨設備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 水平,性價比優勢十分明顯。但是,多晶電池絨面製作的制絨機與進口設備還有一定差距,用於周邊刻蝕的激光刻阻機及濕法化學刻蝕設備尚未成功開發。全自動絲 網印刷機、自動分檢機、平板式PECVD等三種設備近期內尚需完全依賴進口。

  產業全面提升下的隱憂

  2008年以來,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受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訂單縮減、業績有所下滑,不過,受國際、國內的市場拉動以及國內相關產業政策 的推動,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出現了快速增長。其中,太陽能多晶硅產量已突破4000噸,太陽能電池產量接近2000MW,居全球首位。但是,當前我國太陽 能光伏產業整體水平,尤其在事關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裝備以及相關產業政策等諸多方面,與技術領先國家相比較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光伏產業發展面臨 一系列問題。

  國家戰略層面缺乏系統完備的「頂層設計」

  德國、西班牙、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光伏產業發展實踐表明,制定並確立長遠的光伏產業發展規則、遵循或建立保障機制、實施政府補貼等政策是光 伏產業發展與壯大的動力和源泉。當前,全球最受世人矚目的光伏產業發展計劃是美國、日本制定的「面向2030年的光伏工業線路圖」。該計劃均是立足於國家 層面的光伏產業發展計劃,其中美國的目的是由「以出口帶動光伏產業發展轉變為」投資國內技術和市場,擴大內需,帶動產業顯著增長,設定了2030年累積裝 機容量達200GW的宏大目標,每年新增裝機容量19GW。屆時,光伏發電將佔據電力市場較大份額,並成為電力的主要來源。

  日本的目的是使未來的光伏研發從「政府指引研發以創建初期光伏系統市場」轉變為「基於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間的任務共擔與合作的研發模式以創建 成熟的光伏系統市場」,設定了2030年累積裝機容量達100GW的發展目標。屆時,其光伏發電可以提供約50%的日本居民電力消費(約佔總電力消費的 10%)。

  我國出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等均涉及太陽能光伏產 業發展,明確了未來發展的長遠目標。但是,從當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總體趨勢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2010年的光伏裝機容量 300MW、2020年的1.8GW、2030年的10GW以及2050年的100GW等發展目標設定明顯偏低,相比當前世界光伏產業發展勢頭顯得滯後。 在涉及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裝備等方面,所需攻克的關鍵技術、突破方向、發展路徑等尚未提出明確目標;在涉及光伏並網發電問題方面,並網及運行管理行 業標準、並網價格以及系統維護等缺乏相對完整、系統的管理辦法和政策細則。

  產業鏈構建畸形,高純多晶硅材料成為產業發展瓶頸

  從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整體視角看,產業上中下游構成一個典型的「金字塔」模型,即產業上游企業數量相對較少,產業中游企業數量比上游多,產 業下游企業數目最多。為此,相對完整、合理的產業鏈結構,有利於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與壯大,但是,當前全球光伏產業鏈的結構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

  當前,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已逐步拓展步入蓬勃發展時期,多晶硅產能、產量不斷擴大,2008年太陽能光伏電池產量已接近2GW。據有關統計數 據。自2005年以來,我國多晶硅產量、產能出現爆髮式增長,2008年產量接近4480噸,產能超過一萬噸;預計2009年的產量將超過三萬噸,產能面 臨巨大過剩風險。從產業鏈的構成、產業發展的整體看,產業鏈發展已經呈現出「畸形」,「金字塔」模式不復存在,未來產業前景不容樂觀。

  2008年,全球光伏產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多晶硅現貨價格一路滑落,使未來我國相關企業面臨嚴峻挑戰。同時,在高純多晶硅製備方面,我國與美、日以及德、意、挪威等歐盟技術領先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是制約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瓶頸。

  自主知識產權缺乏,核心技術和設備有待突破

  多晶硅製備,是一項相對複雜的高技術,涉及化工、電子、電氣、機械和環保等多個學科。當前,太陽能級多晶硅技術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學法。目前, 最常用方法是「改良西門子法」,佔據了全球太陽能級多晶硅產量的76%以上,但是,「改良西門子法」對原材料、技術要求很高。與國外技術領先國家相比,我 國國內多晶硅廠商主要採用引進「改良西門子法」,整體的製備工藝、關鍵核心設備仍依賴引進。

  另外,其他太陽能級多晶硅製備技術方面,如日本川崎制鐵公司及德國的濕法精煉法、日本德山公司的熔融析出法、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無氯技術等工藝已經逐步成熟,並步入規模化生產,而我國在上述相關技術、工藝方面尚未涉足。

  行業標準體系尚未建立,缺少應對競爭手段

  當前,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中,國際通用的光伏模組檢驗標準分別為美國的UL標準以及歐盟的IEC標準。由於不同國家、地區標準不同,使光伏生產商在產品准入、監測等方面的成本、關稅大大增加。

  我國光伏產業沒有統一的國家行業標準和檢測機構,造成市場不規範,企業間不正當競爭頻出,市場相對混亂;同時,國外光伏產品進入我國市場,不需 要進行任何機構的監測,關稅也幾乎為「零」,反之,我國光伏產品進入歐美市場,卻要經過嚴格的監測,並取得認證資格,導致我國光伏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明 顯降低,與技術領先國家競爭手段匱乏。

  高層次人才短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技術研發機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技術服務體系。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相對較晚,研究發展的基礎相對較 差,特別是技術發展的整體水平、人才能力培養等相對滯後,缺乏多學科和綜合型的技術人才,不能盡快滿足快速增長的光伏產業對高層次人才需求,導致國內產業 整體研發能力相對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使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關鍵設備未能完全獲得突破。

  產業發展政策未能及時出台,制約產業進一步發展

  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光伏產業的發展實踐證明,除國家層面制定的鼓勵計劃和法律法規外,出台鼓勵和扶持政策成為推進、加速光伏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西班牙、德國、日本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極大促進了光伏產業的成功。

  日本早在1974年就執行了「陽光計劃」,規定以居民屋頂並網發電為主要目標,對光伏系統初始的政府補貼達到了光伏系統造價的70%;另外,「七萬屋頂計劃」中的最初50%現金補助,全部由政府資助,從而使日本成為光伏產業大國。

  我國為促進光伏產業發展,已相繼出台和實施了10部相關法規。但是,從光伏產業發展整體視角看,我國在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有關財政貼息和稅收優 惠等政策制定方面,還與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太陽能光伏發電並網標準、發電並網價格等,缺乏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建議

  1、加強國家層面「頂層設計」,制定系統完備的光伏產業發展規劃

  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不應是局部的、區域性的,應在以往有關規劃、計劃基礎上,立足全球視角,從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出發,進行「頂層設計」,在 能源的開發、供給、利用等多方面統籌考慮,編制適合光伏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確立未來光伏產業發展目標,提出解決制約光伏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裝備等思 路、突破方向、發展路徑,以及涉及光伏發電並網和運行管理行業標準、並網價格及系統維護等關鍵問題的方法和政策細則。

  2、培育完整的產業鏈體系

  西班牙、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發展經驗表明,光伏產業發展初期,基本都是從產業中某一特定環節切入,較快進入垂直整合階段,形成完整的、垂直分 佈的產業鏈。為此,應培育並構建相對完整、協調、健康的光伏產業鏈體系,引導上下游企業理性擴充產能、合理配置資源,進而提升國際競爭力。

  3、構建技術創新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以新型企業、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為基礎,依據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培育與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知識品牌和持續創新能力的企業、科研院所,攻克當前制約產業發展的多晶硅製備的核心技術與裝備,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4、制定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

  根據全球光伏產業發展趨勢和我國現實國情,科學制定我國光伏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主要包括明確光伏產業技術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發展路徑以及相 應的保障措施等;針對光伏產業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發展需求,對技術發展核心、關鍵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科學、合理思路及發展路徑。另外,應綜合考慮未來光伏 市場因素對光伏產業發展的影響,制定國家層面的、科學的、清晰的路線圖計劃。

  5、構建技術平台體系、產業基地及產業聯盟,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聯合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建立共享機制和有效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國家級光伏產業研發中 心、檢測中心、認證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訓中心,有效實現對資源的整合、共享、完善和提高,並在此基礎上,共同搭建光伏產業技術服務平台體系;通過優化資源 配置,在具有良好發展基礎條件的特定區域,建立光伏產業發展基地,組建以有實力、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為主體,創建「光伏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合開展核心技 術研發和產業化推進,適時制定光伏產業技術規範、產業技術標準,規範光伏產業市場及促進企業間的合理、有序競爭。

  6、加強產業技術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全球範圍內的能源危機、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氣候變暖是全球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發展光伏產業、實現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清潔利 用已成為世界各國新能源發展的共同目標之一。因此,我國應充分利用國際科研資源,加強與光伏產業技術領先國家及科研機構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可 再生能源發展計劃,聯合建立一批我國光伏技術應用示範項目和合作基地,通過引進並逐步培養光伏產業研發、產業化的高層次人才,進而不斷汲取國際上的先進成 果,鼓勵並推動國內企業「走出國門」,逐步擴大並開拓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國際光伏產業技術標準的制定,進而增強我國光伏產業的國際話語權,推進並加速我國 光伏產業技術的發展進程。(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產能過剩:2010年出口危局倒逼5萬噸多晶硅

  11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10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數據顯示,粗鋼5175萬噸,增長42.4%;水泥1.6億噸,增長23.9%。

  工信部「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季度報告」的執筆人之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磊表示,目前很多地方的投資熱潮依然不減,鋼鐵、建材、水泥、造船等已經出現產能過剩預警的行業依舊是投資的熱點行業。而這些產能的過剩在2010年將會進一步顯現,帶來新的風險。

  此前被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點名的6大產能過剩行業是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風電設備。

  工信部相關領導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對於被點名的所有行業,工信部都將制定比較細緻的指導意見和准入條件,「有一些要限制產能,有一些要兼併重組,有一些則兩項兼有」,這些指導意見將逐步公佈。

  「點名」後繼續滿負荷運轉

  據一位光伏企業的高管介紹,在被「點名」之後,很多地方政府力推的「新能源產業規劃」已經基本上進入了暫停的狀態。而很多地方沒有土建的多晶硅項目已都被叫停,已經進入土建階段的項目有不少也開始重新評估。

  多晶硅和風電設備生產企業更是遇到了信貸的瓶頸。「現在很多銀行幾乎是談『晶』色變,談『風』色變,貸款越來越難拿到了。」該高管表示。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其實目前多晶硅生產尚未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2008年,全國共生產多晶硅5000噸,佔全國總需求量的 20%。2009年,預計全國多晶硅生產量將達到1萬噸左右,約佔全國總需求量的一半,「還是有大量的多晶硅需要通過進口獲得。」

  但是,由於此前新能源行業的火熱,投資多晶硅成為熱潮。孟憲淦認為,在這股熱潮的帶動下,多晶硅行業出現了重複建設的情況,很多技術含量不高的生產線倉促上馬。

  按照2009年上馬的多晶硅生產項目測算,多晶硅的產能在2010年將達到五六萬噸,幾年後則將達到十七八萬噸。

  「五六萬噸的規模相對於國內市場來說,並不能算是過剩,但是盲目投資,上馬技術含量很低的多晶硅生產線的趨勢的確應該注意。」孟憲淦表示。

  雖然投資熱潮被抑制,但是多晶硅的生產企業的所有生產線現在仍在滿負荷運轉。一位多晶硅生產企業的老總對本報記者介紹說,目前正值年底,幾乎左 右的生產企業都在加班加點趕工期,「年底是歐洲市場需求非常旺盛的時候,而且依照今年的形勢,明年歐洲市場對於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可能會有所調整,所以生 產廠家都在趕工期,爭取在年底政策改變之前,生產儘量多的產品。而由於政策尚不明確,國內企業的需求,被暫時押後了。」

  現在,光伏企業生產商們擔心的一個問題是:如果2010年,經過政策的調整後,歐洲市場對於多晶硅的需求量降低,而國內市場又暫時未能完全打開,那時,產能過剩的危險才將真正顯現。

  「新興戰略性產業」新投資潮

  9月29日,國務院曾下發《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通知要求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電價較高的 地區新建多晶硅項目,對缺乏配套綜合利用、環保不達標的多晶硅項目不予核准或備案,新建多晶硅項目規模必須大於3000噸/年。

  對此,孟憲淦認為,准入制度的出發點是從產業規模、能耗和環境保護標準三個方面確立了進入多晶硅生產行業的「門檻」。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盲目的非理性的投資。

  但是業界對於3000噸/年的規模限制卻有很多爭論,按照產能衡量,達到3000噸/年的生產標準,要求的項目投資額在20億左右。很多專家認 為,設置這個門檻的目的在於讓企業更加注重能耗的指標,注重自主技術研發,因為多個指標是綜合衡量的。而一些企業則認為3000噸/年的指標將把很多民營 企業攔在門檻之外。

  而被點名的其他行業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

  而新能源產業出現產能過剩是由其發展階段決定的。「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由於發展速度很快,出現一定程度上的產能過剩是正常的,也是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應當遏制的是惡性的,非理性的投資。」

  但是,原磊也指出,不能忽視的一點是,由於新能源產業是新興的正在發展過程中的產業,一項技術的突破,就可能帶來產業翻倍或者成十倍的發展。近幾年不斷成倍上翻的新能源發展規劃也印證了這種說法。因此,在制定引導政策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這些因素。

  但是,隨著「新興戰略性產業」的提出,一輪新的投資熱潮又在醞釀當中,據前述光伏企業高管介紹,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制定「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發展振興規劃」,「各地都在新興戰略性產業中挑出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做出規劃,等待時機成熟的時候向外釋放。」

  而經過原磊的調查,雖然目前信貸有所收緊,「如果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成熟,銀行信貸部門還是非常配合的。」(21世紀經濟報導-王曉明)

2009年11月8日星期日

進口氣價倒逼 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亟待推進

  天然氣的價格「窪地」,對能源的合理利用並非有利。

  長期以來,國內天然氣與等熱值的可替代能源相比價格偏低。根據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目前有關方面已經對國內油價進行了7次調整, 但天然氣價格改革始終按兵不動。分析者指出,石油與天然氣的價格差距正在被機制性地拉大,在成品油價格改革向前推進時,適時啟動天然氣價格改革已經刻不容 緩。

  「引進來」的壓力

  備受關注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問題有了新進展。

  中石油集團內部有關人士近日向媒體透露,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方案已完成向三大石油公司的意見徵詢,基本確定了根據進口天然氣和國產天然氣的權重比進行定價的新模式。

  不過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儘管新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出台時間還未定,但改革腳步已經明顯加快。

  據記者瞭解,價格改革的緊迫與西氣東輸二線將在今年底開通不無關係。公開資料顯示,西氣東輸二線管道預計2009年西段建成投產,2011年全 線貫通,其中,每年輸送廣東100億立方米。未來將從周邊國家進口更多的天然氣,而境外天然氣入境後的成本大於國內生產的天然氣。

  目前,西氣東輸一線的平均氣價為0.79元/立方米,而西氣東輸二線的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到達中國邊境時其價格就已經超過了2元/立方米。這已高 於國內城市的門站價,甚至接近某些地區民用天然氣的價格,比如,北京市的居民天然氣價格為2.05元/立方米。曾參與「西氣東輸」二線預算評估的石油專家 張抗估計,到用戶家中的價格可能要達6元/立方米左右

  顯然,來自中亞的天然氣,將不可避免地對中國國內的天然氣價格產生更大的衝擊。

  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湯亞利介紹,2001年,中石油在國內銷售西氣東輸一線天然氣時,屬於「先有資源,後找市場」,因此價格相對較低。而西氣東輸二線輸送的天然氣來自土庫曼斯坦而非國內油氣田,需要考慮到國內外的天然氣價差。

  為了保證能源供應的戰略安全,中國在近幾年一直致力打造多元化的海外能源通道。除了西北地區即將通氣的中亞天然氣管道,還有東北地區的中俄油氣管道、西南地區的中緬油氣管道,以及海上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共四大能源通道。

  不過,就在中國努力獲取更多海外資源的同時,國內該如何制定合理的天然氣價格也成為擺在眼前的一道難題。

  定價難題

  「價差太大,既不利於國外天然氣的引進,也會給下一步合理使用國外天然氣帶來矛盾。」原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馬富才表示。

  「跟煤炭和石油對比,從熱值上考慮,天然氣在國內的價格確實是比較便宜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曹曉曦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的天然氣價格是由出廠價加上管輸價格形成城市門站價,然後加上輸配費後,最終形成終端用戶價格。

  出廠價執行政府指導價,天然氣生產商可以在中准價上下浮動10%,而管輸價格和輸配費均為管制價格。管制價格即為固定價格,由國家發改委及地方發改委制定。據曹曉曦介紹,由於出廠價過低,生產商積極性並不高。

  2005年,發改委對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進行改革,將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天然氣出廠價根據可替代能源價格變化情況每年調 整一次。調整係數根據原油、液化石油氣(LPG)和煤炭價格5年移動平均變化情況,分別按40%、20%、40%加權平均確定。

  據瞭解,2009年之前,國家發改委曾兩次提高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2005年12月26日起,發改委將一檔天然氣出廠價格提高50元/千立方米-150元/千立方米,並計劃用3年的時間,最終實現一檔、二檔氣價並軌。

  在2007年11月,發改委發佈了《關於調整天然氣價格有關問題的通知》,表示為限制工業用天然氣過快增長及汽車用天然氣的盲目發展,僅針對工業用戶的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上調400元/千立方米。

  「從國際氣價比較來看,國內民用氣價格仍然偏低,可以說,遠低於多數經濟發達的用氣大國。」能源專家林伯強表示。

  根據2008年BP能源統計報告,在井口天然氣價格方面,美國為6.9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國際天然氣交易單位),加拿大、歐盟為6.17美 元/百萬英熱單位,中國為5.34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在天然氣的銷售價格方面,美國為7.7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加拿大、歐盟為8.93美元/百萬英 熱單位,中國為7.82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郭海濤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要放開管制就必須找到一種合理的定價方式。「因為天然氣的特殊性,沒有像原油那樣形成全球統一的定價市場。」

  目前國際上的幾大區域性天然氣市場定價方式有所不同。北美地區市場高度發達,天然氣價格由市場競爭定價;日本、韓國以進口液化天然氣為主,執行 與原油掛鉤的方式;而歐洲情況較為複雜,既有大量俄羅斯管道天然氣,也有液化天然氣,管道天然氣是雙方談判定價,而液化天然氣價格則是和油價掛鉤。

  改革在即

  天然氣是一種安全、潔淨的環保能源,燃燒效率高,相比煤炭、石油等能源,利用優勢非常明顯。不過,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天然氣的價格窪地,會吸引來過度的消費需求,最終的結果極有可能是天然氣資源的低效利用。

  近幾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幅。根據BP公司發佈的《BP世界能源統計2008》,200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為67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9%,增幅居全球第二。而國際能源署(IEA)預測,中國未來的天然氣供需缺口還將繼續擴大。

  天然氣消費量的上升,必然要求加快我國大量進口天然氣的步伐。由此引發的進口高氣價與國內低氣價矛盾也日漸凸顯。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說,從資源儲量來說,天然氣在我國屬於短缺資源。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天然氣這種清潔、高效的能源消費 需求必然會持續上升,天然氣進口量也會進一步加大。從長期走勢來看,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國際市場上石油、天然氣等基礎資源的價格勢必仍會走高。

  周大地認為,如果天然氣價格機制不及時改革,隨著我國進口天然氣量的上升,預計仍會保持相對高位的進口價格和國內相對較低價格之間的差距,這將給國內天然氣的運行和銷售帶來問題。

  也就是說,加速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已經勢在必行。(中國產經新聞-晏琴)

琥珀<00090.hk>料下半年利潤大跌

今 年7月上市的琥珀能源<00090.hk>發盈警,預期截至今年12月底止年度下半年利潤會重大下降,並預計集團或不能滿足招股章程所載,截 至今年12月底止年度純利6200萬元人民幣的預測,原因是今年9月起電廠天然氣供應不足,相信情況於11月及12月持續,將對第四季利潤有不利影響。

由於目前本公司發電廠的唯一天然氣供應商浙江省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浙江天然氣公司」)的天然氣供應不足,截至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止當月的天然氣供應明顯低於二零零九年前八個月中的任何一個月。因此,截至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止當月的發電量亦明顯低於二零零九年前八個月中的任何一個月。儘管二零零九年十月天然氣供應和發電量與二零零九年九月相比增加,天然氣供應不足的狀況仍然沒有完全好轉。本公司已與浙江天然氣公司密切溝通並得知其上游的天然氣供應量增加無法滿足浙江省天然氣的需求增加。董事會預期本集團天然氣供應會於二零一零年第一季度恢復正常,且預期浙江省的天然氣供應在二零一零年增加。除現有的西氣東輸1號線外,預期川氣和西氣東輸2號線在二零一零年到達浙江,屆時會全面大幅增加浙江的天然氣供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105/LTN20091105803_C.pdf

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一天未有完善,天然氣供應必然會非常不穩定,另外,如天然氣價格定價與世界接軌,成本必然上升,所以,對天然氣為原材料企業來說,前景可能會更為不明朗。

2009年11月5日星期四

低碳革命:美國經濟新引擎

  美國經濟雖在危機重創後跨出了復甦的第一步,但要避免經濟陷入疲軟復甦的惡性循環,並恢復財政可持續性以支撐美元中長期走強,就必須找到維持後勁所需的長期經濟增長點。

  隨著金融系統的逐步穩定,美國經濟顯現出企穩向好趨勢,但主要靠淨出口和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拉動,私人投資和私人消費對GDP仍為負貢獻。對於 人口紅利已消失、危機後自然失業率上升、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美國而言,眼下有高債務、高利息支出、社會保險金和醫療擔保這四座財政支出大山,未來有人口 結構日趨老化、社保醫療運作成本上升的預算隱憂,在復甦未穩之際不宜也難以加稅,醫療體制改革方案達成共識又需時日。凡此種種,令美國十分有必要尋求其他 辦法來維繫美元的主導地位,而低碳革命在刺激投資、帶動出口、創造就業、拉動經濟增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及令美國擺脫石油依賴上頗值得期待,因此可能成 為美元的救命稻草,對美元中長期走勢構成有力支撐,美國的國際地位亦可獲得鞏固。

  低碳革命是繼全球IT革命之後,既適應人類歷史發展趨勢,又已擁有足夠技術儲備和產業基礎,能夠創造出巨大投資機會和就業機會,可能迅速發展壯 大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最近20年氣候變化、空氣污染以及能源安全等問題令可再生能源(綠色清潔能源)蓬勃發展,而提高傳統能源的使用效率(節能)、用更環 保的方法和技術使用傳統能源(減排),也成為低碳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氣候變化正在改變競爭規則:以最清潔、最有效的方式為其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的國家將在國際競爭中佔有優勢,對於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碳排放國而言意義重大。

  奧巴馬主打「綠色新政」牌

  奧巴馬上任之後不僅在美國國內積極推動氣候立法,令眾議院通過了《清潔能源安全法案》(ACES),更熱衷於綠色外交、四處打清潔能源合作牌。這與布什政府對《京都議定書》一直持不合作、不作為態度截然相反。

  布什在其任期內一直拒絕簽署旨在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令國際社會倍感失望。相比之下,早在競選期間,奧巴馬就提出了實現氣候 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豐收的諸多設想,認為到2050年美國應減少80%的溫室氣體排放,並建立1500億美元的「清潔能源研發基金」,希望借此創造500萬 個「綠領」就業機會。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奧巴馬也具體提出到2012年將目前佔美國電力8%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10%,到2025年提高到25%。

  奧巴馬當選後,以「綠色經濟復興計劃」作為首要任務,提出要盡快確立美國在新能源競賽中的領先地位,要成為清潔能源出口大國。在其推動下,眾議 院6月26日以219票對21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美國歷史上首個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法案——《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簡稱「ACES」),贊成票主 要來自其所屬的民主黨。奧巴馬更呼籲參議院通過ACES,以創造就業、減少石油倚賴、並為主導低碳遊戲規則作戰略部署。

  奧巴馬政府更熱衷於綠色外交,四處打清潔能源合作牌,而其主要目的在於發掘發展中國家巨大的清潔能源市場:7月初在G8峰會上力促關於氣候變化 的聲明、確立將全球溫室氣體減半的長期減排目標;7月中安排美國商務部和能源部兩位部長同時訪華,推進中美清潔能源技術領域合作;7月底又在中美戰略與經 濟對話中以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合作為核心議題。

  發展中國家新能源市場潛力巨大。以中國為例,根據「十一五計劃」的要求,到2010年中國的能源使用效率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提高20%。按 照2008年中國國民經濟統計數字計算,中國的能效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將減少3.3億噸標準煤的能源消耗。對其中蘊含的新能源商機,美國企業覬覦 已久。美國通用電氣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綠色暢想」計劃,預備在未來四年間投資數十億美元,向市場全力推廣其新型環保技術。目前其環保技術銷售額已由 2005年的100億美元上升至250億美元。

  向發展中國家出口低碳技術(包括對外合作和轉讓),能為美國經濟復甦和中長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對此,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在今年7月中訪華期 間曾表示,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格局是不能持續的,「在未來的數月以至數年,奧巴馬總統將尋找修復平衡的方式,」而擴大環保技術的出口就是修復平衡的重要 方式之一 ——「中美雙方在清潔能源領域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將成為美國綠色科技企業的巨大機會。」

  美國政府態度發生了如此戲劇性的轉變,彰顯美國發展新能源、推動經濟轉型的迫切需要和新一屆政府主導後京都時代的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框架。

  綠色救市風興起,國際減排博弈中

  除美國之外,歐盟、英國、日本、韓國等多國政府都已將「低碳革命」作為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來扶持,以期在未來一輪經濟增長中搶佔一個有利位置。

  歐盟制定了一項發展「環保型經濟」的中期規劃,計劃在2009年至2013年的五年間籌措1050億歐元,全力打造具有國際水平和全球競爭力的 「綠色產業」,並以此作為歐盟產業調整及刺激經濟復甦的重要支撐點,實現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的兩大目標,為歐盟在環保經濟領域長期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奠定了 基礎。

  英國財政部於今年4月提交的年度預算案中提出了「綠色產業振興計劃」,計劃通過發展和普及電動車,在未來五年內為英國人提供40萬個綠色就業機 會。英國政府還出台了綠色商務車採購方案,推動低排放汽車在公共部門示範使用;還考慮對購買清潔能源車的車主給予2000英鎊的補貼。除汽車產業外,英國 還將允許建造更多風力農場,以實現在2020年令再生能源佔能源總產量15%的目標。

  日本政府今年4月出台了名為「經濟危機對策」的新經濟刺激計劃,重點就是主攻太陽能產業,以低碳革命促進經濟增長。政府將向住宅和辦公場合設置 太陽能光板提供補貼,對購買環保型汽車提供每輛10萬日元的援助,並對購買節能家電者按購買價的5%返還現金。透過該計劃,日本預計2009年度GDP將 增長2%,並創造出40萬〜50萬個就業機會。為此2009年度補充預算案的財政支出將達15.4萬億日元(約合1萬億元人民幣),項目規模達56.8萬 億日元,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韓國自李明博政府上台後,綠色增長就是其發展經濟的一個著重點,金融危機發生後,綠色經濟更成為其救命稻草。今年年初韓國將36個建設、能源、 環境改善項目命名為「綠色新政」,計劃從2009年到2012年注入50萬億韓元,創造96萬個就業機會。此外,韓國政府不斷在海外尋求合作,目前已與新 西蘭、印尼等國達成綠色合作協議,與英國和泰國的綠色合作也在商談中。

  目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在減排目標上仍存在重大分歧,特別是發達國家尚未明確中期減排目標,亦沒向發展中國家承諾提供資金及無償低排放技術。

  ACES包含貿易制裁條款,引起發展中國家強烈反對。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公開批評ACES的貿易制裁條款「不利於世界經濟的復甦,損人也不 利己」,申明中方堅決反對利用應對氣候變化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並強調不管是在談判進程中還是論壇上,所有成員國都應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包 括發達國家應明確做出繼續率先減排的承諾,並在技術、資金、能源建設方面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的支持。

  發達國家在今年7月初G8峰會上提出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遭到發展中國家的強烈質疑。發達國家一方面在減排責任和資金技術支持上態度含糊,另一方 面卻對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不斷施壓,試圖使之承擔強制性減排目標。針對這種做法,發展中國家在此次G8峰會期間的MEF論壇上亦沒有給出確定的實質性減 排目標,而是僅達成「全球氣溫不應較工業化前增長超過2℃」的共識。

  預計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關於減排問題的核心分歧將會繼續出現在2009年12月份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歐盟、美國和中國三強鼎立 的國際氣候政治格局以及大國之間的複雜博弈,將是決定年底哥本哈根會議成敗的關鍵因素。國際社會也會將注意力和希望放在奧巴馬身上,期待美國新一屆政府能 夠進一步做出表率。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將於哥本哈根會議上「挾ACES以令諸侯」,竭力主導低碳革命的遊戲規則。

  美國具有能源技術儲備,但歐日有先行優勢

  綠色外交上的決心離不開技術實力的支持。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程度與其在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開發上低碳技術方面的實力密切相關。歐盟於過去 10年中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力量,這與其很早就開始投資綠色能源的發展,並在這一領域處於世界前列是分不開的。日本從1973年起就開始推動節 能,1979年頒布了《節能法》並以直接財政補貼、低息信貸支持、稅收減免來鼓勵節能,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又鼓勵商業/居民節能,使得日本成為全球的節能 典範。美國在布什執政的八年間,儘管在國際氣候談判中極不合作,但對其國內的低碳技術研發仍然投入大量資金,並在碳蒐集和儲存方面取得了相當的成果。奧巴 馬政府已撥款4億美元,投資於能夠提高能效的、減少進口能源依賴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的低碳能源技術,以促進其市場化和產業化。

  從國際產業競爭的格局看,歐洲和日本由於政府和產業界對低碳革命的認識和舉措更具前瞻性,二者在低碳技術產業化上具備不可忽視的先行優勢,如歐 洲擁有全球領先的風電設備商LM、Vestas,日本擁有全球領先的混合動力汽車廠商──豐田和本田。美國汽車行業當時沒能認清「綠色就是競爭力」,在環 保型汽車已成為全球研發趨勢之時,還是一味追求美國式的大排量車型,使得美國三大汽車廠商一度瀕臨破產和重組。在奧巴馬的綠色經濟增長路線下,美國汽車行 業或將面臨重生機會,並將清潔能源的溢出效應滲透到經濟的各層面。

  奧巴馬推出史上最嚴格的汽車燃油效率標準,令汽車製造業向新能源動力系統轉型:奧巴馬在眾議院為ACES投票之前,於5月19日公佈了一項關於 汽車節能減排的新計劃,制定了新的全國統一汽車燃油效率標準——要求從2012年開始,美國汽車製造商必須逐年改善汽車的燃油效率,到2016年,美國小 型汽車和輕型卡車每100公里所耗費的汽油量不得超過6.6升,比當前汽車每100公里耗油量減少40%。這意味著美國汽車業將轉向開發新能源動力系統, 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美國汽車業將受此推動加速變革。

  美國汽車三巨頭已經紛紛推出電動車上市計劃。今年初,在被譽為全球汽車工業研發風向標的北美國際車展上,美國三大汽車廠商——通用、福特和克萊 斯勒均以裝配插入式電池的電動車為主要展出車型,並不約而同地宣佈了各自的電動車上市計劃:通用公司雪佛蘭電動車將在2010年上市,並將與韓國三星合作 生產電池組;福特公司將於2010年推出使用新電池的電動商用廂式車,2011年與麥格納合作推出新電池轎車;克萊斯勒公司的首款電動車將於2010年面 世,另外三款亦將於2013年推出,計劃銷售50萬輛。

  研發生產包括電動車在內的低碳汽車可能為美國汽車產業帶來重生機會。儘管由於作為核心技術的動力電池成本高昂,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成本較高,但美 國政府自2003年起就對購買電動汽車的車主給予一定的退稅額度,而購買重型混合動力車最高可享受1.8萬美元的稅收抵免;並且對消費者而言,較高的購置 價格還會因為減少購買石油燃料而被抵消,因此中長期看汽車製造商向清潔能源電動車轉型不會打擊市場購買力。反之,如果美國汽車製造商現在仍然不投入研發生 產清潔燃料汽車,那麼隨著歐洲、日本清潔能源汽車產業的成熟,美國汽車行業勢必將在清潔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中再次敗下陣來,整個產業將最終失去競爭力。

  推動低碳汽車的生產,還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溢出效應涉及廣泛。壓縮動力渦輪和鋰電池的生產企業、以及塑料和輕型鋁製品等汽車製造材料生產企業將被帶動成長。清潔能源的正面溢出效應有望從汽車行業開始,逐步滲透到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的產業經營各個層面,有助於奧巴馬政府推行其「綠色經濟復興計劃」。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IT亮點吸引資金流入的歷史看,低碳革命的號角一旦吹響,以美國在低碳經濟上雄厚的技術和市場儲備,吸引資金從新興市場流 回美國的歷史有可能重演,但預計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後一去不返的可能性不大——畢竟金融海嘯後,美國潛在經濟增速已遭重創、新興市場明顯增長較快,而低碳革 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掘美國經濟潛能,市場還需要時間來評估和證實。

  值得警惕的是,低碳革命可能令美聯儲提早加息,成為新興資本市場泡沫破裂的導火索。(中金公司-首席財務官)

超級黑天鵝將降臨全球黃金市場

  黑天鵝事件是指罕見的、不可預測的重大事件,其出現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一切,人們總是對它視而不見,並習慣於以現有的經驗、技術和信念來解釋,但最終被現實所擊潰。

  金融市場的黑天鵝事件是以市場趨勢的突變為特徵的,即原有的市場趨勢會毫無徵兆地突然終結,出現對原有趨勢強烈反轉的單邊市。

  黃金(1091.90美元)市場第一次黑天鵝降臨發生在1933~1934年,經歷過大蕭條之後誕生的羅斯福新政,宣佈私人持有黃金為非法,規定以每盎司20.67美元將私人黃金上收,然後由國會立法將黃金定價為每盎司35美元,美元很快貶值69%。

  黃金市場第二次黑天鵝降臨發生在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聲明終止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公然單邊撕毀佈雷頓森林協議。在接下來的數年直到1980年,黃金價格從35美元升至850美元。

  根據市場的蛛絲馬跡判斷,黃金市場第三次黑天鵝正在臨近,而且此次黑天鵝事件對國際貨幣體系甚至社會結構的影響之大、程度之深和方式之奇將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想像。

  交易所黃金庫存或被掏空

  11月2日,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商巴裡克集團宣佈結束黃金套期保值業務,並回購了100萬盎司的黃金。這意味著,在黃金價格創出新高之後,巴裡克依然強烈看漲未來的黃金價格。

  還是11月2日,印度央行宣佈買進IMF計劃售出403噸黃金中的200噸,支付約67億美元,價格在每盎司1041美元。這則新聞給市場極為強烈的預期,即印度央行之所以在1041美元的水位大規模建倉,或認為黃金還相當便宜。

  此外,在賣空黃金的美國期貨市場,也出現了自9月份以來黃金再次突破1000美元障礙並持續攀升的現象。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合約數量自8月底以來已幾近失控。

  為了確保黃金在最低的價格買入,美國投資者正在轉向複雜的、收貨過程漫長的黃金期貨合約。通過購買交割月黃金合約,等到合約到期進行實物交割,聰明的投資者正在搬空Comex的庫存黃金。

  但很快投資者發現,Comex的庫存黃金在進行實物交割時出現很多障礙,人為設置各種複雜的程序以阻止更多的實物交割。數據顯示,過去一年Comex登記在冊的黃金庫存幾乎毫無變化。

  雖然每月有大量的黃金外流,卻並沒有反映在Comex庫存數據中。過去一年,Comex黃金總庫存增長了10%或24噸。即使Comex庫存數 據是可信的,但也只有66噸註冊黃金,而這些黃金要支持1465噸的期貨交割承諾,意味著庫存黃金只夠支付4.5%的優先期貨合約。

  再看看倫敦金庫。與Comex一樣,倫敦黃金倉庫也正在被掏空。迪拜計劃從倫敦撤回黃金。與此同時,私人投資者和瑞士交易所買賣基金也在將實物黃金運出倫敦。

  在投資者將實物黃金從倫敦和紐約金庫搬出時,德國和瑞士也在要求將託管在美國的黃金運回國內。

  在這種實物需求的強勁衝擊面前,美國/英國的黃金市場正在崩潰。

  誰是實物黃金主要買家?

  與銀行一樣,黃金市場基本上也是在部分準備金的基礎上運行的。所有登記在冊的金條構成了倫敦市場和Comex實物黃金的可交割庫存,這些庫存充 當了巨量場外黃金交易的流動性。如果市場上有足夠多的交易商要求實物黃金交割(事實上已經在發生),黃金庫存遭遇擠兌,實物交割將出現崩潰,黃金期貨市場 必然嚴重違約,與其同時崩盤的是全球金融體系。

  不難理解,雖然1971年起美元便與黃金脫鉤,但近40年來,美元與黃金的緊密關係絲毫沒有中斷過。美聯儲8948噸黃金儲備也是美元至今還保 持昏暗魅力的法寶,然而美聯儲的黃金儲備從未被審計過,存放在諾克斯堡的黃金租借給黃金空頭銀行,如果黃金實物被巨量交割,黃金空頭銀行便無法低價回購歸 還,美聯儲的黃金儲備很可能有去無回。

  真相揭開的那一天,便是美元價值急速趨零的開始。再加上市場上黃金實物交割的崩潰,黃金期貨市場土崩瓦解,實物黃金將出現有市無價的現象,沒有人願意賣出黃金現貨。一旦黃金市場流動性凝固,出於對貨幣的信心,純粹以紙幣交換的世界貿易也將急劇垮塌。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黃金市場上的超級黑天鵝。如果這個超級黑天鵝降臨,筆者最關心兩件事:

  第一,中國2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還剩什麼?美國政府拿什麼保證美元資產的安全?這個問題的後果很容易設想。

  第二,誰是那些實物黃金的主要買家?黃金空頭銀行交割出去的實物黃金,會不會是黃金空頭自己另設的公司?看看場外交易商背後錯綜複雜的股權關 係,黃金市場上上演的這出「逼空」大戲的多頭主角,會不會是黃金空頭銀行自己?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國際經濟部主任本·斯特爾2007年預測,「私營黃金銀 行」將在美元崩潰後出現,這些「私營黃金銀行」的大股東會不會是當今的黃金空頭銀行?

  這如果是真的,那麼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由「沒有祖國的銀行家」發動的以黃金為武器的,大規模殺傷甚至消滅主權國家貨幣的「戰爭」,包括美元。

  黃金成為全球貨幣體系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真正的超級黑天鵝,已經不是會不會來的問題,而是很可能已進入按月倒計時的階段。(國際金融觀察人士-顧虎)

羅傑斯稱金價上看2000美元 羅比尼批荒謬至極

  中新網11月5日電 準確預測到全球金融危機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抨擊商品投資名人羅傑斯(Jim Rogers)喊出金價將翻漲一倍,上看2000美元的說法,「荒謬至極」。

  據「中央社」引述外電報導,羅比尼昨天在紐約的商品研討會上指出,既沒通膨,也無「瀕臨蕭條」,可推升金價到那麼高的水平。羅比尼指出:「也許金價將攀抵每盎司1000美元,但升抵1500或2000美元是胡說八道。」

  紐約金價盤後電子交易一度升抵每盎司1098.5美元的歷史高點,市場傳聞央行和投資人在美元疲軟之際,買進黃金避險。

  曾準確預估商品市場將在1999年展開多頭走勢的羅傑斯,則在接受「彭博」專訪時反轟羅比尼對於黃金和新興市場泡沫的威脅看法有誤。羅傑斯表示,未來10年金價將上揚一倍。

  羅比尼在紐約演說中重申,資產價格漲勢過猛、過速。